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银行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0 00:47: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杭州银行600926)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一)总体经营情况分析

2023年度,公司坚定按照“二二五五”战略的指引,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强化数智赋能,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净利润实现较快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为战略规划下半场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

经营效益持续提升。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16亿元,同比增长6.33%,其中实现利息净收入234.33亿元,同比增长2.52%,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15.83亿元,同比增长14.97%;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143.83亿元,同比增长23.15%;基本每股收益2.31元,同比增长26.23%,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57%,同比提高1.48个百分点。

资负规模稳步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8,413.3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91%;贷款和垫款总额8,070.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94%;负债总额17,300.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97%;存款总额10,452.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3%。报告期末,公司集团存续理财产品规模3,738.6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9.64亿元,增幅3.88%。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总额61.09亿元;不良贷款率0.76%,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为82.53%和58.16%;拨备覆盖率561.42%。

(二)利润表分析

2023年,公司经营效益持续向好,主要是由于资产规模稳健增长、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以及非利息净收入提升。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16亿元,同比增加20.84亿元,增幅6.33%;实现净利润143.83亿元,同比增加27.04亿元,增幅23.15%。

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事项说明:

1.资产配置策略

报告期,公司以“二二五五”战略为引领,坚定战略转型,以客户为中心,深化数智赋能,优化区域布局,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效益、规模、结构与质量的均衡发展。从资产投向来看,公司持续发力支持实体经济,推动信贷总额稳步增长,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安排金融投资。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贷款总额8,070.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94%,占公司总资产的43.83%,较上年末上升0.39个百分点。其中,公司类贷款5,270.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14%,主要是公司深入挖掘客户信贷需求,在坚持风险定价的前提下,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个人贷款2,800.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78%,占贷款总额的34.70%,受宏观经济及市场因素影响,个人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增长有所放缓,公司通过小微贷款增长带动个人贷款稳定增长。金融投资合计金额8,760.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00%,占公司总资产的47.58%。

展望2024年,公司将保持战略定力,在资本约束和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总体原则下,深入贯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求,持续加大信贷资产投放力度,并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安排金融投资计划。信贷资产方面,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持续优化投放结构,持续加大对于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小微、“专精特新”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在金融投资方面,公司将根据存款增长、信贷投放和市场利率变化情况,调节金融投资节奏,在保障流动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综合收益。

2.资产质量与风险控制

公司长期坚持“风险是发展的前提、不以风险换发展”的理念,坚持“质量立行、从严治行”的方针,坚守风险合规底线,合理把控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平衡。报告期,公司不断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深化完善大额授信滚动排查、信贷结构调整、员工行为管理三项举措,推动监测与预警中心、数据与模型中心、检查中心等专业团队建设,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信用风险管理,公司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资产质量保持良好水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总额61.09亿元;不良贷款率0.76%,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为82.53%和58.16%;拨备覆盖率561.42%。

结合战略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期内公司持续巩固和完善风险管理重要举措。一是不断健全全口径、全流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按客群分类的风险管控模式:强化大额授信的全信贷周期多维“盯户”管理和产业链授信研究;对中小企业客群推进名单制客户营销、“铁三角”尽调、标准化产品应用,持续优化业务流程、抓实关键环节风险管控;对大零售业务继续深化“标准化产品+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操作风险集约管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着力于欺诈、中介风险管理和员工行为管理,防范集群性风险;对科创金融、信用小微等公司特色业务,坚持以客群专注、团队专营、经营专业的“三专”管控模式,并执行风险团队内嵌管理。二是持续优化资产组合和大类资产配置,持续发力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制造业、普惠小微、科创金融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发挥授信引领作用,并针对重点支持领域分别建立专门的专职审批团队。三是实施大额授信滚动排查制度和刚性结构调整政策,不断完善“滚动排查、逐户定性、一户一策制定、一户一策执行”的闭环管理机制,深化大额资产“三张清单”(大额风险资产项目制管理清单、差性资产结构调整清单、超大额授信负责人前置直管清单)管理责任落实。四是着力加强风险管理专业队伍建设和智能风控能力,优化信贷业务集中审批和区域派驻机制,实施审查人三年倍增计划和审批人五年倍增计划,推进实施“管户审查人制度”和“管户审批人制度”,提升直属机构风险分管行长履职质效,建立“重点工作清单”;积极提升数字化风控水平,建立健全全行风险模型和策略体系,完善信贷预警体系和系统。五是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完善合规清单管理机制,实施员工“八项禁令”管理,持续开展“清廉杭银”建设,严防员工道德风险和内控案件。

公司清醒认识到银行业风险压力上升的客观现实,2024年,公司将聚焦“三大客群”,提升风控有效性。聚焦大额授信,完善和加强大额授信的全流程管理机制;聚焦中小实体客群,以投向管理和风控流程优化为重点,加快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聚焦大零售客群,深化数字化技术应用,提升信用风险的早期预判和主动管理能力。强化“三个坚持”,助力高质量发展。坚持“依法合规、稳健理性、诚信尽职、全员全程”风险合规文化;坚持风险可控是发展的前提、不以风险换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立行、从严治行”方针。完善“三大支撑”,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完善和强化风险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数智风控能力,提升风险管控的效率和精确度;强化风控专业队伍建设,提升风险专业能力。

3.小微金融业务发展情况

公司扎根区域经济,聚焦普惠,亲小扶实,系统培育小微业务发展的新土壤,积极构筑与小微企业同舟共济、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形成了具有杭银基因的小微业务发展模式。

聚焦“前端标准化、后端集约化”,持续完善小微金融信贷工厂模式。前端一是建立标准化营销打法。公司探索并逐步推广“明确客群、渠道建联、名单获取、策略制定、访客触达、运营转化”的小微营销体系化打法,报告期内重点客群在小微新客投放贷款中占比达到73%。报告期客户经理月均有效访客保持在25户以上,营销效率有效提升。二是建立标准化产品平台。秉承“快专精惠”理念,面向小微、三农等普惠客户推出“云贷e通”品牌,实现了从申请、准入、调查、审核、放款的标准化信贷工厂模式,提供精准的综合金融服务。后端一是建立集约化业务流程。公司针对贷款业务的客户调查、贷款审批、合同签订、放款审核、贷后管理等各个流程环节均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要求、明确了相应的岗位人员和岗位职责,做到了流程切割和岗位分离。

二是专门设立了小微集中作业中心、核保面签中心、放款审核中心“三个中心”,有效防范了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提升了作业效率。

深化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不断推动信用小微发展。一是公司积极推进“晨星计划”,重点通过云小贷平台服务小微企业,通过优企贷、出口易贷等特色产品为特定行业客户提供针对性信贷解决方案,并通过靶向名单实现客群锁定,助力机构精准获客,推进信用小微业务可持续发展。

二是持续打造小微专营机构和小微专营团队。信用小微事业部遵循“额小面广、风险低、快速高效、人员自主培养”的商业模式,聚焦当地的居民、小规模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和“三农”客群,坚持规划区域展业,注重行业特征积累,针对性开发适合当地经营的特色产品,重点开展100万元以下的信用贷款投放。公司自2021年7月成立信用小微事业部,截至报告期末已在杭州、上海、深圳、台州、金华、宁波、合肥等区域机构内成立信用小微中心,专门从事信用小微业务拓展和服务。三是基于大数据风控模式,积极探索全流程线上化、纯信用的小微企业贷款“百业贷”,极大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性,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期末公司普惠型小微信用贷款余额150.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97%。

展望2024年,公司小微金融将在保持抵押基本盘的基础上,更加坚定地向企业端和信用端延伸。资产业务方面,不断完善专营模式,提升专业团队能力,做大抵押基本盘,推动信用小微贷款增长。负债业务方面,通过“e通八达”体系化打法,推动小微企业服务水平;强化客户运营,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团队建设方面,强化人员带教,促进人均产能提升。风险管理方面,推进风险管理前置,完善管理模式,加大数字风控应用,保障业务稳健发展。

4.科创金融业务发展情况

公司深耕科创金融十余年,将科技文创金融作为差异化发展方向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压舱石,实行“科创与实体融合”战略,形成“做科创就是做好的实体”的共识,横向拓宽行业边界、客户边界、产品边界,纵向真正实现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

组织架构方面,公司不断深化科创业务体制机制改革,期内为响应央行等国家八部委发布的《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加大支持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以“总行统筹、条线主导、机构主战”为总设计思路,成立“科创金融事业总部”,旨在通过统筹全行科创金融管理能力,打造扁平化的敏捷组织,重塑创新机制,提升流程效率,加强差异化政策支持与专业队伍培养,最终优化客户体验。

客户服务方面,自2009年7月设立全省首家科技专营支行以来,公司始终以打造中国特色科创银行为愿景,坚持“专营、专注、专业、创新”的发展理念,深化科创金融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创新,致力于降低科创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报告期末,公司服务科创企业1.26万户,融资余额突破600亿元,累计投放超过1,750亿元,服务企业中95%以上为民营企业,75%以上为小微企业,首次获得银行贷款客户占比超过35%;公司重点支持创投机构投资的硬科技初创企业中,服务近两年获得创投机构投资的企业突破1,500家;多年来培育超过300家公司上市,其中科创板客户近百户;2023年杭州市的独角兽、准独角兽榜单中,公司客户市场覆盖率达到88%。

产品体系方面,公司科创金融坚持探索与创新,设立了“科创金引擎”服务品牌,创设了包括科易贷、科保贷、成长贷、银投联贷、诚信贷、伯乐融和选择权的“6+1”产品体系,满足不同生命阶段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期末“科易贷”累计服务630余家创业企业,累计投放6.72亿元。

专业能力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形成“行业+被投+团队+技术+政策”共285个数据维度,重点包括行业及产业链研究数据、科技企业认证、科创能力证明、知识产权、行业标准、创业团队背景等更具备科创企业特征的数据信息,并初步形成了科创企业成长性评估模型。目前,公司与之江实验室通力合作,在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的指导下,共同完成“科创企业认定”团体标准的制定。另外,公司在科创金融领域中沉淀了多年的经验,培养出了一批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一线专营服务人员及专业科创产品经理。期末公司已经完成了70个科创标准团队建设,核心竞争优势逐步加强。

下一阶段,科创金融将坚持科创金融3.0战略规划不动摇,持续推进模式复制、规模扩容、盈利提升。组织架构方面,事业总部将进一步完善内部架构,承担全行科创金融相关战略规划、客户管理、产品管理、重点渠道拓展和生态建设、品牌管理等职能,加快推进南京、宁波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客户服务方面,持续结合展业地区省市重点产业链逐步打造行业解决方案,不仅要提高金融信贷产品服务专业度与能级,更要聚焦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联合创投机构、券商、园区等渠道方一起搭建科创金融生态圈联盟(品牌名“赢在未来”),借助联盟力量一站式解决科创企业从成果转化到上市的各类诉求,提升科创生态圈活力;产品体系方面,科创产品将进一步丰富产品逻辑,拓宽场景与客群适用面,深入场景化改造,优化销售成长、政府补贴、创投投资等信贷逻辑,兼容更多的泛科创企业用款需求;专业能力方面,公司将持续通过聚焦细分行业、打造行业专业化团队、发挥国内市场海量数据603138)优势,挖掘行业数据价值,探索科创金融相对标准化的企业评估模型,提升银行对科创企业发展的专业判断能力。

5.数智杭银推进情况

公司坚持客户导向、数智赋能的战略定位,围绕“十四五”信息科技规划,稳步推进“数智杭银”建设。

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期内,在坚持技术服务业务、安全自主可控、创新驱动的建设思路之下,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商业银行首个“云原生、分布式、全栈国产化”核心业务系统——核心系统3.0顺利上线运行,构建了面向客户、内核成熟、灵活扩展、稳定高效、自主可控的核心银行体系,全面提升公司数字资产形成、客户运营、快速交付、全渠道协同、运维管理五大能力;票据一体化、全口径信用风险平台、数据湖仓一体化、容器云平台、反欺诈平台、跨境业务平台、盈利中心全景图等多个项目完成开发,其余12个重大项目持续优化迭代。

强化大数据应用。期内公司部署推广“北极星”零售客户运营平台,通过“数据驱动→自动触发→执行策略→策略迭代”,实现千人千面的客户经营动作和旅程化体验,赋能客群拓展、产能提升,平台已部署“新开卡客户旅程、代发工资客户经营旅程”等12项业务旅程,累计经营客户160余万户,荣获“2023年度中国数字化金融与科技创新应用优秀案例奖”,并获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举办的大数据星河案例征集活动“行业数据应用标杆案例”;迭代更新“发动机”平台,期内累计完成上线更新32次,加强平台赋能增效,并荣获“第六届(2023)数字金融创新大赛”金奖;“财富生活”APP(手机银行6.0版本)正式对客,新增上线财富版、私行版,并完成多个专区优化升级,重点专区包括薪喜宝专区、智慧食堂、用户成长体系、财富产品推荐专区等,财富管理业务生态更加完善;提升“云杉”系统实用性,升级访客系统,上线掌上云杉访客功能,优化名单制营销全流程,助力访客量能提升、量级翻番,并全面接入工商数据库和金综等外部数据,丰富客户画像,提升访客与转化效率,客户营销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上线新一代“钱塘汇交易”对客系统,搭建前中后台一体化架构,实现多重风险管理机制运行,有效实现系统化智能化风控;优化更新“蒲公英”智慧营销平台,上线营销中台功能,有效推动客户运营的数字化转型;完成指标管理平台建设,涵盖零售、小微、公司、金融市场、运营等15个业务板块,数据指标管理应用进一步优化。

加强队伍效能提升。公司加大科技人才招聘力度,重点引进架构、算法、人工智能等关键岗位人员,期末科技员工人数较上年末增加31%;强化人才培训,组织部门中级管理人员及骨干员工培训,推进部门日常与专项培训,期内累计组织737课次培训,人员培训覆盖率达100%;积极开展效能提升专项监督检查和问题整改,完善制度流程,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

展望2024年,公司将秉持“促业务、聚数据、重运营、提效能、强输出”的科技发展中心思想,进一步夯实金融科技基础。赋能业务,以十大重大项目为抓手,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强化人工智能应用,加大科业融合,优化科技组织架构;聚焦数据,强化数据汇聚能力,提升实时数据采集与继承能力,加强数据服务与数据运营能力,持续完善面向各业务条线的数据应用体系,加强数据管理能力,加强数据治理、完善治理流程;优化运营,合理布局云计算平台,建设面向外部客户的生态云,推进智能运营体系建设,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管控;布局输出,围绕数据、基础平台、内部管理、场景金融等方向,构建科技服务产品体系,配合机构客户进行相关系统定制化开发与建设,赋能业务发展,持续探索市场化输出机制,从业务伙伴走向市场价值。

三、业务综述大公司板块

公司持续完善和升级“1+3”(公司金融+交易银行、投资银行、科创金融)公司金融管理模式,“六通”客户经营体系不断挖掘目标客群价值,“六引擎”产品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功能、提升能级,中小企业“繁星计划”加速实体转型与拓客扩面。报告期内,存款、贷款、债券规模较快增长;制造业、科创、绿色板块金融服务全面深化;智慧营销管控平台和数字集市持续迭代升级、赋能营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金融条线存款余额7,473.3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81.01亿元,增幅10.03%;贷款(不含贴现)余额4,901.1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47.45亿元,增幅23.96%;基础客户数7.5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9.66%;有效客户数3.0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4.91%。

1.交易银行

公司持续打造竞争新优势,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全方位服务实体、赋能客户高质量发展,期内获评第六届数字银行峰会“数字金融创新奖”、第四届未来交易银行峰会“年度最佳财资管理银行奖”、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2023年度优秀参与机构”。

“财资金引擎”深入企业司库管理场景,发布“3+4+X”杭银金引擎司库服务方案,细分领域护城河优势不断拓宽;升级客户运营体系,开启“数智”运维元年;聚焦客户经营场景生态特性,打造以“智慧园区”为代表的“云生态”服务体系,场景金融加速生态拓展。截至报告期末,“财资金引擎”累计服务集团客户数3,683户,较上年末增长28.55%。“贸易金引擎”持续迭代“云e信”“承易贴”等供应链金融产品,提升产品使用体验,助力客户融资畅通。期内“贸易金引擎”服务客户数13,144户,同比增长89.53%;期末国内贸易融资余额2,422.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13%。“外汇金引擎”提质增速,打造离在岸、全天候、全流程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升级货贸、服贸、资本、离岸四大产品套餐,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FTU)服务能级再上新台阶,国际结算、对客外汇交易规模突破100亿美元;升级跨境双平台,提升跨境收付汇数智化直通能级;期内,“外汇金引擎”服务客户5,935户,同比增长26.49%;实现国际结算量601.06亿美元,同比增长13.20%。

2.投资银行

“债券金引擎”深化流量策略,持续优化产品功能,提升专业能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主承业务规模稳步增长;积极响应国家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政策,成功落地科创票据、绿色项目收益票据等创新产品发行。报告期内,公司承销各类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1,891.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0.65亿元,增幅9.92%,其中浙江省内主承销规模807.01亿元,浙江省内银行间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3.科创金融

“科创金引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整合打造科创金融事业总部,完成杭州、北京、上海、深圳科创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嘉兴、合肥科创中心筹建,一线专营人员超500人,积极打造敏捷组织、重塑创新机制;提升科创金融“6+1”产品服务体验,优化升级“科易贷”“科保贷”“银投联贷”等专属产品功能及体验。期末,“科易贷”累计服务630余家创业企业,累计投放6.72亿元;“科创金引擎”累计服务科创企业12,596户,较上年末增加2,184户,增幅20.98%;科创企业融资敞口余额616.5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5.64亿元;创业股权投资基金托管规模达1,658亿元,增幅9.64%。“上市金引擎”聚焦境内外上市、拟上市及新三板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建立标准、便捷的“触达系列”产品体系和差异、定制的“场景系列”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对优质实体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期末,“上市金引擎”累计服务资本市场客户1,605户,较上年末增加387户;累计支持经营区域内企业上市303户,较上年末增加36户。

4.绿色金融

公司认真贯彻落实《浙江银行保险业支持“6+1”重点领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2021-2025)》《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等文件精神,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绿色产业支持力度,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成为浙江省首批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申请资格的地方法人银行,积极开展碳减排贷款专项营销活动,累计支持碳减排项目47个,支持项目数量处于全国地方法人银行领先水平,碳减排贷款资金主要投向制造业、园区、医院、学校等屋顶光伏项目及节能技改项目,全面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创新产品服务,落地排污权抵押贷款、节水贷、企业碳账户贷款等创新产品。期末公司绿色贷款余额1681.6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1.61亿元,增幅26.22%,余额位列浙江省内地方法人银行前列,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大零售板块公司小微业务持续深化“客户、组织、营销、队伍、产品、风控”六大专业化运营体系,“明确客群、渠道建联、名单获取、策略制定、访客触达、运营转化”的小微营销“新打法”成效逐步显现,“两个延伸”企业端延伸取得实质性进展,信用端延伸打开新局面。零售业务围绕新“五位一体”零售战略,坚持客户至上,深化客群经营体系建设,深耕消费信贷渠道经营,加强队伍专业能力培养,强化数智平台赋能经营,全面推进零售金融业务转型发展。

截至报告期末,小微金融条线贷款余额1,325.7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1.59亿元,增幅18.99%;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1,334.5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2.06亿元,增幅18.89%,贷款客户115,254户,较上年末增长15,099户,贷款利率维持平稳水平;小微金融条线不良贷款率0.59%,较去年下降9个BP;零售金融条线管理的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5,174.38亿元,同口径较上年末增加367.51亿元,增幅7.65%;零售条线活跃客户数801.4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01.36万户,增幅14.48%;零售金融条线贷款余额1,348.79亿元(不含信贷资产转出),较上年末减少54.43亿元;零售金融条线个人储蓄存款余额2,283.0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68.94亿元,增幅25.85%;零售金融条线表内贷款(含信用卡)不良贷款率0.28%。

1.小微金融

业务发展策略。公司夯实抵押基本盘,聚焦重点客群,圈链客群营销实现破局,发布“钻石伙伴”园区品牌,精准营销行业圈、产业链客群,灵活满足园区金融服务需求。期内,小微企业抵押贷款新增182.63亿元,增速18.53%,贷款增量增速显著,重点客群占新客贷款投放比为73%。

公司深化信用贷款延伸,推出喵贷、优企贷、信用快贷等特色信用贷产品,加大信用贷款推进力度,信用小微专营模式复制提速。期末,普惠型小微信用贷款余额150.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97%。公司丰富“云贷e通”产品体系,“云贷”体系完成两个平台的流程优化,提升作业效率、完善客户服务;“e通”体系上线e融通综合融资服务模式,打通小微额度通用最后一公里。

公司优化数智平台,升级“蒲公英平台2.0”,完成客户360、名单撞库、访客等功能优化,有效推动客户运营数字化转型;做精“满天星平台”数据服务,持续推进政务数据对接,强化数据可视化能力,搭建全链路数字化营销管理体系;做强“小微信贷管理平台”风控管理,推动搭建小微风险监控体系,以数字化手段护航业务稳健发展。

能力支持转型。公司加强队伍建设,促进“能力+产能”双提升,期末小微营销人员人数达2,096人,组建标准团队362个。产能管理升级,优化产能考核实施细则,加强员工产能督导,促进产能释放。人员培训提质,针对分管行长、机构中管、客户经理开展分层分类体系化培训,有效提升“四大能力1”。风控能力强化,构建客户经理风险监测体系,预警异常行为,提升行为检查精准度;成立专职小微贷后检查团队,建立后督机制,加强员工行为管理。

2.财富管理

公司深化“制胜财富”战略转型,以客户分层分群为基础,优化管户机制、强化平台赋能、丰富产品货架,全力打造“零售客户经营体系”,提升重点客群精细化经营管理能力。公司加强公私联动,构建全行性代发客群经营工程,形成“线下标准化拓客+线上批量化经营”双向推动机制;完善私行差异化产品与服务体系,开展清单制网格化营销,重点攻坚企业主客群;聚焦网周生态场景建设,上线应用“北极星”平台,建立客户旅程化营销路径,推进大众客群批量化、标准化经营。同时,细化理财经理岗位分层工作,强化队伍体系化培养,强化基层管理人员履职管理,全面提升队伍客户经营能力。期内公司累计销售零售财富管理产品4,663.92亿元(含累计代销739.03亿元),期末代销业务余额585.3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4.02亿元,增幅32.63%。

3.消费信贷

公司坚持“巩固消费信贷”战略导向,持续推进个人消费贷和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发展。消费贷方面,深耕渠道经营,做好渠道“三张清单”的触达,积极落实存量客户“4+1清单”,进一步夯实优质客群基础;持续推进产品创新,重点面向代发客群上线“薪喜贷”新产品,探索消费贷新增长点。期末公司消费贷余额389.92亿元。住房按揭贷款方面,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响应政府部门提供“带押过户”“共有产权房”等利民服务;继续深耕渠道建设,加强房贷综合营销,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流程,提升住房金融服务质效。报告期末,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941.8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65亿元。

4.网络金融

网络信贷。公司网络信贷聚焦普惠金融服务场景,重点围绕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依托数字化创新,推出面向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数字小额信用贷款产品“百业贷”,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期内公司初步搭建起客户运营数字化体系,营销推广提质增效;细化渠道管理机制,完善渠道管理小程序平台,积极引入外部数据,强化数据对接;加强风险模型迭代,完善个人/企业征信模型、税务模型等,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期内“百业贷”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客户超1.9万户,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超56亿元,其中首贷户占比超过20%,约60%为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客户,期末“百业贷”贷款余额25.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64亿元,增长72.58%。

网络财富。网络财富业务专注于运营“宝石山”专业理财移动端,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汇集净值型理财产品数据,提供一站式理财筛选、对比、公开信息查询以及产品购买等服务。公司持续优化平台功能,丰富数据维度,提升用户全理财生命周期体验,增强市场宣传并扩大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报告期末,“宝石山理财”助手已汇集29家理财子公司、近5万款产品的要素信息供客户分析查询,小程序注册客户数近5万户。

开放平台。开放平台以API、H5技术为链接器,形成以账户和支付为主的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赋能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期内公司完成2.0版本的迭代更新,并围绕“出行、医疗、教育、生活、智能制造”五大场景,推出“易物业、易祈福、易来电”等典型场景解决方案,链接近2,000个场景化应用点,有效满足客户在自有场景与平台建设中对各类金融功能与服务的需求。报告期末,平台累计交易笔数达4,169.85万笔,较上年末增长78.79%。

大资管板块公司围绕打造金融市场全链条服务商的战略目标,密切跟踪市场变化,做强做优资产业务,做精做细负债业务,做宽做大轻资本业务,做深做实客户管理,推动金融市场与资产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期内,公司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023年度“市场影响力机构”“市场创新业务机构”等荣誉。

1.金融市场

投资交易方面,公司不断强化市场研判,根据利率曲线和市场走势进行常态化结构调整,银行账户保持稳健的配置节奏;交易账户加强市场前瞻分析和利率曲线研究,敏锐把握市场机会,全年收益超市场平均水平;外汇方面,积极搭建海外研究框架,密切关注全球宏观市场变化,建立覆盖欧美通胀、生产、消费研究分析体系,在原有期权、远掉期尝试做市资格基础上,期内新增即期尝试做市资格,外汇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期内公司荣获“最佳人民币外汇期权尝试做市机构”“最佳外币对会员”等多项荣誉。

中间业务方面,公司在债券承销业务上积极开展客户营销,期内承销一级利率债4,403.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28%,实现承销手续费收入3.48亿元,债券承销保持市场前列;债券借贷业务上以头部券商为主要客户,期内实现债券借贷手续费收入1.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73%;对客业务上深化数智赋能,完成对客业务钱塘汇交易系统一期、二期上线,构建对客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强化风险管理能力。报告期末,公司国开债承销市场排名第5,农发债承销市场排名第11,进出口行债承销市场排名第15,并获得“国家开发银行2023年金融债银行间市场卓越承销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23年度优秀承销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2023年度核心承销商”“中央国债登记自营结算100强”等多项荣誉。

2.金融同业

公司持续加强资金市场研判,合理安排负债品种和期限,把握利率走势吸收中长期负债,以较低利率发行200亿元金融债,有效推动负债成本下降;深化“金钥匙”平台应用场景建设,构建同业客户价值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同业客户管理精细化程度;升级“杭E家”平台,优化客户服务体验,同业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期末杭E家平台在售基金产品达2,000余只,较年初增长超160%;扩容“价值连城”,并成功完成第七届“价值连城”联盟理事会换届,进一步深化同业联系,提升了杭银品牌形象。

3.资产托管

公司托管业务聚焦价值创造,坚持“营销体系化、产品多元化、运营数智化、客户综合化、管理精细化”的经营主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托管规模达14,981.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87%。

期内公司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和营销手段,发力“重点客户”和“支柱产品”,巩固重点业务优势,持续深化产品护城河,期末公募基金托管规模达2,256.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6%;紧抓市场机遇,积极落地创新产品,成功托管全市场首批外汇交易中心0-3年期债券型指数基金、家庭服务信托、全省首单碳中和保障房ABS;迭代升级系统支持,推进新一代托管运营核心系统迭代,构建一体化运营管理体系,增值服务向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托管综合服务能力。

4.资产管理

杭银理财始终坚持“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理念,持续推动业务转型与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杭银理财存续产品规模达3,738.6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9.64亿元,增幅3.88%。

产品及渠道。杭银理财积极完善“幸福99·六合”产品体系,健全产品图谱,不断丰富及优化产品形态及功能,报告期内先后创设发行了稳利低波、混合估值等封闭式产品,低波稳健的安享优选产品、创新策略的美元理财产品等,匹配客户多样化理财需求;坚持全渠道布局策略,依靠行内外双轮驱动理财业务发展,有力拓展代销渠道,期末代销规模较上年末增长75.42%,代销客户签约数较上年末增长112.57%,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投研与风控。投研方面,杭银理财坚持打造专业化投研能力,精准刻画产品风险收益特征,丰富投资策略,积极调整资产组合久期,抢抓波段交易机会,进一步加大低波动资产获取,为投资组合贡献稳定收益及现金流;顺利上线数智化投研平台,完成湖仓一体化建设,助力构建高效运作的投研体系与互动机制。风险控制方面,始终坚持稳健的风险合规偏好,强化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及时对资产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加强跟踪金融市场动向及政策调整,为稳定产品净值提供有效保障;建设统一实时的合规风控平台,有效支撑事前、事中和事后多维度风险管理。

渠道建设

1.线上渠道

公司持续推进电子渠道基础平台建设,完善企业渠道的基础服务,围绕“八大中心,六大组件”,提升渠道公共基础管理能力,促进电子渠道的规范性和协同性。个人电子渠道方面,公司以全新技术底座和个性视觉体验设计发布个人手机银行6.0版本,并推出专业化财富版面,设立网点专区并支持客户经理在线服务,提供智能安全护盾,为用户提供“财富+生活”的全旅程陪伴。

期末个人手机银行签约数达608.5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0.23%,月活峰值达231.28万。企业电子渠道方面,公司深入企业经营日常,升级企业统一渠道服务体系,全面整合企业网银、财资平台、银企直连、企业手机等应用,畅通数据及用户体系,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全新升级电子渠道“天御”事中风控系统,积极响应“全民反诈”号召上线“移动端威胁感知平台”反诈技术,推出线上智能“防骗码”,为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电子渠道安全保驾护航。

2.线下渠道

公司实行一级法人体制,采用总分行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分支机构274家,其中在杭州地区设有支行(含总行营业部)120家,在浙江省内的宁波、绍兴、温州、舟山、衢州、金华、丽水、嘉兴、台州、湖州设有分支行78家,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合肥设有分支行75家,并在上海设立了1家资金营运中心,基本实现浙江省内机构全覆盖,并实现机构网点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发达经济圈的战略布局。

公司加强智慧网点建设,厅堂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期内公司启用全新领客(Linking)排队叫号系统,实现厅堂客户旅程数字化记载和厅堂服务移动高效,厅堂平均等候时长缩短约20%;推出新型厅堂服务模式,数智化赋能厅堂高效运行,为客户规划业务办理最优路径,成功压降全天柜口92个;深化柜面限时服务,优化对公开户流程,操作时长压降28.4%,有效提升开户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

公司强化网点运营渠道搭建,推动业务精准分流,力争客户最多跑一次。公司迭代e柜通智能机具功能,覆盖代理等特殊场景及特殊介质,支持功能90余项,有效助力厅堂分流;迭代拓展远程银行功能,对接手机银行等多个客户触点,并试行远程柜员跨地域的“云柜员”模式,优化劳动资源利用,更好地支撑远程银行服务;灵活使用移动PAD办理业务,支持功能35项,月业务量峰值3.5万笔,有效支撑外拓营销活动;登门办新增云鹊贷看房等3项业务,实现23项场景接入,助力运营外拓延伸。

公司推进数智化运营体系构建,加快数智化系统建设,强化运营风险管理与控制。公司积极构建数智化运营风控体系,完成鹰眼企业级反欺诈系统建设,期末风险账户自动处置率近90%,风控效率与精准度进一步提升,反诈工作获评杭州市政府打击治理电诈集体嘉奖、城市金融服务优秀案例评选年度十大优秀案例奖;建立支付功能产品/渠道涉诈风险评估机制,完成25类产品/渠道涉诈风险评估;实现新集中授权系统全渠道切换,新系统授权“机控”率超过50%。

3.客服中心

公司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坐席分层+客户分层+问题分层”于一体的6S分层服务体系;以数字为驱动,重塑外呼语音平台能力,整合多渠道、多触点客户数据搭建客户旅程视图;以科技为支撑,创新“数智人+金融教育”“数智人+财富助手”等场景,持续打磨智能表单、智能知识库等辅助工具,提高客户服务效能。期内公司在2022-2023首届“未来之星”人工智能训练师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优胜奖,并作为唯一一家城商行成员单位参与中银协《远程银行虚拟数字人应用报告》编写,公司“数智人”作为亮点突出项目入选《数智化·云服务——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数智化创新应用大赛优秀案例集(202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客服中心的客户满意度达98.93%,机器人覆盖率99.39%,智能化占比达85.26%。

四、资本管理情况

(一)资本管理说明及方法

公司资本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健全资本管理机制,在符合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围绕全行战略导向,通过资本有效配置来调整业务结构和业务发展方式,实现经营目标;并合理运用各类资本补充工具,不断优化资本总量与结构,提高资本质量,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公司资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充足率管理、资本融资管理和经济资本管理等内容。

资本充足率管理是公司资本管理的核心。根据金融监管总局规定,公司定期监控和计算资本充足率,并披露有关信息;通过压力测试等手段,开展资本充足率预测,监控资本充足率指标,确保指标符合监管要求;同时通过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进一步提高公司风险管控能力,并根据业务实质风险审慎计量风险加权资产,确保业务发展与资本水平相适应。

资本融资管理致力于进一步提高资本实力,改善资本结构,提高资本质量。公司注重资本的内生性增长,努力实现规模扩张、盈利能力和资本约束的平衡和协调,通过利润增长、留存盈余公积和计提充足的贷款损失准备等方式补充资本。同时公司合理利用外源性融资,进一步加强资本实力。

经济资本管理致力于在集团中牢固树立资本约束理念,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实现资本集约化管理。报告期,公司稳步推进经济资本管理,加强资本约束机制,实现资本在各业务条线、地区、产品、风险领域之间的优化配置,统筹安排各业务条线风险加权资产规模,促进资本优化配置,努力提升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进一步发挥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通过完善集团并表管理等制度,逐步加强子公司资本管理,满足集团化、综合化经营对资本管理的需求。

报告期,公司有序推进《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落地实施。一是加快推进资本计量系统和周边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升级维护;二是完善资本管理机制,研究分析新资本实施对资本水平的影响,优化调整业务结构,降低新标准法切换后的影响。

公司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目前由实质性风险评估、压力测试、资本充足预测和规划等部分组成。

实质性风险评估体系实现了对公司所有实质性风险的评估,能对公司各类风险状况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报告;压力测试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在分析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前提下,设置能体现公司业务经营、资产负债组合和风险特征的压力情景,得出压力情景下公司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资本充足预测和规划是在考虑公司业务规划和财务规划基础上,预测各类风险加权资产和资本的变动,进而预测未来几年的资本充足水平,按照公司资本充足率目标,计算资本缺口并制订合理的资本补充规划。

(二)资本充足率情况

1.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范围

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范围包括公司以及符合金融监管总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公司直接或间接投资的金融机构。按照金融监管总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公司合并范围包括杭州银行和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五、风险管理情况

(一)信用风险状况的说明及对策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源自贷款组合、投资组合、保证和承诺等。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信用风险管理措施,资产质量稳定在较好水平。一是持续优化客户结构和资产结构。深化产业链授信研究,动态优化风险政策和重点领域授信标准。坚持完善存量业务结构调整,主动退出潜在风险业务。持续优化实体类客群标准化产品,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二是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风险管控。坚持完善大额授信风险排查机制,推进潜在风险客户“一户一策”管理。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客群、重点产品专项评估或检查。深化数智风控技术应用,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的数据、模型、系统。三是加大存量风险资产清收处置力度。强化大额风险资产清收攻坚,取得良好成效。优化小额风险资产标准化清收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网络小额信贷立案途径并取得突破。

(二)流动性风险状况的说明及对策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公司流动性风险主要来自于为贷款、交易、投资等活动提供资金,到期负债偿付,以及对流动性资金头寸的管理等。

公司建立了由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总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流动性管理执行部门等层面组成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报告期内公司流动性总体平稳,未发生流动性风险事件;期末公司各项流动性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存贷款比例合理,备付金充足。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一是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结合监管政策、市场流动性变化,做好流动性风险日常监测,并及时进行预警,合理控制风险。二是持续开展专项风险评估,从外币流动性管理工具、自贸区流动性风险管理等方面开展风险排查与评估,提升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性。三是推进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工作,结合市场和行内流动性情况,评估应急计划并进行修订;适时开展应急演练,优化和畅通流动性风险预警和应急流程。四是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检验公司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公司在各压力测试情景下均达到了最短生存期超过30天的要求,流动性缓释能力能够应对假设情景下的流动性需求。五是积极运作浙江辖内城商行流动性支持专项资金,发挥流动性互助机制优势。

(三)市场风险状况的说明及对策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影响公司业务的市场风险主要类别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期内公司有效应对金融市场波动,市场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

公司建立了与业务性质、规模、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市场风险管理部门、承担市场风险的业务经营部门的市场风险管理职责;明确了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政策与程序;明确了市场风险报告和信息披露要求;明确了市场风险内部控制和内外部审计、资本计量及信息系统建设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深化关键环节风险管控。主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市场风险管理:一是修订风险政策及管理制度,持续优化市场风险管理策略,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二是加强新业务、新产品的市场风险识别和后评估,开展各类业务的常态化评估与检查,加强对交易策略的跟踪与评估;三是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变化,加强市场风险日常监控,积极开展压力测试,及时预警相关信息;四是强化市场风险计量工作,持续开展金融市场业务产品估值计量模型验证,优化计量结果的管理应用,支撑金融市场业务决策;五是持续优化市场风险相关系统建设,深化市场风险数据信息的挖掘应用,提升市场风险管理的数智化水平。

(四)操作风险状况的说明及对策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存在问题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本集团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公司面临的操作风险主要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营业中断和信息技术系统瘫痪,实物资产损坏等七大操作风险事件类型。报告期公司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和案件。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内控制度优化建设三年行动,推动“内规深化”和“外规内化”双提升,从制度层面防控操作风险;上线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收集系统,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夯实操作风险管理基础;持续加大员工行为管理力度,开展常态化滚动排查、员工异常行为动态管理,抓早抓小,坚持“违规必罚”原则,不断完善员工违规行为管理相关制度;持续加强案防管理,坚持诉前案防预审,开展案防警示教育、重点领域案件风险专项整治,不断提升案件风险防范和处置水平。

(五)合规风险状况的说明及对策

合规风险是指未遵循法律、法规和准则,以及未遵守本公司制度、流程规定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合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多维度深化合规宣贯,编制合规教材,开展合规大赛,强化合规培训,全行员工合规意识进一步强化;常态化推进“双基”管理(基础管理、基层管理),深化一级支行“示范行”建设、内控制度建设,开展“整改提升”专项活动,进一步夯实“双基”管理基础;统筹内控检查、重点领域检查和分支机构自查工作,同步开展整改问责,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持续落实合规清单管理机制,按月监测、按季管控,强化督导,推进问题整改和重要合规指标达标;认真落实执行央行反洗钱管理要求,推进反洗钱“三系统一集市一平台”建设,自主开发建设反洗钱数据集市和综合业务平台,加强可疑交易监测和报送,持续提升反洗钱管理水平。

(六)信息科技风险状况的说明及对策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信息科技十四五规划实施和数智杭银建设,成功完成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建设上线;优化项目管理体系,完善重大项目评估机制;顺利完成杭州亚运会期间信息安全保障和全国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工作;完成临平同城数据中心投产运行,推进湖墅同城资源迁移,容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开展信息科技风险全面评估。期内公司系统运行平稳,关键服务系统无计划外中断,全年未发生重大信息科技风险事件,信息安全处于优良水平。

(七)声誉风险状况的说明及对策

声誉风险是指由公司行为、员工行为或外部事件等,导致利益相关方、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公司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声誉风险管理,提升声誉风险防控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内控合规管理,深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强化声誉风险的源头治理和主动管理;加强舆情监测和员工日常培训力度,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营造了公司良好的舆情环境;重点建立了舆情隐患排查和问题线索联席会商机制,定期梳理、研判,提前研究处置预案。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六、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国内环境面对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四重压力,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但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

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回暖,银行经营发展机遇提升。一是我国经济继续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坚持有效扩大总需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步推进,积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提升国内大循环内需主动力,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兼顾新型消费和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传统消费;三是明确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切实推进、协同发展;四是房地产在政策调整和优化下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和平急两用等固定资产投资机遇显现,城市基建投资水平仍将处于高位。

业绩改善与分化并存,坚持高质量转型与发展协同推进。一是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随着经济逐步复苏,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效力,将带来新一轮信用扩张周期,居民消费能力增强,企业盈利水平提高,银行业资产质量将持续好转,经营环境将有所改善。二是银行业业绩分化加剧。伴随着全国性大型银行目标客户下沉,中小银行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形势,业绩水平分化现象将持续加剧。三是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提高。客户的综合化经营和跨条线协同,将成为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四是网点转型迫在眉睫,金融服务模式变化和金融科技的发展驱动银行网点的智能化转型。五是银行的传统业务盈利贡献边际递减,轻资产和轻资本业务将会是银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六是在监管外部约束和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要求驱动下,银行将持续致力于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内控合规水平,实现精细化经营。

全渠道客户需求提升,科技和人才成为核心竞争力。随着信息科技手段发展和客户年龄结构变化,越来越多的客户倾向于使用线上服务渠道,全渠道客户触达和全面服务对商业银行的网点经营能力和科技覆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网点网络转型、提升全渠道竞争力成为新形势、新业态下银行成功转型的关键。同时,金融科技企业加剧了银行业在客户需求和业务机遇方面的即时响应和服务效率竞争,传统银行需进一步加强数智赋能,有效融合业务与科技,推进组织优化、流程再造、人才提升,形成科业融合的体制机制和业务模式。

(二)2024年度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紧紧围绕“二二五五”战略,牢牢坚守质量立行、从严治行,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总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强化精细管理、数智管理,着力构建客户、产品、团队、风控、运营督导的价值增值链和闭环管理,加快打造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实干实绩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4年公司主要经营目标如下:

2024年末资产总额较2023年末增长7.1%左右,2024年实现净利润增幅10%左右,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8%以内,各项核心监管指标保持达标。

特别提示:2024年度经营计划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能否实现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国家政策调整、市场需求状况和经营管理等多种因素,投资者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三)2024年度经营管理措施

1、以客户为中心,推动精益管理、降本增效。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理念,坚持拓客一号工程。

明确目标客群,强化公私联动,提升客户覆盖率和转化率;抓好客户触达,做好网格化和渠道建设两大营销基本盘,高度重视数据获客,深化名单制精准营销;提升访客质效,优化访客系统,严格落实走访机制。强化流量经营思维,做深行政事业单位服务,做大中小企业结算,做强代发工资业务;善抓机构客户机遇,推动小额信贷规模化、标准化、流量化,加强市场客群研究,有序推动业务下沉;统筹大类资产配置,优化存款结构,提升中收贡献,增强特色业务及轻资本转型的能力,攻坚低效资产的处置。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坚持智能驱动、数据赋能,全面推进流程优化,提升业务效率;加强资产负债前瞻性管理,统筹资源配置,优化网点建设。

2、聚焦客群经营,构建细分市场竞争优势。公司金融聚焦客户服务,推进大客户综合服务布局、基石客群分层营销,持续优化“六通六引擎”产品体系,积极推进科创金融体制机制改革落地,强化机遇策略,深化流量经营策略,打通低效资产流转渠道;零售金融坚持制胜财富策略,纵深推进“客群分层分类经营体系”建设,全方位优化分层经营产品货架,有效打造客户服务平台,巩固发展消费信贷,强化渠道拓展与机构赋能;小微金融持续深化两个延伸,夯实抵押基本盘,信用贷款深化“双轮驱动”,坚持“晨星计划”和信用小微专营模式,深耕“收款”“管理”“付款”三类场景,深化客户运营,提升负债贡献;金融市场深化同业合作,推动同业客户分层分类管理,推进债券、基金等代销业务的综合化、标准化,实行对客业务的专线管理,持续推进“托管+”联动模式,坚守三大支柱产品,打造托管科技特色;理财业务加强投研体系建设,提升跨市场研究和资产配置能力,做好营销赋能、渠道互动,多样化产品满足全客群需要。

3、强化风控合规,推进行稳致远。深化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提升风险管理主动性,严防大额授信风险,坚持常态化排查管理机制;加强市场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强化前瞻研判和监测预警;提升数智风控能力,深化数据模型应用,优化风险管理系统支撑;提高授信引领能力,深化产业链研究,做好重点区域、领域信贷策略配套支持;打造专业风控团队,有序推进专职审查岗、审批岗“倍增计划”,增强贷后检查力量;加快风险进不良、不良进核销;增强全员合规意识,进一步强化红线、底线意识,抓实员工行为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管理问责追究;统筹内控检查,加强“违规事项库”“内控等级行”结果运用,提升内控审计、检查有效性、精准性;防范案件风险,提升反洗钱管理质效,做好舆情隐患排查,加强预案管理。

4、夯实管理根基,增强发展动能。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做实做深“党建+”,推进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行,迭代升级清廉杭银建设,不断健全大监督体系;持续推进敏捷组织建设,弘扬奋斗者文化,完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研究赋能,聚焦研究服务能力提升,着力打造杭银研究平台,做好成果赋能转化,努力提升杭银研究品牌影响力;推进区域发展,推动落实“126”区域分行转型计划,全面推动区域分行样板间建设,常态化推进分行领航工作;进一步加强督促指导,督导关键举措进展,提高响应效率。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3
杭州银行
击败了83%的股票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388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34.21亿股,占流通A股63.79%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2.90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