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同创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2 21:33: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光大同创301387)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电子行业防护性、功能性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C3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受全球经济波动、技术创新速度、去库存周期、终端需求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叠加影响,消费电子行业在2023年呈现出淡旺季的特征。上半年终端需求较为疲软,下半年逐步回升,在2023年的第三季度迎来了拐点和转折,结束了连续多个季度的下滑,市场迎来了回暖迹象。

  2023年AI技术成为消费电子新的行业焦点。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以及VR等前沿科技的推动,消费电子行业正迅速投身于智能化的浪潮中。在这一过程中,消费电子产品的硬件和软件正在迅速重塑。随着5G迭代、人工智能、新材料工艺等技术融合,消费电子各领域产品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升级。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消费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如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中指出要依托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电子产品创新能力,培育电子产品消费新增长点。

  报告期内公司致力于为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提供一体化的防护性与功能性产品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应用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服务器等消费电子产品及其组件,公司的客户主要是消费电子产品终端品牌商、制造服务商、组件生产商。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

  1、个人电脑

  受全球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个人电脑市场自2022年起进入下降趋势。到2023年第三季度个人电脑市场开始出现复苏迹象。根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实现了3%的同比增长,个人电脑市场正逐渐回温。

  2023年以来,AI逐渐渗透到个人电脑市场,各大品牌纷纷加大在AI PC领域的研发投入,寻求突破和创新。AI技术推进了个人电脑产品的创新,优化用户体验,对产品的更新迭代提出了新的要求,产品向更加定制化转型。根据IDC的最新预测,AI PC的出货量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近5000万台。而到2027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1.67亿台以上,将占全球PC出货量的近60%。

  随着深度学习普及,个人电脑处理高负载任务时,CPU、GPU、NPU等处理器对电脑散热需求高;同时集成AI的新型处理器在复杂计算中消耗更多电能,加剧发热,因此,AI技术的推广需要更高效的散热系统。这些对于个人电脑的结构件散热和轻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智能手机

  受宏观经济挑战和2023年年初库存量增多的压力影响,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承压。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但其中的折叠屏手机成为发展新趋势,各大厂商相继推出折叠屏手机。

  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销量同比增长41.98%, Counterpoint推测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从2021年的910万台增至2027年的超过1亿台,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9%。在终端消费复苏叠加各大终端品牌的积极推动下,折叠屏手机市场空间广阔。作为智能手机领域的新兴趋势,折叠屏手机代表了高端手机市场的发展方向,其核心创新之一是轻薄化。追求更轻、更薄的形态能直接提升用户体验,对新型高强度、低密度新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2023年多家手机品牌商开始发展AI模型,利用AI算法的先进性来提升手机的智能水平,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

  3、智能穿戴设备

  近年来,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总体保持稳定。随着元器件、操作系统及开发平台等技术的发展,全球智能穿戴设备行业的技术水平持续提高。未来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将更加多样化,产品形式丰富;针对不同的特定需求,会有更多细分领域以及将会更加紧密和其他智能设备相结合,实现更为广泛的智能控制。智能化会进一步促进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随着全球AR/VR出货量整体呈现走高态势,智能穿戴设备的功能和场景将会得到极大的拓展。

  4、服务器

  随着企业对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服务的投资增加,以及新兴市场对IT基础设施需求的上升,全球服务器市场在过去几年经历了显著增长。据IDC数据显示,2018-2022年间,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由884亿美元增长至1230亿美元,推测2024年全球服务器市场将超过1400亿美元。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兴起,对服务器市场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预计未来服务器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若不能及时排出,将可能影响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随着服务器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功耗也相应增加,这对热管理技术也提出了挑战。因此,为了确保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对散热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服务器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将推动热管理技术和市场的进步。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产品及业务

  按照产品类型分类,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防护性产品和功能性产品。

  1、防护性产品

  2023年,公司防护性产品的发展重点在环保防护性材料上,我们致力于提供生物可降解和可循环利用的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在具体的产品线上,公司推出了以纸塑、竹塑等环保材料为基础的可降解系列产品;以及以热塑类产品为代表的可循环利用产品,涵盖传统防护性产品及结构件产品。公司防护性产品已经成熟运用于消费电子3C领域、家电、新能源、医疗用品等领域。未来我们会进一步提升环保防护性材料的份额,开拓新的客户,丰富客户类型,力争成为行业内具有优势的环保防护性材料解决方案商。

  近两年,我们积极参与客户前沿研发,并且加大自研项目投入,与客户需求高度融合;同时公司对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进行研究,制定符合公司战略的产品策略,并定期与客户进行技术交流,输出我司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模式,给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在规模化生产、成本管控、质量监控全流程满足客户需求,力争成为优秀的“一体化防护性产品综合研发、区域布局及定制化服务的解决方案商”。

  2、功能性产品

  (1)碳纤维类产品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轻质、耐腐蚀等特点,同时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广泛的应用性。公司主要集中于碳纤维加工工艺的改进、轻量化的创新以及应用领域的推广。

  报告期内公司碳纤维产品主要运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外壳,具有轻质、强度高的特点;这部分产品公司已经实现了成熟的量产交付,并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及市场的检验,未来我们会努力提升公司产品的份额。此外,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主动研发,不断优化现有工艺,向主要客户提供更具成本效益和轻质特性的碳纤维产品,该产品现已顺利通过客户验证。我们在巩固原有客户群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碳纤维在笔记本电脑领域的渗透率。

  除笔记本电脑外壳,公司碳纤维产品逐步运用于折叠屏手机、外骨骼机器人等结构件。公司还在积极拓展其他客户,目前部分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或在样品阶段。公司持续积极探索碳纤维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积极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2023年是消费电子厂商布局AI的开局之年,结合消费电子领域发展趋势及相关国家鼓励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的发展政策,公司凭借高度定制化的能力以及在碳纤维应用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积极努力抓住产业趋势。我们积极寻求新机遇,构建多元化的客户结构,并且不断投入研发,优化工艺,探索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材料。

  (2)模切结构件

  模切产品是运用模切、贴合等工艺完成原材料的加工与组合,使其成为具有特定形状、多层次结构、集成多种功能的元器件,以满足消费电子产品复杂的内部和外观功能性要求。按照使用途径和功能的不同,公司的产品主要可以分为粘接类、保护类、EMI类、表面防护类、导电类、标识类等。

  公司模切产品已成熟运用于个人电脑、智能穿戴、智能手机等领域,由于AI、物联网等兴起,模切产品要求更加的精准化和多功能化。公司持续通过工艺改进、材料研究进行创新性模切产品的研发开发,提升公司模切产品的多功能化和定制化。

  (二)公司所处行业地位及公司定位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具有成熟的生产工艺、专业的研发人员、丰富的管理经验,凭借优质的服务客户能力和快速的响应能力,获得了国内外知名消费电子企业的认可。

  公司除了深耕消费电子领域外,积极拓展其他领域业务。公司以材料的轻量化、环保化为发展方向,定位为“绿、轻、新”的发展策略,专注于绿色环保、轻量化、新工艺改良等发展方向,提供围绕成本优化、工艺创新、材料研发为策略的综合解决方案,并且不断推广至新的客户领域,形成以“绿、轻、新”为中心,多个应用领域拓展的“3+N”格局。

  公司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积极在原有客户基础上配合研发及推广新产品;同时将成功的产品案例拓展至新客户,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增强了公司的产品力及竞争力。

  (三)公司业绩主要驱动因素

  1、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潜力大,AI催生产品迭代

  消费电子行业是一个技术驱动型行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消费者对新型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同时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也在逐渐升级,更愿意购买高性能、高品质的消费电子产品,这为消费电子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5G网络的逐步普及和智能手机等产品的技术创新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叠加AI成为发展的新势力。消费电子产品与互联网、AI等新技术、新商业生态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为消费电子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2、政府对行业的政策支持叠加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支持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旨在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其中包含了促进消费电子行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消费电子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部分,提出了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公司碳纤维产品成功突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实现了自主研发和生产,标志着国产替代目标的顺利实现。经过前期的大量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以及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工作,公司碳纤维产品已顺利实现量产交付,市场和客户对该产品的表现给予了认可。

  3、公司差异化、定制化产品的竞争优势

  消费电子产品具有差异化特点,需要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定制出差异化的产品。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升级,以及由此带来的消费更新迭代,消费电子产品更加注重功能的多样性和先进性。公司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研发不同路线的产品和服务方案,成为公司业务竞争优势之一。

  4、集团化发展策略和深度服务大客户的理念

  公司制定了集团化发展策略,未来发展方向围绕“绿、轻、新”展开。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合适的战略和执行计划,内部各项业务发挥协同效应,增强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在与客户合作过程中,内部加强联动,配套提供产品和服务,并根据下游产品的需求及时进行设计变更,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公司始终坚持深度服务大客户理念,解决客户痛点及需求。在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的同时,公司深入前期了解客户需求,参与配合进行研发,拓展新产品,提升原有客户的份额占比;同时经过长期的发展,公司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以及快速的响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质量受到客户的认可。

  (四)公司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全面的采购管理体系,包括《采购控制程序》和《供应商管理控制程序》等文件,以规范采购流程和供应商标准。通过多维度的供应商评估和定期的稽核,确保供应商的品质和服务满足公司要求。

  (2)生产模式

  ①自主生产模式

  面对市场竞争,企业自主生产能力是关键。公司根据在手订单和客户需求预测制定生产计划,科学分析市场动向,合理预测需求。生产部门依据计划,协调资源,确保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库的各环节顺利进行,以满足客户需求并高效利用生产资源。

  ②OEM模式

  公司在与客户充分沟通后,根据客户的要求和自身的制造能力,提供定制化的OEM产品服务。

  ③外协加工模式

  公司主要自主生产,对于技术含量低和非关键环节则采用外协加工,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公司对外协厂商有严格的选择标准,确保外协产品的质量和供应速度,保持生产环节的高效有序。

  (3)研发模式

  公司建立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机制,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制定新产品的年度开发计划。研发团队以项目形式进行新产品的试验研究和开发活动,经过样品测试检验、产品设计研讨、工艺改良等环节,最终形成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有效应用。公司坚持长短期研发战略方向的有效结合,一方面与客户紧密合作,定期展开技术交流,另一方面制定公司中长期产品技术方向规划,为新的业务方向做提前布局。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重点研发有竞争力的产品。

  (4)销售模式

  公司与长期合作的客户签订产品销售的框架协议,约定供货方式、结算方式、质量保证等重要条款。客户在实际采购时向公司发出订单,约定产品规格、数量、价格、交期等信息,供需双方根据框架协议及订单约定组织生产、发货、结算、回款。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创新与专利保护

  公司建立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机制,包括技术研发、市场调研、客户需求分析等多个环节,通过与客户的紧密合作,成功将客户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相关研发项目,保证了研发活动与市场需求的同步。公司组建了一支专业且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以客户在产品应用、物流售后等阶段反馈的难点切入,参与客户产品的前端研发,从产品创新、流程创新上为其提供解决方案。公司注重研发投入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报告期内研发投入金额总计5,244.8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5.21%,报告期末研发人员占比10.61%。

  公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形成了合理的专利布局,实现了对核心技术的专利保护。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及各全资、控股子公司拥有境内专利160项及境外专利2项,其中包含境内发明专利16项,境外发明专利2项。公司及各全资、控股子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4件。

  2、新材料研发与新领域拓展能力

  公司不断致力于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将“环保”和“轻量化”融入研发理念。公司积极探索OBP的回收利用,并获得UL2809认证;创新运用原生态植物材料,充分发挥竹、甘蔗等植物生长周期短、可降解的特点,替代原有相关产品,顺应“双碳”及全球ESG环保的趋势。公司在发展碳纤维产品的同时,也积极尝试材料创新,创新运用其他纤维制成相关产品,2023年9月,公司作为参展商亮相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览会,“再生碳纤笔记本A壳”作为代表性的再生碳纤产品,以其优秀的产品性能和环保属性,荣获“创新材料奖”。公司凭借材料开发能力和服务客户的精神,获得了不同领域的客户认可,使得公司产品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公司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与科研院所共同制定行业规范,推动行业发展。2023年,公司牵头编写《动力电池热管理性能检测用直冷直热台架技术规范》(T/SZBIA 0001—2023)团体标准,该团体标准已于2023年12月发布。

  3、完善的区域布局和客户服务能力

  公司始终坚持深度服务大客户,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固且富有成效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形成了完善的国内区域布局,在安徽、湖北、广东、四川、江苏、福建等多地均设立生产基地,建立高效的生产和物流体系,服务于当地客户并辐射周边地区,快速调动资源以响应客户需求。同时公司不断完善境外布局,墨西哥光大同创近几年稳步发展,辐射北美市场,越南光大同创辐射东南亚地区;未来公司会根据经营计划在境外其他地区设立公司,拓展全球布局,为客户提供更具有响应能力的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

  4、市场拓展与客户开发能力

  公司在夯实原有客户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力和客户需求的深入理解,不断探索新领域的客户。公司通过单一类型产品与潜在客户建立初步合作关系,在业务交流中深挖客户需求,再与公司自身产品类别、技术能力和发展战略相结合,分析评估业务开展的可行性,保障客户需求满足与公司发展目标相匹配,逐步提高公司产品在新客户的渗透率,稳固与客户的战略伙伴关系。

  5、激励与人才管理体系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不断扩充并强化骨干队伍,组建了高效的管理团队、资深的研发技术团队以及专业的业务团队,为公司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公司管理层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在发展战略、区域布局、架构调整及产品研发等方面发挥着领航作用。同时,公司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建立了按组织贡献及绩效结果为导向的员工价值体系,设立多样化薪酬结构制度及差异化奖金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充分的激励,公司积极使用股权激励工具,通过多元的薪酬体系及激励方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与发展趋势

  (二)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及措施

  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消费电子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各终端厂商均聚焦相关领域寻求材料及技术上的突破,产品的更新迭代将为产业链上游厂商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未来将会有更多新企业和新技术的进入,可能加剧市场竞争态势。面对未来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公司将更加注重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通过形成合理的专利布局,对核心技术实现有效的专利保护,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此外公司将实行差异化战略,产品向定制化、轻量化、多元化等方向发展,不断延伸公司产品在下游领域的应用,拓展应用场景。

  2、汇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部分业务货款存在以美元计价结算的情况,美元汇率的波动可能会通过影响公司汇兑损益,对公司净利润产生直接影响。公司制定了专门的外汇衍生品管理制度,强化外汇风险管理机制,并设置专门人员对美元汇率进行日常监控,密切关注汇率变动对公司的影响,以最大程度降低面临的外汇风险。

  3、募集资金项目未能实现预期效益的风险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光大同创安徽消费电子防护及功能性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光大同创研发技术中心建设项目、企业管理信息化升级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均属于公司主营业务,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对募集资金投

  资项目进行了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但由于该等项目投资金额较大、投资项目需要一定的建设和达产周期,如果相关政策、宏观经济环境或市场竞争等方面因素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未来公司的市场开拓不能满足产能扩张速度,则募集资金项目将难以给公司带来预期的效益。公司将加强募集资金项目管理,积极按照项目的计划建设周期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积极督促募集资金项目按照原定计划实现预期经济收益。

  4、宏观环境等外部风险

  公司目前已在墨西哥、越南投资建厂,未来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公司可能面临当地法规、政策、营商环境变动等情况,可能对生产发展产生一定的风险。公司将加强员工合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按业务及区域加强风险识别和管控。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9
光大同创
击败了15%的股票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中期趋势正处于反弹阶段。
长期趋势已有161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646.61万股,占流通A股36.77%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2.20元。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