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宜上佳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6 20:40: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天宜上佳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坚守“科技兴邦,实业报国”创业初心,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围绕绿能新材料产品创新及产业化应用战略定位,深耕轨交赛道,聚焦光伏辅材产业,升级碳陶制动材料,拓展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领域,坚持长期主义下的科技赋能,持续为企业、行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目前是国家及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069.93万元,同比增长113.82%;实现净利润17,985.31万元,同比下降4.3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401.62万元,同比下降18.9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917.06万元,同比下降41.75%。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

  1、轨道交通业务板块

  轨道交通业务板块由天宜上佳母公司、天宜科贸、天津天宜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产品认证范围进一步增加,其中CRH3A型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顺利实现装车,已开始认证考核;CRH3A-A型闸片在贵阳城际获得批量运用,目前进入产品考核认证阶段;CRH6A及CRH6F型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取得产品试用证书,并与青岛四方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目前正推进装车考核获证;公司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CR200J型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取得试用证书,并获国铁集团机辆部批准,即将装车考核;继续配合时速400公里复兴号检测车闸片优化,目前闸片已通过国铁集团组织的二轮检测车运用测试,在历次国铁集团组织的检测车运用测试中表现优异;完成天津厂区轨道交通合成闸瓦/闸片CRCC场地扩项认证审核;在中车海泰城轨南京6号线、合肥2/3/4延线新项目中取得合成产品批量订单。

  国铁集团联合采购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在国铁集团组织的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联合采购中获得较大份额,并与各铁路局下属企业签订年度供货合同,维护并保持了行业领先优势及市场龙头地位。公司完成了北京铁路局6个产品检修资质评审工作,实现北京铁路局产品翻新全覆盖和主要产品销售;完成了济南铁路局CR300闸片检修资质评审工作,并实现销售;启动了南昌铁路局和武汉铁路局TS588A/32检修资质可研工作,为后续市场合作打下基础。公司通过加强主机厂合作,实现了高寒闸片在俄铁市场的销售,进一步拓展了市场领域;通过加强与系统集成商合作,实现了复兴号闸片在印尼雅万高铁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及产品品牌效应。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天宜上佳共拥有CRCC核发的10张正式《铁路产品认证证书》和8张《铁路产品试用证书》,产品覆盖国内交流传动机车车型、铁路客车车型及33个时速160-350公里动车组车型。

  2、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

  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由天启光峰、天力新陶、新熠阳、天启熠阳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基于公司在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三板斧战略,即“石英坩埚和碳碳热场业务协同、产品性能全面提升以及碳碳热场业务成本优势”,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预制体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第三代智能针刺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并完成工艺验证,大幅提高了预制体产能和质量一致性。公司具备在该领域的先进技术实力及产业化能力,公司目前已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光伏热场、锂电负极材料以及汽车碳陶制动盘制造三大业务领域。

  碳碳复材制品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共有10台直径突破8米的碳碳复材制品领域批量化生产最大规格沉积设备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对设备工艺优化,进一步提升了超大型沉积装备快速沉积工艺,沉积效率较上一周期有明显提高。目前公司碳碳制品产能可达5,500吨,可满足36寸甚至更大尺寸热场产品及其他碳碳复材制品批量化生产。报告期内,公司两台连续高温炉投入使用,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高温生产成本。新产品开发方面,碳碳主加热器已与8家客户确认进行产品试用,并与另外5家客户完成产品结构设计。目前自研自用单晶拉制炉碳碳主加热器已完成多个拉晶周期上机带料运行验证,运行过程中电阻稳定无异常。

  锂电负极方面,公司着力推广碳碳复材替代石墨的技术产业化路线,在碳碳结构件、异形件及导电件的批量化生产方面取得突破,目前已具备匣钵、石墨化坩埚及其他负极碳碳制品产业化能力。

  石英坩埚方面,公司已与全球高纯石英砂供应商美国矽比科公司签订高纯度石英砂长期采购框架协议,对公司中内层用高品质石英砂采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原材料检验实验室建设并投入使用,全面梳理优化生产各环节技术标准与要求,完善公司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体系及数据库,持续积累充足数据以便不断优化各项技术标准及生产工艺,致力于产品创新升级,以确保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徐州4条新建产线建设并全面投产,公司在四川江油产业园共建设20条石英坩埚产线,目前已完成安装调试,并完成部分客户送样,正在试用验证中。

  同时,为顺应光伏下游客户对拉晶辅材性能需求变化,充分了解拉晶辅材的工艺性能及应用效果差异,从而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综合解决方案,用最优异的性价比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协助客户降本增效,公司在四川江油产业园启动光伏单晶拉制试验线的建设,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已有部分设备投入使用,后续建设仍在持续稳定推进中,预计2024年内完成该试验线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在下游光伏硅片制造商及锂电负极客户拓展情况顺利,已向包括但不限于隆基绿能601012)、晶科能源、晶澳科技002459)、宇泽半导体、高景太阳能、美科太阳能、阿特斯、东方日升300118)、清电硅业等20余家光伏硅片制造商及内蒙古杉杉、深圳贝特瑞等锂电负极客户正式供货,另有3家光伏硅片制造商及20余家锂电负极客户正在产品试用中。

  3、汽车业务板块

  汽车业务板块由天启智和天津天宜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随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趋势明显,国内外多家车企加速布局碳陶制动盘。报告期内,公司与多家车企开展合作,根据客户技术输入提供解决方案,全力推动碳陶制动产品产业化应用。报告期内,公司已与20余家汽车主机厂商及供应链客户建立碳陶制动盘项目合作关系,获得某头部新能源车企重点车型碳陶盘量产项目定点,已开始小批量、多批次样件供货;取得两家车企合格供应商资格以及多家车企试制供应商资格;公司已与两家汽车主机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其品牌及平台,开展商用车、特种车辆高性能碳陶制动材料核心部件研制开发工作,共同推进碳陶制动盘在商用汽车领域的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陶瓷涂层碳陶制动盘开发,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主机厂要求。完成了地铁碳陶制动盘以及配套衬片的开发,各项台架验证试验进行中。完成商用重卡用碳陶制动盘及其配套衬片的开发,开展了各项台架测试以及主机厂装车路试。

  报告期内,公司全力推动碳陶制动盘产业化建设,在四川江油产业园区加速布局15万套(60万盘)碳陶制动盘产线。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完成四川江油产业园厂房建设,超大规格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部分预制体智能针刺产线、连续渗硅产线、连续高温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进入试制阶段,江油碳陶制动盘产线建设稳步推进中。此外,江油产业园1:1台架实验室及理化实验室已完成建设。

  报告期内,天津天宜汽车衬片产线已建成,可满足商用车衬片和乘用车衬片的生产需求。在乘用车、商用车碳陶盘用衬片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产品制动性能良好,制动噪音和磨耗较小,开发出适用于乘用车改装车舒适型和高性能型碳陶盘衬片以及商用车高性能型碳陶盘衬片,且初步通过装车适用,获得客户认可。公司在商用车和乘用车铸铁盘衬片方面也取得进一步突破,取得商用车衬片12个型号、乘用车衬片570个型号、碳陶盘乘用车衬片21个型号的CCC认证,通过了IATF16949汽车工业质量管理认证体系认证,取得符合性声明,与此同时还取得了AMECE证书,摩擦系数符合FG、GG等级。

  4、航空航天业务板块

  航空航天业务板块由天仁道和、瑞合科技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天仁道和主要从事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及碳基复合材料制品相关研发、生产和销售;瑞合科技主要从事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制造业务。

  报告期内,天仁道和在树脂基复合材料方面,研发某商业航天火箭整流罩项目,已完成材料开发验证,模具工装设计、制造,典型件试验验证;研发某型号弹舱,通过地面静力试验考试,成为型号配套供应商之一;研发某型号弹翼,通过地面静力试验考核;研发某水下航行器浮标舱门,通过静态水压循环试验,装船实际航行工况试验考核,产品定型,达到小批量供货状态;实现某型号火箭末级结构一体化支架产品批量交付及新型号末级结构一体化支架小批量交付,保障客户成功完成多次发射任务,成为客户年度优秀供应商。

  报告期内,天仁道和自主开发的中温增韧碳纤维预浸料,完成EVTOL专用碳纤维预浸料多批次许用值验证,在上海时的科技E20飞行器上得到整机应用,按照时的科技的设计要求,正在开发下一代高模、高韧预浸料产品,测试数据得到客户认可。

  报告期内,天仁道和在碳基复合材料方面,完成Ⅱ期碳基生产线的建设和投产;参与科工某院多个型号热结构、热防护碳基复合材料研制任务,已按客户要求完成交付,并成功通过试验考核,为后续批量生产奠定基础;PECVD用碳基板材完成材料开发、工艺验证、性能测试,并通过终端客户装机使用,实现小批量供货。天仁道和碳基板块多方向快速发展,积极拓展市场和客户群体,成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兵器集团某研究所的合格供应商,并参与多个型号产品研制项目。

  报告期内,瑞合科技积极拓展客户,成为中航下属某研究所、凯天电子、西南核工业物理研究所等多家客户合格供应商,电科事业部建设完成两条高精密微波电子装配生产线并达产。同时,瑞合科技与航天科工某科研院所、航空某空导院达成合作意向,在电子设备精密结构件、装备精密结构件方面已储备新项目。瑞合科技面向航空航天、兵器装备等领域开展精密金属结构件加工制造业务,并完成两个厂区升级改造和新建产线投产。其中,在四川新都产业园升级建成8条产线并全面达产,在成都温江厂区完成3条产线升级改造并全面达产。报告期内,瑞合科技已积极参与主机厂多个型号新机型及无人机预研等项目。

  5、注重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

  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研发理念,不断研究新材料行业需求及应用趋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针对碳碳热场、碳陶材料持续研发,同时向光伏石英坩埚领域延伸,进一步拓展了公司技术储备,强大的研发实力为公司产品技术迭代升级打下坚实基础。报告期内,研发资金投入达14,903.0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7.06%;研发人员扩充至228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6.33%。知识产权及核心竞争力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共有344项专利获得授权证书,其中,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251项,外观设计专利13项以及PCT专利16项,并获得27项软件著作权。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同申请并获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6、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报告期内,公司注重人才团队建设。进一步明确团队成员个人发展规划,帮助团队成员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相应团队培养和提升方案;提供各类培训机会,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专业认证等,提升员工技能和知识水平;建立和谐团队关系,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合作,建立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围;制定多样化激励政策,如奖金、晋升、股权激励等;关心员工身心健康,提供员工关怀和支持,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幸福感;积极争取为公司技术类及其他关键岗位人才申请“人才引进”“留学生引进”等落户名额,为人才发展解决后顾之忧。此外,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团队积极性,报告期内,公司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二个归属期和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股份登记手续已完成,共向69名股权激励对象归属限制性股票83.01万股。

  7、塑造行业典范、履行企业担当、持续为品牌赋能

  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推进品牌建设,积极与业界深度互动,参加行业技术交流会议,充分展示公司产品价值与品牌魅力。随着公司在市场定位、品牌理念等方面全面升级,发布了全新品牌形象及视觉识别系统;公司与行业机构、科研院校联合举办“2023第四届半导体用炭材料技术研讨会”;公司受邀参加“SNEC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光伏单晶辅材系列产品及高端装备碳基复合材料制品在展会重磅亮相;公司碳陶制动盘及配套衬片亮相“2023GTshow中国汽车文化风尚秀”;公司董事长吴佩芳受邀参加2023科创板开市四周年论坛高峰对话作主旨分享;公司作为独家支持单位及晚宴独家冠名商参与“2023制动年会”;公司作为首席合作单位亮相“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大会”,董事长吴佩芳受邀参加领袖对话环节并在大会主会议发表主题演讲;公司首次亮相“2023上海法兰克福汽配展”;子公司大地坤通参加“北京-青岛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

  公司积极落实企业发展责任,为行业与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天宜上佳连续三年荣登北京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百强榜单;公司当选中汽协制动系统分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单位,董事长吴佩芳担任理事;公司当选为“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商会”会员单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天宜上佳董事长吴佩芳当选全国工商联化工与材料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兼秘书长、受聘为“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校外合作导师”、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入选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天宜上佳副董事长、总裁杨铠璘当选北京市海淀区第九届青联委员、被授予2023年度徐州“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家”荣誉称号。

  公司始终专注于绿能新材料产品创新及产业化应用,保持技术创新、装备升级、人才团队等优势,持续为企业、行业、社会创造价值,品牌认可度显著提升。报告期内,天宜上佳参与项目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公司荣膺“北京制造业企业百强”“北京高精尖企业百强”和“北京专精特新企业百强”三项榜单;公司智能协同作业项目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荣膺“中国光伏20年-卓越贡献奖”“2023永祥股份第二届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优秀合作伙伴”“2024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大会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等多项大奖。与此同时,公司在高端制造领域及资本市场备受关注,荣获“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天马奖”“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新媒体奖”、第二十五届上市公司“金牛科创奖”“2023最佳ESG科创板上市公司”、入选“2023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新能源新材料最具成长上市公司”、入选2023上市公司水晶球奖项评选“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

  天宜上佳各子公司也积极履行企业责任、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取得行业、社会广泛认可。天津天宜获“天津市雏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入选“天津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天力新陶成功入选“江油市2022年度民营企业科技创新30强”“江油市2022年度民营企业营业收入40强”“江油市2022年度民营企业税收贡献40强”“2023绵阳制造业企业50强”“2023年四川省新经济企业100强”;天启光峰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四川省2023年第3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江油市2022年度民营企业科技创新30强”“江油市2022年度民营企业营业收入40强”。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致力于发展成为绿能新材料产品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的平台型公司,主营业务已由高铁粉末冶金闸片业务,拓展至光伏新能源、汽车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在着力推动大交通和新能源领域碳陶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过程中,目前已形成四大业务板块。

  1、轨道交通业务板块

  该板块以天宜上佳、天宜科贸以及天津天宜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天宜上佳作为国内领先的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供应商,主要从事轨道交通领域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及机车、城轨车辆用合成闸片/闸瓦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是公司的拳头产品,主要应用于时速160-350公里高铁动车组;合成闸片/闸瓦则主要应用于时速在120公里以下铁路机车、城市轨道车辆(含地铁)以及时速200-250公里的动车组。该板块主要客户为铁路总公司下属地方铁路局及其附属企业、铁路总公司下属制动系统集成商以及中国中车601766)下属车辆制造企业。

  2、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

  该板块以天力新陶、天启光峰、新熠阳以及天启熠阳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主要从事光伏热场、锂电负极用碳碳复合材料制品及石英坩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天力新陶下游客户为光伏晶硅制造企业及高端装备设备企业,主要产品为碳碳板材、坩埚、导流筒、保温筒、匣钵、石墨化坩埚等;天启光峰主要产品为碳基复合材料预制体,可满足内部需求并实现对外销售;新熠阳及天启熠阳主营从事光伏石英坩埚生产,拥有从事石英坩埚研制、生产十余年的专业技术团队,通过不断地自主创新及大量生产实践,形成了独特且稳定的制造工艺。

  3、汽车业务板块

  该板块以天启智和、天津天宜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天启智和作为国内新能源车、商用车及特种车辆的主机厂及系统集成商供应商,主要从事高性能碳陶制动盘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客户为国内生产新能源车、商用车及特种车辆的主机厂及系统供应商,主要产品为新能源车、高端乘用车、商用车及特种车辆碳陶制动盘。天津天宜主要从事轨道交通闸片/闸瓦、汽车衬片及钢背配件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轨道交通闸片/闸瓦、汽车衬片和钢背配件,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为轨道交通及汽车制动领域。

  4、航空航天业务板块

  该板块以天仁道和、瑞合科技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天仁道和主要从事航空航天、国防装备等领域轻质结构功能一体化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碳基复合材料产品的开发、生产及营销。下游客户为中国航天科技000901)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下属单位及航空航天领域民营企业。天仁道和作为国内该领域新进入的具有独立研发与设计能力的优质复合材料制品供应商,具备成熟的碳基复合材料研发和生产能力,开发出多种碳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所生产产品主要包括航天飞行器用热结构部件、航天飞行器用热防护部件、航空发动机耐烧蚀产品、航空飞行器用耐摩擦产品等。在商业火箭、卫星、无人机等轻质结构研发设计,树脂基复合材料研发及结构件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所生产产品主要包括复合材料舱体、火箭末级结构一体化支架与卫星支架、无人机尾翼、无人飞行器结构件、船用复合材料轻壳体部件等。

  瑞合科技为中航工业下属多家主机厂、研究所,成飞民机等多家民用客机分承制厂,以及一批航空装备主修厂和中电科下属多家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供应商。报告期内主要从事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件、工艺装备及微波电子类精密金属件的生产与制造,其主要产品包括:机身框类、大梁、翼梁、翼肋、桁条等主要零部件,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为航空飞行器机身、机翼、尾翼等,主要客户有中航工业下属多家主机厂、成飞民机、航空装备主修厂等。

  瑞合科技电科事业部生产产品为航天军工级微波、毫米波、太赫兹零部件、高精度结构件及各类电子、电器结构件等,主要应用在航天航空、雷达侦察等领域。事业部主要工艺涵盖高精密数控铣削加工、多轴数控加工、数控车削、精密放电、慢走丝、钳装等生产制造工序,可完成从产品设计、生产、检测、组装、调试的配套工作,实现产品的一体式交付。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根据战略发展规划,结合行业技术发展动态以及自身客户群体的需要,制定研发计划并向技术部门下达研发任务,每项新产品、新技术需经过严格的分析讨论、评审立项,并进入产品和过程的设计、开发、确认、批量试制。

  2、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由采购部负责供应商管理、供应商选择、价格谈判和合同签订等事宜。公司采购部门按照公司采购内控流程的要求,与合格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对采购合同中所签订的货物进行监控、跟踪,保证货物在供货周期内到厂。货物到厂后,由质检部检验,并开具合格单,采购部收到检验合格单后方可对物料进行入库。

  3、生产模式

  公司目前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计划管理模式,即生产部门结合客户需求、销售订单、客户来料、工艺规程以及历史销售等情况安排加工、生产。公司质量部门对生产全流程监督跟踪与检查,并进行信息管理,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另外,粉末冶金闸片及合成闸片/闸瓦产品按照产品生产周期准备一定数量安全库存,以保证及时供货。

  4、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通过参与客户的招投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或询价、商务谈判、科研项目承做、客户甄选合格供应商等方式获取订单,销售主要通过直销模式实现。公司根据客户的订单或合同要求完成加工生产完成后进行出厂检验,并按客户要求安排发货,产品在交付客户且在验收后依据合同清单与客户进行结算,并开具销售发票。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轨道交通业务板块

  该板块主营产品主要应用于高速列车、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轨道交通车辆。

  1)铁路行业

  铁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3年,我国铁路旅客运输量恢复提升,根据国家铁路局数据统计,2023年全国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38.55亿人,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30.4%;铁路投资方面,全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645亿元,同比增长7.5%。高铁投产新线2,776公里,较上年增长33.33%;到202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中国高铁发展的势头依然可期。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25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5万公里,未来我国铁路行业发展市场仍然广阔。

  2)城市轨道交通行业

  城市轨道交通多指城市内部或城市之间新建的各种中短距离客运铁路系统,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经历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体系。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长。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9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线路里程共11,232.65公里。其中,2023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城市3个,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884.55公里,近年来多个城市轨道交通新线、新段或既有线路延长项目开通运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望稳步发展。

  我国高铁列车自开通以来,动车组闸片曾长期依赖进口,由于2012年以前处于技术保护期,我国动车组闸片市场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以天宜上佳为代表的国内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依靠长期的自主研发,成功研制出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产品,并成功实现进口替代,有力推动了我国动车组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大力研发生产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鼓励科技创新和国产替代,新车型新应用新市场主要由天宜上佳等国内企业产品所占领。

  动车组闸片是轨道交通车辆的核心关键零部件,其状态直接关系到制动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动车组的安全运营,因此,拟进入该行业的企业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审核、验证,供应商生产的动车维闸片需要取得CRCC核发的《铁路产品认证书》后,方有资格向整车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和各铁路局供货。认证通过后,供应商获证后,在证书有效期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并根据产品特性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准入条件较为严格。此外,为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下游整车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和各铁路局对零部件的可靠性、一致性都有严格要求,需要供应商有很高的工艺水平、质量检测水平和售后服务水平,同时下游客户更加愿意与伴随中国高铁一起发展并经过多年产品安全运行的供应商合作。因而本行业形成了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目前动车组闸片行业主要使用粉末冶金闸片生产技术,而轨道交通闸瓦、闸片行业主要使用合成闸瓦、闸片生产技术,技术目前均比较成熟,相关闸片运行性能较好,安全性高,预计该技术在短期内不存在迭代可能,相关动车组闸片产品的更新或升级主要基于国铁集团推出新的动车组车型以及新的运用要求。

  (2)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

  在政策指导和技术驱动双重作用下,全国光伏产业规模不断加大,如今光伏行业已成为我国可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领先优势的产业之一。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占到全球50%以上。受下游电池制造、装机、电站建造行业持续放量带动的市场需求提升以及行业鼓励性政策的积极影响,2023年度光伏硅片产量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

  碳碳复合材料或传统石墨材料主要用于光伏单晶硅长晶、拉制过程,是制备单晶硅的关键设备。碳碳复合材料使用寿命更长,更适用于生产大尺寸硅片的大直径热场系统(大型石墨材料成型困难),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在坩埚、导流筒、保温筒部件等关键热场系统部件上对石墨材料的替代。随着硅片向高纯度、大尺寸方向发展,碳碳复合材料热场产品向高纯度、大尺寸的方向发展也是必然趋势。未来,碳碳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广阔。

  石英坩埚是单晶硅拉棒环节的核心辅材,使用寿命在400小时左右,属于高频易耗品。在单晶硅片生产过程中,因为石英材料具备耐高温、高纯度等特性,常用来制作成石英坩埚用作拉晶器皿盛装熔融硅并制作成晶棒。由于单晶硅拉晶环境要求容器在1,5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连续工作,为保持硅棒品质稳定石英坩埚需要在一定使用周期后进行更换。

  随着光伏行业落后产能出清,行业得以有序发展,同时,随着N型硅片及硅片大尺寸化发展,有望为高品质碳碳光伏热场部件及石英坩埚产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汽车业务板块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其中,我国汽车出口量达522.1万辆,超过日本,首次成为年度汽车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海外市场份额持续上升,意味着国产汽车在得到国内用户喜爱的同时,也获得了海外消费者的认可,并在汽车行业形成了显著的出口拉动效应,成为我国工业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为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提供强劲的推动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有望突破3,1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1,100万辆,出口550万辆。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低空经济,多个省份已将相关内容纳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有望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低空经济一端牵着先进制造业,一端连着数字经济、新消费业态,没有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和一流的创新动能支撑,难以实现突破。着眼长远,要组建技术创新联盟,集聚力量攻坚克难,突破通用航空器整机和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同时为低空经济装上“数字大脑”。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国内民用无人机行业的发展,低空改革也逐渐走向深入。进一步开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随着低空空域改革走向深入,低空经济也将得以高速发展,包括无人机、无人体系以及飞行汽车等领域将迎来商机。

  新能源汽车提速快、车重大,对轻量化及制动安全提出了更苛刻要求。碳陶复合材料结合了碳纤维增强碳基和陶瓷基双基体的优势,不仅继承了碳碳材料的高强度、高模量、高导热性和低密度这“三高一低”的优点,而且由于基体中引入了碳化硅,其抗氧化性能、摩擦系数以及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稳定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汽车领域,碳陶制动盘制动性能优异,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钢铁材质制动盘会在车辆高速或长时间行驶过程中出现的热衰退现象,相比铸铁盘不仅能够实现轻量化、间接提升车辆续航里程,同时带来更安全、更可靠的驾乘体验。随着碳陶制动盘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广应用,国内车企对碳陶制动盘的关注度逐日提升,碳陶制动盘材料有望加速渗透进入商业化规模量产阶段。

  (4)航空航天业务板块

  1)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

  随着行业技术进步、社会需求水平提高,碳纤维制品应用已经从早期的航空航天制造、体育用品行业迅速向风电、光伏、压力容器、轨道交通、兵器工业、船舶工业、电子电器行业拓展。碳纤维制品日益成为发展国防装备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在军民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总体来看,国内高附加值复合材料产品所占比例远低于世界水平,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应用终端对于复合材料部件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正在从单一的复合材料结构轻量化需求,逐渐转变为结构功能一体化集成需求。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经过不断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逐步完善。但我国复合材料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能够生产高端产品的企业数量较少,还有部分产品需依赖进口。我国航空航天及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对高端复合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复合材料产业结构急需调整。

  目前国内碳纤维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体育休闲等领域,我国体育用品领域的碳纤维需求量大幅领先于海外,风电叶片、建筑外墙领域占比较大;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等方面的应用水平则偏低,碳纤维的应用大幅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随着未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将带来对碳纤维的持续需求,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需求结构也将进一步向高端应用领域靠拢。国内碳纤维需求的结构性差异同时也预示着结构性的机遇,在航空航天、压力容器、汽车、轨交等领域将有望迎来需求空间的大幅增长。

  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应用需要完成原材料选择、设计、仿真分析、工艺开发、试制到量产的一系列过程,目前随着复合材料被应用于越来越广泛的领域,除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之外,还要进一步满足复材制品的耐高温、耐腐蚀等的结构功能一体化需求,这就要求公司具备丰富的原材料库、生产技术储备来满足客户一些特殊功能性要求。对应设计及工艺人员需要具备一定复材知识背景及项目经历,操作人员需要经过培训并具备上岗证,设备设施需要满足下料、成型、固化、加工、后处理、检测等一系列功能需求。

  2)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制造领域

  航空工业是一国科技实力最为直接的展现,技术壁垒极高。航空工业配套产品生产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随着我国航空工业向着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迈进,行业内主要客户对产品质量、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更新迭代不断加速,要求供应商在产品研发、材料成型、精度控制、加工工艺、测量检验等方面拥有长期且深入的设计、制造经验以及技术积累。航空工业配套产业的技术壁垒还体现在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上,由于飞机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对于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有着较高要求,精通专业知识、行业经验丰富的人才非常重要,且随着航空工业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新工艺、新流程不断推出,从业人员需要掌握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不断学习和应用先进技术。

  民用飞机方面,当前我国民机以进口为主,国外波音、空客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随着持续研发投入的积淀,我国国产民机已逐步形成体系,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中国商飞预测,未来20年,全球需要4.54万架新飞机,价值约6.6万亿美元。其中国产C919所处单通道细分市场,需求32,055架新机,价值约3.63万亿美元。同时,我国支线客机ARJ-21已投入航线运营,干线客机C919已通过适航取证的关键阶段,并具备投入运营的必要条件,远程宽体客机CR929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将在未来几年内完成设计和制造,并有望在未来十年内进入市场。三大民机发展节奏呈梯队推进,未来的20年仍会是国内民航飞机的持续增长年。随着国内民用航空制造需求持续升温,飞机零部件精加工业务将充分受益于此。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在轨道交通业务领域: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25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5万公里,未来我国铁路行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国内拥有CRCC颁发动车组闸片认证证书的企业共有24家,其中19家企业有正式证书,5家企业仅有试用证书。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CRCC核发的10张正式《铁路产品认证证书》和8张《铁路产品试用证书》,产品覆盖国内交流传动机车车型、铁路客车车型及33个时速160-350公里动车组车型,公司持有证书及覆盖车型数量均居行业头部位置。在行业产品供货情况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为全行业供货数量最多的企业。公司多年来凭借产品、技术、品牌、服务等优势,始终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国内具备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制动系统集成能力的企业有纵横机电、南京海泰、中车四方研究所、中车株洲分公司,上述企业均为天宜上佳合成闸片/闸瓦产品主要客户。凭借在制动系统关键部件的技术研发、工艺设备及研发试验能力优势,公司在城市轨道交通制动闸片/闸瓦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及良好的口碑,后续有望进一步开阔该市场。

  在光伏新能源业务领域:公司于2021年正式进入热场碳碳复合材料领域,尽管公司进入行业时间较晚,但后发优势突显,凭借在装备领域的颠覆式创新精神,特别是在沉积装备方面超大规格尺寸的突破与应用,大幅提升了产能规模及交付能力,实现了设备单产效率高、单吨电耗小、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在光伏热场碳碳复材领域,公司搭建了完备的全生产链,在预制体编织、气相沉积、产品纯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得以产业化应用。公司具备碳纤维预制体自制能力,预制体智能针刺生产线已正式投产,在针刺环节,公司将过往传统单点针刺升级为多点多工位智能针刺,突破行业自动化程度低、生产周期长的难点与痛点;公司在四川江油产业园建有年产5,500吨级碳碳复合材料制品产线并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及装备升级,可有效提高碳碳复材制品纯化能力、生产效率及产品的稳定性、一致性,节约人工成本,降低能耗,全面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公司于2022年完成对新熠阳收购,正式进入该领域,凭借多年来在技术、工艺、质控及装备领域积累的创新理念及实践经验优势,完成原材料检验检测实验室建立,全面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各环节品质控制要求及可追溯性,坚定推行“质量战略,坚持品质为先”的理念,全面提升了新熠阳产品质量与经营实力,且与公司碳碳热场业务协同效果显著。

  同时,公司与多家国内外优质石英砂供应商签订长协,形成良好稳定的合作基础,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公司正加快落地国内首条自动配料、自动上料、自动布料、自动刮料的自动化石英坩埚生产线,进一步提升石英坩埚产品生产一致性以及良品率。随着公司单晶拉制试验线投入使用,可对石英坩埚、碳碳热场、主加热器、保温系统等产品进行更高效、更精准的试验验证工作,致力于加速对既有产品优化及新产品创新,通过定制化、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满足N型拉晶时代客户对辅材产品更高的性能要求。

  经过几年的业务发展,公司充分发挥在技术、装备、产业化、业务协同、自动化等方面的创新优势,在该细分领域公司已经成为较为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

  在汽车业务领域:公司基于自身在制动材料领域多年积累,前瞻性布局新一代制动材料研发,2016年成立碳陶事业部,目前已完全掌握预制体制备、化学气相沉积、陶瓷熔渗、陶瓷涂层制备等关键技术,完成了碳陶制动盘、陶瓷涂层碳陶制动盘开发;通过材料设计及仿真分析,实现了碳陶制动盘性能正向设计开发;基于批量化、低成本的需求,公司完成了预制体近净成形、超大规格化学气相沉积、连续高温、连续渗硅产线建设。公司发展至今已与国内多家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并积极进行产业化布局,15万套高性能碳陶制动盘产业化建设项目正在四川江油产业园稳步推进中。

  在航空航天业务领域:公司在该业务领域主要包含树脂基碳纤维/碳基复合材料业务和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制造业务。

  国内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产能分散,产品多集中于中低端领域,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一直以来,国内复合材料行业营收保持增长,但整体利润水平增速较为缓慢,因此,自主研发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拓展复合材料制品在高端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行业发展,也是未来复合材料发展的趋势。同时,国内复合材料行业存在产品种类多、工艺差异大、生产季节性强及产品销售半径短的特点,尤其适合民营企业发展。近年来,国务院、工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以及“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强调了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的战略地位,也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航天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通过基于各向异性的最佳设计来减轻重量,而且热膨胀系数仅为金属的十分之一,在交变温度环境下尺寸非常稳定,是空间应用的最佳材料。航空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可用于机身蒙皮、地板梁、发动机风扇叶片、机身框架、尾椎等结构,也可以用于其他结构材料。此外,碳纤维复合材料也凭借可以减少船体振动,保持船舶之间良好的无线通信环境等优势成为船舶领域的理想材料,广泛应用在小船、游艇、大型舰艇以及其他船舶领域。随着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与普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市场需求也将随之增长。

  天仁道和是国内该领域新进入的具有独立研发与设计能力的优质复合材料制品供应商,在商业火箭、卫星支架、无人机和飞行器等轻质结构研发设计与新材料研发及先进制造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具备基于产品综合性能及成本要求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工艺选择,以及结构强度、振动噪声、环境应力等方面仿真分析能力,缩短开发周期的同时大幅提高了产品结构可靠性以及工艺稳定性。同时天仁道和拥有热压罐成型技术、预浸料热压成型技术、缠绕成型技术和RTM成型技术等多种技术能力,已经实现与中航主要工艺部件研制单位的转包批量复合材料的生产,基本实现由试制研发到小批供货的转变。为延展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前端产业链,已在江苏常州建设预浸料生产线,具备中温环氧体系,高温环氧体系,双马树脂体系高性能预浸料自主开发能力,已开发出多个牌号预浸料材料投入市场。随着航空、航天领域新项目的实施,天仁道和在行业内已具备一定影响力。

  在碳基复合材料业务领域:国内碳基复材企业主要包括上游的预制体生产厂家江苏天鸟、常州伯龙,中游的中天火箭003009)、西安鑫垚,下游的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科院、中国兵器、中电科等国有企业以及无锡至辰等民营企业。公司具备成熟的碳基复合材料研发和生产能力,开发出多种碳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基于超高温陶瓷前驱体通过PIP制备耐烧蚀/热结构碳陶复合材料技术、基于RTM成型+碳化增密低成本制备碳碳复合材料技术、基于沥青短流程低成本制备高密度碳碳复合材料技术。公司配合航天科工某院研制出的多种型号产品已经通过飞行试验考核,给下一步批量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并以此形成较大影响力。同时,公司碳基复合材料在光伏和半导体等民品领域多向发力,研发出的碳基板材已实现小批量供货,并具备各种尺寸需求的碳碳复合材料工艺开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当前公司碳基复合材料已经成为航天科工、中科院、中国兵器等企业的合格供应商,具有优异的客户口碑。

  在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制造业务领域:我国航空制造业历经数次战略性和专业化重组,目前形成了以中航工业及其下属单位以及中国商飞为主的制造格局,各企业依据自身实力和技术研发格局,承接不同类型航空器产品研发和制造。围绕航空工业产业布局,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形成了以内部配套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有效补充的市场竞争格局,行业内主要企业包括爱乐达300696)、通达股份002560)等民营上市企业。瑞合科技在国内军用/民用航空产业链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同时资质齐全具备先发优势,在国内航空工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在航空航天高端工艺装备研发、航空零部件精密制造领域,瑞合科技已经成为国内几大重点主机厂合格供应商,以及航空发动机厂、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供应商,在行业内具备较好的口碑。2023年瑞合科技获得中航工业下属主机厂及凌云集团下属修理厂金牌供应商称号。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轨道交通业务领域

  我国铁路自主创新取得重大成果,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高铁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目前已形成涵盖时速160-350公里速度等级的复兴号系列动车组车型体系。国铁集团在深化复兴号高速列车自主创新方面也在启动研发新一代更高速度、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更加节能、更加智能的复兴号动车组新产品。

  为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下游整车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和各铁路局对零部件的可靠性、一致性都有严格要求,要求供应商具备较高的工艺水平、质量检测水平和售后服务水平,行业壁垒、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市场竞争相对有序。

  在产品技术方面,目前动车组闸片主要为粉末冶金材料,该类产品技术目前较为成熟,闸片性能及运行情况较好,安全性高,预计短期内不存在完全迭代可能。公司也将持续保持在该领域技术及产品的先发优势,不断在该领域进行技术配方及工艺的突破,以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2)光伏新能源业务领域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地不断增长,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到216.88GW,同比增长148.1%。市场对高效、低成本光伏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N型硅片以其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更好的温度特性,受到行业广泛关注。相较于传统P型硅片,N型硅片具有更低的温度系数和更高的开路电压,使得其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N型硅片对热场部件的纯度要求更高,在N型硅片制备过程中,碳碳复合材料相比石墨材料在热膨胀系数方面更具优异性,碳碳复合材料热场的使用寿命更长。大尺寸叠加N型硅片渗透率快速提升,热场部件加速升级。碳基复材热场性能更好、损耗更少、经济性更佳,且更适于N型硅片生产制造。报告期内,公司连续高温石墨化炉正式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高温热处理过程中升降温能耗大、耗时长、产品堆积易变形、大炉型高温温场均匀性差异等难题,有效缩短单工序时长,提高产品质量一致性。公司在N型硅片制备过程中,提前布局引入高温纯化设备,降低碳碳制品灰分,提升产品纯度。同时在石英坩埚方面,针对N型拉晶工艺特点,围绕更高纯度和合理寿命进行产品配方和工艺优化,提高产品性价比,满足客户使用需求。

  (3)汽车业务领域

  公司在该业务领域的产品主要为汽车碳陶制动盘及配套衬片。根据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已明确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技术作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保持或提升汽车强度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整车质量和减少能源消耗,对提升续航里程、改善性能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到智能化、数字化阶段,轻量化以及可靠的制动系统已成为明确发展趋势,碳陶复合材料更耐高温、质量更轻、抗氧化能力强、韧性好且不易磨损,不仅能有效解决传统钢铁材质制动盘在车辆高速或长时间行驶过程中出现的热衰退现象,还可以实现30%至50%的轻量化效果,极大提高了汽车制动盘操作性能以及制动反应速度。同时,碳陶制动盘耐磨损、不易锈蚀,制动盘的性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减少了因制动盘老化或损坏导致的制动效能下降,从而提高了汽车的制动稳定性。伴随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快速发展,国内外多家车企加速布局碳陶制动盘应用,碳陶制动盘材料有望加快渗透进入商业化规模量产阶段。随着碳陶制动盘生产技术不断升级、成本不断下降,未来碳陶制动盘在汽车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4)航空航天业务领域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碳纤维最大产能国,2023年国内碳纤维产能约为13.59万吨,占全球产能23.76万吨的57.2%;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业务领域方面,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在去碳化的大趋势下,普通丝束碳纤维的需求将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去碳化大趋势预示,对压缩天然气运输车辆和天然气运输罐的需求不断增长,增加了对压缩天然气、氢气罐和其他压力容器应用的需求;同时也将带动采用燃料电池的乘用车、卡车、火车和船舶对普通丝束碳纤维的采用;在推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对中高模量碳纤维的需求也将增加,这些碳纤维将用于二级结构材料和商用飞机发动机、铀浓缩离心机转子、卫星应用和高端汽车。总体来看,碳纤维制品应用已经从早期的渔具用品、体育用品行业迅速向火箭卫星等高端装备、风电、压力容器、轨道交通、兵器工业、船舶工业、电子电器行业拓展。据中商产业研究院信息显示,国内普通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最大应用场景为:风电叶片和体育休闲器材,高端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最大应用场景为:航空航天领域。随着大飞机项目的启动,必将提升高端碳纤维的应用。随着技术升级,国内航空航天高附加值复合材料产品正在从单一的复合材料结构轻量化需求,逐渐转变为结构功能一体化集成需求。大飞机、无人机、火箭卫星产品等航空航天高端装备不断升级换代,高端复合材料需求越来越迫切,为广大碳纤维复合材料上中下游企业提供了广泛发展空间。

  在碳基复合材料业务领域:随着我国航天、战略武器关系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航天科技项目实施,碳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在国防装备领域的应用日益突出,正在向“防热-承载-结构功能一体化”和大尺寸、集成化、低成本与高结构效率的一体化方向发展。而性能可靠性和工艺制造性是碳基复材制品的两大挑战,从性能可靠性角度来看,主要是指其抗氧化、耐烧蚀和热防护能力,它对飞行器的任务寿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严苛应用环境中较低的力学性能和高的烧蚀率会严重影响飞行器的运行安全;从工艺制造性角度看,C/C、C/SiC和SiC/SiC材料都有几种不同的制造工艺,每种工艺均面临各自的挑战,特别在大尺寸构件的加工、材料的相容性及分层问题,以及制造工艺的经济性(成本和周期)等方面。随着碳基复合材料制品在各领域的渗透率持续增长,以及技术水平和设备能力的不断升级,未来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在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制造业务领域方面,经过70多年的创新发展,国内的航空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产品配套较为齐全的自主工业体系,目前已基本掌握从设计、试制、试验到批产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已具备自主研制能力。围绕航空工业的产业布局,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形成了内部配套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有效补充的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国内的航空零部件行业上市公司集中于民营企业,目前整体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满足对民航运输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我国不断加大民航运输建设方面投资,民航运输市场发展迅速。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CMF)(2023-2042)》预测,到2042年,预计全球客机机队规模将达到48,455架,是2022年机队(22,028架)的2.2倍。未来20年,预计将有约43,644架新机交付,价值约6.5万亿美元,用于替代和支持机队的发展,其中约73.9%为单通道喷气客机。我国航空公司将接收其中的9,171架新机,市场价值约1.4万亿美元。新货机和客改货飞机交付量为2,840架。中国航空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

  经过多年深耕,瑞合科技积累了丰富的航空零部件及工装设备设计、开发、制造技术经验,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依托公司平台优势、技术优势、经验积累和客户基础,公司团队抓住行业和市场发展机遇,通过强化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公司业务不断向航空零部件、航天零部件等领域延伸,形成了跨度较深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优势,不断增强公司的竞争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巩固在该行业领域中的技术优势和领先地位。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轨道交通业务

  公司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以及合成闸片/闸瓦技术经多年研发、生产已相当成熟,产品具有高可靠性、经济性、安全舒适性等特点。相较行业内其他生产企业,公司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以及合成闸片/闸瓦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规模及成本等先发优势。在材料配方方面,公司打破行业传统材料配方模式,通过调整摩擦组元和润滑组元的类型及其配比,在保证基体强度的同时,充分发挥“石墨”等材料各项特性,提高闸片的导热性并确保不同速度下足够高的摩擦系数及其稳定性;在工艺路线方面,粉末冶金工艺路线为混料、压制、烧结工序,为了确保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性能的稳定性、一致性,依据生产工艺设计参数,定制了自动化连续压制和烧结生产设备及工装,实现了产品批量生产高效、稳定。

  公司通过多年技术积累以及技术迭代,研发出粉末冶金闸片三代升级产品TS399B,在保证摩擦体物理性能及摩擦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摩擦块集热散热性能及制动盘温度分布均匀性,降低了制动时摩擦副表面温度,使闸片与制动盘达到最佳匹配,闸片平均寿命提高近一倍,该产品已通过CRCC认证。公司结合闸片的实际使用工况,研发出了适用于青藏发电车动车用TS971/24型粉末冶金闸片,采用三点铆接燕尾结构,提高闸片的高原工况适应性,该产品已小批量供货装车使用。公司研发出适用于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的TS699G型粉末冶金闸片,采用铆接单点浮动结构,使闸片与制动盘更好的贴合,保证盘片匹配性,该产品已获得CRCC试用证书。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和创新,研发出适用于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的TS759型粉末冶金闸片,采用新材料工艺,闸片能够承受400公里高速紧急制动产生的热负荷,保持摩擦系数的稳定,该产品已通过高速试验车完成两轮试验考核。

  (2)光伏新能源业务

  在光伏热场产业链中,上游为碳纤维、碳纤维预制体等原材料,中游为热场部件生产制造环节,下游为光伏行业硅片及拉晶设备环节。公司业务涉及光伏热场产业链上游及中游,有望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发挥技术优势。

  在光伏热场产业链上游预制体环节,高质量预制体可有效缩短致密周期,提高单位时间产出,且碳纤维预制体费用占热场成本比例较高,把控预制体生产过程的降本增效可有效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报告期内,完全实现了预制体自制。近两年,针对产品预留量大、物料利用率低、制备周期长、生产效率低、针刺密度不均匀、产品易变形等诸多痛点,天启光峰对传统针刺工艺、装备等进行了颠覆式创新,具备了预制体近净成形、一机多位多点智能针刺、连续矫形固化、超大型异形件制备的能力。预制体生产实现了“三高一低”,即“高纤维体积分数、高结构强度、高密度,低变形量”,大幅提升了物料利用率及生产效率,同时解决了产品易变形问题。报告期内,公司借助一机多位多点智能针刺机和新工艺研发,实现复杂异形件预制体研制和批量生产,并通过不断优化调整技术工艺,将自动程序设计和控制实现与智能针刺机完美结合,实现高精细化技术生产管理和过程控制,提升预制体产品质量一致性和平均寿命达标率,原材料利用率提升到90%以上。

  在光伏热场产业链中游环节,作为碳碳热场部件及石英坩埚的生产制造商,公司在产能落地、工艺创新、装备升级、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取得较为突出成绩。在碳碳热场部件生产业务上,通过推动沉积装备大型化、高温设备连续化、关键工序智能化、工序连接自动化的落地,公司碳碳热场部件的生产制造效率及工艺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报告期内,公司与设备供应商合作开发连续高温石墨化炉正式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高温热处理过程中升降温能耗大、耗时长、产品堆积易变形、大炉型高温温场均匀性差异等难题,有效缩短单工序时长,提高产品质量一致性。公司对目前选用碳碳复材领域批量化生产最大规格沉积设备工艺进行优化,熟练掌握超大型沉积装备快速沉积工艺,同时配合着自动化装出炉的投入使用,沉积效率及产品装炉可靠性较上一周期均有明显提高。报告期内,“碳碳材料制品产线自动化及装备升级项目”稳步落地,依托纯化设备的应用,公司碳碳复材制品产品灰分进一步降低至50ppm及以下,完全可以用于N型硅片的制备,为客户生产高纯单晶硅提供了条件。

  在石英坩埚生产业务上,报告期内,集团公司发挥多年来在技术、工艺、质控及装备领域积累的创新理念及实践经验优势,完成石英砂原材料检验检测实验室建立,在完备的原材料及成品检验检测手段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统计支撑下,公司全面梳理了从原辅料到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指标和质量控制标准,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公司正加快落地国内首条自动配料、自动上料、自动布料、自动刮料的自动化石英坩埚生产线,进一步提升石英坩埚产品生产一致性以及良品率。此外,针对客户N型硅片拉晶的具体需求,公司通过石英坩埚数据分析以及单晶拉制试验线验证,开发专用于N型硅片拉晶的定制化石英坩埚,满足客户对石英坩埚性能和价格的综合要求。公司将发挥在技术、装备、产业化、业务协同、规范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与多家单晶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持续积极进行产品研发,全面推动公司在石英坩埚制品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3)汽车业务

  公司全力推动碳陶制动产品产业化应用,在四川江油产业园区加速布局15万套(60万盘)碳陶制动盘产线,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完成四川江油产业园厂房建设,超大规格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部分预制体智能针刺产线、连续渗硅产线、连续高温产线已完成部分设备安装调试,进入试制阶段,江油碳陶制动盘产线建设稳步推进中。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陶瓷涂层碳陶制动盘的开发,掌握了涂覆法与模压法两种关键制备技术,产品已满足主机厂要求;完成了商用车碳陶制动盘以及配套衬片的开发,进行了各项台架测试以及主机厂装车路试,目前已实现小批量供应;完成了地铁碳陶制动盘以及配套金属基复材衬片、树脂基复材衬片的开发,产品各项台架验证试验进行中;公司同步掌握了大尺寸碳陶制动盘预制体制备以及沉积、渗硅关键技术,进一步扩大碳陶制动盘应用领域。

  (4)航空航天业务

  在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方面,公司建有千万级仿真平台,具备结构强度、振动噪声、环境应力、工艺过程等有限元分析技术正向设计开发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解决方案,产品性能完全满足客户需求。根据碳纤维不同应用场景性能及功能需求,对预浸料开展配方优化及工艺升级,并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中温环氧体系、高温环氧体系、双马树脂体系等多个核心树脂配方,产品已通过各项性能测试验证,上架多个系列产品及对应数据库,提高了材料选型效率,大幅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天仁道和拥有热压罐、模压、缠绕、RTM等多种成型设备及技术,企业影响力在行业稳步提升。报告期内,为延展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前端产业链,公司已在江苏常州建立预浸料生产线,已开发出多个牌号预浸料材料并投入使用。

  在碳碳复合材料方面,公司与国内部分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针对大尺寸碳碳复合材料构件制备进行联合开发,在缩短产品生产周期的同时,产品各部分密度及性能均匀性好,具备了大尺寸、复杂形状碳基复合材料的开发、生产及检验能力,为公司进一步拓宽市场夯实了基础。

  在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制造方面,公司继续深耕智能化技术,针对框、梁、肋等类型结构件的特征,不断推进智能化技术的落地及场景应用。本着需求的轻重缓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做到边实施边应用。报告期内,瑞合科技完成了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加工工艺专家系统建立,收集了公司已有3,200余种工艺数据,包括设备、工装、工艺参数、工艺规则等可供共享和重复使用的工艺数据及工艺知识;完成了面向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加工的CAPP原型系统构建,开发了典型零件的特征、参数辨别及数据库提取技术,针对典型零件的特征、参数的范围进行辨别,能将判断结果传递进入工艺标准数据库,数据库自动进行筛选,提取工艺过程参数,推算工艺过程数据,从而快速完成公司零件的工艺文件及数控程序的编制;完成了PMS智能刀具监控系统实现终端智能化落地应用,瑞合科技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初步实现了加工过程中刀具的自感知、自诊断、自决策,能达到刀具异常监控、磨损监控、碰撞监控及智能适应提效的目的。该项目通过部分作业点的应用后,确实能降低生产风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为后期进一步扩大应用面奠定了基础。瑞合科技电科事业部完成了高速高效切削技术、数控编程技术、颤振抑制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技术的技术升级改造,已成功掌握超高精度微米级加工技术,具备为中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共有56项专利获得授权证书,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以及PCT专利1项,并获得5项软件著作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344项专利获得授权证书,其中,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251项,外观设计专利13项以及PCT专利16项,并获得27项软件著作权。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公司专注于核心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新产品开发,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针对碳碳热场、碳陶材料持续研发,同时向光伏石英坩埚领域延伸,进一步拓展了公司技术储备,公司研发投入有较大增长。

  4.在研项目情况

  情况说明

  本报告期内,共有24个在研项目,其中有8个项目已结项。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战略

  天宜上佳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深耕高铁主赛道,聚焦产业协同高附加值大容量市场,升级碳陶制动材料,拓展碳基复合材料、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挖掘新的增长曲线,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数字化,致力将公司发展成为绿能新材料产品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平台型公司。

  (1)战略目标明确,新业务成长迅速

  天宜上佳作为高铁轨交闸片龙头,近年来积极拓展新业务,向碳碳热场、石英坩埚、锂电负极、汽车碳陶制动盘布局延伸,短期碳碳热场、石英坩埚形成协同之势并行发展,中期锂电负极及汽车碳陶制动盘业务有望打开成长新空间,长期持续深度挖掘碳基材料在更多新能源场景领域应用。

  公司依托高铁闸片深厚技术底蕴、丰富产业化管理经验及优秀成本管控能力,业务涉及碳基复合材料产业链上游、中游,有望发挥技术优势、装备应用经验、工艺及客户协同作用,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快速打开市场,助力新业务迅速成长。

  (2)注重研发投入

  公司专注于核心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新产品开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针对碳碳热场、碳陶材料持续研发,同时向光伏石英坩埚领域延伸,进一步拓展了公司技术储备,为公司产品技术迭代升级打下坚实基础。报告期内,研发资金投入达14,903.0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7.06%。报告期内,公司共有56项专利获得授权证书,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以及PCT专利1项,并获得5项软件著作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344项专利获得授权证书,其中,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251项,外观设计专利13项以及PCT专利16项,并获得27项软件著作权。

  2、创新

  公司作为首家实现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国产化替代的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在材料技术开发、工艺制备、装备升级改造等方面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创新生产方式,引领产业技术升级,提高行业生产技术管理水平。

  (1)产业化

  公司在产业化应用中,实现了多项技术及装备的升级。预制体由单点针刺升级为多点多工位智能针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由小规格升级为超大规格设备气相沉积设备;粉末冶金闸片、碳陶制动盘渗硅高温生产设备由独立分布式升级为连续生产式;碳陶制动盘成功开发近净成形全新结构预制体并设计完成无人智能针刺生产线。

  (2)规模化

  公司围绕自身发展战略,对各业务板块实施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建有千万级仿真计算平台及亿万级1:1三方检测平台,在北京房山布局高铁粉末冶金闸片无人智能生产线;在四川江油建设5,500吨级碳碳复合材料制品生产线、碳碳材料制品产线自动化及装备升级产线、余热回收绿能发电项目、15万套碳陶制动盘生产线;在徐州扩建并改造升级至8条石英坩埚生产线;在天津武清建有年产30万件轨道交通车辆闸片/闸瓦、30万套汽车刹车片、412.5万套汽车配件生产线。

  (3)智能化

  公司作为各细分行业领军企业,一直致力于推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引入自动化产线,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稳定性及一致性,实现产品可追溯及持续降本增效。公司拥有粉末冶金闸片无人智能生产线、预制体智能针刺生产线、全自动连续固化炉生产线等。石英坩埚自动化及智能化产线、超大规格沉积装备自动出装系统、制动盘预制体无人智能针刺线、增密制动盘全自动高温连续渗硅炉、碳陶制动盘智能机械加工及装配生产线正在逐步落地中。

  3、人才

  公司成立以来自主培养了一批使命感强、战略视野宽、创新意识高的管理、研发、销售团队,通过实战锤炼,为各业务板块孵化了大量管理型、技术型核心骨干人才;公司基于摩擦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所处行业的领先地位,立足于绿能新材料产品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平台型公司定位,吸引凝聚了在轨道交通、光伏新能源、航空航天、汽车及精密制造等领域的一批国内外优秀技术研发人才;公司为不同层级员工提供职业发展通道,不断完善优化公司内部晋升机制,为公司自主创新及员工自我价值实现提供了平台。报告期内,研发人员扩充至228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6.33%。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四)经营风险

  报告期内,受到轨道交通粉末冶金闸片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中标闸片价格下降幅度较大,且与之保持挂钩的检修闸片价格走低。同时,公司不断开拓新业务产品应用领域,其中:天力新陶、天启光峰、新熠阳、天启熠阳聚焦光伏新能源,致力于单晶拉制辅材产业化应用;天启智和聚焦汽车制动领域,致力于碳陶复合材料制品产业化应用;天仁道和聚焦航空航天等领域,致力于树脂基碳纤维及碳基复合材料应用。尽管天宜上佳多业务发展迅速,竞争优势逐渐显现,但仍面临在目标领域市场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目前,公司石英坩埚业务上游原材料主要为高纯石英砂。当下全球范围内天然高纯石英砂矿源较为稀缺,能大批量供应高纯石英砂的企业较少。虽然公司已与多家进口及国内原材料厂商签订长期采购框架协议以保证上游原材料采购,但未来若供应商经营情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导致产能不足或原料供应紧张,行业高纯石英砂原料将出现紧缺。同时,由于石英坩埚生产成本中原材料占较大比例,如未来原材料价格或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将会对公司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五)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公司对于应收账款已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如公司不能高效管理应收账款,将对公司营运资金及现金流产生压力,进而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不利影响。

  2、新增固定资产折旧风险

  围绕绿能新材料产品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平台型公司的战略布局,公司多个新业务齐头并进发展,新增多处厂房及多条产线,公司固定资产相应增加,固定资产折旧也随之增加,如公司盈利能力不及预期,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将会对公司盈利水平、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毛利率下降风险

  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主要受市场竞争环境及成本等因素影响。若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可能导致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下降,进而引起公司毛利率下滑,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随着公司新材料领域的业务拓展,公司综合毛利率存在下降风险。为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公司将不断巩固原有业务上的技术先发优势,同时在新业务领域不断创新,改进和提升工艺,有效地推动产业发展及实现自身的降本增效。

  (六)行业风险

  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及国铁集团项目投入,如未来受宏观调控政策、经济运行周期的综合影响,导致政府及国铁集团铁路固定资产投入增速放缓,可能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未来财政或货币政策趋于紧缩,导致公司所在市场的政府相关客户的需求下降或支付变慢,亦可能对公司业务发展或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尽管光伏新能源产业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其发展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行业产业政策及措施的影响,如行业产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行业景气度下滑,将对公司该业务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近年来,公司在不断开拓新业务应用领域,不同应用领域所呈现的行业竞争特点不尽相同,新业务领域不乏行业深耕多年的头部企业和跨界参与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未来宏观经济和市场情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影响整个新业务所处行业的发展,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七)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所处的轨道交通、光伏新能源、锂电负极、汽车制动、航空航天及相关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受宏观经济影响,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出现不利影响因素,例如货币政策从紧、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铁路货运装备投资规模减少、原材料成本上涨、国家对业务所在行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整等,将对公司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069.93万元,同比增长113.82%;实现净利润17,985.31万元,同比下降4.3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401.62万元,同比下降18.9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917.06万元,同比下降41.75%。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轨道交通业务领域

  国内从事该领域的企业主要为克诺尔苏州、中车戚墅堰、常州中车铁马等,随着高铁制动闸片行业参与者增多,动车组闸片行业竞争加剧,产品销售单价下降幅度较大,行业企业发展出现分化。天宜上佳凭借多年来在产品、技术、品牌、服务、渠道等方面的积累,具备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不论在产品技术还是市场份额上,天宜上佳在该细分领域始终占据领先地位。

  未来,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进一步复苏发展,新造车迭代更换周期的到来,行业有望维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保持多企业并存发展的竞争格局。

  2、光伏新能源业务领域

  国内从事热场碳碳复合材料的公司包括金博股份、西安超码、美兰德等公司。从事石英坩埚的公司包括欧晶科技001269)、浙江美晶、锦州佑鑫等公司。该单晶拉制辅材业务领域不乏行业深耕多年的头部企业和跨界参与者,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竞争焦点由原来的规模和成本转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光伏行业经过市场充分竞争和淘汰,落后过剩产能逐步得以出清,市场和资源将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市场竞争格局重塑。与此同时,“更高品质、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先进光伏产品将占据市场主导,不断实现自身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供应商有望在各细分领域得以长足发展。

  3、汽车业务领域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以及传统汽车对更高性能制动系统的需求,碳陶制动盘以其出色的性能优势,在汽车制动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除新能源汽车市场外,商用车及特种车辆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提高碳陶制动盘产品的市场空间,目前,碳陶制动盘在国内传统及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应用正处于产业化推进阶段。

  这一过程中,公司凭借自身预制体针刺、沉积、渗硅等环节的技术工艺优化及装备升级积累,把握产业化落地机遇,加速布局四川江油产业园区15万套(60万盘)碳陶制动盘产线,作为目前国内能够同时生产碳陶制动盘及制动衬片企业,天宜上佳逐渐确立了在该细分行业的领先地位。

  伴随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快速发展,碳陶制动盘材料有望加速渗透进入商业化规模量产阶段,未来碳陶制动盘在汽车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目前行业企业数量不多,尚处在前期发展阶段。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机遇将与挑战并存,如何在为客户保障提供高品质产品的同时,把握住行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与升级,从而实现持续的提效降本,将是该领域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4、航空航天业务领域

  1)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

  在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领域,国内碳纤维复材企业主要包括上游的中简科技300777)、光威复材300699)、中复神鹰和吉林化纤000420),中游的中航高科600862)(中航复材),下游的航空工业、商飞、商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船、中电等国企,其中部分企业产品可覆盖全产业链。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下游企业的应用空间有望得到拓展,未来市场空间较大。

  天仁道和是国内该领域新进入的具有独立研发与设计能力的优质复合材料制品供应商,建设有预浸料生产线,已具备一定的行业影响力。未来,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领域企业在应对行业竞争中,将面临更多在不同应用场景的技术挑战,需要解决成型工艺复杂、成本偏高、生产效率较低等核心问题,实现以需求为牵引的差异化、定制化发展路径,才能在更多新的应用场景中获得青睐,逐步实现对传统材料的替代,才能在竞争中凸显差异化优势,在行业格局中谋得一席之地。

  2)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制造领域

  我国航空产业历经数次战略性和专业化重组,目前已经形成“以航空工业集团为主的军用飞机、以中国商飞集团为主的民用飞机、以中国航发集团为主的飞机发动机”的行业格局,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航空工业领域,各企业依据自身定位和技术实力,承接不同类型航空器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围绕航空工业的产业布局,我国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形成了以内部配套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有效补充的市场竞争格局。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坚守“科技兴邦,实业报国”创业初心,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深耕高铁主赛道,聚焦产业协同高附加值大容量市场,升级碳陶制动材料,拓展碳基复合材料、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挖掘新的增长曲线,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数字化,致力将公司发展成为绿能新材料产品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平台型公司。公司战略目标明确,依托高铁制动材料领域深厚技术底蕴、丰富产业化管理经验及优秀成本管控能力,快速拓展新业务,作为高铁轨交闸片龙头,积极向碳碳热场、石英坩埚、锂电负极、汽车碳陶制动盘等领域布局延伸。短期碳碳热场、石英坩埚形成协同之势并行发展,中期锂电负极及汽车碳陶制动盘业务有望打开成长新空间,长期持续深度挖掘碳基材料在更多新能源场景领域应用。

  (三)经营计划

  (1)轨道交通业务板块

  公司将持续稳固高铁粉末冶金闸片业务行业地位,在技术研发方面,2024年公司将继续配合国铁集团开展更高速度等级时速40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的研制工作和时速20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的研发项目。在更高时速标准动车组闸片和动力集中动车组闸片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闸片配方工艺及结构开发;同时,实现动力集中车闸片的认证考核装车。在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领域,公司将继续配合国铁集团开展城际和市域动车组研发项目,在跟踪服务号CRH3A/3A-A两款车型闸片的装车运用考核的同时,实现CRH6A/6F两款车型闸片的认证考核装车。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将密切结合闸片价格和行业竞争态势,适时调整业务结构及投标策略以确保公司市场份额,持续保持公司产品在粉末冶金闸片行业的领先地位;同时开发中车统型的地铁A、B型车合成闸瓦及UIC合成闸片,开拓公司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市场应用范围,积极探索海外高铁闸片市场的推介和销售。

  (2)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

  公司将继续发挥石英坩埚与碳碳热场业务协同效果,基于在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三板斧战略,即“石英坩埚和碳碳热场业务协同、产品性能全面提升以及碳碳热场业务成本优势”,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依托高铁制动材料领域深厚技术底蕴、丰富产业化管理经验及优秀成本管控能力,坚持长期主义下的科技赋能,持续推动光伏辅材相关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致力于提高产品稳定性、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实现降本增效,打造行业标杆。在新产品方面,加速推进碳碳主加热器、保温系统以及碳碳匣钵等产品批量化生产销售,持续深度挖掘碳基材料在光伏、锂电负极及其他领域应用。

  (3)汽车业务板块

  公司将持续推进量产过程中的工艺优化与装备升级,利用好公司在针刺、沉积等环节的技术及装备积累,实现性能与成本双重优势。公司将积极与国内主机厂商合作,同时积极布局售后市场,搭建多种销售渠道,推动碳陶制动盘在更多车型和场景中的应用,积极开拓公司在交通领域摩擦副业务,紧盯在研主机项目车型上市时间节点,推动产品开发和装车路试,实现批量交付,推动碳陶制动盘在新能源车、商用车、特种车领域的应用。随着碳陶制动盘项目建设完工,公司将具备年产15万套高性能汽车碳陶制动盘的生产能力,在自动化、智能化产线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碳陶制动盘生产成本。

  (4)航空航天业务板块

  公司将持续在树脂基碳纤维和碳基复合材料制品发挥技术优势,在航空装备、航天装备、兵器装备、海洋船舶等领域扩大应用范围,实现在研产品定型和批量化生产;持续技术创新,在无人机零部件、飞行器结构件、船用复合材料舱门等树脂基复合材料产品,以及抗氧化、耐烧蚀、热结构等碳基复合材料产品方面,不断开发特种树脂预浸料新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产品先进制造技术,低成本制造工艺等核心技术,形成一套材料体系、制造技术、新产品开发平台。

  公司具备航空零部件数控精密加工、航空航天高端工艺装备研发能力,公司将继续巩固拓展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件市场,加强市场拓展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和巩固现有主机厂客户合作,深化客户需求,进一步延展多工序、多业务链条;强化无人机、民机、制导装备以及航天各板块业务,逐步由单一工序业务,向组合业务拓展;持续拓展电子微波电子结构件及部件制造市场,积极拓展中电科集团下属多家研究所微波电子结构件加工业务,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积累核心技术,添置相应设备,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利用公司在数控结构件加工、仿真、工艺等方面丰富经验,实现业务量持续增长。创新驱动,持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公司坚持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通过内部自主研发、内外联合研发等多方式,持续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探索产品制造新技术,优化革新原工艺;充分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升装备效率,优化工艺制造水平;同时,由产品工序业务向成品研发项目突破,提升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综合实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7
天宜上佳
击败了2%的股票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中期趋势下跌有所减缓,仍应保持谨慎。
长期趋势已有204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54亿股,占流通A股27.35%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8.29元。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