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科移动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5 18:20: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信科移动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坚持拓增量、稳增长,大力推进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数字化转型建设,着力发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在企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2023年度公司总体经营情况总结如下:

  (一)经济指标持续改善

  公司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保持增长,主要经营指标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亏损额继续大幅收窄。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3%,其中系统设备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约3.17亿元。公司继续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管控,成本费用占收入比重较上年降低2.52个百分点,公司运营质量持续改善。

  (二)国内运营商市场稳中求进

  紧跟国内运营商5G网络建设需求,助力客户构建“绿色-极简-极致”的5G网络。主设备市场坚持增量发展策略,全面入围三大运营商5G系统设备集采,5G系统设备覆盖全国20省30张本地网,进一步提升用户感知和网络建设效能;基站天线业务综合市场份额排名第二;5G小站业务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运营商服务业务中标额大幅增长。

  (三)国际市场布局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完善国际市场体系,着力提升团队能力,在多个国家开展“专家走出去,客户请回来”市场活动,全方位展示公司5G最新方案及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拓宽国际市场销售渠道,市场布局进一步优化。产品及解决方案在东南亚、南亚、美洲、中东等区域市场形成销售,主设备产品实现规模落地,一体化小站、基站天线及无源器件产品实现多点突破。

  (四)持续深耕行业应用及新业务市场

  公司依托在移动通信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优势,赋能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持续深耕能源、交通等市场,参与矿山、铁路5G-R相关标准制定,5G垂直应用解决方案在煤矿、石油石化、电网等领域落地多个项目,其中东方气田5G海上智能网平台、东风车辆厂智能化产线两个项目入选“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典型应用案例”。

  在星地融合及卫星互联网领域,公司持续推动标准体制创新,保持在标准制定方面的领先优势。完成业界首次基于5GNTN标准的端到端宽带卫星通信业务传输技术验证,完成高低轨融合和天地融合的业务验证。进一步丰富卫星互联网产品序列,打造通信载荷、天线、核心网、仪器仪表等全系列产品能力,并积极拓展民用卫星互联网市场。

  (五)科技创新实力稳步增强

  公司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公司聚焦6G关键技术方向,连续4年发布6G白皮书,7个6G预研方向在国内处于业界领先或先进水平。攻克4G/5G融合天线关键技术,解决多制式天线尺寸大、性能差的问题。完成业界首次基于5GNTN标准的端到端宽带卫星通信业务传输技术验证,在6G星地融合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对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开展试验验证。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自主知识产权工作,增强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公司是ITU(国际电信联盟)、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NGMN(下一代移动网络)、oneM2M(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化组织)、CCSA(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IMT-2020(5G)推进组、IMT-2030(6G)推进组等国内外标准化组织、产业联盟等组织成员,有多位专家在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担任主席、组长以及标准编辑人、报告人等职务。公司积极参与3GPPR18标准制定和R19版本技术预研,新增牵头立项6项国际标准。2023年,公司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荣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信息通信领域十大科技进展2项。

  (六)全力推进改革任务落地,企业发展内生动力稳步增强

  公司高质量、高起点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国企改革专项行动为抓手,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获批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获得国资委“专业领军示范企业方案”A+评价,2022年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考核结果为优秀。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从事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制定、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央企控股高新技术企业,始终专注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开发、应用、服务,面向5G新生态、6G预研、面向数字化转型,坚持自主创新驱动价值创造,持续掌握核心技术,打造移动通信领域的“创新高地”和“国之重器”。

  公司围绕运营商基站建设与无线网络覆盖的业务主线,以自主研发的移动通信核心技术为基础,以一系列移动通信网络设备等硬件产品为载体,为客户提供包含硬件、软件、组网和优化服务在内的移动通信网络部署综合解决方案,具体包括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以及移动通信技术服务。

  同时,公司利用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积极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聚焦交通、能源等领域,为客户提供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及智慧化综合解决方案。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作为一家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坚持自主创新的移动通信企业,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相关核心技术,以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为核心,面向全球通信运营商和行业客户提供领先的移动通信技术、产品与服务,以实现收入和利润。

  2、研发模式

  公司从事的研发项目大致可分为技术标准类研发和产品类研发两大类。

  技术标准类研发主要包括参与并推动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开展标准预研、向国内外通信标准组织提交技术提案、完成标准专利战略规划和专利申请等工作。技术标准类研发流程大致可分为立项阶段、标准化阶段、成果发布阶段。

  产品类研发具体包括产品开发、技术预研、产品平台/公用基础模块开发等,主要是针对外部市场需求或公司业务部门的需求,旨在形成产业化目标的支撑性技术。产品类研发项目采用集成产品开发(IPD)模式实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产品开发进行项目化管理,产品类研发流程大致可分为概念、计划、开发、验证和发布共5个阶段。

  3、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产定采”和合理备货的采购模式。公司建立了信息化采购管理系统和标准化的采购管理制度,持续推进物料的敏捷交付,通过不断优化产品需求管理和细分产品备货策略,加强公司内部上下游部门间的有效协同,以及与供应商的外部协同,保障订单及时有效传递、物料按时按需到货,有效控制供应风险。

  4、生产及服务模式

  公司采取按订单生产及备货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依托智慧工厂平台,形成兼顾资产良性运转和交付有效性的柔性交付体系;公司移动通信技术服务业务坚持驻地化服务模式,建立了覆盖重点客户、重点区域、重点产品的全国服务网络,以及“客服中心—代表处—服务团队”三级服务管理体系。

  5、销售模式

  国内市场,公司依托营销管理信息化系统,以及全国化的营销网络体系,主要采用直销模式进行产品销售。公司的主要客户为通信运营商及其下属公司,以及能源、交通等行业专网客户等,并主要通过客户的集中采购招标方式获取销售订单。

  国际市场,公司借助集团在“有线侧”通信业务多年的海外销售资源和经验,形成“有线+无线”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通过参加国外通信运营商招标等方式获得销售订单;同时,公司持续完善自有国际业务体系,扩充海外市场人才队伍,积极建立全球销售和服务网络,增强境外市场业务的独立拓展能力。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的“C3921通信系统设备制造”。

  (1)行业发展阶段及特点

  ①国内外5G网络部署持续推进

  根据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2024年2月发布的《2024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月,全球101个国家的261家运营商已经推出了商用5G移动服务。截至2023年底,全球5G连接数为16亿个,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55亿。GSMA表示,预计到2029年,5G将占全球总移动连接的一半以上(51%),并在2030年达到56%。

  2023年,我国5G网络覆盖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5G网络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并逐渐实现重点场所深度覆盖。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5G基站数达337.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已近三分之一;其中增强室内覆盖信号的5G室内分布系统数量突破100万个,达上年末的3倍多。

  国内5G移动电话用户占比近半,拉动数据流量不断增长。截至2023年底,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8.05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占比46.6%。消费者市场不断丰富产品供给,5G与数字生活融合步伐加快,以AR/VR、高清视频服务、5G智能终端等为代表的5G应用载体不断丰富,拉动5G接入流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行业应用方面,截至2023年底,国内5G虚拟专网数量3.16万个,5G行业应用从点状示范向部分领域规模化复制演进,5G应用案例数超9.4万个,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1个,覆盖7成大类行业。

  ②政策助推行业深层次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作出战略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务院《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率先在全球将6425~7125MHz全部或部分频段划分用于IMT(国际移动通信,含5G/6G)系统,许可中国电信601728)将现网用于2G/3G/4G系统的800MHz频段频率资源重耕用于5G公众移动通信系统,批准中国联通将现用于2G/3G/4G系统的900MHz频段频率资源重耕用于5G系统,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批复基于5G技术的铁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5G-R)试验频率,向中国上海商飞发放第一张企业5G专网的频率许可,推动5G网络部署从“大而快”的“广铺面”模式,进入“深耕细作”的“精准增强”阶段。

  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基于用户体验持续进行5G网络高质量建设,将是未来5G发展的重点。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最新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4年底,超过8万个重点场所实现移动网络(4G和5G)深度覆盖,2.5万公里铁路和35万公里公路、150条地铁线路实现移动网络连续覆盖。移动网络下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于200Mbps,上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于40Mbps,卡顿、时延等主要业务指标加快改善,移动网络达标速率占比不低于90%。

  发布系列政策,推进5G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工作规则(暂行)》《“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指南》等系列政策的发布,推进5G应用规模化赋能国民经济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助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③行业新技术迭代更新

  2023年,5GRedCap完成现网试验,具备商用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5GRedCap产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融合应用规模上量,安全能力同步增强。RedCap技术的商用将为工业、电力、家宽、车联网以及智能穿戴等行业应用场景带来更高效、低成本的通信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2023年,是5G-A标准制定关键年,作为5G与6G之间承前启后的技术标准,5G-A有望在2025年全面商用,与5G相比,5G-A技术具有更快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更大的连接密度、更高的网络容量和更好的网络安全性。GSMA发布的《2024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月,有47家运营商在SA网络上提供商用5G服务,超过一半的运营商预计将在标准发布后的一年内部署5G-advanced网络。

  (2)行业主要技术门槛

  信息通信行业是融合通信、电子信息、计算机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领域,电信级设备对容量及可靠性的要求极高,工艺流程复杂、专业性强、技术水平高,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快速增长的移动数据流量、海量的移动终端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应用场景和新业务需求,推动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演进,技术迭代及技术跨界融合速度逐步加快,对行业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灵活性、准确把握行业变化趋势的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迭代才能保证领先优势。在移动通信系统核心的网络设备领域,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包括公司在内的极少数通信厂商有能力参与。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2023年,公司继续聚焦移动通信主业,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水平,专注于移动通信的标准制订、产品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落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稳步提升。

  (1)技术地位

  公司是以5G为代表的全球移动通信领域自主创新领军企业,是5G技术、标准、产业上实现全球引领发展的重要贡献者,是全球5G无线移动通信产业的核心推动力量。公司作为我国IMT-2020(5G)推进组的核心成员,服务国家“5G引领”的战略目标,是国家“863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5G科技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及核心技术培育,汇聚了国内外知名的通信技术专家,并在ITU-R、3GPP、IMT-2020(5G)推进组、CCSA等国内外标准化组织担任重要职务。

  公司全面参与3GPP的5G系统标准化制定工作,并在多天线技术、TDD空口设计、节能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等方面有独特的贡献,为全球5G标准及其演进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布局,在ETSI披露的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上排名第八,是全球3G、4G和5G移动通信标准的重要专利权人,并多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金奖、专利银奖。

  公司持续开展6G愿景、需求、能力以及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工作。重点聚焦超大规模多天线技术、网络人工智能、以用户为中心的接入网架构、星地融合卫星互联网、通感一体化高精度定位等多个研究方向,保持业界领先或先进水平。

  (2)市场地位

  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领域,公司全面入围国内通信运营商5G系统设备集采招标;天馈和室分设备领域,公司在国内市场份额持续保持行业前列;移动通信技术服务领域,公司移动通信一体化服务、室分集成业务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移动通信网络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行业应用及新业务领域,公司在交通、能源、仪器仪表等领域具备较深技术积累和市场优势,在卫星互联网领域具备独特的先发优势。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5G-A进入关键阶段,6G技术启动布局

  5G-A是5G向6G演进的关键阶段,5G-A面向高容量通信、确定性网络、星地融合、新型物联、通感一体、沉浸实时等六大场景提出了明确的技术目标,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要素。国内外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厂家积极推进5G-A标准制定、试点验证,5G-A第一个版本(R18版本)标准预计于2024年冻结,并将启动商用。

  ITU-R已经启动面向6G的技术趋势以及愿景研究工作,3GPP6G技术预研与标准化预计2025年后启动,2030年实现商用。整体来看,6G当前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2024至2025年是6G系统性技术的关键布局期。

  (2)算力网络蓬勃发展,迎来多样化发展新机会

  政策和市场需求共同催生算力网络蓬勃发展,据IDC数据预测,中国智能算力规模2021-2026年期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52.3%,2026年智算算力达到1271EFLOPS规模(每秒浮点运算次数)。算力网络的核心价值是提供高质量、低时延、低成本的算力,可充分利用云端、边缘端的算力资源,有效解决算力东西供需不平衡的现状,同时利用低廉电价降低算力价格。

  (3)人工智能(AI)拉动网络智能、行业信息化发展

  人工智能可以赋能革新生产力,实现工作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其产品形态和应用边界不断拓宽,既可以对传统行业实现改造颠覆,也可以创造全新商业模式,在各行各业均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艾瑞咨询测算,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到2027年达到6122亿元,2022-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5.6%。人工智能加速网络智能化进程,通过提供运维故障根因定位、精准诊断、自动愈合等能力,减轻运维人员负荷、提升运维故障处理效率,最终促使网络运营和运维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是我国IMT-2020(5G)推进组、IMT-2030(6G)推进组的核心成员,服务国家“5G引领”的战略目标,构建了部署国内外无线网络所需的门类齐全的核心技术体系。报告期内,在6G研究上,公司持续开展6G无线技术预研,在RIS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提出了分布式MIMO的基本技术路线,发布《全域覆盖场景智联-超维度天线(E-MIMO)技术白皮书》以及基于全息超表面的大规模天线系统。公司支持卫星互联网技术与标准体制研究工作,首次提出了星地融合组网的策略,发布了《星地融合通信白皮书》。公司完成2023年IMT-2030(6G)推进组智能超表面方向测试,并在2023年6G协同创新研讨会上,发布了基于RHS的新型大规模天线传输系统。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1)技术预研

  6G无线:大规模天线技术方向,在RIS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提出了分布式MIMO的基本技术路线,构建了超维度天线技术体系,并发布《全域覆盖场景智联-超维度天线(E-MIMO)技术白皮书》以及基于全息超表面的大规模天线系统;天地一体技术方向,首次提出了星地融合组网的策略,发布了星地融合白皮书;配合工信部共同完成ITU-R《IMT-2030框架》建议书。

  6G网络和安全:部署星地融合、分布式自治网络、全服务化网络、网络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6个关键技术方向研究工作。轻量化弹性可重构的星地融合网络样机,实现了轻量化虚拟化平台,可以弹性部署网络功能。

  6G技术验证平台建设:入驻中国移动600941)6G协同创新基地,完成外场单站建设。完成基于RHS新型天线阵列产品样机研制,解决基于RIS的新型天线阵列空馈无线传播损耗与一体化难点,支持时隙级实时波束切换功能,支持完成2023年IMT-2030(6G)推进组智能超表面方向测试,并在2023年6G协同创新研讨会上,发布基于RHS的新型大规模天线传输系统。

  (2)产品开发

  系统设备:完成AAU、RRU多款新平台设备开发,成本、重量、体积、功耗显著降低;国产化取得持续进展,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产品体积、重量及功能性能指标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

  天馈及室分:天馈多款天线产品完成新版本释放,实现批量降本。电信前传小站已批量交付,自研降本扩皮小站完成转产,商用版本扩大试点中。

  行业专网:轨道交通解决方案完成集群基站、核心网、调度台商用版本发布。

  新业务产品:通信机卡一致性测试仪表突破国外公司的长期垄断,解决国内企业在机卡测试上的“卡脖子”问题。

  (3)自主知识产权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知识产权申请项目1789个(其中新增境内外专利申请1719件),新增知识产权授权项目1469个(其中新增境内外授权专利1399件)。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第七届北京市发明专利奖三等奖1项、第三届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大赛银奖2项。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取得境内外发明专利14815件、实用新型293件、外观设计72件、软件著作权483个、商标130个。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聚焦移动通信主业,掌握移动通信核心技术

  作为我国移动通信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驱动价值创造,自成立以来紧跟我国移动通信网络部署和演进需求,集中资源持续聚焦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核心关键技术以及与基站相关设备的研发、生产及服务提供。

  公司在我国移动通信发展道路上有鲜明的特点和地位,在TDD相关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积累,在5G大规模天线技术,以及超密集组网技术、设备节能技术、星地融合移动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全球第一阵营的技术影响力。在国际电信联盟ITUWP5D和工信部IMT-2030(6G)推进组等组织开展的6G未来技术趋势和6G愿景研究项目中,承担了12个关键技术预研,其中7项技术竞争力处于业界领先或先进水平,积极部署6G知识产权,连续四年发布6G白皮书。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公布的《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研究报告》,公司5G标准提案贡献度全球排名第七,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全球排名第八。

  无线基站设备领域,公司将标准和技术优势持续转化为设备和产业能力,形成了从宏基站、微基站到小基站的全系列基站系统设备解决方案,能提供国内外客户各种频段、各种功率和天线规格、各种场景应用的基站设备,满足室内外各种无线覆盖需求,无线接入和覆盖系统设备的竞争力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天馈系统领域,在多频段功能、超宽带功能、天线可配置性和维护方面均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国内天线市场份额多年来稳居前三,知名咨询机构ABIResearch发布的202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公司天线全球竞争力总排名第七。

  在星地融合及卫星互联网领域,公司持续推动标准体制创新,保持在标准制定方面的领先优势。公司拥有丰富的卫星互联网产品序列,具备提供通信载荷、信关站、核心网、网管以及测试仪表等全系列产品和技术服务的能力。

  在行业专网设备领域,公司在产品的定制化、功能多样化等方面业界领先,并在能源、交通等行业领域具备优势市场地位。

  2、专业的技术团队及强大的研发能力

  公司是我国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与芯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要参建单位,公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技术团队的建设与研发能力的提升。公司汇聚了国内外知名的通信技术专家,在ITU、3GPP、IMT-2020(5G)推进组、IMT-2030(6G)推进组、CCSA等国内外标准化组织担任重要职务,具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并对行业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的洞察力。

  3、技术创新及产业协同能力

  公司结合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开放合作,建立起“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积极承担并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与央企、通信运营商合作,积极参与自主基站芯片、中高频元器件等核心零部件攻关;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开全面战略合作,持续推动5G移动通信产业应用人才培养,共同创新,让创新成果为全产业共享。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的净利润为-35,090.1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金额为-56,605.61万元,均为负值。公司尚未盈利主要是由于公司所处的移动通信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该行业的基本特征是研发投入高、研发周期长、技术性强、研发风险高等,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都需要大额的资金投入以实现通信标准、底层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后续商业化等过程。如果未来发生市场竞争加剧、宏观经济和通信产业的景气度下行、通信运营商削减资本性支出预算或公司不能有效提升市场份额等情形,将使公司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公司未来一定期间内仍存在无法盈利或无法进行利润分配的风险,将对股东的投资收益造成不利影响。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4,841.14万元,相对于2022年增长13.43%,综合毛利率21.34%,相对于2022年提升1.31个百分点。公司2023年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为24.68%,相对于2022年下降2.91个百分点,公司运营效率逐步提升。但由于公司所处行业具有研发投入高、研发周期长的特点,研发费用占据了期间费用中较大的比重,且公司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处理,研发费用占据了期间费用中较大的比重,公司营业收入暂时无法覆盖公司的全部成本和费用,导致目前尚未盈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产品竞争力风险

  未来若公司不能正确判断和及时把握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的演进路线,未能持续研发推出迭代更新的产品并实现大批量供应,可能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知识产权风险

  公司拥有的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由于核心技术人员流动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力等原因,导致公司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或泄密,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公司的技术优势,对公司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供应链稳定风险

  公司基站所需部分关键元器件供应面临价格上涨的挑战,若原材料价格短期内剧烈波动,导致公司部分订单成本明显上升,成本控制难度增加,可能影响市场落地及份额扩大。

  2、境外经营风险

  未来海外市场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但公司海外业务拓展受到国际法律环境、税收环境、监管环境、市场环境、汇率波动、政治经济局势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随着公司海外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将面临复杂多变的海外业务经营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若公司不能有效进行风险控制,及时应对海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将会对公司的海外业务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五)财务风险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4,245.09万元,较上年度下降37.64%,主要由于公司为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不断在市场拓展、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投入。如未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情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随着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与研发活动的持续投入,营运资金需求日益增加,公司在营运资金周转上将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的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应收款项金额较大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含合同资产)净额为549,597.05万元,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为38.07%。虽然公司客户主要为通信运营商、中国铁塔等大型国企,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小,但若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对公司资产质量以及财务状况将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3、期末存货金额较大及存货减值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210,610.79万元,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为14.59%。公司期末存货余额较大,主要系公司按订单生产和备货生产相结合的方式,随着5G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公司扩大生产,存货也相应有所增加,导致存货余额较高。较高的存货金额,对公司流动资金占用较大,如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产品更新换代,使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从而导致存货发生减值,会发生影响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的风险。

  4、营业收入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为通信运营商等大型国企,上述主要客户遵循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和采购招标程序,通常集中在上半年招标。公司在中标签署合同后根据客户需求安排发货或提供服务,通常于下半年完成交付或验收,公司据此确认销售收入。上述情形将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进而给公司财务和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

  公司提醒投资者不应以中期财务数据简单推算全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注意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或者季节性亏损的风险。

  (六)行业风险

  1、运营商投资波动风险

  在5G网络建设节奏趋缓的情况下,ICT融合促进产业链重构,国内运营商投资结构向产业数字化倾斜,传统通信设备商面临诸多现实挑战。若未来运营商资本开支进一步趋紧或出现其他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市场开拓及业务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5G应用不及预期风险

  面向C端,受限于VR/AR等终端因素,5G尚未出现用户感知显著的跨代际创新应用;面向B端,5G在文旅、物流、教育等多数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匹配垂直行业的刚性需求,应用场景仍需进一步丰富。整体来看,5G未来发展仍面临技术更新、模式落地和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

  (七)宏观环境风险

  2023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部分国家通过贸易保护的手段,试图制约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国内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如果未来宏观经济景气度走低,会对公司的经营情况造成不利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4,841.14万元,同比增长13.43%;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5,731.33万元,同比减亏46.98%。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443,765.24万元,同比下降5.08%;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655,813.24万元,同比下降5.11%。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坚持以移动通信技术的产品、服务和应用为业务主航道,以国内运营商、国外运营商和行业专网三大市场为生存和发展根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竞争力,面向5G新生态和数字化转型,通过做优国内运营商市场、全面拓展国际市场,赋能做大行业专网市场,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专利运营,完善创新和激励机制,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力争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领军企业。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经营质量效益,切实发挥主营业务的关键作用

  国内运营商市场,持续推进市场体系建设,打造差异化市场解决方案。系统设备业务,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和交付效能,提升重点价值省份客户满意度,实现规模利润双提升;室分业务,持续增强盈利能力,市场份额保持前列;天馈业务,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保持行业领先优势;通信服务业务,聚焦优质区域,精准资源投入,进一步拓展利润增量。

  国际市场,紧抓“一带一路”机遇,整合各业务单元成熟解决方案,加强国际市场营销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加强项目间、区域间的能力复制,形成稳定产粮区,提升国际业务收入规模及占比。

  行业应用及新业务市场,聚焦重点行业和价值客户,增强关键领域解决方案系统输出能力,深度拓展卫星互联网、能源、交通等市场,推动业务规模和行业市场地位双提升。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的技术影响力。聚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央企体制机制优势,积极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推动5G-A/6G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加快全国产化基站核心通信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开展星载基站、星地融合核心网、卫星通信测试仪表等相关产品研制,全面支持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星地联试和在轨测试验证。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完善科技成果分享机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内部创新协同机制,切实围绕产业发展,打通从技术到标准到产品的瓶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确保各项标准化指标保持业界前列,部分6G关键技术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

  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共赢,协同创新。加强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创新主体深度合作。

  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精益化运营管理,提升现代企业治理水平

  持续推进国企改革专项工作,以改革为抓手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品牌引领行动,坚定不移地推动“创品牌-立品牌-强品牌”品牌三步走战略,赋能公司业务拓展。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市场化改革的内生动力。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加快推进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助力企业经营决策科学化、智慧化。持续开展成本文化工程,推动降本工作、提高人均效能。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8
信科移动
击败了37%的股票
短期趋势该股进入多头行情中,股价短线上涨概率较大。
中期趋势正处于反弹阶段。
长期趋势已有131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71亿股,占流通A股25.70%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18元。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不佳,但多数机构认为该股有长期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