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锐制药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5 19:54: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羚锐制药600285)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两只老虎”“小羚羊”等品牌建设,加快品类拓展,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公司经营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营指标再创新高。

  公司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要举措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引领,提升企业竞争力

  公司始终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巩固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获批建设河南省经皮给药重点实验室,专注于推动产品质量标准的持续提升和外用制剂领域的研发创新。公司通过业务整合,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新品立项和关键技术研究,并加大研发投入,为公司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在产品矩阵优化、产品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2023年,公司获得两个药品注册批件,预计将对公司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通络祛痛膏、培元通脑胶囊等多个已上市产品的循证医学证据研究,通络祛痛膏、丹鹿通督片入选《非阿片类镇痛药治疗慢性疼痛病中国指南》。报告期内,公司开展重点药材栽培技术研究,提升规范化种植技术,从源头保障药材质量,信阳羚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颠茄草生产基地被列入河南省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名录。

  生产创新上,公司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保障生产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公司对贴膏、酊剂车间实施自动化改造,完成酊剂灌装线、包装线、视觉检测系统以及普药三级电子监管码关联设备、设施的安装与调试,对吲哚美辛贴片、三黄珍珠膏等产品的关键工艺进行持续优化,推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2、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势能

  基于消费者理念及市场需求的演变,公司不断丰富“关爱”与“健康”的品牌内涵,推动时代文化与产品的深度融合,以品质服务传递关怀,着力于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健康产品品牌。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培育“两只老虎”“小羚羊”“虎哥”等子品牌,通过加快运营体系迭代升级,精细化地进行产品运营,加强与消费者沟通,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增加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美好体验。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品牌IP,以学术引领、内容投放、终端陈列、深度体验等形式向消费者传递羚锐品牌内涵。根据品牌定位,公司加强产品管线梳理,开展差异化的主题传播活动,健康知识实现精准触及,以此构建起边界清晰、职责明确、管控有力的品牌运营体系。公司在核心市场高铁站等人流量密集区域进行广告投放,持续深化消费群体的产品认知与品牌印象。报告期内,公司发起了“二月二-龙抬头”“5.19旅游日-带着两只老虎去旅行”“疼痛日-致敬无痛时光”等主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300959)的结合,平面和视频宣传推广,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参与,取得良好的品牌传播效果。2023年,公司对小羚羊品牌进行资源整合,在产品包装ogo、主形象等方面进行系统升级,进一步加强了品牌辨识度。

  3、深化渠道创新,推动营销效率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稳步推进渠道创新工作,持续优化营销网络,加大终端资源聚焦力度,推进重点客户的深度合作,加快潜力终端的快速布局。传统渠道方面,公司持续加强经分销管理,扩大终端药店的覆盖,不断完善渠道体系。同时,公司深耕京东、天猫等传统电商平台,并对羚锐大药房和电商业务进行整合,积极拓展兴趣电商、即时零售业态,打造公司发展的新引擎。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探索以终端垂直运营的销售新体系,发挥多种渠道联动优势,打通线上与线下的闭环销售,把线下终端变成产品服务中心,开展效率更高的精准营销。

  报告期内,公司以优化数据分析及考核系统为重点,持续推进营销信息化建设。通过数据赋能,推动市场终端的精细化管理,实现销售团队可视化管理,通过“云课堂”等提升团队专业能力,优化客户服务流程和质量,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4、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产品美誉度

  报告期内,公司质量负责人定期组织对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组织风险评估和研判,确保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的规范性、高效性,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公司按照风险管理原则进行质量自查,从“原辅包材料进厂验收与检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产品放行前的检验”“上市后效期内控制质量风险”等方面,制定了明确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和纠正预防措施,以回头看的方式,持续开展质量风险点的再识别,确保全流程产品质量。

  公司定期组织各生产事业部质量、物料和设备等关键岗位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法规解读和讨论,保障相关人员对于专业知识储备和应用上的及时性、有效性;同时,定期对各生产基地开展质量自检,保障制度和操作手册得以严格执行,为产品质量安全奠定基础。报告期内,公司获评河南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AAA级企业。

  5、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健全风险防控体系

  公司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以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关键业务领域的风险控制与监督为保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不断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制定科学的预算目标,持续完善全面覆盖、全程管控、高效协同的预算管理体系,基于SAP提供的生产大数据,公司不断优化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定期对采购、物耗、能耗、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关键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劳动效率,提升产销适配的稳定性、科学性。

  6、强化合规运营管理,加强管理团队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业务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进一步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公司积极落实人才发展战略,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激励,加快专业人才引进,进一步完善培训与管理体系、激励与考核体系的建设工作,建立起良好的管理、营销、研发人才梯队,努力构建服务型、赋能型、学习型企业,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公司将持续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水平,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有效地维护股东权益。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发展状况

  公司主要从事药品的研发、制造业务,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医药制造业(C27)(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适用于《上市公司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七号——医药制造》。

  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先后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战略部署,将人民健康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强化医疗健康行业的公共财政支出。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并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此外,基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疾病谱变化等因素的驱动,在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的背景下,人们对健康资源的可及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质量、高层级的健康管理需求将持续增加,未来医药市场将持续扩容。根据中康CMH数据,2023年中国医药零售市场的药品销售规模达到5,015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实体药店(含O2O)2023年药品规模同比小幅增长1.0%。

  从细分市场来看,公司属于中药行业。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先后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产业政策,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在需求端,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导致慢性病、亚健康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疾病的治疗、预防和康复管理需求更加迫切。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治疗和管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人们自我诊疗意识的增长将带动对健康消费品需求的不断增加,疗效确切的品牌中药将有望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支付端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加之医保覆盖范围扩大,驱动行业持续扩容。据《2023年医药工业运行情况》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的中成药子行业营业收入5,468亿元,同比增长6.5%。

  未来,随着中医药行业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重点人群对预防胜于治疗、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等健康意识的提升,中医药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的重要作用将不断凸显,中医药产业将处在持续向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中。

  (二)公司所处业务领域的发展概况

  1、健康消费品业务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居民自身健康管理意识的不断增强,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成为当下的普遍诉求。在健康消费品业务方面,公司销售多种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包含家庭常备的骨科类、儿科类、皮肤类、呼吸类等领域的非处方药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

  骨科外用制剂是公司的优势领域之一。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与患者的年龄关联度较高,随着年龄增长,相关的骨科疾病患病率会越高。据《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数据显示,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55%的人患有骨关节炎,在70岁以上人群中,骨科疾病发病率达到了70%。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全国60周岁以上29,697万人(65周岁以上21,676万人),占比在逐步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骨骼肌肉疾病高发,加之骨关节疾病患病群体日渐年轻化,骨科患者人数将持续扩容。庞大的骨科患者基数将催生出更多的骨科医疗需求,我国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市场预计将进一步增长。

  骨科疾病的患者早期大多自主进行健康管理,鉴于中成药贴膏剂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市场规模呈扩张态势。在骨科领域,公司拥有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等多个独家品种及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两只老虎”系列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多层级的自我诊疗需求。

  2、处方药业务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工作和饮食习惯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挑战。《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专题报告》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重大慢性病占我国疾病经济负担超90%,55岁至64岁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达48.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病率达62.3%。

  公司处方药的治疗领域覆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重要慢性病领域,其中代表产品有培元通脑胶囊、参芪降糖胶囊、锐枢安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据统计我国心脑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推算现患人数达3.3亿。基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的独特优势,心脑血管中成药是中成药市场最大的治疗大类。

  在癌症疾病方面,由于饮食、环境、人口的老龄化等因素,癌症发病率不断增长。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相关数据,2022年我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为482.47万。锐枢安芬太尼透皮贴剂是公司首款麻醉镇痛类贴剂产品,透皮贴剂相比注射剂,使用方法简便,不良反应较少,止痛效果可持续,可广泛用于癌性疼痛和非癌性疼痛的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通络祛痛膏、培元通脑胶囊等产品的二次开发工作和循证医学研究,以可靠的临床证据协助患者实现慢病治疗,同时不断向慢性病管理的预防和康复方向延伸,实现慢病治疗的全过程管理服务。

  未来,公司将积极把握行业机会,不断拓展和丰富产品品类,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中老年人、儿童等重点群体多元化的疾病预防、治疗和保健需求。

  (三)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2023年是中国医药行业发展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行动计划或政策举措,从中药研发创新、医保准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多个维度持续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报告期内,对公司有重要影响的行业政策如下:

  1、2023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从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强化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监管、优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重视中药上市后管理、提升中药标准管理水平、加大中药安全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35条具体详细举措,有利于中国特色的中药科学监管体系的建设,推进中药产业发展。

  2、2023年1月,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关于加快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沟通交流和申报的有关措施》,提出加快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和申报,旨在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3、2023年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该规定对中药注册分类与上市审批、中药人用经验的合理应用以及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注册分类的研制原则和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构建了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

  4、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统筹部署了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等8项重点工程,安排了26个建设项目,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出具体要求。

  5、2023年4月,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印发《“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强中医药文化时代阐释加强中医药典籍保护传承、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加大中医药文化活动和产品供给、广泛开展中医药科普等工作,旨在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6、2023年6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印发〈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监督实施示范建设方案的通知》,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规范生产中药材的全过程管理,有利于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7、2023年7月,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标准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药品标准的管理工作,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促进药品高质量发展。

  8、2023年12月,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其中西药部分1,334个,中成药部分1,323个(含民族药93个),协议期内谈判药品部分431个(含西药364个、中成药67个),共计3,088个。

  影响与对策:上述政策文件为中药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中药材质量管理、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中药上市后管理等全方位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有利于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活力,推动中医药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紧紧抓住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把握中医药领域的发展机会,通过研发、并购等举措,不断扩充产品产类;加强渠道开发,推动企业营销升级,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助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四)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始终秉承“诚信立业,造福人类”的理念,坚持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通过创新赋能产品品质和服务提升,通过科学管理、品牌创新和智能制造等举措,在产业发展、经营效益、品牌塑造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企业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

  在品牌及渠道赋能下,公司在消炎镇痛领域的产品形成了双十亿的发展格局,核心产品通络祛痛膏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两只老虎”系列年销量超10亿贴,且在同品名产品中具有较高的市占率。据米内数据显示,公司通络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麝香壮骨膏、舒腹贴膏、伤湿止痛膏5款产品入选2023年上半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中成药贴膏剂TOP20品牌。

  报告期内,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共生大会发布了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公司位列“2022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排行榜”第25位。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和产品

  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主要业务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线聚焦骨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中医药治疗优势领域。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中药工业50强企业”“全国中药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治疗骨科的主要产品包括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吲哚美辛贴片、丹鹿通督片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主要产品包括培元通脑胶囊、参芪降糖胶囊、丹玉通脉颗粒等;治疗儿科疾病的主要产品包括舒腹贴膏、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咳喘灵颗粒、蒙脱石散、医用退热贴等;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产品包括青石颗粒、咳宁胶囊、小柴胡片等;麻醉类产品为锐枢安芬太尼透皮贴剂。

  1、采购模式

  (1)供应商管理

  公司根据《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公司建立由采购部、质量部及生产部门等多部门参与的评审机制,根据供应商产品质量、供货情况、资质文件、资信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通过验证并获得批准后纳入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录,公司对合格供应商进行持续监督和和及时评价,定期对供应商进行互访和维护,激励供应商提高供货质量,以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质量及供应稳定,满足生产需求。

  (2)生产物料采购

  公司采购的生产物料主要包括中药材、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生产部门根据成品安全库存、需求预测、动态订单情况,结合产品生产周期、实时物料库存水平及产能情况,确定各产品的原材料采购需求。在合格供应商名录内,实行“质量为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采取集中招标、询价比价、议价采购等方式进行采购。采购物料到货后,由品质检验部门负责对采购物料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验收入库。

  2、生产模式

  公司严格按照GMP的要求,由各生产事业部采取以“以销定产”的模式执行生产任务。羚锐医药根据市场需求制定销售计划,生产部门综合考虑公司产品库存量、销售预测计划及生产周期等因素,科学排产。在生产过程中,公司严格执行GMP相关规程,按照批准或备案的工艺和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严格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公司的质量管理部门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并对所有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检测和质量把关,对产品分批次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3、销售模式

  公司以羚锐医药为营销平台,采用经分销和直销两种模式进行产品销售,借助经销商、零售药店及电商平台,实现药品的推广。近年来,羚锐医药围绕数字化营销赋能和客户体验提升,持续在产品创新、消费者洞察、品牌价值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推动产品、模式、架构和品牌聚合效应的形成。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品优势

  公司拥有橡胶膏剂、贴剂、片剂、胶囊剂、酊剂、软膏剂等十余种剂型百余种产品。近年来,公司加快推进健康消费新业务布局,青石颗粒、小柴胡片、他达拉非片等产品顺利上市。

  目前,公司在产在销的健康消费产品覆盖了骨科、皮肤科、儿科、营养补充剂等品类,处方药业务覆盖了麻醉科、心脑血管科等治疗领域。骨科领域,通络祛痛膏为公司独家产品,入选《国家基药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壮骨麝香止痛膏、舒腹贴膏等健康消费品在同品名产品中销量处于领先地位。心脑血管产品培元通脑胶囊为独家产品,入选《国家医保目录》,降糖类产品参芪降糖胶囊入选《国家基药目录》《国家医保目录》。

  报告期内,公司壮骨麝香止痛膏和小羚羊医用退热贴荣获“西湖奖-最受药店欢迎的明星单品”;通络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活血消痛酊、舒腹贴膏四款产品入选“药店经营必备600品牌榜单”。

  未来,公司将持续推动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战略,以患者健康管理需求为导向,围绕公司优势产品领域,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上市,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2、品牌优势

  公司聚焦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围绕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可及性深入开展工作,将提升主品牌势能、发挥品牌矩阵优势作为发力点,在品牌运营和组织能力方面持续升级。近年来,公司采取“1+N”品牌策略,在“羚锐”主品牌的赋能下,公司聚焦“两只老虎”“小羚羊”等子品牌建设工作,努力将其打造为骨健康、儿童健康等领域的专业品牌,形成品牌聚合效应,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羚锐小羚羊医用退热贴荣获西普会“2023健康产业品牌锐榜”上榜品牌,羚锐两只老虎荣获2023西鼎会“中国区县药品零售市场OTC非处方药畅销品牌”,入选西普会“健康产业品牌榜”。

  3、渠道终端优势

  公司搭建起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体系,拥有与产品线相匹配、管理成熟的营销队伍,与国内医药市场的优质商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公司全渠道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健康消费品业务方面,公司与全国优质的经销商和连锁终端展开深入合作,以自营团队的专业服务和可靠的产品品质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在处方药业务方面,公司不断加强全国等级医院的覆盖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整合,持续优化渠道结构,不断完善终端体系,促进公司产品更深和更广的覆盖。同时,公司不断优化客户服务生态,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方案,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

  4、智能制造优势

  公司持续专注于传统中药现代化、现代中药制备工艺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以智能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中药绿色智能制造引领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公司通过中药智能制造工厂的持续升级,将质量控制体系内化至每一个生产环节,推动中成药生产全过程的精准化提升。公司外用贴剂生产基地实现了“智能排产”“智能在线检测”“智能仓储”“数字基础设施集成”等智能化场景应用,从中药原料提取到制剂的全过程的自动控制,进一步提高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2019年,羚锐制药被认定为“国家绿色工厂”,公司“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项目获得工信部支持,2021年获评“2021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21年河南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2022年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5、管理团队优势

  近年来,公司管理团队持续年轻化、专业化,核心管理团队成员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丰富的产业链运营管理经验,具备较强的战略前瞻能力和高效的战略执行能力。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持续聚焦公司战略方向,积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建立了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有效提高公司的市场反应能力,为公司的稳健、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加大员工培养力度,构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公司快速发展。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11亿元,同比增长10.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22.09%。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近年来,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持续提升,政府持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基本卫生医疗体系不断完善,在社会老龄化趋势加速的背景下,药品消费呈稳定增长趋势。在政策端,随着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和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的持续开展,医药行业产业链从研发、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将迎来更加规范的行业监管,行业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随着“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核心的系列政策陆续出台,促进着中医药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消费者“未病防治”“既病防变”观念的形成,也为健康消费品市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此外,零售渠道的变革,显著提高了药品的可及性,消费者线上购药习惯的养成以及处方药网售等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公司所处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慢性病产品主要包括:通络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麝香壮骨膏、舒腹贴膏等OTC产品及培元通脑胶囊、丹鹿通督片、参芪降糖胶囊等处方药产品。老龄化趋势将持续推动慢性病相关用药市场的扩容,有利于公司相关药品的推广。同时,随着线下场景的加速修复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OTC终端对满足消费者自我诊疗需求、预防性需求的重要性将得到持续提升。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持续聚焦医药健康产业,坚持绿色、创新、务实的发展理念,强化中药优势,突出骨科品牌。积极培育智能制造、智能流通、智能健康为核心业务板块的新发展模式,推进企业规模壮大和产业结构优化,打造中国外用制剂领先品牌。

  (三)经营计划

  公司将立足“品质、品牌、消费群体”等优势,聚焦主业,着力提升品牌力、产品力、服务力,加快渠道优化,深挖各类产品线增长潜力,提升运营质态,努力打造外用制剂领域的领先品牌。

  1、管理方面

  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合规管理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积极防范和应对潜在的风险与挑战。公司将持续推进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优化管理流程,努力构建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和产销管理系统,提高运营效率。

  根据业务精细化的需求,公司将加强履职评价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打造高效能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持续提升管理水平。

  2、研发创新方面

  围绕健康消费品业务,公司将持续加强骨科、儿科等产品管线的矩阵建设,密切关注健康消费领域的前沿科技和需求缺口,提高研发效率,加速新产品上市,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公司将持续加强研发队伍建设,依托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研究院、河南省经皮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加快仿制药品研发进度,提高研发效率;推进通络祛痛膏、培元通脑胶囊、丹鹿通督片等重点品种的二次开发,在循证医学证据、适应症范围扩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做强大品种;加强基础研究,持续开展产品工艺改进、质量标准提升。此外,公司将积极通过合作开发、投资并购等多种方式,持续丰富公司产品和技术储备,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3、生产和质量方面

  公司将积极推进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持续开展自动化改造、生产技术升级,扎实推进医药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力争在产能释放、新品上市、产品质量提高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强化智能制造的竞争优势。

  公司将持续推进已有产品的质量标准提升工作,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在生产上不断完善数字化的供应链体系,推进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加强与销售体系的协同,加强生产成本和库存水平管理,及时响应市场需求,确保供应。

  公司将持续加强全员质量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强化安全体系建设,以生产现场为中心,从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班组建设等方面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为公司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4、品牌营销方面

  公司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营销服务为导向,着眼供给和需求变化,聚焦新产品、新渠道、新业态,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加速新产品导入及管线建设,积极拓展增量业务。

  围绕终端需求,公司将持续加大连锁合作力度,完善终端服务体系,打造一批样本市场,不断扩大公司OTC产品的市场份额;加强公司与终端的数据直连,提高市场分析能力和决策响应能力。在医院端,公司将持续完善学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循证医学证据,加快空白市场的开发,实现公司业务的横向拓展,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和服务群体。

  在品牌方面,公司将持续完善品牌体系,精细化布局品牌组合,放大主品牌优势,加大子品牌建设力度。加快品牌营销全域场景的构建,加强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以主流媒体广告作为引流窗口,以重点城市户外广告为核心,充分发挥品牌、品类优势,持续开展终端动销的品牌服务工作,规模化触达消费群体,通过产品和渠道共同推动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努力打造外用制剂领域的领先品牌。

  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经营计划会根据实际情况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定程度优化与调整。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重大风险。随着医改政策的稳步推进,医药行业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公司预判未来发展可能面临以下主要风险:

  1、政策影响

  医药行业是受到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带量采购、医保目录动态调整、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落地实施,在促进我国医药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同时,可能会对行业运行模式、产品竞争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行业动态,积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大新产品研发及创新力度,加强品牌驱动,持续加大OTC渠道和医院覆盖力度,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风险防御能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2、产品质量管理风险

  产品质量是医药生产企业的生命线。原材料供应、生产工艺、过程控制、设备情况、生产环境、运输条件、仓储条件等因素都可能对药品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对药品的研发、注册、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对企业履行药品质量的主体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

  公司将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药品监管要求,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严格按照GMP、GSP相关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3、成本波动风险

  中药材产量和价格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容易受到产业政策、气候、自然灾害、市场供求关系等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公司经营可能会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

  公司将通过信息化平台,持续完善销售、生产、仓储、采购联动机制,加强库存管理;积极组织有资质的供应商进行公开招投标,实现采购渠道多样化;持续开展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和自动化建设,降低物耗水平;通过自有基地种植对冲部分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降低成本波动风险。

  4、研发风险

  新药研发存在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易受到技术、审批、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产品从研制、临床试验报批到投产的周期长、环节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产品上市后市场前景也具有不确定性。

  公司将科学管理在研项目,不断优化研发层次,加强研发立项的流程规范和风险防控,重点加快核心品种的研发工作,提升研发效率。公司将持续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健全创新体系,加快引进和培养研发人才,不断提升研发水平。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5
羚锐制药
击败了97%的股票
短期趋势股价的强势特征已经确立,短线可能回调。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334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96亿股,占流通A股52.50%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5.08元。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