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工程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19 18:00: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航天工程603698)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战略落地,全面转型发展的攻坚发力之年。公司董事会严格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等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恪守职责,审慎决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组织变革、技术创新、管理提升等深化国企改革措施,公司各业务板块发展局面稳步推进,治理体系日益规范,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锚定战略目标,保持发展定力

  报告期内,公司面对新的内外部环境,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实现业务转型、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在原有布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运营产业、绿氢工程技术”四大业务板块业务基础上,新增工业气体运营业务板块,全面实施“核心技术、核心人才、核心能力、核心装备”四大战略,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低碳工程技术公司。

  报告期内,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板块发展趋势稳定向好。公司新签金昌能化EPC、内蒙卓正、临泉四期、泉盛三期等项目合同,持续跟进和培育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建立与国内头部工程公司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密切跟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国际化市场,实现航天炉海外落地“零”的突破;实现了46个项目96台航天炉高水平、满负荷、安全稳定运行;公司6.5兆帕、3500吨级半废锅型航天粉煤气化装置运行可靠性得到充分验证;昊源五期半废锅气化炉一次开车成功并连续稳定运行;成功召开2023年度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交流年会和第四届客户大会,公司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高端装备制造板块实现规模和领域双突破;阀门子公司持续拓展新行业、新领域,电站高参数阀门实现业绩突破,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报告期内,环保运营板块产业化推广进程稳步推进;航天环保工程技术研究院正式入驻浙江临海;临海子公司2.5万吨/年废盐综合处置利用示范项目完成立项审批、土地申购,节能评估和安全评价已通过地方政府审核。

  报告期内,绿氢工程技术板块核心装备研发进展顺利;首台套1000型碱性电解制氢系统样机下线并完成百小时稳态实证试验;首台套20型PEM电解制氢系统样机下线并完成中试实验;完成万标方级电解制氢矩阵系统的工艺包设计。具备0.5-100型PEM和200-1000型碱性电解制氢产品的设计、生产、供货能力,及氢能领域工程EPC能力。

  报告期内,工业气体运营板块计划增资航天氢能;增资完成后,航天氢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3.1亿元,公司将持有航天氢能有限公司34.35%股权,成为航天氢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本次增资有利于实现技术创新与气体运营项目协同发展,预计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积极影响。

  (二)坚持自主创新,技术引领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持续加强原创性技术、核心关键设备研发攻关和原有技术迭代升级,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高污染医药废盐熔融解毒及玻璃化处置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获批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获专利授权31项,国际PCT授权2项,商标注册16件;气化机理实验室通过国家CNAS认证;公司设计资质升级为工程设计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甲级;完成熔融炉、生物质气化、粉块煤联合气化等总体方案设计;公司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通过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航天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先进技术产品转化应用推荐目录》。

  (三)完善精益管理,强化治理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目标结果为导向,聚焦重点促效能,依法合规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全年召开2次股东大会、7次董事会、10次董事会专业委员会、6次监事会,三会运行规范高效。公司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评选的“2023年上市公司董事会优秀实践案例”。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落实国资委“一利五率”指标体系要求,以一本预算、业财一体化管控为抓手,开展精细化经营和战略绩效考核指标监测;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把有限资源用在关键业务领域;搭建“12431”财务管理体系架构,强化核算报告、资金管理、成本管控和税务管理职能,实施分子公司财务一体化管控,推动财务系统向数智化转型。

  (四)聚焦重点领域,提升基础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同步开展多个EPC总承包和设计项目建设,完成3个项目中交,5个项目性能考核,5个项目12套气化装置开车。制定EPC项目施工作业指导书、进度计划、工作分解结构(WBS)等制度流程;完成5个项目7期136名业主学员的仿真培训,完成4个项目数字化交付,公司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管理一体化管控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公司承建的“广西华谊工业气体岛项目”在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评价工业工程设计综合成果评价中,评价为一等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固基础、补短板”工程设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编制发布工艺、土建、电仪等专业30余项设计管理文件,集中开展40余次专业培训,实现“项目任务、技术标准、设计风格、管理模式、校审规则、工作接口”六方面的规范统一,建立了设计管理协同发展长效机制。

  (五)深化质量意识,优化安全管控

  报告期内,公司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不断深入。公司强化“3+2”大安全管控,发布2023版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年开展公司级安全检查48次并完成隐患整改,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覆盖率100%;修订安全保密制度20项,建立商业秘密保护负面行为清单;完成分子公司、氢能事业部、沧州试验基地、熔融气化装置等重点单位和区域的安全监督管理,开展延化、金昌项目试点安全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园区厂房安全改造、安防系统和消防主机更新升级、气体运营业务安全分析等工作;开展项目设计回访,推动质量问题库的闭环管理。

  (六)夯实风险防范,筑牢发展根基

  报告期内,公司全年完成204项管理制度修订,持续提升规章制度和流程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分段制造-现场总装-整体转运的产品交付新模式;上线运行“电脑PC+手机APP”移动化固定资产管理,做到账实、账卡、账账相符;有效增强ERP、OA、设计协同等68项信息系统功能。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风险管控、纪检审计监督同向发力,贯通法务、财务、内控、风险、审计、纪检等监督业务的联动,持续推进“五位一体”大监督大协同格局,正向设计合规经营管控体系,确保合同法律审核率100%,有效防范公司重大经营风险。组织开展项目结算等8项审计工作,系统开展内部控制、全面风险评价,主动识别并跟踪防控潜在风险,有效提升公司合规经营质量。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为强化煤炭主体能源地位,加强产业布局引导,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快形成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发展的新局面,引导煤化工产业与石油化工、绿电绿氢等新能源等产业深度耦合,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格局,结合煤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能源、生态环保、水资源承载能力等形势任务,国家能源局和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针对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

  报告期内,我国煤化工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密集出台,旨在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做好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方向和内涵进一步清晰。

  2023年4月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指出:要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加强石化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稳步提升煤炭洗选率,开展富油煤分质分级利用示范,提高清洁煤和油气供应保障能力。

  2023年6月6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版)》,通知指出要依据能效水平和基准水平,分类实施改造升级。对拟建、在建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年达到标杆水平。对此前明确的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25个领域,原则上应在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2023年7月29日,国家发展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煤炭主体能源地位,按照严控增量、强化指导、优化升级、安全绿色的总体要求,从项目管理、规划布局、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安全环保等六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和重点任务。《通知》明确指出,推动存量现代煤化工项目加快实施先进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新建煤制烯烃、煤制对二甲苯、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可降解材料等项目重点向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地区集中,促进产业聚集化、园区化发展。

  2023年8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2023-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的主要目标是:行业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工业增加值增速5%左右。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不含油气开采)主营业务收入达15万亿元,乙烯产量超过5000万吨,化肥产量(折纯量)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

  2023年8月22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发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到2025年,通过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一批示范项目落地实施,一批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若干有利于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的支持政策、商业模式和监管机制逐步完善,为重点领域降碳探索有效路径。《方案》强调,到2030年,通过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带动引领,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模式基本成熟,相关支持政策、商业模式、监管机制更加健全,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10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合成氨行业规范条件》,用于引导合成氨行业以及电石行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了合成氨生产的基准水平,对合成氨生产过程的综合能耗、安全环保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将进一步加快现有合成氨生产企业的优胜劣汰过程,促进生产企业刀刃向内自主提升能效水平,促进行业向着绿色节能低碳以及安全清洁环保生产迈进,从而推动整个合成氨行业转型升级。

  总体来说,现代煤化工遇到的新困境,既有原料煤炭价格高位、电价高位的因素,更有产品结构雷同、差异化和高端化不够的问题。现代煤化工企业要贯彻好《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从严从紧控制现代煤化工产能规模和新增煤炭消耗量,不得通过减少保供煤用于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新建煤制烯烃、煤制PX、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可降解材料等项目,重点向煤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好的地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化、园区化发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严禁新增煤化工产能,避免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推进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实施改造,对超标排放情节严重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业、关闭;合理把握煤化工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是我国煤气化工程领域中既拥有核心专利技术,又拥有工程设计、设备成套供应及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专业化工程公司,致力于为业主提供可靠、高效的煤气化项目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和工程建设服务。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以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煤气化技术及关键设备的研发、工程设计、技术服务、设备成套供应及工程总承包。公司拥有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及其关键装备能够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可以广泛应用于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以及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氢、IGCC发电等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主业发展趋势稳定向好。自主研发的6.5兆帕、3500吨级半废锅型航天粉煤气化装置运行得到充分验证;昊源五期半废锅气化炉一次开车成功并连续稳定运行;新签金昌能化EPC、内蒙卓正、临泉四期、泉盛三期等项目合同。组织召开2023年度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交流年会和第四届客户大会,进一步提升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各个板块发展进程向纵深推进。原创性地研发航天熔融无害化废盐处置技术,“高污染医药废盐快速熔融解毒及玻璃化处置技术和示范”获批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动绿氢技术发展,推出碱性电解制氢和PEM电解制氢两类系列产品;践行制造强国战略,阀门子公司向宝丰烯烃项目提供全套PDS阀门,为业主提供了全型号进口产品替代方案。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

  公司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操作安全性、生产稳定性、煤种适应性、运行经济性、环境友好性等方面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均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通过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可对煤炭进行高效、环保、低成本转化,可广泛应用于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氢、IGCC发电等多个领域。

  报告期内,航天炉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高压化(65bar气化压力)、大型化(日处理煤量3000吨~4000吨)、高效热回收(带辐射废锅)、智能化气化技术继续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6.5MPa、3500吨级、半废锅型航天粉煤气化装置运行可靠性得到充分验证;昊源五期半废锅气化炉一次开车成功并连续稳定运行,辐射废锅新技术性能优异。公司设计资质升级为工程设计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甲级。公司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通过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航天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先进技术产品转化应用推荐目录》。

  2.研发优势

  公司基于中国航天的成功实践,拥有完整有效的研发体系。成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粉煤气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粉煤加压气化装置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第五批)。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煤种性能基础实验室、煤气化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实验室、数值仿真分析实验室、液流/喷雾试验中心、点火试验中心和小型热试试验中心等。从2009年起,公司持续开展煤质特性的分析研究,建成航天炉煤质特性数据库。迄今为止,涵盖煤样超过500种,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褐煤、烟煤、无烟煤、石油焦等。参与制定6项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打造了涵盖基础研究、试验研发、工业示范、技术集成的一体化创新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新获专利授权31项,国际PCT授权2项,商标注册16件,气化机理实验室通过国家CNAS认证。公司坚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持续加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发,“高污染医药废盐熔融解毒及玻璃化处置关键技术及示范”成功获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绿氢工程技术板块核心装备及其工业系统的研发稳步推进;首台套1000型碱性电解制氢系统样机下线并完成百小时稳态实证试验;首台套20型PEM电解制氢系统样机下线并完成中试实验;完成万标方级电解制氢矩阵系统的工艺包设计。具备0.5-100型PEM和200-1000型碱性电解制氢产品的设计、生产、供货能力,及氢能领域工程EPC能力。

  3.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势

  公司具备工程资质齐全、专业配置完善的技术基础能力,建成了独具特色的设计协同平台及三维设计和数字化交付体系,拥有完善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装备制造能力,建立了贯穿设计、采购、施工、开车全过程EPC项目管理能力,形成了集工程设计、仿真培训、开车服务、远程诊断等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5个项目12套气化装置开车,通过持续加强业主培训、定期回访客户和巡回安全检查等举措,优化开车指导及技术支持,实现了46个项目96台航天炉高水平、满负荷、安全稳定运行,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为业主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公司承建的“广西华谊工业气体岛项目”在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评价工业工程设计综合成果评价中,评价为一等成果。

  4.品牌质量优势

  公司在航天炉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耦合煤化工绿色发展的绿氢电解和纯化技术,以及熔融炉气化研发为基础的废盐玻璃化等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环保技术稳步推进,受到行业和国家部委的广泛认可和高度重视。航天炉气化技术的引领作用和相关绿色、环保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得航天炉品牌优势进一步彰显。公司秉承航天精神,借鉴航天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坚持“质量归零理念”,坚持顾客至上、持续改进的总体方针,不断提高研发水平、设计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有效保证各项目保持高质量水准执行。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完善质量管控流程和要求,持续健全质量管控及问题处理机制,有序开展项目设计回访、现场质量监督检查,系统收集质量问题信息并完善组织知识库建设,全面落实质量问题闭环归零及举一反三;持续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及有效性评价,保证企业标准的准确性及适用性。阀门子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5.信息化优势

  公司已建成独具特色的设计协同平台及三维设计和数字化交付体系,高质量、高标准的开展多个项目的数字化交付工作,向业主方移交一座依托于数据、文档、三维模型,以及它们与工厂对象关联关系的数字化虚拟工厂,从工艺评价、智能控制、数字化交付等方面助力智能工厂建设。通过设计协同平台实现全专业设校审工作协同,提升设计质量;通过业财一体化管理平台,打通采购、合同、库存、财务全业务链端到端管理,提升业财管理规范性。通过数据赋能,助力高效项目管理、BI决策、智能工厂等新应用,助推战略目标的实现。

  报告期内,公司数字化建设成果显著,完成数字化交付平台升级,并行开展多个项目的数字化交付工作,统筹全厂数字化交付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完成标准优化14项。公司信息系统功能不断增强,合同支付、采购流程、预算功能等不断完善,公司网络架构不断优化,信息安全能力持续提升。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07亿元,较上年增长12.0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亿元,较上年增长12.00%。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54.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2.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0%。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目前中国的煤化工领域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产业化应用,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能耗、水耗及“三废”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为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打下坚实基础,对保障国家化肥安全、能源和石化产业安全、促进油气和化工新材料保障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未来的发展中,传统煤化工项目将遵循靠近原料基地、市场以及化工园区的原则,并根据自身实力、水资源条件以及环境承载能力来规划布局。产业园区化、规模化、生产柔性化以及产品差异化将成为发展的重点。传统煤化工企业的布局将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现代煤化工将继续推进科技创新,突破制约煤化工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现代煤化工与多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全产业链生态化,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新路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在现代煤化工领域创新方面,要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产业化技术优化升级,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快高性能复合新型催化剂、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一步法制低碳醇醚等技术创新,实现煤制芳烃的产业化突破,聚焦大型高效煤气化、新一代高效甲醇制烯烃等技术装备及关键原材料、零部件,推动关键技术首批(次)材料、首台(套)装备、首版(次)软件产业化应用;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煤基新型合成材料、先进碳材料、可降解材料等高端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动现代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绿氢、CCUS等耦合创新发展,推动现代煤化工装备数字化建设,培育一批智慧生产典型场景。

  “十四五”期间,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现代煤化工产业作为资源驱动型产业,基本形成了以黄河中上游地区为核心,以新疆为补充,以东部沿海为外延的产业布局基于国家能源战略部署和“一带一路”发展规划,赋予了西部地区更大的发展空间。新疆构建了以吐哈、准东、伊犁、库拜等为主的煤化工产业发展集聚区和以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炭分级分质利用等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格局。目前,新疆正加快煤炭、煤化工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准东国家级煤化工示范区、哈密国家级现代能源与化工示范区建设,支持煤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正在逐步构建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

  (二)公司发展战略

  航天工程公司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实现业务转型、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在原有布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运营产业、绿氢工程技术”四大业务板块业务基础上,新增工业气体运营业务板块,全面实施“核心技术、核心人才、核心能力、核心装备”四大战略,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低碳工程技术公司。

  (三)经营计划

  2024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公司董事会将不断强化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的职责,坚持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突出做好“强党建、促转型、抓创新、重实干、提效率、防风险”,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推进五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确保2024年发展目标圆满完成。

  1.强化政治引领,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建经营融合赋能再提升。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到改革发展、公司治理各个环节,坚持以严的主基调按时、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刻认识环境形势和自身问题,正确领导发展方向和改革大局,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全面凝聚公司上下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引导全体员工在公司转型发展中担当实干、建功立业。

  2.强化市场布局,锚定目标任务,推动五大板块发展速度再提升。紧跟国家重大项目、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切实发挥行业甲级工程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煤气化板块服务重大项目、重大客户的能力,获取高质量合同订单;确保完成项目设计、统筹推进EPC项目建设、完成气化炉交付、装置开车、项目性能考核等各项工作,确保已运行项目长周期稳定运行;举办2024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交流年会暨“第100台航天炉投运”宣传活动。

  加速推动阀门板块产业创新及业务整合,拓展新的产品和合作领域;加快推进绿氢产业项目订单交付,完成2000m3ALK电解槽样机生产和1000m3ALK电解槽性能鉴定,做好绿氢技术和产品市场宣传推广活动的策划实施;全面推进科技部重大专项研发任务,稳步推进2.5万吨/年废盐综合处置利用示范项目建设;航天氢能公司按计划推进气体运营项目的建设和投料开车。

  3.强化创新驱动,聚焦价值创造,推动核心技术领先优势再提升。把技术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始终保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领先优势,加大先进煤气化、氢能核心装备、废盐综合处置、生物质气化、粉块煤联合气化、固废熔融气化等关键技术的攻关研发,向多项核心技术世界领先不懈努力。加速构建技术创新与产品、服务市场营销协同、行业分析与产业链布局联动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努力成为新一轮低碳环保战略新兴产业关键一环。

  4.强化战略引领,深化管理变革,推动治理体系管理效能再提升。加强法人治理体系建设,完成新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换届选举。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高质量做好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的信息披露。对标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落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实施方案》各项工作,实施机构职能、管理体系和资源配置改革;深化制度流程体系建设,推进计划、项目、财务一体化经营管理体系构建;加强对所属全级次公司穿透式管理,实现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覆盖,实施人员总量差异化管控,建立与经济效益、人才效能紧密联动管控模式,持续加强管理运转效能。

  5.强化固本强基,突出提质增效,推动核心能力体系建设再提升。深入落实“以提升客户满意度”为核心的工程设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现“固基础、补短板、上台阶、见成效”。建立工程设计、装置运行、设计回访等项目反馈平台,完成数字化模型整合方案,完善装置模块化、合成氨和甲醇全厂设计成果库。优化采购流程,加强计划管理,强化供应商管控,提升采买、催交、检验、售后一体化管控能力。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增强全员成本意识,从源头控制成本支出。加强全级次财务管控,提升业财一体化效率,加速推动财务信息化、数智化、集团化转型。开展设计软件升级和功能扩展,完成合同管理系统、财金系统和公司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发布质量管理规定,强化设计、采购、施工、生产各环节的质量管控能力,推进EPC项目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畅通高效的客户问题反馈处理机制。

  6.强化本质安全,践行两个至上,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再提升。优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履职事项清单,量化分解安全目标,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持续夯实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全面梳理和评估五大业务板块安全生产风险,重点加强气体运营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完善综合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持续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加大重点单位、项目现场、生产制造、试验测试等环节的安全监督检查,持续强化安全检查监督考核。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红线。

  7.强化依法合规,有效预防风险,推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再提升。聚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以业务流程为抓手,开展公司全层级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和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编制合规管理“三张清单”和合规手册,将合法合规性审查和重大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事项必经程序,确保重要经营决策、经济合同、规章制度法律审核100%。开展项目结算审计和决算审计,辨识关键业务领域流程合规风险和廉洁风险;建立纪检、审计、风险、内控及合规管理监督信息共享机制,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政策风险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煤化工增量将会从严从紧控制,未来新建项目将向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地区集中,鼓励建设大型“气化岛”,积极推动多元化工艺平台、下游产品高端化和差异化的创新发展模式;煤化工存量资产将向更加集约化、低碳化和绿色方向发展。行业将大力鼓励“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在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推动现代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绿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耦合创新发展。煤化工项目尤其是大型煤化工项目,受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变动风险影响较大。

  对策:积极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动向,从国家能源安全、低碳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来把握发展方向,认真研究行业发展规划,抓实市场开发重点项目、抓牢重点客户的重大项目、抓好重点区域的重要项目,充分发挥公司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的优势,探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路径,做好战略规划、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提高公司技术能力、服务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

  2.市场竞争风险

  从国内市场情况来看,煤化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向着高质量发展转型,粉煤气化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大型能源企业集团又将自身项目进行内部消化,对外开放程度极低。同时,水煤浆气化技术凭借着一次性投资少的优势,不断抢占粉煤气化市场。新订单需通过价格战降低毛利率来保持市场占有率,导致项目利润率不断降低,公司面临的内外部市场竞争局面更加激烈。

  对策: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继续加强研发,始终保持行业技术领先优势;瞄准行业发展趋势,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牵引,提供全生命周期及数字化增值服务,构建生产全过程、全业务链的智能协同体系,通过开展差异化竞争来赢得市场订单。加快环保、氢能等业务板块的业务推进,增加新领域研发投入,通过多元化共同发展,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提升核心竞争力。

  3.质量安全风险

  公司统筹开展多个EPC项目建设,对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同时正在开展沧州试验基地及临海2.5万吨废盐处置项目建设,打造能源与环保技术试验验证平台,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质量控制不到位、安全防范不充分的风险。

  对策:公司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全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确保公司无安全生产事故。在安全月、质量月及日常质量安全工作中,引导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优先”理念,持续深化质量安全意识、加强质量安全教育、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护航公司“三高”全面发展。

  4.项目风险

  公司EPC总承包项目建设周期长、实施复杂,涉及设计管理、采购管理、进度管理等多环节,项目执行过程中,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和施工费用存在发生变动可能,设备材料的质量及交付进度也将对项目装置质量及工程进度产生影响。合同执行中面临外部宏观环境变化、业主方实际支付情况等风险,如遇到市场、经济等不可预计的或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工程延期、缓建等情形,导致合同无法如期或全面履行。

  对策:公司不断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工作,建立工程设计、装置运行、设计回访等项目反馈平台,持续增强高质量履约交付能力。优化采购流程,加强计划管理,强化供应商管控,提升采买、催交、检验、售后一体化管控能力。同时加强项目的前期评价、履约跟踪,强化对项目执行的过程监控和检查预警减少项目执行不确定性的影响,切实提高项目执行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2
航天工程
击败了66%的股票
短期趋势短期的强势行情可能结束,投资者及时短线卖出、离场观望为宜。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35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4.01亿股,占流通A股74.89%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3.37元。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