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景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5 20:19: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宏景科技301396)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项下“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项下“653 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项下“6531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中的“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二)行业基本情况和发展阶段

  1、智慧城市行业简介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 2018年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智慧城市术语》(GB/T37043-2018),智慧城市是指“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城市”。

  2、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为城市运营提供数据支撑,这些深入的数据洞察力量也将进一步推动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发展。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鼓励了技术和服务的创新,为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推动力。更重要的是,智慧城市需要建设和维护一套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对于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施智慧城市的项目,政府有机会推动数字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激活市场空间。最后,通过提供更智慧、高效的公共服务,智慧城市提高了公众的生活质量,从而刺激数字消费,为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注入动力。总的来说,智慧城市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持平台。

  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市民为中心,借助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或应用提升市民生活便捷度。比如,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城市功能聚合化,整合城市管理相关应用系统,实现对城市管理的全面感知、多方联动、实时响应。同时,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跨越空间限制,实现精准、实时、完整的信息交互,为“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推动相关资源均衡配置。

  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政策的重点扶持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1)数字中国建设推动产业持续繁荣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 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大幅增强,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数字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应用创新全球领先,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2)人工智能技术引发行业重大变革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具备实现生产力跨代突破的重大潜力,正在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落地引发的生产力变革是推动行业重大变革的根本原因,随着2023年各类基础大模型和产业大模型商业化应用不断涌现,新兴数字技术应用以及深入制造、医疗健康、交通、物流、金融、文娱等行业之中。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群体的不断扩张,如何实现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随着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和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等政策的落地,数据开发开放和流动使用以及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带来的算力产业生态必然会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数字化进程,加快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的建设进程。

  (3)大规模设备更新注入行业增长动力

  2024年,国务院颁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严格落实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进而实现城镇乡村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更新、交通运输和农业设备更新以及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提升。到 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通过更高效的生产资料赋能各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创新水平,进而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坚持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1997年成立以来,公司持续探索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行业应用和成果转化,在智慧民生、城市综合管理、智慧园区三大领域,提供前期咨询、方案设计、设备采购、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运行维护等全流程的综合服务,在智慧民生、城市综合管理、智慧园区三大领域,为遍布各行业的客户提供专业和系统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是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城市运行、经济活动的改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相互作用的系统,通过各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及共同作用,加快了城市智慧运行的快速发展。公司面向智慧城市客户,依托良好的软件开发、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和运行维护等能力,广泛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秉持数据智能化、应用场景丰富化、自组织协调能力、开放创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将客户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为客户提供畅通的数据共享与网络化管理,实现资源整合及业务协同,破除各领域中的数据孤岛,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推进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客户内部管理和服务的智慧互联。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目前已经拥有智慧城市建设行业较为全面的资质体系,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国际软件能力成熟度最高认证CMMI 5级、广东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一级资格证书等。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已拥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智慧城市云边端协同技术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始终坚持技术自主创新, 随着公司行业经验的积累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公司在智慧城市多个细分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在全国多个区域实施了诸多具备示范效应的经典案例。公司连续五年获得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十佳企业、连续15年获得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工程百强企业、广东省名牌产品、2023年广州市优秀软件企业(骨干型)、中国IT服务创新行业实践Top100、2023粤港澳大湾区科创榜一专精特新标杆企业Top100等在内的诸多奖项,并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名单。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139项。

  (一)主要产品、服务及用途

  公司是一家提供前期咨询、方案设计、设备采购、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运行维护等全流程的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商,致力于持续探索与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民生、城市综合管理和智慧园区三大智慧城市细分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公司的主要服务及用途的具体情况如下:

  1、智慧民生领域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在教育、医疗、旅游、楼宇、社区等智慧民生领域,公司以客户的信息资源为基础,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客户的经营管理数据化、业务在线化、以及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公司在智慧民生领域内代表性的应用场景如下:

  智慧医疗:公司以打造“绿色+智能+物联+云医疗”的绿色智慧型医院为出发点,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传感等技术,使医疗辅助决策、辅助医疗手段得以实现,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让患者的就医过程变简单、容易。通过帮助医疗信息在患者、医疗设备、医院信息系统和医护人员间更高质量的流动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医疗服务质量。

  智慧教育:公司从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出发,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智能化,以各类智能终端技术为载体的智慧课堂作为可感知的智慧教育形态,推动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智慧楼宇:公司秉持“便捷工作、轻松管理、安全运营”的理念,为楼宇提供智能化和智慧化建设的咨询、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及运维管理一体化的综合智慧建筑解决方案。方案基于物联网和智能网关的建筑智能化建设,提供能源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空间定位、空间管理、应急管理、设备设施综合运维等服务,并通过建筑数字孪生、智慧建筑大数据等具体业务应用,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可视化有效数据管控。

  智慧社区:公司以住户、访客和物业管理为中心,为管理方降本增效、为住户/访客提供安全、便捷、贴心的服务。公司通过将家居生活与社区服务高度整合,将智慧社区的理念有机嵌入到教育、生活、健康、医疗、娱乐之中,建立多种形式的信息交互,实现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给用户带来更加优越的“数字化”生活体验,促进社区服务系统与居民智能家庭系统协同,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

  智慧旅游:公司通过整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景区、游客等提供基于全流程服务和管理的智慧旅游应用,推动旅游服务、旅游体验、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资源利用、产业促进等方面的协同式发展。公司以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景区运营为中心,全面提升景区硬实力和软实力,提高景区核心竞争力及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工作人员行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实现可视化管理,进而优化再造景区业务流程和智能化运营管理。

  2、城市综合管理领域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在城市综合管理领域中主要服务于市政、政务、安防等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为其日常运营以及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借助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通过加强数据资源运用与挖掘,实现城市综合管理领域政府机关政务处理、各企业单位运营管理与客户服务的智能化。公司在城市综合管理领域内的代表性应用场景如下:

  智慧政务:公司凭借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地位,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改变原有的政务工作模式,构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以提高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高效化和透明化水平。公司参与了全国多地党政机关的信息技术创新类政务信息化项目,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符合信息技术创新要求的解决方案及政务产品,为新一代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智慧解决方案。

  智慧市政:公司建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市政管理平台,对城市的燃气、电力、给排水、热力、水利、共同沟等进行统一管控,从而达到对城市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感知、集中监控、诊断分析、远程运维、在线仿真、输配电管理的目的,实现城市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进行城市功能的智能联动和快速响应,提高城市市政管理水平,使城市市政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客观、高效和集约,实现城市生命线系统风险的及时感知,早期预测预警和高效处置应对。

  智慧安防:公司的智能安防系统涉及安全、交通、政府、电力、通信等众多行业领域,涵盖广泛的智能化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智能安防视频分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自动报警应用、基于异常行为的定制化系统以及计算机视觉分析的技术,能够将防区现场、状态信息及设备等方面的状况反映出来,及时感知态势,通过多设备联动,提高面对突发事件与应急事件后的反应能力。

  3、智慧园区领域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在智慧园区主要针对政府主导型开发型智慧园区、产业地产主导型智慧园区、大企业智慧园区、小微型智慧园区等类型园区,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智慧应用为支撑,融合“双碳”的理念,以顶层设计为蓝本,以高效运营为目标,全面整合园区的内外资源,建设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专业化和产业智能化的载体和平台。公司在智慧园区领域内的代表性应用场景如下:

  智慧农业:公司通过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和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养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从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转变农业生产者、消费者观念和组织体系结构。

  4、算力设备集成服务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发展,算力需求持续增加,智算集群的集成和技术服务更显出价值。公司凭借多年的创新研发团队建设和计算集群技术积累,与上游设备厂商华为、浪潮、新华三等建立的深度合作关系,在具备智算集成与技术服务优质的上游资源和公司自身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研发投入的基础上,推出了智算中心建设的一整套方案和服务,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系统设计、设备供应、安装部署、测试调优等销售及技术服务,服务客户在大模型训练、推理、科学计算等业务场景的需求。

  (二)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市场开拓,了解业主单位的项目需求,根据业主对特定系统建设的要求和目标,通过招投标、询价等方式承接业务。公司下游客户按其性质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获取订单的方式包括招投标、询价、竞争性磋商、竞争性谈判和单一来源采购。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的内容可分为材料采购、劳务作业分包、技术服务采购三类。其中,材料采购包括设备类采购、辅料采购、软件产品采购等3类。

  公司的项目实施部门根据项目具体需求,向采购部门提出采购计划,列明包括材料名称、品牌、规格型号、数量、供货时间、质量要求等信息,由采购部门向供应商询价、议价,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后,择优选定供应商并签订采购合同。

  项目实施部门对照采购清单对运抵项目现场的货物进行验收,公司根据签收凭证在物流系统记账入库。货物验收后,采购部根据合同规定的结算条款申请付款。劳务作业分包主要为公司承接相关项目后,作为项目承包方,公司独立解决技术难点和关键点并对项目全过程负责,在具体业务情形下,公司会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项目的工作进度、项目经济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不违反合同约定的情况下,将项目中简单机械的工作对外进行劳务作业分包,即进行“劳务分包”。

  劳务分包的主要工作包括简单设备的安装、线路的敷设等,主要实施人员为从事简单设备安装、线路敷设等工作的劳务工人。

  技术服务采购主要是将项目中部分非公司专业领域的支持性服务向专业服务商进行采购,主要为专业设备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培训等服务。公司在承接相关项目后,作为项目承包方,公司独立解决技术难点并对项目全过程负责。考虑到部分项目中涉及的专业设备系统供货厂商、代理商不单独提供安装调试等服务,公司对该部分非公司专业领域的工作进行技术服务采购。公司一般按照服务项目与供应商签订定额合同,不对供应商进行人员工时的考核,按照其交付的工作成果进行验收。

  3、盈利模式

  公司目前的盈利模式为:(1)与客户签订系统集成合同,通过提供包括前期咨询、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等内容在内的一体化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获取系统集成合同收入,从而实现盈利;(2)与客户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运维服务,获取运维服务收入,从而实现盈利。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项目经验和产品服务优势

  公司在行业深耕20余年,服务多个行业领域内的客户,目前在医疗、政务、农业、旅游、园区等行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深入了解智慧城市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整的服务模式,提供从售前方案咨询、售中产品技术开发及方案改进、项目实施,到售后服务的智慧城市一站式解决方案。因此,与仅能提供单一软件或者硬件安装、或者仅从事智慧城市单一领域的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具有了更灵活的业务合作方式、更多的业务承接机会和更深入的客户合作关系,具备较好的综合能力优势。

  一直以来,公司秉持着“技术领先、产品一流、客户至上”的经营宗旨,过往实施的项目获得良好的市场认可度,形成较好的品牌效应。截至本报告披露之日,公司已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已荣获“2008-2022年全国智能建筑行业合同额统计前 100名企业(连续 15年)”、“2016-2020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十佳企业(连续 5年)”、“2017-2022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十大匠心产品品牌企业(连续 6年)”、“2017-2020年广东省优秀安防企业(连续 4年)”、 “2020年(第九届)广东省电子政务领域收入前20家企业”、“2020年度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奖”、“2020年中国IT服务创新行业实践Top100”、"2021卓越IT运维服务企业"、"2021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21-2022年物联网优秀方案商"、"2023年广州市优秀软件企业(骨干型)"、"2023粤港澳大湾区科创榜一专精特新标杆企业Top100"等荣誉和奖项。

  (二)业务资质优势

  公司所处细分行业实行强制性资质认证,拥有强制性资质是企业经营的前提条件,拥有高级别强制性资质的企业在项目承接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目前已经拥有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全面的资质体系,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国际软件能力成熟度最高认证CMMI 5级、广东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一级资格证书等,上述资质为公司持续拓展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技术和人才优势

  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始终坚持技术自主创新。随着公司行业经验的积累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形成了智能传感节点与终端开发、物联网平台、基于GIS的数据可视化和分析、BIM可视化、视频监控图像识别、智能人机交互、室内高精度位置服务等核心技术。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 31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139项。公司始终注重对研发、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立起了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结构搭配合理的技术研发团队。

  (四)客户资源优势

  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项目的定制要求较高,公司对市场需求和客户情况有深刻了解,能够迅速发现客户的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方案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公司始终重视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逐渐获得了政府部门等行业内优质客户的认可,公司的长期客户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依托优质的客户资源,公司在市场上建立起了较好的影响力和口碑,有利于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五)项目质量优势

  公司始终重视项目的质量,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不断强化对工程项目设计、软件开发、硬件采购、设备安装、调试及维保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科学、先进、规范、有序,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范和客户需求。公司项目先后获得“第十三届广东省土木工程詹天佑故乡杯奖”、“2021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23年度'智慧农业-数字兴村 '创新奖”、“广东省优秀软件产品和服务”、“2022年广东省智能建筑优质工程奖”、“10年智慧城市建设突出贡献奖”等奖项,项目质量得到广泛认可。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公司是一家坚持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1997年成立以来,公司持续探索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行业应用和成果转化,在智慧民生、城市综合管理、智慧园区三大领域,提供前期咨询、方案设计、设备采购、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运行维护等全流程的综合服务,在智慧民生、城市综合管理、智慧园区三大领域,为遍布各行业的客户提供专业和系统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目前已经拥有智慧城市建设行业较为全面的资质体系,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国际软件能力成熟度最高认证CMMI 5级、广东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一级资格证书等。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已拥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智慧城市云边端协同技术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始终坚持技术自主创新, 随着公司行业经验的积累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公司在智慧城市多个细分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在全国多个区域实施了诸多具备示范效应的经典案例。公司连续五年获得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十佳企业、连续15年获得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工程百强企业、广东省名牌产品、2023年广州市优秀软件企业(骨干型)、中国IT服务创新行业实践Top100、2023粤港澳大湾区科创榜一专精特新标杆企业Top100等在内的诸多奖项,并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名单。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139项。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的发展战略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数字经济、数字中国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国家战略,以“聚焦智慧城市,专注持续创新”为企业使命,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重点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研究与成果转化,秉承着“诚信、协作、创新、卓越”的核心价值观,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GIS、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重点领域创新引领能力和核心技术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公司在智慧城市领域技术水平和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坚持以“技术领先、产品一流、客户至上”的经营宗旨服务各个行业的客户,力争成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商。

  (二)具体发展目标

  1、巩固发展现有优势业务领域

  公司将持续巩固现有智慧城市相关业务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技术优势,加大在智慧政务、智慧民生及城市综合管理等应用领域的持续投入,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做强、做好、做大,聚焦提升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关注国内外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丰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落地场景,打造企业产品和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扩大规模优势,巩固公司在优势领域的领先地位。

  2、持续加大市场营销网络体系的建设力度

  按照公司市场营销规划布局,持续加大营销团队建设和市场拓展,公司将加强西部、华中和华东等区域中心的建设,深化团队建设、品牌塑造、制度管理、文化建设,逐步提升全国市场份额,使公司的主要业务逐步由广东、广西向华南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扩张,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降低区域市场集中的风险。

  3、重点推进智慧城市行业应用平台的研发升级

  公司将结合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发挥公司业务、技术、产品的资源优势,推动公司智慧城市细分行业应用平台的数字化升级,不断提升现有解决方案技术层次,积极拓展客户群体及应用场景,开发智慧城市更多细分领域,将产学研一体化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多场景应用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市场影响力,增强公司在其他细分行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开拓在行业蓝海市场的业务机会。

  (二)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对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投资呈较快增长态势,为智慧城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总体环境。面对良好的行业前景,较高的行业利润,更多企业选择进入智慧城市行业,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对智慧城市行业内企业的技术、资质、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公司也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若公司不能维持或根据市场发展需要提升现有资质,发挥技术、经验等方面优势迅速做大做强,则将面临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为此,公司将基于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的研判,进一步加强业务聚焦,提升资源投放的效率。

  2、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的发展,经营规模有所扩大。业务水平的扩大和新的办事机构的设立都会使得公司组织架构、管理体系趋于复杂。并且公司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业务单体项目金额逐渐增大,交付实施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果不能持续保持和提升解决方案规划与设计、采购、交付、质量控制、成本管控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可能面临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不及预期的风险。若不能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将会给公司经营管理战略的顺利推进带来风险。

  3、技术及人才流水风险

  智慧城市业务细分领域广泛,涉及跨学科、多领域的知识、技术,公司只有拥有一批能够融会贯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团队才能在激烈的同行业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目前智慧城市行业人才竞争激烈,如果公司不能有效保持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且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有可能引起核心技术人员流失,这将对公司的新技术开发、项目实施和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应收账款与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的客户群体主要由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及大中型企业为主,其普遍执行较为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和采购审批制度,部分项目还需要纳入财政预算、政府采购,而客户年度资本开支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对公司的项目验收和付款也集中在下半年。受上述客户项目立项、审批、实施进度安排及资金预算管理的影响,公司的销售情况呈现出集中反映在下半年的情况,但公司的各项费用在年度内的支出较为平衡,从而导致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等财务数据出现较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并且因收到当地政府的财务状况影响,具有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的风险。如果宏观经济承压,出现应收账款不能收回或延期收回的情况,将增加公司资金压力,并对公司的净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加大收款考核力度,与客户保持及时有效沟通,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收款时间集中问题。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凌云股份
  • 蔚蓝生物
  • 正丹股份
  • 国联股份
  • 百川股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