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证券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5 19:05: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南京证券601990)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高债务等多重挑战,叠加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因素,增长动能趋缓。国内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宏观政策“组合拳”成效持续显现,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报告期内,A股市场整体表现偏弱,板块行情涨跌分化,结构化特征明显,债券市场规模稳定增长,收益率整体呈震荡下行走势。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因时因势抓好经营管理,多措并举服务实体经济,从严从细防范各类风险,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一是经营业绩实现稳健增长。稳妥应对市场形势,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持续深化业务转型发展,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指标均实现同比增长。二是合规风控持续抓牢抓实。全面落实监管部门的工作部署,持续完善合规风控体系,加强对重点业务和子公司的合规管理和风险管控,强化执业行为管理,大力提升全员合规和风险意识,牢牢守住合规风控的底线红线,全年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三是服务实体经济取得新成效。投资银行、债权融资、投资、研究、财富管理、子公司等条线加强协同,为各类主体提供高效综合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四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党的建设融合发展、一体推进,报告期内公司在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中获评AA级。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资本市场改革不断走深走稳走实。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完善,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债券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北交所“深改19条”发布,加快北交所高质量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中小企业能力,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2023年8月以来,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一揽子政策措施协同发力,围绕加快推动投资端改革、优化完善交易机制、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激发市场机构活力、提高上市公司投资吸引力等相关政策持续出台,推动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稳步推进,报告期内科创50ETF期权、30年国债期货正式上市交易,商品期货、期权品种持续扩容,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正式启动,均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居民多元化金融需求。行业严监管态势持续加强,市场生态持续净化;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在服务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报告期内,证券行业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经营业绩保持稳定。根据中证协统计数据,截至报告期末,国内证券业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为11.83万亿元、2.95万亿元、2.18万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6.92%、5.85%、4.20%;145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59.02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净利润1,378.33亿元,同比减少3.14%。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证券及期货经纪、证券投资、投资银行、资管及投资管理等。

  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代理买卖证券期货、金融产品销售、投资顾问等产品或服务,获得手续费、佣金等收入,并提供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信用业务服务,获取利息等收入。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宁证期货开展期货业务。

  证券投资业务主要是以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进行权益类证券、固定收益类证券、证券衍生品以及另类金融产品的投资和交易,获取投资收益等收入。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蓝天投资开展另类投资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财务顾问等服务,获取承销费、保荐费、财务顾问费等收入。

  资管及投资管理业务主要包括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单一资产管理业务、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以及通过全资子公司巨石创投开展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及投资管理服务,获取管理费、业绩报酬等收入。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综合、多元的业务体系。公司拥有较为齐全的证券业务资质,在全国设有120余家分支机构,控股宁证期货、巨石创投、蓝天投资和宁夏股权交易中心,并作为主要股东参股富安达基金,构建了覆盖证券、期货、基金、私募股权投资、股权托管交易、另类投资等较为完整的证券金融产业链,形成了较为多元、稳定的盈利结构。经过多年发展,公司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投资交易、资产管理等主要业务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近年来,公司及时根据市场形势调整业务发展重心和资产配置结构,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加强业务和产品的创新与开拓,持续提高整体协同能力、挖掘业务潜力,公司固定收益、债权融资、资产管理、金融衍生品等业务呈现良好增长势头,进一步夯实业绩增长基础。

  (二)具备比较优势的区域布局。公司近一半的营业部位于江苏地区,江苏省经济活跃、投融资需求旺盛,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拓展空间。同时,公司战略性布局宁夏地区,在宁夏地区的营业网点覆盖宁夏地区全部地级市,在宁夏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经过多年耕耘,公司形成了以长三角地区为核心、以宁夏为中西部地区战略立足点,向全国拓展业务的总体布局,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集约、高效的运营管理。公司积极运用现代管理工具和科技金融手段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打造了便捷、高效、贴心的客户服务体系,构建了较好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和契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绩效管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公司资产质量优良,财务杠杆适中,资金使用集约,具备良好的流动性保障和成本管理能力。

  (四)务实有效的合规风控。公司始终坚持稳健合规的经营理念,注重提升合规和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不断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利用科技金融手段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全面加强对重点业务领域和子公司的管理,积极培育合规与风险管理文化,努力确保业务经营合法合规、风险可测可控,各项业务均保持稳定发展局面,创造了自成立以来持续盈利、从未亏损、稳定回报的优秀经营业绩。公司报告期内继续保持在证券公司“白名单”中,在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中获评A类,在证券公司投资者教育工作评估中获评A等次。

  (五)优秀、稳定的专业团队。公司深入践行“人才兴企”战略,根据战略发展需要充实专业人才力量,推进员工培训的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干部员工整体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公司中高层经营管理团队较为稳定,对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高度认同,对证券市场和行业发展具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具备较为丰富的证券行业从业和管理经验。

  (六)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经过30余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正统、正规、正道”的特色企业文化,并将企业文化有效融入公司经营管理各环节,汇聚了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先后成为证券行业首家“全国文明单位”、首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并荣获“全国金融系统文化建设标兵单位”“江苏慈善奖”等荣誉称号。公司在最近三次证券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践评估中分别获评A类、A类A级、A类AA级。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76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30%、4.8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03%,较上年度增加0.11个百分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585.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2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171.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3%。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报告期内,证券行业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与居民财富管理,全面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以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证券行业服务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新上市公司结构持续优化。监管部门启动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推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转常规等,发展投顾业务、持续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行业聚焦客户全生命周期全产品种类,加强投研投顾能力建设,强化科技赋能,财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监管部门持续强化监管,查处了一批欺诈发行、内幕交易等典型案例,切实发挥监管“长牙带刺”的震慑作用,行业生态进一步净化,倡导证券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树牢合规风控意识,坚持稳健经营,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行业资产扩张速度减缓,在“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政策下,并购重组进程加快。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改革将持续推进,证券行业作为资本市场重要枢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展望未来,证券行业将进一步回归本源,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大局提升专业能力,履行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助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以投资者利益为本提升投研投顾能力和服务能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拓展服务场景提升服务质效。监管机构将延续强监管和严控风险的态势,对行业的专业能力、治理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合规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将成为证券公司构建差异化优势的重要基础。为适应资本市场改革和金融强国建设,证券公司正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开展创新业务试点、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核心竞争力,预计未来行业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加剧、行业整合将加速。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投资000900)银行,成为一家客户信赖、业务精专、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财富管理和综合金融服务机构,努力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为股东提供稳定回报、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公司将围绕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在业务争先、区域聚焦、科技赋能、人才兴企、管理提升等子战略方面持续发力,奋力向行业第一方阵迈进,努力打造百年老店,实现基业长青。

  (三)经营计划

  1.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稳步推进落实公司既定战略规划,围绕客户需求构建特色服务体系,提高业务竞争能力和规模能级。经纪业务方面,持续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工作,围绕各类客户资产配置需求,着力提高投资顾问、研究咨询、自有产品创设等方面能力,加强基金投顾业务投研团队建设,努力构建特色化的资产配置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以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和“金罗盘”APP等线上终端为抓手,构建线上线下300959)结合的新型营销服务体系,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不断扩大优质客户基数和资产规模。信用交易业务方面,优化利费率和佣金管理,关注客户持仓集中度和流动性管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稳健开展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方面,把握全面注册制机遇,顺应地方政府规划和政策鼓励的产业发展方向,将功能性放在首位,发挥好金融赋能作用,着力打造“精品投行”和“全链债融”品牌,坚持根据地战略,加大项目拓展和储备,努力在服务新区域、拓展新品类、参与新业态方面取得突破;提高适应全面注册制的专业能力,严控承做项目质量,充实投行团队力量,加强内部协同合作,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投资交易业务方面,着力提高投资和研究核心能力,加强市场形势研判,及时根据形势变化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改善投资模式,严控投资风险,争取获得更稳更好的绝对收益。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加强核心团队建设,提高多元化的投资管理能力,围绕客户需求丰富产品类型,打造具备良好竞争力的特色产品,提高协同合作、渠道建设和产品销售能力,持续做大业务规模。子公司方面,加快业务转型步伐,持续加强管理力度,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提高发展质量。积极推动具有潜力的新业务稳健成长,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2.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成效。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坚持“深耕南京、面向全国”的区域聚焦战略,进一步明确重点资源投入方向,与地方各级政府、开发园区和各类企业加强对接,加强“投行+投资+研究+机构+财富管理”等条线的协同,以有力举措提升对“专精特新”等创新创业企业的服务力度,引导要素资源、产业资本等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帮助各类主体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区域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3.利用科技手段赋能经营管理。推动科技金融与经营管理相融合,应用先进的金融科技手段为业务发展、运营管理、合规风控等方面工作赋能。持续优化系统架构、加强系统建设工作,高标准完成监管要求的系统建设任务,有序推进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客户服务系统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金罗盘APP功能,努力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改善客户体验。加强系统运维工作,增强监测预警、运营分析、指挥调度能力,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持续提升运营保障水平。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重点业务和关键领域的系统自主开发能力。

  4.持续构建高素质专业人才团队。按照公司业务发展的战略布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重点充实投行、投资、研究、技术等关键岗位专业人才力量,推进员工培训的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促进员工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打造“专、精、忠、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强化员工执业行为管理,形成合规执业、廉洁从业的导向。

  5.打造专业、高效、务实的管理能力。认真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持续改进管理机制,开展更为精细化的目标管理,优化绩效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业务竞赛,以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提高市场开拓和创收能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业务流程等环节开展创新改革,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持续构建高效的运营管理机制。抓实合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监管要求,严控项目质量,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反洗钱等工作,坚守合规经营底线。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建立健全“事前把关、事中应对、事后评估”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对重点业务和子公司的风险管控,保障业务稳健发展。贯彻证券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大力弘扬公司“正统、正规、正道”的特色企业文化,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丰富形式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影响力。

  1.落实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情况

  公司以发展战略为引领,按照全面性、审慎性、有效性、独立性、适时性原则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建立覆盖各类业务、各类风险、全流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合理运用量化指标为主的多种风险管理工具,通过科技赋能,确保公司风险可控、可测、可承受。同时促进公司形成良好风险管理文化,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为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公司高度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积极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建立了与公司自身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组织架构、可靠的信息技术系统、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专业的人才队伍、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以及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公司通过董事会、总裁室及其下设的风险控制委员会、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部及相关后台管理部门、风控合规专员等从组织上确保公司风险管理文化的建立和各项管理制度、措施的落实,保障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动各层级组织架构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优化各业务条线及子公司关键风险指标的逐级审批报备程序;完善相关部门和子公司重点风险管理流程,提前介入业务,增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公司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及其控制措施如下:

  (1)市场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市场风险是指公司因证券价格、利率、汇率等变动而导致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产生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的市场风险主要源于权益类投资、新三板做市、非权益类投资、衍生品投资、资产管理等业务。

  公司针对市场风险主要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执行严格的投资授权体系,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体系,将公司整体的风险限额分配至各业务部门及业务条线;建立证券池、黑白名单库管理机制,通过证券池分级管理,细化投资标的优选标准及投资额度,严格把控投资标的资质,强化事前投资准入审核,持续监测跟踪标的资质变动,及时更新证券池标的,结合业务开展需求和市场行情,定期评估证券池准入标准;建立多指标风险监测机制,设置规模、集中度、风险限额、仓位控制、风险敞口、止损等风控指标,动态实时监控,识别、预警、报告相关风险,及时采取降低敞口或对冲等措施控制风险;建立市场风险计量分析模型和工具,通过风险计量模型如VaR值、波动率、Beta、久期、凸性、DV01等指标对市场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同时运用压力测试及敏感性分析,评估市场风险。权益类证券投资方面,制定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资产,根据市场变化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在严格控制投资组合下行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发掘交易机会;非权益类证券投资方面,合理配置资产,匹配负债与资产的期限结构,严格控制信用债组合的久期,通过组合资产配置、债券借贷等方式有效对冲整体债券组合的利率风险;衍生品投资方面,积极研究量化对冲等投资策略,灵活运用量化模型及金融衍生工具,有效控制风险敞口。报告期内,公司市场风险总体可控,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

  (2)信用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交易对手、债务人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由于信用评级的变动、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市场价值变动,从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信用业务和投资业务等。

  公司针对信用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信用类业务方面,执行严格的风控流程和措施,强化动态的逆周期调节机制,通过加强客户风险教育、征信、授信、逐日盯市、客户风险提示、强制平仓、司法追索等方式控制信用风险。公司审慎开展股票质押业务,持续探索优化股票质押业务风险管控标准,加强项目审核,严控业务风险敞口。融资融券业务方面,持续加强担保证券持仓集中度管控,优化融资融券标的券管理措施,业务开展有序、规模平稳。投资业务方面,持续完善制度建设,优化信用评级管理体系,规范交易对手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内外部舆情监测加强交易对手的授信管理。场外衍生品业务方面,对交易对手方执行保证金制度并逐日盯市,确保交易对手方保障品账面价值始终高于合约约定止损线,降低客户违约风险。债券投资业务方面,持续强化持仓债券监控预警机制,通过集中度管控、限额管理等降低风险。报告期内,公司信用业务和投资业务稳健开展,未发生重大信用风险事件。

  (3)流动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公司针对流动性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强化资金头寸和现金流管理,加强大额资金监控及管理,做好现金流缺口管理,确保融资安排和用资需求节奏的一致性;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综合运用多种融资方式,均衡债务到期分布,提高融资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避免因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或债务集中到期爆发偿付风险;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从现金流量和流动性指标角度评估公司在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流动性风险抗压能力,确保流动性指标的充裕;建立并持续完善流动性风险应急机制,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以确保流动性危机应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报告期内,公司对流动性风险保持密切关注,持续强化日常管理。公司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率(NSFR)持续满足监管要求,并保有足够的安全空间。同时,公司通过储备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加强对流动性监管指标的前瞻性管理,以确保流动性监管指标持续符合监管标准。2023年度,公司发行公司债30亿元、次级债10亿元、短期融资券15亿元、短期公司债71亿元,公司长短期债务融资工具品种丰富,额度充足,能够满足现有流动性管理需求。

  (4)操作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操作风险是指由内部流程缺陷、信息系统故障、人员失误或不当行为、外部因素等原因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

  公司针对操作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根据监管要求和业务开展的实际需要,完善制度体系,以制度严格规范业务操作;严格落实业务操作的系统权限管理,对业务操作、资金使用、信息系统等实施权限管理,通过适当授权实现权责合理分配、不相容岗位分离和信息隔离,避免因越权导致的业务操作风险;组织员工参加学习和培训,提升员工业务能力,强化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识;梳理主要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评估风险等级以及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明确各业务的操作规范;不断完善信息建设,加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管理,通过做好信息系统和服务器的检查工作、建立灾难备份系统、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等措施,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加强检查稽核,强化问责,通过风险事件调查与报告、整改措施追踪等手段及时缓释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业务培训,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5)合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合规风险是指因公司或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准则而使公司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

  公司针对合规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及时跟踪法律法规和准则,严格落实监管要求,持续优化合规管理机制,努力做实合规管理基础,切实把合规主体责任贯穿于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始终;通过合规审查、合规咨询、合规监测、合规培训、合规检查、合规考核等具体合规管理工作,对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合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监控,并通过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及时发现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或隐患,及时予以修正完善;通过加强合规队伍、制度、文化建设,提升人员专业化能力,不断提高合规管理水平,积极介入业务开展过程中,通过监管政策解读、制度审核把关、执行指导落实等方式促进业务合法、合规开展;持续推进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洗钱风险管理工作,全面识别、评估公司洗钱风险,优化反洗钱资源配置,制定和实施与风险相适应的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提升反洗钱工作有效性。报告期内,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良好,未发生重大合规风险事件。

  (6)声誉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员工的相关行为,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公司作出负面评价的风险。

  公司针对声誉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对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实行集中管理、分级实施,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管理责任,细化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的管理职责,将声誉风险防范、评估、管理贯穿到经营管理所有领域;从风险监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应急机制、信息披露等方面对声誉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并通过评估、稽核、检查等手段确保各项制度措施有效落实;对不同级别的声誉事件分别明确对应的处置措施,制订了舆情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内部线上化处置流程,确保上报及时、处置得当健全完善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相关管理制度,开展执业行为专题培训,强化对工作人员执业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将工作人员声誉情况纳入人事管理体系,在人员招聘和后续管理、考核、晋升等情形时,对工作人员历史声誉情况进行考察评估,并作为重要判断依据。报告期内,公司与媒体保持良好互动,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和趋势,通过制度宣导、培训等,提高员工声誉风险意识,切实维护公司声誉,传播品牌形象,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2.合规风控、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在合规风控方面的投入金额为7,126万元,占上一年度母公司营业收入的3.65%;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金额为1.58亿元,占上一年度母公司营业收入的8.10%。

  (五)其他

  1.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和资本补足机制建立情况

  公司根据《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等规定,建立了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控制动态监控机制、内部制度、组织架构和信息技术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展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工作。公司不断优化净资本监控系统功能,实现对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和自动预警,确保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监管要求。公司每月按规定完成净资本计算表、风险资本准备计算表、表内外资产总额计算表、流动性覆盖率计算表、净稳定资金率计算表和风险控制指标监管报表的编制工作并及时向监管机构报送,每半年向公司董事会提交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报告。公司根据《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等规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压力测试工作机制。报告期内,公司对《压力测试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开展了年度综合压力测试、专项压力测试及日常流动性压力测试,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压力测试,评估压力情景下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并采取必要应对措施,确保公司在压力情景下的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实现可持续经营。

  公司建立了动态的净资本补足机制,当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达到或超过公司级别的预警标准时,将采用控制业务规模、调整资产结构、发行次级债以及股权融资等方式补充净资本,以保障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满足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需要。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发展稳健,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满足监管要求,未发生触及监管标准的情况。

  2.经纪业务账户规范管理情况

  公司按照监管规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账户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在日常业务开展过程中严格落实有关监管要求和制度规定,组织分支机构进行账户管理业务培训,强化投资者信息核查,做好投资者教育及风险揭示、回访等相关工作,建立了账户规范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不合格证券账户331户、司法冻结账户355户、纯资金账户9,605户、原西北证券风险处置遗留账户3,619户。

  3.分支机构新设、迁址及处置情况

  (1)报告期内,公司新设2家分支机构。

  (2)报告期内,公司共有4家分支机构迁址。

  (3)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处置分支机构的情况。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凌云股份
  • 蔚蓝生物
  • 正丹股份
  • 国联股份
  • 百川股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