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红外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2-08-25 18:54:02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高德红外(002414)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平台技术,具有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目标识别能力强、全天候工作等优点,并在型号系统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战争中重要的战术和战略手段。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成熟和芯片大批量国产化进程,新兴民品领域需求凸显,激发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安防监控、辅助驾驶、智能家居、机器视觉等各个领域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在国防领域,红外热像技术经常被应用于红外侦察、红外跟踪、红外制导、红外预警、红外对抗等方面,西方国家对红外热像领域进行了技术封锁,我国在国家关键技术领域重点布局及国内头部红外高科技企业多年共同努力下,现已打破原有封锁格局,实现了核心器件、先进装备等领域科研生产的自主可控,且已经掌握了全产业链国产化批产能力。在国家积极推进J队信息化和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红外热成像系统在我国国防领域的应用处于快速提升阶段,热成像技术作为现代先进型号系统产品的重要技术纳入国防发展战略,并加大了红外装备产品的广泛应用及相关研制经费的投入。 在民用领域,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产品成本得以迅速降低,各种适用于民用的低成本红外热成像设备也逐渐被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目前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向着大面阵、小像元、低功耗的趋势发展,应用范围从原来的工业检测、检验检疫、电力检测、安防监控等领域,逐渐向物联网、汽车辅助驾驶、智能空调、住宅安防、户外夜视、防火监测、手机及人脸支付、突发公共卫生安全防控等新兴应用领域快速普及、发展,民用红外热像仪行业将迎来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期。 公司牢记“科技立国、产业报国”的使命,以“打造国际一流品牌,携手共创百年企业”为愿景,多年深耕以红外为核心的高科技创新行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利用民营企业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依托“高德特色”发展模式,助力国防科技装备水平提升和实现新时代国防事业,立志成为核心技术驱动下的高科技生态型企业。 (二)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未发生变化,涵盖了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红外热像整机及以红外热成像为核心的综合光电系统、完整装备系统总体、传统非致命性弹药及信息化弹药四大业务板块。 (三)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强国强J、加速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装备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凭借自身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已超脱了传统民营企业竞争格局,形成了“小而全、小而精、小而强”的多元一体化民营集团,获得行业内持续领先的竞争优势。 型号项目类方面,公司按照相关合同要求全力保障前期已签订订单产品的如期交付,同时积极参与各兵种多类型型号项目竞标。因客户采购计划推迟导致定型批产进度受到影响,部分项目出现订单签署推迟,故上半年型号产品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根据型号项目产品计划性特点及历年订单签署情况,公司下半年在全力保障已签订型号项目高质量交付的同时,大力推进中标型号项目的定型批产进度,完成多个重点型号项目定型流程并实现首批订单签署,将进入型号项目集中交付期。 在民品方面,公司凭借自产红外芯片小型化、低成本、高可靠性、大批量生产的市场优势,在安防监控、汽车辅助驾驶、消费电子、无人机、机器视觉等多个领域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在乘用车领域,公司子公司轩辕智驾已与国内知名的主流乘用车厂已经在某一款旗舰车型上完成项目定点,即将随车型量产;同时伴随着汽车“四化”的发展,国内几大乘用车厂商均已在自己的旗舰车型上规划红外辅助驾驶功能,将会陆续完成其他几款车型的红外前装标配定点工作。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的QC系列智能人证核验测温仪入选武汉市“数字卫兵”设备名录。公司持续将前瞻性的红外高科技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广泛推广应用,通过不断探索新兴行业的应用需求,为新老用户提供基于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传统市场和新兴行业的协同高效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134.5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3.3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7,701.4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5.71%。 报告期,公司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1、型号项目类产品 公司专注为国家研发“高、精、尖”核心技术和产品,服务国防装备建设。经过多年来在红外行业技术实力的不断积累、科研创新投入的不断加强、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公司多款型号产品在国内精确制导总体系统型号产品及关重件配套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在某些重点领域市场具备独占性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在巩固既有型号产品高质量交付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前期中标型号产品的定型、批产工作,同时大力投入预研多类型高科技型号产品,积极参与各J兵种核心芯片、各分系统及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等各个领域、多个项目的竞标,进一步拓展红外技术在多品类型号项目产品中的应用。报告期内,因客户采购计划推迟导致定型批产进度受到影响,部分项目出现订单签署推迟,故上半年型号项目产品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在完整装备系统总体领域,公司前期已获得总体科研生产资质的某完整装备系统总体在签署了该项目国内首次批量采购订单后,下半年将积极推进该项目的后续大批量订单的签署工作。公司通过竞标获得的第二个国内完整装备系统总体项目将按照客户要求完成科研阶段工作,后续将为公司贡献新的收入、利润增长。 在出口领域,公司已完成多款型号系统产品的JM出口立项审批,与具有相关出口权的公司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海外业务合作,后续公司将密切结合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积极推进型号系统产品的外贸科研出口工作。 公司全资子公司汉丹机电大力开拓外贸市场、紧盯配套市场重点项目、组织开展各类项目投标工作,保障科研、批产合同按期履约,持续开展项目对接;按照年度生产计划优化生产管理,合理安排新老厂区生产计划,科学、有序组织生产;通过实施自动化改造、快速推进新火工区(二期)工房验收等工作计划,不断提升公司生产制造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 2、民用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凭借自产红外“芯”平台向整个新兴应用领域提供应用解决方案,激发红外行业逐步向多样化、普及化、消费品化发展,在安防监控、汽车辅助驾驶、消费电子、无人机、机器视觉等多个领域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并与汽车、无人机、手机等民用领域的头部企业形成了战略合作,为公司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户外夜视行业,海外观瞄整体业务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产品层面,公司对户外线明星产品TK系列单目手持红外望远镜进行了迭代升级,优化了图像、功能和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创造了新的增量市场空间。在营销层面,公司持续采用线上和线下多维度矩阵营销手段,利用展会、论坛、网络直播、短视频、跨境电商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全面支撑业务发展。国内市场方面,通过不断挖掘新的市场渠道、培育用户需求,智感科技新推出的TD系列入门级单目手持红外望远镜填补了公司观瞄产品整体布局的细分空间。同时,通过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有竞争力的价格体系和经销商扶持政策等一系列市场举措,国内户外夜视领域已基本实现了市场复苏,下半年有望迎来一波需求高峰。 在工业检测行业,公司推出了基于TIMO256模组的多款手持产品,提升了在电气设备维护和暖通建筑检测市场的竞争力。上半年国内外疫情的反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检测领域的业务拓展。随着海外市场的逐步复苏,公司新推出的1024级别高端手持测温热像仪将为工业检测领域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电力行业,公司积极对接专家资源参与顶层战略设计,在研发、市场和销售端全面投入人力、资金,力求巩固公司在电力这一传统领域的优势地位。公司积极参与智能电网的建设,推出了全新红外测温枪机、球机、小云台、中云台等在线监测类产品和配套物联综合管理平台,以应对电力市场持续的需求升级。公司积极参与和赞助业内各类展会、论坛,加入相关的行业协会成为会员单位,加大了电力行业媒介广告宣传力度,为扩大电力市场份额持续发力。 在新兴市场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IPT-M系列、IPN系列、IPM系列等多款网络测温机芯新产品,目前已经在电力巡检机器人、工业生产自动化、楼宇防火监控、畜牧养殖智能化、辅助医疗诊断等多个场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和推广。此外,公司在去年年底推出的全球首款自动对焦微型红外模组—TIMO256AF系列,该产品集自动对焦、高集成性、轻型化、低成本、可量产等优势于一体,再加上为模组产品定制研发的ITASDK软件开发包,可以助力广大的非红外行业厂商快速开发红外创新产品。 在大客户及ODM业务方面,公司研发技术储备雄厚,且在供应链、产能以及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具备持续的成长力,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品牌开始与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2022年上半年大客户带来了持续稳定的业务增长。 在自动驾驶领域,子公司轩辕智驾新一代红外热成像避障系统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晶圆探测器、结合AI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算法设计而成,具有行人和车辆检测、报警等高级辅助驾驶功能,聚焦“J工品质,安全驾驶”,在突破夜障、防强眩光、穿透雾霾沙尘等方面实现全新突破。在乘用车领域,公司已与国内知名的主流乘用车厂在某一款旗舰车型上完成项目定点,目前正在按车厂节点要求正常开发,已在样机定型阶段,即将随车型量产。随着红外探测器晶圆封装技术的成熟,新一代红外热成像避障系统成本对比之前有明显下降,而同时伴随着汽车“四化”的发展,国内几大乘用车厂商均已在自己的旗舰车型上规划红外辅助驾驶功能。依照此趋势,预计下半年到明年,陆续会完成若干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定点开发工作。同时公司远红外摄像头已经与国内知名的无人驾驶商用车企业完成了关于某款无人驾驶干线物流车的前装定点工作,远红外摄像头会集成到客户的无人驾驶方案中,项目双方在紧密配合开发中。在智能座舱领域,目前与国内几家主流乘用车主机厂就红外小模组实现智能空调和人体测温大健康平台进行前期探讨,现已与某主流乘用车展开预研项目,并积极推进项目定点工作。此外,公司已经与国内外多家自动驾驶企业以及专业算法公司展开产品测试工作,并与国内某领先的算法公司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未来在自动驾驶的域控中增加红外传感器。同时也将依托远红外和超声波技术积极研发新系统新产品,并重新构建经销商渠道和网络,打造成为全方位车载安全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 公司子公司工研院积极推进与国内顶尖大型企业、独角兽企业合作,通过与院校、院所开展实验合作及工程化服务、项目孵化等方式积极拓展技术,开展多个前沿领域研究,以构建微机电系统设计、工艺、集成的全流程研发生产平台。报告期内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图像识别与飞行控制联合实验室,重点围绕图像识别与飞行控制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与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提升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参与设立光谷集成电路创新平台联盟,用于瞄准前沿关键技术,开展集成电路与微系统信息交流、技术合作以及成果转化,促进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3、核心器件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多项重要型号制冷探测器项目研制工作稳步推进,顺利完成了总体研制节点任务,1280×1024/7.5μm中波焦平面探测器组件项目及1024×768/10μm长波焦平面探测器组件项目均已竞标成功,实现了全波段百万像素高清探测器的产品布局。公司打破传统固定孔型节流制冷器的结构特点,开发出一款超微型节流制冷器,该探测器是目前国内已知最小的节流探测器。随着制冷/非制冷1K产品、超晶格长波系列产品、小像元探测器等新产品导入量产,给了客户更多的选择,为公司继续占据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在非制冷探测器方面,公司现有探测器产品的指标性能和良率实现了进一步提升,为进一步开拓低成本应用市场,开展更小像元新产品的研制,随着小像元产品性能逐步提升、成本进一步下降,其批量化交付在市场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公司通过专项攻关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先后完成了非制冷陶瓷探测器一体式封装开发,完成某型关键设备的国产化验证和使用。公司完成晶圆级生产线全自动化调试,实现封装工序全自动作业,产品批量化生产能力得到长足进步。 4、产业化基础建设方面 随着红外核心芯片新大楼的启用,2022年上半年公司已完成一批外延设备搬迁及相关二次配工作,完成制冷器厂房扩充改造等一系列工作,新产能的构建完成使公司洁净生产车间面积大幅增加,其中超百级洁净间面积增加了近六倍,为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品更大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火工区生产建设方面,一期项目已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顺利投入生产,二期部分工房已建设完成。公司严格制定了工房“三同时”验收专项工作计划,并已按规定完成了“三同时”验收相关工作,并取得了验收报告。随着新火工区的建成投产,公司非致命弹药及信息化弹药的产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为公司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的批量生产提供有力保障。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与自主技术创新,凭借公司一体化科研生产体系优势,公司已成功搭建起从底层红外核心器件到完整装备系统总体产品的全产业链科研生产布局,形成了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优势。 1、全产业链战略布局优势 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构建能够支持企业长远发展的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和全产业链布局,现已搭建起包括红外核心芯片、光学部件、红外整机、激光、雷达、人工智能、数据链及型号系统总体技术等几十个专业方向的技术创新平台,构建了从底层红外核心器件,到综合光电系统,再到顶层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的全产业链科研生产布局;公司凭借红外核心器件国产化优势打造红外产业生态圈,公司业务覆盖了从芯片设计、批量生产到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并通过产品应用情况反向促进红外芯片的前瞻性自主研发和创新应用。 公司成功获得了某类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科研生产资质和某两类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科研资质,能够在装备系统总体领域参加更多科研生产任务,标志着公司实现了从红外热成像生产商向装备系统总体制造商的跨越。 2、一体化的科研生产体制创新优势 公司凭借完整的科研生产体系优势,以先进的生产关系支撑、推动先进生产力,将完整装备系统总体产品所需的全系统专业建制纳入统一平台管理,实现在一个大楼研制、一个院内生产。具体表现如下: 技术上一体化设计:公司组建了从底层核心芯片、几十个分系统研究室到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研究院的完整的科研体系。所有研发人员在一个对外物理隔离的涉密网内完成设计研制,保证公司在技术上一体化设计,实现系统简捷精密、体积小、重量轻、运算快、成本低、集成度高、可靠性好。 研发生产一体化运行:科研生产紧密衔接、技术优势和先进工艺相互促进。研发生产一体化运行可实现运营管理一体化、价值取向一体化、科研生产计划协同化,从产品科研到批产的全流程采用项目集成式统筹管理,生产效率高、质量管控好,缩短了研制周期,大幅提升了工程化速度。 行政上一体化指挥:决策快捷、指挥高效、密切合作、责权清晰、行动迅速、执行力强。“速度决定成败”,快速决策是民营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3、自主技术创新与研发优势 依托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与不断发展壮大的研发团队,公司在全产业链各个研究领域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科研成果不断突破,形成了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核心的独特技术优势。公司被工信部评为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子公司高芯科技入选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评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体现了国家对红外产业的重大关注和鼎力支持,极大肯定了公司在持续引领红外科研创新能力方面的贡献。 (1)核心器件自主可控优势 公司成功搭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高清分辨率、更高灵敏度、更小像元尺寸的涵盖全球主要技术路线的全阵列非制冷、碲镉汞及Ⅱ类超晶格制冷型红外探测器芯片批产线,是目前国内规模化红外核心芯片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国内同时具备规模化制冷和非制冷共计3条红外探测器芯片批产线的民营企业。 公司制冷型、非制冷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已批量应用于国内多个型号产品中,Ⅱ类超晶格制冷型探测器已中标多个国内重点型号产品,其中百万像素中中波双色制冷探测器已通过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品类、大批量晶圆级封装产品已规模化应用于国内诸多新兴民用领域,红外产业生态化布局为更多民用领域多行业需求迸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2)跨领域复合型研发队伍优势 公司根据发展需要引进和配备各类专业人才,并持续进行高层次研发人员的选用、培养,形成了一支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活力、稳定且独立的研发队伍,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研发课题及重点型号科研项目,研发人员逐步由原来的单领域专业人员成长为掌握多领域国内先进技术的跨领域复合型高级研发人才,为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公司技术研发涉及40多个专业领域,如在红外核心器件方面,公司集合了国内红外探测器芯片领域尖端人才,专业涵盖制冷、非制冷、晶体材料、薄膜材料、器件、封装等;高科技型号系统研制方面,公司配备的专项科研人员涵盖了完整装备系统总体、制导控制、舵机、战斗部、引信、发动机等多个专业。 (3)创新技术行业领先优势 公司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并不断进行前沿科技创新研发,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一直保持领先优势。近期公司再次获得工信部“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授牌,标志着公司工业设计实力持续获得国家工业设计最高权威部门的认可。 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获得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资质。公司已获得荣誉包括中国优秀工业设计金奖、中国设计红星奖金奖、中国外观专利银奖、德国iF设计奖、德国红点设计奖等国内外工业设计大奖超16项,同时子公司高芯科技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目前公司拥有37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11项,实用新型专利207项,外观设计专利52项),97项著作权和19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科技奖项10余项,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一直保持领先优势。 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集成电路与微机电系统领域的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公司全资子公司工研院以建成微机电系统设计、工艺、系统集成为一体的全流程研发生产平台为目标,“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开展以MEMS为核心的产业升级,形成一个以创新为特色的MEMS泛光电产业圈。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型号产品特点导致公司销售收入波动风险 公司型号产品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特点,受最终用户的具体需求及其每年采购计划和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影响,订单一般具有突发性大宗订单特点,具体项目、数量及交货时间存在不均衡性,从而有可能增加或减弱公司销售收入季节性波动。对此,公司将着力深化均衡生产,推进均衡交付,将公司项目产品交付由季度均衡发展至月度均衡,尽可能降低业绩季节性大幅波动。另外,公司将在稳步推进型号项目业务发展的同时,大力开拓民用领域,逐步提高新兴(300098)民用领域产品收入占公司营收的比例,尽可能减小型号产品订单周期性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因此,投资者不能简单以某一季度或半年的业绩来预计全年业绩。 2、经营管理风险 根据长期发展战略,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特点,整合公司资源,注重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市场提供高品质产品和完善的服务,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在此过程中公司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对此,公司将从各个层面了解情况,进行全面盘查,并安排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对公司的管理架构、制度、机制进行完善补充,重视风险防范,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助力。 3、豁免披露或脱密处理的部分信息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判断的风险 公司日常承担着多个型号产品的研制及生产任务,由于型号产品敏感,公司对相关内容向行业主管部门申请了信息披露豁免或以脱密处理的方式进行披露,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正确判断,造成投资决策失误的风险。对此,公司将严格按照信息披露规则,对达到信息披露标准的事项进行脱密处理后予以公告,同时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增加企业透明度。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春节档电影竞争激烈 企业加紧“备战”
银发经济站上风口 产业链企业加速布局
- 疯炒!最高溢价52% 基金频发预警
- 何立峰出席扩消费工作推进会指出,加大力度推动扩消费工作
- 多只跨境ETF尾盘“集体闪崩”!沪指失守3200点,超4800只个股下跌
- 2024年银柿·可信赖金融机构奖公布:它们为健康市场送来汩汩“活水
- 房地产积极信号 200亿盘活基金来了
- 1月10日PA6产业链情报
- 1月10日硫酸铵产业链情报
- A股回购月榜:超六成公司获得《回购贷款承诺函》,步长制药获准贷款最高限额达回购上限5倍
- 涨停复盘:三大指数均跌超1% 全市场超4800只个股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