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耐克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7 01:20: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狄耐克(300884)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所属分类 公司主营楼宇对讲、智能家居、智慧病房及智慧门诊等智慧社区安防智能设备及智慧医院相关应用领域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业务。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公司所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设备制造业(C39)。 (二)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 1、智慧社区行业 (1)行业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代表了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智慧社区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社区的智慧化不仅是智慧城市治理的关键要素,也是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导下,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的重要模式。智慧社区通过充分整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实现了社区内各单元的紧密连接和数据的互通,构建了高效的联动机制,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体系。智慧社区将门禁系统、监控系统、梯控系统、安保系统、物业系统等融为一体,集成云门禁、云对讲、云停车、云监控、智能家居、社区购物等社区服务管理平台,打造智慧社区生态链。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强大支持,智慧社区正朝着构建大型集成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的方向发展。这一进程亦推动了数字楼宇对讲和智能家居产品的发展,实现住户室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功能联动。同时,也促进了“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的快速发展,实现全社区各子系统信息共享与功能联动,为社区居民打造了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社区提供了智能化的基础设施,促进了智慧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流程的自动化管理,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服务的效率。我国智慧社区的演进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和智慧化。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我国住宅小区建设已步入智慧化的新阶段,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智慧社区的发展已经迈入崭新的纪元。当前,我国智慧社区建设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探索解决民生问题为主旨,以优化人们生活方式为方向,结合政策、技术运用等,推动老旧小区的智慧化改造和新建社区的智慧化提升,通过构建会感知、会思考、会联控、有温度的新型智慧社区,从而增强人们生活幸福感与获得感。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城镇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5%。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城镇常住人口已达到93,267万人,较上年末增加了1,19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显示出了新型城镇化的稳步发展态势。展望未来,我国的城市人口预计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伴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城镇居民对便捷、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促使其对智慧社区的需求也将持续攀升,老旧小区的智慧化改造和新建社区的智慧化提升已成为必然趋势,智慧社区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截至2023年末,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18元,比上年增长6.3%。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居民对于住宅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为人们追求居住环境的安全、舒适、健康、便捷等方面的改善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进一步推动了老旧小区的智慧化改造升级和新建社区的智慧化建设。在新型城镇化的方针指导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已成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斗目标的重要路径。此外,各地住房和金融政策纷纷出台,进一步满足了居民正常住房消费的愿望和需求,城市住房需求特别是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望持续释放,智慧社区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2)国家政策驱动 近年来,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出台计划鼓励、指导智慧社区的建设,提出要以网络、智能设施、存储设备等硬件为基础,以数据为驱动,以数字化平台为支撑,综合利用各项信息技术,构筑智慧社区技术底座,支撑社区智慧应用。以期在中国逐渐完成城镇化的同时,完成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提高居民城市居住便利性,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及方便相关部门对社会安全的监管。智能化、智慧化逐渐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构建更加广泛的智慧化生活环境,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舒适度、品质感,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战略部署,为建设和发展智慧社区创造了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智慧社区成为国家持续推进的重点项目。 1)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的通知》,将住宅小区列为推动“信号升格”,网络覆盖的重点场景之一。上述通知明确将持续推进居住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和基于光纤到房间(FTTR)的室内Wi-Fi覆盖,重点覆盖活动中心、生活超市、地下停车场、电梯等关键点位,新建住宅小区关键点位基本实现移动网络全覆盖,支撑智慧家庭、智慧社区等应用。到2025年,实现70%以上住宅小区的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和应用体验提升。 2)2023年12月,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意见》指出,在加强数字化技术运用方面,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增加源头技术供给,支持北斗定位导航、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技术在生活服务行业落地应用,形成低成本数字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壁垒。支持生活性服务业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研发,引导科技企业、平台企业、流通连锁企业等组成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市场和数据优势,推进关键软硬件技术攻关。推动地理信息数据与生活服务要素的耦合协同,更好支撑智慧社区、智慧出行、智慧旅游等生活服务应用场景。 3)202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要增加高质量社区服务供给。依托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同步实施城市社区美好生活建设行动。支持各地加快数字化赋能,提升社区嵌入式服务信息化水平,推动线上线下(300959)社区服务融合发展。 4)2023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城市标准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指出要深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研制智慧城市分类分级、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数据治理、城市大脑、城市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标准,完善智慧养老、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典型应用领域标准,深化智慧城市标准在城市治理、规划建设、产业经济、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实施应用,推动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标准协调建设。 5)2023年7月,住建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106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通知》指出,各地要将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重要内容,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例如: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推动家政进社区,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提高社区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6)2023年4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部署了10个方面26项重点任务。其中,在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方面,明确了集约化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提升村级事务管理智慧化水平。开展社区服务数字化建设试点,确定一批现代化社区服务和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数字化支撑作为乡村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鼓励各地组织开展数字化治理实践。 (3)行业市场规模 在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益于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加之人们对智慧、便捷生活的美好追求,智慧社区正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期。根据《2021-2026年中国智慧社区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智慧社区市场规模已达到5,950亿元,同比增长10.08%,预计到2031年有望达到万亿元市场规模。未来,智慧社区将以智慧家庭打造智能生活,以智慧小区提升社区品质为目标,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进而实现数字生活的新愿景,体现智慧社区行业的良好发展前景。 2、楼宇对讲行业 (1)行业发展现状 楼宇对讲系统作为社区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不仅连接着社区和家庭,还在社区信息化、提升居住品质、物业服务质量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作为智慧社区的入口,楼宇对讲产品广泛应用于住宅和商业建筑,通过整合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实现身份验证、鉴别、访问控制、安全监控和人机交互等多项功能,打造了呼叫对讲、可视通话、远程开门、人脸识别、电梯联动、微信小程序视频通话等便捷体验,有效提高了社区出入口的人员通行效率和安全管控水平,进而增强了社区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物业的管理效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安防行业的深度融合,楼宇对讲产品已成为“平安城市”、“平安社区”中不可或缺的安防子系统,楼宇对讲及其延伸产品行业对讲的应用场景已涵盖小区、别墅、医院、监狱、银行、学校等区域。 楼宇对讲技术在中国经过多年积累和不断发展,经历了从非可视到可视、模拟到数字、独立系统到联网系统、总线联网到TCP/IP技术联网转换等多代技术变革;产品功能也从单一简单型发展到智能综合型,再到与智能家居相结合的新一代智能数字对讲、云对讲,深度融合到智能家居、智慧社区建设中。随着生物特征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和在安防行业的广泛应用,楼宇对讲行业通过不断融合新技术和新应用,提升了产品的互联互通和功能多样化水平,推动行业持续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促进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1)楼宇对讲与人工智能相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进步,推动了人脸抓拍、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指纹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楼宇对讲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与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的融合不断深化。室内分机正逐渐演变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和智慧社区的信息交互枢纽,而门口主机则逐渐成为智慧安防、雪亮工程等领域的主要AI载体。楼宇对讲行业已从数字化时代步入智能化时代。 公司楼宇对讲产品从模拟系统发展至Linux数字系统、安卓数字系统再到AI智能系统,整合了人脸抓拍、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指纹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并与智能家居产品深度融合。公司专注于AI算法模型的小型化和边端化研究,利用算法模型的剪枝、蒸馏等优化技术,使AI更好地赋能公司各种小算力设备,推动公司产品智能化升级,助力社区安防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发展。 2)楼宇对讲与云对讲技术相融合 随着物联网、互联网通信、云计算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云平台服务应用的落地推动楼宇对讲系统步入“云”时代。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通信、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逐渐被应用于楼宇对讲系统中,使楼宇对讲系统的通信能力不再局限于局域网,而是拓展至互联网领域。同时,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赋能的云对讲技术亦实现产品化,推动传统对讲系统向AIoT方向发展。 公司自主研发并掌握了基于云服务的小区门禁系统及对讲开门方法的核心技术,将楼宇对讲延伸到广域网公共通信推出微云门禁系统,实现可视对讲、手机开门、访客密码分享、访客消息记录等智能化功能,并可以通过云平台与智慧社区相关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大数据应用分析,助力社区智慧物业、居家养老等服务的整合,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的智能化与科技化水平。 此外,公司的微云门禁通过AIoT自建平台,可将音视频对讲、IoT控制、AI计算等技术与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无缝融合,让终端用户仅需一个微信账号即可享受多种个性化服务,极大提升了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 3)楼宇对讲、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深度融合 随着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概念的普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舒适度要求日益提高。智慧社区的发展正从根本上优化居住条件,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作为智慧社区的标准化配套产品之一,数字化楼宇对讲系统具备与智能家居、智慧社区应用互联互通,实现楼宇对讲、智能家居和智慧社区的深度融合的能力,已逐渐成为集云门禁、云对讲、云监控、社区购物、社区信息、家居智能控制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管理平台。同时,楼宇对讲系统正逐步建立以“社区综合服务”为核心的O2O平台为目标,实现住户之间、住户与社区、住户与更广泛社会间的综合信息交互与有效管理,为提升社区增值服务提供了新机遇,进一步推动智慧社区向智能化和便捷化迈进。 (2)国家政策驱动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持续受到市场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应对房地产行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调整优化措施。2023年,中央和各部委着重强调了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的原则,实施“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双限’解除”、“限价松绑”、“普宅标准优化”、“房票安置”等相关松绑政策措施,同时,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供应的保障,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推动全国房屋竣工面积的增长,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逐渐显现。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在转型期,但未来的持续发展仍然有坚实支撑。随着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持续落实和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逐步建立,房地产市场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将得到有效推进。同时,国家对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房的推广以及智慧小区、智能家居的深化普及,使得市场对楼宇对讲产品的需求显著增加,表明楼宇对讲行业发展前景依然可观。 1)202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各派出机构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当地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辖区内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下限,进一步满足市场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2023年8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以及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两大目标,并提出把明确对象和标准、加快建设和筹集、规范配售和管理、加强监督管理等四大方面作为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重点任务,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民生改善。 3)202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表示要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好“金融16条”,延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限,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对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要求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再次强调要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民营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4)2023年8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表示要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延续实施支持“保交楼”工作、帮助处置不良资产等阶段性政策。更明确要在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等方面加强政策储备,不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并重申要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延续实施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至2024年5月末,同时稳步推进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在试点城市落地。 5)202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中央政策指导下,一系列关于城中村改造的部署展开,其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中村改造信息系统投入运行两个月以来,已入库城中村改造项目162个。 6)2023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实施,靠前谋划2024年改造计划,明确要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鼓励合理拓展改造实施单元,根据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需要,在确保可如期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的前提下,可结合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将建成于2000年底后、2005年底前的住宅小区纳入改造范围。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军队所属老旧小区、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住宅小区,按照属地原则一并纳入地方改造规划计划。 7)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出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进一步发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在老旧小区改造和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中的作用,继续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持续推进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支持7度及以上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鼓励同步开展农房节能改造和品质提升,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 8)202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期限的通知》,表示对于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与房地产企业基于商业性原则自主协商,积极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进项目完工交付。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可不调整贷款分类,报送征信系统的贷款分类与之保持一致。 9)2023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政府工作提出了多项建议。其中,包括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和危旧房改造,再度明确2023年的房地产行业发展方向。 10)2023年2月,总书记发表《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文章,提到要防范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风险。总书记表示,房地产对经济增长、就业、财税收入、居民财富、金融稳定都具有重大影响。要正确处理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关系,做好风险应对各项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扛起责任。要因城施策,着力改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落实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深入研判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和城镇化格局等重大趋势性、结构性变化,抓紧研究中长期治本之策,消除多年来“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发展模式弊端,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11)2023年1月,住建部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化解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努力提升品质、建设好房子,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会议再次强调,要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大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360万套(间)。2023年,在城市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以上。同时,明确要以提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抗震改造等工作,因地制宜建设小城镇,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由此可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保障性住房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将成为楼宇对讲行业新一轮市场需求。 12)202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聚焦专注主业、合规经营、资质良好、具有一定系统重要性的优质房企,开展“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项行动,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同时,会议强调要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运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积极提供配套融资支持,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要落实好16条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保持房企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稳定,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要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务,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 随着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边际调整和放松,行业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房地产增量市场有望持续企稳恢复,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复苏,楼宇对讲行业发展前景仍然可观。 (3)行业市场规模 1)政策助力房地产市场回暖。2023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和房地产行业调整政策的影响,我国房地产行业整体呈现调整期的紧缩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比上年下降9.6%。其中住宅投资83,820亿元,下降9.3%。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38,36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89,884万平方米,下降7.7%。房屋新开工面积95,376万平方米,下降20.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69,286万平方米,下降20.9%。同时,随着一系列“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政策的落地实施,房屋竣工面积数据有所回升。2023年,房屋竣工面积99,831万平方米,增长17.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2,433万平方米,增长17.2%。随着房地产行业松绑政策的不断落地以及市场自我调整的持续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将逐渐释放,市场预期将有所好转,房地产行业有望逐步企稳恢复,楼宇对讲行业的需求亦将随之增加。 2)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2023年伊始,住建部召开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要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大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等。会议还指出要在“十四五”期间,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全国40个重点城市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50万套(间),可解决近2,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根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213万套(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7万个,涉及居民897万户。 3)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重点在老城区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改造,改善居民基本居住条件。根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全年实际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7万个,惠及居民897万户,比2023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多了0.07万个,惠及居民多了32万户。2023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59万套,基本建成193万套,棚户区改造持续推进。此外,根据住建部信息显示,近五年,全国改造了16.7万个老旧小区,惠及2,900多万户、8,000多万居民。由此可见,未来,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仍是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国家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危房改造及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建设进程的推进和实施,随着城镇化率的稳步提升、老旧小区及棚户区改造的需求日益增长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作为现代化住宅小区的标准配套产品之一,楼宇对讲系统也将得益于上述市场变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拓展其市场空间。 3、智能家居行业 (1)行业发展现状 智能家居以住宅为载体,通过融合物联网、自动控制、音视频、计算机等技术,实现对家庭环境的全面智能化管理,将家电控制、环境监控、信息管理、安全防范及影音娱乐等多种功能紧密结合,形成高效化、智能化的家居设备集成管理系统,以“家”为中心、“全屋智能”为特征的生态圈,提升家居环境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高效性、智能性、环保性。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5G商业化快速推进,AIoT时代全面开启,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多元应用场景不断渗透与飞速发展,智能家居行业正逐步从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演进,从被动式控制向主动学习转变,逐渐实现各类智慧产品广泛兼容与全屋智控。 从产品形态看,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单品智能化。这个阶段一些智能家居单品逐步涌现,以家电产品智能化为代表,传统家居产品也紧跟智能化趋势步伐,实现家居产品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衍生出其他新型智能家居产品。 阶段二:场景智能化。首先不同品类产品在数据上进行互通,而后不同品牌、不同品类的产品通过更多的数据融合和交互,针对特定场景逐步实现接口开放和互联互通,构建智能化的场景空间。 阶段三:全屋智能化。通过融合运用大量物联网设备感知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实现不同智能家居产品间的互联互通,进而形成以“学习-感知-分析-联动执行”的控制策略为核心,洞察用户需求,实现无感化、主动化,完成智能家居由智能向智慧、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型升级,打造开放、完整的智能生态系统,提供真正万物互联的居家生活体验。 万物互联赋予各行各业新生态、新特征与新常态并行的新生命旅程。乘着万物互联的东风,智能家居也迈入全新发展阶段,步入技术重塑、产品重塑、场景重塑、入口重塑、渠道重塑与体验重塑的新征程。传统家电产品在融入AIoT技术后,智能化、互联网特征逐步凸显,以场景为依托的AIoT生态被不断构建,家居生活相关的设备被集成,形成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事务管理系统,产品体验不断提升。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动下,智能家居领域保持高速增长,产业链发展前景广阔,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众多互联网、科技企业、传统家居、电器制造企业以及安防企业纷纷加入到智能家居行业,加速智能生态系统建设,共同推动智能家居行业新一轮变革。 (2)国家政策推动智能家居行业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如《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鼓励政策与支持措施的落地实施推动着智能家居技术融合、标准建设、引导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推进智能家居产品的普及,促进产业的实际落地,驱动智能家居行业发展与创新,使得智能家居的需求得到了有效赋能,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国证监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聚焦消费升级需求和薄弱环节,大力开发智能家居、绿色建材、老年用品等领域新产品。推动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加高端产品供给,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实施卓越质量工程,推动企业健全完善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建设,持续保护老字号,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制造”高端品牌。推动传统制造业标准提档升级,完善企业技术改造标准,用先进标准体系倒逼质量提升、产品升级。 2)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明确积极开展5GRedCap应用创新。围绕产业数字化、治理智能化、生活智慧化等方面,加快探索5GRedCap应用,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动5GRedCap与视频采集、数据传输等融合创新,加快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促进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推动可穿戴、智能家居、移动办公等新型终端向5GRedCap演进升级,助力个人应用创新不断涌现。 3)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6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确定将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在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方面,明确要打造集成多方算力资源和开发平台的算力服务,鼓励各地为中小企业、科研机构提供普惠算力资源,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门槛,保障算力使用需求。推动算力在更多生产生活场景的应用落地,保障家电控制、环境控制、安防报警等智能家居应用算力供给。持续推进算力对创新应用的支撑,推动算力在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新业态拓展应用。 4)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强调要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持续推动绿色智能家电国家标准研制,完善绿色智能家电标准体系,积极开展认证。加快建立健全智能电子产品标准体系,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互联互通。加强缺陷电子产品召回管理。加快推动商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5)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从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提出20条针对性举措。其中,在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方面,明确提出要促进家庭装修消费,鼓励室内全智能装配一体化。推广智能家电、集成家电、功能化家具等产品,提升家居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支持智能产品消费,打造电子产品消费应用新场景。此外,《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还提出,要鼓励数字技术企业搭建面向生活服务的数字化平台,推进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数字消费业态、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并广泛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倡导理性消费,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以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6)2023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包括创新培育智能消费、提高家居适老化水平、支持旧房装修、促进农村家居消费等十一项主要措施以释放家居消费潜力,巩固消费恢复发展势头,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具体措施包括支持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睡眠、智能康养、智能影音娱乐等家居产品研发。发挥消费平台大数据作用,支持企业开展家居产品反向定制、个性化设计和柔性化生产。促进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推动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发展。开展数字家庭建设试点;支持家居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的家居行业领跑企业。鼓励企业打造线上家居服务平台,促进“互联网+家装”“互联网+二手家居”、家电家具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支持家居卖场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构建“大家居”生态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全场景家居消费解决方案。支持家居卖场、购物中心等设置智能家居体验馆、品质家居生活馆等体验式消费场景,探索家居零售与文娱休闲、创意设计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组织开展家居焕新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提高家居消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供更多高品质、个性化、定制化家居产品,加大优惠力度,支持居民更换或新购绿色智能家居产品、开展旧房装修,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家电家具家装下乡,因地制宜支持农村居民购买绿色智能家居产品、开展家庭装修。 7)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8)2023年5月,商务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顺应数字家庭发展趋势,探索家电、家居一体化融合消费。支持家电企业围绕“家场景”,在步行街、商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开设绿色智能家电体验店,鼓励开展新店首秀新品首发等活动,不断提升消费体验。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消费需求。加大绿色智能家电相关知识宣传力度,传播绿色、智能、健康的家电消费理念。 (3)行业市场规模 1)智能家居生态融合将向纵深化发展,设备联动程度逐步加深,语音和视觉交互的覆盖范围及准确度将迎来提升。根据IDC发布的《2024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十大洞察》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面临宏观消费环境和自身发展周期的双重挑战,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市场并未停止升级调整的步伐。IDC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需求将逐步回暖,设备出货量将同步增长6.5%。同时,IDC认为智能家居生态融合将向纵深化发展,设备联动程度逐步加深,2024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互联平台接入比例为76%;大模型将逐步赋能语音、视觉及感知交互能力,改善家庭环境下人机交互体验。其中,语音和视觉交互的覆盖范围及准确度将迎来提升。2024年,内置语音助手的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占比将接近21%,支持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将同比增长14%。此外,IDC还认为,受地产周期影响,后装市场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其中旧房升级改造需求将成为全屋智能市场拓展的方向之一。 2)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设备出货量持续增长,全屋智能成为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趋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约为6,515.6亿元,2023年可达7,157.1亿元,设备出货量预计达3.3亿台,到2025年市场出货量将接近5.4亿台。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随着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逐渐应用,中国智能家居硬件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未来5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结合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历史增速,预计到2029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09万亿元。此外,伴随全屋智能场景布局的持续深入,设备功能的逐步升级,连接和交互技术的不断演进,渠道体系的陆续完善,市场体量将迎来快速增长。根据IDC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屋智能市场销售额将突破100亿元,并且在未来5年内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9%,智能家居增长势能向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倾斜,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 3)智能家居行业AI技术整体渗透率持续提升,智能安防类产品渗透显著。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智能家居(AIoH)发展白皮书》显示,艾瑞咨询认为,近年来,得益于人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对舒适品质家庭生活的不断追求,智能家居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目前我国正处于智能家居的全面智能爆发期,在生活习惯改变及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刺激下,人们更加注重家居幸福感和体验感的提升,智能家居发展增速将持续向上。根据艾瑞咨询测算,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9,523亿元。同时,伴随用户对家居生活舒适度要求的提高与技术成熟度的提升,AI技术将更多渗透到各品类产品,艾瑞预测,2025年,AI技术在智能家居的整体渗透将接近50%,其中,智能清洁、智能安防等产品渗透显著。 4)精装修市场智能家居系统配置率持续增长。根据奥维云网(AVC)发布的《2023年中国房地产商品住宅精装修市场智能家居年报》显示,2023年,中国房地产精装修市场新开盘项目1,564个,同比下滑21.9%,降幅收窄20.6个百分点。其中,智能家居系统配置率连续三年增长,精装修市场配置率从2021年的9.6%增长到2023年的20.5%。根据奥维云网(AVC)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精装修市场智能家居系统配套项目个数为347个,同比上升7.4%;配套规模为19.09万套,同比下降4.2%。 5)国民消费升级带动智能家居需求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底,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实际增长6.1%。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上升、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消费观念变化及消费升级的驱动,绿色、智能、健康的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住宅的居住观念已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对美好智慧生活向往的需求不断提升,在住宅的舒适性、便捷性与环保性上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智能家居已成为人们提升生活幸福指数的刚需。得益于国家及各地政府政策举措的稳步实施和持续推进,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4、智慧医院行业 (1)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慢性病发病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医疗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持续凸显,民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对医疗条件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传统的医院运营和管理模式已无法有效满足社会的需求,促使医院纷纷积极探索更加便捷、高效的智慧化管理方式,推动医疗服务向智慧化方向转型,以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的期待和需求。 1)医疗资源日益紧张,医院智慧化转型持续加速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战略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民生领域应用,已成为民生经济的重要支撑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不断助推医疗服务水平提升。面对就医需求的持续增长、老龄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等现状,促使医院迈向智慧化转型的步伐。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城乡医疗水平的不均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各类医院需要通过更加便捷、高效的智慧化服务措施来缓解与日俱增的就诊压力。同时,老龄化、慢性病健康管理以及医疗资源供需失衡等问题的日益凸显,使得医院迫切需要探索新的运营方式,不断推进医疗智慧化转型。智慧医疗已经成为当下医院发展的重要方向,借助智慧化转型,医院能够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以更高效的方式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对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2)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助力医院智慧化建设 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信息化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通过融合更多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全方位、全关联、全链路的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服务,为互联网医院、5G医疗应用、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医疗以及健康物联网应用等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智慧医院将逐渐实现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智慧医院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集成应用,对医院病区和服务流程进行了智慧化升级,帮助医院建立覆盖临床护理、诊疗流程、运营管理、决策分析、患者服务等多个维度的全院信息化管理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为患者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体验,为医院创造更多医疗服务价值。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不仅加速了医疗行业的全面升级,同时也引领了医疗信息化的革新进程,为医院的智慧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智慧医院的建设不仅是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科技进步为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带来的直接体现,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智慧医院有望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打造一个更加便捷、高效且人性化的医疗环境,为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3)医疗服务模式转变,推动医院智慧化升级 在“新基建”和“新医改”的双重驱动下,以医院为中心的传统医疗服务模式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转变。智慧医院的建设,融合了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了智慧医院的建设新模式,智慧化的医疗场景正逐渐深入到就医环节中。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通过实现手机等移动端的预约挂号、预约诊疗、费用结算、信息提醒等服务功能,提升患者就医过程中的便利性,增强了患者就医的便捷性和效率;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以电子病历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实现电子病历、影像、检验结果等各个系统之间数据资料的互联互通,提高了医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面向医院的智慧管理,让医院管理者能够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移动终端实时监测全院各项设备的运转状态,提升了医院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相较于传统医疗模式,智慧医院的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和便捷化等特点,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运营管理和缓解医疗资源压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4)医养需求日益凸显,促进智慧康养产业快速发展 在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智慧康养正迅速成为推动社会医疗养老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随着老年人的医疗和健康需求的持续上升趋势,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以老年人福祉为核心的银发经济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银发经济,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对养老机构的普通床位和护理床位实行差异化补助,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和改造力度,特别是提升对失能老年人的照护服务能力,适当增设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专区。同时,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完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心理慰藉类智能产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防走失终端等智能设备。智慧康养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其多元化的健康需求,缓解国家社会面临的养老压力,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链,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2)国家政策利好智慧医院行业发展 国家始终将医疗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政策是推动行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引擎。近年来,国家在宏观科技战略部署和具体建设落地层面上,均对医院智慧化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与前瞻性规划。智慧医院建设在构建智慧城市、推行“互联网+”等国家级重大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一系列指导性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新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各地对智慧医院及智慧医疗的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积极推动医疗机构的智慧化服务建设,有力促进我国医疗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持续增强的建设力度,旨在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医疗机构智慧服务不断升级和完善,进而实现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全面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在此背景下,我国医疗信息化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智慧医院行业也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发展势头。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智慧医院建设将迈上新的台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以来,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医防结合等措施正逐渐落地,智慧医院行业正迎来发展机遇。作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2023年以来,国家及各部委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改善全过程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 1)2023年12月,国家数据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选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作为重点任务行业及领域,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在“数据要素×医疗健康”方面提出,要提升群众就医便捷度,探索推进电子病历数据共享,在医疗机构间推广检查检验结果数据标准统一和共享互认。有序释放健康医疗数据价值,完善个人健康数据档案,融合体检、就诊、疾控等数据,创新基于数据驱动的职业病监测、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等公共服务模式。加强医疗数据融合创新,支持拓展智慧医疗、智能健康等数据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加强中医药预防、治疗、康复等健康服务全流程的多源数据融合等。 2)202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3-2026年度)》,指出将围绕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巡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相关国家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包括是否全面贯彻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有关文件中关于学科、临床专科、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以及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学教育、临床科研、医院管理等各项要求。 3)2023年12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明确要丰富生活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其中,在推进医疗健康领域数字化应用方面,强调要加快开发普及数字医疗应用,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水平,优化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在线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等服务。持续深化医保码(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电子票据、医保电子处方、医保移动支付等应用。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建设和信息互通共享,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处方等数据库。优化诊疗流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为患者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个性化、智能化服务。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医用机器人、智能急救车、智能巡诊车、智能医疗设备等产品研发赋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此外,在完善数字化适老助残应用和服务方面,也指出要完善与老年人、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社保、民政、生活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的移动应用改造,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4)2023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卫生健康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其中明确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在统计信息服务管理方面,规定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及其直属统计机构建立健全统计数据信息资源目录和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将统计数据纳入统一数据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并及时更新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实行共享管理、授权使用。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依托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积极推动与相关政府部门的统计信息共享、交换和应用。 5)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设立打造一批算力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工业、金融等领域算力渗透率显著提升,医疗、交通等领域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能源、教育等领域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每个重点领域打造30个以上应用标杆的目标。同时明确要加强行业算力建设布局,满足工业互联网、教育、交通、医疗等行业应用需求,支撑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并强调在“算力+医疗”方面,要统筹建设国家和省级医疗大数据中心,完善区域全民健康算力平台,支撑“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基层卫生健康边缘数据中心建设,强化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边缘算力支撑,实现医疗算力资源的有效下沉。 6)2023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评估操作手册的通知》,确定了诊前、门诊、急诊急救、住院、诊后和全程6个维度27项指标,其中,在智慧医院建设分级指标中,明确从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个角度进行评估。智慧医疗层面,用医院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代表智慧医疗的建设水平。从系统功能实现、有效应用范围、数据质量三个维度对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及相关临床系统的应用水平进行评价。智慧服务方面,着重从诊前服务、诊中服务、诊后服务、全程服务、基础与安全5个维度对医院智慧服务水平进行评价。智慧管理则是从医疗护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产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药品耗材管理、运营管理、运行保障管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管理、基础与安全10个维度对医院智慧服务水平进行评价。 7)2023年7月,国家卫健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明确了2023年下半年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和工作安排。其中包括通过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和促进行动。发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管理。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与分级评价工作,推进“5G+医疗健康”、医学人工智能、“区块链+卫生健康”试点。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支持推进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等实现加快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8)2023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要进一步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与区域范围内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及妇幼保健、免疫规划、慢病管理、地方病防治、老年健康信息等重点公共卫生业务系统的条块融合和信息共享,逐步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层级,有条件的省份要在省域内建设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各地要加强对电子健康档案的质量控制,提高信息录入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9)2023年5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行动旨在利用3年时间,在全行业进一步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府监管、机构自治、行业参与、社会监督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多元共治机制,巩固基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其中,计划指出要以提升病历内涵质量和完整性、及时性为核心任务,加强编码管理和病历质量培训,规范病历书写。以首次病程、上级医师查房、手术记录、阶段小结、出院小结等反映诊疗计划和关键过程的病历内容为重点强化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和水平。推行门(急)诊结构化病历,提高门(急)诊病历记录规范性和完整性,提高门(急)诊电子病历使用比例。 10)2023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目标,以提升医疗服务全过程中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为举措,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力争用3年的时间,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整体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改善全过程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 11)2023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的通知》,通知强调要从完善县办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四大方面切实加强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其中,规范开展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提升电子病历应用能力,鼓励医院信息系统云上部署,推进医学影像数据存储、互联网服务和应用信息系统分步上云,支撑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支持。加强中医医共体数字化建设,推进智慧中医医院和互联网中医医院建设,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让基层患者享有更加便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等加强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被列为提升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12)2023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要发挥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面向医疗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交换与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医疗联合体内信息系统统一运营和互联互通,加强数字化管理。 13)2023年2月,财政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通知》,通知明确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主要聚焦在着力提升市县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三大方面。其中,在着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方面,明确指出要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支持建立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信息化规范,减少患者在不同公立医院检查化验次数,让群众少跑腿。 14)2023年2月,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要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工业、医疗、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并明确要大力发展数字健康,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发展,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 15)2023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加快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推进人口信息、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和公共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到2025年,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布局更加均衡合理,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智能化、数字化应用逐步普及、统筹建成县域卫生健康综合信息平台,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目标。 (3)行业市场规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推进医疗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建设智慧医院,精准对接和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已成为“十四五”期间医疗行业的重点发展目标。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原有医疗机构病区的改扩建,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近十年持续增长,年增速在3%至11%之间。根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7.1万个,较2022年增加了3.8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020万张,较2022年增加了45万张,同比增长4.62%。在政策驱动、行业技术积累以及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智慧医院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并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风险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医疗市场规模达1,954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73%,预计2023年中国数字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844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进一步增至4,130亿元。此外,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慧医院行业前景预测与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智慧医院市场规模达到58.45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3.31%,预计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102.48亿元。 (三)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在楼宇对讲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是楼宇对讲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编制单位,是《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第1部分:智慧社区信息系统技术要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评估和改善成熟度模型》标准的参编单位,是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分会理事单位。在智慧医院领域,公司积极参与《医院智慧病房数字化应用标准》、《医疗质量信息化建设标准》、《医疗信息化建设与装备案例选编》、《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智慧医院专项设计标准》等标准的制定,是《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院智能化系统建设分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物联网分会常委单位、OpenHarmony医疗健康专委会会员单位等,彰显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广泛认可度和影响力。 1、公司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 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等权威机构公布的《房建供应链综合实力TOP500-首选供应商服务品牌测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2023年,公司的楼宇对讲产品品牌首选率分别为:18%、18%、16%、17%和16%,连续五年位列第一,品牌知名度名列前茅,奠定行业领先地位;2019-2023年,公司智能家居产品品牌首选率逐年提升,分别为8%、9%、10%、12%和12%,连续五年跻身十强榜单并连续三年位列第二,品牌知名度稳中有进,市场竞争力持续凸显;2020-2023年,公司智慧社区服务品牌首选率连续四年位列第二,彰显市场对公司智慧社区整体解决方案的认可。 2、公司获得政府荣誉列举部分如下: -2024年3月,荣获厦门市科学技术局授予的“2023年度厦门市科学进步奖一等奖”荣誉; -2024年1月,荣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称号; -2024年1月,荣获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授予的“厦门市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数字化服务商‘链主’企业”称号; -2023年12月,荣获厦门市科学技术局授予的“厦门狄耐克智能安防系统创新中心”; -2023年11月,荣获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授予的“福建省民营经济标准创新优秀企业”; -2023年9月,荣膺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授予的“福建省创新型民营企业100强第22位”; -2023年7月,荣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授予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2023年2月,荣获厦门市科学技术局授予的“2023年厦门市重大科技项目(鲁棒边缘人车物智能计算装置及其产业化)”; -2023年2月,荣获厦门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第六届厦门市质量奖”。 3、公司获得行业荣誉列举部分如下: -2024年3月,荣获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颁发的“房建供应链企业综合实力T0P500-首选供应商10强”,并获评“5A供应商”; -2023年12月,荣获全联房地产商会颁发的“2023年中国房地产产业链战略诚信供应商”; -2023年12月,荣获明源云、明源地产研究院颁发的“2023年国资国企精选供应商十强”; -2023年12月,荣获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电气分会办颁发的“中国建筑电气品牌竞争力十强”; -2023年12月,荣获慧聪物联网颁发的“智能家居卓越品牌”; -2023年9月,荣获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颁发的“2023央国资房地产开发企业优选供应商(民族品牌)”; -2023年6月,智慧医院产业荣获全国医院建设大会组委会颁发的“第十一届中国医院建设十佳智慧建设供应商”; -2023年3月,荣获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颁发“房建供应链企业综合实力T0P500-首选供应商10强”,并获评“5A供应商”; -2023年3月,智慧医院产业荣获福建省建筑业协会建筑智能化分会颁发的“优秀产品供应商”; -2023年3月,智慧医院服务案例荣获全国医院物联网大会组委会、《现代医院管理》杂志社颁发的“中国医院物联网应用创新优秀案例”; -2023年2月,智慧医院产品荣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颁发的“绿色建筑节能推荐产品”。 4、公司产品获得荣誉列举部分如下: -2023年12月,智慧医院产业解决方案荣获“2023年度医疗行业智慧医院优秀解决方案奖”; -2023年9月,智慧家庭中控屏荣获美国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 -2023年8月,智慧家庭中控屏荣获法国设计奖(French Design Award); -2023年6月,智慧医院产品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奖(RedDotAward)”; -2023年5月,智慧医院产品荣获“IAI全球设计奖(IAI Design Award)”; -2023年4月,智慧家庭中控屏、智能面板蓝宝石系列荣获“IAI设计奖(IAI Design Award)”; -2023年3月,智慧家庭中控屏、智能面板蓝宝石系列荣获“法国设计奖(French Design Award)”; -2023年3月,智慧家庭中控屏、智能面板蓝宝石系列荣获“美国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 -2023年3月,智慧家庭中控屏、智能面板蓝宝石系列荣获“美国IDA设计奖(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 -2023年3月,智慧医院产品荣获“美国IDA设计奖(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 -2023年3月,智慧医院产品荣获“法国设计奖(French Design Award)”; -2023年3月,智慧医院产品荣获“美国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 -2023年2月,智慧家庭中控屏、智能面板蓝宝石系列荣获“亚洲设计奖(Asia Design Prize)”。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的主要业务和产品 公司是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楼宇对讲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编制单位之一。公司立企以来,深耕社区智能安防领域,以“领跑智慧生活理念,创造卓越生活品质”为企业使命,致力于打造“安全、舒适、健康、便捷”的智慧社区生活环境。 公司主要从事楼宇对讲、智能家居、智慧病房及智慧门诊等智慧社区及智慧医院相关领域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业务。公司围绕智慧社区和智慧医院领域,形成以楼宇对讲、智能家居、智慧病房及智慧门诊产品为核心,同时覆盖全空气系统、智慧通行、智能门锁等智慧社区相关应用领域的产品结构。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驱动下,楼宇对讲系统迎来云计算和AI赋能时代,数字楼宇对讲与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及边缘计算等技术相结合,与智能家居产品深度融合,持续促进社区安防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云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医疗服务领域对新一代技术的融合应用,亦推动医疗行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未来,公司将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拓宽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领域的业务范围,实现产品线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生态链发展。 公司产品情况如下: 1、楼宇对讲 楼宇对讲产品具有呼叫对讲、可视通话、远程开门、人脸识别、电梯联动、微信小程序视频通话等功能。楼宇对讲产品作为智慧社区的入口,通过结合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实现身份确认、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监控、人机交互等多项功能,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出入口的人员通行效率和安全管控,给业主带来更多的安全便利,并提高了物业管理效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安防行业的深度融合,楼宇对讲产品不仅应用于住宅及商业建筑,同时也是“平安城市”、“平安社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安防子系统,楼宇对讲及其延伸产品行业对讲的应用场景有:小区、别墅、医院、监狱、银行、学校等区域。 公司楼宇对讲产品主要包括单元门口主机、住户室内终端机、物业管理中心机和中间公共设备等,融合了TCP/IP网络通讯技术、音视频处理技术、云通信技术、SIP通讯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微信应用技术等,同时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服务,实现跨区域、跨系统的多样化应用,为业主提供通行便利安全保障。 (1)数字楼宇对讲系统解决方案: 数字楼宇对讲系统基于分级分布式控制原理和模块化设计技术,有效地实现了系统的灵活扩展和高效管理。该系统核心组成部分包括物业管理机、数字可视门口机、数字可视室内机及物业智能化管理软件。通过运用全数字编码技术,将数字语音信号和数字图像信号融合一起,集成公司自主研发的AEC(声学回声消除)、ANC(主动降噪)、AGC(自动增益)等语音处理算法,以及采用标准SIP通讯协议,形成一个标准化、高可靠性、高扩展性的软硬件生态体系。 公司数字楼宇对讲产品通过华为Open Lab实验室认证,与华为全屋智能产品实现互联互通。作为华为在可视对讲行业内的解决方案战略合作伙伴,公司与华为致力于打造生态互补、资源共享的共同发展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数字楼宇对讲产品性能,公司在人脸识别摄像头模组的硬件方案上进行了全面升级。通过引入国产ISP(Image Signal Processing)和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结合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算法,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精准调优,使整体图像质量显著优化并有效提高人脸识别效率。 此外,公司新研发导入了RK3568解决方案,该方案不仅兼容公司深度定制的安卓12.0系统,还支持开源鸿蒙OpenHarmony4.0系统。新方案集成1TOPS NPU(神经网络处理器)加速器,有效提升了公司各类AI算法处理效率和语音识别效果等,为公司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提供坚实的底层支撑。 (2)IP两线公寓对讲系统解决方案: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市场正迎来发展机遇。在众多老旧小区中,楼宇对讲系统普遍采用2线或4线等非IP联网线路,更换线路的成本高昂。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创新推出了数字2线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电力载波技术,对IP数据进行调制解调,实现了高效、稳定和可靠的数据传输。与传统的模拟对讲系统相比,公司的数字2线系统不仅具备电力载波技术的高抗干扰性,还融合了IP网络技术的高可靠性和扩展性,可以与智能家居设备以及其他IP网络设备实现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体验。同时,数字2线系统与公司微云门禁等移动互联网应用或第三方平台实现直接对接,进一步提升了楼宇对讲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在旧房改造市场中,公司的数字2线系统凭借其显著优势和价值,成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不更换线路方式就可以解决传统模拟对讲系统的升级换代,为旧房改造提供了更加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也将成为新质生产力落地实用案例,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3)AI边缘计算网关: 2023年,公司基于原有RK3399PRO边缘计算网关技术,再度研发创新推出基于RK3588S国产芯片的高算力边缘计算908解决方案。该方案中的芯片集成6TOPS NPU(神经网络处理器)加速器,同时CPU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利用公司7.0MobileNet网络主干的人脸比对算法,在新方案FP16浮点计算条件下,每秒可完成超250次的特征值推理,在INT8量化条件下,推理次数可提升至每秒500次以上。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每秒可完成超100次的人脸比对操作。经过研发团队对方案底层的视频解码流程优化,908边缘计算网关可实时解码8路400万像素的H264/265视频,并对每一路视频进行AI算法处理等。目前,908边缘计算网关支持5.0/6.0/6.1/6.2/7.0/7.1等多个迭代版本的人脸识别算法,实现无感人脸抓拍、识别及属性分析等功能;此外,设备还集成了针对人、车、物等视觉分析算法、火灾检测算法、跌倒检测算法以及公司动态车牌识别算法,可以应用在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的多个场景中。 目前,908边缘计算网关已成为公司人工智能算法的主要硬件载体。未来,公司将致力于各种AGI大模型的小型化以及专业化能力迁移和微调,并部署到边缘端算力硬件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下沉,进而提升终端用户的智能化体验。 2、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以现代化住宅为载体,通过深度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硬件设备(智能电器、家庭安防系统、音视频娱乐设施、智能照明与开关控制系统、环境监测装置等)、软件系统、云计算平台相结合,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家居生态体系,实现用户远程控制设备、设备间互联互通、设备自我学习、场景预设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生活服务,创造安全、舒适、健康、节能、高效、便捷的居家生活环境。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智能家居正以其无处不在的互联性、深度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及社区层面的融合创新等优势,全方位重塑未来家庭的生活方式,助力人们开启更加美好、便捷、智能的居家生活新篇章,顺应当代社会追求高品质、高效率、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诠释科技赋能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愿景。 公司智能家居产品主要有四大品类: (1)智慧家庭中控屏。公司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打造了多款尺寸的智慧家庭中控屏产品,从最小巧便携的1.28吋至最大观感舒适的12吋屏幕,涵盖1.28吋Magic、3.2吋Rise、4吋MiniS、6吋Knob、7吋Neo、7.8吋Pro、10吋Find、12吋Super和12吋Slim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公司智慧家庭中控屏汇集可视对讲、电梯控制、语音识别、照明调节、窗帘控制、家庭安防、智能遮阳、影音控制、环境控制、情景控制以及多样化情景模式切换等全屋智能控制功能,实现一屏智控全屋,全面覆盖智能家居使用场景。智慧家庭中控屏作为公司在智能家居领域技术创新产品,打造智慧家庭超级网关总入口,致力于成为智慧生活中的家庭大脑、电子管家,实现“智慧社区+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的一体化联动,贯穿社区内外、楼宇上下、屋内屋外,构建“社区+居家”一体化的智慧生活新生态,为公司在智慧社区和智能家居的市场拓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2)智能开关面板。公司凭借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深厚积淀与持续创新,推出了多元化的智能开关面板系列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本地触摸按键控制、无线控制、语音控制、数字智能终端控制、联动控制及手机和平板电脑远程控制等交互方式,实现室内灯光、窗帘、空调、地暖、新风、家电等设备的一键控制及场景设置等功能。公司率先在行业中采用蓝宝石材料应用于智能开关面板的研发和生产中,提升了智能开关面板的耐用性与视觉效果,为用户带来极致的舒适体验和高端的产品品质,提供了更加优质、可靠和美观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3)智能家居网关。公司依托前瞻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围绕智能家居场景推出基础型、智能型、AI智慧型三大系列网关产品。网关作为家居物联网场景的控制中心,可实现对信息的采集、输入、判断、输出,还可通过集中、分散、本地、远程和场景联动等多种方式控制。 1)基础型网关:智慧家庭总入口,是全家智能设备的控制中枢,可实现对多设备的智能管理、控制与联动等。 2)智能型网关:拥有强大的软硬件配置,不止是只会执行指令的智能助手,更是会感知、能判断、主动执行的智慧居家控制中心。通过语音识别和场景逻辑判断,做到能听会懂,让智能设备能够替代用户主动去判断、决策、执行,从而实现全屋智能。 3)AI智慧型网关:拥有更强大的运算、处理能力和超强大的硬件配置,支持10+端口类型,拥有17+可接端口,可拓展4*64个CAN设备,它不仅是各种智能家居设备的接入端口,更是能够在超大平层公寓、复式楼、别墅等更丰富、更高效的应用环境中控制全宅的智能家居产品。同时拥有强大的多协议兼容功能,如ZigBee3.0、Wi-Fi、LAN、蓝牙双模、CAN、KNX、TCP/IP、RS232、RS485等,可打破各协议间壁垒,实现不同协议下上千种设备的互联互通。 (4)智能照明。公司始终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将产品、技术创新与市场紧密结合,倾力打造全面覆盖各类场景需求的智能照明系统解决方案——小狄智照。该产品采用行业领先的数字化、益光谱、全色域集成、高标准照明芯片,融合全数字调光驱动技术,设计出色温和光谱的数字化调节的高品质照明产品及智能调光系统。小狄智照智能照明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度的集成性和接入性,能够与智慧家庭中控屏无缝对接,结合模拟日光、遵循生物节律等多重算法,对益光谱的深入研究与应用,从“视觉-生理-心理”全方位点亮“自然之光”和生物节律之光,为用户营造舒适、健康的居家照明环境。 此外,公司智能家居产品还包括窗帘导轨电机、信号转发器、智能插座、安防设备等各生态产品线,相互协同,可实现智能家居各系统互联互通,以及对防盗、防火、防入侵和水、电、煤气等系统进行监测、传感、分析、报警等,并实现远程监控、安防报警及智能家电联动等多种功能,打造科技和健康住宅,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集成应用,同时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优化诊疗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效率,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通过打造数字化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健康医疗服务的标准化、数据化和智能化。 公司智慧医院产业以“智慧病房”和“智慧门诊”建设为业务核心,产品主要包括医护对讲、ICU探视、智能床旁交互、护士站交互白板、分诊排队叫号、多媒体信息发布、智能门禁管理及物流机器人等系统。其中,医护对讲系统主要应用在医院普通病房与ICU病房,由病房门口机、床旁终端、病床分机、护士站管理终端、卫生间紧急按钮、走廊显示屏等设备组成,为医院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提供硬件载体,实现病房通讯系统的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护工作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搭建和谐温馨、顺畅便捷的沟通桥梁。 (1)智慧病房。智慧病房作为智慧医疗的重要细分领域,充分运用先进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以智能交互终端与统一物联网平台为载体,有效地搭建起医护人员、患者以及管理者间的沟通桥梁,从而实现患者信息的数字化管理、病房环境的智能化调控以及医护服务的精准化管理,构建一个智能化、人性化的医疗护理环境,全面提高医护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为了满足医院病区全场景的智慧化需求,公司推出智慧病房DN.05系列新品,并全新升级智慧病房DN.04系列产品,打造了以“1个智慧病房大脑”为核心,围绕智慧护理、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为三大服务场景,通过医护对讲、床旁交互、护理白板、智能控制等N个场景化子系统提供服务,构建“1+3+N”智慧病房解决方案,全面助力医院提升护理质量、管理效率,同时提升患者在医院期间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为顺应医疗行业国产化、医院智能化设备升级,以及响应国际化的市场需求,公司依托“1+3+N”的智慧病房解决方案,分别定制打造了鸿蒙智慧病房解决方案、数字两线制医护对讲组网方案以及境外智慧病房解决方案,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为医疗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全面、高效、创新的解决方案,有力地推动了医院行业在技术和服务方面的进步与提升。 1)鸿蒙智慧病房解决方案 公司积极响应医疗卫生领域的数字国产化转型号召,积极参与和共建开源鸿蒙生态和场景。针对护士站、病房以及病区公共空间三大交互场景的智能化、数字化以及国产化需求,公司在各场景研发了HL4系列智能交互终端,采用国产化高性能芯片,结合开源鸿蒙操作系统,打造了病区各空间下的国产化智能交互终端。依托开源鸿蒙生态的强大连接能力、数据安全性和开放包容性,在服务器端,完成华为欧拉、银河麒麟、中标麒麟等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兼容;在数据库端,实现人大金仓数据库兼容,构建从软件到硬件、从前端到后端的全要素、全链路国产化,在实现各环节业务协同,各业务数据统一调度,打破病区内“信息孤岛”的同时,全面打造智慧病房系统自主可控的智慧国产时代。 2)PLC两线制医护对讲组网方案 为解决老旧医院在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高昂成本和施工复杂等难题,公司创新推出了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PLC两线制医护对讲组网方案。该方案利用医院原有的两芯线路,通过连接信息交互管理机,实现简单快捷的通信服务和稳定可靠的性能,以低成本、简施工和高稳定的特点,为医院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和扩展空间,同时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并满足单个病区支持多达120个床位,满足医院数字化升级的长远需求。 3)境外智慧病房解决方案 为了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公司全球化业务拓展,提升市场份额,实现多元化协同发展,增强全产业链的融合与市场占有率,推动品牌国际化进程。公司凭借在智慧病房系统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结合境外护理呼叫系统的国际标准与业务流程,为境外市场提供了一套稳定、安全、高效且符合国际标准的智慧病房解决方案,满足境外市场的需求。围绕医生、护士和患者三方的不同角色使用场景,细致化管控每个护理呼叫事件的全流程特点,精细化设计了呼叫按钮、复位按钮、医生按钮等一系列设备及功能,以满足境外市场对医护通讯设备的稳定性和实用性要求。境外智慧病房解决方案,不仅展示了公司在智慧医院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同时也为公司拓展境外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智慧门诊。智慧门诊是医院现代化服务的重要体现,通过分诊排队叫号、多媒体信息发布及自助服务等系统,实现自助报到、排队叫号、专家排班信息显示、宣教信息播放及自助查询等功能。智能导诊系统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品质,充分利用医院信息平台的开放性与互动性,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的先进技术,有效助力医院提升接诊效率。此外,智慧门诊在患者就诊流程上也实现了显著优化,改善患者就诊秩序,加快窗口挂号速度,大幅度缩短患者在医院排队等候的时间,极大提升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通过智慧门诊的建设和应用,医院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体验。 (3)智能物流机器人。通过融合人工智能、机器人导航、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可实现全自动运输配送功能,提供安全、高效、协调、智能、精准、灵活的自动化运输方案。公司的物流机器人具备多场景应用,涵盖50kg负载、100kg负载、200kg负载、300kg负载的多种类产品线。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金刚RG380与玉兔RS150两款旗舰产品,融合了机器人应用端软件及平台端软件,形成完善的产品生态闭环。物流机器人产品通过集成自主导航、多机调度、自动乘梯、物联网等技术、与院内信息打通,建设基于机器人物流的智慧物流系统,提升物流配送能力和管理能力,实现在途信息实时监控,并通过多种终端设备进行查看与追踪,确保整个配送过程的实时监管和追溯能力。此外,物流机器人可与医护对讲、护理白板系统深度融合,借助医护对讲、护理白板等各信息屏全方位通知药品、器械送达、接收信息,提升配送与接收的效率,有效解决收发科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低效。 4、全空气系统、智慧通行、智能门锁等其他业务 公司围绕智慧社区和智慧医院领域,形成以楼宇对讲、智能家居、智慧病房及智慧门诊为核心,同时覆盖全空气系统、智慧通行、智能门锁等其他业务领域,不断丰富公司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需求。 (1)全空气系统 1)多元化全空气解决方案 全空气系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多元化全空气解决方案,涵盖多联全空气系统、森态除湿净化系统、N+全屋智能净化系统三大核心品类。利用各自独特的技术和功能,全方位满足用户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多元化需求,为用户打造健康、舒适且清新的室内生活环境。 -多联式全空气系统:融合了制冷、制热、除湿、新风和净化等多种运行模式,以天氟地水的形式智能联动水模块与风模块,确保全屋四季五恒即恒温恒湿恒氧恒洁恒静,温度恒定在20~26℃的舒适区间,湿度则维持在40%-60%的理想范围内,全天24h持续输送富氧新风,让家居环境更加健康宜人。 -森态除湿净化系统:由除湿设备与压缩机外机共同组成,集合了除湿、制冷、制热、新风和净化为一体,可根据需求灵活选择升温、等温、降温等不同模式除湿,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体感体验。此外,该系统还拥有出色的除湿性能,其除湿量高达180L/D,能够确保全屋实现深度除湿,从而显著改善整体室内空气环境,提升居住者的生活品质。 -N+全屋智能新风系统:可分成全空气新风系统、智能新风、除湿新风和公共新风四大品类,可以根据不同的空气标准需求进行独立或组合应用。在全空气新风系统中,用户可以选择吊顶式或立柜式的四季五恒智慧空调,实现全屋恒温、恒湿、恒氧、恒洁和恒静的舒适环境;智能新风系统则提供了节能变频全热交换新风机、壁挂新风机和单向流新风机等多种选择,以满足不同空间的通风换气需求;除湿新风系统则包括单向流除湿机和全热除湿新风机,有效应对潮湿环境;公共新风系统则专为公共场所设计,涵盖专用电梯空调、商用新风机等,具有静音、节能、能量回收等特征,可通过多元控制方式,实现高效空气净化、杀菌除菌和可视健康监控等功能,能够广泛应用于住宅、商场、酒店、办公、医院、学校、公寓、工厂等各类不同场合,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和安全的室内空气环境。 2)智慧健康氧舱解决方案 智慧健康氧舱解决方案主要指微高压氧舱,它是一款集现代科技与传统氧疗理念于一体的健康设备。采用先进的微高压技术,结合纯氧环境,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且高效的氧疗体验。微高压氧舱不仅适用于日常保健,还可用于缓解疲劳、改善睡眠、促进新陈代谢等多种用途。 微高压氧舱主要采用三个方面技术: -微高压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氧舱内的压力,使其略高于常压,从而增加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使用户在呼吸时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 -纯氧环境:氧舱内提供高纯度的氧气,确保用户在氧疗过程中呼吸到最纯净的氧气,从而获得最佳的氧疗效果。 -智能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氧舱内的压力、氧气浓度等参数,确保氧疗过程的安全与舒适。 微高压氧舱解决方案适用于多种场景,如家庭保健、医疗机构康复、运动恢复、美容美体等。无论是需要日常保健的人群,还是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都可以通过微高压氧舱解决方案来改善身体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2)智慧通行 公司布局智慧通行领域,通过人员通行、车辆通行、访客通行、机器人通行以及智慧园区和智慧校园专业化解决方案,致力于为用户打造全方位、智能化的通行和管理体验。公司在人行、车行、机器人通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智慧园区和智慧校园的专业化解决方案,进一步丰富智慧通行、智慧管理应用领域的业务生态布局,推动了智慧通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1)人员通行解决方案:基于公司的通行闸机产品,结合公司人脸识别技术和门禁管理技术,为各类需要实名制的出入口应用场景提供身份核验服务。同时,可拓展接入公安系统平台,实现黑白名单管理、数据分析、记录存储、事件报警等功能。针对社区、楼宇、园区、景区、学校等不同场所的需求,提供系列化的通道管理、门禁控制、梯控调度、人脸识别等解决方案;满足闸机、壁挂、嵌入式、户内和户外等各种应用场景,打造标准化、智能化、便捷高效且全方位覆盖的人员通行环境。 2)车辆通行解决方案:基于公司的停车场硬件产品,结合公司停车场运营管理平台,针对各种停车场提供车辆出入口管理和车位引导/反向寻车等专项解决方案。针对社区、楼宇、政务中心、学校等不同场景,提供系列化的车牌识别、道闸、可视化交互通道机器人等解决方案,满足各种场景的无感通行、无感支付、无人值守等需求,为车辆通行带来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的体验。 3)访客通行解决方案:基于公司人行、车行及访客系统,实现访客无纸化管理,访客通过“i享智慧服务”小程序访客系统、线下访客登记机,实现线上和线下快捷的访客人员的车牌登记、人员二维码和人脸照片下发等快速有序通行方案,为客户解决访客预约、邀约、记录存储的痛点需求,打通系统“信息孤岛”,提供访客专项解决方案。 4)机器人通行解决方案:在机器人通行领域,公司致力于为各类AGV机器人、酒店送货机器人、医疗消杀机器人以及物流机器人等提供通行解决方案。通过人行门禁、电梯控制等产品提供端和云接口对接,实现机器人的水平和垂直空间的通行,满足机器人通行的全方位需求。 5)智慧园区和智慧校园专业化解决方案:基于公司的集成管理软件,实现园区和学校的无感智慧通行、食堂消费管理、智慧宿舍管理、智慧水控系统以及智慧照明控制等专业化集成解决方案,培育并发展新的行业赛道业务,形成以软件集成为核心的细分场景化解决方案,提供本地化和SaaS化等多种交付模式,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智能门锁 公司智能门锁具备人脸识别、指纹、指静脉、密码、刷卡、钥匙、微信小程序、APP等多种开锁方式,实现便捷、安全和智能的居家生活;联网锁系统采用ZigBee无线通讯协议,拥有组网便利、信号稳定可靠、低速率、低功耗、容量大等特点,其独有的加密设计及一次性短效密码远程授权开门方式,能够杜绝公网安全问题,是智能家居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产品。同时,智能门锁可通过智能网关实现与智能家居系统的联动、融合,在用户开门和关门的同时,灯光、空调、窗帘等可以场景联动及时打开或关闭,给用户带来最舒适的居家体验。 (二)公司的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始终坚持“稳定胜过一切,创新永不止步”的研发理念,坚守“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研发策略,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以自主研发为核心,产学研协同相结合,形成一套高效的技术创新研发模式与产品研发体系。不仅可以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发,也可基于技术发展趋势实现前瞻式研发,涵盖了从市场洞察、技术规划、项目立项、研发实施以及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成为推动公司持续发展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公司研发工作主要由产品研发中心主导,研发中心下属各开发部门依据公司经营战略规划和产品开发策略进行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公司的研发模式流程如所示: 公司产品自主研发采用集成产品开发(IPD,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模式,实现了市场需求洞察、产品规划、设计、验证、上市等各环节的一体化管理。公司强大的研发团队与市场、销售、制造、品管和服务等职能部门紧密协作,形成了强矩阵项目组织结构,深入推进IPD结构化产品开发流程,构建覆盖客户需求管理、产品规划、产品集成开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全过程的研发管理体系和标准化研发设计体系,极大程度提升了技术开发的及时率和成功率。 依托IPD先进的理念与技术手段,公司在产品构思阶段充分考虑商业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生产可行性,运用结构化的并行工程方法和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理念,有效缩短了产品上市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和风险。同时,公司在IPD流程中设置了业务决策和技术评审环节,对产品开发全流程进行严格的评审和管理,确保资源调配合理,关键节点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有力推动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双重提升。通过IPD管理体系和流程体系,采用信息化、数字化方式对项目进行管理,利用新技术对研发流程进行优化,使公司在产品定义、产品质量、开发周期、生产成本、客户需求响应、产品竞争力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公司持续推出高质量、有竞争力的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次,公司通过完善“软硬融合、端云一体”的研发体系,打造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产品,做到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合理控制成本。此外,公司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具备专业技术的市场化机构进行合作开发,持续推动公司全产业链的创新工作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 2、采购模式 公司致力于构建稳定、高效、协同的供应链体系,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需求定采购、科学管理控库存”的采购模式。公司始终坚守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一个响应迅速、成本优化的供应链生态系统。 公司秉持“诚信合作、竞合求新、稳中求进”的核心理念,为实现创新高效、开放合作、规范透明的阳光采购,构建有序竞争、优胜劣汰、合作共赢的供应商合作生态。在确保原材料供应稳定、质量可靠以及成本优化的基础上,公司高度重视供应商资源的整合,采用战略大客户的集中采购模式。通过加大信息公开和透明化力度,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协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稳步推进年度战略供应商集中采购工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实现共赢发展。 为了持续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公司采取综合性的“九化四法”采购管理方案。通过引入竞标机制,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公司借助SRM采购竞价管理系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效率和透明度。为了进一步挖掘采购节流的潜力,公司还专门设立了“狄耐克研发采购节流工作组”,制定相应的激励方案,深入挖掘采购节流的潜力,通过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等措施,持续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生产模式 公司秉持着高效、灵活和可持续的生产理念,致力于构建精准响应市场需求并高效配置资源的生产体系。坚定执行“以销定产”的策略,实行订单式生产为主、库存式生产为辅的生产模式。订单式生产是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关键方式,根据客户的具体订单进行精细化排单与生产,确保每件产品都能精准满足客户的需求;库存式生产则是针对内部需求和生产计划进行的预生产,主要针对设备的通用组件或批量出货设备的常用组件,旨在缩短交货周期,有效平衡产能,确保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始终保持生产的高效与稳定,实现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同步,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 随着工业4.0的迅速普及,制造业正迎来关键的转型升级期,积极迈向智能化、数字化以及自动化的新阶段。公司紧随工业4.0的发展趋势,引入精益生产模式,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培育精益人才,为公司注入持续的创新动力(300152),全面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制造领域,公司不断推进信息化与自动化的“两化融合”,借助5G智慧工厂的前沿技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将生产基地打造成为行业内的领军典范,展示公司在工业4.0时代的卓越实力与前瞻视野。 4、销售模式 公司奉行“客户至上、市场引领”的销售理念,主要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结合自有品牌销售为主,少量ODM方式销售为辅的销售模式。公司始终致力于深入洞察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通过定制化的产品解决方案和专业的营销团队,持续为客户提供卓越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为了提升销售效率,更有效地推进销售工作,公司设立营销中心和销售支持中心,协同合作,共同致力于客户的开发、支持、服务及全面管理工作。营销中心,专注于市场开拓、客户维护以及产品推广;销售支持中心与营销中心紧密配合,为营销中心提供技术支持、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产销统筹、供货准交、工程管理、售后服务、货款催收、销售内控和日常考核等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和管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销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公司实施全球化营销战略,坚持“大客户为纲、渠道为王”的营销策略,不断扩大销售网络、提升品牌美誉度、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推动公司销售业绩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公司积极推动与国央企开展战略集采合作,与百强系统集成商建立重点合作关系;一方面,主动实施全国办事处网络的深化下沉策略,在巩固一、二级城市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向三、四线城市延伸,销售渠道网络,构建更加完善的销售网络;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构建天地人网,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销售体系,实现销售模式的创新和升级。为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品牌影响力,公司积极拓展多元化营销渠道,通过线上与线下渠道的有机结合,加强全球化战略的部署,加快公司全球化业务发展,致力于实现国内与境外市场的双重驱动和多领域的协同发展,强化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力度,以不断扩大销售网络、提升品牌知名度,并持续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研发优势 1、坚持创新引领,构筑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秉承“创新永不止步”的研发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视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和前瞻技术研究开发,将核心竞争力深植于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之中。公司高度重视原创技术和产品的自主研发,建立完整的“软硬融合、端云一体”的全方位研发体系。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持续创新,公司在嵌入式软硬件开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AI算法研究与应用等领域取得了较明显的竞争优势。公司紧跟行业前沿趋势,致力于推动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品的深度融合。凭借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创新并升级现有产品线,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产品,包括高性能楼宇对讲系统、可视化智能家居控制平台、智能医疗信息系统等,实现智慧社区的全场景联动、智能家居的无缝集成、智慧医院的精准服务等功能,确保了公司在技术领域的持续领先地位。 在不断强化现有技术优势的同时,公司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和前瞻性思考,积极把握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密切关注新技术在行业内的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依靠持续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公司不断孵化新业务、推出新的研发成果和具有市场差异化优势的产品,进一步构建公司产品万物互联的生态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凭借卓越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曾先后荣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OpenHarmony生态产品兼容性证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中国制造隐形冠军入选企业”、“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福建省民营经济标准创新优秀企业”、“福建省创新型民营企业100强第22位”、“2023年厦门市重大科技项目(鲁棒边缘人车物智能计算装置及其产业化)”、“厦门市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数字化服务商‘链主’企业”、“厦门狄耐克智能安防系统创新中心”、“厦门市未来产业骨干企业”等称号。公司智能家居、智慧医院产品荣获“IAI设计奖(IAI Design Award)”、“法国设计奖(French Design Award)”、“亚洲设计奖(Asia Design Prize)”、“美国IDA国际设计奖(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美国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德国红点设计奖(RedDot Award)”、“美国IDEA设计奖(Internation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鼎智奖-智能家居创新产品”、“2023年度医疗行业智慧医院优秀解决方案奖”等技术创新类奖项。 2、人才优势赋能技术创新 公司秉承“创新之本在于人才”的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视人才为推动公司创新发展的基石与驱动力。公司致力于构建全面、高效的人才发展体系,尤其重视研发团队的培育和壮大。围绕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激励以及降低人才流失等关键环节,公司不断完善“选、用、育、留”四位一体的人才管理机制,并建立了具有创新激励作用的制度体系。公司拥有一支专业技术精湛、自主创新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的研发人才队伍,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已达323人,同比增长14.54%。公司特别注重对研发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采用导师带教模式,激励员工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以催生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型业务模式,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人才成长提供岗位阶梯、职业发展平台和激励机制。为了更好地留住和激励优秀人才,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等策略,与员工共享公司发展的成果与风险,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和人才基础。人才优势是公司推动技术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实现业务健康长效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人才战略,为公司高速稳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保障,推动公司业务实现健康、持久、良性发展。 3、研发管理优势 公司以技术创新优势为基础,依托规范化的IPD体系及富有竞争力的研发模式,围绕CMMI-5(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最高等级)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两大核心,持续提升组织在技术研发及全面运营的效率。公司通过CMMI-5全球软件领域最高级别认证,在软件研发、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具有最高级别的成熟度,能够实现对流程的持续优化和改进,从而确保产品与服务质量稳定可靠,有效控制成本并满足客户需求。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则是借鉴全球最佳实践,从领导力、战略定位、顾客关系、市场布局、资源配置、流程管控、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推动企业追求卓越,不断提升竞争力和绩效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通过将这两种模式结合运用,既保证了在软件开发领域的专业深度,同时也在整体运营管理上实现了高度的协同与优化,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此外,公司注重产学研的联合协作,积极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前沿技术和创新资源,不断拓展自身的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凭借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以卓越的质量、稳定的性能和持续的创新性,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客户的高度信赖,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份额。 4、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优势 在技术标准方面,公司具备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行业相关标准的综合实力,是国家标准GB/T31070.3《特定应用技术要求》主笔单位,是国际标准IEC 62820系列标准的主要起草和审核单位。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音视频技术,在所参与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中“音视频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章节共享了公司的优秀成果。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共参与50多项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制定,体现了公司在标准化领域的专业性和领导地位。通过积极参与和推动各类标准的制定工作,公司不仅展现了自身的技术实力,也为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知识产权方面,公司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强化专利申请和著作权登记等工作,保护自主研发成果,构筑技术壁垒,维护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地位。依托卓有成效的知识产权科学管理,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251项专利和201项软件著作权,其中49项发明专利、94项实用新型专利、108项外观设计专利,充分证明了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实力,为公司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公司形成了健全的技术转化和运营体系。 (二)营销渠道优势 国内市场,公司主要采用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切实提升对终端客户的销售掌控能力,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确保销售渠道的稳定。公司坚持“大客户为纲、渠道为王”的营销策略,不断扩大销售网络、提升品牌美誉度、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推动公司销售业绩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公司积极推动与国央企开展战略集采合作,与百强系统集成商建立重点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主动实施全国办事处网络的深化下沉策略,在巩固一、二级城市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向三、四线城市延伸,构建更加完善的销售网络;再一方面,公司积极构建天地人网,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销售体系,实现销售模式的创新和升级。 国际市场,公司积极构建全球化战略布局,推进全球化业务发展,扩大自有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致力于实现国内与境外市场的双重驱动以及多领域的协同发展,强化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力度,以不断扩大销售网络、提升品牌知名度,并持续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进一步优化销售网络布局,公司不断引进高端营销人才,扩充销售队伍体系,以增强市场渗透力。公司采取多部多组销售体系建设,结合产品代工和自有品牌代理的方式,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复合型销售网络,实现公司境内境外市场销售份额的稳步提升。同时,公司将营销体系从B端扩展至C端,构建境内境外一体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直销、经销和电商兼有的全方位销售渠道体系,为公司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机遇和增长空间。 (三)客户资源优势 客户为公司发展之根本。公司凭借自身富有前瞻性的产品创新能力、优质的品牌形象、可靠的产品质量、稳定的供货能力以及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积累了深厚的客户资源。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公司运用CRM、ERP等信息化管理工具,实现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快速响应。通过定制化的产品方案、一对一技术支持、及时高效的订单交付等各方面,针对不同的顾客群提供差异化的精准服务,始终致力于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作为楼宇对讲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在行业中率先推出了战略集采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机制,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一站式销售服务体验,满足地产战略集采的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需求,提升客户体验感与满意度,进一步巩固了公司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增强市场竞争力。 公司始终坚持“以客为尊,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高度重视客户关系的维护和管理。通过构建健全的客户管理体系,公司能够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和反馈,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不断深化客户的忠诚度并扩大口碑影响力。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等权威机构公布的《房建供应链综合实力TOP500-首选供应商服务品牌测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公司楼宇对讲品牌首选率连续五年位列第一,品牌知名度名列前茅,奠定行业领先地位。此外,在2024年3月,荣获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颁发的“房建供应链企业综合实力T0P500-首选供应商10强”,并获评“5A供应商”。 (四)品质管理优势 公司秉承“稳定胜过一切”的品质管理信念,将全面质量管理和卓越绩效视为推动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公司实施独创“4Q4S”全面质量管理机制,严格把控从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出货检验、可靠性安全性检测实验和全方位售后服务等环节,确保为客户提供快速、稳定且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4Q是以顾客为中心,从顾客需求入手,建立覆盖研发设计、采购、生产、营销服务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严控采购、生产阶段品质,结合完善的营销服务机制,实现顾客满意;4S是建立“质量基础管理、质量文化、实验检测和预防改进”四大质量体系,培养全员质量意识,有效管控产品质量,为4Q的实施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公司凭借实施“4Q4S”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荣获了“福建省工业企业质量标杆”的荣誉。 在与国内外优秀伙伴的长期合作中,公司不断汲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持续优化和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并取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GB/T29490知识产权管理体系、IEC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及IEC20000-1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等国际和国内标准的认证,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品质管理领域的卓越实力。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恪守“质量第一”的原则,以卓越绩效为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持续追求卓越,不断深化品质管理实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和支持,创造更大的价值。 (五)智能制造优势 公司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号召,积极推进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深度融合。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规划,公司策划并实施《制造系统战略升级方案》和《品质系统战略升级方案》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战略举措,致力于打造行业内卓越的5G智慧工厂。借助5G技术带来的高速传输、广阔带宽和低延迟特性,将其与制造流程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灵活化和高效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 在制造方面,公司通过不断扩充生产线、引入自动化组装线和高效的AGV配送系统等先进设备,实现了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大幅提升生产制造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确保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为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公司引进ESD防静电在线监控系统,显著提升了静电控制能力,为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制造信息管理方面,公司全面升级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制造执行系统(MES)为核心,结合条码管理技术,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形成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模式和程序化流水作业方式,强化了产品和关键部件的追溯能力,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产品保障。此外,公司还实现ERP、PLM、MES、SRM、CRM、ESD防静电在线监控以及BI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深度集成,打造全流程的可视化管理和全流水线的信息化作业环境,极大提升了制造车间的信息化水平,为客户提供了更加透明、高效的服务体验。 在质量管理方面,公司始终将品质系统的战略升级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公司持续优化智能制造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升交付效率和准时率;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不断提升产品的良品率和可靠性。加强对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深刻理解并严格执行公司的高质量管理标准。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战略升级和创新实践,充分展现了公司对品质的坚定追求和不断提升的决心。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质量管理创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 (六)品牌优势 “品牌塑造”作为公司的四大核心战略主题之一,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品牌建设,坚持以卓越的产品质量铸就品牌之灵魂,以创新的产品设计夯实品牌之基石,以贴心的服务提升品牌之价值,在行业里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市场地位和美誉度。 公司积极践行品牌系统化及品牌IP一体化战略,采取系统性规划品牌建设发展的体系模式,通过品牌理念及品牌表现持续监测与优化品牌体验和品牌传播。同时,公司积极运用IP化策略来驱动品牌的多元化拓展,创造出一系列彰显品牌个性的品牌IP资产,包括形象IP、活动IP、文化IP以及事件营销IP等,以此强化品牌故事,拓宽品牌影响力。在实践中,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强化品牌背书,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强公众对于“狄耐克”的信任度。 凭借深厚的品牌优势和卓越的产品服务质量,公司已连续十二年蝉联“房建供应链综合实力TOP500-首选供应商服务品牌”,连续七年荣膺“中国不动产供应链竞争力十强”。公司获得“中国房地产产业链战略诚信领军企业”、“国资国企精选供应商十强”、“央国资房地产开发企业优选供应商(民族品牌)”、“智能家居卓越品牌”、“中国建筑电气品牌竞争力十强”、“中国医院建设十佳智慧建设供应商”等殊荣。公司智能家居产品荣获“美国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法国设计奖(French Design Award)”、“德国红点设计奖(RedDot Award)”、“IAI设计奖(IAI Design Award)”、“美国IDA设计奖(Internation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亚洲设计奖(Asia Design Prize)”、“鼎智奖-智能家居年度创新产品”等技术创新类奖项。此外,公司智慧医院相关产品荣获“法国设计奖(French Design Award)”、“美国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美国IDA国际设计奖(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医疗行业智慧医院优秀解决方案奖”等荣誉。公司的品牌魅力呈现在各大权威机构的荣誉榜单中,荣誉的鞭策渗透在公司的品牌建设的每一个奋进步伐里,公司将继续秉承卓越、创新、贴心的理念,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七)售后服务优势 公司始终秉承“品质第一,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恪守“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的服务宗旨,以“履行售后服务职责、保障大众消费权益”为目标,重视服务体系建设,致力于建设成为行业的服务标杆品牌。公司是行业内首家连续十四年坚持开展“3-15全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的企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售后服务职责的坚定承诺。“3-15全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以“围绕客户需求,创造客户价值,回馈社会各界”为宗旨,从心出发,坚持输出精工产品,以决心、诚心、良心和用心回馈广大客户的信任与支持,提升广大客户和终端用户的产品体验和生活质感。 为了确保服务团队的专业性和高效性,公司建立了3级12星服务人员培训体系,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多项技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以提供卓越的服务体验。为更好地向客户提供品质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公司构建售前、售中、售后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同时,率先在行业内进行全品类售后服务体系认证,并连续三年荣获五星级售后服务认证。 为了便捷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公司设立全国统一的客户服务热线4000-300-884,提供7*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支持,为客户答疑解惑。同时,公司会定期回访客户,主动收集反馈,不断寻求提升服务品质的空间,为广大客户和终端用户提供优秀的服务体验,树立了值得信赖的服务品牌形象。公司凭借卓越的售后服务优势,荣获了“中国质量万里行工作先进单位”、“第六届厦门市质量奖”、“全国诚信经营3-15诚信承诺品牌”、“中国安防产品质量信得过品牌”、“质量调查市场占有率十佳品牌”、“中国安防10大质量保证品牌”等荣誉,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缪国栋先生获得“中国质量万里行功勋人物”等奖项。 (八)企业文化优势 企业文化是公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公司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形成全面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践行“领跑智慧生活理念,创造卓越生活品质”的企业使命,推崇“洞察、创新、专注、坚持、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坚持“品质第一,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奉行“以客为尊,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秉承“稳定胜过一切,创新永不止步”的研发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企业经营方针。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信念,将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智能制造、经营管理等方面紧密融合,积极开展“以文化铸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宣传,推进“文化强企”战略,致力于用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高企业文化的竞争力,使得公司能够更好地塑造企业文化氛围、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和动力,推动企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以及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多重挑战下,公司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以坚定的信心,引领公司迎难而上,紧密围绕年度战略规划与经营计划为目标,不断推进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实施精细化管控降本增效,深化全方位的提质增效工作,着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公司深耕智慧社区和智慧医院两大核心领域,持续加大在国内外市场的拓展力度,坚定地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布局和实施,加快公司全球化业务发展,努力实现国内外市场的双重驱动和多翼协同发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为股东、员工和社会创造持续的价值。 报告期内,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等带来的经营压力,公司通过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和协同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深化业务协同,扩大市场化发展规模,聚焦精益管理,加强品质管控,落实降本增效。通过完善信用政策和催收机制,不断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风险控制,降低了坏账风险,提升了现金流水平,实现了全年利润的平稳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376.11万元,比去年同期提升4.9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226.56万元,比去年同期提升27.42%。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96,192.44万元,比去年期末提升6.7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40,762.71万元,比去年期末增长5.23%。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066.7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78%。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的数字经济,已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断孕育出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全面强化数据要素的一年,是各产业全面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一年。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300832)、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时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和消费场景的投资。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此外,《“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亦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将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提出包括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等重点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明确加快推动医疗健康等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复用;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加快既有住宅和社区设施数字化改造,鼓励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建设智能系统,打造智能楼宇、智能停车场、智能充电桩、智能垃圾箱等公共设施。引导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促进家居产品与家居环境智能互动,丰富“一键控制”、“一声响应”的数字家庭生活应用等重要发展方向。 在新兴技术的发展和一系列鼓励性政策的推动下,数字经济将成为智慧城市高效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发挥着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进一步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作用,驱动智慧城市、社区、居家等空间场景持续升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亦强调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同时,要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环境、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这是继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后,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明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任务的重要性。 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的持续推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动力,共同推动了城市智慧化建设和智慧社区的发展。智慧城市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景之一,将进一步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民生的智慧化水平,促进社区的智慧化改造,实现数字化生活和智慧化生活的全面升级。 1、智慧社区行业 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它通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紧密连接社区内各单位各家庭,实现数据融合,建立高效的联动机制,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形成一种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并可持续运营的新型社区形态。作为社区建设的新模式,智慧社区可以有效地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治理水平。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注重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同时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环境、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深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安全、高效、舒适、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多元化生活需求,自动化、智能化的生活理念被引入小区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未来,智慧社区将不断向多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深入发展,通过持续融合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为居民提供更加人性化、高效、安全、高质量的服务。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社区管理将变得更加精细化,居民能够通过智慧社区的移动应用轻松完成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全流程,包括投诉处理和物业费用缴纳等。此外,面对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智慧社区也将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确保居民信息和社区运行的安全,为居民创造一个更加高效、健康、便利的生活环境,为社区创造全新的生活方式,提供更细致、个性化和全面的服务,推动城市生活质量的整体提升。 近年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愈发重要,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逐步凸显,市场规模也逐年提升。根据《2021-2026年中国智慧社区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智慧社区市场规模为5,405亿元,同比增长约19%。2021年我国智慧社区市场规模已达到5,950亿元,同比增长10.08%,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万亿元市场规模。未来,智慧社区行业必将随着市场的持续扩大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的智慧社区将不仅是高品质的住宅区,还将发展成为能够提供更开放、更包容、更友好的社交和互动环境的公共服务和共享经济的重要平台,为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共建共享、共同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引擎和支撑力量,成为推动城市升级和发展的关键力量。智慧社区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将继续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生活体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与卓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楼宇对讲行业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实际应用的持续落地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楼宇对讲系统行业亦朝着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作为智慧社区的关键接入点,楼宇对讲系统通过融合人脸抓拍、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指纹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深化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楼宇对讲行业的应用与结合。近年来,楼宇对讲系统与智慧社区、智能家居融为一体,室内分机逐步成为智能家居的触摸控制终端和智慧社区的信息交互终端,门口主机逐步成为智慧安防、雪亮工程等领域的主要AI载体。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楼宇对讲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等工作的持续推进也促进了楼宇对讲系统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和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楼宇对讲系统将会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人性化和便捷化,以满足人们需要的升级服务。未来,楼宇对讲行业将不断创新、变革和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为安全高效的楼宇管理发挥着更加关键的作用。 (1)2023年12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强调,2024年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精准施策,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稳妥处置房企风险,重拳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同时,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完善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基础性制度,实施好“三大工程”建设,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住房问题,下力气建设好房子,在住房领域创造一个新赛道。在城乡建设版块方面,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并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做实做细城市体检。研究建立城市设计制度,再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重点解决加装电梯平层入户、停车难等问题,建设一批完整社区,补齐一老一幼等设施短板,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打造一批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样板等重点工作要求。 (2)2024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明确由城市人民政府牵头协调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由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情况及项目开发企业资质、信用、财务等情况,按照公平公正原则,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向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金融机构评估后,分类给予融资支持。旨在更加精准地支持房地产项目和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202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大住房租赁开发建设信贷支持力度、满足团体批量购买租赁住房的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发放住房租赁经营性贷款、完善住房租赁相关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增强金融机构住房租赁贷款投放能力、拓宽住房租赁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支持发行住房租赁担保债券、稳步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有序投资住房租赁领域等14个方面的工作指引,以支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4)2024年3月,住建部部长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重申,要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在保障基本住房需求的同时,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住房需求,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并表示,将引导建筑师去精心设计好的户型,鼓励企业去研发好的产品、好的材料、好的设备,希望能够多行业跨界协同,合力建造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同时明确,城市更新的目的就是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同时提出,2024年房地产领域再改造5万个老旧小区,建设一批完整新社区的目标。 (5)2024年3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亦明确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其中,在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方面,强调要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在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方面,明确要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随着国家及各地方政策的持续落地,房地产行业有望企稳恢复,楼宇对讲行业的市场需求将持续逐步释放。 3、智能家居行业 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和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智能家居已经成为未来家居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上升,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绿色、智能、健康的生活理念与方式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人们对居家环境的期望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基本住宅功能,转而追求居家环境在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高效性、智能性、环保性等方面的卓越体验。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家居以无接触、安全、智能、便捷等多种交互方式进入了大众视野,并通过融合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实现家电控制、环境监控、信息管理、影音娱乐等功能有机结合,构建高效化、智能化的家居设备集成管理系统。同时,通过线上与线下消费的紧密融合,促进消费升级,构建以“家”为中心的“全屋智能”生态圈,成为人们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占GDP的比重达到41.5%,该比例已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出,要深化数字经济的创新与发展,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并提到要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启动“人工智能+”行动,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同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亦强调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推动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由此可见,数字经济作为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经济形态,其战略及经济地位也日益凸显。 未来,随着国家及各地方政策的持续出台和实施,智能家居行业将不断快速增长。同时,我国老龄化的家居亦将增加人们对能够提供跌倒救护、睡眠检测等老年群体健康护理功能的智能家居产品的需求。此外,愈发受到市场青睐的科技住宅和健康住宅的理念也将进一步促进智能家居市场的扩展和需求增长。根据IDC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需求将逐步回暖,设备出货量将同步增长6.5%。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互联平台接入比例为76%;大模型将逐步赋能语音、视觉及感知交互能力,改善家庭环境下人机交互体验。其中,语音和视觉交互的覆盖范围及准确度将迎来提升,内置语音助手的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占比将接近21%,支持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将同比增长14%。 此外,IDC还认为,受地产周期影响,后装市场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其中旧房升级改造需求将成为全屋智能市场拓展的方向之一。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约为6,515.6亿元,2023年可达7,157.1亿元,设备出货量预计达3.3亿台,到2025年市场出货量将接近5.4亿台。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则显示,随着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逐渐应用,中国智能家居硬件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未来5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结合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历史增速,预计到2029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09万亿元。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人们生活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4、智慧医院行业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战略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民生领域应用,它是民生经济的重要支撑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将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医疗服务水平。智慧医院通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将医院病区进行智慧化升级,帮助医院建立覆盖临床护理和诊疗、运营管理、决策分析、患者服务等不同维度的全院全业务信息化管理体系,提供了包括在线预约、远程诊疗、健康管理、电子病历、智能检测、智能排班等多种智能服务模式,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水平,增加医疗服务价值,加速医疗领域的升级和信息化创新,推进医院智慧建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智慧医院行业正受到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推动医疗机构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建设智慧医院,精准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已成为“十四五”期间医疗行业的重要发展目标。在“数字中国”、“新基建”、“新医改”等政策的大力推动下,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为医疗产业持续赋能,为智慧医疗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行业标准的制定、技术的发展和财政投入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均共同促进了智慧医院的发展,使智慧医院建设正成为医疗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1)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要优化老年健康服务、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进适老化改造、加强科技创新应用等26个方面的意见。在优化老年健康服务方面强调要加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提高老年病防治水平,推动老年健康领域科研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安宁疗护机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能力建设,鼓励拓展医养结合服务,推动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在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方面,明确要完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心理慰藉类智能产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防走失终端等智能设备。鼓励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老年用品和服务展示体验。在推进适老化改造中强调要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鼓励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家庭配备智能安全监护设备。开展数字适老化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互联网应用改造,保留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线下服务。此外,在加强科技创新应用方面,提出要围绕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前瞻性、战略性科技攻关项目。通过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银发经济领域科研活动,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加大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专项基金对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 (2)2024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明确主要支持方向包括公共卫生应急和救治能力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其中,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包括县域医共体建设、公立医院病房改造提升等。 (3)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针对医疗领域,在“实施设备更新行动”方面指出,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 (4)2024年3月,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支持医疗资源富余地区的病床使用率较低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同时明确中央预算内投资将重点支持示范性普惠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拓展老年助餐服务功能。并强调要切实履行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投入和保障主体责任,多渠道落实建设资金,杜绝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负债建设,减轻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运营压力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根据IDC发布的《2024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十大预测》显示,2024年,AI诊断、生成式AI收益、居家医疗、个性化医疗数据平台等将成为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IDC认为,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速度和工作效率的需求推动下,到2025年,医疗机构对于AI解决方案的采用率将增加60%;同时,生成式AI将节省多达15%的临床医生时间,每年可节省约2800亿元的医疗保健费用,以实现更高的工作流程自动化和效率,到2028年,70%的医疗卫生行业将利用生成式AI来解决医疗环境中的数据和工作流程碎片化问题,以改善诊断和患者安全,并将医疗服务扩展到任何地方。在居家医疗方面,IDC认为,到2028年,居家医疗患者人数将增加一倍,这将推动对依赖于技术支撑的综合医疗计划的投资增长50%,以解决患者安全、人力短缺和医疗可及性问题。同时,到2028年,60%的医疗卫生机构将优先考虑支持“技术性公平”的技术合作伙伴关系,缩小数字鸿沟,个性化健康数据平台将为中国50%的受保患者提供支持,同时为医疗机构和生命科学公司构建更准确的医疗过程模拟。 随着政策的不断加持,前沿技术的持续赋能,医疗场景智慧化趋势愈发明朗。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智慧医疗市场的增量需求正在不断释放,市场规模有望高速增长。根据IDC发布的《中国医疗行业IT市场预测,2020-2024》,2021年我国医疗行业IT总支出为728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到2024年该规模将达到1,041.5亿元,2019-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7%。IDC还认为,医院、医共体和基层医疗等提供医疗服务领域的IT支出(不包括医保和医药)到2025年将达845.7亿元,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2.8%。此外,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数字医疗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风险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医疗市场规模达1,954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73%,预计2023年中国数字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844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进一步增至4,130亿元。而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智慧医院行业市场竞争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则认为,2021年,我国国内智慧医院应用规模将达到754亿元人民币,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51%。 未来,智慧医院行业的发展将得益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相互促进,为全面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智能化和满意度提供有力支持。智慧医院建设将继续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增砖添瓦,成为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技不断更新和革新,智慧医院行业将进一步壮大,为广大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和民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 5、脑电波交互技术行业 脑电波交互技术是将人脑与计算机、外部设备等智能系统相连的技术,是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交叉融合的前沿新兴技术,它可以将人脑中的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信号,实现对机器的控制和交互。近年来,国家层面重视脑机交互技术产业的发展,并将其视为培育经济新动能、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性产业。为了推动这一新兴行业的稳步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意见及战略规划指引,推动产业持续发展。政策措施不仅营造了有利于行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助力企业抓住市场机遇,积极探索和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未来,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持续推动,脑机交互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将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与创新。脑电波交互技术作为非侵入式脑机交互技术,公司有望在此领域充分把握市场机遇,依托政策优势,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并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从而为打造全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在当前科技浪潮中,产业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技术前瞻性,积极布局脑电波交互产业这一新兴领域,加快脑电波交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脑电波交互技术,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与技术的不断演进,已从实验室的理论研究转化为产业实践和市场应用的前沿技术,并不断加速其在多个领域的深入应用与发展,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革新的重要力量。随着医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电子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脑电波交互技术的工程化进度日益加快,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政策的积极引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为这一领域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历经数十年的发展进程,脑电波交互技术经历了不断的迭代和深化,创新生态日趋完善,产品服务日益丰富,产品应用实现规模化发展,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发展机遇。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软硬件的持续升级,脑电波交互技术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各产业链加速融合,在医疗、娱乐、教育以及智慧生活等领域,脑电波交互技术已实现广泛融合与创新发展。 近年来,公司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思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司所处行业的深入应用,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致力于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在软硬件开发技术、物联网技术、AI算法研究及应用等领域,形成了较明显的竞争优势和人才优势。围绕智慧社区和智慧医院领域,公司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脑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关注到脑电波交互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积极引进相关技术专家和专业人才,助力公司迈入睡眠健康、专注培优和康复器械三个脑电波交互技术的细分领域,开辟公司新产业增长曲线。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各产业将逐步实现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发展目标。脑电波技术将持续渗透,其应用场景也将越来越广泛。面对脑电波交互产业良好的发展机遇,公司将提前布局脑电波交互领域,深入开展前期的技术前瞻性研究,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通过积极布局和持续投入脑电波交互领域,公司将重点聚焦于睡眠健康、专注培优和康复器械三个细分领域的研发,开发系列产品以精准满足市场需求,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变革,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秉承“领跑智慧生活理念,创造卓越生活品质”的使命,致力于构建“安全、舒适、健康、便捷”的智慧社区生活环境。为实现公司的长远目标,公司坚定践行“拓宽渠道、技术领先、品牌塑造、卓越管理”四大核心战略布局,在稳固并深耕现有主营业务领域的同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勇于探索行业的新领域和新模式,把握新的发展机遇,积极布局脑电波交互领域,致力于开辟全新的市场和业务赛道,充分释放新业务的增长潜能。通过调整和优化公司业务结构,强化市场营销策略,并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公司的市场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以巩固和保持公司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公司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紧密围绕既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为目标,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全球化视野拓展市场,以精细化管理提升效益,以人才培养筑牢基石。深耕智慧社区和智慧医院两大核心领域,公司坚定地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布局和实施,积极推动国内与国际市场双循环体系,加大国内外市场拓展力度,全面强化科技创新、市场拓展、品牌塑造、成本控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加大品牌投入,创新品牌理念,增强公司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为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公司持续实施精细化的成本管理策略,降低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公司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未来,公司将重点开展以下经营管理工作,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1、立足主业,拓展多元化营销,助力业绩持续增长 为了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公司始终立足主业,积极拓展多元化营销渠道。为了贯彻落实年度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公司坚持“大客户为纲、渠道为王”的营销策略,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深化营销体系改革与创新,扩大销售网络的覆盖,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占有率,致力于实现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双重驱动以及多领域的协同发展,推动公司销售业绩的持续增长。为了进一步强化国内市场的营销网络覆盖,不断夯实B端营销网络的优势,公司积极推动与国央企开展战略集采合作,与百强系统集成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重点开拓政府保障性住房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同时,公司主动实施全国办事处网络的优化下沉策略,在稳固一、二级城市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向三、四线城市延伸,构建更加全面、覆盖更广的渠道建设,提供更为精准的产品和服务。此外,公司积极构建天地人网,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销售体系,实现销售模式的创新和升级,推动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强化国内市场营销网络、提高境外市场的渠道覆盖,构建线上线下、国内境外、B端C端全方位全渠道营销体系。 2、加速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引领境外市场蓬勃发展 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公司坚定地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布局和实施,积极推动国内与国际市场双循环体系,以加快全球化业务的发展步伐。为了紧抓境外市场的增长机遇,公司深度挖掘境外市场潜力,加大自有品牌开拓力度,致力于拓展全球业务版图。通过纵向多元化合作与横向精准布局,不断完善全球化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扩大境外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全球影响力,实现公司在境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1)在境外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将不断增强境外市场开拓能力和市场快速响应能力,完善营销渠道建设,加大境外销售渠道建设的投入,持续优化并精细化销售运营管理,推行自有品牌与ODM双渠道并行的发展战略,聚焦重点国家和重点客户,以加快自有品牌代理渠道的全球布局。为了深入推进全球化业务发展,公司计划在北美、欧洲、中东和亚太等重点地区设立境外办事处,并组建本地化的营销服务团队,负责当地的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工作,以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并优化客户体验。针对不同区域业务成熟度的差异,公司采取差异化的销售策略,分别运用“重点突破”、“一国一策”和“精耕细作”等销售策略,将销售工作从基础合作型向服务赋能合作型方向发展。 (2)在境外市场人才建设方面,人才是推动全球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力量,公司将积极引进高层次、具有国际战略思路、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为公司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理念,不断提升公司在国际产品研发和营销方面的实力。同时,持续优化人员架构,深入挖掘潜在人才,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激励机制,打造一支既具备全球化视野又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团队,共同推动公司从战略层面实现深层次的进化,助力公司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3)在境外市场研发方面,公司秉持全面且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依托技术研发优势,加大境外市场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不断完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预研机制,以驱动创新、加速新产品上市,并持续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公司在境外市场研发战略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产品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展开。公司境外市场研发团队,聚焦于研究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行业趋势和技术发展,结合境外市场的特点,迅速调整研发方向,确保产品线全面升级,形成高、中、低端产品线的互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公司积极培育智能家居产品线,致力于构建行业应用生态链,提升整体解决方案的竞争力。 (4)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知识产权保护为拓展境外市场保驾护航。未来,公司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致力于构建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确保知识产权的及时申请和有效维护,为公司的境外市场产品研发提供坚实的知识产权保障,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3、智能家居与人工智能创新融合以及生态拓展,推动产业升级换代 (1)智能家居与人工智能的创新融合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家居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已经成为推动行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智能家居通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智能且高度个性化的操作体验。诸如大模型、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不断突破,为智能家居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大模型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深度学习算法与智能家居系统深度融合,可赋予各类家居设备前所未有的智能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能够更精准地理解用户需求,并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与此同时,脑机控制技术的引入,为智能家居的操作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突破了传统的物理交互界面限制,让用户可以通过脑电信号操控家里的智能设备。尽管这一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预示着未来智能家居向着更人性化、更直觉化的人机交互方向发展,智能家居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以及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正在为智能家居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讯飞星火模型+智能家居系统: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是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构建的超大规模语言模型,具备出色的自然语言理解(NLU)和生成(NLG)能力。公司智能家居系统与讯飞星火模型深度融合,在智能家居场景下,支持多轮对话和多意图理解,可以连续处理用户请求,理解复杂的语境关系并作出恰当响应,显著提升智能家居系统的语音识别与理解能力,实现更人性化的语音交互效果。借助大模型深度学习和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能力,智能家居系统将逐步实现更复杂的逻辑推理和情境理解,提供用户更智能的控制体验。比如根据时间、天气、室内环境以及用户的使用习惯等因素,智能推荐或自动执行一系列操作,构建个性化的居家场景体验。智能家居系统结合讯飞星火模型将打造更加智能、高效且人性化的现代家居控制系统,顺应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潮流,为用户提供极致的智能家居体验。 2)脑电波控制技术+智能家居系统:脑电波控制技术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结合是一项创新性的交互技术应用,通过采用非侵入式的脑电图(EEG)传感器(如头戴式脑环或脑电帽),能够安全无害地捕捉到用户大脑产生的电信号,特别是与意识活动相关的特定频段脑电波。设备捕获到脑电波信号后经过信号处理和算法分析,识别出对应于特定思维活动的特征模式,如专注、放松、眨眼等动作或简单的想象行为。这些不同的脑电信号模式可以被映射为预设的控制指令与全屋智能控制融合,给智能家居的科技感带来更好的体验,同时适用于某些特种场景和特种人群。 (2)智能家居技术生态的拓展与战略布局 万物互联时代,智能家居作为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始终站在科技革新的前沿。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智能家居将进一步深化多协议融合、多生态互联的趋势,逐步打破技术壁垒,实现智能设备间的无缝对接与高效联动,覆盖更广泛的家庭应用场景。智能家居与各大生态系统的互联也将更加紧密,为用户带来一站式的智能生活解决方案。 1)KNX协议智能家居系统:KNX协议(Konnex)是专门为住宅和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的开放通信协议,旨在确保不同制造商生产的智能设备之间实现无缝集成和高效互操作,现已成为ISO/IEC14543-3国际标准的一部分,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可和应用。公司KNX协议智能家居系统基于KNX标准设计,采用分布式总线结构和多主多从的通信模式,具有高度互联互通、稳定可靠、安全性高、功能强大、开放兼容等特点,支持多种方式控制家居产品。该系统实现KNX、ZigBee、CAN BUS协议的混合组网,无缝集成各类智能设备,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极大提升公司在国际智能家居市场的产品竞争力。 2)ZigBee协议智能家居系统:ZigBee是一种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速率、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非常适合智能家居场景中众多小型、低功耗设备的互联互通。公司ZigBee协议智能家居系统全面对接ZigBee3.0标准,具有短距离、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高可靠、自组网、低复杂度等优点。系统支持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智能设备无缝集成到同一网络中,实现设备间的协同工作和智能联动,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在选择和扩展智能家居产品时的灵活性。系统支持APP远程控制、语音控制、面板控制、手势识别等多种交互方式,智能面板、触摸屏、手机等多种智能终端控制智能家居产品,给予用户更有科技感和健康舒适的体验。 3)蓝牙Mesh协议智能家居系统:蓝牙Mesh协议专为IoT(物联网)应用设计,凭借多对多通信、配置简单、低成本、安全及去中心网络、支持手机等移动设备直连等优势,蓝牙Mesh支持大规模设备组网,可支持数百乃至数千台设备相互通信的控制、监视和自动化系统需求。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蓝牙Mesh有望在智能家居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公司蓝牙Mesh协议智能家居系统将构建一个基于蓝牙Mesh协议的无线智能家居系统,能够支持大规模的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无线组网,实现设备间的互相发现、连接和控制,打破传统智能家居设备独立运作的局限,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智能家居体验。 4)HomeKit生态智慧中控屏:HomeKit作为苹果的智能家居平台,具有较高的交互体验流畅性、统一性和数据处理的安全性、隐私性,可通过苹果的iPhone、iPad、Apple Watch、HomePod等设备进行智能家居控制,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操作体验感。公司智慧中控屏产品接入HomeKit生态,实现苹果家庭APP和Siri语音控制公司智能家居系统,并且可与其他接入HomeKit生态产品进行互联互通。产品同时实现苹果“Apple Home”APP和狄耐克“小狄管家”APP双平台控制,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交互体验和更多的生态选择。 综上所述,公司将通过上述六大研发项目,将在智能家居领域全面发力,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融合脑电波控制等先进技术和多种通信协议,打破不同设备间互联互通的障碍,构建一个开放兼容、智能联动、便捷操控且高效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推动智能家居技术创新和生态链建设,为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舒适化和智能化的生活体验,提高公司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 4、加速智慧医院业务部署,实现智慧医院产业业绩高速增长 为了推动智慧医院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公司在智慧医院产业的市场地位,加强智慧医院业务的全面布局。公司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加速开拓智慧医院市场,以丰富智慧医院产品线、深化和拓展产业链条,通过多元化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智慧医院产业的高速增长。未来,公司将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医院领域的融合与应用,不断提升智慧医院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医院数字化升级与转型提供有力支持。为了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公司全球化业务拓展,提升市场份额,实现多元化协同发展,增强全产业链的融合与品牌影响力,推动公司产品的国际化进程,引领智慧医院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1)在研发端,公司将不断深化智慧病房和智慧门诊两大核心业务。为顺应医疗行业国产化、医院智能化设备升级,以及响应国际化的市场需求,公司依托“1+3+N”的智慧病房解决方案,积极融合开源鸿蒙系统、物联网和机器人技术,进一步完善智慧医院解决方案体系,打造了鸿蒙智慧病房解决方案、数字两线制医护对讲组网方案以及境外智慧病房解决方案,提升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为医疗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全面、高效、创新的解决方案。同时,深度布局智慧康养领域,面向多样化的医养场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康养服务。此外,为了应对老旧医院日益增长的改造升级需求,公司创新推出了PLC两线制医护对讲组网方案,为医疗机构提供更多数字化的改造方案选择,以满足医院数字化升级的长远需求,助力老旧医院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在销售端,公司继续深耕新建医院市场的布局,通过与各地医疗机构和行业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公司大力开拓境外市场,根据境外市场的差异化和多样化需求,充分发挥自身卓越的产品力和生产力,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智慧病房解决方案。面对老旧医院改造市场的潜力,公司紧抓市场机遇,为医院提供经济、便捷的PLC两线制数字化改造升级方案,助力老旧医院实现数字化转型。未来,公司将持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公司强大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先进的技术水平、严格的质量管理以及完善的营销网络等多方面优势,加速开拓智慧医院市场,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先进、高效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推动智慧医院产业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5、抓住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布局脑电波交互产业新领域 公司始终秉持“拥抱科技革命,聚焦前沿技术”的核心理念,勇于探索新兴技术、新领域和新模式。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技术前瞻性,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将聚焦脑电核心技术,发力医疗健康、康复训练、教育娱乐、全屋智能等应用领域。围绕智慧社区和智慧医院领域,在稳固并深耕现有主营业务领域的同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勇于寻求新的发展思路。未来,面对脑电波交互产业良好的发展机遇,公司将积极布局脑电波交互的新兴领域,深入开展脑电波交互领域的技术前瞻性研究和战略布局,重点聚焦于睡眠健康、专注培优和康复器械三个细分领域的研发,开发系列产品以精准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以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致力于开辟全新的市场和业务赛道,引领行业发展新方向。依托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公司不断孵化新业务、推出新的研发成果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逐步构建公司丰富的产品生态圈,致力于为大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服务。 (1)脑电波+睡眠健康。公司将自主研发脑电波EEG检测额贴、rTMS治疗仪、可视化分析终端三者合一的独立治疗系统,将脑电波(EEG)检测技术与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技术相结合,实现个性化、精准的睡眠治疗。该系统由三个关键组件构成:EEG检测额贴、rTMS治疗仪和可视化分析终端。首先,EEG检测额贴负责采集和记录患者睡眠过程中的脑电信号。根据EEG检测的结果分析睡眠特征和问题,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rTMS治疗方案,针对其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等)进行精准的神经调节,提高治疗效果和成功率。其次,可视化分析终端负责对EEG检测数据和rTMS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和展示。医生和患者可以通过可视化分析更直观地了解睡眠状态和问题,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治疗的过程和效果也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整个系统的优势在于将EEG检测和rTMS治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睡眠障碍的个性化诊疗。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反馈,可以提高治疗的反应率和成功率,减少试错和调整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睡眠治疗方案。同时,该系统还具有可拓展性,可以应用于民用和医疗领域,为睡眠医学中心的整体建设、管理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2)脑电波+专注培优。公司将脑电波与培优教程结合,将脑机交互技术应用于专注力监测与训练,通过实时反馈和个性化的培训手段,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调节专注状态,提高专注力水平,以应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认知挑战。以下是一些具体描述: 1)专注力监测与训练:公司开发基于脑电波交互的神经反馈训练系统,通过脑电信号监测孩子的专注状态并提供实时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调节专注状态。青少年可以通过脑电波监测和课程训练,该系统结合了脑电波交互技术和专注力训练模块,可实现非侵入式的神经反馈训练。 2)个性化课程培训:该系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手段,根据青少年个体的实际表现智能推荐训练内容。训练内容包括脑放松训练、神经反馈训练和认知能力训练,旨在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反应力和记忆力等。这种个性化的培训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的学习需求,增强培训效果。 3)游戏化学习体验:该训练内容以游戏化的形式呈现,通过闯关式的游戏来进行训练。软件内设有积分奖励系统和训练排行榜,青少年可以通过取得好成绩获得奖励,提高训练热情。这种有趣的学习方式能够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4)全方位培养认知能力:通过结合脑电波交互技术和培优教程,该系统不仅关注专注力的训练,还包括了认知能力的培养。训练模块涵盖了多个方面,如思维灵活性、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帮助青少年全面提升认知水平,应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认知挑战。 综上所述,脑电波交互技术与青少年大脑培优的融合可以通过个性化、游戏化的训练方式,帮助青少年提高专注力水平和认知能力,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全面促进其成长发展。 (3)脑电波+康复器械。脑电波交互技术与康复医疗或康复器械的融合可以实现个性化、精准的康复训练,从而加速康复进程、改善生活质量,并提升康复治疗的效率和效果。具体描述如下: 1)个性化康复训练:利用脑电波交互技术获取患者的运动意图,将其与康复器械的控制系统相连接。患者可通过自身的脑电信号来控制康复器械的运动,实现个性化的康复训练。相较传统的康复训练方式,这种个性化训练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提高康复效果。 2)动作学习与指导:患者通过专门设计的训练程序学习如何自主控制康复器械完成特定的动作,例如抓握、抬起等。脑电波交互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脑电信号动态调整康复计划,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帮助患者更有效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控制能力。 3)实时调整康复计划:脑电波交互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脑电信号,并根据信号的变化动态调整康复计划。例如,如果系统检测到患者的注意力集中或肌肉活动增加,可能意味着患者对康复训练的适应性增强,系统可以相应地增加训练强度或提供更高级别的动作指导,以进一步促进康复效果。 4)提升康复效果:脑电波交互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康复治疗的效果。通过个性化、精准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实时反馈和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更有效地进行康复训练,减少错误动作,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脑电波交互技术与康复医疗或康复器械的融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康复训练,加速康复进程,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康复治疗的效率和效果。 脑电波交互技术产业为公司新布局的前沿科技领域,也是公司未来重点投入和发展的产业方向。目前,该项目尚处于早期的研究开发阶段,尚未产生实质性的业务收入。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在脑电波交互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力争早日实现商业化应用。同时,公司也将积极探索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为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 6、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升级,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司以“智慧工厂”建设为核心,推进数字化转型,全方位提升生产制造水平,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公司当前及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方向。公司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全面优化并升级制造流程,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控,打造生产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重塑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和价值链的优化,推动公司生产经营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1)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公司围绕“安全稳定、质量至上、交期保障、效率提升、成本优化”这五大支柱来构建和升级制造系统,确保制造系统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和产品线发展紧密契合。公司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号召,坚定推进智能制造战略,并实施《制造系统战略升级方案》和《品质系统战略升级方案》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战略举措。 (2)在构建自动化、智能化车间的过程中,公司积极寻求创新,深入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融合应用,致力于打造行业内卓越的5G智慧工厂。借助5G技术带来的高速传输、广阔带宽和低延迟特性,将其与制造流程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灵活化和高效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 未来,公司在深化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将更加重视数据价值的挖掘与应用,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将推动数字化技术与业务管理的深度融合,以优化生产流程、完善管理体系,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为了支撑智能制造的持续深入发展,公司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完善的培训体系、激励机制以及职业发展平台,提升员工的数字化素养和技能水平,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保障。通过打造数字化人才队伍,将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推动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实现高效运营和卓越的经济效益。 7、强化成本控制,精准化管理,助力公司提质增效 公司将继续秉持“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的理念,持续推动综合性的“九化四法”采购管理策略,以推动公司提质增效的核心驱动力。公司始终保持对市场动态和价格变化的深入洞察,精确把握市场供需关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在创新实践中寻求突破,致力于构建稳定、高效、协同、规范且透明的供应链体系,以确保公司的稳健运营。 公司通过采取多元化的采购渠道和定价机制,以精细化的采购管理,调整供应链布局,持续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引入竞标机制,不断拓展供应商渠道,导入有竞争力的物料,打造合作共赢的供应链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公司借助SRM采购竞价管理系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效率和透明度;通过设立“狄耐克研发采购节流工作组”、“业务采购赋能工作组”,主动赋能业务,深入挖掘采购降本的潜力,实现提质增效,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持续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8、深化品牌形象,拓宽宣传渠道,全面提升品牌综合竞争力 品牌是企业产品竞争力、研发实力、制造能力、产品品质、售后服务、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综合实力的体现与象征,也是公司引领市场、赢得客户并夯实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石。公司自立企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通过打造品牌形象、持续加大品牌投入、不断创新品牌理念、优化品牌传播机制、提升品牌体验质量以及拓展品牌传播渠道等多项措施,增强公司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展望未来,公司将紧密结合新时代的品牌推广特性,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品牌创新活力。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的力量,公司将着力提升品牌在公众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逐步实现从B端到C端的品牌延伸和拓展,以扩大在C端市场的影响力和占有率。同时,通过构建多维度、多触点的天地人网传播矩阵,深入渗透“智慧居家好伴侣”的品牌理念,使品牌特色与客户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打造独特的品牌竞争优势,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忠诚度和品牌黏性。 此外,公司将持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维立体宣传方式,进一步提升品牌创新力和宣传效果。通过积极参与行业展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增强品牌的行业影响力。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互联网及新媒体平台为主,联合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宣传渠道协同推广,精准发力,打造更加深入人心的品牌IP形象,全面提升公司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客户美誉度及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和行业领导地位的巩固奠定坚实基础。 9、构建双向创新战略,打造多元化人才发展矩阵 为了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公司将构建双向创新战略和多元化人才发展矩阵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人才是推动公司发展的第一资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实施内外双向创新和构建多层次人才发展高地,不断激发公司的活力与创造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专业精湛、勇于创新的团队。为了吸引和稳固行业的尖端人才,公司引入创新激励制度,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股权激励以及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构建稳定且高效的人才梯队体系。为了进一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和高效利用,公司持续优化人才发展机制,确保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推动公司持续创新和发展。 (1)构建双向人才创新战略。双向人才创新战略是公司发展的核心支柱,是一个全面且系统的长远规划,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公司创新、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公司坚持贯彻“强化内部培养机制,多元化引才纳才”的战略方针。一方面,通过积极引进高端技术开发人才和营销人才,建立起一支坚实、稳定、优秀、精干、高效的技术开发和营销团队,以迅速适应市场竞争的变化,持续推动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另一方面,公司非常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多元化的选拔与任用机制,挖掘潜在人才,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激励机制,为优秀的员工提供全面的职业规划、系统培训和多样化的发展平台,以培养公司内部的中高层管理者和技术骨干人才,有力地推动公司从战略层面向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进化,共同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2)构建全方位人才梯队体系。公司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梯队体系,注重引进和培养各级别的人才。在管理团队层面,公司实施了继任计划,形成高、中、基三个层次的人才梯队,建立了“远航班”,“领航班”和“启航班”,重点培养和提升管理干部的职业化素养和领导能力。同时,公司还开展了“精英计划”,针对高绩效和高潜力的核心人才,进行定向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发展平台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此外,为了让每位员工都能享受到持续学习的机会,公司成立了“网络大学”,制定了覆盖全员的学习计划,并精心设计了专业技能、管理知识和领导力提升等多元化培训课程,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持续进步的人才梯队体系。 (3)持续精进员工晋升管理体系。公司构建完善的员工晋升管理体系、干部任职资格标准、员工技能认证晋级标准以及晋升管理办法等,为员工提供了多元化的晋升路径和发展平台,充分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新精神,确保组织战略和员工发展需求紧密相连。为了实现晋升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公司定期进行体系评估和调整,注重与员工的双向沟通和反馈收集,深入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发展需求,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培训支持,助力员工在职业道路上不断前行。在晋升评价方面,公司坚持多维度、全面性的评价标准,综合考量员工的工作绩效、专业技能、领导能力等多个维度,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此外,公司持续优化员工的晋升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激发员工的晋升热情和内在动力。未来,公司将继续致力于优化员工晋升管理体系,为员工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晋升环境,帮助员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共同成长,推动公司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4)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健全员工选拔和激励机制。公司始终将文化建设作为核心要务,不断完善人员选拔机制并优化激励策略,以确保企业文化的深入人心和持续传承,坚守公司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致力于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铸就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公司坚定秉承“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兴盛企业”的理念,将企业文化融入技术创新、智慧制造、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积极宣导“文化塑造企业,文化繁荣企业”的思想,倡导全新的企业文化风尚,持续推进“文化强企业”战略,依靠深厚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营造“企业有生气、产品有名气、领导有正气、员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为公司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品牌,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10、健全卓越治理机制,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新征程 健全卓越的公司治理机制是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新征程的重要引领。一个成熟、完善的治理体系能够确保公司决策的科学性、透明性和长远性,为公司的稳健运营和持续增长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公司致力于不断完善董事会、管理层等核心治理架构,明确各主体职责与权力,以期在权力制衡、决策协调与职责明确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更加高效和稳健的治理体系。面对新的市场环境、监管政策和业务挑战,公司高度重视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严格遵守财务规范和信息披露准则,提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专业化水平。同时,通过严谨的风险辨识和管理流程,确保公司业务稳健发展,为公司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构筑坚实的屏障。在持续优化治理结构的同时,公司在绩效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流程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多个领域不断探索和实践,力求将卓越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推动公司管理体系的全面升级,实现公司治理线与职能管理线的双轨并行和协同增效,充分激发公司的运营效能、创新能力和内在增长动力,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员工和社会创造更加广泛和深远的价值。具体措施如下:(1)为确保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大会的运作,确保所有股东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建立健全以《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为核心的治理制度体系,设立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确保“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充分发挥董事会及各专门委员会的决策作用,加强经理层的运营管理作用,并强化公司监事会和内部审计部的监管功能,以维护公司和股东的整体利益。为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响应速度,执行“减少管理层级、增加授权力度”的原则,通过完善权责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高效运营,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 (2)为实现公司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公司全面推动卓越绩效管理。通过持续深化绩效考核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不断探索构建具有企业特色、规范高效的法人治理模式,有效增强公司的内部凝聚力与整体战斗力,从经济效益、战略规划和社会效益等多个层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公司和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回报。 (3)人才是推动公司发展的第一资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实施内外双向创新和构建多层次人才发展高地,不断激发公司的活力与创造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专业精湛、勇于创新的团队。为了吸引和稳固行业的尖端人才,公司引入创新激励制度,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股权激励以及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构建稳定且高效的人才梯队体系。为了进一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和高效利用,公司持续优化人才发展机制,确保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推动公司持续创新和发展。 (4)公司致力于推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不断升级,借助自动化、信息化和数据化的先进工具,促进供产销管理系统的一体化整合,打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平台。公司在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研发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智能制造管理MES系统、采购管理SRM系统、ERP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人力资源管理HR系统等关键业务领域实现互联互通,推动工作流程的无纸化、数字化、协同化和信息共享化,在时间与效率、资源与成本、计划与执行、控制与调整以及信息反馈与快速响应等各个环节提升工作效率、品质和透明度。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决策水平,公司引入智能报表BI系统,能够为公司决策提供更为丰富和精准的数据支持,巩固公司的管理优势。 (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下游房地产行业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营的楼宇对讲、智能家居等产品与下游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宏观经济的走势、政府的调控政策、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环境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公司所处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持续受到市场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应对房地产行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国家及各地方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调整优化措施,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供应的保障,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推动全国房屋竣工面积的增长,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在转型期,市场结构正在经历重塑,竞争格局日趋激烈,行业发展方式逐渐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化,增长动力也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不仅要求房地产企业必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还要积极寻求创新的发展路径。未来,随着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以及“新基建”的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将成为智慧城市高效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社区的智慧化改造将加速推进,数字化生活和智慧化生活也将迎来全面升级,为房地产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推动楼宇对讲和智能家居等相关产业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若国内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房地产销售持续低迷,或房地产商因资金紧张或破产清算导致房地产行业发生波动,而公司又未能根据行业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则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若公司未能及时洞察市场变化,未能有效提升产品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竞争力,或未能成功开辟全新的市场和业务赛道,公司将可能面临市场份额减少、盈利能力下降等风险。 应对措施:面对宏观形势的不断演变和房地产行业带来的各种变化,以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公司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断调整和优化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以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和挑战。公司紧密围绕既定的年度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为目标,深耕智慧社区和智慧医院两大核心领域,立足主业,拓展多元化营销渠道,坚定地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布局和实施,积极推动国内与国际市场双循环,以加快全球化业务的发展步伐,助力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1)为了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公司始终立足主业,积极拓展多元化营销渠道。为了贯彻落实年度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公司坚持“大客户为纲、渠道为王”的营销策略,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深化营销体系改革与创新,扩大销售网络的覆盖,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占有率,致力于实现国内与境外市场的双重驱动以及多领域的协同发展,推动公司销售业绩的持续增长。为了进一步强化国内市场的营销网络覆盖,不断夯实B端营销网络的优势,公司积极推动与国央企开展战略集采合作,与百强系统集成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重点开拓政府保障性住房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同时,公司主动实施全国办事处网络的深化下沉策略,在稳固一、二级城市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向三、四线城市延伸,构建更加全面、覆盖更广的销售网络,提供更为精准的产品和服务。此外,公司积极构建天地人网,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销售体系,实现销售模式的创新和升级,推动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强化国内市场营销网络、拓展多元化营销渠道的重要战略。 (2)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公司坚定地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布局和实施,积极推动国内与国际市场双循环,以加快全球化业务的发展步伐。为了紧抓境外市场的增长机遇,公司深度挖掘境外市场潜力,加大自有品牌开拓力度,致力于拓展全球业务版图。通过纵向多元化合作与横向精准布局,不断完善全球化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扩大境外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全球影响力,实现公司在境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3)公司把握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机遇,拓展多元化营销渠道,利用产品的长板优势,以智慧家庭中控屏为抓手,从智能家居领域横向扩展至智慧屏行业应用领域。通过与阿里天猫精灵展开紧密合作,纵向深入挖掘智能家居领域各细分赛道的发展潜力,积极布局智慧照明和智能厨电等新兴领域。公司始终保持开放态度,不断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业务合作机会,实现多领域、多业务的协同发展目标,致力于与各类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智能家居产业的创新发展。 (4)为了推动智慧医院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公司在智慧医院产业的市场地位,加强智慧医院业务的全面布局。公司继续深耕新建医院市场的布局,通过与各地医疗机构和行业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为了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公司大力开拓境外市场,根据境外市场的差异化和多样化需求,充分发挥自身卓越的产品力和生产力,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智慧病房解决方案,实现多元化协同发展。面对老旧医院改造市场的潜力,公司紧抓市场机遇,为医院提供经济、便捷的数字化改造升级方案,助力老旧医院实现数字化转型。未来,公司将持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公司强大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先进的技术水平、严格的质量管理以及完善的营销网络等多方面优势,加速开拓智慧医院市场,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先进、高效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推动智慧医院产业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经过多年的深耕与发展,公司已成为楼宇对讲和智能家居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行业领先企业,在产品研发能力、品牌形象、营销网络覆盖和服务专业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当前所处的市场环境错综复杂,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国内市场上,公司不仅要与众多现有的竞争对手展开激烈角逐,还要警惕潜在的新进入者带来的冲击。随着行业的不断演进和市场的日益成熟,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持续升级,行业集中度也将逐步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在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以及服务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勇于寻求新的发展思路,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挑战。若公司未能及时洞察市场变化,或未能有效提升产品、服务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竞争力,甚至未能成功开辟全新的市场和业务赛道,将可能面临市场份额减少,可能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积极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风险,紧密围绕既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视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推动公司业务的持续升级和转型。公司紧跟行业前沿趋势,致力于推动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品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孵化新业务、推出新的研发成果和具有市场差异化优势的产品,进一步构建公司产品万物互联的生态圈,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1)公司始终秉持“拥抱科技革命,聚焦前沿技术”的核心理念,勇于探索新兴技术、新领域和新模式。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技术前瞻性,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将聚焦脑电核心技术,发力医疗健康、康复训练、教育娱乐、全屋智能等应用领域。围绕智慧社区和智慧医院领域,在稳固并深耕现有主营业务领域的同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勇于探索行业的新领域和新模式。未来,面对脑电波交互产业良好的发展机遇,公司将积极布局脑电波交互的新兴领域,深入开展脑电波交互领域的技术前瞻性研究和战略布局,重点聚焦于睡眠健康、专注培优和康复器械三个细分领域的研发,开发系列产品以精准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以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致力于开辟全新的市场和业务赛道,引领行业发展新方向。 (2)依托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公司将在智能家居领域全面发力,致力于智能家居与人工智能的创新融合及生态拓展,以推动行业升级变革。公司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深度融合脑电波控制等先进技术和多种通信协议,逐步打破技术壁垒,实现智能设备间的无缝对接与高效联动,覆盖更广泛的家庭应用场景,构建一个开放兼容、智能联动、便捷操控且高效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推动智能家居技术创新和生态链建设,提供一站式的智能生活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舒适化和智能化的生活体验,让科技真正融入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3)为了推动智慧医院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公司在智慧医院产业的市场地位,加强智慧医院业务的全面布局。公司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不断深化智慧病房和智慧门诊两大核心业务。为顺应医疗行业国产化、医院智能化设备升级,以及响应国际化的市场需求,公司依托“1+3+N”的智慧病房解决方案,积极融合开源鸿蒙系统、物联网和机器人技术,进一步完善智慧病房和智慧门诊领域的方案体系,打造鸿蒙智慧病房解决方案、数字两线制医护对讲组网方案以及境外智慧病房解决方案,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为医疗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全面、高效、创新的解决方案。同时,深度布局智慧康养领域,面向多样化的医养场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康养服务。此外,为了应对老旧医院日益增长的改造升级需求,公司创新推出了PLC两线制医护对讲组网方案,为医疗机构提供更多数字化的改造方案选择,以满足医院数字化升级的长远需求,助力老旧医院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生产楼宇对讲、智能家居、智慧病房及智慧门诊等设备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为IC芯片、液晶显示屏和电子元器件等,上述原材料大多为通用件,市场比较成熟,行业竞争较为充分,厂商众多,公司可选择的范围也较大。其中,IC芯片和液晶显示屏作为高占比的关键组件,若其价格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市场需求与供应状况、技术创新及汇率变动、或主要上游行业的巨头因产能受限或成本上升而提价、或市场中出现经销商和代理商的囤货导致价格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的成本控制和生产计划都将面临挑战。若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已构建一套完善的市场监测与预警体系,实时追踪原材料市场的最新动态和价格变化,精准掌握市场供求关系,以及对全球范围内相关市场的广泛收集和分析,为公司的价格预警提供数据支撑。公司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采取多元化、灵活化的采购策略,调整供应链布局,优化产品结构,探索最新材料和替代方案等措施,避免对某一特定供应商或市场的过度依赖,进而分散了由原材料价格波动引发的潜在风险。公司依靠持续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更具市场竞争力、成本更优的新产品,有效应对和防范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确保公司的稳健运营和持续发展。 (1)为了持续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公司采取综合性的“九化四法”采购管理方案,以推动公司提质增效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引入竞标机制,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公司借助SRM采购竞价管理系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效率和透明度。为了进一步挖掘采购节流的潜力,公司还专门设立了“狄耐克研发采购节流工作组”,并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方案,深入挖掘采购节流的潜力,通过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等措施,持续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公司通过采取多元化的采购渠道和定价体系,加强供应链精细化管理,持续拓展供应商渠道,导入有竞争力的物料。同时,公司根据市场趋势的预测进行战略性的采购储备,并积极调整产品的市场销售策略等措施,以适应原材料价格的变化,最大程度降低原材料上涨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 (3)公司建立全面而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严格筛选具备雄厚实力和稳定供货能力的供应商,确保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或其他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和质量的稳定性。在确保原材料供应稳定、质量可靠以及成本优化的基础上,公司高度重视对供应商资源的有效整合,采取战略大客户的集中采购模式,加强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紧密良好的沟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和共赢的供应链体系。为了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协同效率,公司加大信息公开和透明化的力度,及时与供应商分享行业动态、共同制定长期合作计划以及推进年度战略供应商集中采购工作,与供应商建立更加紧密、互信的合作关系,携手应对市场挑战,共同实现可持续的共赢发展。 (4)公司进一步强化内部库存管理,确保库存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严格防范过度采购和原材料囤积的现象,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体系,实时监测库存状况,并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供需关系,保证原材料得到有效利用和满足生产需求,同时避免过度积压资金,有效地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司的生产经营。公司致力于通过优化库存管理,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确保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4、应收款项余额波动及坏账损失的风险 公司目前主要客户为房地产开发商、系统集成商以及工程商,其最终客户以房地产开发商为主。由于宏观经济的走势、金融政策的松紧、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环境和资金紧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公司面临着客户付款周期较长、延期付款以及应收账款坏账等风险的情形。为了应对潜在风险,公司始终遵循谨慎性原则,按照相关会计政策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 如果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或者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环境持续紧张,或者房地产开发商因销售持续萎靡、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清算等极端情况导致房地产市场剧烈震荡,公司将面临应收款项逾期或无法收回而产生坏账损失的风险,进而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若公司不能对应收款项进行有效管理,将可能对公司的资金周转速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产生影响,使公司经营资金出现短缺,并面临一定的坏账损失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稳定经营。 应对措施:为了有效降低应收款项管理的风险,公司高度重视应收款项管理,并不断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风险控制。公司制定一系列完善的相关制度,不断优化收款政策,完善业务流程和方法,持续加强对发货流程的管控,提高应收款项的催收力度等策略,以及对具有风险的房地产客户采取以诉代催等多种应对措施,全面降低应收款项余额波动和坏账损失带来的经营风险,确保公司的财务稳健性和持续经营能力。公司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显著增强了催收力度,提高了催收效率,确保资金的迅速和及时回流。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066.7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78%。 (1)为了优化销售和收款流程,公司建立较完善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制度,对销售定价原则、客户信用标准和条件、收款方式以及涉及销售业务的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相关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有效评估和控制了与不同客户的业务风险,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 (2)为了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公司构建有效的客户信用评估体系,对新老客户进行全面、细致的信用评估和严格管控。强化对应收款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的监督与管控,确保资金安全。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和业务需求,公司实施不同的分类管理和分层管控,采取不同的信用控制手段和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潜在风险。针对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公司采取款到发货政策或停止供货;对存在风险的客户,公司积极采取法律以诉代催等方式清理逾期债务,有效地防范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保障了公司的资金安全。 (3)公司实施业财融合战略,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对业务部门在应收账款催收与管理方面进行有力的监督与支持,共同对客户资信管理、授信、催款、交接、定期对账以及款项评估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对客户的收款内控政策、付款情况、欠款期限等进行跟踪和监控,对应收款项的账龄、周转率等情况进行分析,对资金风险及时预警,有效提升了公司的风险预警和防控能力。 (4)为了降低回款风险,公司加强对房地产客户发货的管控和应收款项的催款力度,严格执行发货审批制度,降低回款风险;在必要时,公司将采取发商函、律师函、诉讼等方式进行催收,以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同时,公司实行销售人员的收款责任制,将销售人员的绩效与回款考核紧密挂钩,有效地激发了销售人员主动加强应收款催收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回款风险,保障公司的资金安全。 (5)为了更有效地解决逾期货款问题,公司成立逾期货款专项催收小组,专门负责对逾期货款的催收工作,并与法务部保持紧密配合,共同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逾期货款的催收力度。针对疑难杂症的逾期款项,且常规催收无效的情况下,催收小组第一时间与法务部门联手启动法律诉讼程序进行追讨。同时,对于某些特定客户,公司也会积极考虑推动货款工抵方案,以确保应收账款能够有序且高效地回收,提高公司的资金周转速度,降低坏账、呆账风险,确保公司稳健经营。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机器狗赛道入局者增多 有望促进应用落地
多晶硅期货上市交易 服务光伏产业更好发展
- 人形机器人最新发布!杠杆资金出手
- 券商被罚!合规风控员工、营业部出纳从事营销活动
- 科技潜力牛股出炉!人形机器人、AI手机、智能驾驶、固态电池,谁是王者
- 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概念 卧龙电驱多领域不断发力
- "宁王"将赴港上市 推进全球化布局
- 全球大储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 机构多主线挖掘2025年投资机会
- 2025年春季如何布局?机构投资策略来了
- 分红、回购、增持!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