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材料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9 20:05:0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永兴材料002756)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锂电新能源业务

  尽管受国内新能源车市需求增速放缓、下游产业链消化库存等行业周期波动因素影响,报告期内碳酸锂需求迫切性下降,价格出现大幅波动,但下游终端——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未来仍有高成长预期,对锂电产品的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85.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其中纯电动汽车累计产量670.4万辆,同比增长22.6%,累计销量668.5万辆,同比增长24.6%。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中,锂电池储能占比97.4%,处于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3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加大汽车以旧换新的政策支持力度,换购新能源车成为政策补助的重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也将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基调没有变,新能源及储能行业发展长期向好,对上游原材料的需要将保持长期增长。

  2、特钢新材料业务

  2023年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供需两端持续恢复,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为不锈钢行业平稳运行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带动不锈钢产销同比增长。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不锈钢分会统计,2023年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3,667.59万吨,同比增加 410.06万吨,增长 12.59%;2023年中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3,108.22万吨,同比增加296.97万吨,增长10.56%。随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实施,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的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将全面开展,国内相关领域对高端不锈钢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锂电新能源业务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行业地位

  公司碳酸锂业务已建成涵盖采矿、选矿、碳酸锂加工三大业务在内的新能源产业链,以自有矿山的锂瓷石为主要原料,经采、选、冶一体化流程生产电池级碳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广泛应用于三元、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等多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解质材料,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3C等领域。公司碳酸锂业务凭借采选冶全产业链一体化联动优势、不断创新的技术优势和经验丰富的内部管理优势,以过硬的产品品质和优质的客户服务获得下游企业广泛认可。目前,公司已与多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池以及整车龙头企业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保持云母提锂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锂离子电池业务专注于超高安全、超宽温区、超长寿命、超快充放电速度、超高功率电池的电芯、模组、电池 PACK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产品为21Ah/23Ah方形铝壳电池及其模组、PACK与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储能、电网调频/调峰及无功补偿、再生能源并网、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港口机械、极寒地区室外电源、工程机械、重型卡车、高功率装备、数据中心“不间断电源”等领域。

  (2)经营模式

  公司碳酸锂业务采取“以产定销”销售策略,以长单为主,运用“长单+现签散单”的灵活销售模式,与稳定客户签订锁量不锁价的框架购销合同,并结合实际产能、价格走势等因素与其他客户签订锁量锁价的现签散单。长单参照现货平台的价格定价,现签散单依据订货时市场价格定价,兼顾供销稳定性和企业盈利。生产部门采用“产、计、销”综合协调的生产模式,根据原材料供应、产能及订单情况科学安排生产,保持产线满负荷运行。

  锂离子电池业务采用“自主设计开发、自主生产、自主直接销售”的经营模式。公司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在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时约定数量、产品性能、参数要求、交货期等要素,并根据销售合同约定进行方案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性能检测、交货验收等。

  2、特钢新材料业务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行业地位

  公司特钢新材料业务以不锈废钢为主要原料,采用短流程工艺生产不锈钢棒线材及特殊合金材料,产品经下游加工后广泛应用于油气开采及炼化、电力装备制造、交通装备制造、人体植入和医疗器械及其他高端机械装备制造等工业领域。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不锈钢棒线材国内市场占有率长期处于前三,稳居不锈钢长材龙头企业地位。

  (2)经营模式

  公司围绕客户需求展开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产品定制化生产和销售。采用“以销定产、供销联动”的经营策略,构建完善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销售策略,根据订单特点结合原料市场行情,选择最优原材料配比,降成本增收益;依托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体系,科学组织生产,保障合理供货周期,满足客户需求。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锂电新能源业务

  (1)资源储备优势

  公司拥有上游优质锂矿资源,能够锁定上游原材料成本,为锂盐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锂资源保障。公司控股子公司花桥矿业拥有的化山瓷石矿矿权面积1.8714平方公里,采矿证范围内累计查明陶瓷土矿资源储量49,225.21万吨,其中,累计查明 Li2O≥0.20%陶瓷土矿矿石量41,000.80万吨,是公司锂云母和碳酸锂生产原材料的主要保障渠道。公司的联营公司花锂矿业拥有白水洞高岭土矿矿权面积 0.7614平方公里,累计查明控制的经济资源量矿石量730.74万吨,也系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的补充保障。

  (2)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采用的复合盐低温焙烧技术,固氟技术先进,固氟率高,大大减少设备腐蚀;采用的先成型后隧道窑焙烧工艺,温度控制更精准稳定,有利于锂的转化反应,大幅提升锂的浸出率;在焙烧过程中,调整优化燃烧工艺,配合MVR节能蒸发浓缩装置,实现了母液蒸发浓缩自产混合盐循环利用,使辅料成本大幅下降;在湿法冶炼碳酸锂过程中,改进沉锂工艺流程,一步法得到电池级碳酸锂,缩短了工艺流程,促进电池级碳酸锂综合成本进一步下降;公司根据自有矿产资源属性,自主研发了分段磨矿技术,有效增加选矿阶段锂云母收得率,并促进碳酸锂制备工序锂云母反应度,提高锂收得率。此外,公司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与高等院校、专业机构持续开展合作,不断优化工艺配方,加强冶炼过程中成分控制相关技术研发,确保云母提锂生产技术的环保和安全。目前,公司拥有碳酸锂制备相关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 4项,所采用的电池级高纯度碳酸锂生产工艺达到了成熟水平,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实现了从锂云母矿中高效、经济提取高纯度的电池级碳酸锂。

  (3)综合成本优势

  依托于国内自有锂矿资源,公司搭建从采矿、选矿到碳酸锂深加工的一体化全产业链,原材料成本稳定,各环节生产成本可控;公司采用的工艺路线,实现锂云母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提锂过程中可以联产有经济效益的副产品,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加之锂电新能源与特钢新材料均属于制造业,公司凭借多年来在特钢新材料领域的丰富经验及长期积淀,为锂电新能源业务在节能减耗、成本管控、工艺研发、内部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提供优质方案,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在同行业内具有综合成本优势。

  (4)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坚持采取以锂电新能源材料各使用领域的龙头企业为核心销售对象,以稳定的质量、优质的服务获得客户的认可。目前,公司已与多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池以及整车龙头企业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特钢新材料业务

  (1)产品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不锈钢棒线材及特殊合金材料生产,坚持走“专、精、特、新”产品路线,产品种类丰富,生产组织灵活便捷,可按中国、美国、德国、欧盟、日本等不同标准组织生产。目前公司已拥有200多个钢种,规格品种齐全。公司产品可按照客户技术和规格要求,实行个性化定制生产,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具有交货周期短,产品质量稳定,性价比高等优点。此外,公司重视客户服务,能为客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客户满意度高。

  (2)研发与技术优势

  公司坚持创新制胜,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科技领军企业,建立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市级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拥有强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并与钢铁研究总院、久立特材002318)、永兴合金共同成立技术创新中心,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设计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安徽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特种不锈钢研究院下属的理化检测中心已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每年持续投入大量研发经费,用于技术创新和改造,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多项关键技术在行业内取得了重要突破。目前,公司拥有不锈钢相关专利90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随着研发积累,先进装备投入,数字化运用,公司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已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

  (3)认证优势

  公司产品均严格按照国内外先进标准或技术协议组织生产和检验,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竞争优势突出,目前已经取得中国方圆标志认证集团认证的ISO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四体系认证,中国船级社(CCS)、挪威船级社(DNV GL)、英国劳氏船级社(LR)、美国船级社(ABS)、法国船级社(BV)、德国莱茵(PED&AD)、英国PESR等产品认证,汽车行业IATF16949和APISpecQ1美国石油协会质量体系等认证,公司目前已经取得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东方电气600875)集团东方锅炉600786)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等终端行业核心用户对原材料供应商认证。

  (4)精细化管理优势

  公司以不锈废钢为原料,采用短流程工艺生产不锈钢及特殊合金棒线材产品。相对于以矿石为原料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具有生产周期短、存货周转速度快、对市场价格变化反应迅速等明显优势。公司坚持以销定产、以产定采、采销联动,充分发挥供销一体化机制的优势。在生产管理中,公司紧抓各生产要素不放松,对产品成材率、能耗、吨钢辅料耗用、生产效率、交货期等要素进行细节管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

  (5)循环经济及绿色节能优势

  公司本着清洁低耗,打造绿色特钢的发展原则,以不锈废钢为主要原料,充分利用废旧金属资源;生产过程注重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固废的回用,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积极使用天然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运用酸再生系统,大幅降低吨钢资源使用量、废物产生量。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通过加强源头管控、实时监测、强化环保设施管理、加强环保投入、优化生产工艺等措施,提升公司环保质量。

  (6)区位竞争优势

  不锈钢长材销售具有区域性特征,公司所处区域及周边地区不锈钢棒线材需求量较大,市场空间广阔。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发达,为国内不锈钢长材消费最集中的区域,其中浙江、江苏是全国最大的不锈钢钢管、钢丝、标准件生产聚集地。周边地区的需求为公司产品就近销售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强劲,不锈钢需求增长迅速,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市场空间。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背景下,公司秉承“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营理念,深入践行“锂电新能源+特钢新材料”双主业发展战略,锂电新能源业务稳定发展,特钢新材料业务稳步提升。

  (1)锂电新能源业务

  2023年度,面对全年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公司提升产销量,不断进行研发创新,积极推进项目建设,锂电新能源业务经营稳定,碳酸锂成本有效降低。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实现碳酸锂销量2.69万吨,同比增长36.43%;实现营业收入52.82亿元,同比下降39.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8.79亿元,同比下降51.72%。

  1)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导致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

  进入2023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国内新能源车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叠加前期产能扩张速度较快,下游正极材料、电池及整车企业库存较高导致对碳酸锂需求预期趋于谨慎,库存管理开始转变为仅维持刚需采购,行业整体对碳酸锂需求迫切性下降。与此同时,受前几年市场需求旺盛及高利润的驱动,锂矿资源大规模勘探开发,锂矿及碳酸锂整体处于产能扩张期,产能持续不断释放,导致碳酸锂供应量增速快于碳酸锂需求量增速。碳酸锂价格虽在年中有过小幅回升,但总体仍因供给增加和需求迫切性下降而呈现大幅下降态势。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2023年初,电池级碳酸锂价格50.00万元/吨左右,工业级碳酸锂价格45.00万元/吨左右。而到了2023年末,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下降到10.00万元/吨以下,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下降到9.00万元/吨以下。碳酸锂价格的大幅下降,也导致了公司碳酸锂产品单吨利润的下降,进而影响了公司盈利水平。报告期内,上海有色网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格同比下降为22.36万元/吨,公司碳酸锂单吨净利同比下降19.54万元/吨。

  2)充分发挥产能,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维持经营稳定

  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依托自有锂资源、采选冶一体化全产业链、优质客户资源等优势,充分发挥产能,及时调整销售策略,保持经营稳定。公司以白市化山瓷石矿山为原料,利用二期项目全面投产达产优势,充分发挥产能提升产量,以产销量提升降低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公司紧跟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采用以长协定价,产业链建设为主,零单为辅的销售模式,并通过勤跑市场、研究行情、把握节奏、快速反应,实现了碳酸锂产品应销尽销,保持了锂电新能源业务整体经营稳定和合理利润,并与下游产业链龙头客户建立了稳定的供应链关系,为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碳酸锂产品销量2.69万吨,同比增长36.43%。

  3)进行研发创新和效率提升,降本增效,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面对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公司在提升产销量的同时,不断进行研发创新和效率提升,降本增效,提升产品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将工作重心聚焦于降本增效。通过集中维保、集中生产、数据对比分析、流程优化改进等方式,提高公司生产运行效率。通过焙烧配方和工艺优化、浸出液和冷冻液新的除氟工艺开发、沉锂母液新萃取工艺研发、长石石英分离技术研究与工业化试验等,提高锂收得率,降低能源消耗,推动副产品综合利用。此外,公司正在进行提高锂云母焙烧锂转晶率研发项目、锂云母全组份分解项目、锂云母低温焙烧研发项目、锂渣消纳问题研发项目等,也将进一步增强公司云母提锂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单吨碳酸锂营业成本5.31万元,同比下降4.16%。

  4)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持续深化采选冶一体化布局,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展化山瓷石矿矿产资源增储工作,已取得化山瓷石矿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采矿证范围内累计查明陶瓷土矿资源储量49,225.21万吨,其中,累计查明Li2O≥0.20%陶瓷土矿矿石量41,000.80万吨;完成化山瓷石矿采矿许可证变更登记工作,证载生产规模由300.00万吨/年变更为900.00万吨/年,进一步提高了资源保障能力;300万吨/年锂矿石高效选矿与综合利用项目已完成相关部门审批,正式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具备600万吨/年选矿能力;矿石原料输送项目、矿山改扩建项目完成立项。

  选矿项目 矿石原料输送项目

  5)持续加强规范化建设,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

  公司坚持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贯彻“企业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没有环保就没有前途”理念,持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安全环保投入,对锂电新能源业务采、选、冶全产业链进行安全环保升级,取得良好效果。花桥矿业完成绿色矿山“三合一”评审,成功获评江西省省级绿色矿山;全流程落实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污染物排放数据;优化雨污分流设施,完善雨水管网建设,提升雨水的应急处置能力,杜绝雨水超标隐患;增加废水、废气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提升“三废”处理能力;新增粉尘冲洗、除尘密闭等系统,防范粉尘污染。此外,公司积极与多家高校、研究院及企业联合研究锂渣的环保处置、资源化利用方案,报告期内完成了提锂锂渣应用于水泥混合材、混凝土搅拌站掺合料等应用场景项目的小试、中试,为公司锂电新材料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绿色矿山”建设概况

  (2)锂离子电池业务

  2023年度,公司锂离子电池业务正式由建设期进入运营期,公司以市场开拓、技术研发、工艺创新为重点,取得良好开端。报告期内,公司锂离子电池业务有针对性的加强“轨道交通、港口机械、火储联调、独立储能调频/调峰、工商业储能平峰填谷、轻/重混新能源内燃机车”市场开拓,与潜在客户进行深入沟通,积极参与各种展会和行业会议,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业务知名度,并成功签约多个项目,销售对象涉及列车交通、海上风电、火储联调、风光储氢、工程机械等领域;开展正负极配料配方及制程工艺、高温负压老化工艺、电芯密封钉封口工艺、电芯分选工艺等一系列工艺优化和端子座、电池高循环化学体系等技术研发,不断提高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永兴锂电池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工艺技术水平获得认可。

  钛酸锂电池产品 宁波朗辰项目

  (3)特钢新材料业务

  公司特钢新材料业务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变化,不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比例,增加火电、核电、光伏产业等领域产品销量,盈利能力提升明显,实现增量增收。报告期内,公司不锈钢产品销量31.03万吨,同比增长3.62%,实现营业收入69.07亿元,同比增长0.96%,实现毛利8.25亿元,同比增长37.38%。

  1)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比例优化,提升吨钢毛利

  公司特钢新材料业务把握高端不锈钢及特殊合金材料的市场需求,坚持“产品围绕市场”的经营思路,瞄准国家大力推进火电、核电、光伏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方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品比例,吨钢毛利提升明显。报告期内,公司镍基合金销量同比增长接近80%,气阀钢销量同比增长接近30%,高温合金GH2132销量增长数倍。面对棒线材产品盈利能力不同的情况,公司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在产品总销量增长的基础上,提升棒材产品销量占比,同比增长接近10%,在保证生产的同时兼顾吨钢毛利的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吨钢毛利明显提升,单吨毛利2,000元/吨以上产品销量占比超过40%。

  2)持续进行制程改善和技术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公司特钢新材料业务持续进行制程改善和技术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报告期内,“抗氧化、抗热震、耐渗碳”高温合金RA330合金和330CB实现批量生产;航空航天油管用钢1Cr18Ni9Ti实现“连铸+电渣+热轧”全流程贯通;316L系列优化钢种拓展应用于半导体、高纯核级焊接材料,高纯净度304HC扩展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系统承压配件。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完成高纯钢纯度提升项目,进一步提高了产品品质;与钢铁研究总院、久立特材完成超级双相钢应用于油井管、海洋脐带缆研发项目,实现进口替代。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1、锂电新能源业务

  在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循环经济进程加快、全球节能减排趋势加速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和储能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长期趋势明确。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下,多个国家把发展新能源车作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新能源汽车不仅对拉动经济具有巨大作用,也有望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表示从技术、商业模式、竞争格局上进一步提升整体发展格局明确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至“十四五”政府产业支持发展的重点。2023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 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将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引导农村居民绿色出行。2023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了汽车行业稳增长方案(2023—2024年),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落实好现有新能源汽车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优惠政策。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加快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研究探索推广区域货运重卡零排放试点,进一步提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水平。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鼓励企业开发更多先进适用车型,充分挖掘农村地区消费潜力。2024年3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将实施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畅通流通堵点,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85.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 31.6%,其中纯电动汽车累计产量 670.4万辆,同比增长 22.6%,累计销量668.5万辆,同比增长24.6%。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保持了较高增速,极大地促进了锂电行业的发展,对锂资源开发、锂盐、正极材料、锂电池及锂电配套设备企业带来了积极影响。

  在储能方面,随着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规模快速增长,储能作为上述能源应用至关重要的一环,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到2025年,要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到 3000万千瓦以上。到 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已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指出“到 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 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2023年 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鼓励新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分时价格信号,推动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主体在削峰填谷、优化电能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探索“新能源+储能”等新方式。目前,储能技术主要技术为电化学储能,而锂离子电池因具有安全性高、储能效率高、较高的能量保持与恢复能力、环境适用性较强等特点,在各类化学储能技术中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中,锂电池储能占比 97.4%,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储能行业的发展将带动锂电新能源行业中长期的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EVTank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30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80万辆,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700万辆。根据国内外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2,176GWh,其中动力电池达1,690GWh,储能电池达520GWh。预计到2027年全球锂电池需求量将超过4TWh,2023年-2027年年平均增长率在 30%以上。未来几年,全球对锂电产品的需求将持续保持继续增长。中国锂电行业近几年发展速度迅猛,也存在锂原料的对外依存度一直较高的问题,虽然国内的盐湖卤水锂资源、锂辉石、锂云母等较为丰富,但部分优质锂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2023年8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指出,要推动锂、铜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制定锂等重点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总体方案,将有效提升锂资源保障能力,夯实锂资源基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锂电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2、特钢新材料业务

  2023年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供需两端持续恢复,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基础设置建设投资同比增长,为不锈钢行业平稳运行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带动不锈钢产销同比增长。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不锈钢分会统计,2023年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3,667.59万吨,同比增加 410.06万吨,增长 12.59%;2023年中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3,108.22万吨,同比增加296.97万吨,增长10.56%。目前,我国已经是不锈钢生产大国,但是结构性的问题最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不锈钢的消费档次也将逐步提升,向中高端发展,尤其是航空、航天、兵器、海装、核电、交通、机械、石化等领域,对国内自主可控高端不锈钢产品有着迫切需求,将成为支撑国内特钢行业发展的直接动力。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要实施设备更新行动,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将进一步促进国内相关领域对高端不锈钢的需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旨在充分利用我国完备的工业体系,发挥我国巨大的市场优势和创新潜能,保障我国经济体系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保障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求进一步加大,产业需要更多的国内自主可控的高端新材料。《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大幅提升钢铁供给质量,在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能源装备、先进轨道交通及汽车、高性能机械、建筑等领域持续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支持钢铁企业瞄准下游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小批量、多品种关键钢材,力争每年突破5种左右关键钢铁新材料,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随着我国“双碳”政策的相继落地实施,不锈钢作为全生命周期最具低碳属性的金属材料,凭借其高强、耐蚀、低碳、长寿、100%可回收的优点,将更多地被市场所选择。目前,我国不锈钢消费量占钢材总量的比重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国家鼓励在更多的领域使用不锈钢,这为不锈钢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未来,不锈钢在海上运输、新能源、医疗保健、石油石化、电力核电、供水饮食等领域持续受到关注,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二)公司发展战略和2024年经营计划

  2024年度,公司将继续坚持实施“特钢新材料+锂电新能源”双主业发展战略,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不断提升发展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平衡短期与长期、发展与安全环保,实现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1、2024年主要工作目标

  在锂电新能源方面,加强原材料保障能力,充分发挥产能提高产销量;时刻关注市场,灵活应变,采取适当的销售模式和客户互利共惠;持续进行技术研究和工艺突破,提质降本增效;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为下阶段发展打好基础。在特钢新材料方面,精准把握市场变化,抓准采购节点,加强供销联动;关注产品需求变化,做好老产品新市场和新产品老市场的开拓,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同时,公司全体系将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强智能化、数据化水平,推动公司智改数转网联,提高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落实相关政策,积极推进低碳绿色改造,促进节能减排,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锂电新能源业务

  (1)完善销售策略,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2024年,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将根据国内国外锂矿资源和产品市场情况,在“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技术路线多元并存、产能过剩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的背景下,完善以“终端龙头、优质正极、特色细分”为主要客户的销售策略,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与客户构建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提升产品销量和质量,维持公司生产经营平稳。

  (2)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实现降本增效

  2024年,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将在综合考虑选矿、冶炼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联系与衔接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以提高原材料品位、提高锂收率、增强副产品综合利用、锂渣无害化处理与利用为方向,实施提升原矿品位、提高锂云母焙烧锂转晶率、长石、石英分离产业化、锂盐副产品与高价值综合利用、铷铯提取、锂渣消纳问题研发等项目,同时也将梳理现有技术和工艺,发现不足不断完善,以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来控制生产成本,实现降本增效,增加盈利潜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创造竞争优势,推动公司发展。此外,公司将继续与专业机构、高校开展技术研发合作,进行联合技术开发,增强自身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3)推动项目建设,打好下阶段发展基础

  2024年,公司将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完成化山瓷石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相关手续和采矿项目建设,取得化山瓷石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提高原材料供应能力,保障碳酸锂冶炼产能完全发挥;加快推进年产 300万吨/年锂矿石高效选矿与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实现投产;加快实施矿石原料输送项目的建设,改变现有矿石运输方式,提高原矿运输效率;积极推进碳酸锂冶炼项目规划,构建采选冶匹配产业链。

  3、锂离子电池业务

  2024年,公司锂离子电池业务将以轨道交通、火储联调、港口机械、高扰动工业用电大户平峰稳压与无功补偿等领域为销售重点,增加签约项目数量,提高产品销量,实现营业收入、销售利润大幅增长;开始进行火力发电一次调频、长时储能配套高功率电化学储能、数据中心UPS、新能源工程机械等新领域市场开拓,并做好轻/重混新能源内燃机车、港口IGV及港口集卡、氢燃料电池配套钛酸锂电池的示范运行,为中长期发展提供支持。公司将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积极参与国内外展会、行业会议等活动,加强与下游客户的沟通交流,提高公司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于此同时,公司持续工艺技术的优化与设备改进,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与质量;加快大容量(60~80Ah)钛酸锂电池的开发;稳步推进“高功率、长寿命”三元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

  4、特钢新材料业务

  (1)加强产供销联动紧密性,确保产品盈利的稳定提升

  2024年,公司将持续精准把握好产品市场,加强供销联动紧密性,确保公司产品盈利的稳定提升。销售时刻掌握市场和客户最新信息,做好客户的需求分析,有针对性增加现有客户的产品销量和提高新客户的数量,提升发货速度和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同时,公司将加强产供销联动,供应将根据销售订单以最优原材料配比的原则进行采购,并通过拓展采购渠道、竞标机制优化采购模式等方式,做到及时供应和价格最优化,降低原材料成本,提升产品盈利;生产将根据销售订单,快速制定合理生产计划,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及时完成生产,保证交货速度。

  (2)规划新领域新产品市场的拓展,提升公司竞争力

  2024年,公司将持续进行产品应用的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升公司竞争力。公司将时刻关注国内外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化,做好老产品新市场和新产品老市场的开拓,努力开发新领域新用户,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公司将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的有利契机,以新能源领域、高端能源装备领域、半导体装备领域、医疗器械与人体植入材料领域、汽车领域为重点方向进行新领域新产品市场开拓。同时,在保证常规产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联合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开发、优化和稳定好新产品的生产工艺,实现新产品的规模销售,提升公司竞争力。

  5、聚焦新质生产力,加强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2024年,公司将聚焦新质生产力,积极运用智能化和数据化管理手段,提升公司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对外做好市场和客户需求数据的收集、管理与分析,为国内外市场的销售和采购提供依据,从而及时调整采购的品种和销售的价格,做到利润最大化。对内做好生产流程的各环节管控,用数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艺,优化生产环节,完善考核和分配制度等提供数据支撑,推进降本增效,提升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

  6、强化安全环保的监管与落实,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4年,公司将继续贯彻“企业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没有环保就没有前途”理念,把安全环保常态化管理和运行放在工作首位,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公司将持续进行安全环保投入,实施特钢生产线超低排放改造,进一步节能减排;严格按照绿色矿山要求进行作业,杜绝任何隐患;实时关注各产线运行情况,保证各产线均达标排放;强化安全环保的监督与落实,确保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合规运行。同时,将加强安全环保政策与法律的学习,做好全员的有效培训,把安全环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位,以严的执行来应对严的监管。

  上述经营计划仅为公司内部经营目标,并不代表公司对 2024年度的盈利预测,能否实现取决于市场状况变化、经营团队的努力程度等多种因素,存在不确定性,请投资者特别注意。

  (三)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与特钢新材料业务同属于制造业,且都处于行业的中上游,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变化均会对公司产品的销售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全球以及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存在不确定因素,如果上游资源端原材料价格持续动荡,或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疲软,产销衔接不畅,公司未来的产品销售将可能面临波动,进而对公司的盈利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抓住国家支持鼓励实体制造业发展的机会,加快公司新质生产力推进,积极应对各种变化及宏观经济的走势。

  2、碳酸锂领域运营风险

  (1)市场风险

  公司在锂电新能源领域的主要产品为电池级碳酸锂,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3C等领域,其价格走势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如未来锂电材料企业扩产、行业内新增产能陆续释放,或下游需求显著不及预期,供求关系发生剧烈变化,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或者长期低迷,则可能导致公司销量下滑、售价下跌,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关注市场变化,灵活调整销售策略,加大技术工艺开发力度,强化成本管理,不断降本增效提质,提高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

  (2)技术变革风险

  公司采用含锂瓷石为主要原材料,经采选生产锂云母精矿,并经深加工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目前,锂电材料是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设备等相关行业使用最为广泛的产品,但随着各类提锂技术发展,如果未来出现完全优于公司技术路线的锂电材料,则可能导致公司锂电新能源产品现有竞争优势弱化;或一旦出现能源技术变革,产生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材料替代目前的锂电材料,则可能出现公司锂电新能源产品需求市场规模紧缩,将对公司未来盈利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技术变化情况,并通过加强研发创新紧跟行业技术变革,不断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3)研发风险

  目前,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围绕选矿环节与碳酸锂生产环节开展研发工作。在选矿方面,主要的研发方向为提取高品位云母、提高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在碳酸锂生产方面,主要的研发方向为工艺流程改进、收得率提升、锂渣利用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等。如果公司研发进展与研发成果不及预期,公司锂电新能源产品的成本降低空间将收窄,且存在成本增加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碳酸锂业务市场竞争力。为此,公司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及改善,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3、锂离子电池领域运营风险

  虽然公司锂离子电池产品拥有充放倍率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等优点,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电池混合使用。但公司锂离子电池业务仍处于运营初期,如未来公司锂离子电池产品下游行业需求显著不及预期,或者出现新的技术变革产生完全优于公司锂离子电池的产品,都将给锂离子电池项目运营带来不利影响。此外,还可能因市场环境、宏观经济以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经营情况不及预期。为此,公司将持续关注经济形势和行业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运营策略,提高核心竞争力。

  4、特钢新材料领域运营风险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为不锈废钢、镍合金和铬铁合金等,报告期内,主要原材料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在 90%左右,整体占比较大,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未来若短期内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但是不锈钢棒线材及特殊合金材料的产品价格变化和原料价格变化不同步,将对公司产品毛利率和单吨毛利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为此,公司将继续采取“以销定产”的经营方式,加快存货及资金周转,增强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应变能力。

  (2)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生产的不锈钢棒线材产品主要针对中高端市场,中高端不锈钢产品领域对生产企业的资金实力、研发实力、销售能力的要求高,行业进入门槛较高,但行业内企业持续加大对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的力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公司不能在产品品质和性能等各方面满足客户不断升级的要求,或者对市场开拓不力,则经营可能会受到影响;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公司不锈钢棒线材的毛利率及单吨毛利仍面临着一定的下滑风险。为此,公司将抓住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的有力契机,持续加强人才建设,充分发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的作用,加大对市场的研究和开发,保持与国际领先技术的同步发展,确保公司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16
永兴材料
击败了20%的股票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中期趋势有加速下跌的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394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43亿股,占流通A股36.96%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5.80元。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