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银行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30 16:55:10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西安银行600928)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总体经营情况回顾

2023年,在全体股东的大力支持和全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本公司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严格贯彻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和各项监管要求,主动融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紧跟地方经济转型步伐,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切实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报告期内,本公司经营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坚持稳健经营,整体业绩稳中有进

本公司坚持稳经营、强管理、抓整改、控风险,主要业务指标保持稳健,服务水平、管理能力和经营韧性进一步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总资产规模达4,322.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0%;贷款本金总额2,029.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8%;存款本金总额2,937.8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9%;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2.05亿元,同比增长9.70%;归母净利润24.62亿元,同比增长1.56%。

(二)发挥金融优势,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本公司积极顺应政策变化,深度参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积极发挥金融优势,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信贷支持,报告期内累计资金支持超过88亿元;切实贯彻落实稳经济、促发展部署,通过增量和降价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上年末增长22.08%,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三)深化数智转型,提升数字化创新能力

本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业务赋能方面,加快零售、公司等产品的线上化,发布手机银行8.0,升级交易反欺诈、风险决策平台等智慧风控应用;数据治理方面,完善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集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为一体的数据存算平台;运营保障方面,推进IT架构向分布式、云化升级及系统的微服务改造,完善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运营保障体系建设,开展核心、支付等系统应急演练及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四)践行金融为民,持续聚焦民生服务

本公司坚持实施民生金融政策,积极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小微金融,提升重点领域的信贷可得性、便利性。推动“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服务升级,重点布局交通、便民、政务、医疗、社区、文旅、教育、批发零售等八大场景,构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全面落实惠企让利、服务小微的金融政策,夯实对小微企业的产品支撑力度;聚焦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持续强化对乡村振兴和“三农”支持力度。

(五)严守风险底线,筑牢风险屏障

本公司始终坚持稳健审慎的风险管理策略,在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大背景下,不断筑牢稳健审慎经营根基,常态化做好重点行业、区域的风险监测,提前预警风险隐患,提高风险预判和评估能力,提升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切实保障银行业务的稳健运营。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不良贷款率1.35%,拨备覆盖率197.07%,资本充足率13.14%,均满足各项监管指标要求。

二、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3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优化过程中,更重视重点战略领域的发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明确了未来金融业在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五大发力重点,为银行业更好地服务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指明了方向。

2023年,银行业资产规模稳健增长,制造业、普惠和绿色等重点领域贷款维持较高增速的同时,面临着盈利增速回落、息差持续收窄等问题。从城商行发展来看,行业分化趋势较为明显,在净息差收窄的背景下,各家城商行在民营经济、居民消费和产业升级等领域不断发力,持续探索业务增长新来源。

三、公司主要业务情况

(一)公司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对公业务紧跟国家和区域战略布局,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责主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服务为抓手,完善内部管理手段,持续推动公司业务规模和效益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类存款(含保证金)余额1,309.8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8.18亿元,降幅0.62%,公司类贷款(含票据贴现)1,366.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13亿元,增幅7.82%。

1、根植区域,助力陕西地方经济建设。一是紧密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省市重大项目建设机遇,贯彻落实西安市“三个年”重点工作战略部署,不断加强与各级政府的合作深度与广度,全年为基础设施、城市改造、民生保障等45个省市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超过88亿元;二是锚定制造业、省市重点产业链发力,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制定差异化信贷投放优惠政策,全面解决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发展资金需求,为制造业、农业、文旅重点产业链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近300亿元,助力产业强市。

2、做细行业,构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一是深耕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行业,持续打造文旅和科创行业服务品牌,文旅贷款余额突破200亿元,推出科技型企业专属产品“技术研发贷”和“科企e贷”,参投的全国首单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挂牌上市并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加快在绿色金融等领域的业务布局,筑牢特色化经营的护城河;二是主动契合省、市政府部门金融服务需求,坚持创新驱动,致力于通过精准理解、高效执行和持续优化的服务机制,持续推进与各级政府的业务合作深度,年度新增取得十多项财政、住房等机构类业务资质,进一步拓展和扩大政务类源头机构业务资质和市场份额,树立行业政务金融服务领先品牌。

3、做精客户,筑牢对公业务发展基石。一是做强战略客群,瞄准重点客户,围绕客户需求采取一户一策进行针对性服务,在增强客户黏性的同时有效挖掘客户上下游金融需求,提升重点客户综合贡献度;二是强练内功,整合金融资源,加强公司、投行等业务联动和对外合作,创新落地省内首单银行贸融ABS和国内首只城商行参与共同设立的ESG主题债券基金,积极开展银团贷款,持续打造覆盖客户全周期和多样性的综合化服务能力。

(二)零售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零售业务以成为法人银行区域领跑者为战略目标,紧跟新零售发展大趋势,聚焦数字化转型方向,深耕区域市场,加快创新驱动,培育特色业务,实现“开源、降本、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截至报告期末,个人类存款1,602.2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2.02亿元,增幅9.73%;个人类贷款651.7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2.56亿元,增幅5.26%。

1、化繁为简,打造特色化产品体系。以“专、精、特、新”为发展方向,聚力特色产品开发和营销。负债端主推全期限产品“智慧存4.0”,持续做大存款规模;资产端开发“快e贷”和新能源汽车分期等新产品,并以住房按揭、新能源汽车贷款和消费金融等业务为营销重点,实现零售客户引流,不断做大基础客群;中间业务侧重保险、基金和贵金属产品销售,新准入基金产品155只,保险产品9款,贵金属产品123款,推出“混合估值+持有到期”为策略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并持续发挥社保卡发卡的规模效应,培育零售业务新动能。

2、科技赋能,提升客户服务质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运用科技优势,强化零售服务创新,优化手机银行财富版块,新增“四笔钱”页面展示,完善基于不同需求的产品分类和推荐,为客户提供更为专业、便捷的财富管理体验;在手机银行为老年客户上线关爱专区,以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为依据,为新市民、政务类客户家庭,推出定制化资产配置方案,做精特色客群服务;搭建客户数字化运营流程,对重要客户的分户管户流程实现自动化,上线客户维护工作场景,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3、深耕场景,激发信用卡业务发展活力。聚焦客户高频消费场景,积极打造观影、车生活、超市、美食、家电消费分期等信用卡品牌市场活动,提升消费场景活跃度;上线智联机关专属信用卡产品,加快主题信用卡产品开发和上线,持续丰富信用卡种类;升级积分商城,丰富商城商品数量,针对年轻客群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客户社群互动活动,增强客户品牌认可。报告期内新增发卡3.73万张,信用卡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同比分别增长6.83%和1.73%。

(三)小企业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普惠金融、科创金融、涉农金融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普惠小微产品创新,不断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合理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0.72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2.54亿元,较年初增加13.12亿元,增幅22.08%。

1、立足客户,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一是建立公普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公司与普惠业务联动,以核心企业信用带动集团内普惠小微业务有效增长,通过高效能的公普联动+高适配性的场景金融助力批量普惠小微增量扩面;二是深化小微企业服务,积极组织开展“走万企、提信心、优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融畅工程”等专项活动,深入了解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同时主动对接“秦信融”、“陕企通”、“小微通”等平台的小企业融资需求,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精准度。

2、创新为翼,夯实特色化优势。一是加强特色客群服务创新,上线科技型企业专属产品“技术研发贷”和“科企e贷”,为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个体工商户研发商超贷,持续完善特色客群产品货架,增强对特色客群的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分支机构特色化经营,立足分支机构属地资源禀赋特色,开展普惠金融产品研发和创新,延安分行主打以红色旅游为抓手的文创金融产品,铜川分行结合属地涉农特点开展生鲜供应链金融,切实发挥金融企业“在当地、为当地”的责任担当。

3、精细管理,提升小微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一是持续开展普惠小微产品开发,研发科企e贷、政府采购贷等创新产品,通过加大普惠创新产品的投放,主动优化普惠业务资产质量结构;二是结合数据表现,及时开展线上普惠业务风控模型的优化迭代,加强对普惠小微业务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压实贷后管理,保持普惠小微信贷资产质量稳定。

(四)金融市场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科学研判货币政策环境和利率走势,主动调整资产配置结构,拓宽业务布局,加快业务创新,优化组合管理,强化风险定价,提升金融市场业务核心竞争力。

1、强练内功,增厚投资收益。加强市场形势研判,主动调整优化债券投放规模和节奏,加大配置同业借款、信用债等具备比较优势的资产,提升票息收益;同时借助与头部券商的深度合作机制,持续提升债券波段交易能力。

2、创新业务,增强市场活跃度。落地首笔衍生品业务,增强主动对冲风险能力;首次通过外汇交易中心新创设的“债券篮子”交易工具进行债券买卖,实现一揽子债券的批量成交;积极开展银行间市场交易,获得外汇交易中心颁发的银行间机构汇活跃机构奖,市场活跃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五)国际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锚定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目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坚持本外币一体化发展策略,抢抓市场机遇,加快产品创新,助力陕西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国际业务结算量同比增长28.69%。

1、扩大开放,增强跨境金融服务能力。一是加大代理行网络建设力度,重点拓展“一带一路”特别是中西亚国家地区的代理行网络,已与41个国家的212家金融机构建立了代理行关系,不断完善跨境服务网络渠道;二是坚持“本币优先”,积极建设“跨境人民币特色示范网点”,为省内重点涉外企业、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量身定制跨境金融服务方案,在服务陕西对外开放的同时实现国际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2、创新理念,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能。紧跟市场趋势,大力开拓创新,落地全省首笔“点心债”保函业务,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围绕供应链发展趋势,重点开展国内信用证、福费廷等业务,开发代理福费廷业务的线上审批功能,持续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同时,加强外币资产管理,积极寻找优质美元债投资标的,持续推进美元债券资产投资进程,提升外币投资收益。

(六)数字金融建设

报告期内,本公司以金融科技“数智化”为方向,夯实科技与数据两大基础能力,数字化赋能渠道建设、业务发展、运营保障、数据管理、风险防控等多方面高质量发展,助力智慧银行建设。

1、做强渠道,打造数智生活新体验。零售端全新发布手机银行8.0,围绕财富升级、专区升级、服务升级、体验升级、防护升级五个方面进行功能服务迭代,持续为用户打造更具交互性、智能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移动金融和生活综合服务体验;企业端打通企业手机银行和企业网银账户体系,实现“一Key双用”,不断拓展企业开放平台应用场景,以云直连模式助力对公客户实现业财融合管理,企业开放平台接入客户较上年同期增长57.14%。

2、精耕场景,搭建客户流量阵地。紧抓本地特色场景,增强引客留客能力,为大唐不夜城、西安城墙、长安十二时辰等本地知名景区提供智慧景区定制化解决方案,旅游类商户数较上年同期增长63.89%;立足人才服务,通过协助政府部门升级“西安人才”小程序实现对A-E类人才全线上数字化服务;持续推动便民缴费、智慧文旅、智慧政府、智慧食堂、智慧停车、智慧园区等场景落地,并依托数字人民币试点先发优势,进一步丰富数币特色场景。报告期内,基于特色场景提供服务超5,200万人次。

3、深挖数据,提升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持续优化完善混合数据存算基础平台,完成大数据平台商业化版本重构工作;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推动全行数据资产盘点及手工报表压降工作,不断完善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建设;发挥数据价值,提升营销、运营、决策等领域的数据应用,优化公司、零售全流程数字闭环营销体系建设,实现客户的精准挖掘和营销,构建各条线业务场景分析数据视图,辅助业务决策。

4、聚焦技术,夯实安全运营保障能力。完成手机银行、企业网银等系统分布式、微服务改造及关键系统基础设施云化升级,持续推进IT架构转型;完成关联交易、内部审计、移动OA等数字化系统建设,加大RPA技术在各领域的全面应用,提升科技赋能的价值创造力;完善更为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运营保障体系,推进数据中心标准化体系及自动化机制建设;深化智能业务安全中枢平台、反洗钱AI辅助系统、风险决策平台等应用,持续打造智慧风控。

四、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区位环境持续向好

陕西地处“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等多项战略叠加区域,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背景下,围绕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六个体系”,深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营商环境突破等“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数字经济,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为当地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公司治理健全规范

本公司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构建了以党委为前置程序、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为决策机构、监事会为监督机构、管理层为执行机构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形成了股权结构多元制衡、职业经理人制度健全优化、信息披露透明规范及投资者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治理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治理保障。

(三)金融科技加快赋能

本公司以“数智化”为方向,夯实科技与数据两大基础能力,努力实现科技和经营发展的高效对接。一是深化业技融合,围绕业务发展需求,提升数据应用效能,创新业务产品,加强渠道建设,持续赋能各业务板块发展;二是夯实基础建设,持续推进系统平台建设升级,不断完善自动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运营保障体系,持续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四)风险管理主动审慎

本公司坚持“稳健审慎、主动进取”的风险偏好,逐渐形成了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体系。一是打造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开展压力测试、完善授权管理体系等举措,持续加强对信用、市场和信息科技等主要风险的防控,全力打造系统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的风险管理体系;二是加强内外部监督管理,持续开展监测评级、发挥内部专项检查与外审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不断增强内控合规建设和案件防控,筑牢风险防线。

(五)经营特色日渐鲜明

本公司坚守“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市场定位,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优势,着力于发展科创、文创等特色金融,通过设立专营机构、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和加大专项产品创新等举措,持续赋能陕西科技、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在新市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养老金融等领域持续发力,形成更加鲜明的经营特色。

五、主要经营情况分析

(一)利润表分析

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05亿元,同比增长9.7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62亿元,同比增长1.56%。

六、未来发展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在政策发力和市场驱动下,国内促进高科技自立自强、扩大国内需求等举措将不断推出,创新驱动潜能有望被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步伐将不断加快。对于银行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方面,一是国内提出了“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四类主体”“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五篇大文章”等一系列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重点领域创新突破的重要部署,相关工作的开展将形成新一轮金融发展需求,为银行业布局赛道、深挖行业发展机遇带来了新市场。二是国内着力于激发内需增长,推动布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等重要构想,消费、投资等内需增长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为银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市场增长点,有助于银行业加强消费金融场景拓展和服务模式创新,并通过支持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设,健全适应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金融服务模式。

三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一系列支持县域发展的政策出台,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叠加技术突破对业务下沉的支撑增强,银行业县域金融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地方法人银行长期深耕地方,在当地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县域经济中出现的金融新需求为地方法人银行带来新的客群和收入增长来源。四是陕西、西安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西安提出聚力推进“八个新突破”战略举措,着力推进“双中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实施落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和绿色低碳等加快创新突破,将激发新一轮金融需求,为区域内银行业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拓宽市场空间。

挑战方面,一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严格把控中小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和监管,鼓励开展特色化经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表明大中型银行将更加关注服务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等领域,地方法人银行将面临市场资源被分割、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局面,面临更严峻的生存环境。二是技术创新与应用加速突破背景下,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从专注客户、产品和渠道全面深入至运营和经营管理等领域。作为地方法人银行,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技术能力有限,在推动新技术规模化应用、数据资产挖掘和科技引领降本增效等方面面临挑战。三是在经济复苏缓慢、需求不足背景下,实体经济领域的企业和消费者贷款需求较弱,将加大银行业的资产业务拓展难度,资产业务发展面临挑战。四是地方法人银行息差收入占主导地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资产端利率持续下行、负债端成本刚性不减,叠加住房利率下调、地方化债、普惠小微减费让利等因素将进一步收窄银行息差,推动收入、盈利水平持续放缓。

(二)公司发展战略

本公司紧密围绕“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领先银行和投资价值卓越的上市银行”战略愿景,推动以大公司、大零售、金融市场三大业务为主的全面战略规划的实施落地。

在大公司条线方面,提升贷款定价能力,深化行业金融发展,获取机构类业务资质,上线公司条线绩效管理系统;建立“公普联动”机制,创新迭代普惠小微金融产品,完善小微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完善跨境服务网络渠道,开展美元债券投资,落地全省首笔“点心债”保函业务;开展首单贸融ABS业务,建立债券营销机制。

在大零售条线方面,加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投放,推动个人非经营性贷款业务发展;提升组合投研和管理能力,加强资管组合风险控制能力,完善信评体系和信评机制建设,推进理财业务相关系统建设;上线新能源汽车分期产品和“智联机关快E贷”,提升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能力;为养老客群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加大发展新市民金融力度。

在金融市场条线方面,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和续作期限利差套保交易;加强债券配置,尝试债券投资新模式;紧盯市场,动态优化,推动自营交易发展,促进同业借款业务增量扩户,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更新债券投资管理办法与操作规程;拓展同业授信,持续提升在同业及银行间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三)经营计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紧紧围绕陕西省“三个年”活动和西安市“八个新突破”“十个聚焦”重点工作,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提升公司治理效能,落实战略规划,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负债管理质效,做好“五篇大文章”,以客户为中心,推进一体化经营,系统拓展各类客群,严守风险合规底线,积极探索特色化转型发展之路。

(四)可能面临的风险

本公司作为地方法人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风险外溢、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一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别提到了中小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提出“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作为地方法人银行,面临因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和风险化解等风险传导和市场不确定性外溢带来的风险。二是,作为地方性银行,资金来源、重要客群和业务分布等集中在当地区域内,经营模式和业绩增长与地方经济、重要行业领域的发展状况深度绑定,偿付能力和经营稳定性容易受到区域经济波动和发展不确定性的影响。三是,作为服务地方小微企业的主力军,随着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客户经营环境的变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5-20
西安银行
击败了27%的股票
短期趋势股价的强势特征已经确立,短线可能回调。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144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3.49亿股,占流通A股69.55%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3.65元。该公司运营状况不佳,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长期投资价值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