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彦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6 19:20: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博彦科技002649)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1、 公司所处行业及政策环境、发展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细分领域为信息技术服务行业。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全面铺开,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经崛起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它不仅加速了传统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还催生了众多新兴业态和创新模式,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1)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各国政府都将其作为战略产业予以重点支持和发展。根据Gartner的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IT总支出预计将达到5万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 6.8%,其中,预计2024年全球IT服务支出将增长8.7%,达到1.5万亿美元。

  从国内情况来看,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 3.8万家,累计完成业务收入123,258亿元,同比增长13.4%;完成利润总额 14,591亿元,同比增长13.6%,主营业务利润率提高0.1个百分点至9.2%。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81,226亿元,同比增长14.7%,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1.3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5.9%。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2023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企业数量和业务收入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提升,展现出行业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对于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以确保该行业的稳定发展。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应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了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特别强调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通过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政府正致力于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行业的创新与升级。总体来看,国家对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给予了明确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等关键技术领域,确保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人工智能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核心驱动力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引领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从“人力驱动”向“智能驱动”转型,极大提高了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别是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 AI大模型作为科技焦点,成为了推动行业革新的关键力量。这些模型通过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能够处理和解析复杂的数据集,为软件开发、数据分析、客户服务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它们的应用不仅加快了软件开发流程,还催生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遇。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向精准、个性化服务发展,使得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可以得到满足。总体而言,以 AI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引领行业向着更加智能化、高效率的未来稳步前进。

  从国家政策上来看,从“十三五”到“十四五”,国家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规划不断深化,从单纯地重视技术研发向促进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转变,这体现了国家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全面布局和深远考量。自2015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等多部门陆续印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政策不仅涉及人工智能的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还明确了人工智能在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进入“十四五”时期,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力度,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确立为政府 2024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这一大框架下,报告强调了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并特别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上述这些政策的连续出台和有效实施,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展现了国家对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根据IDC的预测,到2027年,预计中国整个AI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81亿美元,全球占比约9%。随着我国国产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将与其他产业实现更加深度地融合与协同,加速提升整个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 公司业务覆盖的主要行业情况

  公司现有业务中占比较高的为金融、互联网和高科技三大行业垂直领域,其发展情况如下:

  (1)金融行业

  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国内经济新常态的挑战,金融科技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创新潜力,成为推动金融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力量。金融科技的应用优化了金融流程,降低了运营成本,还通过精准的风险管理和创新的金融产品,增强了金融业的韧性和竞争力。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在引领行业进入一个更智能、更便捷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模式创新和流程再造的新思路。AI+金融模式已在市场营销、产品设计、风险管控、客户服务和运营支持等多个环节得到初步应用。金融行业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对数字化的强烈需求也为AI模型的训练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测算,预计到 2026年,中国 AI+金融的核心市场规模将达到6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7.6%,同时,这一发展态势还将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5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2%,这充分展现了AI+金融的巨大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

  在市场规模方面,银行 IT作为金融科技中比重最大的部分,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根据IDC相关报告,2022年中国银行业IT投资规模达到1,445.67亿元,同比增长8.3%,预计在2026年将达到2,212.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2%;其中,2022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648.8亿元,同比增长10.1%,占整体市场的44.9%。随着银行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银行对IT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解决方案涵盖了核心业务系统、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等多个领域,并且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银行IT解决方案的功能和性能也不断提升,为银行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服务。

  在政策层面,国家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引导和支持其稳定发展。2023年以来,国家层面有关于金融科技的主要政策包括:由国务院编制的,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后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23年愿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监管科技运用和金融创新风险评估,探索建立创新产品纠偏和暂停机制”;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于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 ,这些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于金融科技稳定向上发展的期望与重视。

  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入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进,中国银行业IT投资将保持增长态势。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将使银行 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将继续加大 IT领域的投入,与科技公司合作,推动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为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

  2023年,我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呈现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互联网业务收入持续提速增长,利润总额保持增长,但是研发支出缩减。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统计报告,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 17,483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利润总额 1,295亿元,同比增长0.5%。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但中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在2023年仍然实现了稳定的收入增长,这表明互联网行业在适应和应对变化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从研发经费上来看,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943.2亿元,同比下降3.7%,这可能与互联网业务承压有一定关系。

  未来,互联网行业在经历经济复苏和行业政策企稳后,将逐步展现出更加稳健和有序的发展前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后,互联网企业逐渐适应新的监管环境,并开始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和发展。随着行业稳定,互联网企业将能够更好地规划未来,增加投入和创新,推动行业的持续进步。此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也为互联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将推动互联网行业在业务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和变革,从而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互联网行业也将继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和商业模式。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将与更多行业实现深度融合,催生出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这将为互联网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

  从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前景来看,机遇和挑战并存。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不断涌现,全球高科技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赋能与增长。这些技术的创新不仅推动了行业收入规模的扩张,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国内,高科技产业持续稳步增长。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 40万家,这些企业在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中占据了762席,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超过了四分之三;202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增长9.8%,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较2022年提高0.5个百分点,这表明高技术产业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全社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另一方面,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为全球高科技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高科技产品的跨境流动和国际贸易合作,高科技企业可能面临供应链中断、市场准入受限等问题,这些问题给企业的业务运营和市场竞争带来了不确定性。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全球性的科技企业正在通过削减成本、提高效率来降低风险,并构建更具弹性的商业系统和业务布局,各国政府也在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等方式推动本国高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博彦科技是一家面向全球的IT咨询、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报告期内继续依托全球客户数智化转型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多年的行业积累、深厚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成熟的行业实践、国际化的业务视角和完善的人才管理、完备的全球化交付与服务网络等优势,持续赋能金融、互联网、高科技等垂直行业客户,为其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覆盖信息技术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公司主要业务体系包括产品及解决方案、研发工程和IT运营维护三大类,具体情况如下:

  1、产品及解决方案

  基于多年的IT服务实践和项目积累,公司专注于客户实际业务场景需求,将自身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与解决方案设计开发能力相融合,面向金融、互联网、高科技等行业提供自主研发的可复制、成熟度较高的软件产品、平台或工具,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定制化开发和配套技术服务。

  2023年初至今,伴随 AI大模型、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壮大以及数据要素潜能的逐步释放,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在金融科技领域,公司逐步构建了相关解决方案业务体系,并在数据智能、移动银行、智能风控、开放银行、自动化测试等多个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全面助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赋能实体经济;在人工智能领域,公司积极推进与国内外多家大模型厂商、高校的深度合作,推出 “人工智能计算平台”, 探索将AI大模型应用与金融业务场景相结合,已初步形成体系化的金融 AI应用解决方案;在数字农业领域,公司将数字科技与农业、渔业生产经营相结合,已形成智慧渔业、数智乡村、数智供销等相关解决方案,并试点运营农业产业云服务平台;此外,公司还拥有智能运维服务、智能自动化测试平台、企业风险预警及舆情监测系统、物联网等其他行业产品及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相关资源投入,积极夯实和布局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6.97亿元,同比增长4.01%,占公司收入比重为25.71%。

  2、研发工程

  研发工程是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成熟的IT技术,承接并参与到客户业务应用及产品开发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方案以及全部或指定环节的技术服务,协助客户高质量地完成产品或业务交付。该项服务覆盖客户业务应用及产品开发全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架构设计、产品开发、软件产品全球化及本地化、产品测试直至产品交付。

  该类业务对公司交付质量及效率、服务体系、项目管理能力和人员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同时需要公司对客户业务有深刻的理解,能够持续跟踪并形成新兴技术实践应用转化能力,以快速响应客户业务需求,赋能客户业务发展。

  目前,公司已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领先的全球交付管理体系和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具备业内领先的实施交付能力,成为全球金融、互联网、高科技等行业众多龙头公司的核心IT服务供应商。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7.69亿元,同比增长3.11%,占公司收入比重为57.10%。

  3、IT运营维护

  经过广泛的项目经验积累,公司凭借自身规模化、专业化和效率管控等优势,以数字化技术手段、专业化服务技能以及规范化操作流程向客户提供高质高效的IT运营维护系统服务,包括为客户提供各类应用支持软件及业务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服务,IT基础设施管理和运维服务(如操作系统运营维护、硬件系统运营维护、网络运行维护与支持、桌面支持、信息安全管理等),以及互联网相关的数字内容服务等多项IT运营维护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IT运营维护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96亿元,同比下降5.06%,占公司收入比重为16.61%。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经过29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公司凭借着扎实的行业积累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在行业内树立起了稳健成长的标杆。公司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

  1、领先的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

  博彦科技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以优质的服务不断拓展行业影响力,赢得了各行业众多头部客户的长期合作和认可,为公司持续获取稳固的业务资源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中国领先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之一,公司业务稳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和高效率。公司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名单,多年荣获“数据智能生态百强”、“金融科技服务领军企业”、“年度最佳雇主”等称号,品牌影响力享誉业内。

  2023年初至今,公司斩获“2022年软件行业大数据领域领军企业”、“2022-2023年度金融科技创新企业”、“金融科技创新奖”、“2023优秀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奖”、“数字证券与资管创新奖”、“创新服务奖”、“创新竞争力产品奖”、“2023金鼎奖”、“2023中国信创推荐厂商”、“2023ITS数字化服务转型领军企业”、“中国数字服务暨服务外包领军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水平AA”、“北京民营企业百强”等行业荣誉或奖项;公司凭借扎实的金融科技实力和业务发展能力,成功入选IDC《2022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报告》和赛迪顾问《2022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分析报告》,并在移动银行、开放银行和数据智能解决方案等细分领域跻身市场前列;同时,公司凭借优秀的技术能力,获得了包括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业内领先厂商多项产品的兼容性认证。此外,公司还获得“华为开发者联盟Harmony OS开发服务商”认证,为应用客户提供鸿蒙应用生态服务的开发上线、技术支持等,共建Harmony OS应用新生态。

  2、优质的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持续行业深耕、与客户价值共赢,拥有丰富的优质企业客户资源,其中包括众多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公司近年来持续发力金融科技赛道,为数百家国内外银行及非银机构提供创新多样化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和服务,客户群体涵盖海外头部银行、国内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以及民营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包括基金、证券、保险等非银金融机构;公司与大量全球高科技和互联网龙头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致力于为其提供产品研发全生命周期服务,业务涵盖通用IT 技术服务和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高质量、规模化的头部客户资源为公司持续获取稳固的业务资源打下了坚实基础,不断推动公司业务稳健发展。

  3、强大的全球服务交付网络优势

  公司业务立足国内、面向全球,在 12个国家设有70余家分支机构、研发基地或交付中心,覆盖中国、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全球主要市场,并持续进行人才和技术资源整合,构建了全球化交付和售后服务体系,国内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武汉、西安、大连等20多个城市设有交付基地,业务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可以快速响应客户大规模服务需求,具备多区域同步、敏捷的业务交付和客户服务能力。

  公司建立了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够贴近客户需求,提供从IT咨询、技术规划、产品创新、方案实施、运营维护等全面多层次的信息技术服务,贯穿客户研发、测试到应用各个环节,助力客户数字化业务实现。

  4、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资质优势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坚持创新驱动,持续强化技术能力优势,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领域,结合前沿技术与业务发展,进行技术与业务融合的创新探索,持续强化公司在相应领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对客户业务进行赋能。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与大型云服务提供商、AI大模型厂商、解决方案供应商以及客户等建立生态联盟,不断提高和完善公司现有解决方案的能力和范围;公司紧跟信创发展及自主可控的步伐,入选2023信创软件推荐厂商名录。同时,公司不断完善和积累自有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合计拥有183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1项授权专利。

  另外,公司业务遵循严格的质量和安全标准,拥有一系列核心资质认证,包括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5级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ISO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等。这些资质认证确保了公司持续为客户提供高效、安全的信息技术服务环境,展现了公司对质量和安全的高度重视和承诺。

  5、完善的人才发展体系优势

  公司根据业务实践,积极构建了“选、用、育、留”全流程的人才供应链管理和赋能体系。通过校企合作、渠道建设和生态发展,建立了人才供给和培养体系,为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注重员工的能力建设和职业发展,借助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帮助员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加强中高层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动态的干部人岗匹配评估机制;不断优化薪酬体系结构和水平,提升公司薪酬水平的外部竞争力,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结合公司未来战略规划和重点业务发展方向,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和规划中长期激励体系,以调动核心团队的积极性,共同推动公司长期发展。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度,公司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着眼于高质量发展,主动变革、求实创新,不断推进业务结构优化和布局,努力构建公司未来发展新格局。报告期内,公司牢牢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等行业发展机遇,在确保现有业务板块稳步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聚焦金融科技业务规模增长,深化与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重点客户的多元化生态合作,进一步优化调整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稳定业务盈利能力;同时,洞察产业转型和新一代数字技术发展趋势,聚焦资源进行新行业赛道的探索和布局,加大数字农业、智慧能源、央国企数字化等领域投入,并重点在管理咨询、行业解决方案、国产信创、AI大模型行业应用等创新业务方面持续构建业务能力,进行业务创新和突破,不断升级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未来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内部管理方面,结合国内外市场特点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分区域管理,分业务采取差异化资源配置和管理策略,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综合外部经营压力和公司主动优化结构等因素,报告期内公司整体业务规模保持稳定,实现营业收入 66.01亿元,同比略增1.89%;受经营总成本增加及计提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下降29.73%。

  分业务板块来看:

  公司稳步夯实现有业务板块,持续优化业务结构。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发展的金融业务保持稳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 17.38亿元,同比增长 9.26%。金融行业板块以“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综合服务提供商”为发展目标,贴近客户需求,持续夯实和扩大存量客户业务深度和业务内容,增强客户粘性和认可度,先后荣获交通银行“2023年软件开发中心优秀供应商”称号、中信银行“2023年度白金合作伙伴奖”及“优质服务奖”;推进大客户战略,稳步推进新目标客户的市场拓展工作,新入围客户包括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中信建投601066)证券、上海黄金交易所等数十家金融机构。公司进一步打造金融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能力,不断提升在数据智能、移动银行、智能风控、开放银行和自动化测试等主力解决方案产品线的市场竞争力,相关银行IT解决方案能力入选IDC《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2》,其中在移动银行排名前4、开放银行排名前 6、数据智能排名前6、风险管理等子市场排名前10。此外,公司紧抓金融信创市场机遇,强化信创系统优化服务业务,补齐和完善信创软硬件系统集成能力,报告期内助力多家银行客户完成数据仓库信创升级项目,中标数个商业银行信创改造相关项目。随着AI大模型技术浪潮和应用落地,公司积极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创新搭建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探索将AI大模型应用与金融业务场景相结合,已初步形成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营销、智能程序员、智能风控合规、智能运营等体系化的金融 AI应用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拥抱新技术、实现运营和业务智能化。

  报告期内,受互联网大客户业务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公司互联网及高科技行业相关业务增长承压,其中,互联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4.41亿元,同比略降2.32%,高科技业务实现收入14.83亿元,同比略增3.99%。公司及时调整该类业务板块经营策略,从过去的追求经营规模转向追求经营质量,通过业务优化稳定盈利能力,强化现金流管理;同时,积极推进同互联网及高科技重点大客户的生态合作,通过渠道合作、技术合作、基于云及AI大模型平台的应用开发、产品兼容适配、联合解决方案等多元化合作形式,联手拓展更多业务机会,与客户实现共赢。

  公司坚定推进新业务布局,致力打造未来增长空间。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新行业领域和创新业务探索和布局,不断升级业务模式,提升业务质量,年度内已取得初步成果。

  创新业务方面,公司抓住AI大模型技术和应用浪潮,加速相关业务布局,报告期内,与国内外大模型厂商如微软、百度、华为、阿里、科大讯飞002230)等展开生态及技术合作,布局和落地大模型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与上海交通大学展开产学研合作,共建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与银行客户、信托资管等金融客户推进联合创新研发项目,打磨各类应用解决方案;正式推出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具备从数据样本标注、模型部署、模型训练、模型推理服务的一站式 AI开发能力,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训练和部署模型,实现AI应用上线;基于AI技术和业务能力积累,年内已有多个基于大模型的应用项目在部分客户实现落地应用。此外,报告期内,公司也在组建管理咨询和国产信创业务团队,面向金融、能源、制造等行业大客户,积极探索涵盖从各类管理咨询、国产信创、行业解决方案的实施运营服务能力,初步形成端到端的一体化数字化服务体系。

  新行业领域拓展方面,公司以数字农业作为重要行业赛道,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底座,积极构建服务于农业产业的“全面互联、协同发展”的生态服务场景,报告期内已在智慧渔业、数智乡村、数智供销等领域积累部分技术和实践经验,并携手阿里云等生态合作伙伴构建农业产业云,探索数字化农业产业服务平台。同时,公司也在智慧能源、央国企等领域探索业务商机,布局业务机会。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公司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

  面向未来,公司的战略定位是“中国领先的数智科技综合服务提供商”,将在坚持全球化业务布局的基础上,合理调配资源和优化成本结构,通过聚焦发展、专业化发展、外延式发展实现业务结构优化和综合盈利能力提升,以实现公司长期稳健高质量发展。具体如下:

  (1)总体目标:未来三年内,公司总体营收规模将保持稳步增长,同时调整优化行业结构、业务类型结构,逐步提升公司整体业务盈利能力;集中资源突破并做大新业务规模,新业务突出行业属性,并以咨询和行业解决方案等业务类型为重点,打造高人均单产业务,实现公司业务价值升级。

  (2)行业发展策略:国内业务方面,聚焦资源突破数字农业、智慧能源、央国企数字化等重点领域,快速做大业务规模,打造业务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未来发展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现有行业中重点发展金融行业,继续做大业务规模,优化业务结构并提升盈利水平,3-5年内力争成为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综合服务提供商;现有的互联网和高科技业务则以提高盈利能力、保证现金流为重要目标,同时重点发展与战略客户的多元化生态合作,构建基于大技术平台的解决方案和生态服务能力。

  海外业务方面,结合不同市场特点进行分区域管理,以战略客户和中大型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增强行业属性,逐步向重点行业聚焦,业务类型从通用型IT服务向行业解决方案类业务转变,其中,东南亚市场将主要聚焦金融行业,并探索和验证中企出海、绿色能源业务领域,并逐步打造成为全球低成本交付中心重点区域;日本市场新业务将重点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引入国际先进方案等业务;美洲市场方面,将强化与微软等全球高科技重点客户的多元化生态系统建设,同时逐步聚焦医药行业、金融行业等行业解决方案业务。

  (3)为支撑上述业务发展目标,公司将进一步增强外延式发展能力,以资本聚拢优质产业资源,围绕新行业发展方向,布局潜力资源;通过外部生态体系建设,打造综合技术平台服务能力。在内部核心能力建设方面,将不断布局和完善全球市场销售能力、合作式研发创新能力、解决方案能力和全球交付能力以及生态资源合作能力。

  2、可能面对的风险

  (1)汇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海外业务分布较广,部分收入以外币结算。当按人民币计量以外币结算的收入和持有的资产时,汇率波动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情况产生一定影响。公司重视控制汇率风险,在确保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及时开展外汇套期保值来对冲汇率风险,同时也尽可能通过在业务合同中约定固定汇率并在适当时机启动价格谈判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

  (2)商誉减值的风险

  公司采用内生式发展和外延式并购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对于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进行布局。然而,这种发展模式也带来了潜在的商誉风险。公司不断调整优化投资策略,一方面根据标的公司经营情况分步投资,提高投资标的质量;另一方面强化投后管理,促进标的公司与公司文化融合与协同发展,最大限度降低商誉风险。

  (3)技术创新的风险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和应用的普及,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及技术应用需求也呈快速迭代趋势。公司一直重视技术创新,关注前沿技术发展和应用,以丰富的行业积累为支点,围绕重点行业和大客户,持续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以保持和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对客户业务进行技术赋能。

  (4)地缘政治的风险

  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技术已逐渐成为公司业务出海的关键优势之一,公司将不断增强技术和创新能力,以保持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公司正积极拓展非美业务,重点开拓东南亚市场、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降低因中美贸易战而带来的影响。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8
博彦科技
击败了12%的股票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108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351.53万股,占流通A股4.25%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9.42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