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典新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2 18:17: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西典新能603312)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533.7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812.0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23%。其中电池连接系统业务板块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需求的持续增长,全年实现收入14.6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90%。电控母排业务实现收入2.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8%,工业电气母排实现收入1.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9%。

  报告期内,电池连接系统产品实现销量537.67万件,较去年同期增长36.75%,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报告期内,自研动力电池连接系统柔性生产线实现批量化生产,产能布局优化提升,公司FFC热压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年各项经营指标稳中向好。

  (一)推进项目建设,完善产能布局

  为加快动力电池和储能业务的扩产,2023年公司新增扩建苏州和西部工厂,苏州工厂扩建动力电池连接系统生产线,西部工厂选址落户成都双流区,配套宜宾宁德时代300750)基地等西部项目,西部工厂以先租后自建的方式落地。

  (二)完成FFC采样技术开发,产品实现批量应用

  报告期内,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FFC采样技术电池连接系统实现稳定批量供货并应用于部分主流车型。

  (三)推进数字化建设,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2023年,公司搭建了制造生产、供应链、仓储配送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多系统之间的有效协作、数据同步、实时数据共享、互动,使生产控制更加准确和高效,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

  (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增强人才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提升全员能力,开展岗位技能、管理能力等全方位的内外训课程;搭建核心岗位任职资格体系,建立人才发展通道,培养复合型、多面手管理干部梯队;围绕着公司战略进行组织变革,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组织效率,使内部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五)持续升级新工艺,开拓新技术路线

  报告期内,FPC直焊技术研发取得成功,该技术简化了FPC组件的制造工艺,降低了FPC组件的采购成本。此项技术有望在2024年大批量应用,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优势。另外,公司自研动力电池连接系统柔性生产线实现批量化生产,能够有效降低设备投入规模。

  (六)检测中心取得CNAS认可,提升研发检测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检测中心取得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可以为公司自身的研发创新及客户的产品进行测试认证,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服务。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行业分类

  公司主要从事电连接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电连接产品属于电路之间电连接器件,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中的“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C3829)”。

  (二)下游相关行业发展情况

  1、新能源汽车行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31.6%、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2023年欧洲31国实现新能源乘用车注册量300.9万辆、同比增长16.2%,新能源车渗透率为23.4%、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根据美国汽车创新联盟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美国新能源轻型车实现销量103.8万辆、同比增长59%,新能源车渗透率为9.3%、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根据SNEResearch统计,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使用量达705.5GWh,同比增长38.6%,其中中国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使用量达386.1GWh、同比增长34.9%。

  2、储能市场

  新型储能主要场景为电化学储能。2021年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持续增长、储能及电价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以锂电池为主的新型储能技术有望在相关机制的推动下迎来高速发展契机。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

  3、新能源发电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

  (1)光伏市场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216.88GW,同比增长148.1%。其中受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等拉动,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10GW、占比超过50%,反超分布式光伏。

  (2)风电市场发展情况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我国2025年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45GW,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67%;海上风电2025年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5GW,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72%。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营业务及产品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电连接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池连接系统、工业电气母排、电控母排。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轨道交通、工业变频、新能源发电等领域。

  1、电池连接系统

  电池连接系统是一种将铝巴、信号采集组件、绝缘材料等通过热压合或铆接等方式组合在一起,实现电芯间串并联,温度、电压等信号采集和传输的电连接的系统,公司提供的产品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和电化学储能领域。

  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产品可应用于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主要客户为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002074)、上汽时代、一汽等,产品已批量应用于特斯拉、蔚来、理想、长城、赛力斯601127)、大众、福特、智己等众多热销车型。电化学储能领域,电池连接系统产品已批量供货特斯拉等储能项目。

  2、工业电气母排

  工业电气母排主要应用于高电压大电流行业,例如轨道交通、光伏、风电以及电力、冶金、石油、化工、中央空调等各类工业领域。公司先后参与多个重点项目的复合母排设计以及批量供货,例如复兴号动车组以及北京冬奥列车(京张高铁)牵引变流器复合母排、上海磁悬浮地面站变流器复合母排等项目。主要客户为中国中车601766)、西屋制动、罗克韦尔、阳光电源300274)、东芝三菱、富士电机等。

  3、电控母排

  电控母排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混动燃油车的电机控制器之中,主要客户为比亚迪002594)、阳光电源、法拉电子600563)、基美电子等。

  (二)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销售、采购和生产体系,主要面向锂电池厂商、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及配套厂商、工业电气设备制造商等用户直接销售各类电连接产品。由于电连接产品为非标准化的定制产品,公司结合客户应用需求参与产品定制开发,在产品设计、工艺开发以及关键设备制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定制开发、以销定产”为主的经营模式,具有成熟的经营业务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以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研发活动,主要包括前瞻性研发与产品开发两类。其中,前瞻性研发指公司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方向及现有工艺改善需求,主动研发新材料、新工艺,不断丰富公司产品、设备及工艺技术储备;产品开发则主要围绕客户需求展开,根据客户具体应用需求进行定制开发,通过客户验证与实际应用加以不断完善。

  2、销售模式

  公司所生产的电连接产品为非标准化的定制产品。根据下游客户应用场景不同,相应的电连接产品的规格尺寸、电气性能指标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产品呈现强专业性和高度定制化的特点。公司需与下游客户直接进行技术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及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公司采用向客户直接销售的模式,不存在经销商销售情形。公司销售部下设客服部和商务部,其中客服部负责销售订单执行、售后和维护工作,商务部负责潜在项目的挖掘和订单的争取。

  3、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电子材料、铜材、铝材、绝缘材料等,主要原材料采用按需采购的模式。公司与主要供应商签署框架合同,以客户的订单或需求计划为基础,制定相关采购计划,由采购部审批通过后向相关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并对采购订单全程跟踪,待仓库签收后进行相关质量检测并入库。对供应商的管理,公司制定了供应商管理程序,规定了对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要求,以保证供应商选择、评价的客观性,加强对供应商的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

  4、生产模式

  针对电连接产品定制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以客户订单为依据,根据订单具体需求安排生产。公司制定了标准化的生产管理程序以及相应的作业流程,确保产品品质及交货期限满足客户的要求。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及设计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复合母排及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经过10余年技术积累,在产品创新、研发设计等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2011年公司与中国中车开展合作,参与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牵引变流器复合母排产品设计及批量供货,逐步实现国产进口替代;2017年公司开拓了通用电气运输公司,根据客户需求自主设计轨道交通领域复合母排产品,进入北美、印度等国外市场。

  凭借在复合母排领域的产品设计与工艺开发经验,公司创造性地将复合母排热压合工艺应用于电池连接系统,推动行业朝轻量化、集成化方向发展。2015年公司开展PCB采样电池连接系统产品的前瞻性开发研究,并于2017年开展产业化应用。2019年公司参与宁德时代T项目大模组电芯连接方案设计及产品定制开发,完成大尺寸FPC采样电池连接系统的规模量产。此外,公司还自主研发下一代FFC采样电池连接系统,相较于FPC,FFC信号线路成本更低、强度更高。

  公司具备客户产品方案快速评估以及快速定制能力,在不同应用领域和产品类别积累了丰富的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经验。公司技术研发团队,涵盖电力电子、机械、自动化、材料、软件等多个专业领域,能够及时对市场和客户的最新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确保产品不断迭代更新,增强了客户粘性及合作的稳定性。

  (二)主要生产设备自制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设备开发团队,经过多年工艺及设备开发积累,具备复合母排热压设备、焊接设备、视觉检测、电性能检测等关键设备的自主设计开发能力及应用经验。2017年公司将上述设备开发经验应用至电池连接系统,2019年针对宁德时代大模组应用需求,对压合设备及产线自动化水平进行升级,自主开发了大尺寸FPC采样电池连接系统自动化产线,产品长度可达到1.8米,面积较上一代PCB采样电池连接系统增加约6倍。公司通过对电池连接系统生产设备进行集成紧凑设计,整合了热压设备、自动焊接设备及自动检测设备,实现连续生产,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公司通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生产设备,形成了独特的工艺制造优势。一方面,能够满足公司产品的定制生产需求、降低生产成本:电池连接系统、复合母排均为定制化产品,且规格型号差异较大,自制关键设备能够满足各类产品的定制化生产需求;同时公司掌握关键设备的自主开发设计技术,可根据生产工艺反馈需求对设备进行灵活改造,不断提升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以及生产稳定性,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可快速响应下游客户对于产品优化及升级换代的需求:目前新能源汽车仍处于技术快速迭代阶段,新车型开发周期及生命周期均较燃油车大幅缩短,并且在车型存续期内可能会进行多次升级改造,公司自主掌握关键设备的开发设计技术,可根据客户设计变更对生产线进行快速改造,进而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迭代较快的需求特点,有效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三)客户资源优势

  由于电连接产品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的运行稳定,因此下游客户对产品的性能及可靠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供应商的认可建立在长时间磨合的基础之上,倾向于选择在行业内具有良好口碑、长期开展相关业务的供应商。公司在电连接行业深耕多年,凭借产品技术水平以及工艺制造优势树立了良好的用户口碑,与下游多个应用领域的优质客户,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上汽时代、一汽、比亚迪、中国中车、西屋制动、罗克韦尔、阳光电源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客户粘性较高,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

  (四)多领域应用经验优势

  公司始终以电连接产品为核心,通过产品技术创新拓展不同应用领域。经过多年的沉淀,公司产品目前已涵盖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轨道交通、工业变频、新能源发电等多个应用领域,公司在上述领域积累了丰富应用经验,能够为不同领域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多领域横向发展,公司一方面拓展了产品市场空间,有效提升了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公司积累了不同领域的应用经验,通过对不同领域技术的融合借鉴,有利于产品及工艺创新,例如公司将复合母排热压合工艺应用到电池行业,为电池连接系统行业向轻量化、集成化发展贡献了力量。

  (五)精益制造和信息化管理优势

  公司建立了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构建了覆盖来料、仓储、装备、货流标准化流程和核心零部件模块化供应环节的生产管理机制,公司生产管理部门通过对物料需求、物料交期、生产计划制定、订单交期需求及物料领用、储存等进行统筹管理,提高供应链和生产线的反应速度,有效控制了生产管理成本。同时,针对产品检测环节,公司自主研发设计了专用检测设备,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对经过检测的电池连接系统产品标贴二维码,通过扫码即可对生产、组装、测试进行全过程质量追溯。

  公司搭建的制造生产、供应链、仓储配送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多系统之间的有效协作、数据同步、实时数据共享、互动,使生产控制更加准确和高效,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533.7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812.0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493.9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97%。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复合母排产业发展源于高频化、大功率功率器件的广泛应用,下游客户主要为大型电气设备厂商,行业技术门槛较高,行业内企业通常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与工艺积淀,目前行业竞争格局较为稳定。

  电池连接系统伴随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而发展,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行业竞争主要围绕满足电池包及电池模组结构创新要求以及降低成本展开。尽管近年来新能源市场发展火热,吸引了众多厂商布局相关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竞争比较激励,但国内电池连接系统主要市场份额仍由少数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具备规模量产和产业化应用经验的厂商占据。

  电池连接系统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均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明确支持的领域。在“双碳”目标以及国家能源转型背景下,国家出台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点支持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产业政策主要围绕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等方向;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家政策扶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市场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正在逐渐扩大,处于行业的高速发展阶段,电化学储能正处于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应用的发展阶段,未来市场空间较大。得益于下游应用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电池连接系统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发展趋势良好。

  (二)公司发展战略

  未来公司将发挥在电连接领域积累的技术及产品优势,优化提升产能布局,巩固轨道交通、工业变频、新能源发电等多个领域竞争优势,同时把握全球新能源行业发展机遇,加强海内外市场的拓展,稳步提升市场份额,保持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新兴业务领域的高速增长态势,致力于成为复合母排、电池连接系统创新技术的领导者。

  (三)经营计划

  1、加强研发投入、提升产品价值

  为积极响应下游客户的需求变化,公司将持续推进“生产一代,研发一代、探索一代”的研发战略。

  2024年,公司注重FPC直焊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降低成本,提升公司竞争优势。公司将加强FFC二代技术及设备的研发,通过精益制程工艺的开发优化,提高工艺的稳定性、减少人员的投入,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2、推进募投项目、扩充产能

  2024年,公司将确保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有序进行,并做好募集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3、加大市场拓展、提升份额

  2024年,公司将加大潜在海内外客户开发的力度,推进与客户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早期介入。同时,加快定点项目的推进,提升产品交付及客户服务水平。公司将加强销售团队建设,优化营销策略,提升营销效率,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4、提升内部管理、降本增效

  2024年,公司将围绕生产建设、人才管理、创新设计、供应链管理等关键项目,通过提升管理,在产品良率、人均产值、费用支出、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全面持续改善。

  同时,公司将通过技术突破、工艺创新实现“研艺”融合,持续提高生产改善、物料控制及产线自动化程度,降低内部运营成本。

  5、强化内控管理、合规经营

  公司将围绕合法合规、规范运作、风险管控和管理水平提升,开展系列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修订完善公司内控管理、授权管理等相关制度,严格履行决策程序;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合规要求和防控措施全面嵌入业务流程,实现动态监测,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实现公司2024年经营目标保驾护航。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电连接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产品主要包括电池连接系统和复合母排,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轨道交通、工业变频、新能源发电等。

  受产业政策扶持以及下游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及新能源发电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吸引跨行业资本与产能涌入,导致产业链上下游均面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进而给公司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未来,如果公司不能进一步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实现产品创新升级和规模提升、持续保持行业优势地位,未能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新能源汽车降价、成本降低沿着产业链扩散导致的公司产品售价持续降低的风险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依靠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快速发展,具有显著竞争优势。随着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崛起,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压缩传统燃油车市场空间,汽车行业整体竞争趋于激烈,整车厂商陆续通过主动降价争夺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终端降价,使得成本降低沿着产业链扩散,导致公司产品售价存在持续降低的风险。

  3、新能源汽车行业“洗牌”风险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8.7万辆、949.5万辆,同比增长35.8%、37.9%;而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05.8万辆、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93.4%。从中汽协数据来看,2023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放缓,进入到稳健增长期。

  但与此同时,仍有造车新势力在不断涌入市场,市场行业竞争不断加剧。迫于市场竞争压力,诸多新能源汽车厂乃至传统燃油车厂开始进行降价等促销活动,加速行业“洗牌”。

  2023年以来,已有部分新能源汽车厂出现较为严重经营问题,未来随着市场竞争强度的增加,预计新能源汽车的行业集中度仍会提升,可能会有相当部分车企出现经营困难,行业发生“洗牌”。在此背景下,若公司生产产品应用于相应车厂,则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海外新能源汽车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近年来,国际宏观形势不断变化,海外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福特汽车宣布推迟12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扩产计划,奔驰放弃2030年全面油转电计划,英国将燃油车禁售令从2030年推迟到2035年,欧盟官方则无限期推迟了2035年全面淘汰燃油车的计划。海外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销量,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10
西典新能
击败了18%的股票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长期看好,有良好的投资价值。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33.11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