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利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4 20:36: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三峡水利600116)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公司实施“十四五”战略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面对流域来水严重不均、电力保障严峻复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不利局面,公司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国家能源转型发展战略。在股东方的大力支持下,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打造以配售电为基础的一流综合能源上市公司”的战略目标,坚持发展至上,进一步深挖存量巩固基本盘,拓展增量发展新空间,公司经营业绩同比上升,配售电量创同期历史新高,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和新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发展战略,上下齐心协力,在巩固基本盘和拓展新空间方面取得较好的经营成效:聚焦电力保供与自有电源建设,永川热电联产项目按期建成投产,涪陵白涛热电联产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圆满完成电力保供和极端天气应急抢险任务,得到地方政府和电力用户的高度认可;聚焦战略发展与新业务突破,在建、运营储能总装机容量超1吉瓦时,综合能源、绿色交通业务市场开拓与项目建设取得重要突破;聚焦内部管理改革与风险防范,公司治理更加规范,万州区域管理体制优化调整平稳完成,综合计划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首次构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公司管理效能不断提升;聚焦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党的领导机制不断健全,党建与生产经营互融互促,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77亿元,比上年同期110.93亿元上升0.76%;营业成本100.29亿元,比上年同期99.28亿元上升1.02%;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35.37亿元,比年初上升7.67%;总负债121.14亿元,比年初上升14.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1.64亿元,比年初上升1.10%。资产负债率51.47%,同比上升3.15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6亿元,同比上升8.28%。

(一)主要利润构成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利润62,499万元,主要由以下构成:

1.实现电力生产、供应业务利润33,672万元,占营业利润的53.88%。

2.实现综合能源业务利润9,263万元,占营业利润的14.82%,主要系本期万州经开区九龙园热电联产项目持续盈利和储能项目顺利投产实现利润。

3.实现其他收益9,227万元,占营业利润的14.76%,主要系农网还贷政府补助、移民迁建补偿、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补助等自递延收益转入当期收益。

4.实现资产处置收益8,222万元,占营业利润的13.16%,主要系全资子公司长兴电力处置京东方变电站实现收益、万州区域相关公司电力线路资产拆迁补偿收益。

5.实现投资收益7,193万元,占营业利润的11.51%,主要系本期确认联营企业投资收益6,244万元,其中主要有:重庆陕渝临港热电有限公司投资收益4,150万元、贵州黔源电力002039)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黔源电力”)投资收益2,645万元、重庆陕渝龙桥热电有限公司投资收益831万元、广东新巨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新巨能”)投资收益417万元、天泰能源投资收益-1,941万元、赤壁炭素投资收益-1,045万元等。

6.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140万元,占营业利润的5.02%。主要系全资子公司联合能源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奥特佳002239)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329万元,电力投资公司持有非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04万元,理财产品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61万元;控股子公司锂想汇腾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00万元。

7.其他业务利润亏损8,508万元,占营业利润的-13.61%,主要系受电解锰市场价格下滑、产能利用率下降等影响,导致本期锰业出现较大亏损。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强本固基,“基本盘”取得新成绩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及股东单位关于电力保供工作要求,压实各级主体责任,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前谋划,多措并举,深挖电力增供潜力,完成配售电量140亿千瓦时,创同期历史新高,保障了公司各供电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圆满完成电力保供任务。二是持续提高自有发电能力,投资建设的49万千瓦级重庆市级重点工程—永川区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运,涪陵白涛49万千瓦级燃机热电联产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中机龙桥热电一期30万千瓦项目完成破产重整,重庆市科尔科克新材料有限公司150万吨焦电一体化项目(含2×99MW发电机组建设)已完成股权投资,正加快项目建设,黔江区10万千瓦风电项目取得核准批复。三是持续改善建强网架结构,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继续推进城市功能恢复电网改造、农网改造升级等工程,建立横向联动、上下协同的电网管控通道,供电可靠性、灵活性进一步增强。四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等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系统部署年度、月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深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强化燃机、储能等新业务安全管理,狠抓项目作业全过程风险管控,持续构建安全环保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

2.砥砺前行,“新空间”实现新突破

一是奋力深耕综合能源市场,深化与优质大用户合作共赢,加快能源站(岛)、能源托管等重点赛道项目,成功中标本钢板材000761)高压作业区2x135兆瓦余气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BOT总包工程,重庆两江协创新区分布式能源BOOT项目建成投运,首个工业制造领域能源托管项目—蜂巢能源总部常州基地4.1期能源托管项目实现供能,启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两江分院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同时,积极推动绿色交通多维布局,全年新增服务电动重卡620台、累计服务800台,公司全资子公司重庆三峡绿动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绿动”)成功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参股企业重庆三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工信部第五批电池回收“白名单”。综合能源项目盈利能力逐步释放,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利润9,263万元。二是聚焦开发储能业务,快速开发落地新型独立共享储能及用户侧储能项目规模超1吉瓦时,重庆首批独立储能示范电站—永川松溉200兆瓦/400兆瓦时储能电站和两江龙盛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电站建成投运。广西首批集中共享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百色103兆瓦/206兆瓦时储能电站于2024年1月建成投运。2023年全年累计签约广东、上海、浙江、重庆等用户侧储能项目101个、合计容量约380兆瓦时。三是依托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大力推广“自营+联营”的售电经验,发挥股权优势,实现上海售电规模跻身行业第四,浙江、江苏、广东、四川市场规模同步打开。全年实现市场化结算电量216.06亿千瓦时。四是推动公司电网内外新能源业务差异化发展,江西九江修水70兆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展EPC招标采购,重庆巫溪36兆瓦农光互补一期光伏发电项目和重庆万州武陵镇、瀼渡镇24.61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重庆涪陵临港经济区一期10.39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朝阳钢铁一期5.4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顺利投产发电。

3.靶向攻坚,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按照“战略导向、依法合规、持续优化”的原则,立足公司法人治理及经营管理实际,及时制定或修订了六十余项涉及股份回购、独立董事、综合计划、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同时充分结合公司混合所有制体制和市场化业务高度竞争的实际,首次颁布实施了《董事会授权管理制度》《董事会授权决策方案》和《董事长专题会议事规则》,进一步提高了授权事项的决策效率。上述重要制度的制定与修订,及时对接了最新监管标准,满足了公司内控管理需要,进一步提高了公司规范化运营质量。二是综合统筹改革,平稳有序完成万州区域管理体制优化调整,科学重塑黔江和涪陵区域“三定方案”,实现机构管理整体升级。实施重要参股企业提级管理,开展法人户数压减及字号清理。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才治理架构持续优化。构建中长期绩效激励与管控约束长效机制,员工干事创业动力显著提升。三是系统性建立健全综合计划、合规和风险管理、全面预算、对外投资等重要领域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明晰内控管理权责边界,加强全过程闭环管理,管理效能进一步提档升级。四是高质量合规开展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信息披露的工作流程,提高信息披露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读性。积极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提升了公司资本市场良好形象。公司已连续两年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最高类“A类”评价,同时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颁发的“2023年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奖”以及“2022年报业绩说明会优秀实践奖”,体现了监管机构对公司规范治理和信息披露工作的认可。

4.强根固魂,高质量党建护航新发展

在改革发展中,公司各级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政治核心作用,各级纪委强化执纪监督提供纪律保障。一是强化政治统领,持续深入宣贯党的二十大精神,严肃规范开展主题教育,在研究解决问题中助推企业发展,全面深化“第一议题”和中心组学习成效,多形式、多层次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落地转化。二是强化党的领导地位,制定党委研究决定和前置审议“两张清单”,修订《党委议事规则》,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更加相融统一;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认真谨慎研究党内事项、内控制度和“三重一大”等事项;定期研究保供电、应收账款、安全生产等工作,加强对意识形态风险的应急预判,全力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强化新闻宣传工作,内聚人心、外塑品牌;围绕抗洪保电等急难险重任务开展创先争优岗位建功活动,形成战斗力、转化生产力。三是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建立实施内部巡察机制,启动相关单位政治巡察,深入开展电力保供、安全生产、“两项管理”等专项监督;开展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完善廉洁风险辨识与防控清单,统筹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工作。四是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优化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发展情况

1.电力生产、供应

2023年,电力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电力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弘扬电力精神,经受住了上半年来水持续偏枯、夏季多轮高温、冬季大范围极端严寒等考验,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消费稳中向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

(1)电力需求方面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相关数据,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9.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增速比2022年提高3.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拉动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各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3.6%、6.4%、6.6%、10.0%,同比增速逐季上升。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0.127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39%;第二产业用电量6.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5.84%;第三产业用电量1.6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8.1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4.64%。

(2)电力供应方面

根据中电联相关发布,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8.9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全国规模以上电厂中的水电发电量全年同比下降5.6%。年初主要水库蓄水不足以及上半年降水持续偏少,导致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厂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22.9%;下半年降水形势好转以及上年同期基数低,8-12月水电发电量转为同比正增长。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中的火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6.1%和3.7%。2023年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接近六成,煤电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主力电源,有效弥补了水电出力的下降。

2023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7亿千瓦,同比多投产1.7亿千瓦;其中,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2亿千瓦,同比多投产1.3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58.5%。截至2023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9.2亿千瓦。分类型看,水电4.2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5,094万千瓦;核电5,691万千瓦;并网风电4.4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4.0亿千瓦、海上风电3,729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6.1亿千瓦;火电13.9亿千瓦,其中,煤电11.6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9.9%。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在2023年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占总装机容量比重在2023年首次超过50%,达到53.9%,煤电装机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持续推进。

2.综合能源服务

综合能源服务是一种提供面向终端的能源集成或创新解决方案的新型能源服务方式,包括“综合能源系统+能源综合服务”两方面:其中综合能源系统是指能源供给侧以多能互补、梯级利用和综合供应为核心,协调优化电、热、冷、气、水等多种能源的供应、转化、存储、消费,以提高综合效益的新型区域能源系统;能源综合服务是指通过综合能源系统,对能源需求侧的建设、运维、管理、销售、金融及技术设备等多类型服务需求实施一体化、集成化提供,推动能源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在国家“双碳”目标牵引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推进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关键着力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有关部门先后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引导和推动电力生产端、消纳端的节能降碳、绿色转型。2023年,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蓝皮书》,明确提出要加强电力供应支撑体系、新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支持培育壮大综合能源服务商、电储能企业、负荷集成商等新兴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综合能源服务。

近年来,国内综合能源服务发展迅速,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供给端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产业链价值向下游配售、综合能源服务等环节延伸。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上下游企业、社会资本抓住新电改和经济结构转型新机遇,从不同切入点积极探索综合能源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实现能源基础设施互联、能源形式互换、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数据互通、能源分配方式互济、能源与消费商业模式互利。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测算,预计2025年综合能源服务市场规模达到0.8-1.2万亿,2035年达到1.3-1.8万亿。伴随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快速发展,用户分布式光伏、综合能源站、能源托管、节能服务等典型业态得到快速发展。

(二)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1.电力生产、供应

公司水电总装机容量为75万千瓦,同时兼具网内非自有电源统调能力,供电区域覆盖重庆市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秀山县、酉阳县、两江新区等地,作为所在地区重要的电力供应主体,公司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提供着重要的电力能源保障,年均供电量占重庆市年均用电量的10%左右,在所服务地区拥有重要的市场地位。

2.综合能源服务

公司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特色化拓展综合能源业务,经过三年来的不断摸索尝试,逐步明晰了“围绕大用户、开发大项目”的特色发展策略,正在聚焦拓展“能源站(岛),分布式光伏,能源托管(含节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四大模式,同时积极布局新型储能等新业态。目前,公司综合能源业务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属于综合能源行业新兴主体,已完成综合能源业务模式探索、技术积累与初期规模布局。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营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目前的主营业务为电力生产、供应,综合能源服务等业务。其中,电力生产、供应属于核心业务。

(二)经营模式

1.电力生产、供应

电力生产的业务模式:公司拥有水电装机75万千瓦,同时具备火电统调电源,所发电量通过公司的配电网络销售给重庆万州、涪陵、黔江等供电区域内的电力用户。

电力供应的业务模式:公司的骨干电网覆盖重庆市多个区县,并与重庆市、贵州省、湖南省、湖北省等电网联网运行,供电区域划分明确。除销售自发水电外,还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网内其他电力生产单位购进电力,通过公司配电网络销售给终端用户。

2.综合能源服务

公司综合能源业务主要立足用户用能特性和低碳降耗需求,引进“源网荷储”理念、发挥能源服务专长,投资并运营用户侧分布式能源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分布式光伏等)、储能设施,同时从综合供能、节能改造等入手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积极探索用户综合能源创新服务。

(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电力生产、供应业绩驱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售电量的增加、自有水电站发电量增加、综合购电成本控制等;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业绩驱动的主要因素包括项目投资收益增加和运营期获取的相关收益增加。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清洁低碳能源优势

进入“十四五”时期,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牵引下,电力行业将延续低碳发展趋势,推进能源电力供应结构低碳化转型,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模式将迎来较好机遇。公司现有电站主要为水力发电,在建电源主要为燃气机组和新能源机组,同时,公司“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的综合能源、储能和电动重卡充换储用一体化等业务,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且密切协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产业发展方向,低碳能源优势明显,公司市场竞争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

2.配售电产业基础优势

目前,公司已形成资产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强的配售电主业,具备稳固的主业发展能力和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公司的配售电网络涉及重庆市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秀山县、酉阳县等区域,掌握了稀缺的配电网市场资源,供电网络与国网重庆电力、湖北电网及南网贵州电网均有联网,供电安全可靠性高,供区划分明确,在区域内有相对稳定的政府合作基础和用户群体,在市场资源整合和开拓方面具备显著的存量市场先入和增量市场先发优势。同时,公司拥有一批年富力强、专业知识全面、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和电力生产、销售的技术人才队伍,公司电力经营管理和业务拓展得到了更加可靠且强大的保证。

3.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优势

公司作为三峡集团践行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平台,兼具规范的上市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的运营管理等特点,且公司股权结构多元,拥有中央国资、地方国资、民营资本等股东背景,能够在能源结构、电源组织、资本运作、市场资源、技术支持等方面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各自优势,促进公司与各方互利共赢、融合共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结合公司混合所有制体制和市场化业务高度竞争的实际,不断探索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授权决策机制,深度激发公司内生发展活力。同时,公司积极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确立了以目标考核为导向,灵活多样,覆盖全面的激励约束与考核机制,有效激发了公司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力,为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4.规范、高效的公司治理

公司一直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规范公司运作,提高公司质量。通过近年来富有成效的内控制度和体系建设,完善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议事规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构建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层之间权责明确、运作规范、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并有效运行,形成了具有本公司特色的规范、高效的公司治理,并有力推动着公司商业合作、业务拓展、人才招募等经营活动。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电力生产、供应

(1)行业发展趋势

(2)主要优势

发电环节具备优势。公司目前自有发电装机主要为水电,在建发电装机为燃气机组和新能源机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具有明显的低碳环保优势,相对于火电及其他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而言,未来可持续性发展优势明显。同时,结合重庆能源结构转型,公司正在依托天然气资源优势,积极谋划开展一批燃气发电项目建设,强化网内电源保障。公司自发电能力的持续提升,可更大程度替代外购电量,降低综合购电成本,提升经营业绩。

配售电专业人才优势。公司拥有成熟的配售电管理专业团队,集结了来自各方的优秀配售电人才,公司的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并构建了相对完备的信息化系统,与其他市场主体相比,有比较明显优势。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逐步优化人才结构,推进实施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人才引进、培养与考核,加强公司在配售电环节的竞争力,持续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市场和区位优势。公司多年深耕电力业务所在区域,与当地政府有着良好且稳固的政企关系,是当地政府打造招商引资名片和坚强能源要素保障的重要平台。同时,公司高度重视用户开拓,依托所在区域较强的工业优势,拥有了一批高质量大工业用户,负荷增长稳定,用户维系及获取能力较强。

(3)可能面临的困难

公司上网电量中自发电量占比有待进一步提升,在现有经营模式下,存量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面临压力。为此,公司将紧紧围绕“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以“打造以配售电为基础的一流综合能源上市公司”战略目标为坚实导向,在提升自有电源保障能力的同时,做大做优做强市场化售电、综合能源、储能等新业务,提升公司利润水平,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综合能源服务

(1)行业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将显著增长。随着“双碳”任务深入部署和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电力消费端用能方式转变将持续推进,智慧、低碳的综合能源服务作为节能降碳、优化用能成本的有效模式,将迎来规模化市场空间。

竞争将持续加剧。目前,成熟的综合能源服务模式采用常规技术,竞争壁垒不明显,传统电力企业、其他能源企业均在快速布局,新兴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加入市场,持续加剧市场竞争。当前市场中,掌握大量电力用户的资源优势型企业具备先发优势,仍占据相对主导地位。

技术将加速革新。目前综合能源服务主要是以“电力”服务为中心,未来将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应用逐步向“电碳”耦合方向发展,形成用户侧“能源+碳资产”综合服务模式;用能负荷管理规模将从“单一”向“聚合”转变,虚拟电厂等技术的应用将促进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2)主要优势

公司在综合能源业务领域已完成初步布局,具备较明晰的发展方向和较稳固的业务基础,依托配售电和市场化售电业务掌握规模化用户群体,形成产业发展所需的市场基础。同时,公司灵活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为开拓市场化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3)可能面临的困难

公司对综合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储备相对薄弱,现有人员专业结构无法满足综合能源业务规模化开拓的需要。为此,公司将进一步优化完善能源规划设计、优化运行、定制服务能力,持续塑造和提升发展综合能源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创新、优化激励机制,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尽快建立核心人才队伍,服务综合能源产业发展。

(二)公司发展战略

1.发展思路

紧扣配售电、综合能源、新能源三大业务,持续夯实存量配售电产业,积极打造四大产业发展平台,稳步推进产业延伸,建成“以配售电为基础的一流综合能源上市公司”。

2.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公司销售电量将超过1,000亿千瓦时(其中市场化售电800亿千瓦时),总资产超过32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50亿元。

3.发展策略

深耕广拓,规模化发展配售电业务。做深做透现有配电业务、抓好存量资产提质增效。大力开展市场化售电业务,积极开拓新增配电业务,推进配售电业务向外拓展。

突出优势,特色化拓展综合能源业务。依托配售电业务基础,发挥产业协同作用,扎实开发综合能源市场,加强储能等新技术储备和新业态研究,提升方案制定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

精准布局,差异化开拓新能源业务。以“自营”和“新能源项目增值服务”为重要方向发展新能源业务,探索新能源业务“差异化”发展之路。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内部改革,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强化党建引领,在传统业务巩固与市场化新业务拓展上协同发力,高质量推动三峡水利战略发展。

2024年,公司计划完成销售电量142.96亿千瓦时,实现营业收入121.11亿元。

围绕上述计划,2024年公司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稳中提质,持续夯实存量基本盘

坚决扛起保供责任,持续做好电力保供工作,全力保障年度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强化自有电源保障,积极开发增量电源装机,加快推进已投电源项目建设进度。建强完善电网结构,扎实推动农网升级改造、城市功能恢复、大修技改等工程建设。

(二)坚持进中增效,不断提升新空间贡献

加大优质大用户(大集团)分布式能源、能源托管等典型场景开发力度,聚焦先进制造业能源服务需求,做大综合能源服务产业体量。持续扩大储能业务市场规模,以市场化售电业务为入口,全面推广“售电+储能”成功经验,形成规模效应。加快绿色交通典型应用场景开发落地,创新优化商业模式,重点发挥电池梯次利用回收优势,提升电池全寿命周期管理能力。聚焦市场化售电业务重点区域,坚持经营效益优先,注重综合效应,探索“售电+”业务发展空间,促进市场化售电业务与其他业务统筹发展。

(三)坚持改革突破,推动内部管理提质增效

立足发展新阶段,持续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立足经营管理及业务拓展需求,坚持市场化导向,加强顶层设计,调整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合规和全面风险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建设,有效防范经营过程风险。充分发挥审计风险预警作用,抓好审计问题整改督导,促进审计成果转化。抓实综合计划管理,提高组织绩效考核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效益引领、利润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综合计划执行到位,保障年度经营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全面达成。夯实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公司工资管理与劳动力市场适应,与公司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匹配。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构建信息化组织体系,优化融合现有业务系统,逐步建成数字能源平台。

(四)坚持除险固安,提高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四个责任体系”建设,持续完善环境保护组织体系,强化环境因素识别与应急管理,确保实现全年安全环保生产目标。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委对公司网络安全的领导责任,加强集团网络安全集中管控,持续开展网络安全风险排查和隐患整治。

(五)坚持和谐发展,实现与投资者的互利共赢

以持续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透明度为抓手,不断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水平。继续培育和谐共赢的股权文化,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与投资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理解和认同,为公司生产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让广大投资者共享公司发展带来的成果。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行业,宏观经济情况与工商业用电需求密切相关,会对公司电力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对策:公司将积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交流,跟踪用户生产经营情况,并结合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强化风险管控,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精细化管理,确保生产经营平稳有序。

2.经营风险

一是公司目前自有电源不足,用户所需的大部分电力需要通过外购方式予以解决。当电力供应紧缺时,公司组织外购电难度加大、综合购电成本上升,可能对公司电力保供、电力业务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受产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公司涉锰业务面临一定的生产经营压力,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三是公司应收款项规模较大,面临一定的应收款项回收和计提减值压力。

对策:一是统筹各区域电网协同,跨省跨区向外部电厂购电,加强与相关外购电单位的协调,深化与其合作关系,保障公司电网可靠运行;二是加快已决策的电源点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发电,同时持续谋划论证其他电源点投资建设可行性,提升自发电水平,强化电源保障;三是根据国家及地方出台的关于电价市场化改革文件精神,通过市场化电价联动机制合理传导外购电成本;四是厘清涉锰业务经营发展思路,控降要素成本、优化生产指标,提升产品竞争力;五是加强客户信用评级管理持续动态跟踪重要客户生产经营情况,加大应收款项考核力度,明确清收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回收措施。

3.政策风险

电力市场化改革风险:国家及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出台了《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689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093号)、《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439号)、《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23〕526号)等一系列关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文件,提出了有序放开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明确输配电价功能等改革内容。随着上述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公司存量配售电业务发展及其盈利模式面临一定不确定性。

新业务发展政策风险:公司大力拓展的综合能源、储能以及市场化售电等属于较强政策驱动型业务,投资收益与经营效益易受国家及行业政策导向影响。

环保风险:公司蒸汽供应和锰矿开采、电解锰加工等业务存在对粉尘、噪声、废气和废水等污染物排放,随着近年来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如果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章出台,对相关行业的环保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将面临增加环保投入或可能遭受环保处罚的风险。

对策:一是密切关注电力市场化改革政策动向,加强政策研究,提前布局,加大电源投入,提升自有电源供应和保障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挖潜增效,拓展供区内外配售电业务,对冲电力市场化改革可能带来的相关风险。二是紧密跟踪新业务市场政策情况,与当地政府、相关机构保持紧密沟通,争取相关政策长期支持条件,加强培育项目自身独立盈利能力,最大程度减少政策对项目的影响。三是密切关注环保政策动向,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和相关工作要求,严格按照最新环保要求组织生产。

4.管理风险

随着“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的不断践行,未来公司体量进一步扩大,管理半径持续扩张,新业务将面临管理融合、模式调整、人才储备、技术创新及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挑战。

对策:一是加快公司内部的管理融合、业务融合和文化融合,增强企业凝聚力;二是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用人机制上的优势,推进人力资源改革,制定相关制度并逐步构建新的薪酬考核激励机制,强化考核和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保障公司战略性发展的用人需求;三是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促进内部控制闭环管理的有效实施,防范管理风险,推动公司治理规范化水平的不断升级,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5.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根据“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公司积极拓展的综合能源、储能和市场化售电等新业务正在投入大量资金,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形势以及业务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公司新业务拓展时投资边界及投资收益等可能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对策:一是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新业务所属行业的发展形势,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新业务发展策略,推动内部经营要素与外部市场要素完全链接,将外部竞争要求向内部经营管理有效传导;二是进一步健全投资管理制度体系,对投资运作及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行规范,聚焦主业科学选择投资项目,加强投前考察论证,强化法律风险审查,强化投后全过程跟踪管理,有效防范执行风险;三是充分发挥“混改”体制机制优势,创新运营管控模式,根据不同业务特征,构建灵活高效、管控有序的集团化管控机制,以公司战略引导资源配置、打造业务平台,按照市场化原则优化业务管理流程,支持产业开疆拓土。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6
三峡水利
击败了50%的股票
短期趋势前期的强势行情已经结束,投资者及时卖出股票为为宜。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89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0.90亿股,占流通A股56.98%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7.20元。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