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合达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2 20:39:05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怡合达301029)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基本情况

  1、行业概况

  公司专业从事自动化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属于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行业。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行业是自动化设备制造行业的重要配套产业,属于机械通用零部件制造行业大类,下游客户主要为自动化设备厂商和终端设备使用厂商。

  自动化设备行业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新能源锂电、3C、汽车、光伏、工业机器人、军工、医疗、半导体、激光、食品和物流等众多行业。

  随着国内适龄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在《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等国家产业的政策支持下,以及下游3C、手机、新能源锂电、光伏、汽车、半导体、工业机器人、军工、医疗等行业设备国产替代、技术持续迭代等多方面因素的促进下,我国自动化设备行业的市场空间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优势行业加快了在海外的产能布局,这也将带动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

  2、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

  (1)自动化零部件供给模式需要匹配长尾需求特征

  由于自动化设备技术迭代周期短的原因,大部分自动化设备商对零部件的采购需求呈现非计划性、零散化、长尾化的特征,即对于单一客户的需求而言,订单表现出小批量、低频次的特点;而对于全部客户的整体需求而言,订单又表现出小批量、多批次、高频率的特征,传统的批量生产、批量供应模式或者非标零件完全定制化模式,都难以在多样性、交付速度、交付质量、综合成本和一站式等几个维度上完全满足客户需求,这就要求供给模式要能够匹配长尾需求特征,供应链需要被重构。

  基于上述的需求特征,“非标零件标准化、零散订单集约化、交付形式平台化、供需双方赋能化”的体系建设,将改变了原有的供给模式,将客户有传统模式下的“零部件单独设计+线下多家供应商采购”方式,转变为“零部件简单选型+线上线下300959)一站式采购”的方式,有效缩短了客户设计、采购、交付时间,提升综合效率。

  (2)自动化零部件需求由简单化、通用化向多样化、专业化转变

  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和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自动化设备逐步从应用于汽车、电子零部件、芯片等少数行业扩大至各个细分行业,简单化、通用化的自动化零部件供应难以满足客户需求。随着自动化设备应用的广泛性,总体需求量不断扩大。但由于各个细分行业对产品特性、工艺特点要求不同,自动化设备往往需要定制化生产,对自动化零部件的多样性和专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采购到品类齐全、品质更高、价格更低的自动化零部件,对自动化设备厂商形成了一定挑战。

  (3)工业互联网平台重塑行业发展业态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制造”的重要基石。作为工业互联网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重塑行业发展业态。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不断向各个工业应用场景渗透,在工业生产工艺优化、企业运营管理决策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纵深协同等方面都初步显现了应用价值。

  依托供应链纵深协同,工业互联网平台可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订单、生产、库存等信息的实时交互,实现供应仓储、生产计划、物流配送的精准对接、快速响应和柔性供给,提高产业链整体协助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此外,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平台或连接协议打通上下游,可实现系统与上游供应商库存数据整合、与下游客户采购系统对接,逐步将平台供应链打造成具有采购、审批、物流、结算于一体的集成系统。

  (二)行业政策信息

  自动化设备行业一直是国家重点鼓励、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提高质量、效率效益,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国家智能制造政策的全面落实,加速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行业等在内的智能制造相关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

  2024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同时,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一批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扶持政策,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融合发展。

  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以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发展应用平台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为支撑,推动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连接,完善协同应用生态,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和服务体系。国家对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等大力支持,为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文件指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集中体现,是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同时提出,将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应用、组织开展平台监测分析等作为融合发展的重点工程。

  (三)行业竞争格局

  公司隶属于自动化零部件细分行业,产品具有种类多、规格杂、非标化等特点。因此,自动化零部件行业产品需求和供应均较为分散,难以实现批量生产,行业内规模效应不显著。基于上述特点,在国内自动化零部件行业,多数企业在各自细分行业领域供应一种或几种零部件产品。由于进入门槛较低,生产厂商数量众多、平均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激烈。

  此外,我国自动化零部件行业市场分化日趋明显,德国、日本等国外公司在自动化零部件高端零部件领域仍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基于中国本土产业设计的自动化零部件供应体系,存在生产和交付周期长、匹配性较差等问题,难以满足中国自动化设备厂商日益增长的需求。

  自动化设备所需零部件采购呈现专业化、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自动化设备行业在设计、选型和采购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自动化零部件设计耗时长、采购成本高、品质不可控和交期不准时等共性问题。米思米在行业中较早采用一站式供应多种零部件模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在全球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和市场规模。

  在国内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行业,公司较早采用与米思米类似的一站式供应多种零部件模式进行经营,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和本地化服务优势。怡合达作为国内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商,从解决行业共性问题角度出发,基于应用场景对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进行标准化设计和分类选型,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从而汇集各品类零散需求实现专业化和集约化,不断降低单位产品获客成本,严格把控产品品质和交期,从而受到更多客户青睐,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四)公司的行业地位

  历经十余年不懈发展,公司已成为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领域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品牌。公司持续加大对标准设定、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信息与数字化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在品类、交期、品质、价格、服务等方面树立行业标准,积极推动行业发展。

  由于在产品丰富度、品牌和客户、供应链管理、本地化服务、信息和数字化等方面存在较高壁垒,国内尽管有类似公司,但普遍规模较小,公司位居行业头部序列。

  近年来,公司及“怡合达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采购电商平台”(www.yhdfa.com)先后入选了2018年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共同评选的“优秀工业电子商务平台案例”、2019年工信部评定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2023年入选工信部第四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名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专业从事自动化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公司深耕自动化设备行业,基于应用场景对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进行标准化设计和分类选型,通过标准设定、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平台化运营,以信息和数字化为驱动,为自动化设备行业提供短交期、品类齐全、稳定可靠的自动化零部件产品与服务,致力于成为值得客户信任的零部件一站式采购平台,推动自动化行业的技术进步。

  经过十余年发展,公司已逐渐成为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站式供应商:

  1、公司基于对自动化设备所需零部件应用场景的研究,对各类自动化零部件进行专业的类别梳理,逐渐建立起自动化零部件的标准化体系,编制了《FA工厂自动化零件》《工业框体结构部件目录手册》《FA电子电气零件精选》等多本产品标准选型手册,以及基于用户使用习惯的电子化选型工具及插件。

  2、公司以产品标准体系为基础,区分客户应用场景对原有非标准型号产品标准化、已有标准型号产品系列化及模块化,并根据3D模型下载、客户现场走访调研反馈、电商平台数据,持续优化产品品类,强化产品适用性,形成了独具特色并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开发体系。

  3、公司建立了敏捷制造的自制供应和OEM供应、集约化采购的外部供应体系,通过供应商开发、品质管控、仓储分拣管理,不断强化供应链能力,确保客户订单能够得到及时、准确、高质量的交付。

  4、客户不仅能通过线下下单,还可以通过公司电商平台直接在线上完成产品选型、询价、订单生成、款项支付等,并可实时获取批量订单报价、预计交期、物流等信息,便于客户对采购成本和交期的管理。

  5、建立了高效、稳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从订单、生产、采购、到交付的全环节信息化管理,提高订单响应速度,缩短交付周期。此外,公司通过数字化产品数据库和电商交易系统,确保客户所选即所需,提升客户设计、选型和采购效率。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鉴于机械加工件产品类别中的非标零部件呈现出未有标准型号、定制化程度高、需要单独生产加工以及单散件等特征,与机械加工件产品类别中标准型号零部件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存在较大差异,为更好管理与开发机械加工件与非标零部件,公司将机械加工件产品类别的未有标准型号且客户定制化程度高的零部件单独划分为非标零部件进行管理。

  此外,公司还有向客户提供工业自动化设备。

  (三)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在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传统采购模式下,客户一般由工程师针对各个零部件分别制图、选型、提交需求申请,由采购部门执行物料采购。在自动化零部件设计和采购过程中,客户往往面临设计耗时长、采购效率低、采购成本高、品质不可控、交期不准时等共性问题。客户在使用公司提供的产品目录手册、3D选型光盘(电子目录)、网上选型采购系统和其他辅助工具后,可以快速获取产品3D模型,线下或在线完成选型、下单,并可即时获取报价、交期等信息。客户由传统模式下的“零部件单独设计+线下多家供应商采购”方式转变为“零部件简单选型+线上线下一站式采购”方式,有效缩短客户设计、采购时间,提高效率。

  2、开发模式

  针对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特点,公司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以产品标准体系为基础,区分客户应用场景对原有非标准型号产品进行标准化、对已有标准型号产品进行系列化和模块化,并结合3D模型下载、客户现场走访调研反馈、电商平台数据,持续优化产品品类、标准,强化产品适用性。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缩短工程师的设计时间,提高设计效率。同时,随着标准件在自动化设备应用的比例扩大,设备稳定性得以持续提升。

  公司建立了《FA新产品开发管理程序》《商品企划管理程序》《新产品研发管理程序》等制度,从产品线宽度和单项产品深度两个维度开展产品开发工作。其中:在产品线宽度方面,公司侧重于提升细分品类SKU数量和各品类产品的客户购买覆盖率(即单项产品的成交客户家数/总成交客户家数),由产品中心按照细分品类进行产品开发工作,确定选型标准,并完成新产品立项申请工作。在单项产品深度方面,公司侧重对产品工艺、性能和技术的研究,研发中心从工艺、材料、性能、精度、成本等方面着手,持续深化对自动化设备零部件细分品类产品的理解和运用,掌握各项产品研发、生产的技术特性(即Know-How)。

  公司构建起以客户需求为牵引、以产品中心和研发中心为执行、以产品宽度和深度建设为方向、以产品客户购买覆盖率为反馈的产品开发体系。目前,公司下设90个产品中心,已成功开发涵盖226个大类、3,880个小类、180余万个SKU的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产品体系。自成立以来,公司先后编制了《FA工厂自动化零件》《工业框体结构部件目录手册》《FA电子电气零件精选》等多本产品标准选型手册,努力推动怡合达产品标准成为业内通用标准和使用标准之一。

  3、供应模式

  公司采取自制、OEM供应和集约化采购相结合的产品供应方式。其中,对于部分市场上供应零散、无统一标准型号的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公司一般进行自制或OEM供应;对部分市场上已有标准型号或成熟品牌的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公司一般进行集约化采购供应。公司是否外购FA物料直接销售主要取决于FA物料的市场供应情况。如果FA物料设计缺少统一标准,产品系列多、可选型号广,公司选定部分型号产品,在标准化设计和选型开发后,进行全工序自制或半成品追加工,以加快订单响应速度,即自制供应。如果公司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产能、生产成本、质量、交期等因素后,能够开发有合作意愿和能力的生产制造企业进行OEM生产,公司将采用OEM采购的模式。公司在对产品进行标准化设计、产品选型以及确定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后,将交由OEM厂商进行生产。如果FA物料已有标准型号和成熟品牌,公司将采取集约化采购的模式。

  4、销售模式

  (1)销售方式

  在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传统采购模式下,客户一般由工程师针对各个零部件分别制图、选型、提交需求申请,由采购部门执行物料采购。公司通过对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类别的专业梳理,逐渐建立起自动化设备零部件的标准化体系,编制了《FA工厂自动化零件》《工业框体结构部件目录手册》《FA电子电气零件精选》等产品标准选型手册。产品目录手册不但包括产品型号、图片、材质、尺寸、公差等基本信息,还包括使用示例、设计要素、工业标准等其他辅助信息。客户工程师只要从一览表中选择零部件的尺寸和式样,即可完成产品选型。工程师由传统模式下零部件的单独画图设计转变为直接选型、一键推送采购,实现精准性、效率性,避免传统采购因专业度差别而产生的信息误差问题。

  此外,公司开发了3D选型光盘(电子目录)、DIY设计软件、网上选型采购系统(WOS)、选型计算软件等一系列选型辅助工具。公司通过对产品数字化定义、存储和使用,逐步实现线下或在线选型、报价、下单、3D模型下载等功能,并可即时获取报价、交期等信息,确保客户所选即所需,提升客户设计、选型和采购效率,有效提高客户对采购成本和交期的把控能力。

  (2)“线下+线上”销售服务

  公司的销售模式均为直接销售,包括线下下单和线上下单。线下和线上的区别在于客户下单的渠道差异。其中:线下销售系公司销售工程师、销售服务人员协助客户进行询价、选型、下单、付款等一系列行为。线上销售系客户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询价、选型、下单、付款等一系列行为。

  (四)竞争优势与劣势

  1、竞争优势

  与零部件各细分产品制造商、品牌商等竞争对手相比,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公司的自动化零部件产品标准化和一站式供应能力,通过自制供应、OEM供应、集约化采购供应相结合的形式,立足于标准设定、产品开发和深度研发、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能够不断满足客户高品质、低成本、短交期的产品需求,适应自动化零部件产品订单小批量、高频次、多样化的特点。

  与同样从事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业务的主要国内外竞争对手相比,公司的竞争优势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不同行业应用场景的产品定义能力

  中国本土自动化零部件生产供应体系,属于传统制造领域,长期存在质量不高、技术相对落后、生产和交付周期确定性差、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中国自动化设备在各类不同应用领域、不同行业中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司自成立以来即深耕自动化设备行业,深入研究国内设备行业对零部件的应用场景,熟悉国内自动化设备对零部件需求特性,持续强化产品在下游不同应用领域和场景的适用性,有较强的产品定义能力。

  (2)制造体系配套优势

  公司处于国内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华南地区,拥有自动化设备零部件所需完善的制造体系配套资源,为公司选择优质供应商资源、持续拓展产品品类、保证产品交期和品质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外部产业链环境。自制能力的提升对客户特定需求的支撑,以及逐步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

  (3)本地化服务优势

  公司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的销售团队,下设20个销售工程师团队和21个销售办事处。通过完善的组织、高效的流程和专业的服务团队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公司可通过在线服务、电话热线、驻地人员拜访等多种方式,协助客户完成从项目启动、产品选型到交付应用全环节的服务支持。

  2、竞争劣势

  公司在品类丰富度、供应链管理能力、交付确定性、产品稳定性、信息化和数字化、全球化布局、客户资源等方面,与主要国外竞争对手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五)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以“针对自动化设备研发和制造中,长尾化的零部件需求,为客户提供快捷(Time)、齐全(Variety)、可靠(Reliance)——TVR的产品与服务”为使命,致力于成为最值得客户信任的零部件一站式采购平台,推动自动化行业的技术进步。

  公司以平台化为支撑,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为驱动,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链接自动化设备行业上下游资源,以标准设定和产品开发为起点,遵循“产品供给—平台整合—生态驱动”的发展路径,逐渐提高自动化设备中零部件标准化、模块化、组件化的覆盖比例;针对难以标准化或标准化不经济的自动化零部件,公司围绕制程的标准化和信息化,以提升人效和设备稼动率为方向,强化系统自动报价、自动编程、自动生产、产能自动匹配等能力,降低综合成本,最终推动自动化行业的技术进步。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4.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46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7.73%。核心经营指标均维持增长,主要驱动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为公司的业务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国家对智能制造行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3月)和《“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1年12月)等一系列政策,引导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提高质量、效率效益,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国家智能制造政策的全面落实,加速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行业等在内的智能制造相关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一批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扶持政策,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融合发展。

  2024年2月23日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会议强调了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公司作为工厂智能装备自动化零部件的一站式采购平台,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中将受益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带来的资本开支。

  因此,国家对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等大力支持,为自动化设备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公司的业务拓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随着我国适龄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机器换人”已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同时自动化设备的国产化率也进一步提升,为公司业务拓展创造了更大市场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近年来逐年递减;2011年至2023年,我国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74.40%降低至67.00%,下降7.40个百分点。我国适龄劳动力数量及比重的下降可能成为长期趋势,以人口红利为基础的传统制造业原有优势逐渐消失。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制造业进入“机器换人”的大潮流,更多的制造业企业愿意采用自动化设备来替代人工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与人工相比,自动化设备可以帮助企业节省人力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改进生产工艺及提高产品良率,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此外,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新能源锂电、光伏、汽车、3C、高端机床、工业机器人、半导体等应用领域,均出现了一批国产自动化设备企业,自动化设备的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根据《“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的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内市场满足率要超过70%。

  因此,在我国“机器换人”、设备国产化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下,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行业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为公司业务拓展创造了更大市场空间。

  3、下游终端新能源锂电、3C、汽车、光伏、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市场潜力较大,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客户覆盖、地域覆盖进一步提升

  在行业应用方面,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锂电、3C、汽车、光伏、工业机器人等行业,报告期内主要下游应用需求进一步增长,带动了公司业绩的增长。其中,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测算,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360GWh,同比增长38%。根据GGII的预测,2025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070GWh,2022-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3.47%;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220GW,相较2022年底同比增长148.1%;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量突破3000万辆,相较2022年同比增长11.6%。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约为960万辆,相较2022年同比增长35.8%;根据IDC数据,尽管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7亿台,相较2022年同比下降3.2%有所下滑,但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需求规模庞大,随着AI等新技术、新应用的涌现,预计消费电子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在地域覆盖方面,公司进一步深入开拓已进入的区域市场,加大在华南、华东、华中等区域的开发力度,同时充分利用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以中国优势行业出海为契机,参与全球化布局。

  在客户覆盖方面,公司对下游行业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2023年度,公司服务客户数超过3.69万家,涉及新能源锂电、3C手机、光伏、汽车、半导体、机器人等众多行业的自动化零部件应用场景。

  在应用领域方面,公司持续深挖客户需求。除了FA业务外,为解决客户采购痛点,公司进一步地优化非标零部件供给形态,提升非标零部件加工的流程标准化能力,通过信息化,软件化,前端集合接单,中端综合赋能,后端整合并赋能小微加工企业,让非标零件采购更为简单化。

  4、持续巩固自身优势,自动化一站式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

  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标准设定、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和平台化运营、本地化服务等几个方面,而非单一产品的生产能力。公司采取自制、OEM和集约化采购相结合的产品供应方式。在现有产品供应模式下,公司专注于标准设定、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平台化经营,持续扩张产品品类。公司通过整合供应商资源,与供应商协同发展,建立起互利共生的供应生态体系,形成稳定高效的产品供应能力。

  为更好的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提升市场占有率,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升产品种类、订单响应速度、产品质量、信息与数字化建设等方面能力,自动化一站式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公司持续发展和巩固竞争自身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提升自动化一站式服务能力,持续构建公司核心竞争力。

  (一)一站式采购服务优势

  公司将自动化设备所需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分别制图、选型和采购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一站式采购模式,提高客户选型和采购效率,形成了自身竞争优势。目前,公司已成功开发涵盖226个大类、3,880个小类、180余万个SKU的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产品体系,为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一站式采购服务,在此过程中,公司逐渐向客户和供应商输出产品标准体系,共享供应链管理能力,从而改变客户设计和采购习惯,增强客户粘性。

  (二)产品开发和深度研发优势

  针对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特点,公司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以产品标准体系为基础,区分客户应用场景对原有非标准型号产品标准化、对已有标准型号产品系列化和模块化,并结合3D模型下载、客户现场走访调研反馈、电商平台数据,持续优化产品品类、产品标准,强化产品适用性。公司逐步构建起以客户需求为牵引,以产品中心和研发中心为执行,以产品宽度和深度建设为方向、以产品客户购买覆盖率为反馈的产品开发体系。

  (三)品牌和客户资源优势

  通过十余年的积累,公司已经在新能源锂电、3C、汽车、光伏、工业机器人等众多行业中,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公司围绕客户工程师展开服务,通过赋能工程师进而影响工程师群体设计行为来最终促成客户的采购需求,并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对客户进行销售推广和本地化服务,与众多工程师和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四)供应链管理优势

  公司建立了敏捷制造的自制供应体系、OEM供应和集约化采购的产品供应体系,通过供应商开发、品质管控和仓储分拣管理,不断强化供应链管理能力,确保客户订单能够得到及时、准确、高质量的交付。2023年,公司年订单处理量约140万单,年出货总量约为500万项次。

  (五)本地化服务优势

  公司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的销售团队,下设20个销售工程师团队和21个销售办事处。通过完善的组织、高效的流程和专业的服务团队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公司可通过在线服务、电话热线、驻地人员拜访等多种方式,协助客户完成从项目启动、产品选型到交付应用全环节的服务支持。

  (六)信息化和数字化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信息化和数字化战略。传统模式下企业信息化系统难以适应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订单小批量、高频次、短交期的特点,信息化和数字化能力成为公司提升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采购服务的运营基础。公司通过对ERP进行定制开发,建立起高效、稳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从订单、生产、采购到交付的全环节信息化管理,提高订单响应速度,缩短交付周期。此外,公司通过连接协议,已部分实现ERP信息系统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系统对接,逐步将ERP信息系统向集采购、审批、物流、结算于一体的集成系统方向发展。此外,公司通过数字化产品数据库和电商交易系统,确保客户所选即所需,提升客户设计、选型和采购效率。

  公司还将持续加大在产品数字化和交易模式数字化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客户选型、采购效率,覆盖和快速满足市场容量广阔的长尾需求。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1)公司总体运营情况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4.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46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7.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5.40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0.31%。毛利率37.95%,较2022年下降了1.13%。

  2023年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36.4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0.73亿元;负债总额为5.7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5.78%。

  2023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6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47.88%。

  (2)优化行业结构,巩固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竞争力

  公司2023年度服务客户数3.69万家,涉及新能源锂电、3C、汽车、光伏、工业机器人、半导体、医疗等众多行业的自动化零部件应用场景。针对客户行业特性、需求规模,分别制定了服务政策,提升销售工程师的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确保优质服务资源匹配优质客户。

  新能源锂电行业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约31%、同比增长1.51%,3C手机行业占比约21%、增长4.27%,光伏行业占比15%、增长168.31%,汽车行业占比7%、负增长-4.11%,半导体行业占比约4%、增长46.37%,相比2022年行业结构占比更健康和均衡发展,在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半导体、医疗和机器人等行业,公司强化行业研究,制定行业销售指导政策,引导开发行业细分零部件,联动产品中心精准开发产品,目前公司产品已初步具备供应能力,并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同时,我们也更清晰地认识到,下游行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中大型客户的长尾化场景和小微客户的零散采购,是对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平台的核心需求,也是怡合达的基本盘,对客户核心需求的识别、响应、供应、服务的能力,是怡合达持续构建的核心竞争力。

  (3)以“产品五度”为核心,强化产品力建设,实现产品开发战略

  公司坚定不移地持续深化产品的开发与建设,这不仅是实施产品开发战略的重要基石,更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地位。公司根据不同产品特性、竞争形态和客户需求动态,细化专业分工,紧紧围绕产品的宽度、深度、速度、精度、高度五个维度进行建设。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成功开发涵盖226个大类、3,880个小类、180余万个SKU的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产品体系。

  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额1.2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46%。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其子公司已取得642项专利,其中7项发明专利、518项实用新型专利、117项外观设计专利。

  (4)高效敏捷的供应链能力,为客户提供“快全可靠”的产品与服务

  公司建立了敏捷制造的自制供应、OEM/ODM供应和集约化采购的产品供应体系,通过供应商开发、品质管控和仓储分拣管理,不断强化供应链管理能力,在交付方面,公司具有高效敏捷的供应链能力,确保客户订单能够得到及时、准确、高质量的交付。2023年公司整体交期达成率达96.85%,较2022年提升了1.8%。

  公司智能立体仓库自投入使用以来,存储和分拣效率逐年提升,2023年订单处理量约为140万单,出货总项次约为500万项次,较2022年提升了24%和10%。

  在成本方面,公司积极面对市场变化,多方面、多维度地优化产品,持续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原材料端,公司通过对现有供应商整合、新供应商导入、贸易商取替等方式来优化供应商结构,降低集中采购成本;在OEM/ODM、集采渠道上,公司主动走访供应商,了解生产能力和设备状况,输出产品标准,并针对工艺工时逻辑、计算成本与供应商达成共识,通过议价、小批量备库等方式降低采购综合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在公司年度成本优化方面,实现成本直接下降和返点合计逾7600万,目标达成率95.31%。

  (5)FB业务快速增长,开辟增长新曲线

  FB业务为公司重点发展的战略业务,2023年FB业务快速增长,营收逾1.56亿元,较2022年增长117%。一方面,基于对非标零件标准化的核心“Know-How”沉淀,怡合达通过对“非标零件来图定制”的原始模式,开展了工程优化、材料优化、工艺优化和组合优化,为客户节省了20%以上的硬件成本,市场反应良好;另一方面,公司逐步优化报价、编程、生产工艺流程。一是对自动报价软件的升级,在原有1.0版的基础上开发了既适用于内部使用又适用于电商的2.0版,以兼容内外部不同用户的使用场景。二是自动编程方面,新软件在1.0版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优化,打造了一个全新架构的软件,以支持多个模块功能的开发,在夹具、拼版、分拆细分模块功能上更为完善。三是在柔性智能产线方面,柔性智能产线项目预计在2024年正式启动,项目的投入使用将为公司带来更高效、灵活和智能化的生产流程,减少人工依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6)积极推动信息化和数字化,为业务纵深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针对华南和华东地区,实施集团化仓储运营模式,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强化供应商管理系统,增强SCM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将供应商覆盖率从95%提升至98%以上,涵盖询价、报价、订单到交付、对账、开票等全流程。推广内控和生产系统,实现MES系统与所有生产车间的对接,通过标准化和智能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优化BI系统,提高决策支持的效率和准确性;升级仓储管理系统,增强个性化服务能力。持续构建发展海外子公司的外采、价格和供应链体系、提高管理效率,为海外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23年末,我们审视了过往的成绩与不足,并且清晰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国内自动化市场增量放缓,预计将阶段性进入存量市场阶段,行业头部企业集中度提升,客户对零件核心需求的转变;二是零部件开发也进入专业化,基于场景、基于功能的开发能力,已经成为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三是FB业务是公司现有客户的长期需求,也是客户长久以来的痛点,所以公司更加关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非标零件单散件加工中人力成本占比居高不下的问题,提升非标零件定制的加工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四是我们现在从国内市场走到全球市场,竞争对手是经验丰富国际化公司,试错的机会成本大大提升,国际化客户的容错度也大幅度下降。

  针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公司在2023年四季度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更进一步明确了公司需要持续构建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梳理形成了怡合达2024-2028年的五年战略框架。

  2024年,作为五年计划的启动之年,标志着一个全新征程的开启,也是抓住战略机遇的重要时刻。在这一征程中,公司将继续发挥在自动化设备研发和制造领域的专业优势,持续产品创新,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满足客户对长尾化零部件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快捷(Time)、齐全(Variety)、可靠(Reliance),TVR的产品与服务。2024年重点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1)业务经营建设方面

  一是夯实FA基本盘,持续提升竞争力和运营效率,优化各项经营指标。2023年,公司成交客户约3.69万家,头部客户占比和新能源行业客户占比较2022年有所提升;2024年,公司将在客户结构上更加均衡发展,行业结构上更加合理;公司产品已初步具备了为半导体和医疗行业设备供应的能力;经过多年在数字化的投入,公司已深度掌握客户场景能力,新产品快速开发迭代能力以及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等方面,将助力怡合达在国内市场持续提升市占率;2025年,公司华南华东两个扩建基地预计将陆续投入使用,公司综合竞争力会进一步提升。

  二是优化非标零件供给生态,把FB打造为新的增长发动机。FB是非标机械加工件的代称,由于客户需求的计划性不强、按图加工的设计特性难以批量生产,加上经常需要来回修改,所以过去非标零部件主要由分布在设备制造商周边的小微加工厂来供应,典型“小而散”的格局。这是一个新业务,全球范围内没有成功模式可借鉴,是个从0-1的创新过程,如果成功了,那我们就是行业的“革新者”,用全新的“解题思路”解开了非标供给生态的历史难题,机遇巨大,挑战也巨大。怡合达从2021年开始启动FB业务,如果说FA业务的核心是“非标零件的标准化”,那FB业务的核心则是把“业务流程标准化+数字化”,从自动报价,到自动编程,再到自动生成工艺,把加工Know-How从过去的依赖熟练师傅固化到系统上,未来我们期待可以通过“滴滴打机床”的模式对广泛分布的机床,进行产能整合,再根据稼动率、加工特征、供需地域进行匹配,实现分布生产。2024年,公司将加大在FB数字化方面的建设投入,最终将全流程打通,彻底解决客户非标零件的供应难题,将FB业务打造为公司的业务增长点。

  三是坚定不移推动公司业务全球化。过去十几年,公司的业务区域重点在国内,随着中国供应链持续完善,中国企业海外布局也是趋势所在、国家政策所引。公司在2021年开始探索海外布局,在2023年加大了海外业务的投入,目前在越南,日本,及部分东南亚地区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未来公司将坚定不移地推动海外布局。由于公司业务具有:产品线多、SKU多、终端用户是海外工程师等特性,在标准设定、工程师认可、用户习惯养成、海外现地交付体系建设等方面需要时间打磨,对比一般产品的企业出海难度更大、时间更长,短期内业绩很难突飞猛进。但我们中国优质完善的供应链在全球制造体系是有竞争优势的,我们在国内积累的FA体系综合能力是足够强的,海外市场规模是足够大的,因此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动海外业务布局。

  四是基于客户基础拓产品,实现BOM表触达率提升。怡合达作为国内较早采用一站式供应模式的零部件供应商,通过非标零件的标准化,从FA起势,累计服务客户已超过7万家。2021年开始,公司启动了FB业务,既提升了BOM表的覆盖率,也强化了客户对一站式采购平台的粘度。2022年,公司加大了品牌零件业务力度,来满足中小微客户对核心品牌件在性价比、多样性、正品保障及一站式的采购需求。2022-2023年该板块业务的增速水平,较传统FA业务高出20个百分点以上。未来,公司将基于广泛的客户基础和对客户需求特征的积累,为客户提供从FA到FB,再到FX的全BOM表产品的一站式采购平台。

  五是基于对“长尾化”需求的服务能力,探索N(New)行业。在智能装备领域,中大型客户的长尾化场景和小微客户的零散采购需求的识别、响应、供应和服务能力,则是怡合达的核心竞争力。在下一阶段,公司会基于“长尾化”的服务能力,积极地探索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场景,实现从智能装备行业到N(New)行业的破圈,让公司的供应形态能更好地匹配N行业的“长尾化”。

  (2)中台建设方面

  一是持续加强信息化优势。信息化一直以来是怡合达业务的核心支撑。未来怡合达在全球化、各地工厂、各地销售、各地仓库需要有高效的信息化支撑,所以要持续优化产业链端到端的高效运营平台。信息化首先要建设集团的应用管理平台,让集团运营管理平台,标准统一、高效协同、现地定制化,利用数据决策系统让经营、策略、过程实时呈现、可追溯、可预测;第二个优化电商平台,中小客户的标准化服务;系统对接平台,提升中大客户的定制化服务;在泛供应链管理平台,联通物流商及产品供应商的库存、产能;及联通海外平台,打通各国商流、物流、资金流。

  二是明确“自制”的出发点和规模的边界。自制的出发点是为客户提供交付的确定性,主要在响应速度、交期、质量等方面,弥补外部供应资源不足或者不够好的问题,是怡合达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重要体现。怡合达的自制方向将聚焦两个方向,一个是在未来要成为行业“单打冠军”的品类,另一个是为支持供应链的敏捷性而必要的制造。

  三是构建与供应商构建更良性的生态关系。作为行业生态的节点型企业,怡合达要与供应伙伴构建相互信任、相互赋能、稳定可靠、共同进步的合作关系。充分整合社会产能,帮助他们提升。强化整合能力和赋能能力的建设,不和供应商争利去做重复的低效重资产投入。

  (3)组织和人才建设方面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组织文化,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价值观。自怡合达成立以来,公司的一直贯彻“让客户感动、让员工幸福、让股东满意、让社会尊重”的经营理念。在面对未来变化的环境,年轻一代蕴含着巨大的潜力,所以我们组织文化更强调“为你而自豪”、“Proud of you”的塑造,认可公司精神塑造,逐步从内向外传导。提供给员工更好的资源,让每个人在这里成长、绽放,让员工在在实际工作中有收获,更深刻地践行员工幸福!

  同时2024年要把人才战略和薪酬绩效作为组织建设一个重点来抓,确定好薪酬和利润比例关系,从制度上保障好,再科学的分配好!从机制上保障我们能招到并用好行业最优秀人才,让激励机制要支持更高素质的人才,构建人才高地。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下游行业需求变动风险

  公司下游行业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新能源锂电、3C、汽车、光伏、工业机器人、军工、医疗、半导体、激光、食品和物流等行业领域。依托于自动化设备终端下游细分领域的巨大市场空间,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行业市场空间和成长速度均随之呈现良好态势。

  2023年度,公司新能源锂电、3C手机、光伏、汽车、半导体行业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31.08%、20.70%、14.75%、6.75%和4.31%,合计占比77.59%。未来若公司上述终端下游领域需求发生变动,发展不及预期或增速放缓,将对公司的经营状况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应对措施:公司将在巩固原有客户和渠道的基础上,持续进行横向行业拓展和新产品开发,完善公司产品,持续提升客户BOM表覆盖率,不断探索下游新应用领域的发展机会,同时公司还将加快海外市场拓展,提升市场覆盖的广度、深度等措施,来降低特定行业需求变动带来的风险。

  2、新产品开发风险

  公司深耕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行业,以产品标准设定为基础,区分客户应用场景对原有非标准型号产品标准化、已有标准型号产品系列化和模块化,持续优化产品品类,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成功开发涵盖226个大类、3,880个小类、180余万个SKU的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产品体系,为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一站式采购服务体验。未来如果公司不能继续保持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进,及时响应市场需求,丰富产品品类,强化产品适用性,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的需求,将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进行产品研发,聚焦产品对各类自动化设备的适用性、零部件产品加工装配工艺的改进、非标准型号产品的标准化、标准型号产品的系列化和模块化等方面,密切跟踪市场动态,及时响应市场需求,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的需求。

  3、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属于自动化零部件细分行业,不但面临着米思米等大型跨国企业竞争,也在各细分产品领域与较多中小型制造商、品牌商、经销商展开竞争,行业存在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如果公司不能持续丰富产品品类,无法保证产品的品质、交期和成本,或者商业模式被外部竞争者模仿或赶超,公司未来产品和服务的优势将缩小,对客户的吸引力和粘性将有所下降。

  应对措施: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紧紧围绕“产品五度”——即宽度(横向扩品)、深度(应用场景扩品)、速度(供应链)、精度(品质)、高度(研发)五个维度进行建设,通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集约化采购方式,为客户提供“多、快、好、省”的一站式采购服务,通过基于应用场景的非标零部件标准化、零散订单集约化、交易形式电商化、交易两端的赋能化,逐渐向客户和供应商输出产品标准体系,共享供应链管理能力,从而改变客户设计和采购习惯,扩大客户群,增加市场竞争力。

  4、核心人员流失风险

  经过长期发展,公司已经在自动化设备零部件领域积累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拥有稳定的产品开发团队,核心人员经验丰富,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为公司在标准设定、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和信息与数字化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截至2023年末,公司共有产品中心人员和研发人员合计881人,占公司员工数量比重为26.69%。公司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的销售团队,下设20个销售工程师团队和21个销售办事处,逐步将服务半径从华南和华东优势区域扩展至全国市场。随着未来市场竞争及人才争夺的加剧,公司可能面临核心人员流失的风险,从而给公司业务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采取了多种激励措施,制定适当的员工薪酬体系,完善职业晋升通道体系等,保持技术人员团队的稳定性。

  5、公司规模扩张面临的管理风险

  自动化零部件产品种类丰富、客户和订单相对分散的特点使得管理能力成为决定公司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公司规模迅速扩大,客户服务将更加广泛,产品开发要求将加快,公司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经营决策、风险控制难度将增加。如果公司管理水平不能适应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随公司规模扩大及时完善,将削弱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并对公司未来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与制度,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持续健全并完善规模较大企业所需的现代科学管理体系。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5
怡合达
击败了28%的股票
短期趋势前期的强势行情已经结束,投资者及时卖出股票为为宜。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214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09亿股,占流通A股70.19%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4.20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