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达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5 20:36: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运达科技300440)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铁路运输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作为城市发展的骨架和经济循环流转的动脉,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一直与国家重大战略高度契合,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未来十年,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绿色交通方式,将在国家产业转型、运输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等一系列系统性变革中,发挥低碳、环保、高效、节能的巨大优势。预计未来轨道交通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为相关产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公司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智能系统和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干线铁路(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领域,主要客户群体为国铁集团、地方城轨公司、各轨道交通职业院校等。

  在国家铁路领域,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多年稳定在8000亿元左右,形成了持续性、大规模的铁路基建潮。2023年全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为7645亿元,同比增长7.5%,投资规模始终居于高位,且为近三年投资规模最高的一年。2023年全年全国铁路投资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铁2776公里。依据2021年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35年国家铁路网络将达到20万公里,其中高铁7万公里;依据《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到2027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5.3万公里左右,普速铁路11.7万公里左右。2022年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指出要加快国家铁路网建设,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有序推进区域连接线建设,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改造升级。2024年发布的《推动铁路行业低碳发展实施方案》表明,国家重视铁路行业的绿色发展,致力于建设绿色铁路工程和绿色客站,强化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管理。轨道交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基建投资中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同时,伴随着既有车辆及装备的运营里程和服役年限增长,铁路部门对增强安全质量效益、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改善综合发展实力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轨道交通智能化装备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在城轨交通领域,城轨的发展将继续贴合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围绕城镇化率提升这一主线,进行有序发展,缓解城市发展在交通、经济和环保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截至2023年底,中国内地累计有59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总计11232.65公里。2023年全年中国内地新增红河州、滁州、许昌3个城市开通了第一条城轨线路。全国共计27个城市新增54段城轨新线、新段或延长线,累积新增里程884.55公里。中国城轨运营里程已稳居全球首位。在城际、市域(郊)铁路领域,2021年4月8日发改委发布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指出,将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都市圈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向外扩散、功能疏解的必然趋势,轨道交通是实现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必需环节。全球城市轨道交通与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之比约1:3,中国仅为1:0.25,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将新增城际、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城际、市域(郊)铁路将成为轨道交通产业新兴增长点。

  在铁路货运领域,铁路货物发送量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既有线路的货运能力在高铁成网后得到进一步释放。2023年全年,国家铁路发送货物39.1亿吨,同比增长0.26%,创历史新高。中欧班列延续强劲发展势头,共计开行1.7万列,同比增长6%,共发送货物190万标箱,同比增长18%。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将构建高效货运服务系统,建设高效货运服务网络,大力发展货物多式联运,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持续推动降低物流成本。依据《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晋陕蒙煤炭主产区大型工矿企业中长距离运输的煤炭和焦炭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 90%。2024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出,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提升大宗货物清洁化运输水平。铁路货运运营效率和服务的提升,离不开铁路货运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有力支撑。

  在轨道交通职业院校建设领域,国家针对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发展给予了一系列支持和肯定,先后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意义,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并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23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支持建设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通知》,提出优先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亮丽名片,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202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和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颁布了《轨道交通调度员(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公路收费及监控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此次颁布的2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开展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竞赛等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截止2023年底,全国开设了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院校共计不少于500所,为我国的轨道交通事业培养了大量的可用人才。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教育,更离不开专业、高效、智能化的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支撑。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作为一家轨道交通智能系统供应商,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和主要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产品线布局涉及机车车辆业务板块、牵引供电业务板块、铁路运输业务板块,为轨道交通提供智慧培训解决方案、智能运维解决方案、智慧车辆段解决方案、智能牵引供电解决方案、智能货运解决方案及运维服务。公司主要产品为轨道交通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运营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包括运达科技及广州运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货安计量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成都运达牵引技术有限公司、成都运达轨道交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都运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湖南恒信电气有限公司、成都运达轨道交通设备检修有限公司、湖南中大运达轨道交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汇友电气有限公司、长春运达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嘉兴运达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北京运达华开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运达智慧轨道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武汉运达城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运达恒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西安运达智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北京运达时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唐山西交智达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运达智科(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子公司。

  其中母公司运达科技主要业务涉及智慧培训解决方案、智能运维解决方案、智慧车辆段解决方案;子公司汇友电气、恒信电气涉及智能牵引供电解决方案;子公司广州运达、运达华开涉及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子公司运达服务涉及运维服务;子公司成都货安、嘉兴运达涉及智能货运解决方案。

  (二)公司战略布局

  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已迎来智慧化产业升级新浪潮。这些前沿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还为乘客带来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公司基于完备的产品体系与长期的技术沉淀,紧密跟随数智化绿色发展战略,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贯彻落实“3351”战略规划:面向国铁、城轨、院校“3”大客户群体,深入探索机车车辆、牵引供电、铁路运输“3”大业务板块,从人、车、地实际业务场景出发,顶层设计智慧培训、智能运维、智慧车辆段、智能牵引供电、智能货运“5”大系统解决方案,配套提供N个智能化核心设备与全生命周期伴随服务,重点部署“1”个运输及维保服务业务,全国设立200余个网点,24小时为用户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一站式解决轨道交通业务领域的多项难题。

  (三)公司主要业务及核心产品

  1.智慧培训解决方案

  智慧培训解决方案应用数字孪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针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职业院校等客户的轨道交通技能培训要求,提供智能化、规范化、安全化、个性化的培训系统解决方案。培训范围覆盖轨道交通列车驾驶、行车指挥、设备检修、应急处置等完整场景,涉及车、机、工、电、辆各个专业的乘务员、调度员、车站服务员、轨道交通检修工等专业岗位。

  智慧培训解决方案聚焦培训质量及效率提升,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的虚实结合培训体系,搭建贯穿从教学计划到学、练、考、评各个环节的智慧培训管理平台,实现一线人员从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从标准作业技能到应急处置技能的全面提升。

  目前,公司智慧培训解决方案已在中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及轨道交通职业院校、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得到广泛应用, 并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伊朗、埃及、埃塞俄比亚等。

  1)主要产品:

  2)主要产品应用典型案例: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训练基地

  2.智能运维解决方案

  智能运维解决方案采用物理传感、图像识别、物联网、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以车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核心,实现列车监测及场段检测设备的互联互通,将基于场景的车载感知、轨旁感知、业务数据等有效耦合,完成对车辆的运行智能分析、故障诊断及健康管理、车辆智能日常检测、检修资源优化配置等核心功能,提供一套具有列车状态感知与跟踪、故障诊断预警、运维智能决策、作业自动化等能力的智慧系统,保障列车安全可靠、提效节能,实现列车运维精准管理。

  目前,公司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已在国内主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中得到广泛应用,助力城市轨道交通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

  1)主要产品

  2)主要产品应用典型案例

  3.智慧车辆段解决方案

  智慧车辆段解决方案着力提升车辆段运营质量与效益。该方案以确保安全生产为前提,紧扣“强化机车车辆质量管理与提升运用效率”的主线,以“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建设为核心。通过融合物联网、AI、5G-R等先进技术,打通“数据孤岛”,实现机车车辆运用、整备、检修等各环节的信息无缝对接。借助智能装备与智能化管控,结合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对机车车辆运行数据的深度分析、在线自动化检测、健康状态智能评估、故障自动识别及生命周期预测等,进而实现机车车辆的分级整备与状态修,推动“车、人、图”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显著提升机车车辆运用效率和作业人员的效率,确保作业安全,有效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机车车辆整备与列检时间的大幅压缩,确保机车车辆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运用状态,展现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

  目前,公司智慧车辆段解决方案已在国内主要城市铁路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为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整备检修段场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运作提供了大力支撑。

  1)主要产品

  2)主要产品应用典型案例

  4.智能牵引供电解决方案

  智能牵引供电解决方案运用现代先进的测量、通信、传感、信息、人工智能以及电力电子等技术,面向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客户,提供牵引接触网的智能供配电管理及再生能量的高效利用解决方案,保障列车正常运行、提高运输效率。产品覆盖牵引供电一次设备、铁路电气自动化监测与控制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可视化接地验电装置和防误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直流供电接地漏电保护系统、轨道交通试验线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等多个业务场景。牵引供电系统作为轨道交通的动力能源,在维持铁路运输秩序方面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公司智能牵引供电解决方案已在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营单位中广泛应用, 并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部分拉美国家,如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埃及、巴西等。

  1)主要产品:

  2)主要产品应用典型案例:

  5.智能货运解决方案

  智能货运解决方案应用大数据、IOT、Zigbee、图像识别、机器学习、自动化等技术手段,聚焦轨道交通行业物资管理安全的核心,从货运场站与机车检修生产站段两个维度,通过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产品,实现了对轨道交通行业物资的储、转、运、用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智能货运解决方案面向全国货运场站及机车检修站段。依托铁路货运2.0系统、国铁物资3.1系统,智能货运管控平台向上深度业务融合,实现货运安全过程的业务流、信息流自驱动、自预测、自诊断、自分析的管理目标。经过多年产品孵化,智能货运解决方案已基本实现了铁路货运、公路货运、仓储自动化、配送自动化、采集自动化、车辆管理、人员管理物资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

  目前,公司智能货运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在国内各主要城市铁路局货运场站、专用线、机务段、车辆段、动车段、机车检修厂等业务场景中。通过可靠的产品性能及持续的售后服务支持,赢得了广大客户群体的信任与支持。

  1)主要产品:

  2)主要产品及应用场景:

  6.运维服务

  依托车载监测产品及技术,建立了包含数据采集、在线检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数据分析挖掘、预测预警和综合保障在内的基于运营大数据的信息化保障体系。通过辐射全国的本地化服务网络,建立了面向运营、贴近用户的运维服务体系。为轨道交通车辆运用维护保养及现场保障服务,提供设备配件物流周转、维护服务;与车辆制造商联合,开展了车载设备检修服务;提升了轨道交通车辆运维水平,提高了车辆整体运营效率,切实保证运营安全。

  (四)公司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的营销工作采用分区模式进行。公司将全国各路局、城市轨道公司进行分区管理,分区销售。公司产品的销售主要通过参与招投标方式取得,少量产品通过经销商出售给各铁路局的物资部门。公司非常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并将售后服务列入到公司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2)生产模式

  公司通过参加招标的方式取得订单,在取得订单后与客户进行详细沟通,深入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并结合客户需求制定满足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组织内部开展产品软硬件研发、BOM编制、采购、生产、出厂检验以及现场安装及调试,最终完成项目验收后交与客户。公司根据铁路和城市轨道特性,在经过招投标或者签署合同后,按照客户订单数量安排生产。本公司产品大部分为自主生产,少量产品涉及委外加工。另外,根据合同要求,公司有部分产品由客户负责安装,无须公司参与。

  (3)采购模式

  公司实行以销售为指导的采购原则,公司采购部门根据业务部门提出的物料需求计划实施采购,依据材料使用及采购特性而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等,其中招标采购又可分为公开招标、选择性招标和协议招标,以确保采购活动既能满足物料需求又能满足成本的最优控制要求。

  公司的采购同时也结合了本行业季节性特点。对于采购周期较长及随采购周期价格变动较大的物料,业务部门作出相应的物料需求计划,并按公司提前备料管理办法执行。

  (五)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市场地位、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是一家轨道交通智能系统供应商,先后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包括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铁道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等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奖项。多次参与国际及国内行业相关标准制定,是国内领先的少数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生产能力的高科技企业之一。

  公司产品线布局全面,其中智慧培训、智能运维、智慧车辆段、智能牵引供电、智能货运和运维服务已实现对轨道交通行业多个应用场景的覆盖,填补了产业链中多个细分领域的技术空白和业务短板,是智慧轨交生态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主机厂、科研院所以及运营单位长期协作、合作共享,致力于让轨道交通更安全便捷。

  公司业务遍布国内50多个城市,产品应用于全国所有铁路局、机务段、主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和主要轨道交通职业院校。

  (2)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将连接全国所有县级及以上行政区、边境口岸、国防设施、主要景区等。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其中铁路20万公里左右,高速铁路7万公里,普速铁路13万公里。形成由“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高速铁路衔接的高速铁路网;由若干条纵横普速铁路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普速铁路衔接的普速铁路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路网。

  2020年8月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将率先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智能高铁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将推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创新发展。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和系统为代表的铁路智能化建设市场将迎来高增长的发展机遇。《“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强化重点城市群城际交通建设,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为骨干,提升城际运输通道功能,加强核心城市快速直连,构建多节点、网络化的城际交通网;有序推进其他城市群城际交通建设,建设有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多层次快速交通网络,积极推进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运力开行城际列车;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衔接,合理推动轨道交通跨线运营。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指出,智慧城轨建设是交通强国建设的战略突破口,要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新一代中国式智慧型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设备、智能运维系统需求旺盛,轨道交通智能运维行业将持续稳定发展,到2025年,中国式智慧城轨特色基本形成,中国将跻身世界先进智慧城轨国家行列。2024年2月,国家铁路局联合多部门发布《推动铁路行业低碳发展实施方案》,明确铁路行业低碳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推动绿色铁路建设,倡导绿色设计、施工,推进既有客站绿色改造和铁路电气化改造;加快机车更新换代,推动超低和近零排放车辆规模化应用,降低内燃机车排放水平;完善铁路集疏运系统,提高铁路承运比重,推进多式联运发展。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指出,要结合各类设备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有序推进重点行业设备如交通运输设备等更新改造,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轨道交通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也是方案中直接提及的更新改造领域之一,有望得到后续配套政策重点支持。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轨道交通都将是拉动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历经多年持续地大资金投入,中国轨道交通的路网规模、运输规模、列车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轨交产业巨大的存量资产规模已经逐步成形,轨交后市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行业共识,伴随而来的是与之相关的面向人、车、设备、场地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创新及产业化能力,核心团队拥有30余年行业积淀,具有深厚的产品和技术积累,在所处行业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公司在上述市场机遇获得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有力的基础。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科研底蕴 精英团队

  公司起步于国内轨道交通名牌院校西南交通大学,公司核心团队拥有30余年的行业积淀,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公司深耕轨道交通信息化、智能化领域多年,对行业和客户需求理解深刻,具有深厚的产品和技术积累。公司具备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已形成专业人才梯队储备。公司针对所处行业专业性较强、人才培养周期较长等特点,面向重点轨交院校优秀毕业生开展“千帆工程”培养计划,持续推进“铁三角”(客户经理、项目经理和解决方案经理)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完善培训体系、晋升体系和绩效反馈等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落地,以提升员工的成长感、成就感和归属感。

  自主创新 技术引领

  公司源于高校实验室,天生具有追求技术领先的基因。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勇于突破,善于创新,将技术优势视为公司的立身之本,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业务发展。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形成了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公司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并以客户需求和前沿技术为导向投入研发。公司注重中长期技术储备,预研技术提前布局未来五年产业发展趋势。公司注重新技术的吸收与整合,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合作和资本合作等方式加强战略储备,保持公司的竞争地位。

  智慧产业 厚积薄发

  公司在轨道交通行业耕耘多年,积累了众多项目案例和业务数据,锻炼了一支专业、高效的解决方案团队,为客户提供业内领先的智慧轨交解决方案,服务的客户群体已覆盖国铁全部路局、主要城市的城轨系统和主要轨道交通职业院校,在全国拥有超过200家服务网点。公司注重平台化技术积累,将复用度高的技术环节和市场共性需求进行汇总,通过底层平台技术将定制化开发需求标准化,形成规模效应,在业务数据和算法案例不断增长的同时,保障产品的开发、交付和维护效率。

  品质先行 品牌可信

  公司产品覆盖国铁、城轨、院校三大客户群,并已在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服务等多方面应用,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市场认可。公司将产品品质视为生命线,严把品控力度,全员参与质量工作,以安全可靠的设计、精益求精的制造、完善的管理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公司坚持以品质交付和匠心产品赢得了市场口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产品+服务”的销售模式,客户满意度获得极大提升。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1.8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 30.06%,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87.18万元, 较上年同期上涨137.00%。公司在报告期内重点工作如下:

  1、技术持续创新引领,产品市场领先实现多个市场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指引,对技术创新保持高度关注,积极探索新领域、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并成功取得多个市场的突破:

  智慧培训方面,圆满交付机辆运用与检修项目,实现培训跨专业战略的突破,为培训业务的进一步拓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公司成功完成机辆检修培训MR产品最小样机的研发工作,首次引入MR混合现实技术,打破了传统培训方法的局限性,显著提升了培训效率,获得市场和客户的一致好评。

  公司参与国内首本《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发展蓝皮书》的编写工作,并重点负责了其中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培训、演练及实训基地建设等关键篇章的编撰,这对提升我国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水平、促进行业间的经验交流、推动轨道交通应急管理规范化及城市轨道交通核心技术的发展与提升、保障轨道交通安全稳定可持续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智能运维方面,公司始终致力于车辆智能运维平台的升级迭代,成功研发出用于状态监测的规则引擎工具,并实现了拖拽式的预警模型部署技术的应用;完成了多个特定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研发及部署,进一步丰富了平台算法模型库,为智能运维提供了更强大、更精准的技术支撑;公司轨旁智能检测系统产品取得显著进展,成功完成了2D+3D采集数据融合检测算法、分级故障报警及动态滚动模型学习的算法的研发与发布,有效提升了产品检测准确率性能,为客户提供了更加精准、可靠的检测服务。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高附加值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智慧车辆段方面,公司与京港地铁联合研发的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北京地铁首个在列车检修领域试点应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对于整个轨道交通行业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公司顺利完成了首个大型集研发与集成的超大型项目“国能集团新朔机务段智慧整备项目”的交付工作,该项目为中国铁路行业首个智慧整备场,且公司通过该项目孵化出基于铁路应用场景下的安全防护产品以及车底、车侧、车顶作业机器人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为未来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验证了整备库全面自动化及信息化的可行性,展现了公司在技术革新方面的实力,同时也为公司在超大型研发加集成交付项目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智能牵引供电方面,新朔重载铁路牵引供电能耗监测与管理系统项目顺利通过第三阶段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为公司在双向变流技术、柔性供电技术、能量回馈及储能技术的一次重大创新实践,也是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的一次战略布局和尝试。该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为公司后续牵引供电柔性或储能装置产品的全面推广,提高市场竞争力起到关键作用。

  智能货运方面,公司积极响应《100km/h以下速度段铁道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技术条件》新标准,成功研发出高速超偏载产品,并顺利通过了铁科认证中心铁专产品评审,成为行业首批完成样机鉴定的厂商,为公司拓展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公司新研发的集装箱门禁系统也取得显著的市场效果,在多个铁路局实现了首单突破,随着全路集装箱办理站数量达到2600多个,该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参与“一带一路”,与中国轨道交通一路同行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发挥科研与创新优势,与国家“一带一路”项目牵头单位紧密合作,参与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铁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建设,并成功交付。由公司研发的国内首套出口海外的高铁列车模拟驾驶培训系统——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全功能仿真模拟驾驶培训系统成功交付,为雅万高铁顺利、安全开通运营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由公司参与承建的中老铁路核心配套工程——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正式移交并投入使用,该学院未来将培养大批轨道交通人才,为中老两国友谊与合作增添新篇章。

  3、捷报频传创佳绩,平台赋能助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紧抓市场机遇,凭借深厚的技术沉淀与卓越的品牌优势,不断开拓进取创佳绩,保证公司发展引擎“不掉速”。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公司实现了首个城市轨道综合培训项目的突破、首个无人驾驶综合培训项目的突破;实现动集DC600V业务突破,为该产品进入全国市场奠定基础;突破国内城市最大单一存量车辆的LCU改造市场 ,为公司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子公司广州运达中标广州十三五部分线路及十一号线轨旁和智能运维项目 1.18 亿元,标志着公司在列车智能运维业务领域技术和成果得到行业的高度认可,推动了轨旁检测业务和城轨检修信息化等业务的发展。

  2023年,公司凭借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管理优势,分别荣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荣誉称号,这不仅标志着公司在轨道交通业务领域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更彰显了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充分认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是轨道交通机辆装备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民营企业。该两项荣誉的获得,是继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之后,再次获得的国家级荣誉称号。公司将在未来继续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公司子公司广州运达、恒信电气、嘉兴运达相继获得省级专精特新称号,加上此前运达科技已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荣誉称号,子公司运达华开、四川汇友已获得省级专精特新称号,目前运达科技总体形成了“1+5”的专精特新格局,为公司未来提升行业地位和服务水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等奠定基础。

  4、卓越运营强化内核,多元激励焕新组织活力

  报告期内,公司有效推动落实卓越运营年度目标的稳步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在流程优化、采购降成、供应商付款方式优化、库存管理标准体系等多个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实现库存金额同比下降30%、实现物料齐套率同比提升6.5%、实现全年交付0逾期 、质量0客诉。

  公司导入并顺利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保持CMMI-5级、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优秀级(CS4级)等资质持续有效;顺利通过ISO/IEC27001、ISO/IEC 20000 、GB/T 27922-2011体系监督审核,实现多管理体系融合及落地。

  在组织能力建设方面。公司持续优化治理结构,完成组织变革,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业务需求,通过调整组织架构、明确职责边界,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高效,提升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率;公司高度重视关键人才的储备和引进工作,通过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有效激发了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等员工的积极性;公司发布获取分享制方案,激发自主经营体的组织活力;在干部选拔方面,公司建立了干部后备人才梯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在人才培训方面,公司积极开展各类专项培训活动,如客户经理产品讲解能力提升、LPDT项目管理沙龙等,促进了公司内部的知识分享和学习交流,多措并举构建学习型组织。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公司所处的行业格局及趋势

  (1)轨道交通产业从数字化向数智化发展

  我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旨在推动“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我国数字交通的发展,通过提升交通设施数字感知能力、扩大信息网络覆盖范围、实现运输服务智能化和行业治理在线协同等措施,促进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规划》自发布以来,随着数字感知、自动驾驶、物联网、边缘计算、数字孪生、云计算、大数据、卫星通信、元宇宙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及应用,有效提升了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化程度,在很多场景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第一阶段建设,极大提升了轨道交通行业的运行和管理便捷性。随着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面对数字化进程带来的海量数据603138)成果,结合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指导思想,轨道交通运行和管理进一步向智慧化的第二阶段转型,利用跨专业的海量数据成果为轨道交通各领域业务提供智能化决策或者决策辅助,从自动化操作转向自主化运营,可以广泛用于智能运维、智能调度、智能助手、智能应急指挥、智慧培训,显著提升轨道交通行业安全性、效率和可靠性。

  (2)轨道交通产业向绿色低碳发展;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文件均提出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生态化交通网络。此外,《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也为轨道交通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以安全为基础,轨道交通行业通过一系列的绿色低碳发展技术创新,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节能环保型轨道交通车辆、自动驾驶、能源管理等领域,从能源供给到能源使用上已经做出显著的成绩。轨道交通行业将继续围绕绿色加智能的主题,持续加大在能源结构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数智化发展等领域的投入,同时也会在行业内提出更高的环保标准。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已经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轨道交通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绿色低碳发展对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轨道交通行业正朝着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货运信息化、智能化需求发展迅速;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及《铁路货运智能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智能交通,要推动货运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绿色化发展,提升运维管理水平。作为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货运以其大运量、高效率、低成本等显著优势,在货物运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轨道交通货运行业的发展更是迎来了新的机遇。我国轨道交通货运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覆盖了大部分城市和地区。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升级,轨道交通货运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提高运维效率和质量,货运轨道交通正在推动运维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制定相关标准规范,货运行业的运维标准化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中。

  未来,轨道交通货运行业将朝着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货运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绿色化发展将推动轨道交通货运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效化运营将使得轨道交通货运在物流体系中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4)轨道交通产业即将进入全面智能运维阶段;

  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体系,覆盖范围广泛,运营里程不断增长。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轨道交通行业正逐渐从新造市场向运维市场转变,轨道交通运维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运维市场的服务内容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从简单的设备维护到全面的运营管理,再到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理,运维市场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展,为轨道交通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场需求的变化、技术进步、政策导向都是促使轨道交通行业转向运维市场的重要因素。由于轨道交通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运维市场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更新迅速、安全管理难度大、市场竞争激烈等,但同时轨道交通行业运维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的不断拓展,智能运维将在轨道交通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轨道交通职业教育从普适教育向智能化、精细化推进;

  轨道交通职业教育是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专业培训机构证书培训与用人单位在职培训组成的有机整体。参与者除教育培训机构与受训学生外,还涉及用人单位、行业协会、政府监管部门等多方,各群体共同构成密不可分的产业生态。职业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与行业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各方支持与投入以及信息化技术的赋能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持续的推动。随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得到确认,职业教育将肩负起建设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需求相匹配的人才供给的重任,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我国轨道交通经过持续高速发展,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员,技能人才培养任重道远。因此,在5G、虚拟现实、AIGC、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通过智慧培训解决方案支撑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从普适教育向智能化、精细化推进,促进职业教育更加高效率、高质量、持续优化发展,是构建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2、公司三年发展规划

  针对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公司将坚定不移地秉持“贴近用户”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专精特新企业”核心优势,以专业的服务及高效的管理,快速响应并满足客户需求,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及服务。

  在本规划期内,公司在主营业务方面将继续专注于轨道交通高科技领域的智能化发展,聚焦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贯彻“3351”战略规划:面向国铁、城轨、院校“3”大客户群体,深入探索机车车辆、牵引供电、铁路运输“3”大业务板块,顶层设计智慧培训、智能运维、智慧车辆段、智能牵引供电、智能货运“5”大系统解决方案,打造“1”个维保服务重点业务。

  在新业务方面,公司将通过持续关注用户需求,发现和挖掘新需求、新产品,提升公司业务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依托公司在轨道交通行业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包括技术专长和丰富的人才资源,积极探索在轨道交通行业的不同专业、轨道交通以外的新行业“同心多元”发展的机会,希望为公司打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3、公司2024度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继续秉持既定的战略方针和业务布局,全面提升公司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提高生产与管理效率,推进公司稳健经营发展。

  (1)强化主营业务

  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成熟产品方面,保障在现有客户供应体系中的核心供应商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市场份额,寻求新的增长点。在此过程中不断构建和完善公司生态圈,与更多行业伙伴开展更广泛深入的合作,从而拓宽业务范围,优化业务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新产品方面,抓住轨交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机遇,着力推进智慧整备系统、轨交作业机器人、智慧物流系统、智能货检等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力争落地标杆项目,形成市场新突破。公司也将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力量,建立健全市场销售体系,及时了解市场动向和客户需求,以提高客户服务的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积极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2)加强研发创新

  公司将在现有积累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对各个业务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研发实力,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机车车辆业务方面,持续打造和完善轨交行业智慧化解决方案,围绕智慧培训、智慧整备、智慧场段等多个业务场景实现从自动化和信息化向智能化的转型;持续加速智能感知、物联网、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提升产品竞争力;另外积极响应国家及行业信创政策要求,加速产品方案和设计的全面国产化,实现公司产品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电气化业务方面,推进城轨能馈产品升级改造;优化牵引供电再生制动能量利用及储能装置结构、工艺升级设计,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升智能牵引供电系统产品的领先优势。铁路运输业务方面,持续推进偏载轨道衡、高速超偏载等核心产品的研发,完善功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围绕机铁路货运、物流场景,利用信息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货场解决方案和新一代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公司将协调好内部各业务板块的科研力量,形成研发合力,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优化管理体系

  组织架构方面,进一步基于业务发展导向优化组织结构,推行多元化治理结构下的经营责任制,让组织变得更加敏捷,能够应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的同时,有效支撑公司战略的实施。信息系统和流程方面,将对公司内部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简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推动信息系统的迭代升级,为公司未来的规范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制度建设方面,紧密结合信息系统升级计划,推进公司在项目管理、产品管理、生产管理等多方面的深度优化,在持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从业务价值链出发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效益,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4)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将结合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在明确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选人、用人。人员招聘方面,灵活应用多元化的招聘渠道,更广泛地吸引和选拔优秀人才,开拓校企合作建设,储备新生代力量。人员培养方面,通过人才盘点、专项培训等识别、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同时,推动人才的内部有序流动,激发组织活力,利用成熟业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不断为成长业务和新业务提供人才支持。人员保留方面,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多样化的薪酬激励组合,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氛围,创造丰富的发展机遇,全方位、多角度地留住和激励骨干人才,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动力。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6
运达科技
击败了14%的股票
短期趋势该股进入多头行情中,股价短线上涨概率较大。
中期趋势正处于反弹阶段。
长期趋势已有89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27亿股,占流通A股51.19%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5.91元。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