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期货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5 22:06:05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永安期货600927)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指示精神,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在提升大宗商品“中国价格”国际影响力、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行业引领作用,进一步巩固完善衍生品投行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各项工作稳中有进、变中向好。经营质效持续提升,经纪业务抓重点稳规模,基金销售业务防风险筑生态,资产管理业务优布局有增量,风险管理业务优品种有创新,境外金融服务业务增利润拓版图。公司战略投资业务正式落地,将产业链投资与资本工具运用相结合,围绕生猪、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开展布局,落地3单战略投资项目,投资金额6.78亿元,与4家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实质性业务合作,为继续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入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服务实体走深走实,公司持续发挥“期货+”模式更大效能。“期货+现货”将风险管理服务融入“生产+贸易+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抗风险能力;“期货+仓储物流”持续畅通循环堵点,高效衔接期现两个市场;“期货+工程配送”助力建筑企业按期完工,为民生工程保“价”护航;“期货+含权贸易”提升衍生品工具服务精度,提高中小微企业经营效率;“期货+保险+订单收购”发挥“以点带面”效应,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管理支撑不断加强,全面强化合规风控,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深化重点板块穿透式管理,做到风险“看得清、够得着、管得住”;不断深化数智赋能,打造基于财务收支、员工贡献和客户价值的“经营一本账”以及涵盖主要业务板块的“监督一张网”,有效提升运营管理覆盖面和经营决策精准度。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8.23亿元,同比下降31.5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8.3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97%。根据中期协统计,2023年度,期货公司(单体)净利润行业合计99亿元,同比下降10%,公司增速超过行业整体18个百分点,净利润水平多年位居行业前列。

  1.期货经纪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国内期货品种上新加速,品种体系不断丰富,新增期货、期权品种21个,期末品种累计达131个。期货和期权品种已经全面覆盖农业、工业产业的初级、中间、终端产品,品种的丰富为期货经纪业务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整体权益承压下行。报告期末,国内期货市场客户权益规模1.42万亿元,同比下降3.92%,年末余额为最近五年来的首次下降。

  经营情况

  面对市场挑战,公司上下积极应对,抓重点稳规模,不断巩固经纪业务基本盘。报告期内,以双边计算,公司实现境内期货代理交易2.34亿手,成交金额15.92万亿元;报告期末客户权益457.32亿元,期末及全年日均权益同比均有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多措并举提升期货经纪业务服务质效。业务拓展方面,开展“开门红”、“海底捞”、“百日攻坚”等多样化的激励政策和专项活动,提高客户粘性;重启期货实盘大赛,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交易支持和研究支撑;焕新升级产业服务体系,以“产业委员会”为核心,构筑了全生命周期产业服务体系,形成了“客户流、商品流、信息流、人才流”的产业服务矩阵;扩容提升“永动企航”专项计划,通过专项培训、定期交流、驻场服务等多种方式,协助企业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累计惠及百家行业龙头及上市公司;举办近400场市场培育活动,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大策略会、燕京汇、西子汇等区域投教品牌,足迹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服务提升方面,公司坚持数智赋能,优化客户开户流程,简化特法客户三方备忘录签署流程,上线机构(含特法)预约开户系统,升级呼叫中心管理体系,迭代智能化运维大屏、永安期货APP及“永易企”2.0版本,并开展“结算性能优化”“交割自动化”“风控任务优化”“交易运作驾驶舱”等重点行动,持续提高客户满意度。

  2024年展望

  2024年,公司将围绕稳存量、拓增量的核心目标。一方面,公司发挥多业务板块的协同优势,充分整合运用内外部资源,促进公司内部“客户流、业务流”融通,持续强化品牌、人才、资金等方面的赋能支持;另一方面,公司保持对市场的高度敏感性,持续提升研究水平,推进产业服务体系迭代升级,做大做强数智中台,专注上市公司、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客户群体,全面优化服务品质,提升客户体验,持续推动期货经纪业务创新发展。

  2.基金销售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沪深两市股票基金成交额240.72万亿元,同比下降2.88%,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量规模55,136.54亿元,同比下降1.77%(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主要股指多数收跌,金融市场整体呈现波动和调整态势。基金销售业务承受来自资产、资金两端市场低迷周期的考验,统筹风险防控和稳健发展成为主题。

  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基金销售业务营业收入0.61亿元。公司积极应对市场挑战,持续推进“大类资产配置专家”战略目标,以防风险为核心,提升优质资产遴选能力,强化资产配置,修复财富生态。一是“扶优限劣”,拓展资产品类,提高资产质量。报告期内,公司优化管理人、基金和资产组合评价体系,重点拓展公司优势期货和衍生品类资产,补充权益类、固定收益类、场外衍生品等资产,形成具有永安特色的资产池,定期推出优质产品目录和资产配置周报,助力理财师展业;公司代销产品收益率远超沪深300同期表现;二是持续优化财富生态圈建设,深化迭代“鲲鹏私募成长计划3.0”,通过资金支持、投研支持、人才输送、运营治理支持、发展治理支持、一站式通道,多维度赋能私募管理人发展,开展“走进管理人”活动,通过投研分享、沙龙交流、运维支持等方式,提升财富生态圈建设,全年链接服务管理人超百家,新合作管理人57家;三是高度重视投资人财富的风险防控,通过线上+线下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及时高效地提供信息资讯,深化财富投资者教育。报告期内,公司开展49场“财富感恩季”活动,服务客户超2,000人次;首次推出“818理财节”,举办5场线上直播,累计观看超15万人次。

  2024年展望

  2024年,公司将持续推动财富业务高质量发展转型,不断推进“大类资产配置专家”战略目标。一方面,坚持提升资产的质与量,严选多资产多策略优质基金,“扶优限劣”审慎遴选管理人,为客户打造更安全、更科学、更全面的高质量产品库;另一方面,加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买方投顾服务模式转型,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优化资产配置服务体系,以更专业、更个性化的服务,做好个人客户、机构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

  3.资产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资产管理行业的整体规模有所下滑。报告期末,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规模合计12.41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同比下降13.28%。此外,监管政策持续完善,修订后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范性文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备案办法》正式实施,持续推动资产管理行业规范发展。

  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全年营业收入1,413.78万元。公司严格遵循监管要求,依法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持续打造以主动管理期货及衍生品系列产品为核心,其他系列产品为支撑的产品体系。目前,公司已打造“永盈系列”“朝阳系列”等主动管理系列产品11只,“CTA联盟”“混合优选”等FOF系列产品7只以及债券资管产品4只。公司强化“产投研一体化”建设,打通产业数据、现货信息,形成多种策略池,推进研究能力向投资、交易能力的转化。报告期内,新成立资产配置组,针对个人客户,打造“稳健型”“平衡型”和“进取型”为标识的FOF产品体系;针对机构客户,推出“配置+定制”的服务,开启买方投顾模式。

  2024年展望

  2024年,公司将围绕资产管理“质”的有力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夯实研究基础,加强投资团队建设,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驱动资产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深化“产投研一体化”建设,加强研究资源的统筹协调,加大对自有投资经理人才培养体系投入,培养结构化投资能力,扩大“永”系列产品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拓展多资产、多策略、多工具的研究能力圈,推动债券、场外等创新产品的成长、成熟,促进资管产品多元化发展。

  4.风险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3年,期货风险管理行业竞争加剧,贸易利润率普遍下行。据中期协统计,期货风险管理行业实现业务收入2,348.68亿元,同比下降2.70%;实现净利润7.9亿元,同比下降31.54%。与此同时,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上升。2023年共有1,311家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套期保值相关公告,同比增加15.71%,但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经营情况

  公司主要通过永安资本及其子公司开展风险管理业务。报告期内,风险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3.32亿元,实现营业利润2.03亿元,净利润行业占比20%,位居行业前列,连续3年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基差贸易业务方面,突出传统品种优势,在铁矿石、燃料油、聚丙烯等多个品种上巩固提升盈利能力,打造“海上加油站”特色产业服务项目,永安国油入选上期所首批“强源助企”产融服务基地;拓展新兴品种布局,注册工业硅、碳酸锂全国首批期货标准仓单,在探索新能源品种期现结合领域走在行业前列;充分发挥贸易商厂库作用,PP、PVC、甲醇、纸浆、尿素、乙二醇交割量行业领先。

  场外衍生品业务方面,积极适应监管要求和市场变化,牢牢把握商品类业务“基本盘”,坚持打好权益类业务“组合拳”,充分发挥母子公司协同优势,保持业务增长。报告期内,新增客户数量1,400余家,同比增长约65%;新增名义本金1,600余亿元,同比增长约22%。

  做市业务方面,新增工业硅期货、聚氯乙烯期货、聚丙烯期货、花生期货、碳酸锂期权、华夏科创50ETF期权、易方达科创50ETF期权等7个做市品种资格,并持续优化技术系统,推动业务规模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实现成交量3,800余万手,同比增长约216%;实现成交额约1.7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43%。

  2024年展望

  2024年,公司将在坚守底线、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拥抱转型机遇,在深化母子协同、强化平台优势、提升投资能力、加强数智建设等方面推进力度,推动风险管理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大宗商品投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5.境外金融服务业务

  市场环境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不断优化,也为金融服务“走出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境外业务发展拓展了空间。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去全球化思潮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持续抬头,外部环境愈加复杂多变,加之美元加息节奏放缓,为境外业务拓展带来挑战。

  经营情况

  公司主要通过新永安金控及其子公司开展境外金融服务业务。报告期内,境外业务营业收入为2.85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营业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163%,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4%,净利润再创新高。

  公司不断深化多板块协同发展,持续提高境外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一是夯实境外期货经纪业务基本盘,机构客户数量稳健提升,全年累计成交699.43万手(单边)期货期权合约,报告期末客户权益为5.83亿美元,同比增长20.45%;二是扩充证券、资管业务高管团队,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搭建私募孵化生态圈,全年积极完善境外财富管理产品线,代销基金产品23个,同比增长53.33%,基金销售额8,453.79万美元,资本引荐规模8,000万美元,持续搭建以家族办公室为代表的高净值客户合作网络,全球资产配置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三是创新开拓期货主经纪商模式,搭建场内场外一体化交易系统,加强中、外资金融机构联动,完善交易流程,业务模式逐渐成熟,业务规模稳健增加。

  2024年展望

  2024年,公司将在防范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严守合规底线的基础上,努力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积极发挥关键岗位人才功能,强化团队建设,推进获取新的业务牌照,拓展业务领域,挖掘更多业务机会;探索打造线上一体化交易平台,运用数字金融赋能境外金融服务业务提质增效,做到多措并举促增收。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期货因实体经济需求而生,为实体经济发展而长。依托强大而稳步增长的实体经济,中国期货市场运行质量稳步提升,防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逐步形成了与实体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与风险管理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体系,推动大宗商品逐步从传统的生产商或贸易商主导定价,逐渐转变为由相关各方参与的定价模式,有效提高粮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提质扩面: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持续提升,《中国上市公司套期保值评价年度白皮书(2023年)》显示,2023年发布套期保值相关公告的实体行业A股上市公司共1,311家,较2022年增加15.71%;套期保值参与率由2022年的22.95%增加到2023年的25.18%。其中,中小微型企业占比快速提升,中小微型企业在套保阵营中的占比由18%提高到20%。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实干笃行:截至报告期末,132家期货经营机构与734个乡村振兴工作地签署了1,699份结对帮扶协议,多措并举服务乡村振兴。“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数量和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为天然橡胶、玉米、大豆、鸡蛋、苹果、棉花、白糖等18个品种提供价格保障,累计承保货值1,615.57亿元,覆盖县域超过1,200个,农户超过500万户次。

  2.期货市场自身发展的韧性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期货交易所时强调,上海期货交易所要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为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出更大贡献。近年来,期货行业锐意进取,守正创新,期货市场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市场结构、市场功能、行业生态发生积极变化,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活力和韧性持续增强,逐步适应我国作为贸易大国的体量和风险管理需求,初步走出了一条既立足国情又借鉴全球有益经验的发展道路。

  规模方面,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约85.01亿手,累计成交额约568.5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0%和6.28%。期货市场资金规模一度突破1.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内地5家期货交易所总体表现良好,排名均进入前30。郑商所、大商所、上期所、中金所和广期所在全球交易所期货和期权成交量排名中分别位列第7、第9、第10、第25和第29。期权市场也呈现了快速发展势头,在全球期权市场的占比出现明显增长,特别是商品期权,国内在全球商品期权中的占比从2022年的51.1%提升至62.1%。

  品种方面,中国期货市场坚持实践标准,探索了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发展模式,基于实体经济需要和产业客户需求,不断完善适应中国企业发展壮大和全球化经营的品种体系,持续推动中介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巩固和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行业特色。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已经构建出完整的大宗商品品种体系。截至报告期末,累计上市期货期权新品种21个,其中有7个期货新品种和14个期权新品种,总品种数达到131个,已经全面覆盖农业、工业产业的初级、中间、终端产品。期货品种的广覆盖既有利于市场功能的发挥、上下游纵向体系的形成,也有利于稳定实体产业链和企业的行业前瞻性布局。

  3.期货经营机构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方面,一是期货公司的资本实力不断增强,全国150家期货公司注册资本1,157.08亿元,净资产1,952.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和6.02%,特别是风险管理子公司,“十年磨一剑”,风险管理子公司总资产超过1,893.29亿元,净资产突破426.75亿元,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已经成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风险管理子公司各项业务也已逐步成熟,在服务实体企业领域有诸多建树。二是伴随着监管力度加强,期货公司的合规意识不断提高、内控体系不断完善,叠加金融科技的深入运用,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发展更加稳健。与此同时,《期货和衍生品法》出台后的一系列支持期货公司发展的配套监管细则,进一步夯实行业规范发展的制度保障,拓宽了期货和衍生品行业多方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促使期货公司深入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稳健的态势转型升级。挑战方面,行业尚未完成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的转型,在金融市场整体疲软的情况下,期货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报告期内,全国150家期货公司(单体)合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00.90亿元、99.0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17%、9.88%。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本公司业务主要包括:期货经纪业务、基金销售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业务及境外金融服务业务等。

  1.期货经纪业务

  期货经纪业务是指代理客户进行期货交易的中间业务,主要模式为客户通过公司的席位在交易所内进行期货交易,公司向客户收取手续费。根据客户服务类型不同,期货经纪业务可分为代理客户的经纪业务和代理客户的结算业务。代理客户的经纪业务,即期货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买卖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合约、办理结算和交割手续,其客户为期货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代理客户的结算业务主要指因中金所执行会员分级结算制度,公司作为中金所的全面结算会员,为交易会员提供代理结算业务。

  2.基金销售业务

  基金销售业务是指公司接受基金管理人的委托,签订书面代销协议,代理基金管理人销售经国家有关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批准或者备案在境内发行的基金产品,受理投资者基金认购、申购和赎回等业务申请,同时提供配套服务的一项中间业务。

  3.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公司非公开募集资金或者接受单一客户或特定多个客户的书面财产委托,设立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并担任管理人,选定具有基金托管资格的托管机构担任托管人,依照法律法规和资产管理合同的约定,为投资者的利益,运用客户委托资产进行投资活动,并按照合同约定收取费用或者报酬的业务活动。公司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方向包括期货、期权、金融衍生品、股票、债券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投资品种等。

  4.风险管理业务

  风险管理业务主要包括基差贸易、场外衍生品业务和做市业务等风险管理服务以及其他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服务,涵盖期货上市品种及其产业链相关品种的贸易、远期交易和期货交割等。公司风险管理业务以服务实体产业客户为宗旨,以基本面研究为基础,依靠期货、现货各方面的渠道资源,结合场内和场外两个市场,综合利用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流的风险管理产品与服务,形成稳定、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和交易体系。

  5.境外金融服务业务

  公司通过新永安金控及其子公司开展境外金融服务业务。新永安金控下设有新永安期货、新永安实业、新永安资管、新永安证券、永安国际金融和永安全球基金,覆盖期货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业务、基金销售业务、放贷业务等多个领域,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

  面对新的市场形势,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公司不断深化“十四五”战略规划内涵,全力打造行业领先、独具特色的衍生品投行。

  2.多元化的业务布局

  公司始终坚持多元化发展,历经三十年发展,目前已形成了集期货经纪业务、基金销售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业务及境外金融服务业务于一体的业务生态,通过多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相互赋能,更好应对单项业务的市场波动,为公司长期稳健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期货经纪业务板块,公司深耕期货行业多年,始终聚焦主业,积累了深厚的客户基础,客户结构良好;建立了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和品种研究框架,紧跟市场动态,为客户提供高效投研服务;拥有了一支“研究、服务、营销”等综合能力优异的专业营销队伍,并被客户广泛认可;基金销售、风险管理等业务板块与期货经纪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有力促进经纪业务的扩容增量。

  基金销售业务板块,基金销售业务起步于2015年,历经近十年发展,公司在期货衍生品、权益投资类私募产品领域沉淀了认知能力、风控能力,建设了专业的理财师团队和产品经理团队,提供“场内+场外”“境内+境外”“公募+私募”等多资产、多策略综合配置方案,着力构建具有永安特色的大财富生态。此外,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与优质的银行、券商、家族办公室等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沉淀了大批风险偏好多元的专业客户群体,实现了公司与客户的相互成就。

  资产管理业务板块,公司自2012年取得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资管业务行政许可以来,连续多年获得《期货日报》《证券时报》《国际金融报》等机构评选的“中国优秀期货资管品牌”“最佳期货资管奖”“年度优秀资管产品奖”“期货资管先锋机构奖”等奖项,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公司建立了科学的人员流动机制,形成了完整的投资经理培育体系,通过产投研一体化驱动结构化投资能力提升。在产品体系上,公司在股票与股指期货的量化对冲套利和商品期货的基差对冲、跨期套利、单边趋势、程序化交易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经验,形成了独具永安特色的产品体系。

  风险管理业务板块,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永安资本十年磨一剑,构建了基差贸易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和做市业务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是资本实力强、业务板块全、人员团队齐、盈利能力好、风控水平高的行业头部企业,关键经营指标持续位居行业前列。同时,永安资本在各大交易所和行业协会发挥重要作用,是创新业务的先行者和推广者,形成了大宗商品金融服务创新生态圈,能够为更多产业链龙头企业提供全面的风险管理和综合金融服务,推进我国大宗商品产业链迭代升级,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境外金融服务业务板块,公司境外子公司新永安金控作为首批在香港设立的期货公司之一,依托母公司深厚的资金、人才、品牌、经验积淀,凭借对境内外市场的深刻认识及丰富的人才专业队伍,在亚洲市场奠定了稳固的根基并积累了广泛的知名度。历经近二十年发展,新永安金控已成为集期货、证券、资管、基金销售等业务于一体的境外业务桥头堡,依托技术赋能和特色服务,有效服务产业链跨境发展需求和高净值客户全球资产配置需求。

  3.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

  公司全方位推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有效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风险防控“四早”要求。组织架构方面,公司建立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各业务部门和子公司。在内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制度体系方面,公司以《风险管理基本制度》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风控合规制度,涵盖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合规及法律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等风险类型,覆盖经纪业务、期货交易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基金销售业务、风险管理业务等所有业务板块,为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扎实保障。管理机制方面,公司建立风险事前、事中、事后全覆盖的风险控制流程,包括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监测与应对、风险处置与报告,筑牢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流程监督的风险防线。风控系统方面,公司重点发力“数智风控”能力建设,搭建了以“风控一张网”为核心的,集事前识别评估、事中监控预警、事后处置反馈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增强风险感知能力和应对能力。风险文化建设方面,公司推行稳健的风险文化,建立并完善与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理念、价值准则、职业操守,建立对应的培训、传达和监督机制,不断提升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4.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和金字塔型的人才梯队

  公司管理团队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及业务经验,对宏观环境变化、行业发展方向、客户需求变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将带领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创新发展。公司董事长葛国栋于2018年—2023年连续获得“中国期货公司年度最佳掌舵人”荣誉称号,并在中期协、浙期协等行业自律组织和郑商所、上期所等期货交易所兼任重要职务。报告期内,公司总经理黄志明获评2022年度浙江金融创新人物。此外,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招聘和培养体系,打通前后台、境内外、母子公司间的人才通道,更好发挥人才价值,形成了金字塔型的人才梯队。

  5.领先的研究团队

  公司始终坚持研究能力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发挥研究团队“智库”功能,在品种全面覆盖、产业深度挖掘、投资策略开发、优质服务提供等多维度协同发力,将研究的系统性、时效性、前瞻性与各项业务相结合,形成公司各项业务的护城河。公司现有杭州研究中心、北京研究院两大研究团队,人员规模、研究能力、综合实力均居业内领先地位。多年来,公司研究团队屡获各大交易所、期货日报等主流媒体评选的“优秀投研团队”“中国金牌期货研究所”奖项,大批研究员荣获“最佳分析师”“优秀分析师”称号。公司重视投研人才培养与储备,持续开展“黄埔联盟”培养计划,与优质高校合作,构建人才储备池,与私募机构、大型贸易公司开展联合实践培养,十年来累计为衍生品行业培养人才1,200余名。

  6.持续的创新能力

  公司始终以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坚持业务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曾率先提出并试点客户保证金封闭管理,首家开发期货电子化交易系统等创新模式,最早探索境外业务、风险管理业务、期货交易咨询业务,引领了行业的创新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在资管新规细则实施首日落地场外衍生品首单;子公司永安资本在业内率先布局工业硅、碳酸锂等新品种;永安国油创新打造“海上加油站”业务模式,入选首批上期所“强源助企”产融服务基地。

  7.良好的市场声誉与品牌价值

  多年以来,公司在业内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形成了自身的品牌优势,获得了监管单位和客户的认可,连续多年保持AA最高分类监管评级。

  8.较强的区位优势与科学的网点布局

  公司总部设在杭州,形成了以浙江省为中心,全国各主要城市与产业密集区为重点、覆盖中西部地区的全国网点布局规划。

  (1)区域优势明显

  浙江省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浙江省GDP达82,553亿元,同比增长6%。同时,浙江也是大宗商品贸易强省和期货强省。报告期末,浙江省期货公司的期货经纪业务客户权益合计1,405.10亿元,在全国占比近十分之一。历届大宗商品金融服务创新峰会均在杭州举办,期货创新生态良好。近年来,浙江省在规范和引导相关企业在大宗商品贸易和金融衍生业务发展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2023年初,浙江省国资委发布《关于推动省属企业金融衍生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浙江省属企业建立健全金融衍生业务管理制度,稳固提升金融衍生工具应用能力。

  (2)网点布局科学合理

  公司营业网点数量多、特色突出。报告期内,公司3家营业部升级成分公司,服务能级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境内共设有31家分公司和13家营业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以及工业产业发达的地区(如环渤海地区)设有多家分支机构。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优化布局经营场所,在钱塘江金融港湾的核心产业板块和杭州拥江发展的城市门户区打造全新总部。

  9.完善的投资者教育平台和客户服务体系

  公司已建立完善的投资者教育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共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421场,同比增长36.69%,遍布全国107个城市,服务投资者超2万人。针对机构客户与专业投资客户,公司开展“钱潮会”等专项活动,促进公司与客户、客户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针对产业客户,公司迭代升级产业委员会,打造17家品种委员会,汇聚产业服务力量,通过品种推介会、专题培训、上门授课、组织调研等形式,引导产业客户树立成熟的风险管控理念,协助产业客户建立套期保值工作制度;针对中小投资者,公司重点培育客户的风险管理能力、资金管理能力、交易技术等,将投资者教育融入日常展业工作,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704.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23.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1%。全年营业收入为238.23亿元,同比下降31.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8.34%。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期货公司发展提供更稳的环境

  2023年,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恢复进程中的诸多困难挑战,中国经济在爬坡过坎中走出了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交出了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

  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依然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累积增多,中国经济向好发展有基础有条件。2024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持续巩固和增强了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有效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依托实体经济发展的期货公司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市场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和认识不断上升,实体企业对期货衍生品相关业务的需求也将进一步释放。

  2.党中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为期货公司发展指明方向

  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发展工作。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的要求。2024年1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传递出我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信号。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多部门相继出手稳定市场预期,从各层面推动了金融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证监会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健全商品期货品种体系,着力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均为期货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一是更多配套监管细则的出台,将为期货公司发展保驾护航

  2023年,《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规范性文件出台;3月,中国证监会先后就《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基础制度日臻完善。法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利于提升市场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为市场提供有序竞争环境,提高期货公司自身竞争力,推动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二是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将为期货公司发展打开空间。近年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有限公司成为第150家期货公司,特定品种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首批油脂类期货和期权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意味着中国大宗商品市场首个全品种链条正式开放。市场流动性和多样性的提升,将促使国内期货市场的功能优势与规模优势形成合力,进而拓展期货公司的国际视野,为实体企业提供多元化、国际化的金融服务,提升产业链品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三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要求,增强期货公司发展动力。《期货和衍生品法》突出期货和衍生品为国民经济、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定位,明确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的三大基本功能。期货公司的发展目标,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构建业务体系和服务体系,让期货价格成为虚实之间的“共同语言”,发挥期货价格的“灯塔”作用、风险管理的“压舱”作用。具有更强产融资源整合能力的头部期货公司,可以通过股权投资、产业并购、战略合作,与产业龙头、上市公司构建相互赋能的协作模式,进而增强自身发展动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向更高层级跃升。风险管理子公司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围绕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采购成本上涨、供销衔接不畅等痛点堵点,通过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含权贸易、场外期权、互换、远期等多种业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服务方案。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24年是“十四五”战略规划落地见效的关键一年。公司将继续沿着“五个永安”战略路径,力争在“大宗商品投行、大类资产配置专家、产融资源整合者”三大战略目标上取得开创性成果,加快推进衍生品投行建设。

  打造大宗商品投行,以资产发现、资产赋能、资产运用为资产端功能,以空间位移、时间位移、属性转换为商品端功能,有效发挥期现结合优势,精准挖掘、对接和满足产业链上下游实体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打造大类资产配置专家,汇聚投资、研究和私募孵化等效能,着重优化研究团队、提升核心主动投资能力,巩固和突出期货衍生品的投资特色,发掘更多的优质资产端和不同维度下的配置能力。打造产融资源整合者,在产业链、供应链上打造立体式的服务体系和交流机制,持续提升研究能力、主动投资能力和资本工具运用能力,更好把握周期运行规律,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运用。

  以投资回报率为核心,有效提升“资本永安”质效。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资源,扩宽融资渠道,扩充资本规模,增强资本实力;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发现投资机会、协同机会,开展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提高资本回报率。以数据转化效应为重点,开拓创新“数智永安”成果。加快数据中台建设,以赋能业务为导向,提升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发挥“数据”作为第五类生产要素的价值;打造一批标志性的数字化成果,以终为始,重点围绕数智监督、数智财富、数智期现提升业务的数字化能力;强化科技在运营中的运用,通过机器换人,降低操作风险,提高管理效率,以应对更复杂的业务环境。以资源整合能力为导向,持续优化“生态永安”体系。提升内部整合力,加强母子公司、各业务条线、前中后台间的主动协同、资源共享,强化总部的中后台支撑能力,将分支机构打造成为“小永安”,提升公司整体效益。凝聚外部影响力,用好包括金融机构、战略伙伴资源,探索业务合作、人才共培,做大永安“朋友圈”。以尊重价值创造为导向,不断提升“人才永安”活力。打造成长平台,加快引进和培养领军人物,实行激励与约束并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中长期激励机制;打造交流平台,开展内外部、前后台、境内外的交叉培养,培养一专多能的多面手,提高全体员工的执业能力、执业素养。以深化企业文化体系为核心,持续优化“文化永安”建设。保持正心正念、善心善念,坚守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强化金融报国的情怀和担当,秉承和拓展“五个坚持”企业文化理念,传承永安文化基因、巩固永安文化共识,为创造更大社会价值、公司价值、员工价值提供“软实力”支撑。

  (三)经营计划

  1.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经营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合规及法律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等。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公司可能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价格包括但不限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等。市场风险使得公司可能面临经纪业务手续费持续下降、客户流失及客户保证金减少,管理或代销的资产管理产品收益降低、甚至遭受损失,公司持有的各类资产发生亏损等不利情形,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情况。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手方、客户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从而导致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使得公司可能面临客户保证金透支或穿仓、资管产品投资标的因信用情况恶化导致收益降低、风险管理业务中交易对手发生违约等不利情形,致使公司承担经济损失,甚至引起法律诉讼。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各个业务环节均有可能产生操作风险,使得公司可能面临客户投诉、监管处罚或遭受直接经济损失。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或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因公司、工作人员行为或外部事件等,导致交易者及社会舆论对公司产生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于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行业形象的风险。公司各业务环节均有可能引发声誉风险。

  (6)合规及法律风险

  合规及法律风险是指公司因不合规行为而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的风险。公司所处的行业受到严格监管,业务经营与开展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约束。公司存在因未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导致被行政处罚、被采取监管措施或承担法律后果的风险。

  (7)信息技术风险

  信息技术风险是指公司经营及业务开展过程中所依赖的电子信息系统可能会面临软硬件故障、通讯线路故障、恶意入侵等不可预料事件带来的信息系统风险隐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因自然灾害、战争或恐怖主义、火灾、停电、硬件或软件故障或缺陷、数据丢失或泄漏、故意破坏、计算机病毒、垃圾邮件攻击、未经授权存取、客户失误或使用不当等类似事件而导致中断的风险;二是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受到通讯网络运营商、交易所等系统运行状况影响而出现的风险;三是公司自研系统与外部采购系统兼容可能出现的风险;四是因对互联网、区块链、AI技术等运用受到政策影响可能被暂停、更换的风险等。上述风险可能会对公司业务开展、客户服务及内部控制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

  2.主要风险的防范对策和措施

  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公司整体风险的可测、可控、可承受,促进业务发展过程中风险与收益的动态平衡,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

  公司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各业务部门和子公司。董事会是风险管理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监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责任;经营管理层是风险管理工作的统筹机构,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责任。公司每一名员工对风险管理有效性承担勤勉尽责、审慎防范、及时报告的责任。

  公司持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以《风险管理基本制度》为基础,涵盖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合规及法律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等风险类型,覆盖所有业务类型,同时配套多项风险管理核心制度及业务执行层面的风险管理具体制度,为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公司积极借力金融科技,着力构建更全、更快、更准的数字化风险管理新模式。在“数据质量”和“应用成果”两方面同步发力,构建了以“风控一张网”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形成集风险事前识别评估、事中监控预警、事后处置反馈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1)市场风险

  期货经纪业务方面,公司结合国内外宏观和市场情况进行分析,依据交易所规则与指导意见,根据公司内部风控制度,通过适当调整公司保证金水平和风控策略,对客户的资金风险与持仓风险进行监控与管理。公司通过压力测试、敏感性测试等方式,对市场风险暴露进行动态评估,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公司重视对交易者、投资者的教育,及时了解客户动态,主动掌握客户抵御风险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客户的风险意识,提升客户面对市场风险的防范能力。

  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公司不断提升投研水平,有效识别标的风险,实时监控资产管理产品的各项风控指标,控制投资仓位,及时进行风险警示及处理。

  基金销售业务方面,公司加强产品准入审核,严格落实净值管控,及时预警可能发生风险的产品,规范展业流程。

  风险管理业务方面,公司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制定相应的交易风险指标管理制度,设置风险敞口、最大亏损、期权希腊值等交易风险指标,对各项指标进行严密监控,积极防范和处置市场风险。

  自有资金投资方面,公司设自有资金评审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实行自有资金集体决策管理,并制定完备的投资管理制度,设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监控指标,强化对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管控。

  (2)信用风险

  期货经纪业务方面,公司严格落实客户实名制原则、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有效识别客户身份,了解客户信用状况、财务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等信息;严格落实客户保证金管理制度及风险控制制度,确保内控执行有效性;建立风险处置预案,有效应对客户信用风险。

  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公司在全面研究以及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投资,构建股票打分和债券信用评价体系,设置可投资股票池、债券池并进行持续的分级、维护与跟踪。

  风险管理业务方面,公司加强客户管理,建立并不断完善客户准入机制。同时,对客户开展投资者适当性评级、匹配、回访等相关工作,确保履约保证金及时、足额收取,并且制定相应风险控制流程,严格控制信用风险。

  (3)操作风险

  公司持续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提升系统自动化水平,对员工在上岗前进行全面的操作流程培训,持续提升员工专业能力。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主动识别存在于内部制度、流程、员工行为、信息技术系统等方面的潜在操作风险,建立应急预案、定期监督检查,严格控制操作风险。

  (4)流动性风险

  公司持续加强与银行合作,扩大公司授信,保持授信规模稳定,并通过日常流动性跟踪、大额资金需求预约管理等机制,拟定融资策略并进行动态调整,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定期评估融资的结构和规模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持续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

  (5)声誉风险

  公司已建立声誉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治理层、经营管理层、各部门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并履行相关日常风险管理职责。一是持续优化声誉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和机制,主动有效地监测、识别、评估、应对和报告声誉风险,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减少声誉事件对公司及利益相关方、行业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二是建立有效的舆情监测系统并采取相应手段,落实7*24小时舆情监测,做到及时监测、跟踪、判断和预测风险的发展变化,支持声誉风险的及时识别和动态监测,定期报送舆情报告;三是开展全员培训学习,强化全员声誉风险防范意识。

  (6)合规及法律风险

  公司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的理念,建立与合规管理质效相挂钩的考核体系。公司通过制度建设、宣传培训、实时监控、配合跟进、稽核检查等方式对经营管理各环节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内部监督。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法制教育,“五个坚持”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同时,公司密切关注行业监管政策变化,配合各项业务监管检查,根据市场环境持续优化各项内控制度,确保公司经营合法合规。

  (7)信息技术风险

  公司重视信息技术系统的搭建和完善,持续加大对软硬件的投入,加强机房、系统建设,为各项业务提供保障与支撑;公司制定了完整的信息技术相关制度,积极与公司外部机构开展技术支持、运维方面的合作,确保信息技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南京化纤
  • 紫光股份
  • 朗源股份
  • 新晨科技
  • 神宇股份
  • 新华都
  • 滨江集团
  • *ST保力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