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立旺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1 16:07: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福立旺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163.2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849.3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5.3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339.8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3.17%。主要原因为:(1)2023年上半年行业去库存导致开工率较低以及固定成本分摊提高,综合毛利率由32.23%下降至28.32%;(2)公司于2023年8月发行可转债,报告期内根据实际利率计提财务费用1,132.60万元导致财务费用大幅增加;(3)报告期内,公司为了开拓市场和加大研发力度导致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增加。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333,427.87万元,较年初增长45.04%;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154,848.51万元,较年初增长5.30%;资产负债率为51.47%,较年初增长15.44个百分点。

(一)报告期内各业务线经营情况

1.3C精密金属零部件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3C精密金属零部件业务实现收入56,529.44万元,同比增长5.03%,毛利率为33.54%,同比减少1.76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受制于宏观经济复苏乏力、消费电子行业终端市场下滑、行业低迷等因素影响,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2%,降至11.7亿部,这是十年来最低的全年出货量,但下半年的增长巩固了2024年的复苏预期。2023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8.5%,出货量达到3.3亿台,高于之前7.3%的预期增长;尽管2023年市场出货量下滑,但PC市场仍有积极的发展势头,除了人工智能的关注度提升外,我们也不能忽视2024年PC市场的强劲表现,商用PC的更新和游戏PC的进步将继续推动市场的兴奋,这些因素将为PC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增长空间。根据IDC预测,人工智能(AI)PC的出货量从2024年的近0.5亿台增长到2027年的超过1.67亿台,预计(AI)PC将占全球所有PC出货量的近60%;在2022年市场首次萎缩之后,2023年将是可穿戴设备复苏的一年。2023年全球设备出货量预计将达到4.4亿台,同比增长6.3%。预计2027年全球出货量将达到6.4亿部,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5.4%。

在面对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整体不利的情况下,公司的3C精密金属零部件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了5.03%,公司凭借在消费电子精密金属零部件领域的深厚积累,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从而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的新导入产品市场需求良好,报告期内,某智能追踪器精密金属零部件实现收入6,752.96万元。

2.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精密金属零部件业务实现收入18,434.75万元、同比增长4.03%,毛利率为11.45%,同比减少4.91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增长11.6%和12%。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6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达35.8%和37.9%。全年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31.6%,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

公司在汽车类精密零部件产品方面拥有丰富的开发经验,主要包括天窗驱动管、挡风网弹簧、遮阳帘、内饰件精密零件等项目。公司在汽车新能源动力电池包领域也已进行批量交付动力电池铜排等零部件,并获得了多个项目的开发合作。公司还持续拓展新能源方面产品业务,多元化开发承接充电桩、空调、门锁、天线多媒体、安全气囊、座椅、电机、尾翼、减振器、制动器、传感器、摄像头、内饰车灯等领域的精密零部件,以及动力混动系统应用等领域的精密零部件及总成结构件等。此外,公司还在节能领域的精密零件方面持续开展多元化领域开发合作。这些努力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在汽车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产品和服务。

3.光伏金刚线母线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光伏金刚线母线业务实现主营收入10,322.62万元,同比增长15.19%,毛利率为38.86%,同比减少6.68个百分点。其中36μm以下的细线出货量占公司母线出货量约80%。随着母线核心原材料黄铜丝第一条生产线的投产,公司的产能也随之提升,截至目前母线产能已达500万公里/月。

全球太阳能光伏行业在2023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装机容量从2022年的252GW增至2023年的444GW,同比增长76.2%。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光伏市场展望》报告,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将从2023年的约444GW增至655GW;中国将继续主导2024年的装机容量313.7GW,占今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的54.7%,紧随其后的是美国40.6GW、印度18.1GW、巴西17GW和德国16.5GW。

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硅片向薄片化、大尺寸方向迭代,金刚线细线化有助于推进硅片行业向薄片化、大尺寸的方向发展。公司专注于深耕细线化研发和生产,并与核心客户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公司还致力于研发第三代极细母线拉拔设备和新一代黄丝工艺,主推行业最细母线规格,使线径相比行业正常水平降低了4-6um。通过细线化战略以及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持续努力,公司金刚线母线仍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及较好的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子公司强芯科技主导推动制定的《金刚石线母线钢丝》行业标准,经工信部门审批,专家审定会一致评审通过。该标准于2023年7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4年2月1日开始实施。

4.电动工具精密金属零部件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电动工具精密金属零部件业务实现收入11,521.24万元、同比增长28.43%,毛利率为17.91%,同比减少15.83个百分点。

根据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为288.5亿美元,预计2027年有望达到357.4亿美元。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者对高效、便捷工具的需求增加,电动

工具的需求场景不断增加;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能源结构的转变,催生全球电动工具整体市场规模呈现较大的持续扩容态势。

公司凭借着行业领先的技术工艺、研发能力、优秀的产品质量、供货能力以及产品的高性价比等优势,已经进入大型电动工具跨国公司合格供应商体系,例如MAKITA、StaneyBack&Decker、BOSCH、东成等电动工具头部制造商,且与这些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电动工具市场开拓力度,依托工艺的不断优化、生产制造智能化、自动化的更新升级、不断降本增效,为客户提供超高性价比零部件。依托于公司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成本领先优势,与头部电动工具生产企业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在客户中拥有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报告期内,立项定点新项目114个,服务电动工具客户累计27家,其中世界500强客户5家,新开发的客户3家。

(二)生产运营方面

1.根据客户需求扩充产能,持续关注节能减排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48台数控车床,并将数控走芯机的加工范围从φ26.0MAX扩大到φ38.0MAX;增设数控外圆磨和无芯研磨设备,加工精度可达到0.002mm;新增旋风铣设备和螺纹精度检测设备,用于加工高精度蜗杆类产品;新增汇专1580CNC加工中心和北京精雕5轴加工中心,能够满足客户不同规格产品的加工以及复杂产品的加工需求。引入自动拆装螺丝机,通过自动化装夹方式,节约人力50人。通过以上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产能,满足客户订单需求,并提高产品加工精度和自动化程度。

在节能减排方面,PST部门新增料带双通道饱和蒸汽设备,节约用水90%以上,清洗效率提升200%,无需环保化学清洗剂,节约清洗药水成本,无污水排放,减少污水处理成本。自动清洗线新增了后水前用过滤系统,可以在不使用化学药剂的情况下,快速高效地去除水中杂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自来水制纯水成本及减少污水处理总量,降低废水排放量20T/天。

2.产线实现数据自动化及外观检测自动化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车间新增69台自动化设备,累计节省人力133人,新增自动外观检测技设备6台,人力数据化反馈制程实现品质提升,为公司智能化升级改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研发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9,855.6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20%,新引进研发人员56人,较上年同期增长18.92%;报告期内,公司多项研发工作达到预期目标,获得丰富的研发成果,公司申请知识产权272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实用新型专利215项;获得授权知识产权11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10项。截至报告期末,已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3项,授权实用新型280项。

报告期内,黄铜丝产线累计投入约5,400万元,截至目前0.44mm、0.42mm、0.35mm、0.32mm黄铜丝已经实现量产,公司第一条月产75吨黄铜丝生产线已经开始自供。第二条月产能75吨黄铜丝产线预计在2024年6月底投入使用。

(四)人力资源建设方面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持续加大力度吸引行业的优秀人才,公司不断探索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形成了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管理体系,持续加强战略性人才队伍的规划建设,打造具有运营管理能

力的人才队伍以及高素质、高技能的匠人队伍。同时建立了人才领先战略和薪酬激励体系,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通过多层次的绩效激励,将公司发展与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构建企业和员工的命运共同体,推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通过内部推荐和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持续的引入优秀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断充实公司的研发队伍和管理队伍,在引入优秀人才的同时,完善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针对不同的岗位员工,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为不同员工搭建不同的发展平台,最大限度的满足员工职业发展需要。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为3C、汽车、电动工具等下游应用行业的客户提供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

公司产品按下游应用领域可以分为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汽车类精密金属零部件、电动工具类精密金属零部件、其他行业精密金属零部件及金刚线母线,按生产工艺可以分为精密弹簧、异型簧、卷簧、冲压件、MIM件、车削件、连接器、天窗驱动管及组装部件。

公司产品系为客户定制生产,满足终端产品一定功能或性能需求,产品呈现规格品类多、批次多、单价低的特点,部分产品示例如下:

1.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

公司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主要包括如POGOPIN、PIN针类连接器等连接器产品,记忆合金耳机线、卡簧及线簧等异型簧产品,转轴、异型螺母等车削件产品,充电头、卡托、按键等MIM件产品,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无线耳机等信息终端设备制造,除了起到支撑、固定、连接等基本功能,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还起到信号传输、电磁屏蔽等功能。

2.汽车类精密金属零部件

公司汽车类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主要包括挡风网弹片、天窗横梁等冲压件产品,卷帘簧、启动马达卷簧等卷簧、动力电池铜排和门锁和天线业务等产品,汽车天窗驱动管及组合部件等天窗驱动管产品,可实现缓冲、牵引、支撑、固定等功能。

3.电动工具类精密金属零部件

公司电动工具类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主要包括压簧、扭簧、波形簧等精密弹簧产品,涡卷簧等卷簧产品,精密弹片等冲压件产品,精密轴销件等车削件产品,这些弹性和非弹性件起到支撑、复位、紧固、连接等作用,提升了电动工具的操作性及安全性。

4.金刚线母线

公司控股子公司强芯科技生产的金刚线母线在电镀金刚石颗粒后,加工成金刚线,目前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硅片的切割。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和客户需求预测制定生产计划,采购部根据生产计划,结合原材料库存情况,确定采购计划,向供应商进行询价,若公司合格供名录中的供应商能够提供所需原材料,则优先选择已入库合格供应商;若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录中的供应商无法提供所需原材料,则通过公开询价的方式向其他供应商询价,选择符合公司采购准入标准的供应商,经公司合格供应商评审通过后,将其增列为公司合格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并向其发出采购订单。

2.生产模式

公司的精密金属零部件具有定制化的特点,不同客户、不同终端产品、不同的产品型号对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的需求各不相同。公司根据订单及需求预测进行生产,对于需求稳定且数量规模大的产品适当进行备货。

公司接到客户订单后,企划物控部制定生产计划,生产管理部按生产计划进行排期生产,公司以自主生产为主,部分非核心工序如机加工、热处理等则进行外协加工。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直接面向客户的直销模式。公司主要客户大多为下游行业知名企业。公司订单的获得方式主要有:(1)承接常年稳定客户的订单;(2)认可公司产品品牌与质量的原有客户推荐;(3)主动联系目标客户进行产品推广。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和影响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预计在未来的一定期间内,亦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行业发展概况

精密金属零部件是机械零部件中常见的类型,是综合运用高精密金属成型工艺、精密检测、自动化等现代技术,将金属材料加工成预定设计形状或尺寸的金属零部件。精密金属零部件既具有加工精度高、尺寸公差小、表面光洁度高等精密特点,也具有尺寸稳定性高、抗疲劳与抗衰减性能好等金属零件的特点。精密金属零部件通常在仪器、设备及精密部件中承担一定的功能性,如电子元器件连接、零件铰链、信号传输、弹性接触、支撑、紧固、电磁屏蔽等,广泛应用于精密机床、精密测量仪器、精密电子设备与元器件、汽车、电动工具等行业。随着消费电子、通讯设备、汽车等行业发展,对产品的微型化、高精度、尺寸稳定性、抗疲劳等特性要求越来越高,对高端精密金属零部件需求急速增长,促进了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行业的迅速发展。

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是各类精密仪器设备生产制造的基础,其发展程度和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制造业发达程度紧密相关。早期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业被欧美、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垄断,中国制造企业多数处于非核心产品外包代加工和学习阶段。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产业转移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产业链终端的大型企业为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生产采购成本,开始寻找与培育有精密加工能力、有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力、有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响应速度快的零部件供应商。我国零部件制造企业通过吸收引进与自主创新,涌现出一批以精密制造技术与精细质量管理为核心能力,可以协同产业链配套企业进行共同研发的优秀企业,精密金属零部件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下游应用行业市场需求状况与发展趋势

①3C领域

3C领域的市场规模及发展状况会对上游精密金属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公司在3C领域的产品主要包括连接器零部件、超精密弹簧和精密金属结构件等产品,发挥连接、弹性接触、支撑、紧固、信号传输、电磁屏蔽等功能。

3C领域市场规模庞大,精密金属零部件需求保持稳定

近年来,在技术不断创新等因素推动下,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创新层出不穷,渗透率不断提升,消费电子行业快速发展,并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3-2022年全球电子消费品市场收入总体较为平稳,相比2021年,2022年市场收入略有下降,为10,566.9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11,357.2亿美元。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消费电子融合,将会加速产品更新迭代,推动电子消费品市场扩大规模。

AI大模型赋能消费电子产业提速行业迭代和创新

在消费电子行业中,AI大模型正在行业产品的边缘、端侧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以智能手机为例,已有不少手机品牌或对外宣布将在手机终端嵌入AI大模型能力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或已在新品手机终端引入AI大模型。咨询机构IDC也预测,到2026年,中国市场中近50%的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将带有AI引擎技术。AI在消费电子产品的边缘侧、端侧有望迎来大爆发。

技术驱动下的产品创新,也为消费电子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随着各类大模型的陆续发布,AI的应用场景延伸到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IoT设备领域的趋势明确,消费电子产品的用户体验有望在AI的赋能下被重新定义,手机和IoT设备有望在未来成为万物互联和AI大模型应用的主要流量接入口,将提升下游智能硬件价值量,加速下游消费电子产业的更新换代及复苏节奏。

②汽车零部件领域

公司汽车类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主要包括挡风网弹片、天窗横梁等冲压件产品,卷帘簧、启动马达卷簧等卷簧、动力电池铜排和门锁和天线业务等产品。随着汽车产业朝着轻量化、电动化的趋势不断发展,汽车行业对精密金属零部件需求不断增加。

我国汽车年产销量创新高,汽车行业产销形势稳健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年产销量双双创历史新高,也是我国连续第1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与消费国。其中,乘用车在汽车出口及新能源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下,市场需求逐步释放,产销量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23年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增长9.6%和10.6%。

汽车零部件行业稳健发展,汽车天窗市场需求保持旺盛

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营业收入表现来看,近年来受车市销量低迷影响,自2018年起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速放缓,2018年全年零部件企业营收出现下滑现象。2020年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5%。但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营业收入仍保持增长态势。经初步统计2022年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为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63%。

③光伏金刚线领域

公司子公司强芯科技所生产的金刚线母线主要用于生产金刚线,目前终端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的硅片切割。

光伏行业持续高速发展,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持续增长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在《全球能源转型展望》中提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需要达到11,000GW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约占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90%。未来,在双碳战略和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超过390GW,创历史新高,国内新增装机首次突破200GW,持续全球第一,全球占比历史性超过50%。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仍实现了高速增长,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在60%以上。

技术进步不断推动行业降本增效,光伏行业步入N时代

在“双碳”目标及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加上行业规模化发展推动,光伏行业步入N时代,N型硅片推动减薄,PN切换推动150um到130um渗透。随着N型硅片的渗透,硅片薄片化需求持续提升,硅片切割难度加大,切割技术门槛进一步提高。金刚线细线化有助于推进下游光伏硅片行业向大尺寸、薄片化的方向发展。强芯科技目前金刚线母线31μm、32μm以及34μm细线化产品已经批量生产,母线的细线化将有助于金刚线更加细线化,推动光伏行业降本增效。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专业从事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专业制造技术、质量管理及自主设计开发的经验与团队,以“智能制造升级、新材料自主开发”为目标,全方位打造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及研发中心平台。公司始终专注于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熟练掌握精细线成型、高精密车铣复合成型、高速连续冲压成型、金属嵌件注塑成型、金属粉末注射成型、管件3D折弯成型、微米级金属湿拉等多种精密金属零件成型工艺以及精密金属部件组装工艺。

公司通过对产线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将现有成型工艺有序衔接优化,逐步在生产高效化、低成本化、部件生产自动化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公司可以满足下游行业对精密金属零部件领域制造与前瞻性研发服务需求,为下游客户提供专业的精密金属零件制造服务,并协同下游客户共同进行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工艺改进与成本控制,在主要细分领域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公司已获得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进入了富士康、正崴、莫仕、易力声、伟巴斯特、英纳法、百得、牧田等行业内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并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口碑,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客户粘性不断增强。

随着下游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大,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复杂,以及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客户对供应商产品研发实力的要求也持续提升,未来对于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商来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生产工艺的优化、对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控制;另一方面更体现在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即从模具设计开发、模具制造到产品量产交货的及时性,而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及时响应。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受制于宏观经济复苏缓慢、消费电子行业终端市场需求下滑、行业低迷等因素影响,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整体增长乏力。根据IDC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1.7亿部,同比下滑约3.2%。手机的创新性不足以及功能过剩导致换机周期延长,与智能手机相关的精密零部件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受到一定影响。

根据IDC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VR、MR、AR出货量约为670万台,同比下滑约23.5%。受到终端消费需求不足、内容应用有待丰富以及价格普遍昂贵等因素的影响,VR和MR出货量没有达到预期,但给消费电子行业未来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根据Canays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约为1.86亿部,同比增长约2%;2023年全球TWS智能无线耳机出货量约为2.95亿部,同比增长约2.4%。虽然面临终端消费需求低迷的情况,智能可穿戴设备和TWS智能无线耳机产品的市场规模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未来伴随着智能交互、AI助理等软硬件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场景的发展,上述产品市场规模有望迎来更快的增长。

近年来,随着AI人工智能的到来,AI走向移动端已然是主流发展趋势,AI手机、AIPC、AIPad、AI眼镜等新产品有望成为消费电子转型的契机。AI和消费电子之间是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关系。消费电子让AI有了一个完美的落地载体,获得更多的变现机会;而AI给消费电子赋能之后,大幅提升了原有产品的竞争力,以及创新出新形态的消费电子产品,促进消费电子行业复苏和向前发展。AI技术嵌入智能手机及其他消费电子终端,将对行业技术创新带来颠覆式变革,进而带动产业链新一轮软硬件产品换新,将激活低迷已久的消费电子市场。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公司已在精细线成型、高精密车铣复合成型、金属嵌件注塑成型、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高速连续冲压成型、管件3D折弯成型、微米级金属湿拉等金属精密成型工艺和生产环节中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公司拥有由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等组成的技术工艺体系,该体系是保障公司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目前,公司核心技术主要包括13项技术:高精密性异型簧成型技术、耐疲劳卷簧高效成型及检测技术、高稳定性精密拉簧、压簧、扭簧成型及检测技术、高精密大吨位连续冲压成型技术、异型金属驱动管总成生产及检测技术、高精密金属射出成型控制技术、高精密车铣复合加工技术、高性能弹性连接器生产及检测技术、多工艺组合连线生产技术、电池包铜铝材软硬排焊接、高精密金刚石微细母线拉拔技术、高精密微细钢丝扭转性能检测技术和金属旋压技术。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多项研发工作达到预期目标,获得丰富的研发成果,公司申请知识产权271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实用新型专利215项;获得授权知识产权11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10项。截至报告期末,已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3项,授权实用新型280项。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研发人员情况

5.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强大的技术储备及研发实力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公司已在精细线成型、高精密车铣复合成型、金属嵌件注塑成型、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高速连续冲压成型、管件3D折弯成型、微米级金属湿拉等金属精密成型工艺和生产环节中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公司拥有由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等组成的技术工艺体系,该体系是保障公司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目前,公司核心技术主要包括13项技术:高精密性异型簧成型技术、耐疲劳卷簧高效成型及检测技术、高稳定性精密拉簧、压簧、扭簧成型及检测技术、高精密大吨位连续冲压成型技术、异型金属驱动管总成生产及检测技术、高精密金属射出成型控制技术、高精密车铣复合加工技术、高性能弹性连接器生产及检测技术、多工艺组合连线生产技术、电池包铜铝材软硬排焊接、高精密金刚石微细母线拉拔技术、高精密微细钢丝扭转性能检测技术和金属旋压技术。

2.长期稳定的客户资源及战略合作关系

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以及同客户形成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受益于下游供应链体系有严格的准入流程及标准,随着零部件制造商加工精度与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良品率、产品质量逐年提高,成本逐年下降,形成了壁垒。

3.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以及专业化的人才梯队

经过数年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拥有了一支超350人的专业技术研发人员,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为许惠钧先生、黄屹立先生、许中平女士,公司创始人许惠钧先生从事精密金属零部件加工超过40年,作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参与了多项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带领研发团队,不断攻坚克难,为客户解决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难题,对3C类、汽车、电动工具及光伏领域涉及精密与超精密金属零部件加工技术具有独到的见解和较深的造诣。

公司非常注重技术团队建设,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先进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并完善了技术人才的聘用、管理和培养制度。公司持续引进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增强公司技术人员的储备,保持研发团队的活力。公司积极开展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确保技术人员始终掌握行业内的先进设计思路、研发方法和生产工艺。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近年来,公司依靠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为众多国内外知名客户提供精密金属零部件,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公司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而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的研究、开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人才,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若未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甚至核心技术或关键生产工艺泄密,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产能扩张及利用率不足的风险

公司进一步增大固定资产投入后,若无法持续获取客户订单、下游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或技术与产品出现重大升级革新,则可能导致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固定资产未来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进而导致固定资产出现减值风险,对公司盈利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2.汇率变动风险

公司外销收入主要使用美元结算,未来美元汇率波动既会影响公司外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对公司汇兑损益产生影响,从而对公司经营整体业绩产生影响。

3.存货跌价风险

公司的产品主要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开发,采用根据订单及需求预测进行生产的生产模式及“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由于公司产品细分品类众多,产品呈现规格多、批次多、单价低等特点,为了降低原材料单批次采购成本,或避免单批次生产余料浪费等,公司存在部分存货的备货量暂高于需求的情形,从而导致该部分存货的库龄较长,跌价风险相对较高。同时,公司为了维护与主要客户的关系,在维持该客户总体毛利率的前提下,可能会承接部分负毛利的产品订单,导致部分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从而产生存货跌价情形。

未来,随着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若公司的存货管理能力未能及时跟进,或承接的负毛利产品持续增加,公司的存货跌价风险将进一步增加。

4.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对外采购主要原材料分为金属原材料、外购件及定制成品。公司采购的金属原材料主要包括钢材、合金、铜材、黄铜丝等;外购件主要包括刀具、模具、PIN针及五金零件等;定制成品主要包括连接器及其零件、其他结构件等,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在47.24%左右。报告期内,受大宗商品交易价格走高趋势影响,相关原材料价格呈上升趋势。未来,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而公司不能有效降本提效、维持产品价格议价能力,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5.核心技术或工艺泄密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依靠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为众多国内外知名客户提供精密金属零部件,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公司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而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的研究、开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人才,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若未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甚至核心技术或关键生产工艺泄密,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五)财务风险

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及2023年度,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1.22%、33.88%、32.23%、28.32%,毛利率存在一定的波动。公司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的毛利率较高,同时公司下游客户对金属零部件供应商的采购价格一般会提出年降的要求,即采购价格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降低。若上述因素发生不利变化,或公司不能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并保持一定领先优势,或公司不能有效转移下游客户传导而来降价压力,公司产品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

(六)行业风险

因精密金属零部件的下游应用行业十分广泛,客户群体遍布汽车、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电动工具、新能源、医疗器械等众多行业,不同下游应用行业对金属零部件产品的精密度要求各不相同,且行业内主要产品均为非标准件、不同应用领域产品的加工工艺差距较大,行业内企业在各类细分产品上均呈现相对独立的竞争格局。近年来,3C行业因用户渗透率趋于饱和导致产品出货速度放缓甚至小幅下降,汽车行业则受销量基数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产销量出现下滑,电动工具行业整体发展缓慢。若未来下游行业的市场需求持续下降或终端应用产品的销量不及预期,公司的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下滑,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七)宏观环境风险

虽然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直接向美国出口的金额较低,但公司部分下游客户的终端产品存在销往美国的情形。因此,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影响到公司下游客户,继而可能沿产业链间接影响至公司。若未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可能对公司下游客户经营状况产生不利变化,进而影响公司产品销售。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依托自身出色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成型经验,以“智能制造升级、新材料自主开发”为目标,全方位打造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及研发中心平台。

未来,公司将不断加大自主创新,顺应下游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5G通信、物联网等新兴行业发展趋势,紧抓AI赋能消费电子趋势带来的新产品及新应用场景为精密金属零部件行业带来的市场机遇,不断研发及制造精密度高、稳定性强和良品率高的专业化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完善产品体系,提高公司竞争能力。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讲持续贯彻“始终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各类精密金属零组件产品,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使命,推动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2024年公司将围绕以下重点工作展开:

1.稳固现有市场,项目持续推进

在保持现有存量产品在工艺和成本上的显著优势的同时,公司正积极推进横向和纵向的战略发展。横向上,公司正不断开发新产品,以丰富其精密金属零部件的产品线,从而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纵向上,公司致力于提升产品在客户单品中的价值量,实现从单一零部件向零组件业务的转型升级。

凭借卓越的研发能力和工艺制造实力,公司正持续深化与大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这不仅有助于巩固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还将进一步推动其北美大客户业务的深入拓展。同时,公司也在不断提升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以确保其业务的稳定性和持续增长。

公司正充分发挥其核心优势,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并为股东和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2.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将持续加大市场投入,积极拓展不同领域的业务。通过深入挖掘潜在客户和市场机会,公司将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寻求新的增长点。同时,公司将密切关注3C消费电子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等行业的动态和发展趋势,紧跟市场需求变化,结合自身产品的独特优势,使产品研发更加贴近客户需求。

为了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快速落地,公司将加强内外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通过整合内部研发、生产、销售等资源,提高协同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通过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伙伴,拓展业务渠道和资源来源,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未来,公司将致力于提升品牌在行业内的口碑和声誉。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公司将不断将新机遇转化为可持续的新业务增长点,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配合数字化建设提升管理效率,积极降本增效

2024年度,公司将继续强化管理优势,抓好管理维度,探索管理深度。在信息管理方面,公司致力于优化U8流程,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实现生产自动化和管理流程化。通过推动技术研发演进和产品迭代,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注重成本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突出过程控制,深挖内部管理效益,着重强调重点原辅材料的降本增效。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科学筹划、精准布局,着眼产品性能和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继续挖掘市场潜力,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公司的业务响应能力与整体服务水平。这些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健全制度流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公司将积极推进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落地,建立以绩效和价值为导向的长效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股权激励将员工的薪酬待遇与公司的业绩目标相结合,实现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人员梯队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合理优化队伍,促进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公司以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人才梯队持续扩容。公司将通过外部招聘与内推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司人才渠道,加大储备力度。

新的一年,公司管理层将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脚踏实地聚焦主业,众志成城谋发展,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以更好的业绩回报股东。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凌云股份
  • 蔚蓝生物
  • 正丹股份
  • 国联股份
  • 百川股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