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芝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8 16:18:05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松芝股份002454)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所处的行业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受下游汽车整车行业发展情况影响较大。此外,公司的电池热管理业务板块下游行业为储能行业。上述行业在报告期内的发展情况如下:

  一、2023年汽车行业发展情况

  2023年,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成绩亮眼,全年产销量分别实现了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增长11.6%和12%,创历史新高。其中,在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促进下,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完成了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增长9.6%和10.6%;商用车产销量分别完成了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增长26.8%和22.1%;在客车领域,我国客车行业有所复苏,产销量分别完成了49.8万辆和49.2万辆,同比增长22.5%和20.6%,尤其轻型客车产销增速较为明显。报告期内,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销量分别完成了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35.8%和37.9%,市场渗透率达到31.6%。此外,2023年是我国汽车出口的重要年份,全年共实现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政策层面,我国将继续落实车购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开展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和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保持产业稳定运行。同时,我国将进一步加大车用芯片、全固态电池、高级别自动驾驶等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预计需求和政策的共同带动下,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进一步发展。

  二、2023年储能行业发展情况

  2023年,我国储能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市场竞争加剧态势明显。报告期内,我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为21.5GW/46.6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150%。截止2023年底,我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到86.5GW,同比增长45%,其中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34.5GW/74.5GWh。在政策层面,国家和各地区均推出多项储能直接和间接相关政策,在总体规划布局、瞄准示范推优、聚焦管理规范、探索和完善市场规则及定价机制等多个方面发力,促进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于行业发展较快,产业链各环节产能扩张速度较快,导致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因此,部分优质储能行业企业开始布局海外市场,获得海外主要市场和客户订单。预计2024年,储能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同时对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技术与模式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进步。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专业从事移动式热管理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汽车热管理相关产品的领导企业之一。公司的产品覆盖范围较为全面,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客车、乘用车、专用车、货车、轻型客车、轨道车及冷冻冷藏车等各类车辆。此外,公司近年来进一步拓展储能温控领域业务,从事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一、公司各业务板块的相关业务和产品具体如下:

  1、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相关产品

  在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大中型客车空调和新能源客车电池热管理系统产品:

  二氧化碳热泵空调系统

  2、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相关产品

  在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传统/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空调箱、前端冷却模块、阀岛等热管理总成和模块产品,以及冷凝器、散热器、电池冷却器等热管理关键零部件。所覆盖车型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和工程机械等:

  3、轨道交通空调业务板块

  在轨道交通空调业务板块,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各类型轨道车辆空调产品,目前已涵盖包括160km动车组、地铁车辆、有轨电车以及常规轨道车辆等车型:

  4、冷冻冷藏机组业务板块

  在冷冻冷藏机组业务板块,公司已打造“双品牌+四大产品平台”品牌和产品架构,产品覆盖包括非独立式燃油车制冷机组、新能源电动机组、特种专用制冷机组、独立式制冷机组等:

  5、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板块

  在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板块,公司的产品包括适用于大中型客车、新能源乘用车/MPV/重卡/轻卡/皮卡、电池热管理等各领域的电动压缩机,以及高电压平台电动压缩机:

  大中型客车电动压缩机

  6、电池热管理业务板块

  在电池热管理业务板块,公司已升级迭代开发商用车(重卡、工程机械等)热管理系统和液冷式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系统。全新开发并量产卧式3-6kw,立式50-70kw等多个新型储能电站热管理产品。

  二、相关业务模式1、销售模式

  公司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轨道交通空调业务板块、冷冻冷藏机组板块主要存在“标配模式”和“终端模式”两种经营模式。针对公交公司、客运公司、地铁公司、大型物流公司等最终客户市场,该类客户更为关注整车零部件的品牌、性能、质量、售后服务的个性化、及时性、便捷性和完善性。公司具有技术先进、售后服务网络完善、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采用“终端模式”可以增加客户对公司的了解和认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公交公司、地铁公司、大型物流公司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针对主机厂等客户,公司主要采用“标配模式”为客户提供大批量、标准化的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轨道交通空调产品和冷冻冷藏机组产品。此外,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冷冻冷藏业务板块也存在经销商销售模式,公司开发国内外区域经销商,由经销商在指定区域内销售或代理销售公司的相关产品。

  由于小车热管理产品、汽车空调压缩机产品、电池热管理产品具有大批量、标准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公司在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板块和电池热管理业务板块主要采用“标配模式”。销售渠道有两种,一为直接向整车制造商或储能系统集成商或储能电池厂商销售,二为通过整车制造商的一级供应商间接向整车制造商销售。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组织生产。公司在收到客户的具体订单需求后,组织生产部门进行生产,并根据客户指令配送到指定地点。

  3、采购模式

  公司每年与供应商签署年度采购框架合同,确定年度采购价格、交货方式等主要采购条款。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公司会根据客户订单以及库存情况确定具体采购订单,并要求供应商根据年度采购框架合同执行具体采购订单。

  三、主要业务产能使用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的产能状况基本可以满足目前订单需求。为了满足客户在未来几年的订单需求和量产计划,公司也在根据项目进展逐步设立新的生产基地或在现有基地新增产能。考虑到业务发展速度以及客户项目量产周期,公司目前主要采取轻资产运营的模式进行后续生产基地投入,以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保证后续经营需要。

  同比变化30%以上的原因说明

  1、报告期内,独立式电池热管理系统产品生产量为1.76万台,较上年增长89.13%,主要系由于部分订单已经完成生产尚未交付所致;

  2、报告期内,乘用车冷凝器产量为210.06万台,较上年下降58.40%,主要系由于部分客户的在手车型销量下滑所致;3、报告期内,乘用车冷凝器销量为216.52万台,较上年下降57.70%,主要系由于部分客户的在手车型销量下滑所致;4、报告期内,商用车冷凝器产量为199.38万台,较上年增长554.55%,主要系由于商用车冷凝器客户订单增加所致;5、报告期内,商用车冷凝器销量为224.37万台,较上年增长714.41%,主要系由于商用车冷凝器客户订单增加所致;6、报告期内,工程机械冷凝器产量为26.29万台,较上年下降36.89%,主要系由于根据客户订单情况消耗部分库存所致;

  7、报告期内,工程机械空调箱总成产量为6.35万台,较上年下降46.07%,主要系由于根据客户订单情况消耗部分库存所致。

  零部件销售模式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一)技术与研发优势

  公司采取多种举措,持续完善、优化研发资源和手段,打造可持续的技术竞争力。

  在研发机构和人员方面:建立并持续完善以研究院为领导、各地分子技术中心为支撑的研发组织架构;研究院主导进行共性技术研究和核心零部件开发,技术中心主导进行贴近客户的应用技术开发。针对公司三大产品领域,从前瞻技术、应用技术、虚拟分析、试验技术等方面,全方位打造核心技术能力。目前,公司技术团队拥有各类技术人员约500人,其中技术专家和资深技术人员占比达15%,5年以上热管理产品开发经验人员占比达50%。核心技术团队及人员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团队整体能力稳步发展,技术开发成果的应用效率持续提升。继续依托“加冷松芝院士专家工作站”、“上海新能源汽车空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松芝――交大人才培养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开展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从而借助外部资源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并对热管理技术预研工作进行有效补充。

  在研发体系、流程和经验积累方面:经过多年努力,建成了遵守国际汽车标准、符合松芝特点的产品开发流程(SPDP)、并基本实现对集团公司研发体系的全覆盖,从而有效保障开发过程和质量。持续完善产品设计标准和规范,大力推行基于标准的模块化设计;截至2023年年底,累计完成企业技术标准约260项。持续积累设计经验,完善经验教训数据库,累计形成相关数据条目近千项。积极建立自主知识产权;截至2023年年底,累计授权专利达594项,当年新增专利申请65项。

  在研发软件方面,公司研究院将所采购的70余套商用软件10余套自研软件相结合,为设计过程提供了可靠的虚拟评价方法。已形成并不断完善从整车、系统、总成到零部件的仿真能力,现已作为技术开发过程中的必须步骤,被纳入产品开发流程中;从而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规避设计风险。FMEA、LIMS等专业设计管理软件的持续推广,进一步规范了开发过程。目前公司每年用于新购、升级研发软件的投入超过200万元,从软件方面有力保障了技术优势的持续性。在研发硬件方面,根据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发展规划,持续提升验证能力。在确保现有试验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的基础上,根据业务发展需要,2023年新增了空调箱性能试验室、散热器可靠性试验设备、多通道风量测试设备等多套大、中型试验设备;并基本建成前端冷却模块的性能和可靠性验证能力。完成了客车空调性能试验台、轨交空调性能试验台等关键设备的升级改造,以更好满足不断升级的客户需求。通过了比亚迪002594)、一汽红旗、上汽通用、通用五菱等客户对试验室的复审或扩项审核。基于环模风洞等先进设备,持续为上汽大众、上汽通用、Stellantis、蔚来汽车等多家主机厂提供测试服务。

  在上述举措的支撑下,公司的技术开发能力得到持续提升、产品持续迭代升级、技术竞争力得到持续发展,并获得自主、合资品牌客户的广泛认可。

  (二)销售模式优势

  绝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采用的销售模式是“标配模式”,即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整车厂商,为整车厂商提供配套的零部件。与此不同,公司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采取“标配模式”和“终端模式”并重的策略。一方面从最终客户入手,发展“终端模式”,另一方面,公司的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以及大中型客车热管理板块部分子公司主要采取“标配模式”进行经营。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扩大标配客户群体,提高对标配客户的研发、服务能力,稳定标配地位,保证标配业务的顺利开展。公司是国内极少数同时具备“终端模式”和“标配模式”的移动式热管理产品供应商。此外,公司在部分

  业务板块和区域也会采取经销商或代理商的业务模式以迅速打开市场。多元化的销售模式体现了公司业务能力的反应速度和柔性,适应了不同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质量和品牌优势

  公司下游客户大部分为国内知名的整车厂商及要求较高的终端客户,对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一般高于行业标准。公司拥有业内一流的检测设备,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面对最终用户的“终端模式”,使公司与最终用户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售前了解最终用户需求、设计取得最终用户确认、生产取得最终用户认可、售后及时解决问题等贴身服务,松芝品牌在最终用户中广泛传播,公司获得了众多奖项。松芝的品牌影响力及市场形象,已成为公司与其他企业竞争的重要优势之一。尤其在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产品领域和车用电池热管理产品领域,公司在汽车空调和电池热管理领域的品牌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使公司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四)优质客户资源优势

  在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领域,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和积累,掌握了众多优质的“标配”客户——整车制造商和“终端”客户——公交公司、长途客运公司、长途旅游公司和团体客户。整车制造商客户约100多家,包括比亚迪、宇通客车600066)、金龙客车、金旅客车、安凯客车000868)、北汽福田、保定长安客车、中通客车000957)、一汽客车(无锡)、银隆客车、苏州金龙、中车时代等。“终端”客户超过330家,包括:北京公交、上海巴士、天津公交、杭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广东省汽运集团、苏州客运、重庆交运、成都公交、广州公交公司、深圳公共交通集团和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等。综上,公司在大中型客车市场拥有的430多家长期客户,大多为行业内的优质客户资源,为公司盈利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在小车热管理业务领域,公司坚持商乘并举的经营思路,逐步提高客户和订单质量,已经进入部分国际车企和国内一线车企供应商体系,在乘用车方面包括大众、本田、通用、福特、标致、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蔚来、江淮汽车600418)、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在商用车方面包括江淮汽车、北汽福田、东风柳汽、陕重汽、中国重汽000951)等;在工程机械方面包括三一集团、徐工机械000425)、山东临工等。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开拓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系统领域的业务,已进入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远景能源等客户的供应商体系,并进入量产阶段,同时,公司也在进一步开拓其他该领域客户市场。

  (五)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优势

  公司在全国设立了30多家销售网点,300多名销售人员及售后服务人员,营销网络分布在全国各主要省市。健全的营销网络为公司与客户建立了畅通的沟通渠道,公司可在第一时间了解客户需求,为公司新产品研发提供方向,把握市场先机,将客户需求及时转化为订单,提升公司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

  商用车热管理产品业务的售后服务具有紧急、全天候、全年无休、问题复杂、工作琐碎等特点,对商用车热管理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网点建设、管理水平及信息系统要求非常高。公司经过多年悉心培育和资金投入,已在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建立了19个安装服务中心和440多个特约维修网点,在全球多个国家设有售后办事处,培养了数百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售后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全年365天24小时”免费贴身服务。

  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公司已初步建立覆盖东南亚、南亚、南美、北欧以及中东地区的售后服务网络,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为国际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及完善的售后服务打造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目前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产品订单也涉及欧美相关国家,海外售后服务网络的完善也有助于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相关业务的开拓。

  完善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优秀的营销能力和售后服务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对提高公司的产品销售及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公司拓展包括储能电站电池热管理业务奠定了良好的服务网络基础。

  (六)自我配套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利用规模生产优势,大幅降低成本,将重要零部件从外部采购逐步转为内部自制,一来降低产品成本,二来通过对重要零部件的自主研发、生产,有利于把握重要零部件质量并对整个热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公司已经陆续完成压缩机、电子控制系统、风机、注塑件、各类配管等重要零部件的自制。由于规模经济优势,公司强大的自我配套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系统性能,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七)管理优势

  公司已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具有较高的现场生产管理水平。公司还十分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已具有较强的企业凝聚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克服内外部压力和困难,总体持续好转,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整车出口高速增长,但是价格战升级,行业竞争加剧,也给行业内的企业带来较大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公司全体员工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坚持2023年经营方针不动摇,及时洞悉行业发展趋势,紧抓行业发展机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对外积极开拓市场和客户,获取新项目新订单的同时保证订单及时交付;对内着力提升效率和质量,采取多种措施降本增效,提高资产质量,取得预期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7.58亿元,同比增长12.62%;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83.58万元,同比增长5.21%。

  (一)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我国的大中型客车行业在宏观经济形势向好以及海外订单拉动的背景下有所复苏,但是由于各地公共交通方面的财政支出有限,国内公共交通方面的需求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公司坚持“国内稳增长,海外新提速”的经营方针。在国内市场方面,公司聚焦优势一二线城市市场并持续向三四线城市渗透;在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凭借纯电动大中型客车空调成熟产品的先发优势,巩固东南亚、拉美地区的市场,向北美、欧洲等高端市场延伸,同时着力打造海外服务体系,助力海外业务发展。在国内外市场的综合推动下,公司在大中型客车热管理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承接的国家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宽温域高效热泵空调项目》获得重要突破,开发完成新一代全平台整车热管理产品并投入市场,持续优化提升二氧化碳热泵空调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在降本增效方面,公司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售后服务费用,优化资产质量,优化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战略客户,快速开拓新市场,提升国内外售后服务能力,持续降本增效,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做好团队建设,实现公司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的长期稳步发展。

  目前,公司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业务板块所属三个生产基地的总产能接近95,000套/年,相关产能可以在不同产品间切换使用,足以满足行业对大中型客车热管理产品的需求。

  (二)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小车热管理业务板块坚持“转型升级、行稳致远、打造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经营方针,抓住新能源乘用车和国内整车出口迅速增长的机遇,深耕聚焦重点市场,主动应对部分车型短期内订单激增的需求,保证高质量交付,获得市场和客户的广泛认可。

  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聚焦战略客户和重点市场,紧抓行业发展机遇,全面进入合资品牌车企(包括大众、本田、福特、通用等),持续深耕扩大一线自主品牌车企(包括比亚迪、蔚来汽车、奇瑞华为、长安阿维塔、江淮华为、上汽集团、广汽、北汽、一汽红旗、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东风汽车600006)、江淮汽车等),广泛获取新能源乘用车客户和项目。在商用车、工程机械市场方面,公司继续稳固优质客户份额,保持行业领先优势,配套包括江淮汽车、东风柳汽、一汽解放000800)、北汽福田、三一集团、徐工机械、依维柯等客户。报告期内,小车事业部累计获得新增业务订单超过3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项目占比超过60%,为后续数年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生产交付方面,小车事业部坚持属地化生产战略,贯彻精益生产理念,着力于完善生产制造体系及国内产能布局,加强了区域化客户制造配套能力的建立及核心产品的垂直整合能力,在原有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新增武汉生产基地、南昌生产基地,加强协同配合,实现计划内量产项目的顺利达产和稳定供货,获得了客户的一致认可。目前,小车事业部下辖11个生产基地,冷凝器产能为800万套/年,空调箱产能为500万套/年,蒸发器产能为550万套/年,暖风芯体产能为430万套/年,水箱产能为60万套/年,电池冷却器产能为20万套/年,前端冷却模块产能为60万套/年。

  在研发投入方面,小车事业部技术团队内外协同、快速响应,在加大前瞻技术开发的同时,深入参与重点项目竞标和开发工作,顺利完成包括前端冷却模块、热泵空调等产品的开发,拓展丰富产品型谱,持续提升产品技术能力。

  (三)轨道交通空调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轨道交通业务板块以重点区域市场和重点主机厂突破为抓手,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后续业务的滚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内部管理方面,通过资源整合,有针对性地继续加大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并坚持降本增效,为后续订单交付做好技术和产品储备。

  (四)冷冻冷藏机组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我国冷冻冷藏机组市场进入恢复阶段,冷机需求较2022年增长5%左右,为行业内企业带来了一定新增订单。公司的冷冻冷藏机组业务板块抓住行业发展以及海外订单需求增加的机遇,持续扩大销量和市场份额,销量超过5,500台,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40%。事业部内部秉承“双品牌+四大平台”规划,加大产品研发投入,积极消化吸收Lumikko机组技术并实现部分主力机组的国产化,坚持降本增效,持续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

  (五)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板块

  2023年是公司汽车空调压缩机业务独立核算和运营的第一年。压缩机事业部在新的团队带领下,加大对电动压缩机平台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大产线投入提高产能,重塑优化供应链,积极对接目标客户获得订单和新项目。报告期内,公司的电动压缩机产品销量超过3.7万个,较上年增长超过40%。

  (六)电池热管理业务板块

  2023年是公司电池热管理业务板块独立核算和运营的第一年。电池热管理事业部抓住商用车电动化和储能行业发展契机,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平台化水平,深耕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重点头部客户的同时着力开发高潜客户,提升工艺能力,充分利用现有产能,实现对多个客户的量产交付。后续公司将继续在电池热管理行业加大投入,提高项目开发效率,大力度降本增效,让该业务板块能长期健康发展。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2024年,公司秉持稳健经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升体系力、产品力、市场力,打造核心竞争力;聚焦转型升级,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对标学习,不断践行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坚持业绩导向,以员工为中心,以价值创造者为本,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员工与企业共成长;夯实基础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加强风险管控,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18
松芝股份
击败了49%的股票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33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3214.53万股,占流通A股5.13%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53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