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稀土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18 18:36: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北方稀土600111)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受稀土行业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以镨钕产品为代表的主要稀土产品价格自年初以来持续震荡下行,全年均价同比降低,稀土市场整体呈弱势走势。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切实扛起“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主力军职责,勇担打造世界一流稀土领军企业重任,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在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各层面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努力降低不利因素对公司的影响,承压奋进、迎难而上,稀土原料、功能材料产量再创新高;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4.97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1亿元,经营业绩行业领先,市场份额稳步增长,为当好“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主力军、打造世界一流稀土领军企业奠定坚实基础,促进了我国稀土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回顾一年的工作,主要体现在:

  (一)优化组产排产,强化成本管控,经营质效实现新提升

  稀土总量控制指标获得量创历史新高。推动新建产线稳步提产、快速见效;推动原有产线产能提升,成立原料板块协同中心,优化组产方式,强化工序协同,实现生产工序效率最大化。全年生产稀土冶炼分离产品折氧化物17.49万吨,同比增长24.21%;生产稀土金属3.08万吨,同比增长26.79%;功能材料7.79万吨,同比增长15.67%。稀土原料、功能材料产量再创新高。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启动大规模、广覆盖的内部对标提升行动,以优化生产技术指标为重点,横向对标内部标杆企业,纵向对标各产线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各单位交流融合、经验共享。全年制造成本降低9.07%,其中,吨稀土加工成本同比降低12.51%,物流成本同比降低4.2%,全流程、全工序降本取得显著成效。

  (二)创新营销模式,提升市场占有率,行业地位迈上新台阶

  在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的情况下,拓宽镧铈销售渠道,积极消化历史库存,通过优化长协模式,镧铈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优化镨钕销售体系,灵活调整营销策略,积极参与零售市场,镨钕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在北京、宁波、上海设前置仓库,加快供货效率、提升服务体验。

  做实镧铈市场调研分析,在保持目标市场份额基础上,兼顾价值维护,合理确定常规产品售价和挂牌价,防止恶性竞争过度拉低产品价格。加大镨钕贸易规模,以解决需求侧为导向,形成对市场和价格的良性引导,防止价格急速大幅波动,稳信心、稳预期、稳定市场运行。磁性材料产业释放整合效能,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三)提升科技创新力,深化创新驱动,竞争力取得新提升

  提升研发投入强度,科研经费投入和使用机制更加合理。统筹内外资源要素,推动企业技术中心牵头抓总、研发基地培育技术成果、中试基地试制产品、孵化基地产出商品的“一中心三基地”管理架构创建,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研究发布“科技创新引领计划(2023-2027年)”,加强顶层设计,布局重大项目。完善“揭榜挂帅”项目管理,启动“揭榜挂帅”项目2项。

  实质运营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与14家科研院所达成共建协议,启动7项重大项目。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通过工信部验收,布局前沿领域成果转化示范线12条。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中心通过工信部验收,被授牌“新材料重点平台”。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稀土)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验收,建成行业标准共享服务平台。

  围绕前沿技术和现场“卡脖子”问题,布局重点科研项目,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高品质铈镨钕合金智能化制备关键技术”获科技部立项批准;“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节能降碳技术”被工信部评为“原材料工业20大低碳技术”。持续推进标准起草制定工作,牵头、参与发布国际、国家(含国家级样品)、行业、团体标准53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申请专利148项。精准推动成果转化落地,“金属镝及钆铁合金制备项目”形成150吨中重稀土金属及合金产能,填补公司中重稀土金属产业领域空白,助力公司强链延链补链,拓宽资源价值边界,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稀土湿法冶炼过程高效能搅拌”等7项先进工艺在现场实现应用。

  (四)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合资合作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

  有序推进项目建设,保证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投资启动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一期工程有序推进。低温焙烧项目竣工,子公司飞达公司稀土分离生产线搬迁改造升级项目顺利投产,巩固扩大公司原料端产能产量优势。稀土磁性材料、抛光粉、永磁电机等产业板块重点项目陆续竣工投产,为公司产业链延伸注入新动能。

  推动子公司北方嘉轩一期项目竣工投产,打通永磁材料到永磁电机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二次资源利用项目,子公司金蒙稀土废料回收项目获得立项批复,信丰新利成立龙南子公司,产业布局取得突破。

  实施12项智能化改造项目,年内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至77.4%,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49.2%,3D岗位机器换人率达60.5%,同比提高27.5%。工业互联网平台、华美公司生产执行系统(MES)、智慧仓储等项目投入使用。获评内蒙古自治区工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企业,持续引领稀土行业数智化发展变革。

  (五)深化改革增活力,强化管理提质量,集团管控取得新成效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在重点子公司设置安全总监,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清单。推动安全文化培植,落实安全生产“吹哨人”制度,坚持做好安全隐患整改。对区内外分子公司及相关方、施工现场开展安全督查,问题整改率100%。提升环保治理效果,环保设施同步运行率100%,重点排污单位排污总量低于许可限值,区内企业持续保持工业废水“零排放”。编制“环保管理清单”,环保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实施子公司贮氢公司、电池公司专业化整合,完成子公司瑞鑫公司股权收购。深入推进内部资源优化整合,以股权转让、吸收合并等方式压减4家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大起底”,全面清理近三年遗留项目,强化项目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推进固定资产“大起底”,进一步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开展制度“大起底”,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

  优化公司治理,促进规范运作,扎实开展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创建,公司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A+级。夯实合规管理,制定合规管理制度,设置合规委员会、首席合规官,合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化筹融资管理,优化融资结构、跟踪汇率变化、丰富融资渠道,进一步降低财务费用。提高贸易管理能力,全面退出非主业贸易,健全完善贸易制度,夯实贸易管理基础。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识别,提高合同、诉讼、法律服务专业性,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修订资金出借和担保管理制度,降低经营风险。

  联合浙江大学首次举办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交流互促、开拓视野;坚持“跨地域、跨单位、跨专业、多层次、多岗位”实践培养常态化,大范围开展内外部挂职锻炼;联合开展科研技术人员双向交流、科技特派员派驻和博士团交流活动,成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站开展自主认定,编制稀土行业职业(工种)企业标准,推进国家标准编制。全年刚性引进博士9名、硕士研究生30名,选树“包钢英才”等各层次人才51人。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稀土行业整体运行情况。报告期,稀土产品市场供给稳中有增,稀土行业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需求拉动效应不足,以镨钕产品为代表的主要稀土产品价格自年初以来持续震荡下行,全年均价同比降低。虽然稀土市场整体弱势运行,但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突破、科研成果转化、稀土元素应用领域拓展以及行业整合重组深入推进等共同作用下,我国稀土产业发展持续向好的趋势和前景未变。伴随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风电、节能家电等行业快速发展,稀土需求稳步提升,稀土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

  报告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作出“要发挥好战略资源优势,加强战略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规范化管理,加强能源资源的就地深加工,把战略资源产业发展好”重要指示,为在新起点上推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大战略机遇。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会议指出,稀土是战略性矿产资源。要统筹稀土资源勘探、开发利用与规范管理,统筹产学研用等各方面力量,积极推动新一代绿色高效采选冶技术研发应用,加大高端稀土新材料攻关和产业化进程,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破坏生态等行为,着力推动稀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提出“研究支持创建稀土新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包头稀土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加强稀土等战略资源开发利用。支持内蒙古战略性矿产资源系统性勘查评价、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规范化管理,提升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高纯稀土金属、高性能稀土永磁、高性能抛光等高端稀土功能材料。扩大稀土催化材料在钢铁、水泥、玻璃、汽车、火电等行业应用。支持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依法合规建设面向全国的稀土产品交易中心,将包头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定增长工作方案》,提出加强重点产品保供稳价。搭建上下游供需对接平台,引导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和冶炼企业与下游用户签订长期采购协议,稳定铜、铝、锂等关键产品供应。科学调控稀土、钨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有效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工信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以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化升级为主线,围绕有色金属行业采选的本质安全与资源集约、冶炼的清洁环保与节能降耗、加工的质量稳定与柔性生产等实际需求,加快建立涵盖基础综合、装备与系统、智能工厂及评价等方面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促进有色金属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商务部会同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以规范技术出口管理,维护技术出口秩序,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维护国家经济技术权益。根据《目录》,“稀土萃取分离工艺技术”“稀土金属及合金材料的生产技术”“钐钴、钕铁硼、铈磁体制备技术”等技术被列入禁止出口部分;“离子型稀土矿山浸取工艺”“稀土-铁(Tb-Dy-Fe)超磁致伸缩单晶材料制备技术”“稀土萃取剂的合成工艺及配方”等技术被列入限制出口部分。

  国家发改委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稀有稀土金属材料、催化材料属“鼓励类”;稀土采选、冶炼分离项目(符合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稀土企业集团项目除外)属“限制类”;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和池浸工艺、2000吨(REO)/年以下的稀土分离项目、湿法生产电解用氟化稀土生产工艺等6项属“淘汰类”。

  三大国家级稀土新材料发展支撑平台陆续建成运行。一是工信部布局建设了稀土行业唯一国家“新材料重点平台(测试评价平台稀土行业中心)”,正式授牌运营;二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稀土行业批复建设唯一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稀土),验收通过进入常态化运行;三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批准设立国家标准验证点(稀土新材料)。三大国家级平台的建成运行将有力支撑我国稀土新材料产业稳健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自然资源部开展卫片执法,重点打击违法占用耕地、非法侵占生态保护红线、非法开采稀土等战略性矿种行为。内蒙古、四川等主要稀土资源和产业集聚地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稀土产业发展,促进稀土资源优势加快向产业优势转化,推动产业向下游高端高附加值领域发展。主要稀土企业推进并购整合及合资合作进程,加快实施专业化整合,促进磁性材料等稀土下游应用领域扩能提产和创新发展,加快稀土资源循环再利用布局,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和高质量发展水平。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证监会行业分类结果,公司属于制造业门类下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大类,属于稀土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小类。报告期,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一)主要业务

  公司坚持“做优做大稀土原料,做精做强稀土功能材料,做专做特终端应用产品”的发展思路,可生产各类稀土产品11个大类、100余种、上千个规格。公司产品主要分为稀土原料产品、稀土功能材料产品及稀土终端应用产品。其中,公司稀土原料产品包括稀土盐类、稀土氧化物及稀土金属,是下游稀土功能材料及新材料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主要生产原料;

  稀土功能材料产品包括稀土磁性材料、抛光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等,公司稀土终端应用产品如镍氢动力电池、稀土永磁高效节能电机等。

  (二)经营模式

  公司坚持做优做大稀土原料基地,依靠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公司所掌控的白云鄂博稀土资源优势,采购其控股子公司包钢股份600010)生产的稀土精矿,按照国家稀土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将稀土精矿加工为混合碳酸稀土或者混合氯化稀土溶液,再由公司直属、控股公司将混合碳酸稀土和混合氯化稀土溶液分离为单一或混合稀土氯化物、稀土盐类、稀土氧化物,将部分稀土氧化物加工成稀土金属。公司子公司加工回收的稀土废料,生产稀土产品。公司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同时发挥下属国贸公司以稀土贸易为核心的多元贸易业务增收创效。

  为提高稀土产品附加值,促进稀土元素平衡高值利用,推动稀土产业向下游高端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发展,做精做强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公司发挥稀土资源优势,以资本为纽带,通过独资设立、合资组建、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磁性材料、抛光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等稀土功能材料产业,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发展质量和价值创造能力。公司所属稀土功能材料企业根据公司战略规划,通过采购加工稀土原料类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各自产业领域内的稀土功能材料产品。公司结合资源特点及产业布局,做专做特稀土终端应用产品,现拥有储氢材料—镍氢动力电池、磁性材料—稀土永磁电机的稀土终端应用布局。

  公司以下属稀土院为核心,发挥各类科研平台的人才、技术和创新优势,为产业运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不断提升产业链技术水平与研发能力,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巩固提升科研优势。公司通过坚持在原料保障、生产衔接、成本管控、营销运作、科研支撑、管理协同、对标提升、资本运营、文化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等环节统筹规划、改革创新、协同运营、综合施策,不断增强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协同性、增值创效能力和经营质量,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产线优化、工艺革新、品质提升。公司依托科研创新等全产业链生产要素累积和进步,以各领域各环节创新驱动加快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坚持以新技术改造升级现有产业,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发展新动能、增长潜力和支撑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积极促进公司全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一)资源优势

  公司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铁和稀土共生矿——白云鄂博矿的独家开采权。控股股东下属子公司包钢股份使用白云鄂博矿石生产铁精矿和稀土精矿,向公司供应稀土精矿,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了原料保障。公司将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报告期,在国家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配中,公司获得的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指标分别占年度指标总量的65%以上,且轻稀土年度增量指标向公司集中配给,持续稳定的指标获得量巩固增强着公司资源优势、核心竞争力及产品供应保障能力,体现了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发展潜能。

  (二)全产业链与规模优势

  公司是我国最早建立并发展壮大的国有控股稀土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行业内率先发展成为集稀土冶炼分离、功能材料、应用产品、科研和贸易一体化的集团化上市公司,形成以稀土资源为基础、冶炼分离为核心、新材料领域建设为重点、终端应用为拓展方向的产业结构,并依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稀土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构筑了行业领先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公司拥有分工明确、各具优势和特色的直属、控股、参股企业,重点产业领域资源投入强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营规模稳步提升,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企业集团和稀土产业基地,是我国稀土大集团之一,在我国稀土行业有着重要影响力。

  (三)科研与技术优势

  通过开发利用白云鄂博稀土资源,公司建立了层次分明、特长突出、契合公司发展需求的科研工作体系,并由此积累储备了公司雄厚的稀土科研、技术、人才等软硬件资源。公司下属的稀土院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专业科研院所,该院及依托该院组建的各类国家、自治区级重点技术中心、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创新平台,在国内外稀土基础前沿领域、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检测分析、情报收集与应用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和协同科研竞争力。公司各子企业建立的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于公司基层生产与市场一线需要,是公司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的载体。以稀土研究院为核心、子公司研发平台为补充的协同科研体系,巩固和增强着公司科研与技术优势,为公司培育和增强新质生产力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奠定坚实基础。

  (四)政策和区位优势

  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对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公司作为稀土行业龙头企业,在贯彻执行国家稀土总量控制指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环保治理与绿色低碳发展、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方面备受国家关注和扶持。内蒙古自治区和包头市出台政策统筹规划、全方位多层次支持稀土全产业链特别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引导稀土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领域发展,加快重点产业领域扩能提势,大力改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报告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对稀土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国务院出台《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后,党中央、国务院、内蒙古自治区及包头市进一步加大促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供给与支持力度,着力将包头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进一步增强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优势。

  包头市依托白云鄂博丰富的矿产资源,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一批涉及领域广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稀土功能材料和稀土应用产品企业,在稀土选矿、冶炼、分离、新材料及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稀土研发、生产、加工和应用基地。随着包头市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打造“世界稀土之都”,在良好的政策红利下,稀土产业集聚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内外知名稀土企业纷纷入驻包头投资建厂、扩能提产、优化布局,产业发展集群效应和规模优势明显。公司所处包头国家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稀土产业的“硅谷”、唯一以“稀土”命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内稀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及包头市围绕稀土产业发展系列政策的支持下,稀土新材料及下游应用企业数量显著增多,产业配套衔接日趋紧密,政策及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产值规模日渐提升,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地域环境和外部发展条件,政策和区位优势明显。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4.97亿元,同比减少10.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1亿元,同比减少60.38%。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行业格局

  报告期,国外地缘冲突进一步加剧,逆全球化进程加速,稀土依然是各国竞争的战略资源之一,国外资源勘探和产业开发加快,以美国、澳大利亚、老挝、缅甸、非洲等地区和国家为代表的国外稀土多元供应格局已经形成,独立于中国的完整产业链条初具雏形,我国稀土产业的地位、作用、影响不同程度受到冲击。但我国在稀土资源掌控、冶炼分离、稀土功能材料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消费国,仍然具有明显的产量、质量、成本、市场优势,未来我国长期引领全球稀土供给和需求的格局不会改变。同时,国内稀土产业发展进入深刻变革调整期,资源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功能材料端部分领域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稀土大集团以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己任,胸怀国之大者,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远等关系,在原料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方面积极发挥“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引领行业沿着资源战略支撑作用有效发挥、资源利用绿色低碳、市场竞争公平有序的轨道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行业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稀土行业发展前景仍然可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增长以及经济的韧性、潜力、活力不断显现,需求和消费将进一步释放。随着“十四五”规划、“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碳”“双控”“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战略的实施,将推动稀土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为稀土市场扩大带来新的增长引擎。

  报告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强调,要发挥战略资源优势,加强战略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规范化管理,加强能源资源的就地深加工,把战略资源产业发展好。提出内蒙古要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为稀土产业下游应用扩展及需求增长扩宽了空间,稀土产业发展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政策红利期和跨越发展期。

  下一步,稀土产业将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和更高效率运行。一是稀土矿产资源将加强保护性开发,稀土矿产资源特别是白云鄂博深部和外围矿产资源储量探明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储备方案将更加健全,综合利用水平将得到提高,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建设将加快推进。二是稀土资源将得到高质化利用,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创新驱动引领,推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和价值创造水平,大力发展稀土新材料及终端应用产品。加强稀土资源在冶炼、精深加工等领域的新技术应用,形成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创新、迭代发展的稀土行业新格局。三是稀土行业规范化管理将更加深入,稀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及韧性将不断提高,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行业法治监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企业生产经营、产品交易和贸易流通等行为将进一步规范。

  综上,我国稀土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将不断增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打造世界一流稀土领军企业”为愿景,以“发展壮大我国稀土产业链,构建高质量稀土生态圈”为使命,将“产业报国、稀土强国”的家国情怀作为矢志不渝的坚守和追求,成为国家大战略大布局的践行者、行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带动者、产业新技术新领域的引领者、绿色发展的示范者、社会责任的担当者、职工权益的保护者,努力做到国家需要、社会认可、行业尊重、员工信赖,真正成为推动我国稀土产业进步的先锋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模范。

  为实现打造世界一流稀土领军企业愿景,公司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稀土产业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优化产业结构,拓宽价值边界,加快专业化整合,突出产业化经营,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品牌价值,优化公司治理,促进规范运作。不断强化稀土资源规模领先优势,坚持做大做精稀土原料产业;拓展稀土功能材料供给能力,做优做强磁性、抛光、储氢、催化、合金等稀土功能材料产业;着力延伸产业链,做专做特稀土终端应用产业。持续巩固提升公司全产业链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扩大收入和利润贡献率。保持和扩大发展优势,补足发展短板,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在资源战略、生产组织、成本管控、营销贸易、管理提升、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项目建设、质量提升、品牌维护、资本运作、产业链延伸、市值管理、价值创造等方面协同发力,引导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领域发展,不断提升公司发展质量和效益,勇担“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的时代重任,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稀土领军企业。

  (三)经营计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推进“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的重要一年。公司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自治区有关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等上级关于稀土产业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资源掌控、产业引领、创新驱动和价值创造,强化经营管理,提升质量效益,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运行效率,深化国企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当好“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主力军,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稀土领军企业。

  2024年公司生产经营主要目标(本目标仅为计划目标,最终能否完成存在不确定性):实现营业收入430亿元以上,利润总额43亿元以上。生产冶炼分离产品192050吨,二次资源利用3600吨,稀土金属26200吨,功能材料100070吨。不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事故,工亡事故(含相关方企业)为零,千人负伤率≤1.00‰。各单位污染物排放满足国家、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基建技改和合资合作项目投资43.7亿元,全年项目开工率不低于80%,投资完成率不低于85%。“一利五率”等重点攻关指标较上年取得明显进步,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5%以上。

  围绕工作目标,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抓生产、提质量,优化供给结构

  追求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规模增长,增加高价值劳动输出,扩大高价值产品生产,实现组产模式重构和产品优势重塑。

  进一步提升协同提产能力,开展低成本、见效快的工艺升级和设备改造,强化产线技术创新,推进产线填平补齐,促进工序顺畅衔接,增强产线柔性,实现产能充分释放,冶炼分离、稀土金属、磁性材料板块做好提产扩能;采取灵活方式补充冶炼分离和金属电解产能,建立跟单机制,严控过程风险,缩短交付周期,实现与内部企业同质、同标、同频生产。进一步夯实稳产顺行基础,关注长期满负荷生产条件下设备损耗,降低故障发生率,提升生产稳定性;优化原辅材料供应渠道,针对紧缺物料,扩大采购半径,优化采购模式,确保供应链安全稳定可靠。

  全覆盖推广“国标线、企标线、内控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严格验收上工序、认真控制本工序、优质服务下工序”的“三线+三全+三工序”质量管理模式,构建内控线严于企标线、企标线严于国标线的质量控制体系,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理念,织密质量安全防护网。对标业内领先质量指标,提升冶炼分离产品一致性,以质量等级细分产品规格;提高稀土金属一次合格率,降低制造成本;增强磁材合金稳定性,达到头部企业标准并建立长协机制,实现以品质增效益、赢订单、创品牌。

  加强产销联动,合理调配产线,新增碳酸铈分离线,新增或提高小粒度氧化镧、氧化铈、固体氯化物等特殊产品供给能力,扩大细分领域市场份额;用好技术储备,推动中试孵化,加大市场开拓,力争在低氯根稀土、无水化合物等领域产业化一批适销新品,成为创造需求、引领需求先行者。

  2.强营销、拓市场,扩大市场影响

  灵活调整营销模式,加强市场研判,优化客户服务,在多元供给、存量竞争环境下抢抓先机,在市场低迷形势下保持稳健增长能力。

  提升镧铈产品销量,拓宽销售领域,优化服务举措,提升产销率和市占率;提升镨钕市场份额,完善客户评价和分级管理机制,巩固提升市占率;功能材料和应用产品营销全力拓市场、抢订单,提高产能利用率、产销率和市占率,提升市场影响力。

  增强内外部营销协同,稳定价格运行。扩大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交易规模,推进功能材料及下游产品上线交易,提升上线企业数量,扩大交易额。深入市场开展信息调研和交流互动,提升信息收集、分析、加工能力,成为与头部企业地位相匹配的行业信息策源地,在辅助公司决策、增强风险应对能力的同时,积极对外发声,稳定行业信心。

  3.强合作、优结构,延链补链强链

  围绕“十四五”规划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加大项目投资,提速项目筹划,加快项目建设,扩大合资合作,力争早日创收见效。

  全力保障并加快推进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年内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推动子公司新建产线项目建设,整合市属稀土金属企业,提升稀土金属产业规模。扩大稀土二次资源产业规模,推动子公司废料回收扩能改造项目达产创效。加快海外资源布局,参与海外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国外资源掌控力,增强我国稀土产业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通过自建产线、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磁性材料产能,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占率;通过合资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布局高端磁体,延链强链补齐产业短板。推动抛光粉项目达产见效,提升市场份额和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攻关低成本、高性能储氢材料研发及市场推广,不断拓展应用空间。加快推动稀土光功能材料产业化项目。积极探索催化材料发展新路径。

  发挥平台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制定差异化优惠政策助力招商引资,继续围绕永磁电机产业布局合作项目,构建“磁性材料—器件—应用”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融入包头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发展;推动子公司北方嘉轩电机项目达产见效;拓展固态储氢应用场景,推动现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促进储氢产业转型。

  增强规划权威性,紧盯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保证质量和进度,推动铝镁合金等项目实现突破。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扎实开展项目后评价,进一步规范投资活动,保障投资收益。

  4.重转型、促升级,优化产业体系

  加快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瞄准高端市场和产业前沿,加快推动高纯稀土氧化物、化合物、金属、靶材等高端产品批量化生产;开展国防军工、精密装备等领域高端永磁材料、抛光材料、储氢材料研发;对接“稀土+”应用领域开展光功能、阻燃等新材料产品开发,努力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不断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和高端市场竞争力。

  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线自动化改造,推行生产过程数智化控制,选定若干技术成熟的生产环节,开发智能化专家系统,持续提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以及3D岗位机器换人率。搭建集团信息化管控平台,实现对分(子)公司项目、设备、采购、销售、库存等业务信息化管理,依托运营管理积累的大数据资源,撬动数据要素生产力与公司其他生产要素融合,发挥数据要素在运营管理中的价值,提升公司经营绩效和发展质量。

  系统推进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加强排污许可管理,加大环保检查督查考核力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提升环保设备设施稳定运行能力,避免因环保设备故障影响连续生产。筹备建设稀土行业EPD平台,加快碳排放管理信息化建设,细化降碳举措和技术储备,开展碳排放核查和碳足迹认证,成为践行“双碳”战略的示范型企业。健全公司ESG生态体系,提升ESG信息披露水平,展现社会价值。

  5.强科研、促创新,深化创新驱动

  增强科技创新紧迫感,加大研发投入强度,突出科研项目的实用性和引领性,依托科研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积蓄发展新动能。

  整合创新资源完善“一中心三基地”科研管理架构,发挥企业技术中心统筹作用,促进各创新平台联通共享;启动湿法冶金中试基地、稀土金属及合金孵化基地建设,逐步完善“企业技术中心牵头抓总—研发基地培育技术成果—中试基地试制产品—孵化基地产出商品”研发转化体系。加强科创平台建设,优先选择内部平台承接公司研发任务,重点落实科研平台资金支持,全力推动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建成国家级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对接,继续深化与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加强供需对接,加快成果产出。

  聚焦“两个稀土基地”建设要求及公司生产经营实际,以提质降本为原则推动装备大型化、智能化,加快绿色低碳冶炼分离新工艺新装备开发、钕铁硼合金制备等关键装备研究。加大研发投入,配套“揭榜挂帅”“赛马”等市场化竞争机制,实施“包干制+负面清单”经费管理办法,促进科研经费更多流向对降成本、增品种、增附加值有帮助的项目,同时做好项目跟踪评价。聚焦国家战略、产业短板、技术瓶颈、降本增效开展选题立项,联合高校院所、下游企业开展科研攻关和协同创新,完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新产品开发,推动产品高端化升级。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薪酬和激励机制,运用科技分红、股权激励、项目跟投等模式,通过模拟法人、多元资金投入等方式促进中试产品向商品转化;建立以市场和现场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开发更符合市场和现场需求的产品和技术。重点推动“低氯根氧化钐技术”等科研项目尽快产出产品、实现销售;“氨碳强化合成混合沉淀剂工艺”等科研成果在生产现场落地应用。

  6.抓管理、提效能,提升运营质效

  树牢经营理念,聚焦价值创造,兼顾严谨合规,进一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经营质效。

  发挥财务管理“指挥棒”作用,注重“业财融合”,提升数据分析、问题透视和解决方案策划能力;优化集团整体“一利五率”等关键指标,差异化设定分、子公司经营指标,提升经营质量。实施产供销一体化管理,加强协同联动,实现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筑牢安全发展根基,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强化相关方安全监管,高度关注设备设施运行、火灾事故、道路交通等风险隐患,持续开展重大隐患专项整治和各类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确保安全风险平稳可控;守好经营安全防线,严防资金断链、坏账损失、合同纠纷和负面舆情等问题发生。

  深入开展内部对标,发挥协同中心、平台公司作用,聚焦降本增效,做好数据分析,挖掘经验做法,全面复制推广,不断缩小内部差距;做好标杆指标的动态调整,不断改进提升,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设备数控化率等指标显著提升。持续推动对标一流价值创造工作,组织开展与标杆企业的多层次、宽领域对标交流考察行动,对标先进指标、管理方法、经营质量,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总体推进,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提升举措,尽早实现国企改革的“三个转变”,以对标一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加强队伍建设,健全运行机制,继续整体层面的系统谋划,制度层面的优化布局,运行层面的机制协同,实际层面的正确引导。重点对公司治理、对外投资、市场贸易等业务领域进行合规审查,提升依法治企、合规经营水平。

  “一企一策”制定减亏治亏方案,对长期亏损、投资无收益、战略协同性低的企业进行全面评估,通过转让、清算、整合等方式压减退出偏离主业、非优势低收益企业;对辅助集团战略执行导致政策性亏损的,由公司牵头指导和协助减亏;价格下行期间造成阶段性亏损的,调整业务模式,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主观问题导致的经营性亏损企业,实施经营管理团队承包责任制,限期扭亏为盈;处于建设期、培育期的亏损企业,加强进度考核,敦促投产创效。加快推动待压减及压减中企业处置进度。

  7.优机制、促改革,激发活力动力

  坚持以增强活力、激发动力,提高效率为核心,充分运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行新型经营责任制,促进权利与责任对等,激励与约束统一。

  推动党组织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依法履职尽责,系统优化公司决策事项清单,细化各治理主体决策权限,全面落实董事会六项职权、发挥独立董事专门会议作用,规范子公司党组织设立和公司治理体系,实现科学决策、高效决策。强化市值管理,做好信息披露,适时启动资本运作,注重与投资者、分析师、媒体、监管机构关系的维护,提振市场信心,促进市值提升。

  结合子公司股权结构和经营状况,实施差异化精准授权,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优势,依法合规保障子公司经营自主权,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动力。坚持“放活”与“管好”相结合,选优配强委派高管和各层级委派人员,厘清权责边界,确保履职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

  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统筹开展新一轮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务实推进干部层级体系套改和评估工作,积极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特色化干部管理体系模型。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重点突出规范管理和激励引导,探索跨区域、跨单位人员统筹调配,系统提高劳动效率。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构建以岗位价值为基础,以业绩贡献为依据的“同层次、宽等次”薪酬制度体系,形成鲜明的分配导向。重点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计划,用好的政策、好的机制、好的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全面改善人才引进质量,促进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全面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水平。

  本经营计划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投资者对此应当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应当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产品价格风险

  受宏观经济运行、行业周期性波动、稀土市场供需变化及竞争加剧等内外部因素影响,主要稀土产品价格存在波动下跌的可能性,存在产品价格风险。

  对策: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形势,加强市场预判研判,创新营销模式,调整营销策略,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拓展市场,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在保持和扩大镨钕类产品营销基础上,加大镧铈类产品营销力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发挥稀土大集团作用,保供稳价,稳信心、稳预期、稳定市场运行,综合施策努力克服不利因素,降低产品价格风险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2.盈利能力下降风险

  受公司生产所需原辅材料及能源、物流价格波动,人工成本增加、环保投入加大等因素影响,公司存在成本压力,加之主要稀土产品价格低位运行及下跌的可能性,公司存在盈利能力进一步降低的风险。

  对策:公司将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围绕“一利五率”考核要求深化降本增效,坚持对标一流优化工艺、技术、管理等要素指标,加强营销运作,强化绩效考核,提高管理和改革创效能力,加强产业链高质量运营管理,提高产业链特别是下游产业价值创造能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消化不利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确保风险可控。

  (五)其他

  以上经营数据系公司内部统计,未经审计,仅供投资者了解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敬请投资者审慎使用,注意投资风险。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2
北方稀土
击败了1%的股票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245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7.50亿股,占流通A股48.41%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9.43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