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控股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9 20:54:06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绿地控股600606)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疫情结束后经济社会发展恢复正常秩序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稳增长、抓发展,但经济复苏艰难而曲折。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在前期饱受冲击后,内生动力不足,政策落地效果较为有限,市场逐季下行、深陷低迷之中,行业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未得到有效改观;同时,基建行业也持续下滑,复苏不及年初预期。在这种背景下,公司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坚定不移鼓舞士气和斗志,并把重点工作攻坚作为引领带动全局的“牛鼻子”,上下协同突破难点、打通堵点,全力以赴破局突围。经过艰辛的努力,稳住了总体局面,实现了团队有劲、攻坚有力、经营有序、向好有望的“四有”工作成绩,为继续砥砺前行创造了条件。

(一)在艰难困苦的外部环境中,狠抓攻坚突破,稳住了总体局面,实现了“四有”工作成绩

面对持续三年的困难环境,公司始终把鼓舞士气和斗志摆在重要位置,并通过多种措施,不断调动核心团队的积极性,形成了凝心聚力、坚韧不拔、克难奋进的良好氛围。

以狠抓攻坚为“牛鼻子”,以“专题、专项、专班”为核心方法,在房地产、基建等主要产业推进落实了一批重点难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为破局突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全力稳定经营,实现营业收入3602亿元,虽由于市场下行导致存货减值等原因发生亏损,但总体仍保持了大局稳定;全力防范风险,加强流动性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妥善实施了重点债务展期,守住了安全底线,年末总资产11939亿元,资产负债率87.84%,较年初下降了0.13个百分点;全力降本节支,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人员薪酬费用同比分别下降15%、20%、16%。

通过狠抓攻坚,部分单位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被动局面、赢得了工作主动,为全局好转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历经艰辛后,公司进一步树立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转变方式、深度挖潜、盘活存量、做深做透成为上下一致的共识,为稳中向好夯实了思想基础。

(二)房地产业聚焦突围项目,全力推进去化、交付、应收账款清收等重点工作攻坚,总体取得了积极成效

1.专班推进攻坚突围。集团和各事业部紧紧围绕去化、交付、应收账款清收、融资突破、供应链稳定、存量项目盘活等核心任务,梳理出重点突围项目及具体攻坚事项,并以专班为载体,上下协同,合力攻坚,取得积极成效,为破局突围提供了支撑,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企业总体发展改善向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全力推进销售去化。积极把握市场,先后实施新春返乡、五一、中秋及十一等节假日促销行动,促进业绩提升;围绕重点项目,着力打通堵点,推进现房及准现房销售;积极开展营销方式创新,推进线上营销、车位销售、存量翻新去化、大宗资产去化等工作。累计完成销售金额1115亿元,回款1062亿元。

3.大力实施交付攻坚。从年初起就实施“早春行动”,快速复工达产,并聚焦一批规模大、影响大的项目,持续争取纾困支持,协调供应链资源,化解瓶颈问题,加快项目建设及收尾,提升交付数量、品质及口碑。全年累计完成交付面积2927万平方米。全国一大批住宅项目顺利交付,且交付品质和服务得到积极评价;同时,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也如期完成建设节点,如绿地杭州之门亮相亚运,济南会展项目一期竣工交付并举办首展,董家渡花桥实现东西连通及景观花园建成,均取得较好社会影响。

4.狠抓清收及融资突破。一方面,大力清收应收账款,加强应收债权专项管理。另一方面,全力推动融资突破。创新思路,通过开发贷重组等方式破解融资难题,取得重要成果。比如,邮储银行601658)16.8亿元、西安银行600928)3.5亿元、秦农银行9亿元、晋商银行7.59亿元等融资先后落地,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5.积极盘活存量提升价值。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重新定位、产品改造、运营赋能,对部分规模较大、市场较好的存量项目进行盘活翻新,着力提升产品力、运营水平和项目价值。如:上海彩虹湾、数智港等项目在调整改造后重新面市,实现销售去化;宁波绿地中心、合肥中央广场、广州金融城、大庆金融城、山东南北康等项目,也积极推进改造翻新后去化。

此外,积极推动海外项目处置。澳洲、加拿大项目加快出售及现金回笼。

(三)基建产业攻坚克难,全力稳生产、稳经营、防风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业绩压力较大

1.稳生产稳产值,狠抓经营业绩。加快重大工程推进,加快新签项目转化,全力稳定施工产值。其中,阳新高速黄河特大桥、京沪高速扩建工程等重大工程顺利竣工,援所罗门群岛国立大学宿舍楼、柬埔寨通用轮胎工厂等“一带一路”项目成功交付。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57亿元。

2.稳定新签规模,优化业务结构。积极应对房建市场持续收缩的形势,通过创新商业模式,着力突破新领域、新基建、新市场,加快业务结构优化调整。成功中标合同额117亿元的四川攀枝花高速公路、67亿元的沿太行高速焦作段、60亿元的焦平高速公路、20亿元的大别山水网EOD等重大基建项目,并承接了超过100亿元的光伏安装及施工项目;此外,还通过“策划+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落地了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等文旅项目。全年累计新签合同金额2874亿元,其中新签基建项目1073亿元,占比37%,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3.抓回款稳融资,强化流动性管理。通过分片包干、强化考核、创新模式,实施应收账款清收专项攻坚行动。争取属地政府支持,稳定必要的融资规模,守住了流动性安全的底线。

4.抓管理强科技,努力构筑竞争优势。制定工程管理体系评价办法,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强化科技服务生产经营理念,优化科技考核评价体系,增强科技经营能力。进一步加强工程创优工作,全年累计获得“鲁班奖”、“中国优质工程金奖”、“李春奖”等行业最高奖项26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布国家标准5项;挂牌首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增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四)金融产业狠抓产业资本化重点项目,努力稳定经营业绩,推动转型升级

推进股权、债权等综合金融业务,稳定经营业绩。围绕数科、商管、园林、酒管、物业等业务,推进资本运作,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进一步提升ABC三大平台业务能级,推进成品油供应链业务,数字银行存贷款规模快速增长。

(五)其他综合产业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推动业务增量提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做强煤炭战略采购、储运及保供平台功能,扩大与中煤、国能、晋能、陕煤及内蒙古各煤矿的中长期业务合作,着力获取上游煤炭资源,年采购量增加至1500万吨,并获得铁路运力及港口仓储配套。同时,在持续巩固上海地区已有客户的基础上,开拓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等其他省区客户,扩大市场份额。

积极应对市场压力,努力稳定销售业绩和经营效益,并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增设新能源汽车销售业务。

依托贸易港平台,参与第六届进博会,组织了30个国家200余个品牌参展;同时,积极参与上海“五五购物节”、海南消博会等地方重点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业务流量。酒店旅游产业。把握疫情后行业复苏回暖的契机,全力提升酒店、旅游、会展等业务的经营业绩。其中,酒店业务,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的业务规模,且部分直营酒店较疫情前有大幅增长;会展业务,年内共举办展会活动112场,“周周有小展、月月有大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稳定融资,降低财务费用。继续推进贷款展期、稳定续贷及新增贷款工作。完成31.6亿美元境外美元债及17.8亿元境内公司债展期工作。推动各商业银行下调贷款利率。加强团队建设。实施“激励一线业务绩优人员指导意见”、“核心管理人员激励方案”、“业绩突围激励办法”、“条线攻坚专项激励办法”等一系列措施,重点激励贡献突出的一线人员,稳定了核心团队,提振了团队士气,强化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党建及企业文化建设。结合企业实际,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的跨国经营企业,同时也是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多年来,公司坚持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同步发展,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房地产、基建为主业,金融、消费等综合产业并举发展的企业格局。

(一)房地产

2023年,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力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些政策出台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定的积极变化,但购房者信心和行业预期的修复尚需时日,行业整体下行态势尚未扭转,房地产市场行情仍然较为低迷。

销售规模继续下滑。2023年,房地产行业复苏动能不足,市场短暂恢复后逐季下行,成交规模继续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商品房共实现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共实现销售金额116622亿元,下降6.5%。

开发投资进一步收缩。2023年,行业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未得到有效改观。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房企重心仍在于“保交楼”,新开工继续呈现大幅收缩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共完成110913亿元,比上年下降9.6%。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95376万平方米,下降20.4%;房屋竣工面积99831万平方米,增长17.0%。

土地市场依然低迷。2023年,房企土地购置意愿依然低迷,土地市场投资方主要还是以央国企为主。全年全国300城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较2022年同期下降超20%,总成交规模刷新近十年新低。

(二)基建

2023年,内外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复杂,社会预期偏弱,复苏动能不足。受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大、上游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建筑行业在市场端与资金端全面承压,困难前所未有,经营不及预期。与此同时,太阳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给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31.6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2022年降低0.7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1万亿元,同比下降9.6%;房屋新开工面积9.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4%;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7万亿元,同比下降13.6%。全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9%,增速较上年放缓3.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3.0%。此外,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6.2%、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长36.7%。

(三)金融

2023年,受内外部风险因素影响,金融市场整体呈现波动和调整态势,股票市场量价均有所下滑,基金交投活跃度下降,IPO发行节奏放缓,金融监管持续趋严,部分金融业务的准入门槛提高。与此同时,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市场投入加大,包括数字支付、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领域的创新持续推进,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并在金融行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字经济方面,随着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生产端的数字化趋势加快,为企业带来数字化转型新机遇。绿色经济方面,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产品、绿色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四)消费

1.商贸

2023年以来,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各项稳增长、促消费措施持续发力,推动消费市场回升向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同比增长7.2%,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成为拉动经济恢复的主要动能。但也要看到,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有待进一步提升,市场整体仍处弱复苏态势,消费基础还有待进一步稳固。

2.酒店旅游会展

2023年,在国内消费回升、出行需求明显释放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酒店行业迎来了强劲复苏,旅游行业重归上行通道,会展行业再次进入展会密集期,回暖态势喜人。但在内外部环境仍然严峻复杂、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消费者偏好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酒店、旅游、会展行业未来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3.汽车服务

2023年,在中央和地方促销政策、各地促销活动等共同拉动下,消费者购车需求进一步释放,乘用车市场延续良好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全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连续九年超过2000万辆,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随着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预计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的跨国经营企业,同时也是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多年来,公司坚持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同步发展,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房地产、基建为主业,金融、消费等综合产业并举发展的企业格局。

(一)房地产

公司具有国家住建部批准的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长期以来,房地产都是公司的核心主导产业。公司房地产主业的开发规模、产品类型、品质品牌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住宅、超高层、大型城市综合体、高铁新城、特色小镇、会展中心、现代产业园等领域均具有较强竞争力。公司开发的房地产项目遍及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60余座城市。与此同时,公司已成功进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海外地区进行项目开发运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海外经营经验。2023年度,公司实现房地产主业合同销售金额1115亿元,位居行业前列。

公司房地产项目业态多元,主要包括住宅和商办两大类。住宅项目开发完成后基本用于出售;商办项目除大部分出售外,也有部分保留用于出租及商业、酒店运营。2023年度,公司房地产主业合同销售金额中,住宅占比47%,商办占比53%;合同销售面积中,住宅占比57%,商办占比43%。

(二)基建

公司大基建产业抓住国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的机遇,运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理念,通过掌握先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改革体制机制、吸聚优质资源,实现内生增长与资本运作双轮驱动,逐渐形成了房屋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并重,涵盖投资建设、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建筑装饰、运营维护、绿色建材、设备制造、建筑材料贸易等业务领域的大基建全产业链。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大基建板块在建项目总金额为9140亿元,其中:房屋建设业务6599亿元,占比72%;基建工程1967亿元,占比22%。

公司大基建板块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公司大基建板块业务范围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规模位居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2023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榜单第9位。公司大基建板块核心成员企业都是所在省市的龙头企业或专业领域的领先企业,具有广泛的区域影响力和强大的区域深耕能力。公司大基建板块能够充分发挥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以及各成员企业的资源优势,灵活运用地产+施工、地产+智慧建造、文旅+施工、产业+施工、投资+施工等模式,将地产、金融、文旅、建造、产业等关联产业链动起来,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形成全产业链生态竞争优势,为业主提供综合开发、建设、运营等一揽子服务,有利于获取大市场、大客户、大项目。公司大基建板块形成了绿地集团、地方政府和管理团队的三元持股结构,具有灵活的体制机制,能够充分利用各方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

公司大基建板块具有较强的科技与设计能力。公司大基建产业坚持拥抱科技,走科技引领、设计驱动道路,努力打造服务主业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业领先技术,构筑符合国家产业方向的高端、高新、高效产业体系。在BIM正向设计、玄武岩纤维材料、钢结构工程、塔式起重机制造、装配式部品部件生产等领域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具有工程设计甲级资质36项,涵盖建筑、市政、公路、建筑幕墙、建筑智能化等领域。

公司大基建板块具有全面的工程资质体系。具有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27项,包括建筑工程19项、市政公用工程4项、公路工程4项;具有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106项,涵盖建筑、市政、冶金、公路、矿山、机电、电力、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石油化工等10个工程领域;具有专业承包壹级资质387项,涵盖钢结构、输变电、桥梁、隧道等19个工程领域。

2023年,公司大基建板块获得“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李春奖”“大禹奖”“钢结构金奖”等国家级工程奖26项,获得重要省级工程奖项数百项。累计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余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00余项、“国家优质工程奖”近200项。

(三)金融

大金融是公司近年来重点布局的产业板块之一。公司依托自身品牌及资源优势,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拥抱金融行业变革,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已形成了股权业务、债权业务、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科技金融齐头并进的业务格局。

股权投资业务,聚焦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募投管退的全流程运作能力。募资方面,坚持基金化运作模式,加大交叉销售力度及机构化客户转型速度,推进家族办公室等新型服务。投资方面,按照以资本经营为核心的“投行+投资”的业务逻辑,积极在公司各生态产业有关赛道储备新项目。投后管理方面,依托产业优势深化对已投项目的全方位赋能,扩大投资价值与影响力。退出方面,结合市场环境把握动态平衡,通过在适当时机的减持及退出,取得良好投资收益。

债权投资业务,主要包括城市发展基金、小额贷款及融资租赁、保理等业务。城市发展基金业务,在稳妥处置好存量业务同时,把握特殊机会投资转型机遇,重点关注基于债务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特殊机会投资,构建轻资产运营模式。小额贷款业务积极铺设业务渠道,通过供应链创新业务扩大收益。融资租赁业务深耕细分行业,聚焦存量业务续作。保理业务在供应链金融上多措并举,取得积极成果。

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业务,主要包括资产管理、并购重组和产业基金。一是大力抓并购重组业务,重点关注成长型企业,寻找并储备了一批并购重组标的。二是联合外部机构,在公司重点发力的战略方向设立专项并购基金。三是进一步打造产融结合平台,不断挖掘和盘活公司体系内的存量资产并实现产业资本化。

科技金融业务,不动产使用权流转平台(A端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B端平台)和G优会员权益服务平台(C端平台)三大平台全面提速。同时,公司围绕培育新动能,前瞻布局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经济领域,坚持“数实融合”,打造绿地元宇宙G-WORLD极宇,发展“绿地无聊猿”等数字藏品,持续迭代沉浸式购物体验等新模式,构建Web3.0新电商模式。绿色经济领域,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依托贵州省绿金低碳交易中心,推动建筑领域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此外,积极推动绿联国际银行发展。

(四)消费

1.商贸

在我国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公司以服务对接进博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进博会常年交易服务平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通过引资源、促交易、畅流通、优服务、强品牌等方式,持续提升发展能级,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高能级打造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核心平台。公司立足“建平台、引客商、促成交、发新品、办展会、优服务、做延伸”,整合上游采购、贸易服务、展示交易、物流仓储、零售分销等功能服务,全力打造“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核心平台,深度服务和对接进博会、消博会等国家级展会,使之成为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具备商贸全产业链功能的进口商品集散地、首发地。

着力锁定优势资源。依托贸易港平台优势,优化全球供应链,扩大和丰富食品及农产品、消费品等进口品类,助力海外客商快速进入全国市场。

提升商业运营能级。加强商业综合体运营管理,优化商业资源配置,着力打造区域型的明星购物中心,持续提升销售及客流,培育商管核心竞争力。加快轻资产管理输出,扩大管理规模及品牌影响力。

2.酒店旅游会展

公司自2005年就涉足酒店旅游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自2018年起,公司酒店旅游业进一步向“酒店、旅游、会展”转型升级。

酒店方面,公司现拥有“铂瑞”、“铂骊”、“铂派”等多个品牌序列,可满足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等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截止2023年12月底,公司拥有营运酒店43家,客房总数11455间,其中自营酒店31家,海外酒店1家。同时,公司不断加快自主品牌输出管理步伐,加速向轻资产公司转型,截至2023年末轻资产已签约项目数量累计近百家,客房数2.2万余间。

旅游方面,重点业务板块涵盖旅行社、商务差旅、航旅运营、空港服务、MICE及目的地运营等,拥有2家5A级旅行社“上航旅游”和“上航假期”、1家4A级旅行社“东航国旅”以及国央企商旅服务第一品牌“东美航旅”,是国内领先的具有航空特色的综合性旅游运营商。

会展方面,拥有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济南黄河北绿地国际会展中心、西安临空会展中心、徐州淮海国际博览中心和兰州新区丝路绿地国际会展中心5个会展场馆。其中,旗下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在经营成熟期不断创新突破,展会承办规模屡创新高,2023年展览面积达130万㎡,跻身国内会展场馆经营规模的第一阵队。

公司酒店旅游板块获得了多项荣誉。其中,酒店旅游集团荣获了“2022年度全球酒店集团225强”、“中国饭店集团60强”、“2023年年度影响力酒店集团”、“2023年度旅游服务业卓越雇主”等称号;上航旅游集团蝉联“中国旅行社品牌20强”称号。

3.汽车服务

公司汽车服务业立足于传统4S店业务,始终秉承客户终身化、厂商战略化、管理集中化、员工专业化的经营理念,着力培育销售服务一体化产业链,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贴心的管家式汽车服务。

截至2023年12月末,公司共在十七个城市设立了37家4S店,主要销售的汽车品牌包括劳斯莱斯、玛莎拉蒂、保时捷、宝马、MINI、阿尔法罗密欧、林肯、捷豹路虎、凯迪拉克、沃尔沃、捷尼赛思、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别克、雪佛兰、广汽昊铂等。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综合竞争优势,为企业持续成长提供了坚强的支撑和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核心主业优势。公司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住宅、超高层、大型城市综合体、高铁新城、特色小镇、会展中心、现代产业园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开发规模、产品类型、品质品牌均处于全国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基建产业板块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跻身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榜单第9位,旗下成员企业均为所在省市的龙头企业或专业领域的领先企业,具有广泛的区域影响力和强大的区域深耕能力。二是多元发展优势。公司依托房地产、基建的主业优势,积极发展金融、消费等产业集群,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为公司发挥协同效应、平衡经济波动、实现持续增长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三是国际化优势。公司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同步发展,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为公司整合全球资源、助力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四是产融结合优势。公司坚持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并举发展,实体产业与金融、投资等实现了较好的协同效应。五是体制机制优势。公司是国内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行者,已经形成了涵括国有资本、员工持股、社会资本在内的多元持股、多方共赢的企业格局,充分激发了企业发展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2024年,外部环境总体在改善,积极有利的因素在增加。集中表现为:一是党和国家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方针,并要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反映了党和国家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迫切愿望,总体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二是相对宽松的政策持续加码。为了稳增长、抓发展,自2023年以来中央在经济政策上已经作出了很多重大调整,对过去一段时间的若干政策措施进行了纠偏和完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要求“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可以预见在宏观经济见底之前,一系列相对宽松的政策还将持续加码。三是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逐渐改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要求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逐渐改善已是大势所趋。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内外部形势依旧严峻复杂,很多困难的因素仍然存在。比如: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相对突出的问题,政策落地效果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和挑战,经济复苏不可能一马平川,必将充满曲折。另一方面,在前期饱受冲击后,低迷的房地产及基建等上下游关联行业短期内难以快速全面回暖;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思路也有所变化,强调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商品房市场的空间有可能进一步收缩。

(二)公司发展战略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公司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以“二次创业”的积极进取精神,盘活存量、增加流量、用好变量、提升质量、稳定总量,推动公司持续深化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通过创新产品、创新运营、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存量盘活,从而精耕细作、深挖潜力,支撑企业再发展。

全力推进房地产、基建等产业的应收账款清收工作,增加现金回款;推进存量资产处置去化,加大经营性物业租金收缴,增加活码资金;把握政策宽松契机,突破增量融资。

继续实施战略性瘦身,推动机构精简和人员优化,保留核心骨干人才,并通过差别化的激励,不断提振团队士气,同时加大领军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团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推动团队重塑再造,从而用好人才这个最大的变量,适应“二次创业”的要求。

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转型升级,彻底扭转“大而粗”的习惯性做法,提升专业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经营质量和效益,形成“小而美”的新发展模式。

提升老赛道、开辟新赛道,推动房地产、基建两大主业稳经营、稳局面,并紧紧依托现有业务基础和资源条件,发展协同性、带动性较强的新业务,形成新的动能,稳定业绩总量。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一方面牢牢把握外部环境中出现的积极有利因素,用好用足用活宽松的政策,继续狠抓重点工作攻坚突破,确保取得更多更大的工作成果;另一方面,也将直面前进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挑战,坚决依托现有资源条件挖掘潜力、做深做透,通过资源重整、模式重构、团队重塑、发展重启,来提升老赛道、开辟新赛道,从而不断破局突围,推动企业整体经营稳中向好。

2024年,公司重点工作如下:

(一)房地产业要完善专班机制,提升重点工作攻坚成效,进一步做深做透、挖掘潜力,为破局突围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1.狠抓销售去化。创新营销工作方法,统筹推进存量资产处置去化、住宅散售、大宗去化等工作,着力提升去化质量。一是抓存量资产处置去化。以专班机制为抓手,突破堵点、难点问题,做好产品、服务、资源、模式“四个赋能”,助力销售去化。二是抓住宅散售精准施策。落实线上营销措施,增强获客能力,扩大客户基础,提升来访量和转化效果。精准输出项目价值,形成抢占客户心智的策略打法。三是抓大宗去化。重点围绕金融机构、高利润民企、上市公司等进行客户拓展,推进市场化大单去化。

2.狠抓资产运营。切实把存量资产运营摆在战略性的位置上,狠抓推进落实,提升收益水平。一是建立台账,明确要求。围绕存量资产量大面宽、类型丰富的特点,对已竣工商办、酒店、场馆、车位、角落铺面、租赁性物业等具备运营潜力的资产进行全口径梳理,逐一进行评估,明确收益率、回报率要求,严格进行考核,倒逼运营提升。二是优化体系,强化赋能。建立工作专班,拉通营销、商管、大宗、技术、工程等条线,协同作战,推动存量资产做好策划定位、产品调改、资源导入、体验升级、业态匹配等赋能工作,使其具备更好的招商运营条件,提升租金收益水平和资产价值,做到“以租带售、租售并举”。三是优选团队,市场运作。特别是对自身能力不足、前期运营不善的资产,应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入高水平的内外部合作方进行委托管理,提升招商运营水平。

3.狠抓交付攻坚。经过连续三年大规模交付之后,2024年将进入保交付的深水区、收官战,全年交付目标超过2000万平方米,要全面攻坚、力保交付。一是继续争取新增纾困及专项政策支持。与地方政府联动保交楼,提高现有纾困资金使用效率,并进一步争取新增纾困、配套贷款、资产回购等专项政策支持,为项目交付提供助力。二是强化供应链资源协调。落实必要的资源保障,化解突出矛盾问题。同时,着力扩大供应商范围,提升供应链资源活力,为项目建设及交付提供保障。三是优化项目推进及交付节奏。聚焦可用资金和施工资源,对规模较大的项目划细团组,加强动态调剂,推动项目分批陆续交付。四是提升收尾品质。重点加强收尾阶段的品质标准,着力提升交付口碑。

4.狠抓回款清收。统筹推进销售回款、经营性物业租金收缴、应收款项清收等工作,促进现金回笼,收进活码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一是推进销售回款。把握政策放松的窗口期,加强与银行对接,加快审批及放款,推动按揭回笼。强化考核挂钩,提升散售及大单销售回款率。二是推进经营性物业租金收缴。对具备招商条件的经营物业,通过运营赋能来扩大出租面积,提升租金水平及租金收缴率,增加现金流。三是推进应收款项清收。针对不同主体、不同类型的应收款项,在已有工作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大力度,丰富清收的办法和措施,确保回收。

5.狠抓产品提升。着力增强市场甄别能力和产品策划能力,推进存量项目规划调整、定位优化和翻新改造,提升产品力,提升项目价值。一是进行精准定位。开展深入细致的市场及产品调研,切实把握市场和客户的真实需求,实现产品策划及产品改造提升的精准定位,提升资源投入的有效性,严格控制试错成本。二是推进产品改造。对体量规模大、需要改造且改造后能够出业绩的项目,要通过营销、设计、工程联动拉通,加快产品翻新改造的进度,提升产品的适销性。三是加强品质管控。对重点项目,要进一步强化质量专项联合巡查,解决突出的共性问题,规范工艺工法,确保产品内涵及技术水准,努力提升市场口碑、增强客户信心。四是重视新技术推广。推进低碳数字示范项目,加快新能源、智能化技术及产品落地应用。

6.积极拓展代建业务。依托产业协同优势,充分发挥事业部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拓展一批有规模、有能级、有影响的代建项目,形成一定的业务基础和品牌影响力。

(二)基建产业要聚焦重点核心工作,努力打好攻坚战、翻身仗,坚决稳住整体局面

狠抓施工生产,稳定产值规模。以重点项目攻坚为抓手,持续加强重大工程推进、签约项目转化,推动项目高产满产。高度重视全年生产开局工作,做到重点项目建设放假不放松,奋力夺取生产开门红。拓展重点领域,强化项目承接。优化资质结构,抓紧突破公路、电力、水利水电等资质短板。抓住国家建设“三大工程”的机遇,重点围绕有国债、地方债及专项资金保障的项目,提前筹划、主动作为,确保落地一批示范性项目。把握“双碳”战略契机,做强专业公司,推动新能源业务规模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增强竞争力、扩大影响力。推广“策划+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落地一批文旅施工项目。强化清收清欠,确保现金流安全。完善项目应收账款清单台账,细化客户分类管理,逐项目明确收款目标、时点和责任人,着重推进大额应收款清收。抓住政府化债的机遇,成立专班,主动出击,争取化债政策支持,推动化债资金落地。此外,稳定必要的融资规模,并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提升项目管理,增强科技经营能力。落实工程管理体系评价办法,加快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项目动态管控指标体系与分级预警机制。加强分包管理,强化法人管项目。加大科技与市场结合力度,建立科技与市场协作机制,加快培育科技核心竞争力。

(三)金融产业要围绕主营业务线,聚焦重点项目,狠抓攻坚突破,确保取得预期成果

强化资本经营业务。提升产业运营水平,加快推进产业资本化项目的进程,确保落地见效。开拓供应链金融业务。大力开拓聚焦特定场景的大宗供应链金融业务。提升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实时交互性,为外部客户提供数字赋能,快速复制模式,发挥标杆效应。开拓个贷不良资产解决科技业务。拓宽不良资产业务渠道,收购优质个贷不良资产包,推进外部合作,挖掘市场并购重组机遇,做大业务规模。开拓数字经济业务。提升各科技平台业务能级。推动数字银行拓展供应链融资业务。

(四)其他综合产业要进一步把握市场机遇,创新商业模式,提升发展能级与核心竞争力

积极发挥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做强电力煤炭储备和保供平台的基础功能。在稳定上游优质资源的同时,全力拓展下游客户,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适应我国汽车市场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推进业务转型发展。大力发展与自身战略相匹配的高层次汽车品牌,进一步优化品牌组合;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新业态,增强发展动能;全力在销售、售中、售后服务过程中全方位挖掘盈利点,提升经营效益。

抓住上海打造“丝路电商”桥头堡的政策机遇,发展跨境贸易业务。发挥贸易港主场优势,加大优质品牌和业态的引进力度,进一步做好进博会文章,放大业务规模。把握全年重要的促消费时点,持续输出进博集市等创新消费业态,提升业务流量。酒店旅游产业。酒店业务,要把商业模式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统筹推进顶层商业模式创新与实体单店经营,不断提升经营效益。旅游业务,深耕航旅运营,创新旅游目的地运营,拓展商务差旅,推进旅行社业务,推动业务恢复性增长。会展业务,充分发挥场馆优势,提升办展频次与能级,同时抓住各地发展流量经济的机遇,积极开拓演艺、节庆、娱乐、培训等多元业态,打造场馆综合性运营模式。

(五)围绕重点领域,进一步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着力加强融资工作。抓住金融政策宽松的契机,积极优化负债结构,逐步恢复正常的融资功能。加大沟通谈判力度,推动更多银行下调贷款利率,减少利息支出,压降财务费用。推动团队重塑再造。结合实际情况,继续实施战略性瘦身,推动机构精简和人员优化;同时,坚决实施差别化的薪酬调整和激励机制,着力稳定核心骨干团队。适应公司“提升老赛道、开辟新赛道”的战略导向,既着力盘活内部人才资源,又加大领军人才引进力度,持续优化调整团队结构,为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强企业基础管理。着力强化法务管理。加强法务团队和工作体系建设,配齐力量推进“两降一减”专项行动。完善考核奖惩。进一步完善以攻坚为导向、以解决问题的成果和质量为评价标准的考核奖惩制度,保障攻坚任务落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和消防安全事故的底线。推进党建及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党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引领,提高干部员工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廉洁从业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团队。以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持续加强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凝聚起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强大力量。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政策风险

2023年,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行业政策环境不断改善。但也要看到,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思路有所变化,首提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公司将顺应政策导向,持续深化转型升级,以更好应对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影响,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2、市场风险

2023年,受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市场整体走向不明朗等多种因素影响,房地产行业复苏动能不足,市场短暂恢复后逐季下行,整体行情仍然较为低迷。2024年,推动房地产行业向好的积极因素在增加,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内外部形势依旧严峻复杂,房地产行业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企稳恢复。公司将直面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坚决依托现有资源条件,狠抓重点工作攻坚突破,提升老赛道、开辟新赛道,不断破局突围,推动企业整体经营稳中向好。

3、财务风险

历经持续三年的困难环境,房地产行业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改观。随着中央明确要求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预计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将逐步改善。公司将牢牢守住现金流安全的底线,一方面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经营及销售策略,进一步加大去化力度,加速资金回笼;另一方面抓住融资宽松的契机,多方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优化负债结构,不断改善流动性。

4、汇率风险

202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呈现宽幅震荡态势、较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2024年,国家将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有望启动降息周期,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双向波动态势。公司将继续加强汇率风险管理,适时采取汇率避险措施,有效规避经营活动中面临的汇率风险。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21
绿地控股
击败了98%的股票
短期趋势短期的强势行情可能结束,投资者及时短线卖出、离场观望为宜。
中期趋势有加速上涨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156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13.78亿股,占流通A股80.96%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15元。多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上涨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