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防务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4 22:48: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天和防务300397)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3年,随着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入贯彻和“十四五”规划的持续推进,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公司始终坚定初心使命,坚持创新,经过多年战略布局,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强化核心技术攻关,解决了一些卡脖子难题,实现了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立足低空制空能力建设,构建了以低空超低空防御体系市场需求为牵引的“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三大业务体系,形成了应用于军民两用不同领域的系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军工、5G射频等行业细分领域形成一定的技术优势和行业地位,着眼于服务现代战争的低空防空作战和数字中国创新体系能力建设。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的贯彻,军队需要全面提高打赢能力,这对军工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我国低空经济的快速推进和发展,为公司在“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业务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公司将紧抓时代脉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立足于低空制空权能力建设、低空超低空防御体系构建的市场需求,围绕公司“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三大业务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巩固行业地位,为公司三大业务体系业务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公司三大业务体系涉及的行业情况、行业趋势、竞争格局及行业地位具体分析如下:

  (一)行业情况、行业趋势

  1.军工装备业务领域

  军工行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技术密集和受政策严格监管的行业,该行业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等多个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军工行业直接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受益于“十四五规划”中“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等战略目标的逐步落实,传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创造了对军工电子产品的大量需求。随着武器装备智能化趋势的不断深化,预计军工电子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的增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预测,我国军工电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超过 5,000亿元,2021-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9%。同时2024年全国财政安排国防支出预算 16,655.4亿元,增长 7.2%,增幅与去年持平,国防预算增速超预期。横向对比来看,2024年美国国防预算为8,860亿美元,约为我国国防支出预算的3.7倍(按照人民币:美元=7:1计算)。国防建设是大国的刚需,百年建军目标牵引武器装备采购需求持续旺盛,军费支出的稳定增长均为军工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基本盘。未来,随着国家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军工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公司军工装备业务主要以子公司天伟电子为业务平台,业务规划一直紧跟市场需求与国内、国际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民经济热点领域和国家安全关键领域谋篇布局,核心产品“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已列装部队,产品在细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公司在低空近防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同时,公司通过与各军地科研院所保持紧密合作,建立起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国防科研资源跨军民、跨行业、跨地区的合作共享模式,确保了公司产品、技术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公司始终重视对军工装备领域技术的研发投入,在雷达技术、智能探测、数据融合、水声探测、水下无人平台、系统集成、作战指挥系统装备制造等技术领域已形成多方面独特的领先优势,拥有百余项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基于创新链和产品链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公司军工装备业务线产业链不断完善和进一步提升,重点布局的低空近防、边海防、数字军营、5G军事应用、军事大数据、水下智能探测、无人潜航器、潜浮标等业务方向,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2.5G射频业务领域

  (1)射频器件和芯片行业

  射频器件和芯片是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实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功能。这些器件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雷达、卫星通信、广播电视和军事通信等领域。射频行业的市场规模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不断扩大。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全球射频器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近200多亿美元。其中,5G技术的商用和推广、物联网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是推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

  射频行业的市场结构包括射频芯片、射频模块、射频前端组件等。其中,射频芯片是核心部分,包括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等。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射频芯片的集成度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空间也在不断扩大。根据未来市场洞察公司(FMI)报告,2023年全球射频芯片市场规模为236亿美元,到2033年将达到521亿美元,年增长率将达到8.2%。为满足移动智能终端小型化、轻薄化、功能多样化的需求,射频前端芯片逐渐从分立器件走向集成模组化,集成化、模组化成为射频前端芯片发展必然趋势。根据 Yole的数据,射频前端市场规模中,模组产品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预计将从2018年的61%提高至2026年的72%,分立器件占比将从2018年的39%降至28%。根据QYR(恒州博智)的统计及预测,2022年全球射频模组市场销售额达到了 118.32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185.7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68%(2023-2029)。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2年市场规模为21.12亿美元,约占全球的17.85%,预计2029年将达到35.85亿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19.3%。

  5G射频技术在军事领域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5G技术的高带宽和低时延特性,使得战场通信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它支持大容量数据的高速传输,满足了战场上对图像、视频和雷达数据等大数据信息的实时传输需求。此外,5G技术还实现了实时、高清的视频通话,使战场指挥官能够与前线士兵进行实时、高效的沟通和指挥。同时,5G的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特性,使得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无人作战平台的远程控制变得更加可靠和精准,为战场态势的实时掌控和快速反应提供了有力支持。5G的高频段和宽带宽特性为开发新型雷达系统提供了可能。高频段能够穿透更厚的障碍物,从而增加雷达的探测距离;而宽带宽则提供了更精细的雷达波束,提高了雷达的分辨率,使得对目标的识别更为准确。5G的物联网技术使得战场上的人员、装备和环境信息能够实时采集和传输,从而构建了全面的态势感知系统。通过5G网络,战场上的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可以形成一张物联网,实时收集和传输战场信息,为指挥官提供全面的战场态势感知。5G的高精度定位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士兵和装备的实时定位,为指挥官掌握战场态势和协调作战行动提供了便利。在指挥控制方面,5G的边缘计算技术使得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够下沉到战场边缘,实现了快速决策和指挥控制。除了上述应用外,5G射频技术在军事领域还有其他创新应用。例如,5G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可以用于士兵定位、导航和目标引导,提高了战场作战的精确性和协同性。5G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用于士兵训练、模拟和战场态势展示,提高了训练效率和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同时,5G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战场数据分析、目标识别和决策支持,辅助指挥官做出更准确、更快速的决策。

  5G的高带宽、低时延和大连接等特性为军事通信、雷达、电子战、无人作战平台、态势感知和指挥控制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5G射频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现代化战争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

  在5G射频器件领域,公司主要面向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要布局,主要以子公司华扬通信为平台,通过不断强化基础材料和器件的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充分挖掘产业链协同效能,使得公司在旋磁铁氧体材料与隔离器、环行器细分市场份额稳定,成为各基站设备商的重要核心供应商;报告期,受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去库存、运营商资本化投入稳中有降以及5G主设备集采单价下降等因素影响,公司通信电子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公司将紧紧围绕客户需求,在民用器件类产品全球占有领先地位的同时,面向5G-A、5G-R和5G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带来的新机遇,在工业互联、智慧道路、高铁沿线信号增强等领域探索,通过不断围绕新需求完善产品谱系,围绕新技术方向积极探索尝试,将产品方向做深做细,通过产品创新克服外在因素影响,持续扩展业务空间和产品种类,使材料与器件向行业引领者方向不断成长。

  在5G射频芯片领域,公司主要以子公司成都通量为业务平台,明确通信和智能感知两条业务线。通信业务线,除传统的基站小信号射频产品外,扩大至民用领域的高性能仪表器件、卫星通信芯片、射频前端模组等,同时在军用射频领域,进行积极布局,围绕军用射频芯片及T/R组件进行了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支撑公司的军工战略,形成性能优良、成本极具竞争力的军品装备和解决方案,强化公司在军工电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智能感知业务线,成都通量已成功打入行业大客户,相关产品已应用到智能照明和开关领域,同时布局智能安防、智慧养护、智慧生活高端智能感知等领域,持续增强在消费类射频芯片及模组方向产品的延伸,扩大公司营收,巩固公司在射频芯片领域的优势地位。

  目前成都通量产品涵盖了面向基站高可靠性射频收/发前端芯片/模组、无线通信类射频收/发芯片/模组、雷达感知芯片/模组、装备定制化产品等四大类,具体包括低噪声放大器、驱动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开关、开关低噪放、射频前端模组、雷达感知芯片和模组等产品、卫星通信芯片,其中,低噪声放大器、驱动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开关、开关低噪放、射频前端模组、雷达感知芯片和模组等系列产品已形成面向核心客户的批量交付能力,装备定制化产品已进入核心客户工程验证。

  (2)半导体封装及基板行业

  半导体封装是指将制造完成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装入特制的管壳内,并通过管脚与外部电路进行连接,以达到保护芯片、实现电气连接以及散热等功能的过程。

  半导体封装行业作为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不仅对提高芯片性能、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根据集微咨询(JW Insights)发布的《中国先进封装产业链分析与展望》报告,全球封装测试市场在2022年的总营收达到了815亿美元,随着5G、汽车电子、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可穿戴设备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先进封装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将推动全球封测市场持续增长,预计到2026年,全球封测市场的规模将达到961亿美元。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半导体封装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基板作为电子制造业的核心基础材料,在多个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同类型的基板,如玻璃基板、陶瓷基板、金属基板和塑料基板,因其独特的性能和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显示面板、太阳能电池等多个行业。目前,基板行业呈现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的基本态势。据Mordor Intelligence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基板市场规模估计为41.3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52.4亿美元,在预测期内(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88%。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基板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公司子公司天和嘉膜生产的介质胶膜主要包括高导热介质胶膜和低膨胀介质胶膜两大类,高导热介质胶膜主要应用于金属基覆铜板和导热型玻璃基板;导热型玻璃基板主要用于光电玻璃幕墙模块的生产。低膨胀介质胶膜主要用于半导体封装领域,目前在研产品主要包括载板增层材料、固晶材料和封装材料。公司高导热介质胶膜产品已经投入批量生产,金属基覆铜板和导热型玻璃基板均开始批量正常销售,其中金属基覆铜板下游行业主要下游包括功率模块、计算模块、LED显示等具有较高功率密度场景下 PCB板的生产,目前随着功率型电池技术日趋成熟、成本日趋降低,电动力替代燃油动力的趋势愈加明显,并且逐步向效率更高、安全性也更高的高电压平台发展,这就对相关部件的绝缘导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FR4材料导热性能差,绝缘性能劣化较快,难以适应动力电时代功率组件的需求,因此电动时代金属基板具有较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同样伴随着GPGPU技术的发展,算力已逐步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算力芯片的发热水平可与功率器件相比拟,并且与功率器件相比,其承载的线路板或载板对膨胀系数、绝缘能力、环境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高导热金属基板发展的重要市场背景。

  公司生产的导热型玻璃基板目前主要应用于户外高可靠玻璃显示模组,用于建筑外立面幕墙的升级替代,通过自主研制的全套生产工艺,已经实现 P8-P40全系列高可靠玻璃模组的批量生产。相对于传统户外LED显示屏从P3向P1以下发展趋势不同,具有80%以上透光率的玻璃显示器在满足信息交互的基础上具有光污染小,环境融合性好、超低功耗、维护成本低等优势,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有望在每年数千亿规模的户外商用显示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半导体材料方面,公司同时开展了三条产品线上若干型号的研发和测试工作,目前主要型号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得到了下游用户的认可,目前公司仍在积极投入,配合用户持续开展相关产品的技术攻关,实现对进口产品的完全替代。特别是在塑封张料上,已经初步获得客户认可并实现小批量出货。公司半导体材料的主要下游为先进封装,从方向上主要包括高集成度的2D/3D封装用材料和WLP/PLP等低成本封装技术,先进封装是算力引导下半导体时代的必然需求,一方面单芯片能力的提升也就是晶体管尺寸的下降带来的投资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良率也在不断下降,为满足算力需求,通过封装来提升芯片集成度是可行性最高的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先进封装正在晶圆厂与晶圆制造技术的加持下与载板技术相互融合,一方面推动载板材料从单一的有机材料向玻璃/硅/有机增层材料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持续降低芯片厚度、降低损耗、提高强度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推动增层工艺向超细线宽和超大规模精细通孔方向发展,提高 IO密度。同时通过堆叠的方式,借用载板增层的思路,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更大的处理或存储能力。目前先进封装领域仍然以台系、韩系和美系封装厂为主,材料则为以日本为主的发达国家所垄断,但随着我国封装企业在先进封装市场的不断拓展,将会为材料国产化带来巨大机遇。

  3.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业务领域

  (1)行业大数据行业

  行业大数据业务在当今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涉及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更关键的是通过分析和挖掘这些数据,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商业洞察、决策支持和运营优化方案。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和企业对数据驱动决策的依赖加深,这一领域正在经历快速的增长。根据2023年V1版IDC《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指南》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投资规模超过1.5万亿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迈过3万亿美元大关,2021-2026年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6.7%。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市场蓬勃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全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来到了持续发展阶段。

  1)低空空管保障业务

  2024年 3月 27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要加快通用航空技术和装备迭代升级,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中国特色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为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分阶段提出2027年和2030年的发展目标,为推动通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规模画出路线图。低空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空管系统是国家实施空域管理、保障飞行安全、实现航空运输高效有序运行、捍卫我国空域权益的战略基础设施,也是国土防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公司所布局的低空空管保障业务正是针对低空经济建设的中游市场,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必行之路。在国家推动低空经济政策的加持下,为公司低空空管保障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力的支持。

  公司早在2001年就承担军委某部城市和要地防空型号研制任务,在低空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和科研实力。2010年,公司由军事技术牵引向民用方向拓展布局切入低空空管保障业务领域,在中国民用航空局领导下,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之“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课题,至此,公司按照空管空防一体化思路,深入开展低空领域与空地安全方向的技术、产品研发,探索实践基于军航、民航、通航协同运行“生产安全”“空域安全”“公共安全”协调保障的运行典范标杆建设,围绕低空(无人机)领域产业需求,着力实现低空目标“看得见、管得住、管得顺畅、管得高效、管得有效益”的低空运行管理模式并进行了长期布局。2015年公司已初步形成低空监视雷达、场面监视雷达、光电监视系统、基本型飞行服务站、应急型飞行服务站、增强型飞行服务站等通航产品系列,部分产品取得了通航、民航领域的意向性协议,为公司进入民航、通航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受制于军民航低空管制体制等政策因素影响,通航以及民品市场的发展尚需时日。现阶段,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已拥有满足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的软硬件产品,并立足航空应急救援需求,着力云平台、大数据、5G等新技术应用,形成了北斗/ADS-B/4G机载终端、航空应急移动塔台车、航空应急服务平台组成的军民两用、空地协同、实操可用的航空应急救援平台,解决航空应急的指控难题,有效提升应急救援空地一体化能力。核心产品包括:对空监视指挥的低空雷达、通航综合运行支持系统、通航飞行服务站、通用机场移动塔台车、通航公司运营平台、无人机飞行协管系统等系列产品。伴随着我国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应对快速发展的低空经济市场,公司将从自有技术优势出发不断打磨自身产品,向外吸收新兴技术,向内提振研发能力,聚焦高效协同、新质战力,致力于服务保障低空飞行安全。

  2)算力中心业务

  算力中心,也称为数据中心或计算中心,是指集中大规模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为各类应用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计算服务的场所。算力中心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算力中心通常包括高性能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等多种形式。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2年全球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达到906EFlops,同比增长47%,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算力规模将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全球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将超过3ZFlops,至2030年将超过20ZFlops。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算力中心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规模将不断扩大。

  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公司投资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为陕西军工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带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打造5G+大数据产业应用标杆。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规划建设总规模1.76万机柜的超大型IDC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和数字工厂。结合“东数西算”国家战略,规划建设西北空天资源大数据综合中心、西安市实时感知大数据工程中心、天和云脉生命健康数据中心、应急区域算力中心等,推动公司“天融大数据”“十分平安”“天和云脉”系统在智慧城市、健康医疗、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应急指挥、国防动员等领域应用。

  3)数字健康业务

  数字健康,也被称为电子健康或医疗健康信息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改善、促进和优化医疗服务的过程。数字健康涵盖了多个领域,如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移动健康、健康数据分析等,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质量和可及性。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在2021年预计超过80,000亿元,其中数字健康管理行业核心市场规模达到2,160亿元,并预计在2024年将达到2,418亿元;2024年中国数字健康管理带动市场规模估计超1.2万亿元。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互联网+健康”“互联网+体育”以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国家倡导和执行方针落实,数字健康管理市场行业成长空间巨大。

  人作为天融工程重点感知的关键环节,公司积极投身在数字健康领域,与北京正气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天和生命,将“天融工程”栅格化传感网从“天空地水”提升至“空天地水人”,推出“天融大数据”的“十分平安”系统解决方案,打造天和云脉、云脉优+、云脉心语、云脉能+等产品,云脉优+、云脉心语、云脉能+几款产品即将面向市场上市销售。在数字健康领域,天和生命通过融合 5G物联网、智能穿戴、大数据分析、航天系统医学等关键技术,创造性地采用天人合一的人体系统健康工程理念,坚持用现代数理方法和定量技术解读发展传统中医健康理论,根据内经脏腑理论创建了可视化的人体“五脏平衡评估模型”,运用航天系统工程技术研发出24小时把脉的“智能医生”(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和在线实时计算处理的AI系统,并从精神、脏腑、睡眠、运动、环境和基本生命体征等6个方面,对人体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标定,以“关口前移,科技支持、综合施策”为原则,为个人用户提供准确健康报告、及时的健康预警、连续的健康保障、紧急医疗救援服务等功能,为行业用户提供群体健康保障、安全监督、人员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健康服务平台,打通全产业链数据合作,对数据进行价值再造,打造多层次数据应用能力,实现数据价值提升。

  4)语言服务业务

  语言服务是指以语言为核心,提供翻译、口译、本地化、语言技术解决方案等服务。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语言服务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成为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根据恒州博智发布的《2022-2028中国语言服务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作为经济与文化沟通的重要纽带,语言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一带一路”的提出与推进,促进了经贸的迅速发展“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5个国家,涉及50多种语言,覆盖 44亿人口,占全球63%。现阶段,“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战略的辐射效应日渐增强,国内语言服务需求持续增加。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每年翻译需求量为2,500亿字,而目前我国翻译业务涉及语种中排名第一的仍是英语,其次是日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等。

  基于我国多语言、多领域的特点,丰富“空天地水人”感知体系人的感知维度,公司与新译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天译信息,充分利用西安及其周边城市的语言服务生产资源,布局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情报分析系列关键技术,在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的算力支持下,以机器学习大模型为基本算法,重点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及国家其他领域重要工作中亟需克服的语言障碍,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汉语方言、外国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语言服务和多语种情报分析服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和“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需求。

  目前,依托大模型相关技术能力支撑,天译信息已初步具备多语种机器翻译、海量科创核心数据、多语言多模态数据处理、算法训练引擎、军事技术情报引擎、产业知识图谱、面向具体应用领域的大语言模型等核心能力,并利用自身积累的海量数据603138),深度学习平台、跨语言多模态语言处理能力,开发面向具体应用领域的大语言模型,为包括科技、能源、知识产权、教育、军事、医疗、政企等领域,提供专业、高效、高性能、高可靠的专业领域服务,提升传统模式的精准化、人性化服务能力。同时形成了面向科技领域的科研创新加速平台、全球科技发现与价值评估系统、科技情报大脑系统、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系统、产业硬科技图谱平台、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和军事领域多语情报信息管理平台等一系列旗舰产品和方案。

  (2)物联感知行业

  物联感知,即通过传感器、RFID、GPS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采集、智能识别、高效处理,并将这些信息与互联网相连,构建起一个全面互联互通的智能网络。这一技术不仅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工厂、智慧家居等众多行业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无缝连接,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物联网领域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分析数据,2023-2028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8年市场规模超过7.5万亿元。同时,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将进一步加速物联感知的发展,推动物联网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在物联感知业务领域,公司围绕5G行业应用,结合智能感知技术、边缘计算、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和先进通信技术,推动以“5G物联+天和边缘云”为核心技术的灯联网落地实践,进一步拓展公司物联感知产品谱系;围绕感知人、研究人、保障人,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体质体能评估以及心理服务系列产品落地,持续推动“云脉”的系列化产品拓展,为政府、行业、个人提供健康管理、安全管理及业务协同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围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5G智慧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工厂等行业的物联感知需求,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综合传感器产品。公司结合自身在 5G元器件配套、5G灯联网和智慧照明、通用航空、高端安防等相关产业领域的优势地位,以国防和军事应用需求为牵引,按照平战结合、军民共建共享的原则,提出了基于“十分平安”的产品体系,推出了针对国防动员、应急指挥的“基层武装智慧动员管理服务平台”,针对机场突发事件救援升级优化了原有“应急飞行服务站”,增加场面机组与人员动态实时感知与规划调度。通过典型实践项目“智慧秦保”和“数字澄迈”,推动了“全域栅格化立体感知和军民两用大数据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逐步打造出支撑公司下一个发展周期的核心优势板块。

  (3)数字海洋行业

  数字海洋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海洋环境、资源、生态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分析和管理,旨在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海洋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是当今世界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环洋市场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海洋数字平台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29年,全球海洋数字平台市场的收入将达到761.3百万美元,2023至2029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7.8%。《“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数字海洋建设的目标,强调了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了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政策的利好将持续推动数字海洋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数字海洋业务领域,公司主要以子公司天和海防、天蛟智海为业务平台,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的发展路线,致力于提升技术实力和行业地位,坚定巩固市场地位,扩大产品应用规模,形成公司品牌价值。公司致力于海洋高科技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一支涵盖水声、控制、导航、信号处理等领域的专业化研发团队,业务涉及海洋环境探测、智慧海洋大数据服务、涉海安防、水下无人平台、水声探测传感器和系统集成等军民两用产品领域。作为总体单位,曾承担并完成了“十二五”多项国家海洋领域863重大项目,十余项“十三五”“十四五”涉海预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市国家重点产业化项目。公司长期致力于自主研发,已取得各类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百余项。公司将牢牢把握行业机遇,形成持续动力提升数字海洋业务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竞争格局及行业地位

  随着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军事应用,民参军企业发展环境愈发广阔,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将会有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军工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中,公司面临的主要竞争格局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跨行业竞争已经出现。公司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战略发展布局及产品发展规划,形成了具有应用于军民两用不同领域的系列产品,可以确保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在以5G技术为支撑的大数据应用领域,公司定位以军事需求为牵引的大数据应用开发,做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以便能面对行业的竞争;同时公司积极推广在具有军民两用属性的装备和安防系统解决方案,应对跨行业竞争;在通信电子领域,竞争较为激烈、国产替代风起云涌,不断有新的团队与技术方向加入进来,公司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精心布局,从材料端做起,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同时为确保我们能够满足下游用户不断提高的技术要求,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围绕核心市场和核心产品加强技术投入和人才引进,在做深做细的同时适度扩大产品范围,形成较为综合的产品组合,为客户提供射频器件与材料的综合解决方案,进一步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稳定提升盈利能力;在军工装备领域,鉴于军工装备行业投入大、行业准入门槛高、技术壁垒、体系认证壁垒、安全保密等壁垒,公司拥有完整的军工科研生产资质,这些资质使公司在行业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随着公司军工装备产业线的不断丰富、完善及技术不断创新,逐步从之前的单一低空近防系统产品向边海防、数字军营、海洋探测、军事大数据等系统产品发展,同时,围绕军品国产化替代,围绕材料、器件、芯片、模组和智能传感的产业链布局,军工配套领域也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公司已具备完备的技术和产品体系,已构建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创新链和较为健全的产业链,可有效支撑公司军工装备业务的快速发展需求,巩固公司在军工装备领域的行业地位,确保公司在军工装备业务领域持续稳健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立足于低空近防推动低空制空权能力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便携式防空导弹信息化指挥为重点,通过军事牵引、主业整合、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各项技术及产品,形成了军民品共举融合发展的业务布局,军品业务主要以子公司天伟电子为业务平台,聚焦于低空近防、边海防等方向,民品业务主要以子公司华扬通信为射频产业化平台,聚焦于5G射频产业链方向,同时为了践行国家战略、深化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在公司军民两用核心技术的支撑下,公司打造了“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业务,聚焦于物联感知、行业大数据等方向,构建军民深度融合的一体化电子信息体系。现阶段,公司已形成了“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三大业务体系并持续深耕。

  1.军工装备

  以新一代综合近程防御系统为核心,全力推进新一代低空近防(中国猎影 2.0)、智能立体边海防(猎狐)、要地防空、战场环境综合感知、数字军营、国防动员、5G军事应用和军工配套业务,核心产品包括: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指挥系统系列、野战通信指挥系统系列、雷达与作战指挥系统、智能边海防立体侦察指挥系统装备系列以及低空目标指示雷达及地面、海面目标侦察监视雷达、边海防智能哨兵系列、水下无人作战系统(猎声)系列产品。

  2.5G射频

  “天融工程”是以国防和军事应用需求为牵引,“空天地水人”一体化全域感知互联的军民深度融合的电子信息体系。目前,天融工程在灯联网、照明与通信芯片、射频芯片、宽频段低成本综合感知传感、数据融合、边缘计算与数据加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心理健康服务、数字海洋等核心关键技术方面进行布局。

  (1)物联感知

  围绕5G行业应用,结合智能感知技术、边缘计算、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和先进通信技术,推动以“5G物联+天和边缘云”为核心技术的灯联网落地实践,进一步拓展公司物联感知产品谱系;围绕感知人、研究人、保障人,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体质体能评估以及心理服务系列产品落地,持续推动“云脉”的系列化产品拓展,为政府、行业、个人提供健康管理、安全管理及业务协同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围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5G智慧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工厂等行业的物联感知需求,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综合传感器产品,核心产品包括:空海一体智能哨兵、低空卫士、交通卫士、工业灯联网等。

  (2)行业大数据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凭借多年沉淀的技术优势以及超强的产品交付能力,基于客户的OPEX和CAPEX核心指标,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系统化、定制化解决方案。军品方面,采用整机销售、“技术转让+联合生产”、维修零部件及军品配套销售模式实现客户和产品价值的最大化。民品方面,聚焦打造射频与微波行业的核心供应商,主要面向全球的主流通信设备商提供射频类器件的开发和销售;围绕低空数据服务、环境智能监测、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应用场景,为行业用户、政府提供解决方案和数据服务。

  2.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模式依据产品方向不同分为军品生产、民品生产。公司采用“小核心、大协作”的生产模式,生产项目流程涉及生产计划策划、物料采购配套、产品装配调试、产品检验验收、技术培训及售后服务等多个阶段。由于国家对军品科研生产采取严格的许可制度,产品的生产亦必须按照严格的国家军用标准进行,由驻厂军代表实行实时监督;公司民品生产主要采用订单生产模式,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并组织生产。

  3.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的销售模式,为客户提供设计方案、装备研制、售后服务等全方位服务。采用整机销售、技术转让、联合生产、技术服务并举的模式,实施市场开发与用户需求相结合的市场创新机制。军品方面,主要是国内军方采购及军贸出口两种模式。国内军方采购方面,军品定型装备为单一来源采购,新增军品项目通过军方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获得军品销售;军贸出口方面,通过军贸出口立项批准、竞争性谈判、潜在用户推介等形式达成销售;民品方面,依托各子公司平台及业务平台,参与各大设备商及应用客户的招标采购或有导向性的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

  4.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供应商评价管理办法,构建了完备的制度、流程、风控等措施,快速响应并满足公司战略各项业务需求。军品方面,作为生产企业为公司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的供应商需经用户驻厂代表审核备案,列入《合格供方名录》。公司的物料采购必须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应商进行询价和议价;民品方面,按照正常的公司采购流程执行。依据实际情况通过市场化招标或竞价谈判确定供应商。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形。经过不断的积累与沉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提升。

  (一)清晰的发展战略

  公司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三十年三个阶段六步走”的发展战略,并在其后的探索发展中调整、完善,成为企业发展的清晰纲领,确保企业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行。从近 20多年的历史过程看,“三十年三个阶段六步走”发展战略引领公司前进的作用十分突显。无论是民参军、军转民,还是主业整合、转型升级、产业布局,无论是把握大势、抓住机遇、战略选择,还是化解矛盾、应对危机,都体现了战略的正确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实践性。

  (二)健康的品牌形象

  作为国内最早的军民两用关键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制造企业之一,公司拥有完整的军工科研生产完备资质,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联科技创新企业、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陕西省创新型企业、陕西省“双百工程”军民结合重点企业、陕西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西安市大数据企业等。随着公司技术和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企业形象得到国家、地方政府与社会各界的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品牌。报告期内,公司荣膺“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行业领军型)”“年度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军工产业最具成长上市公司”“年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优秀单位”,华扬通信荣获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称号,成都通量获评成都“新经济双百企业”、成都高新区“瞪羚企业”、2023未来之星“成长潜力奖”,为公司在相关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完整的产业布局

  公司围绕“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三大业务体系,以西安科研中试基地和天和防务二期-5G--通讯产业园为中心,在陕西、海南、北京、南京、成都、深圳等地基本完成产业布局,构建了比较完备的科研、生产、质量、市场体系,具有高效的产业链、创新链协同优势,可以有效支撑公司的业务发展。在建立多种盈利渠道的同时,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目前,公司已进入大力推动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的新发展阶段,公司迎来快速发展期。

  (四)雄厚的科研力量

  公司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始终突出自身作为技术创新的需求主体、投入主体、研发组织主体和成果转化主体作用,构建了应用技术研究院、军工技术研究院、通信技术研究院等“三院一体,七中心协同”的自主创新与协作创新相结合的开放式创新平台,通过与各军地高校院所保持紧密合作,建立起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了国防科研资源跨军民、跨行业、跨地区的合作共享模式。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发展战略之一,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公司历来重视研发投入,拥有与主业相关的专利及各类知识产权千余项,形成了大量的自主研发成果。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制造和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与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陆、海、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及武警部队,是业内少数可以实现全军种覆盖的核心企业。公司获批成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基地”,是培养、吸引青年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公司高端研发人才的引进,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五)稳定的客户资源

  军品方面,公司已有多个型号装备列装国内军方使用,多个系统级产品军贸立项并出口国外,已与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训练管理部、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并有利于促进公司在产品开发、质量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持续改善和提升。公司积极响应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相继参加了珠海、马来西亚、泰国、阿布扎比、法国、南非等国际知名防务展,形成了良好的产品市场基础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民品方面,公司的通信电子业务经过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在旋磁铁氧体磁性材料等移动通信有源及无源器件方面,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已逐步实现了从材料到后端器件及应用的重点突破,进入全球六大通信设备制造商的合格供应商名录,成为主要供应商,形成了良好的市场能力和市场基础。

  (六)优秀的人才队伍

  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公司培育了一批与公司共同努力、进步、发展的奋斗者。公司的长期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奋斗者不断的冲锋陷阵、艰苦奋斗、持续贡献价值。公司坚持“国家、企业、员工利益的和谐统一”的价值观,通过当期分享、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相结合,建立同心共享的共有型组织。公司人才梯队中,大多数的员工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公司在西安、北京、成都、深圳建立了研发中心,研发及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较大的比例基数,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积累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

  (七)卓越的企业文化

  通过20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追求国家、企业、员工利益的和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形成了军工报国、大力协同,甘于奉献的企业境界,成为激励公司员工情系军工、献身军工的不竭动力。公司内部推崇卓越业绩文化,以专业精神、专业技能、专业流程、专业品质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同时,公司积极推动质量文化、安全文化、型号文化、保密文化、创新文化,用文化理念教育人,用人文关怀凝聚人,用文化活动陶冶人,不断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追求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一)总体经营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公司以“三十年三个阶段六步走”的发展战略,按照“聚焦、协同、提升”的总体思想;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基础能力更加坚实,战略布局更加清晰,业务协同更加紧密;重点领域市场开拓取得新突破,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取得新进展,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但由于报告期,受行业竞争加剧,运营商资本化投入稳中有降,5G主设备集采单价下降较多,使公司在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情形下,通信电子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同时,在军品方面,“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受技战术指标提升、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国内军方某部上级机关对交付周期进行了调整,项目首批及第二批次合同均未完成产品交付,暂未确认收入,对报告期公司军品业绩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此外,对子公司未弥补亏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予以转回对公司业绩亦产生较大影响。

  综合以上因素,报告期公司整体业绩不及预期,实现营业收入35,068.85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0.1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81.6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9.52%。

  公司目前正处于科研战略、能力建设的投入期、核心技术攻关的提升期及规模化、产业化加速的推进期,公司紧紧围绕军工装备、5G射频、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三大业务方向不断深化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尽管公司业绩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未能达到预期,但公司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攻坚克难。报告期内,公司军品业务持续稳步推进,积极拓展新业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5G射频产品不断提升优化,加强在关键领域的领先地位,市场优势进一步巩固;天融工程业务线深化了核心业务与发展布局,业务示范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在“十四五”规划持续推进、军费预期增长、5G创新应用和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多轮因素驱动下,随着公司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推进,公司未来有望实现业绩较好改善,加速走出低谷期。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化进程,积极拓展市场份额,推动新业务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的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确保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报告期主要工作回顾

  1.军工装备业务线深耕市场开拓,业务稳步推进

  报告期,公司军工装备业务线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在深挖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加大国外市场拓展力度,重点在低空近防(反巡航弹、反无人机及蜂群等)、边海防、数字军营、5G军事应用和军工配套五大业务方向进行不断开拓,合同执行稳步推进,多个新业务方向实现了突破。子公司天伟电子签订的“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项目首批合同目前正在进行靶场鉴定试验前的准备工作,第二批次合同已经签订,该项目后续有望为公司带来持续订单,公司在低空近防领域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数字军营业务方面,签订某地区仓库卫士项目,已完成交付验收,为后续业务拓展奠定基础;军工配套业务方面,业务拓展进一步深化,已配合某研究所完成军方型号项目变更方案的评审,即将签订批产合同;成功中标某军方XBT和XCTD探头集中采购任务,并已签订第一批合同,此次中标大幅提升了公司在该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公司后续年度长远发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石;国际业务方面,为推进国际业务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公司成立了国际市场业务线专项小组,在多国进行了产品拓展,某国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已完成交付验收,二期合同已签署,正在按计划生产,某国军援项目已签订合同,正在按计划生产,“空地海”一体化安防方向取得较好进展;某国生态自然保护区项目进入交付阶段,某岛屿安防项目、移动雷达补盲探测项目已经中标,正在紧密策划和参与某国多个安防项目。在军工装备业务线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开发存量客户市场潜力,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拓展合作宽度和深度,加强存量客户粘性;同时加大力度拓展增量市场,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确保公司军品业务持续稳步发展。

  2.5G射频业务线持续推进产品优化,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公司5G射频业务线主要围绕5G射频产品,以研发和生产面向无线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市场所需射频芯片、器件、模块和材料为核心业务,以子公司华扬通信、南京彼奥、成都通量、天和嘉膜为业务平台,与国际主流基站厂商均开展产品合作,已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技术优势。子公司华扬通信在保证环形器和隔离器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已完成对隔离器、环行器全品类产品的布局,且均实现全频段批量生产能力;小功率环行器通过客户认证,具备可销售条件;微带产品在重点客户送样成功,并实现销售;成功取得了NEC合格供方资质;诺基亚奥卢项目取得实质进展,为提升海外市场份额打下基础。子公司南京彼奥总产品发货量超过6,900万片,市场份额有所提高;“无线通讯专用微波旋磁铁氧体及介质陶瓷材料项目”稳步推进,该项目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将进一步巩固南京彼奥的市场地位。子公司成都通量的项目达到小批量/量产状态累计共6大类产品、20个型号,报告期在售产品型号共4大类、60余款,为某客户供应的产品代码增加至18个并新增国内基站天线市场头部客户;在雷达感知芯片领域为头部客户开发4款新产品,并实现批量供货。子公司天和嘉膜确定了以半导体封装膜材料、透明光电玻璃显示(秦膜玻显)、超薄导热膜及覆铜板三大类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作为长期主营产品;芯片板级封装载板增层膜持续配合客户开展定型开发;透明光电玻璃显示屏与某大客户已签订销售合同,正在开发其他客户;超薄导热膜及金属基覆铜板通过两家重点客户验证,采购量不断提升。在5G基站建设行业政策和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的背景下,5G射频业务线各子公司均在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供应链优化等方式降本提效,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 5G射频行业地位和技术优势,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增添新的增长动力。

  3.天融工程业务深化布局,业务线实现多点突破

  “天融工程”是公司布局的重点战略业务,是公司践行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报告期,围绕“切点、连线、扩面、建体”指导思路,“天融工程”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及布局,传统业务、智慧动员、天和云脉、智能翻译等业务多点示范效应显著,进展明显,商业模式进一步优化。系统集成业务,澄迈县两违项目通过维保验收,澄迈县秸秆禁烧项目正常维保中,重要经济目标军地协同防护项目正在投标前的准备工作;西安高新智慧秦保项目正常运维并顺利回款,陕西省科学院“数字秦岭”生态保护项目完成交付,党管武装产品在深圳市五个区安装部署;安全应急业务,某地下安防项目完成紧急交付和运维保障;新兴产品业务,智能翻译产品,半年内多线拓展军工、政企、教育、金融、电信等垂直行业,已取得市场订单;数字健康产品,逐步建立“研发-产品-市场-服务”体系,与区域头部养老企业达成深度合作,打通基于场景的数据服务闭环。天融工程传统业务及新业务均实现了新的突破,正在加速成长期。

  4.创新驱动技术发展,产品研发取得新突破

  报告期,公司致力于不断推陈出新、打造精品,持续巩固和提升企业在创新领域的优势,积极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取得了一系列核心产品的研发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

  军工装备业务线方面,研发工作如期推进,关键技术能力和新产品研发实现新突破,重点对标以色列“铁穹”系统,研制满足未来防空需求的新型低空近防型(中国猎影 2.0)的系列产品,边海防等多个重点研发项目中取得新进展。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工程样机研制及性能验证试验,正在准备靶场鉴定试验工作;BS/05(V1.1)已完成研制定型及小批量交付,针对低成本、小型化、轻量化和对海探测要求等,已完成 V2.0状态论证和立项,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和工程研制;某型重点自研多任务数字阵列雷达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正在进行工程设计,未来将作为公司低空近防系统产品雷达传感的技术牵引和产品支撑;大深度探头已完成最大航速等指标优化,并通过海试验证,具备可销售条件;批量XBT探头及数据采集仪已完成技术优化改进、军检验收交付;某便携式水下机动靶标重点自研任务已完成样机设计、试制、测试试验,突破了小型化声磁载荷技术,形成微小形靶标样机。在取得专利及获得成就方面,子公司天伟电子新授权发明专利1件。子公司天和海防获得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1项,成功申报多项海军“十四五”预研课题项目,获得启元国家重点实验室扶持项目,成功策划多项军科委重大创新项目指南。

  5G射频业务线方面,产品研发进展显著。子公司华扬通信环隔器根据客户需求及时完成产品工程化开发,提升了产品良率和产品可制造性,全年累计正式转产21款;集总参数隔离器取得了实质突破,并顺利取得某客户合格供应商资质;微带产品完成样品验证,实现订单销售;5.5G相关频段产品已完成样品验证,进入可靠性检测阶段;在量子通信领域的产品已开展极低温环境试验;在卫星通信与 6G产品预研方面,已参与相关项目,产品已完成可靠性试验,满足送样条件。子公司南京彼奥完成核心产品的新材料配比、工艺研发优化,重点突破1900、GS31介电常数产品,实现小规模生产,产品性能超过国外竞品。子公司成都通量聚焦Sub-6GHz基站和5.8GHz雷达产品,合计定型物料10款,其中雷达芯片采用差异化工艺平台和架构,产品性能领先于竞争对手,已大批量交付;正式启动定制芯片开发,已签订4个重点项目合同,多款货架和定制化产品完成设计并流片。子公司天和嘉膜完成超薄导热膜、金属基覆铜板、透明光电玻璃显示工业化生产,“秦膜”系列中塑封张料产品已完成某型号定型并小批量出货,用于先进封装领域。在取得专利及获得成就方面,报告期内,子公司华扬通信累计申请及取得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获得“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HTD商标获得“深圳知名品牌”。子公司成都通量授权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 9项;获批“高新区瞪羚企业”“成都市新经济双百企业”,一名核心技术人员获“高新工匠”称号。

  天融工程业务线方面,坚持创新品、铸精品,着眼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技术路线更加清晰,实现了一些核心产品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完成了天融工程业务线未来2年的技术与产品规划,形成《天融工程概念白皮书3.0》《天融大数据军品业务规划 1.0》;完成空海一体化哨兵、车船激光引导设备、交通卫士、云边协同管理、工业领域灯联网等多个产品的开发及取证;围绕军民两用数字秦岭军事需求论证、十分平安高新试点方案、智慧秦岭2.0开展总体方案设计和数据服务产品策划,形成了部分成果;重点在国防动员、要地安防、近岸监视、基层党管武装、大模型应用、数据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关键技术研究和突破;云脉健康产品完成小样本测试,软件平台功能运行稳定,并已完成三级等保审核备案,M2O5S模型的数据分析场景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在养老应用中基本具备产品化条件。在取得专利及获得成就方面,“天空地人”一体化生态保护数据服务项目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名单,“空海一体目标识别与监测系统”入选 2023年陕西省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名单,“无人集群节点管理系统”入选2023年西安市技术创新项目名单。报告期内,公司天融工程业务线获得授权专利23件,其中,发明专利13件,国防专利2件。

  5.加强经营管理体系能力建设,公司运营效能持续提升

  报告期,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体系能力实现再提升。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公司全面梳理和修订相关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了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内控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开展内控制度优化、组织机构优化,进一步完善了以正向激励为主、经营目标为核心导向的评价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效用日益凸显,进一步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业务发展资金支持,财务管理效能持续提升;团队管理体系更加优化,完善了任职资格标准,开展了员工职级评定,实施核心人才引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积累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党建工作质效持续提高,顺利通过“评星晋级、争创双强”五星级党组织最终验收,天和党组织“创新 12345”党建品牌,入选(2023)全国企业党建优秀品牌,公司党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品牌建设工作稳步开展,公司荣获全国工商联“四个最具”企业、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稳步推进,研发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核心竞争能力持续提升,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的情形。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未来发展战略

  以国家战略为指导,以军事需求为牵引,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引领,以自主可控、具备国产化条件的 5G通信关键技术、核心器件和芯片、大数据采集、挖掘和应用、智能物联传感等产业化能力为支撑,全力推进“天融工程”落地实施。以城市防空、要地防空为主责,继续创新研发生产新型“超级铁穹”中国猎影2.0,力争在低空防空作战中为我国低空安全做出贡献。构建平战结合、快速转化的数字化低空安全能力体系,在目前形成的野战防空、城市防空和要地防空产品基础之上,持续加大对城市分布式低空感知系统、低空安全大数据平台、“低空防御AI大模型”等新一代低空超低空防御产品的研发力度,积极参与国家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建设,融入区域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与低空产业链生态伙伴携手探索落实把新质生产力迅速转化为新质战斗力。在数字化领域助力数字中国创新体系能力建设,努力实现具有影响力的防务技术企业集团的发展愿景。

  (二)“十四五”发展目标

  回望“十三五”,公司始终坚持既定的“三十年三个阶段六步走”的发展规划,始终坚持国家、企业、员工和投资者利益和谐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始终坚持报效祖国、服务军队、回报社会的企业使命,顺应时代的变化,在公司领导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发展战略逐步清晰、基本完成支撑企业战略的业务布局、基本形成支撑业务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十四五”公司将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国际化优先战略、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人才支撑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等五大发展战略来实现“十四五”各项发展目标,以发展、提升为第一要务,持续聚焦硬科技培育新质生产力,围绕三大业务体系加强战略能力、生产能力、产业能力、市场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等能力建设,推动公司军民两用5G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加快“天融工程”向物联网系统集成、灯联网解决方案、5G垂直行业应用方案及运营管理服务转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争取把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绿灯项目、进入中央融办重点项目、列为国防科工业数字化备份中心;把 5G通讯产业园项目申报为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和新兴产业示范工程平台,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300152)。

  军工装备业务线:在未来数字化战争、复杂电磁环境的背景下,努力推动国土防御的低空制空权能力建设,助力边海防数字化、信息化,构建“空天地水人”一体化的数据体系能力,支撑国家水下无人作战和海洋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

  5G射频业务线:在国家支持5G网络建设、5G+、5G轻量化等政策的牵引下,以需求牵引产品研发,围绕客户端对军民两用射频器件的切实需求,从“基础材料〉器件〉组件”进行完整产业链布局,以自主可控、宽频化、小型化、低成本、高可靠为核心塑造完整产品谱系,积极进行差异化产品创新,以形成射频大规模产业化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同时,盯紧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强化研发投入,着眼于器件发展未来,在军用射频、量子通信、卫星通信领域进行产品研发。

  天融工程业务线:构建以数字化战争为背景,围绕低空近防、应急救援和国防动员的数字服务体系,打造“空天地水人”一体化的硬核产业链,以天和云脉、云脉健康、语言翻译、无障碍沟通等人工智能应用为切入点,形成对民用领域的数字服务支撑,推动天融大数据迅速落地,构建软硬一体、军民两用的数据产业能力和数据运营能力。

  国际市场业务线:统筹国外市场、资源,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更加积极主动“走出去”,创新“技术转让+联合生产”的销售模式,推动军援军贸的国际化合作步伐,努力把公司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合作载体和合作平台。

  (三)2024年经营计划

  2024年是实施公司“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要立足形式变化,抓住战略机遇,坚持“聚焦、协同、提升”的总体思想,不断提升企业综合能力,围绕公司业务体系,持续强化市场开拓、关键产品研发、协同管理能力提升,实现企业经营效益高质量增长。具体经营举措如下:

  1.围绕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持续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和项目申报

  加快推进5G通讯产业园北区项目建设,争取尽早投入市场化运营。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项目要加快建设节奏,加强多渠道融资对接工作。南京彼奥“无线通讯专用微波旋磁铁氧体及介质陶瓷材料项目”要加快推进验收工作,早日实现整体搬迁、投产,提升产能综合利用率。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纳入国家新基建重点项目、5G通讯产业园项目拟申报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和新兴产业示范工程平台。要持续坚持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国家战略,谋划低空大数据、国防工业数字化、应急救援、数字秦岭等战略性重点项目,推动项目落地。

  2.军工装备业务线要以型号牵引,加速推进新型号列装和订单

  军工装备业务线,聚焦低空近防新型号(中国猎影2.0)、边海防、军事大数据等业务,围绕主力装备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的核心需求,总体规划型号装备、深化升级产品结构,打造公司军品装备序列。

  市场方面,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系统计划,梳理形成军工装备业务整体规划;确保“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项目”、XCTD/XBT探头产品等核心项目/产品的生产交付,并推动持续订单的签订;尽快推动某研究所军方型号配套项目批量合同的签订,并完成交付验收及列装定型;积极策划多个新型号项目,并全力以赴推动立项及参与竞标;加强对防空装备进行总体规划论证,迅速推动低空制空权能力建设,打造以低空制空权为核心的、面向未来复杂电磁环境的高质量、高水平、有综合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研发方面,围绕低空制空权能力建设,在低空近防方向持续深耕。以雷达升级为牵引,完成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迭代规划和论证、某地空多任务雷达的测试验收;便携式无人机处置设备功能模块要达到量产状态、毫米波雷达和空海一体雷达要实现产品系列化、无人机雷达信号处理板要实现产品批量供货、无感收费毫米波雷达要完成样机研发和系统联调;聚焦可批量化的AUV研发,实现长航时、长期滞留、跨介质等各类需求,确保产品可靠性、性能指标国内先进;加强两栖机器人、多物理场探测系统、水下发电系统、压电薄膜材料、超结构减振降噪材料的产品研发。

  3.5G射频业务线要协同攻关,构建军民两用射频支撑能力

  5G射频业务线,构建从材料、芯片、器件到模组的完整射频产业能力,不断升级5G射频业务结构,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推进民用射频大规模产业化;围绕军事射频自主可控、高性能和低成本需求,提升军事射频行业市场地位;最终打造形成军民两用射频产业体系。

  市场方面,调整市场策略,确保市场份额,增加海外销售,并深入调研客户需求,寻找新的增长点。同时,发挥市场优势,打造射频产业化平台,抓住国产化替代和低空经济的发展机遇,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加快新区建设投产,推进新产品新业务,形成新业绩,同时注重开源节流、盘活资产、加快资金周转。在基站市场攻关核心客户,实现业绩提升;在雷达市场主打性价比和差异化策略,确保产品批量发货。推进秦膜系列产品销售力度,加强超低热阻产品市场推广,开拓“秦膜玻显”代理商,完成标杆项目建设。要大力发展军事射频业务,主攻方向从T/R进行着手,全面提升T/R技术指标、降低成本,围绕雷达、通讯、弹载等方面深挖应用场景,逐步构建起转为完整的军事射频产业能力,持续强化公司军事射频产业链竞争力。

  研发方面,做好产业发展目标规划、能力布局、技术及产品规划,关注产品验证、方案落地、新产品研发及6G和量子通信产品的预研。加强校企联合及内部协同,实现产品规模化生产,降低对外依赖和生产成本。推进超低膨胀载板增层材料量产、超低损耗增层材料开发以及曲面光电玻璃屏幕样机交付等工作,打造核心竞争力。

  4.天融工程业务线要拓展增量,打造军民两用硬核产业链

  天融工程业务线,以国家军民两用战略需求为牵引,打造军民两用的前端智能化产品和平战一体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空天地水人”全域感知体系和一体化数据服务能力,成为军民两用领域电子信息产业领军力量。

  市场方面,奋力拓展传统优势项目,着力树立标杆示范工程,以重要经济目标军地协同防护项目为突破口,建设基于海上敏感资源型基础平台的全域立体化感知应用系统;继续深化数字秦岭和数字黄河,解决共建共享问题,同时探索数据运营服务模式;以公安为切入点,做好十分平安模式示范;面向绿色环保、智能制造等行业方向,打造智慧照明标杆项目,大力发展渠道合作伙伴;以深圳莲花街道为样板向广州、东莞和佛山等地推广党管武装业务;围绕应急应战、要地防护等方向,策划示范项目,并进行复制推广;全力推广云脉健康产品,强化市场推广和渠道拓展,加大在 To B、To C端推广力度,促进数据服务业务落地;聚力拓展智能翻译业务,完善产品资质、建设营销体系,打造智能翻译品牌,利用内外部资源,促进人工智能语言服务战略落地;大力推进数据运营业务,紧跟国家军民两用体系进行天融大数据业务整体规划,构建销售能力,提升数据运营体系能力。

  研发方面,天融工程业务线依据业务布局加速产品研发进程,加强无人艇载智能识别边缘计算、应急救援“数字参谋”、基层国防动员“数字参谋”、水面无人集群协同作战等关键技术开发,加快基于北斗战术通信技术的应急数据服务系统研发、以及交通卫士、要地低空监视预警哨兵等产品化进程;充分整合产业链资源,积极组建应急技术研究院,提供高效、可靠的应急救援装备与大数据解决方案,推动应急应战管理实时数据采集、指挥、智算、仿真和救援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国家级应急应战管理数字化服务体系和数字化底座;加强云脉健康产品研发,推出更多具有差异化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注重软件及养老平台设计的模块化与可扩展性,面向养老平台个人用户,实现“从健康数据采集到干预服务交付评价”全流程数字化;围绕云脉健康、语言服务、天和云脉的行业应用,全面开展数据运营工作,自上而下完善组织机构和销售策划。

  5.国际市场业务线要多点布局、全品拓展,寻求增量突破

  国际市场业务线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立足公司成熟产品体系,面向国外军品、民品市场,利用自研产品完善的技术服务能力,突出综合性、体系化解决方案优势,重点布局“一带一路”国家,坚守传统的国际市场份额,努力拓展新兴国际市场领域,全力在国际市场打造天和品牌。确保军援、军贸等核心项目按时完成生产交付,在存量市场深挖客户需求,确保存量业务持续增长;统筹出口立项,全力推动已有产品进入型号序列;在重点区域落子布局,论证新市场业务布局和开拓,进一步强化市场拓展的品类。

  6.围绕企业合规管理与经营提质增效,持续加强经营管控

  公司将着力推行组织机构效能提升,促进各业务方向在聚焦主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协同效应;筑牢证券合规风险防线,继续提升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公司管理体制,积极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加强公司规范化治理;持续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加强内控审计,防范风险,推进生产经营保障能力建设;做好财务总体筹划工作,加强资金统筹管理能力,防范财务风险;推进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内部人才流动机制,优化各业务方向资源配置,抓好人才引进,着力建设职业化、年轻化、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加强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建设,完善和提高涉密信息系统技防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确保实现安全事故零容忍目标。

  (四)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业绩波动的风险

  公司军品的最终客户为军方,其销售受行业政策、最终用户的具体需求、国际形势及用户国国内形势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公司各期间订单数量存在不稳定性,导致公司的军品收入在不同会计期间内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近年来,公司通过转型升级已从单一军品业务发展成为融合军民品业务双引擎驱动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尽管公司正在拓展的相关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但公司的研发产品大部分为高科技产品,技术难度大,产品开发周期长,研发投入高,存在着因市场开发短时间不能达到预期从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持续加大军品市场开拓力度,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加强市场论证,努力推进军工配套业务,继续完善技术研发体系,提升产品性能和加强产品研发;同时,以5G射频作为主要方向,扩充民品通信电子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协同效应,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2.管理的风险

  近年来,公司围绕主营业务大力通过并购及设立新业务主体等方式开展行业资源整合,使得资产规模、产销规模、人员规模快速增长,业务领域不断扩大,产品线愈加丰富。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19家子公司。公司规模的快速扩张对公司战略规划与执行、集团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及业务协同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若公司不能持续改进和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将面临来自于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体系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公司在业务经营、财务运作、对外投资等方面的管理与控制,提高公司整体决策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紧密关注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风险,维护上市公司股东权益。

  3.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5.12亿,账面价值为1.25亿元,占公司2023年经审计资产总额的4.91%。虽然应收账款的主要债务方均是规模大、资信良好、与公司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款有着较强的保障,但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将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若宏观经济环境、客户经营状况等发生急剧变化及其他客观因素的持续影响,还将可能导致公司出现坏账和资产周转效率下降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加强对应收账款客户按照风险级别和性质的分类管理,持续加大催收力度,严格预算管理,努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积极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增长。

  4.新技术研发的风险

  公司转型升级的战略布局和业务结构调整已经基本完成,目前已形成“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三大业务体系互通融合的战略布局,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其它相关业务开展。公司的重点研发产品均为高科技产品,尽管公司已经过充分论证,相关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前景广阔,但由于该等新技术开发难度大,其产业化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可能存在其产业化进程不达预期从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情况。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紧抓市场技术趋势,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加强市场论证,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公司的新技术科研攻关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5.市场环境与国内外政策的风险

  当前全球、国内的宏观环境有较多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经济、贸易摩擦多种因素交织,既面临短期经济波动,又存在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国内经济恢复缓慢,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同时我国正处在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面临很多已知与未知的风险与挑战。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我国的周边政治经济环境也趋于复杂,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对公司的客户、供应商及合作单位造成的影响也导致公司受到一定波及,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及中短期的营业收入与盈利能力预期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积极应对复杂经济环境的影响,响应国家政策,将坚定自己的战略定位及规划,紧紧把握“十四五”的历史性机遇,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不断提升公司核心产品的竞争力,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6.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环形器/隔离器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综合毛利率在行业内保持较高水平,但基于客户降价压力主要产品毛利率呈下降趋势。受5G基站建设进程影响,主要通信设备集成商竞争加剧,不断将降价压力向上游传导。同时,在上下游市场波动、产品和技术更迭加快等因素影响下,射频器件行业整体竞争加剧。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力求保持现有的环形器/隔离器及铁氧体材料产品领域的行业竞争地位,并致力于现有产品技术向其他应用领域的市场拓展;同时在行业发展较为平稳的总体态势下,围绕 5G射频方向持续发力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将产品方向做深做细,通过创新克服宏观因素影响,持续扩展业务空间。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4
天和防务
击败了33%的股票
短期趋势短期的强势行情可能结束,投资者及时短线卖出、离场观望为宜。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14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518.58万股,占流通A股1.29%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1.69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