东材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12 19:01:52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东材科技601208)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度,国际金融环境复杂多变,全球多地经济增速下滑,我国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效应对不确定因素的冲击,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约126.06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一季度同比增长4.5%,第二季度同比增长6.3%,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第四季度同比增长5.2%,生产需求企稳回升,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定向好的态势。

  本报告期,全球终端消费品市场需求不佳,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下行周期,化工供应链的产能供需矛盾突出、同质化竞争加剧、技术淘汰升级,导致公司传统应用领域的产品价格明显下跌,盈利能力短期承压。与此同时,受益于国内特高压电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汽车装饰等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内供应商的采购成本和区域配套优势逐渐凸显,核心原材料的国产化替代进程明显加速,公司研发制造的电工聚丙烯薄膜,绝缘结构件,新能源汽车用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电机复合材料,车衣基膜,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等产品,迎来了技术变革下的结构性发展机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保持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9%,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6.9个百分点,已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从细分行业来看,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组、充电桩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3%、28.7%、36.9%,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产业牵引作用凸显。

  本报告期,公司紧密围绕董事会年初制定的“创新引领担使命,项目达产添动力,效率提升助发展”总体工作方针,积极应对部分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弱、同质化竞争加剧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主动优化产品和订单结构,依托技术创新成功布局新一代服务器、新能源汽车、汽车装饰等新兴应用领域,积极抢占增量市场;同时,抢抓产业化项目的建设进度,推动提质降本增效,严控各项期间费用支出,在产能持续扩张的基础上仍保持了较高的设备开工率和合理的盈利水平,有效对冲了本轮产业周期所带来的部分经营压力,表现出一定的经济韧性。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37亿元,同比上升2.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9亿元,同比下降20.7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下降12.80%;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37元,同比下降19.57%。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属行业为化工新材料行业,报告期内公司下游主要细分行业的基本情况,已在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关于“主要细分行业的基本情况及公司行业地位”部分予以详细描述,相关内容。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本报告期,公司主要从事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新型绝缘材料为基础,重点发展光学膜材料、电子材料、环保阻燃材料等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发电设备、特高压输变电、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消费电子、光电显示、电工电器、通信网络等领域。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创新平台优势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第一批优势培育企业;拥有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电与输变电设备绝缘材料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平台建设方面在行业内首屈一指。公司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研发和科研平台共建工作。

  公司子公司东方绝缘、江苏东材、山东胜通的技术研发中心,分别被认定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子公司江苏东材获批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子公司山东胜通、河南华佳获批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子公司山东艾蒙特获批为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第五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公司被评为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企业、四川省2022年度科技创新领军企业。目前,公司在成都天府新区建设的“成都研发基地”已投入运行,将有助于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和前沿创新技术的研发,进而有效推动公司的技术创新平台升级。

  (二)技术创新能力优势

  公司一贯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明确技术创新的核心定位,并建立了核心技术人员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培养机制,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和品牌竞争力。集团技术中心认真贯彻公司发展战略,紧抓新产品研制、项目申报及市场推广等工作,加快推进三新(新客户开发、新产品推广、新领域拓展)项目开发,为新建产能的消化提供保障。2023年,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的2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通过验收;3项省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项省级制造强省试点专项资金项目、1项省级“揭榜挂帅”科技项目、2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获批立项。子公司江苏东材、山东胜通承担的“光学透明胶(OCA)离型膜基膜”项目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子公司东方绝缘生产的“电工用聚酯薄膜”荣获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联合会联合颁发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证书。

  2023年,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共申请专利60项,获得授权专利49项。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累计申请专利495项、已获授权有效专利308项,其中包含发明专利190项,实用新型专利103项,外观设计专利15项,为公司的产业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制造技术优势

  公司拥有三十余套从法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引进的先进生产设备和数控分切设备,并结合公司多年积累的制造经验对进口生产线进行消化、吸收和设备改造,积极探索智能化制造模式,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持续提升核心设备的交付能力,制造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023年度,公司顺利完成“特种功能聚酯薄膜项目”、“年产2万吨新型显示技术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年产2万吨MLCC及PCB用高性能聚酯基膜项目”等多个产业化项目的试生产工作,新增产能如期释放,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全新的“动力引擎”。同时,各基地公司积极开展以节能降耗、提质降本为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进一步推动产能升级,为产品交付和项目达产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四)质量及标准优势

  公司坚持“忽视质量就是砸自己的饭碗”的质量理念,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GB/T29490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GRS全球回收标准认证,车用材料通过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检测中心通过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公司主要产品已通过美国UL认证、德国TUV认证,符合欧盟RoHS、REACH环保要求,被四川省认定为第一批“四川省技术标准创制中心”、“四川省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公司从产品设计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各环节的质量管控,以确保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在行业内拥有良好的质量口碑和品牌形象。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1、建立市场驱动型科研机制,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本报告期,公司紧抓国家“十四五”规划带来的新一轮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积累和产业配套优势,与行业标杆客户达成了“联合研发、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深度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痛点,在新一代服务器、汽车装饰、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不断推出高附加值产品,有效对冲了本轮产业周期所带来的经营压力。同时,作为公司的创新孵化平台,东材研究院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锂电池等前沿领域用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展前瞻性的技术研发储备,并不断完善研发平台建设和创新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研发团队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为公司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充足的项目储备和技术支撑。

  2、抢抓项目建设进度,培育业绩增长新动能

  本报告期,公司以“快建设、早投产、早达产、早见效”为原则,全力推动重点产业化项目的落地达产。2023年度,公司顺利完成“特种功能聚酯薄膜项目”、“年产2万吨新型显示技术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年产2万吨MLCC及PCB用高性能聚酯基膜项目”等多个产业化项目的试生产工作,新增产能如期释放;“年产25000吨偏光片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年产20000吨超薄MLCC用光学级聚酯基膜技术改造项目”等产业化项目的建设进度基本符合预期。伴随新建产能的陆续释放,公司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部门的联合攻关,加快推进新产品的下游客户验证工作,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打造全新的“动力引擎”。

  3、健全人才梯队建设,狠抓管理提升增效益

  本报告期,公司在“集团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基地化运营”的管理模式下,扎实推进职能部门向业务化转型,充分利用人效管理系统,多渠道推动人员配置优化和人均效能提升,深入贯彻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高素质人才梯队建设,夯实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基础和人才保障。集团中心组建销售委员会,统筹行业现状分析和前景展望工作,强化经营数据的分析和监控,实现了线上经营日报的实时更新;各基地公司进一步巩固提升现场6S管理水平,加强存货管理和呆滞物料削减工作,同时,积极落实以节能降耗、提质降本为目标的设备TPM管理体系,通过对生产现场、制造工序的全过程精细化管控,持续推动产品的成本控制和迭代升级,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4、加快创新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健全内控合规和风险管理体系

  本报告期,公司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顺利完成子公司艾蒙特航空二级保密认证、东材新材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等工作。公司财务中心加快推进新建生产基地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成功搭建集团财务共享系统,实现了费用审核、会计核算、税务统筹、信用资产的集中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公司财务数据分析的时效性。公司管理中心从梳理子公司分级审批和授权管理制度着手,全面推进内控合规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了由“体系建设”向“体系运行”的实践拓展。

  5、积极探索外延式发展路径,助推产融协同发展

  本报告期,公司充分整合产业前沿、技术协同、渠道运营等方面的优质资源,持续探索合资联营、战略合作、并购重组等外延式发展路径。公司与韩国Chemax、种亿化学在四川成都设立合资公司,重点开展高端光刻胶材料的合成与纯化业务,构筑光刻胶领域的上下游协同产业链,提升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并与杉金光电、扬州万润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偏光片用离型膜PET基膜、偏光片用离型膜的国产替代项目,增强公司在光学基膜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核心业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新能源行业

  21世纪以来,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供给不足,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价格持续攀升,能源转型已成为关系到国家稳定发展、民生大计的全球性课题。新能源产业作为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高能源安全保供能力的战略性举措,迎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

  相比于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高效的特点,高度契合国家能源转型战略,已成为推动我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在我国发电总装机中的占比将达到50%。放眼全球,主流市场强势复苏、新兴市场快速发展,新能源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国际能源署《全球能源行业2050年净零排放路线图》的研究显示:2050年,全球近90%的发电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合计占比高达70%。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正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政策驱动”逐步转向“产品力驱动”,正式迈入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和先进产能投放,同时顺应信息网络智能化趋势,不断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慧、便捷的出行体验,实现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弯道超车。

  未来,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顶层设计思路,中国新能源产业将进一步深化产业技术革新、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导入拼质量、拼技术、拼效益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成为推动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引擎。同时,随着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叠加互联网技术和AI人工智能的普及,新能源产业将持续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和国际电网互联,促进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的“三网”融合发展。

  2、光学膜行业

  近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LCD/OLED显示面板行业快速发展,LCD显示面板年产量稳居全球第一,OLED显示面板年产量稳居全球第二。与此同时,随着华为、荣耀、联想等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全球出货量快速增长,国内的中游面板制造商(京东方、华星光电等)正快速赶超日韩厂商,成为新一代的全球面板龙头企业。作为其核心原材料,我国的光学基膜制造企业坚持科技创新,自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窗膜、OCA离型膜、背光模组和触控模组用光学基膜已率先实现国产化,偏光片离保膜基膜、中高端MLCC离保膜基膜、PCB干膜基膜等中高端领域,已成功突破技术壁垒,进入下游客户验证阶段,国产化替代的进程明显加快。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开展汽车、家电产品的以旧换新,促进家装消费品的更新换代等。未来,在宏观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将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家电产品的换代升级,从线上到线下、从消费到生产、从平台到生态,助推数字化经济转型迈上新的台阶。同时,随着智能家居、穿戴设备、车载交互式屏幕等AI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电子消费品的驱动因素将从“功能为主”转向“场景为王”,迎来新一轮的需求复苏和产品迭代。

  3、电子行业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稳健发展,高端制造工艺取得不断突破,高性能树脂行业的下游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涉及消费电子、通讯网络、装备制造、船舶防腐、橡胶轮胎等诸多行业。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年底,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数据中心的布局和建设,优化数据网络的结构,提高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加强数据的安全管理等,为“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AR/VR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将稳步攀升,并快速向相关领域进行渗透,成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核心变量。作为其硬件载体,算力基础设施在迎来新一轮建设高峰的同时,也将朝着高精度、高密度、高集成度和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进而持续拉动高性能覆铜板的市场需求。

  未来,全球树脂产业将日渐规范化,生产成本过高、环保不合格、档次定位低的落后产能将逐渐被淘汰。同时,随着国家支柱产业(信息产业、汽车制造、数字经济等)的蓬勃发展,高性能树脂产业下游的差异化应用将不断拓展和延伸,全面涵盖到通讯网络、医疗器械、电子封装等诸多新兴领域,进而带动整个树脂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发展。

  4、环保阻燃行业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提出按照“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发展方向,持续深化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这预示着在十四五期间,“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将构成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拓宽功能性聚酯纤维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医疗卫生、大众消费领域,对无卤阻燃、抗菌、吸排和空气自净化等功能性聚酯的市场需求尤为突出。

  未来,全球功能性聚酯厂家将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探索和延伸,加大竞争性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大力推广多功能、差异化、健康环保的阻燃聚酯产品,为客户提供产品定制化服务,以满足下游纺织行业的多元化市场需求。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致力于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加速推进“1+3”发展战略的落地。未来,公司将以新型绝缘材料为基础,重点发展光学膜材料、环保阻燃材料、电子材料等系列产品,聚焦新能源、新型显示、通讯网络、半导体等领域对新材料的需求进行技术储备、项目培育和产业投资,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创新系统化、技术关联化、产品多元化、服务专业化,努力把东材科技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创新型新材料生产服务商。

  (三)经营计划

  2023年12月,我国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指出:2024年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实体制造业的发展。随后,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预期增长目标为5%,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稳健经济发展的决心,彰显着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强大韧劲和发展潜力。就化工新材料行业来看,受益于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汽车装饰、半导体等新兴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内供应商的采购成本和区域配套优势逐渐凸显,核心原材料的国产化替代进程明显加速,呈现出技术变革下的结构性发展机遇。但全球化工行业供需矛盾突出、消费品市场需求不佳、同质化竞争加剧等诸多不利因素,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2024年是我国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公司新增产能大规模释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在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形势下,公司董事会提出了“提质创新促发展,项目达产增效益”的总体工作方针,力争实现全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重点工作部署如下:

  1、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筑牢安全环保防线

  作为一家化工新材料生产和销售企业,公司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落实基地安全责任主体,成立安全稽查团队,共同筑牢安全环保防线;一方面严格实施安全规章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外包施工安全管控和特殊作业的安全监管;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攻坚专项活动,常态化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公司将持续加大环保投入,推进环保治理设施的升级改造,推动企业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指标等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公司管理层将带头践行公司的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始终视“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着力培养全体员工的大局意识、安全红线意识、社会担当意识,为公司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2、聚焦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驱动,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公司将紧密围绕“1+3”产品发展战略,通过研发创新、技术进步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并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和开放式创新相结合,通过创新变革、资源整合来抵御经营风险。东材研究院将重点关注新一代服务器、半导体、锂电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开展前瞻性的技术研发储备;各基地公司的工艺技术创新将以“满足市场需求、解决客户痛点”为导向,抢抓我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机遇,积极探索工艺创新和现有技术的嫁接应用,快速实现技术转换和效益释放。

  公司将进一步强化战略执行和人力资源管理,在研讨、分解战略目标的同时,切实推进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和反思评估工作;扎实推进EHR人力资源系统建设,深化人才改革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推进跨部门、跨基地的岗位交流,不断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加大培养和再教育力度、落实干部淘汰制度,不断提升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

  3、加强质量管理和营销体系建设,实现市场开拓新突破

  公司将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切实完善运行质量检测和评估机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各基地公司加强生产过程的全要素、全时段管控,并建立起关键技术指标和质量风险隐患的管控档案,针对质量投诉的高风险环节进行专业化培训和标准化作业,以产品质量优势和性能稳定性对冲行业周期所带来的经营压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打造优秀市场口碑。

  公司销售委员会将定期组织召开月度市场行情分析会,深入探讨市场行情、材料走势、竞争对手、新兴应用等问题,以重点产品为切入点,深度挖掘存量客户需求,精准制定市场营销策略,从精准定位、产品创新、渠道营销、品牌打造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营销水平和质量,拓展与核心客户的合作维度,优化和提升存量业务的盈利能力。同时,公司将加快推进三新(新客户开发、新产品推广、新领域拓展)项目开发,加大新产品的技术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实现增量业务的快速突破,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助力公司的产业转型发展。

  4、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全力保障业绩增长

  公司将以“快建设、早投产、早达产、早见效”为原则,全力保障产业化项目攻坚真正见到实效,力求拟建项目加快落地、在建项目如期达产、投产项目实现盈利,同时加强技术和市场部门的联合攻关,加快释放新建产能,培育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动能。

  2024年度,公司将着力提升新建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和产品稳定性,确保“特种功能聚酯薄膜项目”、“年产2万吨新型显示技术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年产2万吨MLCC及PCB用高性能聚酯基膜项目”释放优质产能,创收又创利;同时,积极抢抓“东材科技成都创新中心及生产基地项目”、“年产25000吨偏光片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年产20000吨超薄MLCC用光学级聚酯基膜技术改造项目”等产业化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在建项目早日竣工投产,持续构建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打造“动力引擎”。

  5、加快创新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外延式发展路径

  公司将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力争2024年内完成东材新材市级工程中心验收、山东艾蒙特省级重点实验室申报等工作。集团财务中心将深化和完善财务集中管理工作,通过建立资产设备管理数字化平台、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股权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密切关注子公司、参股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并积极发挥上市公司的平台优势,将“产融协同”作为培育新兴产能的重要构成,充分整合产业前沿、技术协同、产能补足、渠道运营等方面的优质资源,持续探索战略合作、并购重组、合资联营等外延式发展路径。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外部经济环境与市场风险

  当前,全球金融博弈和动荡局势加剧,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升级,国际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完全竞争市场,随着海外制造企业向大陆转移,国内竞争对手密集投放产能,技术水平迭代升级,同质化竞争逐年加剧。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坚持差异化产品策略,依靠多年积累的技术储备、品牌优势及客户资源,提升关键产线综合效率,构筑拳头产品技术壁垒,不断巩固提升行业优势地位;同时,公司将加大研发技术投入,严控期间费用支出,持续优化品种结构,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

  2、产能利用不足的风险

  随着投资项目、募投项目的陆续投产,公司的产能规模迅速扩大,新增产能否达产并实现预期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游市场需求波动、产品研发进度和下游认证情况。如果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或者研发、销售部门的配套能力不足,都可能导致新增产能开工不足,新增的固定资产折旧、能源人工成本将严重影响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加快推进三新(新客户开发、新产品推广、新领域拓展)项目开发,加大新产品的技术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为新增产能的消化做好充分准备;并依托技术创新、精益制造和品质管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3、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为聚酯切片、甲醇、PTA等大宗化工材料,原材料的成本占比较高,其采购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密切相关。受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和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存在较大的波动性,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性。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主要采取“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可较好地实现产供销环节的联动。公司密切关注原材料的价格动向,与供应商、客户保持有效沟通,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原材料的库存储备,价格上涨时适度备货,价格下跌时分单采购,有效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4、人才流失和人力成本上升的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操作人才相对紧缺,尤其是市场营销和技术研发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其市场需求和工资薪酬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下,公司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且无法杜绝核心人才流失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建立起企业与经营管理层、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的利益共享机制,并在成都高新区投资建设“成都创新中心及生产基地”,加大“双一流”院校的招聘力度,旨在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和研发前沿创新技术;同时,公司积极开展管理技能、内控治理、业务实操等方面的专项培训和技能竞赛,营造良性竞争氛围,提升员工综合素养,健全人才梯队建设,为公司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安全生产和环保风险

  化工行业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一直是国家安全、环保的重点管控领域。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物质,若员工操作不当或设备老化失修,可能导致严重安全事故。近年来,随着中央环保督查力度持续加大,行业治理整顿进入常态化,公司所面临的安全生产、职业健康、节能减排、污染整治等方面的监管风险居高不下。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自愿采用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以“精益制造、预防污染、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综合方针为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大安全环保设施投入,健全固定资产日常运维的档案;强化设备能源管控,杜绝设备安全隐患,提升三废处理能力,积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6、汇率波动风险

  近年来,国际金融局势动荡,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持续加息,导致全球外汇市场波动加剧。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呈现常态化,汇率弹性有所增强。公司在采购原材料、购置生产设备、产品销售等业务环节,均涉及进出口贸易,面临一定的汇兑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基于经营需求和外汇风险敞口情况,采取多项措施应对汇率波动风险。通过动态调整债务结构、配比应收应付款项流量等方式,优先采用自然对冲减缓汇兑风险,并在签署外贸合同时,一并附加“货币保值”、“汇兑风险共担”等风控条款,有效规避汇兑损失,防范汇率波动风险。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1
东材科技
击败了83%的股票
短期趋势前期的强势行情已经结束,投资者及时卖出股票为为宜。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169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4.16亿股,占流通A股46.39%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8.44元。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