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力远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6 21:06: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科力远600478)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对科力远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从外部视角来看,宏观环境呈现内卷严重、变化迅速、不确定性多、复杂性高等趋势,碳酸锂原材料价格波动巨大,储能行业竞争激烈;从内部视角来看,科力远在2022年战略转型进入锂电行业的基础上,2023年完成了从锂矿到碳酸锂上游产业链的布局,实现镍氢、锂电双赛道稳健发展,开启大储能战略准备。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公司锚定电池及材料主业,坚持大储能战略方针,聚焦主业、优化业务结构,以创新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在镍氢电池领域稳步扎根,在锂电赛道加速发展,在储能领域深耕发力,矢志成为最值得信赖的新能源系统服务商。

  报告期内的重点工作及重要事项如下:

  (一)镍电业务重点降本增效,扩展新领域

  公司镍电业务已形成了从电池材料、到电池极板、到动力电池的全产业链覆盖,并实现了产能的快速扩张。2023年以来,公司以安定化生产、高品质交付、应用空间拓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指针,稳步推进该板块的持续发展。同时,公司依托存量资源,利用沉淀的技术能力,积极培育新业务,除继续拓展公司镍氢电池在轨道交通、航空冷链、混储等细分市场的业务规模外,还开拓了泡沫镍材料在电解水制氢电极、镍锌电池、镍-氢气电池、液流电池等新领域的应用,为布局第二曲线业务奠定根基。

  (二)锂电业务实现矿权控制,碳酸锂一期达产

  为获得上游锂矿优质资源,满足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及发展需要,实现构建锂电全产业链的目标,公司控股孙公司金丰锂业于2022年11月收购了鼎盛新材持有的东联公司70%的股权,公司控股子公司宜春力元于2023年10月收购了宜春市矿业有限公司持有的东联公司30%股权,达成了对宜春四座地下含锂瓷土矿全面控制。碳酸锂方面,金丰锂业于2023年7月实现一期1万吨碳酸锂产线拉通投产,并于12月实现全面达产,同时一期(1万吨)工程建设已覆盖二期(2万吨)部分工程厂房、设备基础、公辅设施等,为后续2万吨产线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已完成对同安瓷矿及党田瓷矿的储量勘察,正在对鹅颈瓷矿和第一瓷矿进行详勘中。根据已有的详勘报告和预测,四座矿矿石资源储量或不低于1200万吨,结合地下矿锂元素含量高的特点,预计四座锂矿总储量折合碳酸锂当量约40万吨。根据公司在宜春市规划的年产3万吨碳酸锂产能,可以开发十年以上。随着四座矿产能持续扩建,公司以自有锂矿石生产碳酸锂的比例将逐步上升,生产成本将随之大幅降低,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利润空间,应对市场波动。同时,公司一直致力于提锂技术上不断优化,未来将通过创新洞采矿选矿、改良硫酸法技术工艺,以及提升锂资源开采过程中的自动化水平等生产方式等途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尾渣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储能业务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发混储技术

  2023年,公司与国家电投集团河北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投四川阿坝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创新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城大有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储能产业链优质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实现124MWh储能业务订单交付。公司依托上游锂矿资源,联合产业链优质企业组建储能产业创新联合体,以实现全链生产规模、竞争力和效益的提升,同时通过牵头成立储能产业母基金,为联合体成员储能业务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已完成母基金搭建。

  储能技术方面,公司旗下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镍氢-锂电混合储能技术,通过镍氢电池和数智能源管理系统,帮助锂电池在更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有效提升储能系统安全性能。目前,公司混储项目处于物料采购加工阶段,正在完成对产品电池温度控制、液冷系统运行、高倍率充放电测试、各部件功能等相关性能测试验证。

  (四)完成公司注册地变更

  基于公司储能战略规划,结合郴州丰富的锂矿资源,为实现公司经营发展的需求,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及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住所并修改公司章程的议案》,并完成了住所变更的工商登记手续,公司注册地变更为“湖南省郴州高科技术产业园区林邑大道东侧郴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园1、2栋401-6室”。完成注册地搬迁后,公司加快在郴州相关项目推进,凭借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务实行动和卓有成效的项目成果,荣获2023郴州市“企业敢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为公司在郴州的储能产业落地赢得了良好口碑。

  (五)完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换届选举工作

  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监事会于2023年9月届满,2023年9月18日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第七届监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董事会换届选举非独立董事的议案》《关于董事会换届选举独立董事的议案》《关于监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经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通过,同意张聚东先生、邹林先生、余卫先生、潘立贤先生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同意蒋卫平先生、王乔先生、陈立宝先生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同意殷志锋先生、彭家虎先生为公司第八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候选人。经公司2023年9月举行的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选举颜永红为公司第八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2023年10月12日,公司召开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以累积投票制方式对上述董事及监事候选人名单进行逐项表决并审议通过;同日,公司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聘任新一届高级管理人员。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电池材料行业

  1、锂材料增速放缓

  根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在锂电池一阶材料环节,1—12月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产量分别达到230万吨、165万吨、150亿平方米、100万吨,增幅均在15%以上。在二阶材料环节,2023年碳酸锂、氢氧化锂产量分别约46.3万吨、28.5万吨。

  2023年全年锂电池行业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下降,2023年1-12月电芯、电池级锂盐价格降幅分别超过50%和70%。电池级碳酸锂供给过剩而需求增速放缓,价格跌破10万元/吨,跌幅超80%。

  2、镍需求不及预期

  据Mystee年报显示,2023年镍产业由结构性过剩转向全面过剩,全球开始出现垒库迹象,镍价波动性同样开始逐步减弱。2023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政策持续紧缩的同时地缘政治加剧,海外原生镍消费出现下滑。但全球原生镍消费却继续上涨,主要的消费增量源于中国。中国镍产业下游消费方面,不锈钢行业占据镍的主要消费领域,2023年不锈钢行业消费量135.57万金属吨,占据中国原生镍消费量的71%,其中绝大多数使用镍铁作为冶炼原料。而电池用镍需求整体不及预期。2023年精炼镍进口量继续回落,而国内精炼镍总产量大幅提升。年内新投产电积镍产线众多,原有生产企业多有不同幅度扩产或有扩产的计划。但在下游需求未有明显增长情况下,年内精炼镍现货库存逐渐累积。

  (二)电池行业

  受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需求拉动,我国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2023年,根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消费型、动力型、储能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0GWh、675GWh、185GWh。

  1、动力电池持续高速增长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是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受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拉动,2023年以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保持了较高增速。

  根据全球咨询机构SNEresearch的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的装车总数据,2023年在世界各国注册的电动汽车(EV、PHEV、HEV)动力电池约为705.5GWh,相比2022年(509GWh)增长了38.6%。从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企业来看,中国企业依然占据六席,六家中国电池企业市占率达63.5%。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87.7GWh,累计同比增长31.6%。从动力电池市场结构来看,2023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比首次超过70%,预计高点占比将超过75%。

  2、储能电池需求增量显著提升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引导本土储能产业的发展,储能电池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需求增量可观。2023年,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储能电池行业健康发展。如《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为储能电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国际电池市场研究机构SNEResearch发布的2023年全球电池出货量数据显示,全球储能电池的出货量达185GWh,较2022年的121GWh出货量增长约53%。从区域市场来看,2023年全球储能市场依然以中国、北美和欧洲市场为主。其中,中国市场储能电池需求达84GWh,市占达45%,几乎占据半壁江山;此外,北美和欧洲市场储能电池需求分别为55GWh、23GWh,市占分别为30%、12%。

  目前,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但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以及工况日益复杂化,新型储能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铅炭电池储能占比0.5%,压缩空气储能占比0.5%,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占比1.2%。

  3、轨交电池迎来绿色转型

  铁路建设是我国基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更是我国“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之一。截至2023年底,我国有61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总里程11034km。近年来,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轨道交通装备设施研发应用和产业发展。2023年8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绿色规划先行、节能降碳增效、出行占比提升、绿色能源替代、绿色装备制造、全面绿色转型的六大行动方案。预计轨交行业将迎来绿色电池的转型需求。

  4、消费类电池需求同比下滑

  根据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从出货结构来看,2023年,全球汽车动力电池(EVLIB)出货量为865.2GWh,同比增长26.5%;储能电池(ESSLIB)出货量224.2GWh,同比增长40.7%;小型电池(SMALLLIB)出货量113.2GWh,同比下滑0.9%。同时,根据中信期货相关研究报告,消费锂电池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手机电池、PC电池领域国内龙头厂商抢占海外尾部厂商份额,电动工具国产化率提升。

  (三)储能行业: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近10倍于“十三五”

  “十四五”以来,国家持续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新型能源相关政策,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储能。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梳理,2023年,我国共发布653项储能直接和间接相关政策。国家层面,政策方向包括储能示范应用、规范管理、电价改革以及多元化、智能化应用等方面。一是明确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推进储能参与电力市场进程;二是支持新型储能技术发展,关注储能技术攻关和规模化应用;三是推动储能电站调整盈利模式;四是注重储能安全,规范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运行管理;五是加快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地方层面,多地出台政策,发力储能补贴,明确能源项目配储比例及时长要求。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各地“十四五”新型储能建设目标超7000万千瓦,远超国家提出的2025年达到3000万千瓦目标。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

  (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HEV增速加快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关键一环。2023年,在欧洲、美洲、中国、日本等14个主要国家,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销量较上年增长28%,而HEV增长率则达到了30%,与2022年相比(14%)增速持续加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其中,HEV(油电混合)车型实现销量86.1万辆。

  2023年8月,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除了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该方案还特别强调了稳定燃油车消费,并鼓励企业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积极探索混合动力、低碳燃料等技术路线,促进燃油汽车市场平稳发展,明确了混合动力技术路线的支持。根据市场趋势和部分品牌的发展计划,业界预测HEV车型的市场需求在2024年有望继续增长。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电池及材料业务,以镍氢电池全产业链为基础,持续保障动力电池及材料需求供应,继续保持消费类电池及材料销售规模,同时布局锂电上游产业链,建成依托自有矿山的涵盖采矿、选矿、碳酸锂加工的一体化流程,为下游锂电及储能市场拓展提供原材料保障。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三)经营模式

  1、常规销售模式

  公司在消费类电池、轨道交通电池、储能电池以及电池材料等业务板块采取常规生产销售模式,即向上游供应商采购生产所需原材料,通过自有生产线进行生产加工或组装后,销售给下游客户。

  2、专线配套模式

  依托与国际一流企业的深度合作关系,基于公司品质管控与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公司旗下科霸生产的HEV镍氢动力电池专用正、负极片为合资公司科力美提供专线配套服务。

  3、自产自销模式

  公司在锂电池材料板块部分采取自产自销模式,即通过自有矿山开采生产所需原材料,再进行选矿及冶炼后生产出产品直接销售。

  (四)主营业务经营情况

  1、电池材料板块

  (1)镍氢电池材料

  2023年,公司HEV镍氢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的生产经营以安定化生产、高品质交付为重点,HEV用泡沫镍实现销售收入约2.52亿元;HEV用正负极片实现销售收入约14.79亿元。

  常德力元作为全球最大的泡沫镍制造商,除为国内HEV镍氢动力电池产业链配套外,其在消费类镍电市场一直处于行业领导地位。2023年,消费类泡沫镍实现销量263.08万㎡,同比增长7.8%,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地位;钢带实现销量456.2吨;特种泡沫金属实现了在军工、航天发动机等领域的应用。此外,常德力元泡沫镍拓展了在镍锌电池、镍-氢气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市场的应用,获得了相关客户的量产订单,后续将进行产能扩张,以满足新兴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①通过为一家储能企业的出口用镍锌电池提供基础材料,在数据中心备用电源系统及储能电池市场实现规模应用,2023年泡沫镍供应量约15.7万㎡,同比增长14.35%;②在现有设备、产线及钢带镀镍技术基础上予以延伸,开发出一款镀锡铜带产品,该产品兼具良好的导电性、焊接性以及耐腐蚀性能,现阶段主要应用于镍锌电池负极集流体,镀锡铜带可以降低电池析气率,提高稳定性,已经成为首选的负极骨架材料,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完成2家国际客户和1家国内客户的送样,各项性能指标均获得客户认可;③与一家境外储能企业进行新型镍-氢气储能系统项目的深度合作,2023年已与该公司签署了6.5万㎡泡沫镍订单。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新型镍-氢气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长、无火灾或热失控风险、充放电速度灵活、无需常规维护、高低温运行好、成本低、无有毒物质、可100%回收利用等优势,随着新型镍-氢气储能系统在电化学储能系统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常德力元泡沫镍的需求量将会逐步扩大。报告期内,常德力元已与多家国内头部制氢企业展开合作,定制化泡沫镍应用于电解水制氢催化电极,启动样品测试与中试评价,后续将推进批量化应用。

  (2)锂电池材料

  公司于2022上半年开始在宜春市布局锂电产业,当年6月与宜春市经开区、宜丰县、鼎盛新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启锂电全产业链布局之路。2022年11月公司控股孙公司金丰锂业收购了鼎盛新材持有的东联公司70%的股权,2023年10月公司控股子公司宜春力元收购了宜春市矿业有限公司持有的东联公司30%的股权,实现了对东联公司下属四座地下含锂瓷土矿(同安、鹅颈、第一、党田矿)的完全控制,公司将依托自有矿山,形成从锂矿石到碳酸锂的“采选冶”一体化产业链,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更大的利润空间。报告期内,同安矿已实现稳定出矿,党田矿也正在加快推进主体巷道工程施工,另外两座矿正在详勘。同时,正在同步推进矿证扩能和矿山扩产等相关工作。

  2023年1月,金丰锂业一期1万吨碳酸锂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按照总体工期计划,克服不利环境因素影响,对各项工程推进科学统筹,实现科学、高效、安全的现场交叉作业,极大缩短了施工周期,一期项目从启动建设到投产仅用180天,于2023年7月实现一期1万吨碳酸锂产线拉通投产,并于12月实现全面达产,树立了锂盐企业项目建设的“速度标杆”。通过不懈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了碳酸锂的高纯度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金丰锂业产出的碳酸锂已经达到了电池级标准,成功进入到了广期所期货平台实现现货交易,标志着公司在锂电池关键材料领域的研发实力和竞争力得到业界认可。金丰锂业锂电材料产品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

  2、电池板块

  控股子公司金科公司依托两轮车、移动充电柜、智能家居等三大产品应用平台,全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0.30亿元,其中锂电业务销售收入达7.0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09%。共享移动充电业务已经做到行业领先,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公司全资子公司湖南科霸铁路客车圆柱形密封式镍氢蓄电池已获得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RCC)的产品认证,并于2024年3月再次通过了CRCC复审,目前主要围绕客车、市域动车、地铁发展方向,拓展160km标准电动车组、市域A型车、地铁等产品市场。报告期内,湖南科霸轨交电池项目完成在某市市域动车用电池批量订单交付及运行,同时启动新一期订单招标;完成国内某轨道交通装备研究和制造企业客户的160km标准电动车组产品电池装车试用,为24年批量应用达成了必要条件;同时,完成了首次单轨海外市场订单交付。

  3、储能板块

  2023年,公司与国家电投集团河北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投四川阿坝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创新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城大有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储能产业链优质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先进储能创新联合体,发挥各自优势在技术、产业、资源、资金等方面协同合作,为实现终端储能集成,组建大储能产业平台打下坚实基础。公司子公司兰州金科完成110MWh储能系统订单交付,数智能源完成英利智慧(保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光伏配套储能项目14MWh订单交付。

  2024年1月,公司与中创新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就共同投资设立储能产业基金签订了合伙协议,基金目标总规模为人民币20亿元,初期规模4.02亿元,将为储能创新联合体成员企业的储能业务拓展、订单获取提供资金等资源支持。

  公司旗下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在先进储能技术及关键储能材料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中心。国研中心首创的混合储能技术,是将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搭配,用镍氢电池的高安全、宽温域、大功率等优势特性来弥补锂离子电池应用于储能领域的短板,帮助锂电池在更安全、更稳定、更高效的状态下运行,同时通过引进大数据技术,帮助提升储能系统的智慧管理能力,以提升混合储能系统整体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协同创新夯实技术驱动能力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报告期内拥有有效专利634件,其中国内专利610件,国外专利24件。依托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公司联合中南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深圳大学、武汉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开展“产学研用”跨学科协同创新,通过平台引领、技术融合、资源共享、机制创新,建立跨学科交叉创新、全产业链协同、行业性的国家科研平台,聚焦固态电池、镍-氢气电池等新型电池及关键材料,制氢设备与材料,储能技术、采选冶技术、电池回收技术等核心环节持续攻关,不断夯实技术驱动能力。

  公司的改良硫酸法技术正在加紧中试,通过高效脱氟、有度酸化、高效净化等技术,有望实现锂综合收率由70%左右提升至85%以上,相比传统硫酸盐焙烧工艺,预计可减少资源消耗量20%以上、削减锂渣量50%以上。公司还依托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对洞采矿选冶环节进行技术创新,以实现提品位、增收率、减渣量、降能耗的目标,预计可实现锂云母精矿品位大于2.5%,选出率大于75%。

  基于子公司数智能源的数字孪生和大数据技术,科力远创新混合储能系统。该系统运用感知、计算、建模、仿真等信息手段,对“发、输、配、用”进行全过程描述、辨识、预测、诊断、决策,对镍氢锂电和锂电池组合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介入时机与深度进行动态化管理,确保储能系统始终以最佳工况应对多变的供电侧电力波动,提升储能系统安全性,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2、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赋能,拓展传统业务新空间

  公司融合工业4.0技术理念,以持续满足客户严苛品质需求、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为导向,大力推动信息化、数字化质量管理工具与运用模式的研发,实现产业链的精益协同和数字化、智能化智造。基于大量生产经验采集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广泛运用可视化、数据化,摆脱设备运行、品质控制对人员技能与经验依赖、主管偏差,具备了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制造能力,显著改善产品品质、保障一致性,降低生产成本。

  依托数字化赋能下的控制能力与创新能力,公司持续拓展传统业务空间。镍系列电池及材料目前已经进入以下应用范围:民用镍电池,车载动力电池,超级镍电池,储能系列电池(镍锌电池,镍-氢气电池,锌铁液流电池,超级电容电池等,用于发电侧和供电侧调频/调峰),金属空气电池(鱼雷动力,海事救援浮标等),制氢电极(电解水制氢电解槽电极,应用于风光等发电制氢)。

  3、坚持CORUN,共建产业闭环

  面对“双碳”时代机遇,科力远以先进电池及材料为主业,深耕镍电、锂电与储能,开创“一主业、三赛道”事业格局。在镍电领域,公司构建了从电池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电池及管理系统、电池回收的完整产业链,建有国内唯一的HEV镍氢动力电池配套产业链。在锂电领域,形成了锂矿原材料保障与碳酸锂需求拉动的有效协同。参股公司兰州金川金科资源循环公司成功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示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5000吨/年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生产线已全面建成投用。在储能领域,公司基于共创共享的CORUN理念,联合产业链优质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打造大储能产业联盟与创新联合体,发起成立储能产业基金,构建从自然矿山到城市矿山的闭环强链,实现上游资源驱动与终端储能拉动的产业链深度联动,共同创造市场增量。通过产业链之间的充分协同,围绕储能打造协同优势、规模优势、成本控制优势,提升产业链的韧性与活力。

  4、国际客户稳定合作,产品品质与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作为丰田HEV车载镍氢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在华唯一供应商,自公司成立以来,与丰田、松下、SAFT、FDK等国际先进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于国际客户对产品品质、服务能力、管理水平、技术工艺、环境保护和生产保障的严苛要求,合作过程中锤炼了公司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加速了公司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有助于公司的市场拓展,以及品牌价值与影响力提升。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1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14.5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4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29.2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2亿元。公司本期业绩下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2023年公司镍电业务主要产品销量下降,导致相关产品营业收入同比有一定下降;贸易业务及其他业务收入也有所下降。

  2、2023年公司对锂电材料业务进行布局,在锂矿扩建及碳酸锂产线建设的前期投入较大,同时受碳酸锂行情下跌影响,导致锂电材料产品毛利率下降。

  3、2023年新增投资,融资需求增加,财务费用较上年增加。

  4、受碳酸锂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公司对碳酸锂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对采矿权计提减值准备。

  5、参股公司江西鼎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收益下降。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电池材料行业

  (1)锂电材料震荡筑底,长期向好

  机构预测,碳酸锂等锂电材料经历需求、产能依次快速增长后,目前面临产能过剩挑战,2025年有望缓和。在产能严重过剩情况下,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变量已由供需关系转变为成本差异。成本曲线较陡峭的行业,龙头具备较强成本优势,其盈利韧性更强;边际生产者如外购锂云母、锂矿的生产者将因亏损而面临被出清的风险。电解液、负极、铝箔等环节龙头公司成本优势较为突出,或仍可维持相对稳定的底线利润。

  2024年碳酸锂及锂电材料行业将面临供需关系变化、价格波动、产能扩张等挑战,但同时也受益于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等积极因素。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持续扩张,碳酸锂及锂电材料行业有望实现稳定增长。五矿期货表示,虽然锂市场短期内面临供大于求的压力,但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以及成本支撑的稳固,使得锂价有望在底部区间展开震荡筑底过程。

  (2)镍原材料维持过剩格局

  根据机构(一德有色)统计数据,2024年,印尼NPI新增项目量虽有下降但依旧不少,国内高镍铁产量进一步收缩,整体维持过剩格局。由于国内纯镍产能的投放,年内国内纯镍产能释放较多,产量相较前几年有了质的飞跃,同时由于国货挤占,进口格局发生了改变。2024年纯镍新增产能还将释放,释放力度取决于利润情况,进口维持较低水平,机构预测,2024年国内纯镍过剩量还将扩大。

  2、电池行业

  (1)动力电池保持高增长态势

  从市场规模看,各类研究机构预测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24年可达1150万辆,电动化渗透率有望超过37%,2024年中国动力600482)电池市场总规模将达到800-900GWh,同比增速超过20%。其中,电动乘用车的疯狂增长将带动动力电池需求达750-850GWh。在政策大力扶持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仍将保持高增长态势。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开拓,海外市场对中国动力电池的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3年动力电池共出口127.4GWh,同比增长48.4%。其中,三元电池出口86.7GWh,同比增长55.8%;磷酸铁锂电池出口39.9GWh,同比增长33.3%。受益于欧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动力电池出口规模快速增长,预计2024年动力电池将超过180GWh,同比增长50%左右。

  2024年,在物流、矿山等行业降本和减碳背景下,加速物流车、重卡油换电已成为趋势,再叠加锂电池价格下降,预计2024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销量有望突破60万辆,进而带动锂电池的需求增长。

  (2)储能电池中锂电占据主导,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我国多省市陆续发布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政策,推动储能需求快速增长,储能成为锂电池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进一步带动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随着储能行业发展,欧洲、北美、中国等地区储能电池需求快速增长,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增至295GWh。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达257GWh。

  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快速发展。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3版)》中,强调了对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性要求,对电站可用的电池技术种类做了基本限定。《要求》明确,锂离子电池不得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并将具有本征安全性的水系液流电池划为重点发展方向。水系电池具有内在的安全性和快速充放电能力,能够延长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和提升应对多种严苛工况的能力,在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包钢集团稀土研究院杭州分院副院长闫宏伟建议,相关部委重新审视镍氢电池在储能中的应用,为这一成熟技术在新场景中的应用和技术研发给予一定支持。

  (3)消费类电池迎来复苏

  根据中信期货研究所测算,考虑单机容量的增长,2024年全球消费电池需求有望增长6%至115GWh,其中中国消费电池需求增长11%至54GWh。智能手机市场的复苏、PC市场的换机高峰、电动工具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增长,以及锂电池市场结构性变化,都将推动中国消费电池需求的增长。同时,锂电池行业的整体增长态势和出口贸易的增长也为消费电池市场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GGII预计2024年中国数码电池出货量超50GWh,同比增长超3%。其中,3C软包数码电池及电动工具用锂电池出货量增长1-2%;港口机械、AGV等市场锂电池需求有望实现5%以上增长;受益于产品价格的下降,小动力用锂电池市场将实现15%以上的增长。

  3、新型储能发展按下“加速键”

  新型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支撑,也是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助力构建新能源行业的“新质生产力”。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这是我国首次将“发展新型储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为“新型储能”发展按下“加速键”。

  GGII预测2024年全球表前新增装机量增速达40%,储能系统/电池出货量增速约25%,储能系统全球出货超160GW,新型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据寻熵研究院预测,2024年我国新增并网储能项目规模在基准场景下有望达到34.5GW/85.4GWh,在乐观场景下则有望达到43.4GW/107.1GWh,按能量规模比较,对应实现74%至118%的增速。但储能也面临着“唯价格论”下的劣币驱逐良币、“建而不用”、有效利用率不高、产能过剩等问题。

  同时,新型储能多元化布局,混合储能将迎来发展黄金期。2023年以来,越来越多混合储能项目出现在招投标中,且多个混合储能项目陆续开工、投运、并网,更有大批量混合储能项目备案。2024年,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在56个项目中混合储能独占7个席位。

  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手并进

  我国汽车产业已迈入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3年8月,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到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同时也指出稳定燃油汽车消费,鼓励企业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积极探索混合动力、低碳燃料等技术路线,促进燃油汽车市场平稳发展。包括节能汽车在内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可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根据日经中文网相关报道显示,丰田集团2023年的全球新车销量达到1123万辆,其中HEV车型全球销量增加31%,达到342万辆,首次超过300万辆,创出历史新高。此外,长城汽车601633)、吉利汽车等国内大型车企也纷纷布局HEV领域,市场前景广阔,节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共同发展或将成为行业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服务节能减排事业、助力“双碳”国家战略,是科力远人共同的使命。基于国家碳中和整体战略规划,结合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新型储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空间与市场需求,公司回归电池及材料主业,全面贯彻发展大储能战略方针。

  目前外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储能内卷严重,但同时,储能作为国家政策指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在保持高增长,长期来看依然是积极向好的高景气赛道,公司必须快速把握发展机遇和窗口期,以共创共享的大储能模式开拓市场,创造增量、分享增量、在增量中谋发展。牵头推动产业链优质企业、地方政府、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等共同组建大储能产业生态联盟和创新联合体,构建从自然矿山到城市矿山的全产业链闭环生态,从资源、技术、市场、资金、创新五个方面助力企业成长与行业进步,创造市场增量,联盟成员通过分享增量“红利”,实现共创共赢、协同发展。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将是科力远发展新阶段的拐点之年,大储能战略已经是科力远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公司经营层将紧紧围绕着董事会下达的经营目标任务,以创新务实、稳健经营的发展思路为指引,强化经营管理的支撑能力,加快三大业务创新突破,助推目标达成。

  1、大储能业务。推动储能业务在市场、技术、资源上突破变量,实现储能市场破局、业务规模上量。①加强对外合作,获取市场储能柜业务订单;②开拓换电业务市场,跑通电池银行模式;③通过储能业务孵化融资平台,组建、扩募产业基金。

  2、采选冶业务。在锂电业务方面引进外部合作加快矿山建设、推动碳酸锂产线建成达产,实现降本增效。①保障碳酸锂产销规模,提高综合收率至行业先进水平,开展极致降本;②通过与外部企业合作加快矿山建设,并提高矿山现有产能满足当期原矿需求,完成矿山扩能换证,降低生产成本。

  3、传统业务。传统镍氢业务在持续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积极拓展三新业务,激活存量。①公司已形成了从电池材料、到电池极板、到动力电池的镍氢动力电池的全产业链覆盖,2024年以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为重点,从工厂端、总部职能端深度加强管控,确保订单与成本控制水平不断提升;②依托存量资源,利用沉淀的技术能力,积极培育新业务,在新市场、新产品、新技术上实现应用,为布局第二曲线业务做好准备。

  4、经营管理及研发创新。①打造企划运营总部模式,总部除了在正常的经营和运营管理之外,还将在重要信息的疏统通合、重大项目管理、重大课题研究、战略动态管理、公司上下同欲一体化作战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②技术研发方面,开展锂云母提锂技术创新中试,推动固态电池工程化技术开发等。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一)政策风险

  公司产品下游终端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业务及储能业务,上述产业受到国家及地方相关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大。虽然“十四五”确立了新能源和储能的战略价值,国家也出台多项政策及方案推动新型储能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市场潜力巨大,但未来相关政策的持续落地具有不确定性。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持续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和行业政策动态情况,适时对公司战略进行动态调整,提升响应能力,稳定业务发展。

  (二)市场风险

  虽然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稳定经济形势,2023年国内经济整体回升向好,但2024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仍需要克服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这六个方面的困难或挑战,加之人民币汇率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供给和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公司面临的市场波动风险较大。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通过产品定价模式优化、技术工艺创新、提高客户合作深度等多种手段将市场波动的压力予以转移或化解,并通过科学研判原材料市场走势、套期保值、定期储备部分库存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

  (三)经营风险

  公司进入锂电及储能业务领域,后续在人才培育、工艺管理、产线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面临一定挑战;在成熟业务领域,HEV镍氢动力电池材料下游客户相对单一,如果公司主要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发生不利变化,或者主要客户的产品结构调整导致其对公司产品的需求量减少,则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且随着主要客户电动化步伐加快,战略合作客户锂电需求增长,需要公司持续增能,提升产品服务能力。

  随着公司各板块业务的深入,管理与运营难度将增加。如果公司不能有效应对经营规模快速扩张、产品需求变化等内外环境的变化,将影响公司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针对上述风险,一方面公司将依托服务国际一流客户的供应链管理经验、数字化智能制造计划、人才传承文化等措施,结合上游原材料资源,快速提升新业务开拓进程和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公司已与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创新生产技术、提升制造质量等措施保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巩固与主要客户的关系,并积极开拓下游市场积累更多优质客户。同时公司将加强内部治理,完善经营运作机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并通过完善激励制度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四)行业竞争风险

  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导向和以新能源为主导的绿色产业将成为未来最大的新兴产业。全球资本、人才也随之高度聚集新能源行业,众多企业进入或加大对锂电、储能行业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入,投资过剩与产能过剩成为现实,产业链快速向头部市场聚集,公司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行业竞争格局。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深化科技创新发展之道路,保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有序扩张产能规模,丰富产品序列,优化合作模式,保证并拓展市场份额,提升规模效益下的风险抵御能力。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06
科力远
击败了66%的股票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中期趋势正处于反弹阶段。
长期趋势已有53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4.51亿股,占流通A股27.09%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43元。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