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能科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5 23:27: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协鑫能科002015)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电力供应业的披露要求

  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新型能源体系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助推。为积极响应国家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号召,公司在立足于成熟稳健增长的清洁能源投资、开发、运营的基础上,延伸拓展以售配电、微电网、碳资产管理、虚拟电厂为核心的综合能源服务,并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要求,投资光储充及算力业务,以新质生产力引领能源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并将最终逐步转型为新型电力系统综合服务商。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国家能源体系深度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化触发新的临界条件屡创高温纪录,同时面临着能源短缺、地缘冲突等诸多问题,通过发展新能源、减少碳排放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解决方案已成普遍共识,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大势已成。

  1、可再生能源装机逐年提升,化石能源依存度逐步下降

  为了锚定“双碳”目标任务,统筹能源转型发展和安全保障,大力提升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我国的风光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占比逐年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 202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kW,同比增长13.9%。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5.16亿kW,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1.9%,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接近40%。我国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6.1亿kW,同比增长55.2%,其中全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约2.16亿kW,同比大幅增长148%。

  2、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源网荷储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新能源装机量迅速提升,其相关问题也日益凸显。因为相较于火电,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弃风、弃光现象依然存在。要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必然少不了储能。国家也颁布了诸多助力储能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意见,如《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等。储能作为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支撑,是能源转换与缓冲、调峰与提效、传输与调度、管理与运用的核心技术,贯穿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全部环节。电网侧储能,主要起调峰调频作用,保障电力供应。储能电站作为调峰电源,可以有效减小电网峰谷差,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电网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平抑风、光等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输出功率,提高电网接纳能力。不同于电网侧储能,工商业储能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电网峰谷差价来实现投资回报,或通过自发自用满足自身内部的电力需求,或通过峰谷价差套利。

  3、分布式光伏和储能装机增长空间巨大

  2023年,分布式成为风电光伏发展主要方式,截至2023年12月31日,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规模253GW,占光伏装机总规模的42%。国家能源局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探索推进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积极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完善源网荷储多要素互动模式,持续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智能化调控水平和就地就近消纳能力。我国农村屋顶可安装光伏发电约20亿kW,全年可发电量近3万亿kWh,约为长江三峡电站全年发电量的30倍,开发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各地峰谷价差进一步拉大,叠加锂电池成本下降,储能收益率稳步提升,经济性越来越明显。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4》预测,2028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68.7GW,2024-202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7.4%;预计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221.2GW,2024-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0.4%,年平均新增储能装机规模为26.6GW。因此,储能行业也有着极大的成长空间。

  (二)适应电力市场化交易改革趋势,综合能源服务价值凸显

  除了能源型态的多样化以外,新型电力系统也为能源服务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从单一或传统的能源服务方式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

  1、绿电、绿证、碳资产交易机制持续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快速提升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中提出,建立健全绿色电力交易机制,研究出台绿电交易有关规定,逐步扩大绿电交易规模,着力解决企业购买绿电需求量大、绿电跨省跨区交易难等问题。加快推进绿电、绿证市场建设,培育绿色电力消费市场。2023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完成绿电结算电量576亿kWh、绿证2,364万张,较2021年首次绿电交易79.35亿kWh的规模增幅显著。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稳步提升,绿电绿证交易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大。

  电力能源行业需要关注的另一个市场就是碳市场。2021年,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启动,并于当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了发电行业的 2,225家重点排放单位。2023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量为 2.12亿吨,年度成交额144.44亿元。根据《中国碳管理市场规模预测》预测,中国碳管理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1,099亿元,2030年将达到4,504亿元,发展潜力巨大。

  2、综合能源服务市场需求扩大,创造更多电力价值

  “双碳”政策下的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体,新能源的随机、间歇、波动、分散等特性对于电网供需平衡荷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新势态下,虚拟电厂应运而生,也进一步提升了售配电市场规模。虚拟电厂能够聚合这些分散的电力资源参与电力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的运行,为配电网和输电网提供管理和辅助服务。虚拟电厂的应用还能够减少对传统电网的需求,降低了电网建设的投资成本,并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国家电网经营区总交易电量完成62,337亿kWh,同比增长6.5%。其中,市场交易电量46,581亿kWh,同比增长8.0%。随着市场机制及激励机制的完善,需求侧响应规模逐步扩大,以及分布式电源装机的快速增加,虚拟电厂业务也迎来广阔发展机会。预计2025年及2030年中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分别为99.3亿元和373.6亿元,2022-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3、能源+算力高质量协同,引导能源体系进一步转型

  2023年10月 9日,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算力与电力正在形成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新态势。一方面,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大量电力支撑;另一方面,电力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行也离不开算力支撑。统筹算力电力协同布局,有助于促进风光绿电消纳和数据中心零碳发展,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算力成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飞速增加,补能配套设施亟待完善升级

  2023年,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新能源汽车依然保持飞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31.6%,高于上年5.9个百分点。

  1、电动汽车保有量快速提升,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根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仍有庞大的增量空间。根据工信部数据,2023年全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 338.7万台,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但公共充电站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增速显著落后于新能源汽车增速,车桩比仍处高位。根据中电联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公共直流桩的充电功率普遍在60-150kW,占比近九成。单枪 150kW以上的公共直流桩占比仅为5%。大功率快充桩显然已经成为充电桩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带动充电桩和充电场站的需求。

  2、能源生产向能源应用延伸,打通源端到荷端,创造能源价值+充电桩政策

  传统电力企业运营模式单一,其经营业绩受上游大宗价格影响巨大。国家能源的变革正好为电力企业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和成长空间。同时,引导有竞争力的企业从单一发电转向打通发售用全链条的能源服务型业务模式,创造源头电力的更大价值。越来越多的传统电力企业进入负荷端,分享电力在负荷端的高附加值,打通从能源生产到能源应用的一体化,为传统发电企业创造新的价值。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及市场地位

  报告期内,为响应国家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号召,公司在立足于成熟稳健增长的清洁能源投资、开发、运营的基础上,在能源结构、业务模式及能源应用三方面进行优化转型,并将最终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综合服务商。

  (1)优化资产结构:发力分布式光伏和投资开发储能电站,快速提升可再生能源业务占比。2023年10月12日,公司公告收购协鑫新能源(00451.HK)583.87MW光伏发电项目,同时转让多个化石能源发电项目,使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从2022年末的24.94%提高到2023年末的43.42%;同时,公司开展分布式光伏业务,进一步突破公司可再生能源装机量。随着新能源占比的不断提高,公司顺势开拓电网侧和工商业储能市场,为创建稳定、安全、高效的电力系统保驾护航。

  (2)拓展能源应用:丰富C端商业应用场景,打造“光储充”一体化补能业务。公司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充换电服务,补能业务面向C端用户,打造“开鑫充电”的品牌形象。采用协鑫“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结合各种应用场景的特点,加速投入全液冷超充、直流快充、交流慢充等高质量充换电产品,打通绿色出行“最后一公里”,为车主提供极致的补能体验。

  (3)提升核心能力:打通源侧到应用侧的业务链条,提升综合能源服务的盈利能力。随着全国新能源装机量的不断提升,“源网荷储”一体化势在必行。公司加速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等应用端,并不断注入能源算力竞争力,扩大碳资产管理与绿电绿证交易规模,持续创新业务模式,打造综合能源服务,持续巩固和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公司售电业务情况

  2023年公司售电业务总销售电量为247.84亿kWh,其中外购电量212.18亿kWh,占公司售电业务总销售电量的85.61%。

  涉及到新能源发电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公告收购协鑫新能源光伏资产规模合计583.87MW,截止2023年末,已并表装机容量325.41MW;同时公司自行开发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新增并网装机容量342.61MW,合计增加光伏装机容量668.02MW。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公司以丰富的行业经验,拥有应对行业变化,优化调整业务模式和资产结构的能力

  依托于在电力行业深耕多年的深厚积淀,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电站运营经验,涵盖了光伏、风电、天然气热电联产、垃圾发电等多种能源结构。同时,公司还具备运营集中式和分布式电站的经验。这些多样化的能源结构和电站类型运营经验,使公司能够敏锐地洞察行业周期的变化,精准地识别出其中潜在的机遇与风险。并使公司能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调整业务模式,灵活应对行业的转型升级,确保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公司通过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判断,动态优化调整资产结构,通过拥有的存量优质资产,提高公司对周期性风险的抵御能力,并在未来实现稳定的投资收益。

  2、公司以稳健的盈利能力及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拥有较强的财务风险抵御能力

  公司所投资的发电资产均属于国家鼓励的发电业态,因此享有诸多优惠政策,如优先调度、全额上网保障以及固定电价机制等。相较于其他发电业态,公司发电资产的机组利用小时数高、所执行的电价政策清晰明了,为公司的盈利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年来,公司的发电业务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利润来源和充足的现金流保障。多年的利润累积,为公司进一步探索新业务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同时公司还具备多样化的融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定增、银行贷款、融资租赁、贸易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从而具备较强的财务风险抵御能力,确保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

  3、公司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和领先的技术优势,拥有打造具有协鑫特色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公司依托于协鑫集团在光伏产业链中深厚的积累和丰富的经验,拥有从硅料到组件再到电站开发运营的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同时协鑫集团积极储备钙钛矿等下一代光伏技术,打造在行业内领先的技术优势。在储能业务上,公司依托于电力设计院在研发、规划、建设等方面的优势,迅速切入储能市场。此外,公司充分整合在光伏发电、储能、补能、算力等领域的优势资源,通过提供“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光伏、储能、充电、算力等要素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协同,打造具有协鑫特色的差异化竞争力。

  4、公司秉承“创业创新,争先领先”的企业精神,拥有不断进行业务创新的能力

  在稳固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公司积极寻求新业务领域的探索及创新。为实现向新型电力系统综合服务商的转型目标,2023年公司成功打造了工商业储能、“鑫阳光”分布式光伏、“开鑫充电”以及协鑫智算等多个新业务板块。凭借灵活、高效的运营能力,公司迅速完成了新业务团队的初步搭建和渠道建设工作,并已形成稳定可持续的业务模式,在未来将成为公司收入及利润的新的增长点,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 3,189,310.19万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 1,097,513.27万元,较上年度末增长 1.18%。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14,369.3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899.3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87%。

  2023年度,公司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1)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资产结构,取得有关股权处置收益和债权清偿收益。(2)报告期内天然气和煤炭等燃料价格同比下降,燃机和燃煤电厂业绩同比显著提升。(3)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加强风电等可再生项目的开发与运营,公司风电收入及利润在报告期内同比大幅提升。(4)在国家绿色低碳金融政策的支持下,公司在调整融资结构和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报告期内财务费用同比有所下降,业绩提升。

  1、优化资产结构:发力分布式光伏和投资开发储能电站,快速提升可再生能源业务占比。

  截至 2023年12月 31日,公司并网运营总装机容量为 3,595.06MW,其中:燃机热电联产1,777.14MW,风电743.9MW,光伏发电668.02MW,垃圾发电149MW,燃煤热电联产257MW。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结算汽量 1,289.06万吨,同比减少12.65%;完成结算电量94.60亿kWh,同比减少7.11%;完成垃圾处置量223.26万吨,同比增加8.30%。公司重点提升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化石能源比重进一步下降。一方面,报告期内,公司转让无锡、南京、濮院、北京华润等多个化石能源发电项目股权,转让总规模约800MW。相较于2022年末,公司燃煤燃机装机比例从75.06%下降至56.58%。另一方面,2023年10月12日公司公告,以人民币100,440.11万元的对价,收购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583.87MW光伏发电项目,截至2023年末,已并表装机容量325.41MW。同时,2023年下半年,公司正式推出“鑫阳光”户用光伏业务,同时强化原有工商业分布式开发。通过搭建“电商+运营”的数字化平台,实施全标准化的设计、工期和品控管理,以创新的产品模式和金融服务,快速进入分布式光伏市场。截至2023年12月31日,“鑫阳光”业务已并网用户达 1,609户,已发货用户达 7,203户。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业务完成开发量为905MW,建设量为428MW,使公司新能源装机占比从2022年末的24.94%提高到2023年末的43.42%。

  在储能业务上,2023年度,公司共完成独立储能备案项目4.5GW/9GWh,完成工商业储能备案项目31MW/62MWh,运行15.5MW/31MWh。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纳入省级电力规划的新型储能项目已超过1GW/2GWh,项目主要分布在江苏、重庆、宁夏和内蒙古等地,预计将在2024年建成并网,并择机进行资产及股权的结构优化,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公司控股持有浙江建德协鑫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装机规模2,400MW,建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被列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重点实施项目,同时也被列入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9月 6日获得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年内项目筹备工程已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目前华东区域第一大抽水蓄能电站。通过以上举措,公司资产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拓展能源应用:丰富C端商业应用场景,打造“光储充”一体化补能业务。

  公司以补能业务向能源应用端进行延伸,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综合能源服务站的开发建设、运营和其他增值服务。在充电业务上,2023年6月29日,公司与华为数字能源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就液冷超充网络建设达成全方位合作。2023年9月13日,协鑫光储超充一体化综合能源站样板点启动,该样板点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配备全液冷超充设备,并融合公司全场景智能光储解决方案。同时,苏州阳澄电竞馆超充站于2023年底开工建设,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该超充站已正式投运。该光储超充示范站总装机容量2,152kW,超充充电桩采用全液冷超充技术,场站共配置47个充电终端,能同时满足47台电动汽车同时充电的需求。后续公司将会有更多超充示范站陆续投入运营。在换电业务上,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运营换电场站共69个,其中包括53个乘用车站及16个商用车站。公司将聚焦在以矿山、港口、码头的重卡封闭场景、固定线路或区域的开发,以重卡等商用车为主要切入点。

  3、 提升核心能力:打通源侧到应用侧的业务链条,提升综合能源服务的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于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协鑫售电有限公司取得的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新疆协鑫智慧能源获得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在综合能源业务上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市场化交易服务售电量247.84亿kWh,增长24.98%,远超公司结算电量。公司配电项目累计管理容量2,804MVA,新增配电管理容量693MVA。公司拥有国家“需求侧管理服务机构”一级资质,用户侧管理容量超 1,427万kVA。参与江苏电力可调辅助服务市场,累计填谷量达14GWh,累计投运储能、分布式能源、微网、碳中和能源站等综合能源项目超 45家。公司虚拟电厂可调节负荷达300MW,全年响应负荷占江苏省全省23%以上。公司深入开展碳资产创新业务,碳金融规模超2,500万元,累计绿电绿证交易量超 2.5亿kWh。同时公司完成包括协鑫能源中心、常熟北部医院、协鑫广场、希捷国际科技(无锡)在内的 4个项目的碳中和认证。算力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苏州与上海的智算中心相继投运,通过“能源+算力”的融合发展,助力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电力高质量发展。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公司作为深耕电力行业的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号召,持续以源网荷储+光储充协同发展的战略体系,充分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推动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公司收入第一曲线与第二曲线的共赢腾飞。

  1、公司致力于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践行者,形成优质资产底仓

  公司致力于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通过对部分存量项目的出售和新项目的开发转售,实现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周转。公司将持续加大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力争到2025年,实现装机容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80%的目标。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公司积极开拓ToC端“鑫阳光”户用光伏业务,为用户提供安全、经济、低碳、智能的一站式户用绿色能源解决方案,降低用户用能成本,并满足其对高效便捷服务的需求。通过在全国各省份开展深入的市场摸排工作,对市场容量与投资回报进行评估,公司将筛选出具备良好开发条件和收益潜力的省份进行项目开发。同时公司将紧跟户用光伏产品向功能化、建筑一体化方向转变的趋势,因地制宜地设计好不同场景下的产品模式,如阳光棚、平改坡、大跨度庭院等,形成可规模化复制推广的标准化方案。

  在工商业光伏的开发上,公司将聚焦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大力开发。通过对当地政策的科学研判,筛选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的优质区域,并综合考虑项目开发的综合成本及经济性、电网接入条件、当地可用的工商业资源等一系列因素,并充分与金融机构进行合作,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统筹开发、建设、融资等工作的一体化推进,确保项目有效落地并成功转化。

  在储能开发上,公司聚焦电网侧储能和工商业储能的开发。随着锂电池成本的下降,储能电站效益进一步凸显,同时关注材料端的成本价格变化,提高储能项目的经济性。公司通过响应区域的能源系统的规划和电网的政策引导,优选区域,优选项目,公司发挥电网侧储能调峰调频和工商业储能峰谷价差的优势,全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储能业务,推动源网荷储,推动可持续发展,共创绿色未来。

  2、公司致力于成为能源多元应用场景的示范者,构建绿色低碳产品矩阵

  公司将通过“搭平台、打品牌”的战略,构建绿色低碳产品矩阵。在平台建设上,公司将持续与生态内的合作伙伴紧密合作,融合各自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并辅以公司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共同构建“光储充”一体化产品矩阵,通过光伏补能、储能供电、超充等综合能源站形式,推动充电设施向智能化、高效化的升级转型。公司致力于为电动汽车提供强劲、绿色的动力,助力绿色出行新时代的到来。在品牌建设上,公司将持续加强“开鑫充电”在补能领域的影响力建设,通过高频高效的品牌曝光、公域私域结合的品牌运营策略以及广度与深度并重的品牌挖掘,不断提升C端用户对“开鑫充电”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公司秉持车电协同、光电协同的理念,依托在绿电、储能、补能与电站运营管理等领域的深厚优势,创新打造以“光储充”为核心、可赋能多元化场景的灵活解决方案。公司充分利用在电力行业多年的经验和资源优势,构建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多场景的协同应用,从而打造面向未来的电动车快速补能技术平台。此外,公司将继续与整车生产、出行平台、电池制造、物流行业等头部企业深化合作,共同拓展特定场景下的电动汽车补能应用。在未来几年内,公司将聚焦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的核心城市,全面深入下沉至业务前线,迅速提高公司补能业务的市场占有率。

  此外,公司将以绿色化的高标准建设算力中心,推动绿色低碳算力的发展,提高算力碳效水平和算力设施的绿电使用率,构建“算力+”绿色低碳生态体系,积极为降低碳排放总量贡献力量。

  3、公司致力于成为综合能源服务的引领者,形成能源行业新的竞争力

  公司通过打造综合能源产品矩阵,聚焦于售配电、微电网、碳资产管理以及虚拟电厂等核心综合能源服务。借助“碳-电”交易服务手段,着力打通由源侧能源资产运营到应用侧能源服务的业务链条,实现能源价值的最大化。在全国碳市场持续扩容和CCER全面重启的大趋势下,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绿电、绿证及碳资产的专业化运营和管理,以此实现额外收益。公司也将借鉴欧美国家在碳资产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深度挖掘碳资产的金融属性,与各类金融机构紧密合作,共同开发绿电和碳资产等创新金融产品,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公司还将通过虚拟电厂与储能、分布式光伏的协同运作,做大做强配电、售电等综合能源服务,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公司将充分发挥算力在能源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以算力为切入点,深入电力交易及能源调度市场,加快电力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步伐,通过电力和算力的有效协同,推动综合能源服务的快速发展。提升算力平台的运营能力和效力,优化数字能源的管理运营模型,实现算力赋能绿电行业。

  (二)2024年度经营工作计划

  展望2024年,围绕公司战略定位与业务转型目标,公司确立了“加快项目开发、提升金融配套、强化综合能源、加强风险防控、坚持创新思维”的工作方针,公司的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1、聚焦重点战略区域,采用多种开发合作模式,加大项目开发力度

  公司将从内部和外部多维度整合开发资源,致力于加强分布式光伏及新型储能的开发渠道建设及团队搭建,以提升招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公司将吸纳成熟的代理合作伙伴,通过层层筛选和培育,优化团队结构,打造出具备强大战斗力的业务团队。同时,公司将依托产业协同优势,抢抓机遇,在风光资源富足区域大力开发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加大分布式光伏和新型储能的开发力度。在此基础上,发挥各运营电厂的协同作用,加快推进新项目的开发进程。

  根据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需要,公司将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及销量、配储经济性、城市常住人口及GDP等多个关键因素,筛选并聚焦于苏州、上海、深莞、广佛、杭甬五大核心区域作为重点发展对象,集中优势资源进行精准攻坚。在补能场站开发上,公司将实施区域化管理策略,建立开发、建设、运营、综合四维一体的管理体系,确保管理的高效、协同及有序,进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将采用自主开发、央国企合作开发、合伙人、加盟商等多种开发和合作模式,根据不同区域、城市和场景制定灵活的开发策略,提供最优的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2、聚力央国企、金融机构合作,提升多元化金融配套服务能力

  公司将携手众多央国企和金融机构,共同在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存量电站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通过资产收购、合作运营、设备租赁等多元化金融配套方案,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服务,同时,公司通过与央国企及金融机构的合作,确保项目有序周转和循环滚动,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3、聚集公司多元化能源业态,构建协鑫特色能源体系

  公司精心构建综合能源产品矩阵,倾力打造集光伏、风电、储能、售电、配电网和虚拟电厂于一体的能源超市,致力于提供一站式全方位能源管家服务,涵盖能源供给、能源工程、能源交易、能源数据以及能源托管等各个环节。同时,公司通过碳资产管理和能源资本合作,打造独具特色的能源银行服务,实现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公司在长三角和大湾区等关键区域布局,组建“源网荷储”示范项目,促进公司“光储充”业务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构建虚拟电厂+实体电厂相结合、“微电网+大电网”相结合的协鑫特色能源体系。

  4、完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数字管理平台,加强风险防控

  在追求项目开发数量的同时,公司始终将经营风险防控置于重要位置,坚决强化项目评审制度,层层把关,确保项目质量与安全。针对当下新能源项目开发普遍装机小,量大点散,产业链环节众多的特点,公司将积极完善智慧数字管理和运营平台的建设,实现对全生命周期各关键环节的覆盖。通过将开发、建设、运维、供应链、仓储配送、支付结算全流程纳入平台管理,在前端有效控制了安装质量不达标、付款逾期、并网延误等风险,确保业务安全、健康的发展。

  5、关注国家政策,紧扣行业趋势,坚持创新思维

  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在能源行业发布的各项政策,深入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并在业务、技术、模式、管理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坚持创新思维,致力于构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人才队伍,勇于打破思维惯性,以前瞻性和开拓性的眼光,积极推动公司及行业的持续发展。

  (三)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及政策风险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当前的营业收入主要是售电和蒸汽供应,其量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工业发展需求相关,其价与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与经济宏观调控相关,因此公司清洁能源业务盈利水平与经济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当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对蒸汽及电力需求可能减少,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会略微下降,给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分析,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75,110亿千瓦时、83,128亿千瓦时、86,372亿千瓦时和92,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1%、10.3%、3.6%和6.7%,2023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拉动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2024年国内外多家机构预测中国GDP增速在 4.5%-5%左右,但当前全球经济持续疲软,外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重点领域风险以及微观主体对经济信心不足对宏观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可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2)政策风险

  2023年 11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明确用于计算容量电价的煤电机组固定成本实行全国统一标准,为每年每千瓦330元;通过容量电价回收的固定成本比例,综合考虑各地电力系统需要、煤电功能转型情况等因素确定,2024-2025年多数地方为30%左右,部分煤电功能转型较快的地方适当高一些,为50%左右。2026年起,将各地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提升至不低于50%。煤电容量电费的保底机制,影响上网电价的小幅下降,进而影响新能源、燃机等其他电源参与市场交易部分电量电价下行,市场化的电价竞价机制,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公司自身运营产生影响。

  2024年4月1日,《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正式实施,该文件的实施实际上弱化了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体现了可再生能源电量收购价格,由全部政府定价转变为部分政府定价,其余部分通过市场化交易形成价格的重大机制转变。国家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情况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3)政府审批风险

  发电项目的设计、建设、并网发电和上网电价等各个环节都需不同政府部门的审批和许可。公司新项目开发需要获得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或备案,同时还需要获得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的其他各项批准和许可,其中包括项目建设用地的审批、环境评价等多项审批或许可。如果未来新发电项目的审批标准更加严格,或审批及核准所需时间延长,公司未来可能因为申请程序的拖延而失去项目开发的最佳时机,或者因为建设期延长而对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产生不利影响。

  2、经营风险

  公司新项目的开发易受国家及行业政策导向、相关技术发展情况、建造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投资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因政策、法规、市场等方面的变化导致实施计划延缓、投资计划变更及收益不达预期的风险。从公司内部来看,如果公司未能及时搭建完善的团队,可能导致项目的开发进度不及预期。从外部来看,优质的地区或点位对分布式光伏、储能及补能业务的开拓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国内行业竞争较为激烈,行业内跑马圈地现象频发,优质地区或点位的竞争较为激烈,可能导致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另一方面价格竞争在某些城市趋于白热化,也可能导致业务的开拓不及预期。

  3、财务风险

  贷款利率波动将直接对本公司的盈利水平及项目建设成本造成影响,如果未来央行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则会给本公司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可能导致本公司财务费用增加,从而降低本公司的盈利水平。

  (四)风险应对措施

  公司将顺应电力体制改革的浪潮,持续加快在分布式光伏业务、综合能源服务、储能业务、补能业务等新业务领域的拓展,降低对传统发电业务收入和利润的依赖性。同时公司将时刻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跟踪市场需求,以国家政策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及时改变开发、运营策略及提升服务品质等手段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公司将通过开展“源网荷储”联动,打造“光储充”一体化的补能业务,探索多种应用场景下的车电协同路径。公司将重点锁定电动汽车保有量高、峰谷价差较大的省份和地区加大“光储充”场景的开发力度,创建多方合作生态圈,持续创新生态共赢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打造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在财务管理方面,充分利用公司与各类金融机构、央国企的良好合作关系及上市公司地位,以定增、搭建基金、融资租赁、贸易融资等各种金融工具,促进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做好降本增效,保障公司开展业务所需的资金需求,并为客户提供配套的金融解决方案。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5
协鑫能科
击败了15%的股票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73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9.27亿股,占流通A股57.10%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9.52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