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联讯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4 19:16: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海联讯300277)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中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代码:6531)。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电力信息化业务,致力于提升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产业链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各个环节。

  1、行业基本情况

  (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

  2023年,我国软件业整体保持良好运行态势,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结构持续优化”的特点。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统计,软件业务收入高速增长,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8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23,258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盈利能力保持稳定,软件业利润总额为14,59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81,226亿元,同比增长14.7%,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1.3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5.9%。

  2023年软件业收入、利润总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力量。同时,我国软件业还不断开辟新赛道,重构软件生态,赋能实体经济,加速形成软件新质生产力。

  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软件新兴技术创新迭起,推动软件技术、模式、生态加速变革,不断催生业务新增长点,新技术带动的业务占比不断提升。同时,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随着数智化转型走深走实,网络强国深入建设,以及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数字化发展需求及工业等各行业应用需求的不断释放,将激发以软件产品为主的产业发展新活力,未来软件业的市场规模将仍保持稳中向好的趋势,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2)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情况

  1)电力市场改革继续深化,顶层设计出台

  2023年围绕电力体制改革的多项政策文件出台,政策主要围绕电价机制优化、电力市场建设、市场主体丰富等方面展开,在政策的推动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中国电力现货市场冲刺提速、新能源进入量变到质变的入市“分水岭”、分布式电源“野蛮生长”、新型储能进入“独立大储时代”、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改革实现新突破,求稳成为国际能源市场主旋律。

  2)新能源高速发展提高电网侧要求,电力信息化加速

  2023年3月2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增强能源供应安全保障是当前国内外背景下的关键任务,旨在电力、煤炭、油气等主要能源行业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推动传统产业和数字化技术及智能化相融合。新能源和供应保障等因素推动电网投资加速,国网投资额增速稳定,加快推动电网智能化趋势。国家电网表示,2023年国家电网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产业链投资超1万亿元,2024年仅电网建设方面的投资就将超过5,000亿元,将继续加大包括特高压工程在内的数智化坚强电网的建设力度,同时围绕数字化配电网等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数智化坚强电网示范工程。

  3)电力信息化市场规模增速稳定,系统集成为发展主线

  电力信息化发展迅猛,通信系统应用发输变配用各个环节。传统电站虽然安装监控系统、安全警报系统等各种信息系统,但是各个系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导致各类系统需要单独的电缆作为支撑,浪费大量资金的同时严重影响电站效率。“十四五”期间,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管理系统的一体化成为重要发展目标,电网智能化发展成为电力行业主要推动方向。目前,在电力智能化趋势下,国内对于电力信息化的新场景和新模式的需求不断扩大,电力信息化的发展跟随通信技术的升级不断迭代,已经渗透到电网的各个环节。其中,发电侧的新能源功率预测技术,电网侧的智能运检和巡检技术、用电侧的虚拟电厂等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信息化发展大幅度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效率和降低了用电成本。

  2、行业发展阶段

  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技术伴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到21世纪初期,电力信息化建设已实现规模化,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得以广泛应用。各电力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化、综合性应用发展,从局部应用到全局应用,从单机运行发展到网络化运行。经过几十年信息化建设,如今已进入科学发展阶段,电力企业决策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大大提高,决策层、管理层和生产业务层的各项工作与信息系统密不可分,信息化已经完成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融合,并向智能化、数字化等形态进一步演进。

  自2002年起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完成了厂网分离,电力行业就形成了两大电力公司、五大发电集团的格局,电力信息化的进程也可以由此分为三大阶段。

  2002年,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进行厂网分开,发电业务成立五大发电集团,之后各集团信息化建设以满足经营和生产的专业系统为主,发电企业MIS或ERP系统是本阶段的建设重点。

  2005年之后,随着管理的不断提升,各大发电集团逐步形成三级责任主体管理架构,专业经营和安全生产的应用系统基本建设完成。该时期各大集团为落实“集约化、集团化管理”的战略目标,信息化建设转为“以数据为中心”的信息化整合为重点,实现数据共享和集团化管理。

  2009年以来,为响应国家“两化融合”要求,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均在加强集团管控力,提出管控一体化(集团是决策中心、二级单位是利润中心、三级单位是成本中心)的管理思想,信息化投入持续加大,信息化已经完成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融合,并向智能化、数字化等形态进一步演进。

  总体而言,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数字技术与传统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创新和转型。同时,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市场化改革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都为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电力行业主要政策

  4、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目前,公司已建立覆盖全国多个省市的销售、服务网络,凭借专注电力领域及在行业中的良好服务表现,成为中国电力行业有影响力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等内容未发生重大变化。

  海联讯是一家从事电力信息化系统集成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面向电力企业,以提供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的形式,从事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业务,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及咨询服务,电力信息化解决方案可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产业链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各个环节。

  1、公司主要业务

  (1)系统集成业务主要表现形式

  1)输电网通信解决方案

  在公司的系统集成业务中,输电网通信解决方案是公司系统集成业务中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业务。输电网通信解决方案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而输电网通信系统是调度交换网、行政交换网、调度数据网、综合数据网、电视电话会议网等业务网络的承载网络和支撑平台。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物联网、数字化、智能化等概念的提出,上层应用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对于底层通信的带宽和实时性、安全性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底层通信网络持续演进。输电网通信系统一般采用光纤通信技术为主,以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为依托,结合电网架构,以电力特种光缆为传输载体,覆盖所有变电站、供电公司和主要调电厂。电力主干传输网系统包括OTN光传输设备、MSTP多业务光传输平台、PCM综合接入设备、协议转换设备等,以及用于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等设备,结合网络管理和控制系统软件,用于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远动、保护、监测设备和主控系统有机地组成一个可以统一维护、集中管理的综合用于生产与管理业务的通信系统。

  为输电网通信解决方案示意

  2)配用电网通信解决方案

  配用电网络是电力网络的末端,是电力主干网节与电力用户衔接的区域,具有站点多、网络环境复杂的特点。通信解决方案因地制宜,结合客户的业务需求和现场的约束条件,综合采用有线、无线等各种技术路线,保证客户的业务数据稳定传送。配用电网解决方案,一方面优化了城市配用电通信网结构,提高了配用电通信网的传输能力和传输可靠性;另一方面满足了未来通信带宽增长的需要,使配用电通信发展适度超前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完善配用电通信网络结构,增加了配用电通信网的传输能力,提高了配用电通信网的传输质量。

  配用电通信网主要承载业务是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另外,也可在视频监控、语音、分布式电源接入、部分营业厅宽带接入、电动汽车充电站以及未来的电力物联网等方面的业务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配用电通信网与输电通信网的无缝连接,可以实现统一管理,建立统一通信信息平台的目标,以提高投资效益,确保配用电通信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3)高清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解决方案

  一体化电视电话会议平台由网络硬视频、专线硬视频和网络软视频三部分构成,不需每个地市部署MCU,总部统一部署MCU,可节省费用,统一标准;行政电视会议系统、应急电视会议系统仍采用双平台方式,其中至少一套平台采用专线承载;一体化电视会议系统维持单平台。基于资源池的网络硬视频作为视频会议的主用平台,根据整体要求,部署资源池,县级及以上视频会议室的高清化改造和覆盖率提升应基于网络硬视频开展,专线硬视频系统作为网络硬视频的重要补充,用于总部、中心召开大型重要会议时,与网络硬视频系统形成双平台会议保障能力,以确保会议系统运行稳定、画质高清、信息安全。

  4)同步网解决方案

  频率同步网总体具备向“时频融合”的目标平滑演进的功能。通过整合、完善和优化现有频率同步网,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实现系统统一规划。省内频率同步网基于三级传输网、四级传输网进行构建,以全同步方式运行。频率同步网以二级时钟划分同步区,每个同步区至少设置两个基准时钟,即第一基准时钟(PRC或LPR),第二基准时钟(LPR),以及按需设置的辅助基准时钟(LPR)。通信网时间同步可采用NTP或PTP技术组网,时钟精度达到毫秒级。PRC以铯钟基准源为主用,北斗卫星或GPS为备用;LPR以北斗卫星或GPS为主用,同时应至少有2个不同路由的地面定时信号作为备用。统一考虑频率同步网定时链路规划和传输系统同步链路的安排,定时链路规划应遵循由上及下的原则,传输系统同步链路安排应服从于频率同步网定时链路规划的需要。同步网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升运行水平的重要保障。

  (2)软件开发及销售业务主要表现形式

  公司为电力企业客户提供综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包含数据管理、运监支撑、安全调控、应急处理、决策分析或流程再造等。着眼信息系统,基于数据模型,数据流转关系和数据统计信息等,围绕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两个核心,立足数据动态感知,聚焦大数据分析挖掘,构建全数据覆盖的、去中心化的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平台。同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开发管理软件,助力客户提升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3)技术及咨询服务业务主要表现形式

  结合客户业务需求,公司提供专业的信息化规划设计、后期持续应用维护及升级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为保障客户应用系统或软硬件产品平稳运行,主要通过定期巡检(预防性维护)、远程诊断和故障排除、现场支持、常驻外派值守等方式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方案升级、系统调优与初始化、数据迁移与修复、业务管理咨询、运行维护等细致周到的服务,解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做客户之所需。

  2、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经营模式主要分为采购模式、销售模式及盈利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1)采购模式

  公司的采购工作主要由采购部负责,主要执行“以销定采、适量库存”的采购模式,采取询价采购的方式,根据已有订单及客户需求预测等因素制定采购计划,结合采购价格、采购周期、市场供求及历史合作情况选择供应商进行采购,同时也会根据市场情况采购一定的库存储备。公司的关键原材料、核心配件采购均选择知名品牌产品,确保质量符合要求、稳定可靠。目前与烽火通信600498)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等主流通讯设备制造厂商及配套设备制造厂商形成较为稳定而良好的合作关系,主要向其采购SDH、OTN等光传输设备,光路子系统、光放设备等光通信设备。

  (2)销售模式

  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省地市电力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为更好地贴近客户、响应客户、服务客户,公司在深圳、北京、太原、福州、杭州、唐山设立子(孙)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获取订单的方式包括竞争性谈判、招投标、询价和商务谈判等。公司采用以解决方案带动销售的营销策略,与客户多频次深度互动挖掘客户难点、痛点,通过技术研讨、优秀应用案例分享及方案实践运行效果等方式取得客户的认可,为客户提供适应于业务和管理需求的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客户采购需求。

  (3)盈利模式

  公司业务以系统集成为主,通过软件赋能、优质服务,协助客户完成从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构想到技术分析、信息整合、通信网络实施的整个过程,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业务覆盖:行业咨询、业务梳理、方案设计、应用集成、软件开发、工程实施、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等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收入来源主要是向客户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与实施。

  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行业政策促发展

  近年来,得益于电力行业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广泛应用,电力信息化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为电力信息化服务商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2)优质的设计与服务能力

  电力技术复杂性高,且跨领域的操作规范与运用标准不一致,系统内部的流程、底层内容及逻辑差异性大。公司深耕电力行业二十余年,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高效的业务整合能力、专业的管理及业务团队,了解电力客户的业务流程及信息化流程,并熟悉客户的生产、管理、应用等相关规定和习惯偏好,为客户设计出最贴合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建立了快速响应的服务机制,畅通业务线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响应客户诉求,为客户排忧解难,赢得客户好评。

  (3)满足多元化需求

  电力信息化市场较为分散,参与者众多,且均在各自专业化及细分领域深耕多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公司围绕客户的切实需求不断延伸产品线,拓宽服务链,在产品种类、技术应用、服务品质等维度不断发力,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电力信息化领域内的专业经验、品牌影响力、稳定的客户基础、优秀的管理团队以及良好的财务状况。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保障了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地位,并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市场及品牌优势

  公司深耕电力信息化领域二十余年,是国内较早从事电力信息化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对电力行业信息化有着长期、深入的理解。电力信息化行业有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公司作为在电力信息化行业内有丰富经验的供应商,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更易获得相关应用领域的市场准入,为公司巩固现有市场、延伸电力产业链带来便利。报告期内,公司参与了山西省干A、B平面项目、山西晋中1000KV变电站500KV间隔扩建工程项目、冀北电力500KV变电站新建工程项目、山西太原主干网地区工程项目等多个省级电网项目的建设,获得行业客户广泛认可,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2、客户资源和服务优势

  公司的主要客户具有长期、稳定的信息化需求,企业规模大,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履约能力;电力客户对数据和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要求高,且客户信息化系统的持续运行和更新迭代也较为依赖供应商的持续服务,客户黏性较大;客户需求多样,解决方案按需定制,公司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客户需求、应用环境和运行习惯有深入的了解,在方案设计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公司能够充分利用自身在电力信息化行业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技术经验和项目管理能力,根据客户的需求变化、技术更新、成本控制、质量保证等诉求,迅速将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客户的诉求结合,及时准确地向客户提供灵活、优质、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并提供从咨询、方案设计、施工到运维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3、管理团队及人才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人员长期稳定、管理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的管理团队和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对行业趋势和市场前景有深刻理解,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公司业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公司管理团队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坚韧的战斗力,能快速合理地应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始终保持开放性的管理思维,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需要,适时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扩充和提升核心团队实力。同时公司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架构,精简人员,培养复合型人才与岗位互补,有效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4、资金优势

  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较低,自有资金充裕,能为公司拓展业务范围、扩大市场占有率及探索新业务、研发、应用和推广新技术或产品提供资金保障。公司融资渠道畅通,常年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充裕的银行授信储备,具有较高的抵御风险能力,充裕的资金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公司强化目标管理,稳住基本盘,尽可能降低外部环境变化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负面影响。报告期内,主要受行业竞争加剧与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双重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997.7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0.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4%。

  报告期内,公司接受前控股股东杭州金投的提议将注册地址由深圳迁至杭州,符合公司长远发展战略规划与经营发展需要。公司已于2024年1月26日完成注册地址的变更。未来,公司将充分利用新属地资源,为公司新业务拓展铺砖加瓦。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行业格局和趋势

  经过多年发展,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包括计划、经营、采购、人力资源、财务等)、生产管理(包括运行、维护、物资等)、过程管理(包括过程监视、故障诊断、性能计算分析、操作指导等)等各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帮助电力企业提升了工作效率,增强了经济效益,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鉴于信息技术在电网系统上具有稳定安全性和高效经济性特征,新型电力系统对电网信息化智能化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国电力系统正处在供需两端核心要素转型向综合数字化转型的过渡阶段。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电力行业进行信息化升级,以适应新的能源结构和发展需求。这些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为电力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得益于电力行业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电力信息化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电力信息化行业预计将继续朝着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方向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电网总投入预计达30,000亿元,其中,国家电网计划投入22,300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南方电网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和现代化电网建设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上述投资规划将进一步助力电力信息化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电力信息化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受到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的双重推动,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电力信息化市场正在经历快速的增长和变革,受到“双碳”目标的推动,电网信息化和智能化投资比重不断上升,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日趋激烈。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参与者类型多样,包括电力企业及其下属企业、信息技术企业、硬件设备厂商和系统集成商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凭借各自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在行业中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进行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在积极寻求跨领域的合作和整合,以提升整体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特别是系统集成商,由于电力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系统集成成为电力信息化的重要建设环节,因此这一领域的企业竞争尤为激烈。

  随着新技术不断在电力信息化领域得到电力信息化应用,领域内专业性和复杂性程度大幅提升。与之对应的是,电力信息化项目的咨询设计服务业务呈现增长态势。只有能从需求出发,对客户现有业务进行梳理,并提供从规划咨询、总体方案设计到集成运维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厂商,方能获得市场青睐。未来客户对综合厂商的优先选择倾向将促使信息化实施模式逐步发生转变,厂商类型将从单一的采购、建设转换成以“用户需求-设计咨询-集成及实施运维”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主要特征的新格局。

  3、行业壁垒

  (1)技术与经验壁垒

  电力资产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财产损失。同时,电力的发、输、变、配、用等各个环节流程复杂、节点多、自动化程度高,需要坚强而稳定的信息系统支持。因此电力客户对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维护的及时性、可持续性的要求极高,在选择供货商时,企业的背景、信誉、项目经历、解决方案能力、双方的历史合作等都是重要的评选指标,这就要求进入本行业的电力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除了具备深厚的技术实力外,还需要深刻了解电力行业历次信息化建设及技术演变过程,才能提供与原有系统兼容并符合业务发展的解决方案。新进企业如果没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积累很难获得客户的认可与选择。

  (2)人才壁垒

  电力企业机构设置复杂、协同化管理要求高、专业性强的特点决定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有既熟悉电力企业客户组织架构以及管理运营特点,又掌握较高IT行业知识的专家。缺少行业经验的积累则难以满足电力企业完成信息化项目的方案设计、后续实施、持续运维等建设需求,所以优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尤为关键。另外国内各省地市的电力公司的应用环境和需求各不相同,专业人才不仅需紧跟技术前沿、熟悉项目运行、精通方案设计,还要对区域客户应用环境和需求有深刻的理解。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需要在实践中锻炼与成长,培养周期较长,相对稀缺,形成了较高的人才壁垒。

  (3)资金壁垒

  电力信息化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项目建设规模较大、周期较长、人员需求较多,日常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同时上游的设备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均主要为大型企业,付款和收款之间有较长的时间差,因此,涉足本行业的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或筹资能力,对新进入者形成了一定的资金壁垒。

  4、公司发展战略

  (1)战略目标

  公司的战略目标是:立足电力企业信息化,成为国内领先的需求驱动型领军企业,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充分利用资本平台,逐步实现企业多元化。

  (2)发展战略

  公司将继续秉承“服务客户、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继续深耕细作主营业务,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将加强与合作伙伴的精诚合作,共同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努力创造更好业绩,回报股东,回馈社会。

  5、公司经营计划

  (1)2024年经营目标

  2024年,公司将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遵循“保障传统业务稳中有进,同时努力探索新业务”的大原则,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既定发展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促进公司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2)2024年重点工作

  1)规范公司运作,加强风险防控

  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开展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工作,确保公司治理结构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新旧董、监事会平稳过渡。公司持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筑牢“防火墙”,积极防范化解潜在风险,提升公司的规范运作与管理水平。

  2)夯实主营业务,积极开拓新业务

  公司将继续聚焦电力行业,深挖客户需求,加强与电力设备厂商的合作,拓宽业务赛道,多措并举提升客户粘性、激发业务团队积极性与合作精神,激发业务发展活力。同时,立足“十四五”规划,以战略发展的眼光,布局新产业300832)新领域,充分利用新属地资源,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将充分发挥战略投资部的职能优化产业布局,同时加强与治理层、产业链上下游、战略合作伙伴的沟通,努力挖掘并适时整合资源,促进公司业务发展。

  3)优化组织结构,强化内部联动

  为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升内部管理效能,公司将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完善内部反馈机制。公司持续推动总部一体化管控,加速资源、平台与信息共享,促进各母子公司、各业务条线之间的协同协作更加密切,提升管理和运营效率。

  4)完善人才机制,激发团队潜力

  公司“选育管”齐发力,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及人才梯队建设,强化岗位技能培训与考核,加大优秀人才的吸引与储备力度,为公司锻造专业化、复合型、高潜质的团队。同时,根据市场和公司情况的变化,定期审视和调整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和潜力。

  5)强化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公司强化党在企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公司党组织的决策、执行、监督等制度,确保党组织活动和企业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本报告中涉及未来的发展计划、经营计划的前瞻性陈述和业绩预测等方面的内容,均不构成本公司对任何投资者及相关人士的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6、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风险

  公司多年来专注于电力信息化细分领域,积累了一批黏性较高、业务关系较稳定的优质客户。随着经济环境的影响、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行业竞争日趋加剧,竞争对手挤压严重,拥有精细、差异化及多元化产品、较强技术实力和良好服务口碑的供应商更容易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如果公司不能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调整,则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占、盈利能力降低,甚至核心竞争优势削弱的风险。公司将加强对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的研判,提高对市场的预见性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的同时科学应变,适时调整发展战略,以市场增量来弥补可能存在的损失。

  (2)经营风险

  公司业务以系统集成为主,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可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掌握相关技术,行业壁垒逐步降低,竞争对手增加,现有行业竞争格局可能发生不利变化。公司经营规模除了受行业发展、市场竞争影响外,还受限于业务重点区域的电力信息化规划需求。如果公司不能在战略布局、业务拓展、销售与服务、成本控制等方面保持竞争力,将难以保持经营业绩增速,从而对未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继续深耕电力行业,通过产业链的纵横向延伸把握发展机遇、化解风险,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适时借助资本市场平台整合资源。

  (3)新业务拓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为了保持公司的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公司将通过内生式增长结合外延式扩张助推发展,但在新业务领域的探索、实现和整合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可能出现新业务拓展、协同发展不达预期,从而影响公司整体盈利水平的风险。公司将谨慎涉足新业务领域,全方位考察新业务的可行性,对新业务的投资进行审慎评估,同时引入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提升整合成效。

  (4)技术风险

  电力信息化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技术创新和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挑战。如公司未能进行持续有效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机制未能很好地适应行业新技术的发展,将导致公司竞争力下降,对公司业绩及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紧跟电力发展新思路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对新兴技术的应用研究,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与服务,适时引进符合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的技术人员,助力公司未来发展。

  (5)人才风险

  公司目前处于深化现有业务、探索新业务的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如果公司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不能满足现有业务和未来发展所需,则可能会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不断完善人力资源体系,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选贤任能,健全骨干人才培养与储备体系,同时拓展职业晋升通道,预防人才流失,为公司的长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6)投资理财风险

  公司长期资金充裕,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根据资金使用计划将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理财投资。金融市场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近年来理财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存在投资收益不及预期,甚至本金损失的风险。公司依据国家政策导向和内部控制机制,严格筛选投资项目,认购中低风险级别的稳健型理财产品,并对购买的理财产品实施监控与评估,努力降低理财投资的风险。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5
海联讯
击败了48%的股票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18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21亿股,占流通A股36.18%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7.12元。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