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智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3 22:11:12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光智科技300489)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属行业

  公司是从事红外光学器件、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安防视频监控、车载物联网、工业检测、航空航天、兵器舰船、电子信息、交通运输、核燃料加工设备制造等领域。

  根据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红外光学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中光电子器件制造(C3976),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C32)中铝压延加工(C3252)。

  (二)所属行业基本情况

  1.红外光学行业发展概况

  公司红外光学材料产品主要为锗、硒化锌及硫化锌等。锗、硒化锌、硫化锌等都是红外光学产业系统中的关键材料,广泛用于制作各类光学镜头及元器件,市场前景广阔。除红外材料外,公司同时发展下游应用端产品,自主研发生产红外镜头、制冷/非制冷探测器、红外机芯、红外整机及系统等产品并持续推向市场。

  红外材料、红外整机系统及探测器下游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领域,红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夜视系统、导弹制导、侦察监视和目标跟踪等。在民用领域,红外技术被用于电力检测、工业控制、环境监测、安防监控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的视觉系统等。

  (1)军用市场空间

  在军用领域,因各国保持高度的军事敏感性,限制或禁止向国外出口军用级产品,所以率先发展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达国家军队普及率较高。目前,国际军用红外产品市场主要被以美国、法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企业主导。根据Maxtech International预测,2023年全球军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将达到107.95亿美元;2020年-2023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4.04%。红外装备的配备水平是衡量军队先进性的重要标准之一。美国、法国等军事强国先入为主,有较高的红外装备普及度,我国正处于快速赶超阶段。2027年我国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提出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红外系统作为信息化的重要技术将得到更快发展。

  (2)民用市场空间

  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民用红外热像仪成本呈下降趋势,在工业测温、消防与安防监控、石油化工、辅助驾驶以及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全球民用红外热成像行业将迎来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期。根据 Maxtech International预测,2023年全球民用红外热成像市场规模将达到 74.65亿美元,2020年-2023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05%。

  近年来国内品牌实现红外热成像核心技术的提升和核心部件的批量生产,成本逐步下降,在全球红外热成像市场的份额大幅提升。根据 Yole预测,到 2025 年,在民品领域,国产品牌全球出货量占比将会超过美国,达到 64%,按照2025 年全球民品红外热像仪市场规模75亿美元计算,2025年中国国内民品红外热像仪市场产值将会达到2020年的两倍以上,约48亿美元。

  (3)红外热成像行业的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热成像设备的性能正在不断提升。例如,分辨率的提高使得红外图像显示效果更加细腻,小像元间距、ASIC集成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热成像模组的尺寸更小、功耗更低、集成化程度更高。这些技术创新有助于推动红外热成像产品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应用领域的拓展: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下降,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工业检测、生产制造管理、电气自动化、城市监控、消防安保等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随着红外热成像产品性价比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及消费水平提高,红外产品有望在汽车辅助驾驶、户外探险等居民消费级市场进一步普及,市场规模预计将不断扩大。

  市场竞争格局:全球红外热成像市场中,美国FLIR等国际企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企业也在快速崛起,全球市场份额逐步提升。随着我国红外热成像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光学系统、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等方面已有长足进步,有望在未来实现自主发展,并实现探测器、镜头等核心器件的全面国产化替代。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正逐步形成头部效应,增强国际竞争力。

  2.高性能铝合金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高性能铝合金因其轻质、高强、耐腐蚀等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航天发动机中,铝合金用于制造发动机壳体、喷管、燃烧室等部件,这些部件需要在高温、高压和高应力的条件下工作,因此对材料的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有很高的要求,轻质、高强、耐损伤等特点对于减轻航天器质量、提高结构强度和确保航天器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在汽车制造领域,高性能铝合金应用主要集中在实现汽车轻量化、提高燃油效率和性能、降低排放以及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性,广泛应用于车身结构件、发动机部件、车轮等。

  2017年1月,发改委会同科技部、工信部等有关部门编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将“高性能铝及铝合金线、棒、带、管、板、异型材等产品,电容器铝箔,亲水,特薄铝及铝合金箔材,半凝固态铸造加工的铝和铝合金材,高强度铝合金锻件”列为鼓励发展产品。

  当前铝工业以轻质、高强、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为产品发展方向,发展高性能铝合金及其深加工产品和工艺,加快开展高强度铝合金品种开发,满足航空及国防科技工业对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的要求;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交通运输业、电子电力业和机械制造业对高附加值铝材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在我国工业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宽。预计未来,我国高性能铝合金产品的总消费量将逐年上升,其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三)公司在行业的竞争地位

  1.红外光学业务

  公司目前在红外光学领域已拥有晶体生长技术、硒化锌生产技术、镀膜技术、光机电学设计优化和分析技术、探测器生产技术、规模化生产镜片模压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成果。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红外材料供应商、国内首家自主研制超高纯锗单晶材料并掌握其规模化制备技术的企业、全球少数可以生产和批量供应硒化锌材料的企业,打开国内红外光学材料生产市场,解决国内核心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公司及子公司安徽光智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光智拥有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2.高性能铝合金材料

  在高性能铝合金加工领域,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绿色建造、机械设备、电力工程等领域出现了“以铝代钢、以铝代铜、以铝节木”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加大对航空航天、高速列车等交通运输、风电和太阳能行业、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等行业的投资,国内高端工业铝挤压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出现了一批高性能铝生产厂商。公司高性能铝合金生产设备先进,产品定位于小批量、高精尖领域,在高端产品的竞争中能够获得一定优势。

  核燃料加工专用设备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具有高强、高韧、耐腐蚀等特性,其生产工艺复杂、技术水准很高,一般铝合金加工企业很难生产。公司从2008年至今,一直被遴选为该领域内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产品及用途

  1.红外光学业务

  公司是领先的红外全产业链研发生产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锗、硒化锌、硫化锌等红外材料产品;红外镜头、红外探测器、红外热像仪等红外器件及红外整机系统产品。

  2.高性能铝合金材料

  公司高性能铝合金产品包括多种铝合金锻件、挤压件以及精密机加工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舰船、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等下游领域。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方式,即根据客户订单、原材料价格、经济订货量、生产计划以及库存情况等由公司采购人员制定采购计划,并集中批量采购。公司根据采购物料种类、金属含量等因素确定采购价格后,购销双方签订采购合同。

  2.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模式主要为自主生产模式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行业特性以及主要客户群体较为稳定的特点,公司根据销售计划、客户订单、采购惯例以及生产排期、市场预测,结合公司产能和库存的实际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对产品进行生产调度、管理和控制。

  3.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主要采取直销模式,由公司销售部门负责跟踪现有客户的产品需求。

  由于红外光学业务产品下游客户分布广泛,客户需求多样化,技术含量高,销售一般具有面对直接客户、技术营销等特点,目前公司主要通过展会等多种方式来进行产品推广。同时,对于有潜在需求的大型客户,公司也会组织专业团队拜访洽谈,寻找合作机会。

  铝加工业务中的核能领域客户,公司获取客户和订单的方式为:一是客户每年根据总需求量按比例向公司指派订单;二是老客户重复订货;三是通过走访客户获取订单。铝加工业务中的非核领域客户,公司一般通过市场调研获得用户需求信息,再与客户进行技术交流,达成订货意向后,由公司组织合同评审,评审通过后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

  4.研发模式

  产品研发分为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并以自主研发为主。产品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根据产品布局和市场情况,组建跨部门协作团队实施产品开发。此外,公司还与高校等产学研机构以及具备专业技术的市场化机构进行合作开发,充分利用相互的资源,开发满足需求的方案或产品。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2023年,在公司战略的指引下,公司上下全力以赴,积极作为,紧抓红外行业发展机遇,一方面纵向延伸红外产业链下游产品,另一方面横向扩大成熟材料产品市场份额稳固领先地位。公司持续推进红外光学材料、红外镜头、探测器、红外整机等红外上下游产品研发;产品供应能力及数量加快升级,生产经营保持良好态势。以红外锗材料、硒化锌、硫化锌、硫系玻璃等为代表的红外材料产品继续发挥稳定的基石产品作用,产销同步增长,红外材料市场占有率保持一贯高位,整体营收稳中有升。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和研发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坚持以前瞻性和创新思维为导向,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支实力较强的技术研发团队,为公司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长期专注于科技创新,目前已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和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公司在晶体生长、硒化锌生产方面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是国内最大的红外材料供应商、国内首家自主研制超高纯锗单晶材料并掌握其规模化制备技术的企业、全球少数可以生产和批量供应硒化锌材料的企业,打开国内红外光学材料生产市场,解决国内核心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公司完成了核专用设备用铝合金材料的研制工作,其中包括:合金成分、熔铸工艺、均匀化工艺、挤压工艺、锻造工艺、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分析研究等,制定出了系统完整的试制和生产的工艺路线,掌握核专用设备用铝合金材料生产的关键技术;同时,公司参与了核专用设备用铝合金材料技术标准的制定,为核专用设备用铝合金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专利权共358项(其中发明专利81项、实用新型专利269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

  2.先发优势

  核燃料加工专用设备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先进性,鉴于核能领域的特殊性,参研单位以外的厂商很难进入该领域。作为核燃料加工专用设备领域一家重要的研发配套单位,公司所涉及的领域具有很高的准入壁垒和技术壁垒,细分行业外的铝加工企业很难成为该领域的合格供应商,所以相比较于细分行业外的企业,公司具备较强的行业先入优势。

  3.原材料采购优势

  硒、锗等稀散金属作为铜、铅、锌冶炼企业生产主产品过程中的副产品,年产量有限,且相对于其主产品来说价值量较低,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相关企业将这些粗原料对外销售,且一般会选择与采购规模较大的客户进行长期合作。由于每家粗原料供应商的供应量有限,因此硒、锗原材料供应商较为分散。公司已经与全球主要硒、锗等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能够保证公司稳定、可靠地采购原材料,降低公司原材料采购风险。

  4.全产业链布局优势

  公司凭借在红外光学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开发能力,坚持从材料到下游应用的红外全产业链布局,具备材料生长、芯片设计、器件制备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规模化生产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公司突破红外光学业务后端产品研发技术壁垒、加速研发成果转化,是国内领先的红外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提供企业。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对于高端精密电子设备以及装备产业升级的战略号召,集中力量推进高端红外光学业务与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等核心产品的创新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及全方位服务,力求更精准地契合市场并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138.74万元,同比增长8.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103.40万元,同比下降 111.49%。公司利润下降主要原因包括:1.2023年公司红外光学业务进一步向后端延伸,成功实现了部分产品的小批量生产。为了迅速打开市场,公司积极组建后端产品销售团队,虽然有效提升产品推广力度,但同时也带来了销售费用的增长,相较于上年同期销售费用增加 56.15%;2.公司始终把突破红外光学后端产品的研发技术壁垒,并加速研发成果转化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研发团队的投入,研发人员数量显著增加,研发费用也较上年同期增长111.69%。

  2023年,公司利润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红外光学业务后端产品的市场推广以及研发投入的增加。从产业链长期发展角度来看,目前的销售及研发费用投入对公司的未来在红外领域的深耕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短期造成了净利润下滑。未来,公司将在保持营业收入稳健增长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成本控制,提升运营效率,打开后端市场,推动整机等终端产品放量,实现利润的稳步增长。

  (1)红外光学业务

  随着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化的不断跃升,行业内的技术与产品迭代日新月异。公司依托在红外全产业链布局的深厚底蕴,积极投身于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装备的研发创新,从而大幅增强公司在产业核心技术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市场话语权。基于对产业链上游的深刻洞察与理解,公司成功实现了红外光学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与下游应用产品的垂直整合。这一战略举措不仅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协同运转,更使得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运营管理等各经营环节能够有序衔接、协同共进。报告期内,公司红外光学业务销售收入82,895.1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3%。

  公司垂直整合红外光学产业链,已具备从“材料生长、芯片设计、器件制备到系统集成”的全流程、规模化生产能力。公司加速从红外材料向红外产业链下游产品的创新研发,依托在红外和晶体材料领域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在高质量锗圆片、高纯锗、锗透镜、硒化锌透镜、硫化锌透镜、硫系玻璃等明星产品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全面推动红外镜头、机芯模组以及红外整机及系统等各项业务全面发展,拓宽红外光学下游市场范围,拓宽产业链边界。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约2.30亿元,同比增长111.69%,累计拥有专利权共358项。公司通过自身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着力于为国内外客户打造高效可靠的整体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①红外与晶体材料业务方面,公司是全球少数规模化量产硒化锌的企业,也是国内锗材料领导者。公司已自主研发出用于硒化锌/硫化锌生产的大型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硫化锌的热等静压工艺,以及高纯度、高均匀性、高品质硫系玻璃;自主开发了抛光、单点车工艺、精密模压技术、高效红外增透膜、DLC膜、HD膜、分光膜等镀膜工艺,有效提高红外镜头的光学性能。在夯实基础材料研发生产的同时,公司布局多种晶体材料。13N锗(即超高纯锗单晶)是制作超高纯锗探测器的核心材料,也是单晶材料领域的巅峰代表,可应用于核科学研究及太空暗物质探测等。公司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3N锗填补了国内空白,突破了国外长期对超高纯锗的封锁和垄断。凭借13N超高纯锗单晶,公司荣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2023专精特新-制造强国年度盛典“年度绝活”称号。

  ②红外镜头业务方面,公司红外镜头产品入选安徽省第十批信息消费创新产品名单,现已完成 100多款红外镜头创新设计开发。产品谱系涵盖从常规的定焦镜头、消热差镜头、手动/电动调焦镜头、红外显微镜头,到结构复杂的双视场/三视场切换镜头、大变倍比连续变焦镜头、反射式卡塞格林系统、折反式红外镜头等的各种类型红外光学镜头产品。③红外探测器业务方面,公司已建设8英寸硅基MEMS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生产线,突破了红外热成像核“芯”技术,并掌握了MEMS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及金属、陶瓷和晶圆级封装技术。非制冷探测器已经实现最高百万像素级别,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制冷探测器方面,公司已建设 2-6英寸各种制冷型红外探测器芯片生产线(含中波MCT、InSb和长波二类超晶格等探测器芯片),搭配自主研发生产的制冷机和杜瓦,形成了从制冷红外材料、芯片、封装到器件完整的制冷探测器产业链。

  ④红外整机业务方面,公司针对不同行业应用开发了手持测温系列产品、手持观瞄系列产品、在线监测系列产品,并针对机器人、无人机行业开发了多种红外机芯。产品配备高灵敏度探测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能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如今,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边海防监控、工业园区、森林防火、机场空防等场景。

  上红外镜头产品参展2023年光博会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聚焦红外系统集成应用领域产业化,加快丰富产品类别,陆续推出了辐射监测仪、Non- shutter系列无挡片红外机芯、Mickey-LR/IR系列手持单目热像仪、Lucking- LR/IR非制冷红外热像仪等下游终端新品,打开公司业务增长新空间。

  (2)高性能铝合金业务

  核燃料加工专用设备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具有高强、高韧、耐腐蚀等特性,其生产工艺复杂、技术水准很高,一般铝合金加工企业很难生产。公司从2008年至今,一直被遴选为该领域内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积极拓展新领域、新客户,丰富产品矩阵,提升民用行业高端铝合金材料的导入水平,如医疗器械用铝合金高端材料、体育器械用铝合金高端材料等。2023年,公司坚持优化生产工艺,变截面管材挤压、拉拔工艺的研制取得新进展,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在产品研发更新方面,公司完成了新能源汽车减震器用合金管材的研制,还增加钛背管生产线,满足了客户对高性能型材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多样的产品选择。

  公司始终致力于深入探索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完善和优化产品体系,以提升综合研发能力为核心目标。公司高度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确保人才队伍的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日趋合理。同时,公司坚持推行精益管理,不断优化产线流程,提升生产效能,以更高效的方式推动创新解决方案和核心技术产品的市场化进程。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为国家的关键领域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肩负起应有的责任担当。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公司专注红外光学材料及器件和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双主业。公司具备“材料生长、芯片设计、器件制备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规模化生产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公司突破红外光学研发技术壁垒、加速研发成果转化,努力成为国内领先的红外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提供企业。

  (二)2024年度经营计划

  1.持续研发投入,加快红外下游产品业务突破

  加强下游红外器件和红外整机产品的业务突破是公司实现全产业链战略规划布局和市场扩张的关键步骤。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约2.30亿元,2024年公司将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加快红外器件和整机产品的研发进度,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围绕产品性能不断改进优化,力求缩短研发周期,加快产业化进程,形成批量供货能力,实现大尺寸高性能红外器件及先进整机系统研发突破。

  2.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客户合作

  经过多年在红外领域的深耕,公司已打造了坚实的红外材料壁垒,在行业内拥有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影响力。随着产业链下游产品逐步研发落地,2024年公司将积极拓展红外器件及整机系统等下游产品市场,建立和优化销售渠道,与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和分销商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扩大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实现业务增长。

  3.持续优化内控管理,提升公司经营效率

  公司将努力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继续完善并优化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程序,提高日常经营效率。具体而言,公司将继续改善采购、研发、销售、管理等环节的流程,进一步提高公司整体经营效率,节省各项成本费用,全面有效地控制公司经营管理风险,提高经营业绩。

  4.完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2024年,公司将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和梯队建设,支持公司业务创新与发展。同时,通过激励机制,围绕公司核心价值观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吸引高质量的人才,留住并激励核心人才,为公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加强组织建设。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与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发展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及稀有金属进出口的行业政策紧密相关。当前形势下,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复杂多变,经济运行中仍面临一定风险和挑战,如国内外宏观经济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则可能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2023年7月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商务部公告2023年第23号)(以下简称“管制公告”),决定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管制公告规定:出口经营者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出口许可手续,通过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向商务部提出申请。

  公司子公司安徽光智主要从事红外光学业务,管制公告显示公司的二氧化锗、四氯化锗、区熔锗锭等产品属于本次被实施出口管制物,出口的管制政策可能会对公司境外业务造成一定影响,进而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应对措施:公司将时刻关注经济发展及政策最新动态,及时对公司经营做出调整规划,扎实做好主业,抵御宏观经济下滑可能带来的风险。

  2.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对境外客户主要采用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外币结算。公司通过对外汇走势的判断选择结算外币、提前结汇、有条件时采取人民币结算等方式规避汇率风险,但未来如果公司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不足以覆盖外汇风险敞口,公司的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

  应对措施:为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公司要加强国际贸易和汇率政策的研究,合理制定贸易条款和结算方式,最大限度地规避国际结算汇率风险。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二氧化锗、粗锗和锗精矿等含锗物料、区熔锗锭、铝锭等,直接材料采购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原材料价格变动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较大。虽然公司在产品定价时,能够向下游客户传递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但相关传导机制存在时滞性和不充分性,如果未来上述原材料采购价格持续大幅波动,将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通过分析原材料相关行情信息,对市场变化进行预判,进一步加强与优质供应商的战略合作,进行策略性采购。同时,做好生产经营规划管理,不断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4.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红外光学材料、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核心技术与同行业相比,在晶体生长、硒化锌生产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公司为全球少数可以生产和批量供应硒化锌材料的企业,解决国内核心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问题。虽然相关行业具有较高进入壁垒,新进入者需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资金规模、专业技术人才才能立足,但不排除其他具有类似生产经验的企业进入本行业;此外,现有竞争对手也可能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渗透到公司优势领域。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则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对业务发展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及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不断开拓市场,凭借产品开发、品牌建设、经营管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能力、赢取市场。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4
光智科技
击败了41%的股票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13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5820.83万股,占流通A股42.44%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1.63元。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