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明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5 21:40: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日月明300906)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介绍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公司所处行业属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C37)”中的“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制造(C3716)”。依照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修订),公司属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C37)”。

  (1)铁路市场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对铁路建设投资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和先进的铁路网,不断推进其现代化进程,铁路建造技术全面进步、铁路走出去迈出重要步伐,中国铁路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铁路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根据2024年1月9日召开的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工作会议内容,2023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投产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776公里。截至202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4.5万公里。2023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9.1亿吨,完成旅客发送量36.8亿人,全年和高峰日旅客发送量均创历史新高;完成运输总收入9,641亿元,同比增长39%,利润总额创历史最好水平。

  2023年,“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中的铁路项目有序推进,川藏铁路建设攻坚态势全面形成。铁路部门聚焦“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实施24个联网、补网、强链项目;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贵阳至南宁高铁等34个项目建成投产,广州白云站、南昌东站等102座客站高质量投入运营;重庆至万州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等112个在建项目有序推进;潍坊至宿迁高铁、邵阳至永州高铁、黄桶至百色铁路等9个大中型基建项目开工建设;建成铁路专用线92条、物流基地10个;牵头组建铁路科技创新联盟,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高速列车实现明线单列时速453公里、交会时速891公里运行,科技自立自强取得新进展;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成效显著,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中老铁路国际黄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彰显,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强劲增长;编制印发《数字铁路规划》,发布实施复兴号CR400动车组系列标准等122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实施《国铁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决策部署,深化铁路货运改革,推进“六项工程”建设,推动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 4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5.3万公里左右,普速铁路11.7万公里左右。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优化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优化高速铁路网络布局,“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基本建成;进一步完善普速铁路网,全国普速铁路瓶颈路段基本消除。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协调推进川藏、新藏、滇藏铁路和沿江高铁缺失段、沿海高铁缺失段等重大铁路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呼南、厦渝等高铁通道。

  (2)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9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11,232.65公里,其中,2023年共新开通运营车站529座,新增运营线路26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27段,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884.55公里,从运输能力来看,在11,232.65公里的城轨交通运营线路中,大运能系统(地铁)8,547.67公里,占比76.10%。

  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中提到,提高都市圈交通运输连通性便利性,统筹利用既有线与新线因地制宜发展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加快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有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其他重点城市群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到2025年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建设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交通网,实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长江中游等重点城市群内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提升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等城市群内的城际主通道功能,推进哈尔滨—长春、辽中南等城市群内的城际主通道建设,推动重点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和高快速路网融合发展。推进都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积极打造1小时“门到门”通勤圈。加快推动北京、上海等都市圈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统筹新建和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市域(郊)铁路,支持以市场化方式对能力富余的既有铁路通过适当技术改造开行城际和市域(郊)列车。

  公司主营业务为轨道安全测控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轨道测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服务于铁路、地铁等轨道交通领域。轨道安全测控是铁路部门历来高度重视的工作,为了使轨道平顺性状态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铁路部门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轨道进行检测、调整和维修,以维持正确的轮轨关系、保持轨道部件功能完整有效、提高轨道平顺性等,保证车辆能够按规定的速度安全、平稳、不间断运行。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的不断增加,对轨道安全、平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将逐步进入新建线路与既有线路运营维护并重的阶段,轨道测控相关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所处的轨道交通测控行业是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拥有雄厚研发实力、先进技术、完善的售后服务、可靠产品和行业经验丰富的企业才能符合客户的招标要求,行业存在一定的准入壁垒。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积极的市场开拓,公司已经成为轨道安全测控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国内领先的轨道安全测控设备和技术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轨道安全测控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轨道测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公司的产品主要运用于轨道几何状态、表面质量、结构部件等状态的检测,指导铁路建设及运营维护单位根据相关检测结果进行新线建设、交付验收、日常维护和线路大修等,其应用需求贯穿轨道全生命周期,广泛运用于我国铁路局及下属工务段、地方铁路公司、工程建设单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等。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和主要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主要产品及服务

  (1)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系统

  (2)量值传递系统

  (3)综合智能检测系统

  (4)轨道线路巡检系统

  (5)供电检修系统

  (6)轨道精测精调服务

  轨道精测精调是指通过一定技术手段促使铁路轨道实现或恢复设计线形,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平顺性,满足列车运行的舒适性、可靠性、安全性要求。其中,轨道精测是指通过轨道检查仪、轨道测量仪等设备精确测量轨道的内、外部几何状态,查找病害部位,并利用“长波精测”、“计算机仿真作业”等智能化软件处理功能,进行作业量规划,用于指导精调作业;轨道精调是根据测量数据和规划方案对轨道进行精确调整,使轨道内、外部几何状态达到规范标准的要求。在轨道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从新线建设、交付验收,到运营维护、线路大修等阶段都需要对轨道进行精测精调作业。公司的精测精调作业内容主要包括确定病害位置、制订并执行精确测量方案,收集与汇总测量数据,分析和制订调整作业方案,执行轨道调整工作、评价调整结果等。

  (三)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服务主要由营销中心负责。在合同签订前,营销人员通过市场调研,初步了解行业及客户的需求,协调公司研发及生产部门提前进行技术准备;在合同签订后,及时将客户的具体要求和信息反馈给生产部门;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根据客户反馈,提供必要的售后服务。公司售后服务主要包括产品的维护、配件的更换、技术咨询等。公司产品的保修期一般为产品交付并验收后一年,保修期内,公司负责产品的软硬件保障、维修及配件更换等。保修期满后,公司根据客户需要为客户提供运维服务、配件更换,相关费用由双方协商确定。

  2、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为轨道安全测控设备及配套系统软件,其中以软件、算法为核心,以硬件为载体,产品功能实现的核心环节是技术研究、算法设计和软硬件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特点。

  公司自主进行轨道安全测控产品的技术研究、算法设计和软硬件开发,并组织零件加工、整机装配、产品检测等工作,主要依托自身生产能力自主生产,对产品系统性能、功能进行静态测试和现场动态模拟测试,确保产品各项性能符合行业规范、公司标准和客户要求。

  3、采购模式

  公司的采购模式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公司采购部门根据订单计划执行采购任务,跟踪采购进度,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并定期评审、更新。

  公司建立了《采购管理制度》《采购物资定价制度》《供应商评价选择程序》等相关管理制度,并定期对《合格供应商名录》进行更新。在选择供应商时,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期、供应商资信等因素择优选取,定期跟踪、分类管理,与综合实力较强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4、研发模式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自主研发主要围绕核心产品进行连续创新,对外合作开发主要致力于打造以轨检数据为支撑的轨道综合检测数据平台,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历史数据挖掘等智能化应用系统升级。

  公司新产品研发从市场调研、项目立项、样机试制、小批量测试、产品定型等阶段均设置了控制节点,明确各节点验收标准和进度,并形成了产品市场应用后的反馈通道,确保产品的不断优化与技术进步。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改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长期专注于轨道测控技术的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建立了“江西省铁道测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西省轨道智能测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开发平台。公司依托长期在轨道交通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持续自主创新,凭借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构建了科学、完善的核心技术体系,研发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仍保持较高水平,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 8.02%。公司研发的“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技术”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速铁路数字化测量系统”曾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授权10项,其中新增发明专利3项。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专利授权73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47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及拥有21项软件著作权。这些专利技术和软件著作权在公司产品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使公司在行业内始终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T型快速绝对测量仪T6系列通过了行业计量认证;“星控+桩控”的轨道测控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顺利通过中期审核;轨道交通车仪一体式综合快速检测项目,已从样机进入到产品化阶段;完成自研轨道相关巡检模块等样机的开发,进入线路测试阶段;公司合作承担的《复杂约束环境下多模态信息融合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江西省科学进步一等奖;公司核心技术应用团队在郑济线开展了无砟线路和无砟道岔的数字化精测精调工作。此外,公司还与研究所、高校和相关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有效地提升研发项目落地能力。

  2、人才优势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均拥有十余年的轨道安全测控行业从业经历,具有丰富的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和经营经验,对轨道运营维护有着深刻的理解。公司管理层的市场敏感性强、发展思路清晰,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保证了公司更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业务规划。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拥有独立的研发团队,骨干研发人员均具备多年的行业经验,对行业应用需求与技术发展趋势具有深刻的理解。研发团队管理采用“项目制+增量绩效”的模式,建立了相应的绩效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形成了良好的激励和竞争机制,为研发人员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价值创新,对在技术研发、结构优化、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出价值贡献的团队和人员给予奖励。公司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人才选拔、培训、淘汰机制,充分发掘员工潜力,形成了良好的业务传承和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持续提升核心人才竞争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客户优势

  轨道交通行业对测控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倾向于与技术领先、质量可靠、服务高效的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供应商必须提供满足客户技术规范的产品且具有丰富的现场运行经验,才能得到客户的全面认可。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及时交付能力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与铁路部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工程建设单位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成熟、稳定的客户群体。同时公司不断跟踪、开拓新的客户群体,以扩大市场规模。

  4、产品及服务优势

  近年来,随着铁路部门在高速铁路开始推行专业化维修、集中化作业和一体化管理,集成工务轨道、供电接触网等铁路基础设施检测功能的产品需求日益高涨。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以轨道检查仪作为基础架构平台,对轨道表面质量、接触网几何状态、轨道结构部件等测控项目进行一体化集成,以实现节约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和关联检测数据等目标。公司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提升产品技术竞争力。与此同时,公司还将核心技术的运用从轨道安全测控设备延伸至轨道安全测控技术服务。公司参与了京张高铁、济青高铁、拉林铁路等十几条铁路的精测精调业务,积累了丰富的新建线路和运营线路现场作业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服务模式。

  5、品牌、质量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轨道安全测控领域相关产品与技术的研发,产品应用需求贯穿轨道全生命周期,在轨道几何状态检测、轨道表面质量检测、轨道结构巡检、高速铁路建线和既有线养修的精测精调等方面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核心技术,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成果。凭借自身技术实力和对轨道安全测控行业的认知,参与起草了《铁路轨道检查仪》(TB/T3147-2020)、《钢轨波磨测量仪》(Q/CR650-2018),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规程》(JJG1090)、《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台检定规程》(JJG1091)等一系列铁路行业标准、检定规程,通过这些标准和规程,公司能及时把握轨道安全测控发展动向,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在轨道安全测控行业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

  铁路行业所涉及的专用计量器具实施产品准入制度,凡是需要进行技术审查的产品,在取得技术审查证书后方可在国家铁路领域使用。资质审核对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生产设备、产品质量、科研实力、用户认可度等各方面都有较高要求,行业具有一定的资质壁垒。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轨道检查仪和轨道测量仪已纳入《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专用计量器具技术审查目录》,现有的9项轨道检查仪、轨道测量仪产品均取得了《铁路专用计量器具新产品技术审查证书》,具备铁路物资采购市场准入资格。公司坚持质量导向,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投产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776公里;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新增运营线路26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27段,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884.55公里。在此背景下,公司有序做好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各项业务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经营业绩呈现稳健增长的态势。在市场方面,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巩固了轨道测控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地位,开展了综合快速、快速绝对等多种产品和多类客户端的推广;进一步完善商务管理体系,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在研发方面,公司坚持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授权10项,其中新增发明专利3项。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961,381,219.58元,同比增长4.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68,866,285.36元,同比增长5.42%。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189,987.79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633,333.23元,同比增长98.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9,060,652.96元,同比增长130.5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9,025,456.05元,同比增长135.98%。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国家铁路领域,国铁集团在其年度工作会议中提出,2024年铁路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铁路安全保持持续稳定;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8.55亿人、货物发送量39.31亿吨;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完成运输总收入1万亿元,同比增收359亿元、增长3.7%;坚持铁路绿色发展,务实稳妥推进铁路碳达峰、碳中和。

  根据国铁集团的规划与部署,到2025年,全国铁路基本建成“六个现代化体系”,完成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到2035年,铁路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品质和产品供给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运输安全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现代治理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绿色环保优势和综合交通骨干地位、服务保障和支撑引领作用、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全面增强,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未来,中国铁路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快构建“六个现代化体系”为载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统筹服务扩大内需和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着力做好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各项工作,奋力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取得新成效,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2024年,中国铁路将坚决打好川藏铁路建设攻坚战,以国家102项重大工程中的铁路项目为重点,加大出疆入藏、沿边铁路等国家战略通道项目实施力度,积极推进沿江沿海高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抓好联网、补网、强链工程,集中实施一批“短平快”项目,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主要干线能力堵点和多式联运断点,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完善枢纽布局、结构和功能,服务建设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做好“十五五”规划思路研究;健全铁路建设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纵深推进建设标准化管理,打造铁路精品工程;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型技术创新,持续深化CR450科技创新工程,推进智能高铁2.0技术攻关,推动京沪高铁601816)智能化提升示范应用,加快铁路5G专网技术研究试验;提升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水平;统筹推进数字铁路建设,加快建设主数据中心二期工程等铁路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制定铁路大数据应用三年行动计划,提升铁路全业务领域数智化水平。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9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11,232.65公里,其中,2023年共新开通运营车站529座,新增运营线路 26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27段,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 884.55公里,从运输能力来看,在11,232.65公里的城轨交通运营线路中,大运能系统(地铁)8,547.67公里,占比76.10%。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也得以快速发展,而且未来快速发展在“交通强国”“都市圈”“城市群”等政策驱动下更为确定,城镇化建设所形成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将进一步释放轨道交通建设需求,城轨类型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和轨道交通,也将极大推动现代城市与轨道交通的发展,受益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整体加快、建设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等因素,“十四五”期间城轨建设投资仍将处于相对高位。

  (二)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与目标

  国内轨道交通行业逐步进入新建线路与既有线路运营维护并重的阶段,公司立足于轨道交通行业的新形势,把握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发展方向以及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需求,紧跟业界前沿的各种轨道交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不断丰富公司产品,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和技术方案,促进轨道交通行业智能化运维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2024年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继续秉承“诚实做人、科学成事”的经营理念,以自有技术为核心,整合智能化信息技术,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以数据为驱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优化业务和产品布局,提升产品技术创新能力,以满足客户未来智能感知、信息互联、智慧控制的深层次需求。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稳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多方位、多渠道深入拓展重点客户,积蓄品牌优势力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借助资本市场平台优势,积极寻求投资合作新机遇,赋能公司战略发展。优化业务流程和资源配置,强化精益运营和精益管理,努力提升整体经营质量和效益。

  1、产品研发计划

  公司将以实现用户价值为最终目标,有效管理客户需求,规划产品技术战略发展路径,严格执行产品开发流程各阶段的评审,明确产品上线标准,保障并持续优化产品测试、输出和应用质量。强化研发项目的模块化、可视化管理,运用专业化工具赋能,推进重点项目开发,提升产品项目研发效率。建设产品推广标准化体系,加强产品策划和推广能力,推动新产品上市,助力增量产品效益实现。加强自身开发能力及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外部合作能力,提高产品技术竞争力。

  推动“惯性+全站仪”轨检、“惯性+卫星”轨检、快速综合轨检、道岔测量仪等产品的上线和市场化,进一步完善公司轨道安全测控产品体系,为公司经营业绩的达成提供坚实保证。

  2、市场营销计划

  进一步发挥市场职能,合理规划整体市场布局。优化细节以提高营销团队的快速响应能力.巩固并提升营销团队的市场能力。优化组织效能,落实销售漏斗管理制度,按模块化有序推进各项事务,梳理既有市场、增量市场的现状,提炼销售机会,夯实样板效应,全面推广新产品。

  3、人力资源计划

  公司将根据战略规划结合内部人才发展需求,落实人才储备和梯队培养,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员工培训效果验证,不断提升岗位专业能力,打造学习型组织。结合各个业务单元的管理要求,建立目标管理机制,优化薪酬绩效考核机制与架构,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到作业单元、岗位职能的穿透,提升组织绩效与活力。

  4、管理提升计划

  公司将不断完善董事会运行机制,发挥独立董事和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保证决策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同时,持续规范和完善监事会制度建设,切实保证监事会的监督职责能够有效发挥,让企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确保股东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侵害。通过专业顾问团队赋能,持续加强企业内控建设,优化经营管理机制,提高团队能力与效率,确保公司高质量发展。

  5、投融资计划

  公司将积极利用上市公司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实力和优势,围绕提高轨道交通装备和技术方案业务能力的目标,配合公司战略实施,持续加强资本、市场、技术等资源的整合力度,深化行业市场调研,对公司密切关注且与公司战略规划、市场需求相适配的企业、团队、技术适时进行并购与整合,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和实力,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四)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1、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由于我国铁路运输业务主要集中在国铁集团管理的18个铁路局,因而国铁集团及其下属单位是公司的主要客户。2022年以及 2023年,公司对国铁集团(按同一实际控制人合并口径)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均超过 30%,公司业务发展受国铁集团的影响较大。如果国铁集团及其下属单位未来发展规划发生变化,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线路新建里程放缓等因素可能导致其对公司产品需求下降,进而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对策:轨道交通行业可细分为国家铁路市场及城市轨道交通市场。由于两大市场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归属不同,国家铁路建设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相互独立,关联影响不大,公司将积极在国家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两个独立的市场布局拓展,力争形成订单量、收入来源均衡分布的局面。

  2、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为轨道安全测控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轨道测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为57.28%,在保持核心产品销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公司将不断丰富产品结构,持续开拓增量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与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公司可能将面临因产品及服务结构的调整而导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对策:公司将继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推出更多差异化的新产品,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3、产业政策调整风险

  随着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开始进入到建设与运营维护并重阶段,公司所处的轨道交通运营维护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如果国家对轨道交通领域的支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或经济发展形势出现不利变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出现持续下降,而公司不能及时调整经营战略,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对策:跟踪和收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行业相关信息,及时了解轨道交通行业政策动向及变化,分析研究政策变化对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积极应对,提早防范;结合行业政策和发展趋势,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持科技创新,加速新产品的研发,增强客户对公司的信赖,持续提升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保障公司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4、应收账款较大导致坏账损失的风险

  公司应收账款逾期客户主要为铁路局及下属工务段、地方铁路公司、工程建设单位等,由于这类客户内部付款审批流程较长,所以回款周期普遍较长,实际付款比例与合同约定存在差异,导致公司逾期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如果客户未来信用状况发生恶化或发生重大债务纠纷,公司应收账款可能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

  对策:公司不断的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将销售款项的回收纳入绩效考核,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门人员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工作。

  5、技术研发失败的风险

  公司具有轨道安全测控设备和技术方案的自主知识产权,如果未来公司对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行业关键技术的发展动态不能及时掌控,保持和提升公司的技术优势,及时创新技术或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不断满足客户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导致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失败或投入市场的新产品无法为公司带来预期的收益和形成产业化,将对公司未来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对策:优化研发流程管理,持续关注轨道交通行业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加强研发过程中与客户的沟通,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及时调整研发方向;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吸纳先进技术,做好新技术的储备,引进行业领先的技术人才,组建专业研发团队,提升公司技术研发水平。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汤姆猫
  • 积成电子
  • 正丹股份
  • 远东股份
  • 中通客车
  • 南京化纤
  • 西昌电力
  • 声迅股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