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元绿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5 21:09: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弘元绿能603185)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最大的共识,全球“碳中和”趋势不断加速,“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转型成为主要实现路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飞速发展,成为中国出口“新三样”。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216.88GW,同比增长148%;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也均在64%以上。与此同时,由于全社会对光伏产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行业产能快速扩张,竞争加剧,使得产品价格不断走低,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环境,公司紧跟产业发展的格局,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理念,坚定“N型光伏垂直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在夯实原有硅料、硅片产业的基础上,成功完成N型电池和组件的落地量产,实现公司战略升级。公司拥有无锡、徐州、江阴、包头青山、包头固阳、滁州六大核心基地,业务涵盖高端装备制造、工业硅与晶硅、单晶硅片、N型电池、组件等N型TOPCon全产业链,保障了全流程的稳定可靠与高效联动,让“高效光伏”贯穿于产品制造的每一个环节。

  (一)多个项目落地,实现全产业链深度融合

  2023年,公司按计划稳步推进各项项目的投资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通过“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的一体化战略,辅以二十多年高端设备技术优势,打造出业内以客户为中心的有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保持充分的市场竞争力。

  6月,公司N型TOPCon高效电池片项目首片成功下线,该产线采用国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与业内领先的TOPCon钝化接触技术,并导入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实现片级追踪,大幅提升电池产品品质,为用户提供高效率、高性能、高可靠的产品体验。同时,产品涵盖多种主流规格,并可实现电池片厚度110~150um定制化生产,满足组件端不同版型需求。

  8月,公司N型TOPCon光伏组件项目首片顺利下线,至今投产的高效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聚焦182、210大尺寸高效电池,深度优化组件版型设计,采用无损切割技术、高密度封装技术,缩减电池片间距,增加组件有效发电面积,进一步提升组件能量密度。产品具备良好的发电性能,低温度系数,低衰减及优异的弱光性能等特点,达到行业同类型组件领先水准。同时,应用场景覆盖大基地电站项目以及各类“光伏+”场景,可满足市场高转化效率、高发电功率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需求。

  8月,公司一期高纯晶硅项目成功投产,生产采用先进的改良西门子法工艺路线,具备转化率高、成本低、纯度高、杂质少、品质高的特点。作为自用原材料为后续各个生产阶段打下坚实基础,也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在追求产品高品质的同时,公司始终坚持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制造,在生产制造环节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管理措施,从工艺、电气、建筑、给排水、生产管理节能五个方面,促进节能降耗,各项能耗指标均达到行业先进值水平。

  目前,公司已形成产业链深度垂直一体化的格局,产能覆盖工业硅、高纯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以及高端智能化装备。不仅实现了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产品销售的全程控制,使各环节之间实现紧密协同,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而且通过内部资源的调配和整合,大幅增强了公司抵御外部风险能力,成功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与行业地位。

  (二)坚持技术创新,引领全产业链降本增效

  2023年,公司通过上下游的联合开发、资源共享,使得全产业链高质量协同发展。同时,公司已拥有专利205项,并联合高等院校探索合作研发与人才培养,携手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单位开展合作,加快光伏行业创新步伐为公司研发持续赋能。

  硅料端,公司经过对产品技术研发的大力投入,生产方面提高还原炉致密率、沉积速度,降低产品单位耗用,大大增强生产过程中各项数据指标的稳定性,目前,公司高纯晶硅产品致密率超90%,质量达到电子一级。

  硅片端,公司通过热场技改增加满埚料重量、升级水冷结构降低断线率、优化工艺提拉速、引入自动加料机等方式不断提升单产;通过导入降氧热场部件、验证大泵配合低炉压降氧工艺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通过优化N型硅棒机加工艺、晶棒电阻率拉晶工艺、提高硅片电阻率集中度,实现硅片在电池端的效率提升。

  电池端,公司创新利用硼扩掺杂三步通源技术,在硼扩散过程中达到掺杂量的有效最大化,利用厚膜氧化铝钝化技术提效,同时通过激光辅助快速烧结对硅片正面的金属浆料进行处理,利用荷电效应来优化栅线电极、改善接触电阻并实现高效率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输出,进一步提升TOPCon电池光电效率。

  组件端,公司拥有IEC61215和IEC61730标准的检测能力;弘元光能中心实验室采用LIMS管理系统,将所有仪器设备、检测任务、人员、检测过程、数据结果等信息纳入实验室数字化管理,以更加“智慧”的方式,实现实验室高效运营,提高检测效率,帮助研发进行项目测试管理、测试数据的检索与分析,为产品研发提供决策支撑。

  (三)聚焦成本管控,多方位保证盈利水平

  光伏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公司积极应对行业变化,迎接市场挑战,目前重点围绕管理创新及持续推进精益制造和智能制造,全面提质增效。

  公司在成本管控方面细化设置各单位成本中心,及时反应各成本中心生产经营状态,对于异常情况力求达到预防为主、合理规划、及时控制、精准处理的宗旨。2023年度,公司通过导入高效保温毡、新结构铜电极等措施,大幅降低拉晶平均功耗,有效降低电耗成本;通过调整颗粒料搭配方案及加料方案、改善焖埚料收集处理方式、建立完善的原料试投机制,有效降低用料成本;通过自动化应用项目、设备引入技改项目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与员工个人工作强度,提升了产能与效率。

  (四)聚焦绿色生产,深度践行全球可持续发展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者、变革者和实践者。公司通过各种环保措施降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降低环境成本,提高竞争力。在保证生产需求的前提下,降低蒸汽流量;在符合环保政策的前提下,降低药剂的投放量。同时,积极开展物料回收工作、使用可再生能源,积极编撰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全方位展示公司对环保的重视和承诺。

  目前,公司全系列硅片均通过法国ECS碳足迹认证,具备大尺寸、薄片化、多元化优势,为电池组件的优异性能夯实基础。产品获得TV莱茵IEC等多家行业权威机构认证和pvmagazine测试高评级,并荣获“2023-好光伏年度光伏电池/组件技术突破奖”,上榜“2023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2023中国能源民企100强”。

  自组件业务开展以来,产品与服务已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云南、江苏、广东、巴基斯坦、意大利等地交付组件及分布式光伏项目,覆盖山地、农光互补等多种应用场景,持续不断为全球能源变革输出源源绿色动能。并与国家电投、中国华能、国投电力600886)、中核集团等多家央国企就深化合作、共赢发展达成共识。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秉承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理念,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组织形态,合理分配资源,一方面全力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坚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按计划完成了电池和组件项目建设,并顺利投产,进入全产业链一体化收获期。目前,公司已形成了包括硅料、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组件的垂直一体化产能,向全球客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持续输送清洁能源,践行“碳中和、碳达峰”战略,助力全球能源绿色转型。

  公司主要产品在光伏产业链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如下: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产品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对产品进行升级改良,并积极推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机型,开拓新兴市场领域,逐步完善产品构成,在巩固自身技术优势、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提高了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硅片加工装备领域,公司具备从硅棒/硅锭机加工、硅片加工所需核心设备的生产能力,能够为硅片生产企业生产线搭建提供充足的选择空间。以单晶硅片生产过程为例,公司产品对应的加工环节包括了截断、开方、磨面、倒角、抛光、切片等。在单晶硅生产领域,公司一方面采用了业内最新一代的单晶生长设备,另一方面充分依托光伏设备的研发技术积累和软件优化能力,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柔性化生产各尺寸的单晶硅片。持续的自主创新,不仅使公司能够长期保持核心技术竞争力,始终走在行业前端,还能够不断发现新的市场机遇,开拓新兴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在提升公司市场地位、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同时,分散系统性风险,为公司未来的稳定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技术优势

  公司作为国内较早进入光伏市场的企业,长期以来注重研发投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技术领先的产品。在高端智能化装备制造方面,公司拥有强大的整机设计开发能力。通过对高端装备进行模块化设计和研发,公司有效地缩短了设计和试制周期,提高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使得公司设备能够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此外,公司具备一流的数控技术开发能力,合理、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不断提升产品的系统性、自动化程度、加工精度、响应速度及智能化程度。长期积累的设备研发及技术升级经验,为公司光伏单晶硅业务的发展及精进提供了强大助力。凭借公司在运动控制、温度控制等工业控制领域拥有的技术储备及供应商资源,公司能够自主完成对单晶炉运行系统及参数的升级及优化,并围绕拉晶前后道工序进行辅助设备研发,实现光伏单晶硅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生产成本的显著降低。

  (三)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自2004年开始从事面向光伏领域的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及销售,对行业格局、客户需求有着深入的理解。凭借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工艺进步,以高性价比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公司赢得了众多下游实力用户的认可,与大部分主流光伏产业链企业在高端装备业务上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积累的客户资源以及销售网络为公司单晶硅市场开拓提供了有效助力。2021年以来,公司已经与天合光能、阿特斯、通威股份600438)、东方日升300118)、正泰电器601877)等行业领先企业签订了单晶硅锭和单晶硅片的长期销售合同,根据行业公开价格计算,公司2023年-2025年合同标的价值超过380亿元。

  (四)业务协同优势

  近年来,公司在巩固高端装备业务领域竞争优势的同时,致力于完善业务布局,基于自身十余年的光伏行业实务经验,并通过充分的前期调研、与下游客户深入交流后,自2019年起拓展光伏单晶硅生产业务。从产业链分工角度,公司高硬脆专用设备业务主要集中于硅棒及硅片的加工领域,而公司光伏单晶硅生产业务的产品为单晶方棒及硅片,具有显著协同效应。公司自产的单晶方棒除自产后直接用于对外销售以外,也应市场需求,通过自主或委外切片加工为硅片后对外销售。公司依托产业链分工合作,与高硬脆专用设备业务的下游客户不但存在单晶硅棒的原材料供应合作机会,也存在单晶硅片委外加工的合作机会,能够推动公司在业务链条上与现有客户进一步强化合作关系。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58,876,218.53元,较上年减少45.87%;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0,569,741.23元,较上年减少75.58%。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光伏装机量与发电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光伏市场化进程,“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奠定了我国光伏行业未来飞速发展的整体基调。据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216.88GW,同比增长148.1%。其中,2023年12月光伏新增装机53GW,同比增长144.24%,光伏新增装机再创历史新高。

  2023年,受产能扩张影响,产业链产品价格快速下降,落后产能加速出清,企业竞争加剧。光伏产品的价格下降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海外需求增长,出口方面,光伏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整体趋势呈现为出口量增加、出口总额减少、市场更加多元化。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统计,2023年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增长93.6%、65%、37.9%;出口总额(硅片、电池片、组件)约484.8亿美元,同比下降5.4%。2023年组件出口前十名国家占比从70%下降到62%,一亿美元以上出口市场数量增加7个,五亿美元以上出口市场增加4个。

  2023年12月,130个国家在COP28会议上承诺:“在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至少达到11000GW;全球平均年能源效率翻倍,从2%左右提高到4%以上”。具体而言,到2030年,光伏装机容量将从2022年的1055GW增加到2030年的5457GW。

  2、新技术多元化发展,N型市场需求旺盛

  技术创新是光伏企业穿越周期的重要手段,更高的转换效率可以提升产品溢价,同时降低产品成本,是企业竞争的核心。现阶段,P型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已接近理论极限效率,上升空间有限,市场对于由N型逐渐对PERC电池实现迭代成为未来主流电池技术路线已达成共识。

  2023年是N型量产元年,光伏企业在TOPCon、HJT、BC电池等不同技术的实验室、量产转换效率上不断突破。光伏企业核心产品全面向N型转换,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统计,从2020年到2023年,在上海光伏展发布的N型组件产品占比由7.4%攀升至90%以上。组件招标采购方面,综合统计来看,2023年全年组件招标仍以P型为主,但从8月开始N型招投标占比迅速上涨,据InfoLinkConsuting统计,2023年11月、12月,N型组件招投标占比已近70%;2024年N型组件产品出货占比有望达到60%,N型TOPCon电池技术市占率将达到65%,P型电池技术市占率将下降至23%,HJT和BC电池技术合计市占率10%左右。

  3、光伏企业加速海外地区投资布局

  伴随国内光伏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产品价格持续下行,行业面临周期调整。为了加速消化过剩产能,更多企业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支持新能源出海,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南南合作基金、绿色“丝路基金”等多种方式,为光伏企业提供了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便利,促进企业进入海外市场。

  目前,企业“出海”行动机遇与危机并存。美国地区市场弹性较大,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4年美国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55GW。但美国相关法令限制国内组件出口,在美国建厂有扶持补贴政策,可以有效破解贸易壁垒。

  中东地区日照充足,是全球光伏度电成本最低的区域,且面临紧迫的减碳压力。中国企业在中东建厂可以享受“一带一路”政策优势。同时,中东地区国家均制定了长期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规划和推出相关的支持政策。例如,土耳其、阿联酋、约旦、伊朗等多国均针对上网电价和光伏组件产品税收减免或免税推出了相应的政策。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自2004年以来即进入光伏专用设备制造行业,是业内最早一批光伏专用设备制造商之一,并逐步成长为以光伏晶硅为主的高硬脆材料专用加工设备龙头企业。

  2019年,公司依托丰富的行业经验与广泛的行业资源,为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产业链布局,向光伏单晶硅生产领域拓展,并于当年度实现单晶硅的量产、销售及盈利。

  目前,公司的产能已覆盖光伏产业链中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个主要环节,形成产业链深度垂直一体化的格局。公司将从源头着手增强供应链整体可控性与可追溯性,实现资源整合,带来产业联动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公司将始终以从源头、过程到整体的全产业链节能减排为目标,秉持“让能源更清洁、让世界更美好”这一理念,提升产品质量与性能,为客户带来清洁、安全、高效的光伏新能源,为“双碳”目标稳步实现贡献应有之力。

  (三)经营计划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背景下,光伏产业高景气且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量投资。2023年,产业终端需求难以消化短时间过快增长的新增产能,出现了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跌。

  公司未来将积极降本增效,在满足经营需要及后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各项费用的管控,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同时,公司将严格控制扩产节奏,结合市场情况推进项目,建立光伏产品绿色低碳认证标准体系,优化产品研发机制,持续提升公司研发创新能力,为社会和用户提供更高效率、更易获取和更为平价的绿色能源。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及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

  光伏行业的发展主要受到下游电力消费规模和电力能源结构两方面的综合影响,因而行业在整体上与宏观经济发展保持一定的同步性。目前,在全球主要国家均在鼓励和扶持清洁能源发电的宏观趋势下,光伏作为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行业发生根本性骤变或重大转向的可能性较小;此外,光伏行业的逐步成熟并进入“平价上网”的内生增长模式,对政府补贴政策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行业周期性特征逐步减弱。但是,如果未来宏观经济发生重大波动,或者行业发生重大周期性变化,将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行业政策风险

  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有关主管部门关于光伏行业的支持引导政策始终以实现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为目标,并具体通过鼓励光伏发电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市场应用和成本下降等途径,通过持续性、多层次的政策文件予以引导。尽管随着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补贴政策逐步“退坡”,直至最终达到“平价上网”,实现不依赖国家补贴的市场化自我持续发展,符合光伏产业长期的发展规律。但是在补贴政策逐步“退坡”直至完全退出的过程中,如果政策调整幅度过大、频率过快,而光伏行业无法及时通过自身发展同步实现技术进步,将会降低下游电站投资回报率和投资意愿,进而向上游产业链传导,并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国际贸易争端及贸易政策调整的风险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世界各国均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出于保护本国光伏产业的目的,不排除其他国家会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从而导致贸易摩擦。公司现阶段产品主要客户均集中在国内,直接受国际贸易争端及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较小。但由于全球光伏产业链的主要产能均集中在中国,因此公司下游客户所受到的贸易争端及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也将相应传导至公司,同时公司正在逐步拓展海外销售渠道,未来仍面临国际贸易争端及贸易政策调整的风险。

  4、产品替代的风险

  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分为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目前晶硅太阳能电池因其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较为成熟的技术而成为市场的主流。若行业内出现重大替代性技术,如薄膜太阳能电池在转换效率和生产成本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对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市场将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导致下游市场对公司现有产品需求发生不利变化,而若公司无法及时掌握相关技术、或技术和产品升级跟不上行业或者竞争对手步伐,公司的竞争力将会下降,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此外,除太阳能光伏发电外,可再生能源还包括风能、光热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各个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选择方向及投入力度将影响太阳能光伏行业在该区域内的发展情况,并可能影响至光伏行业的整体需求,进而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5、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

  公司自设立以来业务规模不断壮大,经营业绩快速提升,培养了一支经验丰富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得到完善,形成了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然而随着公司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产业链的延伸,将使公司在管理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与风险,公司资产和业务规模等将迅速扩大,管理、技术和生产人员也将相应增加,公司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将趋于复杂。公司组织模式、管理体系需及时跟上公司发展速度,避免因规模迅速扩张导致的管理风险。

  6、技术研发风险

  光伏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重视并积极从事研发工作,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在光伏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整体技术研发实力和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光伏行业具有技术路线广、技术变革快等特点,虽然公司已经建立起良好的技术研发体系并形成领先的技术优势,但面对行业的快速发展,仍然存在现有技术落后淘汰,技术研发方向偏离行业技术发展路线或者落后行业发展速度的风险。

  7、产品及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近年来,在需求增长、技术进步、成本下降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下,光伏产业各环节核心产品价格呈现较大的波动。公司光伏单晶硅生产业务主要原材料为多晶硅料且占公司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若行业内多晶硅料产能快速提升,超过下游环节需求,或者光伏下游需求萎缩,则可能造成多晶硅料供需关系失衡,导致对公司产品价格及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甚至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5
弘元绿能
击败了10%的股票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195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7782.09万股,占流通A股13.61%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2.08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