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科技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30 17:30: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天马科技(603668)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要业务说明天马科技是一家集特种水产、畜牧、食品为一体,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大型现代渔牧集团化企业,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中国渔业协会鳗业工作委员会会长单位、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渔业协会种苗分会副会长单位。公司拥有分、子、孙公司百余家,产业遍布福建、广东、江西、广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香港等地区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多年来,公司坚持“引领现代渔牧产业,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使命,秉承“科技引领创新,创新促进发展”的科技理念,扎实推进“人才战略、科技战略、品牌战略”规划,全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级全产业链食品供应链平台,致力于铸就世界领先的现代渔牧集团化企业和人类健康食品供应商。1、饲料业务报告期内,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饲料行业持续承压,受饲料原料价格大幅波动、下游养殖业亏损、供应链风险持续加剧、终端消费疲软等因素的影响,饲料企业运营成本和资金周转压力加大。2023年上半年,公司饲料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30.74亿元,同比增长11.60%,饲料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2.12%,其中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和畜禽饲料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7.47%和64.65%。公司饲料总销量达71.79万吨,同比增长7.56%。(1)特种水产饲料业务2023年上半年,公司特种水产饲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9.17亿元,同比增长9.66%,实现特种水产饲料销量9.36万吨,同比增长3.38%。报告期内,受主产区气候条件变化、俄乌冲突、秘鲁鳀鱼捕捞政策等因素影响,作为特种水产饲料主要原料的鱼粉等大宗农产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并攀升至历史高位,叠加国际地缘冲突、汇率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公司主要原料成本涨幅较大,而产品价格上调的幅度并不能完全覆盖原材料成本的涨幅,原材料成本上涨传导到产品的提价亦会有一定的滞后性,以上因素导致公司饲料业务利润空间收窄。公司旗下拥有六大特种水产配合饲料核心产品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鳗鲡、石斑鱼、大黄鱼、加州鲈鱼、龟、鳖、河豚、鳜鱼、鲍鱼、海参等特种水产动物从种苗期至养成期的人工养殖全阶段。公司是国内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品种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核心产品鳗鲡配合饲料产销量稳居全球前列,鲍鱼、石斑鱼、大黄鱼、加州鲈鱼配合饲料等主营产品产销量稳居国内前列;公司种苗早期配合饲料的成功开发打破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技术垄断,提升了民族水产配合饲料制造企业的地位。公司“健马牌”水产配合饲料是“中国名牌产品”,“健马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健马”品牌荣登亚洲品牌500强、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中国农业-乡村振兴十大杰出品牌”,“天马”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报告期内,公司荣获2023中国水产行业“十大卓越贡献奖”,“鳗鲡堂”荣登“2023中国水产行业百强品牌”。(2)畜禽饲料业务2023年上半年市场消费趋弱,猪价整体处于低位,叠加饲料原料价格波动较大且处于高位,下游养殖业的不景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价格自上而下的传导,饲料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市场环境复杂以及行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的背景下,报告期内,公司畜禽饲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21.57亿元,同比增长12.44%,实现畜禽饲料销量约62.43万吨,同比增长8.22%。目前公司畜禽饲料年产销量位居福建省第一梯队。公司控股子公司华龙集团主要从事畜禽饲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饲料年产销量已经连续两年突破百万吨,是福建饲料行业排头兵,并担任福建省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福建省饲料产业技术创新重点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为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福建省首批创新型企业。华龙集团设有“专家工作站”,牵头组建“福建省饲料产业技术创新重点战略联盟”,创办“福建省养殖动物营养与新型饲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共建“福建华龙生猪产业研究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科技项目40多项,获省科技奖多项,获国家授权专利10多件。报告期内,华龙集团荣登“福建首届品牌价值百强榜单”。2、养殖及食品业务2023年上半年,公司养殖及食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1.92亿元,公司养殖及食品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75%。(1)特种水产养殖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特种水产养殖业务受今年一季度倒春寒和夏季极端高温,以及近两年投苗量大而养殖基地建设尚未完全配套影响,目前养殖密度整体偏高,客观上影响整体出鱼节奏。2023年上半年,公司鳗鲡出池约1,428吨。未来,公司鳗鲡生态智慧养殖业务受益于较高市场景气度,叠加公司养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的加快推进和产能的有效释放,有望持续为公司带来稳定的利润贡献。报告期内,天马科技按照公司产业布局全面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八大渔业产业集群建设,立足福建,横跨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等省,加速推动两大万亩产业基地、十大食品基地建设,有力有序稳步推进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现代智慧鳗鲡养殖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养殖规模最大、智慧水平最高、生态效益最优、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鳗鱼)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报告期内,公司福清现代农业(鳗鱼)产业园列入福建海洋经济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核心区,展示出公司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态势。(2)畜禽养殖业务在畜禽养殖方面,华龙集团组建了由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畜禽养殖学等专业人员构成的专业研发团队,以参股及控股经营的方式涉足畜禽养殖业务,养殖品种以肉鸡、肉鸭、蛋鸡、蛋鸭等产品为主。目前华龙旗下昌龙公司,已建成集种鸭繁育、商品鸭养殖、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完整的优质肉鸭产业链。(3)食品业务2023年上半年,国内外食品终端消费恢复速度低于预期,叠加国际地缘局势紧张致大宗原料价格波动加剧,食品板块经营持续承压。报告期内,公司烤鳗销量约895.14吨,同比下降11.47%。食品板块是公司水产和畜牧全产业链最终的价值体现。公司持续完善食品预制菜体系,致力打造世界级全产业链食品供应链平台。基于全产业链管控、中央厨房、线上线下(300959)销售渠道等优势,公司着力推动高端蒲烧烤鳗、高端白烧烤鳗、鳗鱼饭便当、烤鲭鱼、金鲳鱼、鲍鱼、海参等水产食品和姜母鸭、蛋鸡、肉鸭等畜牧食品体系建设,并构建了“鳗鲡堂”、“三清龙”、“品鳗坊”、“酷鲜”、“鑫昌龙”、“红脸雁”等系列品牌的产品体系。目前,公司“鳗鲡堂”蒲烧烤鳗产品已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出口日本29年;在国内最大的两大电商平台跻身头部鳗鲡品牌,连续斩获“顶级美味奖章”三星“奇味”奖与一星“美味”奖、“2022中国农业-乡村振兴十大杰出品牌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报告期内,天马食品荣获“2023福建省预制菜龙头企业”,“鳗鲡堂”白烧烤鳗再次斩获由Monde Selection颁发的产品品质评鉴2023金奖。在畜禽食品领域,华龙集团建立了生态健康、绿色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全过程导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养殖产品获无公害产地认定证书,活鸭和鸭肉分别荣获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书,“鑫昌龙”、“昌龙农牧”、“昌龙飞鸭”等商标被消费者普遍认知,“红脸雁”、“鑫昌龙”姜母鸭等产品畅销福建、广东、四川、江西、浙江、湖南等多个省份和地区。3、原料销售及贸易业务公司生产的饲料特别是特种水产配合饲料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鱼粉、其他蛋白类原料(主要为豆粕、花生粕、菜粕)以及淀粉类原料(主要为淀粉、面粉)。公司根据全年饲料生产需求及多年的采购经验及策略,适时采购并库存较大数量的鱼粉及其他原材料,控制鱼粉及其他原材料采购成本,确保生产供应;同时,根据“质量控制优先、兼顾贸易利润”的原则,在保障生产供应的前提下,公司会择机适当出售部分鱼粉及原材料以赚取贸易利润。原料销售及贸易业务为公司生产保驾护航,是公司生产业务的保障和有益补充。4、种苗业务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种苗研发创新,大力建设集保种、育种、选种的“科技产业平台、生态技术示范、苗种产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种业全产业链,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公司持续开展鳗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加州鲈苗、桂花鱼、长江鲥鱼苗特色民生品种的种苗育种,大力推进“海得5A优鲈系列鱼苗”,已建立加州鲈产业“水花—青年鱼—成鱼”完整的育繁推体系。公司规划建立国家良种基地和种苗繁育联合研究中心,攻坚种苗关键技术,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集团化企业。报告期内,天马科技入选第一批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成员单位(鳗鲡品种)。在畜禽种苗领域,华龙集团拥有中国番鸭(白羽、黑羽)良种场,有30年以上的养殖和现场管理经验。5、动保产品公司动保产业充分发挥全产业链项目的自身优势,围绕饲料、养殖、食品三大主营业务的需要自主发展,产业呈现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已自主生产研发推出“微生态制剂、保肝护胆健肠、营养保健、底质改良、培菌培藻、微量多矿、发酵饲料、水质分析测量及中药制剂”等9大系列产品,基本上涵盖鳗鲡、加州鲈、大黄鱼、石斑鱼、虾蟹等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配套需求,在现代良种繁育、工厂化循环水低碳渔业养殖、绿色安全健康系列产品(含食品)加工等产业环节中起到了替抗、减抗、零抗的作用,市场需求日益增加,有效提高了客户粘度和公司产品附加值。(二)公司所属行业情况1、饲料行业基本情况饲料行业是现代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连接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中轴产业,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市场对于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全球性动物保健公司奥特奇发布的《2023年农业食品展望》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饲料总产量达到12.66亿吨,相比2021年略下降了0.42%,2013年-2022年的年化复合增长率为3.12%,连续7年突破10亿吨大关。分区域来看,亚太、欧洲和北美地区合计贡献全球近80%的饲料产量,其中2022年亚太地区饲料产量达4.66亿吨,占比36.76%,同比下降0.51%。从产品结构来看,2022年禽料、猪料和水产饲料的产量占比依次为41.52%、25.22%、4.18%,禽料和猪料占全球饲料产品的比重最大。从国别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饲料生产国,美国和巴西紧随其后。我国饲料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纵观四十余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初创期、1983—2000年快速发展期、2001—2010年快速扩张期、2011年至今的稳健发展及整合扩张期。近年来,我国饲料生产总量持续稳居全球第一。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14,930万吨,同比增长7.0%。其中,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分别为13,866万吨、667万吨、33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0%、2.2%、17.3%。肉禽、蛋禽产能逐步恢复,水产养殖产品结构加快调整,全国饲料产量保持增长。报告期内,受主产区气候条件变化、俄乌冲突、秘鲁鳀鱼捕捞政策、汇率波动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鱼粉等大宗农产品原材料价格仍维持在历史高位,对饲料行业企业的整体流动性以及抗风险能力均提出较大挑战。随着上游成本端原材料上涨以及下游养殖业需求的波动,大部分饲料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适当降低盈利水平,以守住市场份额为目标,减缓饲料产品提价,导致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饲料行业成本加成、向下游养殖行业价格传导机制的及时性、有效性受到挑战,行业竞争剧烈。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饲料工业进入了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稳步发展的阶段。在国家政策支持、行业日趋规范和下游养殖业结构优化的背景下,饲料加工企业开始加快整合和并购的速度。我国饲料行业正在逐渐从粗放型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转变,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我国2022年饲料年产量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集团36家,合计饲料产量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57.5%。随着饲料产业的日趋成熟,国内饲料市场竞争的深度、广度、激烈程度超过以往,优势企业多利用行业整合机遇及规模优势,通过收购、兼并和新建扩大产能,或进行产业链的延伸,或发展多元化的业务;中小企业面对资本压力、人才压力、技术压力和服务能力等发展瓶颈,将逐步被优势企业整合并购或退出市场;行业竞争格局由饲料加工行业竞争转向农牧全产业链的综合竞争。我国饲料行业市场容量巨大,饲料工业支撑生产的肉类、蛋禽和养殖水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居民肉类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下游养殖行业的模式变革,对上游饲料行业的发展具有持续的促进作用。得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健康、营养、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养殖行业向规模化和精细化发展,进而将进一步推动饲料普及率的提升。2023年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682万吨,同比增加164万吨,增长3.6%。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加速,2031年肉类产量将稳步增加至9,685万吨;消费量将呈稳中有增态势,2031年将达到10,127万吨。饲料行业作为养殖行业的上游,产业链末端消费量上的增长潜力会向产业链上游传导,我国饲料行业仍有良好的市场前景。2、水产养殖行业基本情况在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下,水产养殖业作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和海洋强国等起到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产业,构建以养殖为主、捕捞为辅的稳定水产品供应体系,是保障我国水产品刚性需求、促进水产品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主要经历以下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2000年“以养为主”的阶段,主要解决人民的“吃鱼难”问题;第二阶段是2000年至2008年调整健康养殖品种结构的阶段,名特优水产品种的丰富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养殖规模;第三阶段是2008年至今以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的阶段,绿色生态、集约智能、高效安全正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新方向。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品产量占世界60%以上,已经连续34年稳居首位。据《2022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水产养殖产量达5,565.46万吨,同比增长3.17%,捕捞产量1,300.45万吨,同比增长0.35%。我国渔业产量中养殖与捕捞之比,从1978年的26:74、1985年的45:55,到2022年达到81.1∶18.9。2022年,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8.63千克,比上年增加1.27千克、增长2.68%,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依靠捕捞天然水产品的历史,极大缓解了天然渔业资源保护利用的压力。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和改善。水产品作为优质蛋白质来源,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和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稳定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量预计达到14.6千克,较上年增加0.4千克,超过禽类、蛋类、牛羊肉,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动物性食品来源。随着野生捕捞资源日益枯竭,水产养殖产品将逐渐替代野生捕捞品成为水产消费主要来源。可预见随着消费升级和养殖技术提升,特种品种将趋于丰富,区域性水产品种趋于多元化。随着消费升级、餐饮业发展、食品安全意识提升和技术革新的推动,以及经过环保提升、病害防控的洗礼,我国养殖业已迈入规模化、集约化、工业化、智能化阶段,但水产养殖品种受到资源、技术、土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规模化程度远低于禽养殖和生猪养殖。从市场集中度来看,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企业CR10为12%,禽类养殖企业CR10达到40%,而水产养殖企业CR10不到2%,远远落后于畜禽养殖企业,水产养殖行业较为分散,市场参与者主要为中小企业,竞争较为激烈。整体来看,水产养殖大致呈现出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低、养殖因地制宜、模式灵活多样、养殖品种繁多(全国水产养殖经济品种种类超300种),自然条件(水域分布、台风、降水、水质、气温、光照等)对养殖影响程度较高等特征。此外,水产养殖品种不断丰富,新品种、新养殖模式技术指导需求强烈。从生产端角度看,随着养殖技术迭代和革新,在养殖面积大体稳定和养殖成本长期上涨趋势下,提升单产、从低盈利品种逐步切换到高盈利品种将是未来大趋势,而具有优质种苗、规模大、集约程度高和技术资金实力较强的养殖企业将会成为水产养殖领域的先锋,在推动水产养殖技术革新中,创建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鳗鲡养殖细分行业发展情况:鳗业是我国渔业的支柱产业之一,鳗鲡是我国特色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素有“水中人参”、“水中软黄金”的美誉,因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和滋补功效,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我国鳗鲡养殖品种多样,当前主养以美洲鳗鲡、日本鳗鲡和花鳗鲡等为主。鳗鲡养殖始于日本,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日本鳗养殖,改革开放后鳗鲡养殖业迅速崛起,养殖区域主要位于广东省和福建省,并在江苏省、江西省等地得到长足发展。经过50余年的发展,中国鳗业脱胎换骨,我国无论是养鳗产量、养鳗种类,还是养殖模式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已成为世界第一鳗鲡生产国。近年来,我国活鳗养殖年生产能力在10万~15万吨左右,鳗鲡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单项水产品出口创汇量最大的种类之一,更是国内产业链最完整、产业化水平最高、产值最高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鳗鲡养殖业处于鳗业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其规模、效益、质量与潜力对产业链条上的关联产业均产生重要的影响,养殖技术的创新是提升养鳗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依靠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养殖品种已从单一的日本鳗鲡扩展到美洲鳗鲡、欧洲鳗鲡、双色鳗鲡等多品种养殖,养殖模式从初始的土池、简易水泥池养殖提升到工厂智能化、工厂循环水、种养一体化养殖,病害防控也从主要依赖药物控制转变到科学控制水质、精准投喂饲料与鱼体健康管理等综合措施,有效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产品质量安全。当前,中国鳗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安全高效、环保节能成为新时期新发展的要求。鳗苗是养鳗业乃至整个鳗业的基础。鳗鲡特殊的生活习性决定了其苗种人工繁育难度大,目前鳗鲡养殖所需苗种仍完全依赖捕捞的天然鳗苗。受资源量、气候因素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年份鳗苗捕获量存在一定差异。根据中国鳗鱼网(www.chinaeel.cn)及市场相关消息,自2020年出现捕捞大年以来,日本鳗鲡苗种近年呈现歉收态势,年捕捞量持续维持较低水平。当前,鳗鲡产业已发展成为全球性产业,面向全球消费市场;同时,鳗鲡产业也属于国家政策支持产业,市场和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供给端,受主要养殖品种鳗苗入池量不足影响,鳗鲡供给收缩,加之成鳗存塘量有限,有望推动国产鳗鲡价格进一步上涨。消费端,外销市场不断扩大与内销市场持续向好。国际市场方面,日本市场逐渐回升,同时新兴的国际市场如美国、俄罗斯、东南亚等正在崛起,中国鳗鲡已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活鳗出口增长显著。2023年上半年出口活鳗9,034.44吨,出口金额1.4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5.07%和18.2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鳗鲡产品研发的不断推进和鳗鲡文化的不断普及,鳗鲡产品销售渠道在电商、新零售、商超、中央厨房及餐饮等线上线下全面铺开,国内消费持续升温。整体来看,鳗鲡消费正逐渐从外销为主转向内外销共同驱动的消费增长新态势。3、水产品加工行业基本情况水产加工作为捕捞和养殖生产的延续和深化,起着连接水产品原料生产与市场消费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根据《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的数据,到2030年,水产品总产量将增至2.04亿吨。从结构上看,海洋捕捞量相对平稳,近年来维持在9,000万吨左右,养殖量持续增加,占总产量的比例也不断提升。全球水产品产量的稳定增长为水产品加工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等“四高”特点,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连续多年蝉联全球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国、生产国和出口国,水产品已成为关系到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食品来源。近几年,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稳步推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快速提升。据《2022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6,865.91万吨,同比增长2.62%,水产加工品总量2,147.79万吨,同比增长1.07%,用于加工的水产品总量2,556.13万吨,同比增长1.33%,加工使用的水产品总量仅为水产品总产量的37.23%,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水产加工行业市场空间广阔。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重构步伐加速。从产业竞争格局和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国内水产品加工行业极度分散,市场集中程度较低,区域性特征明显,同质化现象严重,加工产业链短,且产业整体机械化程度较低,加工转化率不高,尤其是精细化加工的方便食品及精深加工的功能食品等占比偏低,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据《2022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水产加工企业总数量为9,331家。目前我国水产加工行业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水产加工以半成品、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比重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较低,对初级产品综合利用不够,行业缺乏专业化、品牌化的引领型标杆企业。随着未来产业规模化进程的推进,行业集中度将快速提升。在行业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下,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日趋完善,同时,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水产加工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提出要积极推进水产加工行业的发展:要求完善食品工业支持政策,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重点支持食品行业重大技术改造、食品工业“三品”战略和特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等;鼓励发挥加工业对现代水产产业链打造的带动作用,联合企业开展便捷化、调理化、可即食、耐存储的加工产品开发;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为依托,建设渔业品牌化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联合开展品牌推介、产品展示、技术发布、经济分析等产业促进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引导水产品消费;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突出特色、示范带动的要求,协助各地培育一批水产特色区域公共品牌,扶持企业品牌建设,促进渔业提质增效。近年来,水产预制菜成为水产品加工行业新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优化以及餐饮端更加追求降本增效和标准化,居民端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缺乏烹饪技能现象愈发明显,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度提升,绿色、健康、营养的水产品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助推水产加工业务赛道拓宽。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及水产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分别达4,196亿元及1,047亿元,预计2026年分别达10,720亿元、2,576亿元。我国先进的仓储物流体系及冷链运输技术也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为水产加工企业扩大了销售半径和市场覆盖面,助推预制水产品市场的发展。整体来看,水产加工行业呈现出水产品预制化、中餐工业化、水产功能食品精准化和定制化、水产休闲食品营养化和个性化、水产加工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科技研究系统化和产业化等趋势。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将会分化出更多新的水产加工细分行业,不断推动水产加工行业市场朝多元化及高质高产方向发展。鳗鲡食品细分行业发展情况: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鳗鲡养殖、加工和出口国,目前我国鳗业已经形成了从种苗、养殖、饲料生产、烤鳗加工、出口贸易、科学研究等完整的产业链条。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我国烤鳗出口2.87万吨,同比下降1.83%;出口金额5.14亿美元,同比下降16.43%。2023年上半年,日本依然是我国鳗鲡出口最多的国家,对日出口分别占出口总量与总额的53.52%和57.18%。2023年上半年,国内烤鳗共消费8,500吨左右。国内烤鳗生产和出口地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江西、浙江和山东五省,福建鳗业以其独特的渔业资源优势,以及产业化程度高、养殖技术与烤鳗加工工艺不断创新、市场不断拓展等,为持续发展鳗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福建省鳗鲡养殖品种数量、鳗鲡养殖产量、烤鳗产量、鳗鲡饲料产量及鳗鲡出口创汇均居全国首位。在鳗鲡消费的传统市场外,中国国内的鳗鲡消费市场呈现逐渐兴起之势,消费数量逐年增加并有加速提升的趋势。根据中国渔业协会鳗业工作委员会数据统计,目前国内烤鳗市场年需求量约为2~3万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叠加鳗鲡消费产品形态多样,销售形式多元,消费方式便捷,国内鳗鲡消费市场前景广阔。4、水产种苗行业基本情况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水产种业作为水产养殖产业链的源头,是水产养殖业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关系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之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种苗生产基地,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水产苗种品种和水产苗种企业。据统计,全国水产品种550多种,拥有300多种水产养殖经济品种,培育水产种业企业1.9万余家,年提供苗种6万亿尾(粒)以上,产值超660亿元,支撑了世界三分之二的养殖产量。我国水产种业产业起步较晚,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990年前是水产种业的探索起步阶段,1990年后是水产种业的大发展阶段。1990年前主要是攻克野生种人工繁育技术和大规模的建设育苗场、繁育场,各项工作都处在探索阶段。1990年后农业部成立“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启动以原良种场为主体的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水产种业体系的大发展时期。水产新品种审定工作逐步开展,新品种培育从无到有,到现在呈全面增长趋势。2023年7月农业农村部公告17个水产新品种,截止目前,已审定和推广水产新品种283个,水产养殖遗传改良率超50%,国家原良种体系建设逐渐展开并达到了相当规模,传统育种技术逐步完善,新品种开发运用加快,苗种产业的产能和规模不断扩大,以遗传育种中心、原种场、良种场、繁育场、苗种场为主体的水产种业体系框架基本建成。为保障居民粮食供给,实现水产品自给自足,我国水产种业政策扶持不断完善。在基础设施方面,全国各地的水产苗种的遗传育种中心、良种场、苗种场,以及苗种培养基地等不断建设完工,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共计投入约50亿元进行水产种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水产种业的保护扶持政策,如水产苗种进口免税政策、品种资源专项保护经费等,防止种苗企业由于前期投资大、收效慢、风险高承担巨大压力,帮助企业突破发展困境,充分发挥各级领导主体积极性和地区优势,如浙江、山东、江苏、福建等渔业大省相继推出了水产良种项目,大力发展水产种业。我国水产种业在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开发与运用、种业技术、苗种产业和种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形成了涵盖保、育、测、繁、推和进出口各环节的水产种业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为建设现代水产种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相较于种植业和畜牧业,无论是良种覆盖率,还是种业企业方面,水产种业都处于落后地位。目前我国水产种业创新还存在三大问题,即先进育种技术应用不足、水产养殖良种化水平不高、商业化育种体系尚未建立。水产种业未来发展的道路还很长,发展空间还很大,我国水产种业将以种为“芯”推动转型升级,力图实现中国从水产大国和水产种业大国向水产强国和水产种业强国转变,真正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三)公司主要产品(四)公司的经营模式1、饲料业务经营模式(1)特种水产饲料业务经营模式根据特种水产配合饲料行业和公司自身特点,公司采取了“中心+子公司”的经营模式,设立了采购中心、生产管理中心、研发中心、财务中心、营销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中心,建立了独立、完整、有效衔接的采购、生产、技术、财务、销售等核心业务环节,为公司业务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每年的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和业务战略发展关键时间节点,公司都会组织召开相关总结、计划及动员大会,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认真分析,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年度工作目标和前瞻产业发展等部署各项工作,并将工作要求和目标分解到各中心、事业部和子公司,推行部门领导“一把手负责制”,从而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或超额完成。①采购模式:公司建立了由采购中心总体管控下的“集团采购平台”和“子公司采购平台”两个采购平台,实行“集中采购和授权采购”相结合的采购管理模式。鱼粉、预糊化淀粉、面粉、豆粕、花生粕、菜粕等大宗、关键原材料,公司实行集中采购模式,集中采购的原材料数量占公司原材料采购总量的90%以上,对于不涉及公司核心技术、价格较低、运输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大的辅料,以及当地具备原材料供应优势的品种,实行授权采购模式,授权采购在公司采购总量中的占比不到10%。在采购操作上,实行计划采购与即时采购相配合、鱼粉贸易与鱼粉存货管理相结合和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相结合等方式。通过以上采购模式,公司能有效控制原材料质量、品质、降低经营风险和生产成本,在满足公司生产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整体采购效率,有利于公司利益的最大化。②生产模式:公司配合饲料产品以订单生产为主,客户至少提前3天将提供饲料需求信息提供给营销事业部,营销事业部通过云营销系统直接下单给营销服务中心。营销服务中心作为订单接收部门通过内部ERP信息系统将信息立即传递至生产管理中心,经部门协调后,根据成品、原材料库存信息等情况安排生产计划。③销售模式:公司销售业务实行集团营销管理委员会、营销事业部和市场部三级管理,根据国内特种水产养殖的区域及市场分布情况、各区域养殖的规模和养殖模式、养殖品种的特点、市场成熟度的差异,采取了经销与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为主,线上电商销售模式为辅。养殖规模较大、市场成熟度高、养殖品种集中度高的区域以直销模式为主,终端客户直接向公司购买饲料产品。养殖规模较小、市场成熟度低、养殖品种及养殖场分散的区域以经销模式为主,终端客户通过经销商购买公司饲料产品。公司还建立了线上电商销售渠道,客户也可从线上直接下单满足采购需求。(2)畜禽饲料业务经营模式①采购模式:华龙集团采取“集采与地采”相结合的采购模式,大宗原料和主要添加剂由集团采购中心集中采购,对于价格较低、运输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大的区域性品种由集团采购中心授权子公司在本地询价采购,通过以上采购模式,公司能充分发挥规模采购的成本优势和地域采购的灵活优势,有效应对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②生产模式:各子公司畜禽饲料产品的生产主要采取按订单需求生产的模式。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订单需求情况,按照区域、品种制定生产计划,提前安排原料采购和生产加工。在生产计划决策过程中,大部分公司运用新佳F3系统将生产、销售、库存等信息实时进行整合,为公司生产决策提供依据,使各相关部门协调运作。华龙集团主要生产和销售配合饲料,对于销售半径在200公里以内的配合料,由于该类产品单位价值较低、销售半径较小,运输成本决定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公司基本在当地成立子公司并采取属地生产的方式。作为历史悠久的饲料企业,公司在生产硬件上采用了国内较先进的自动成套生产设备,在饲料生产的投料、粉碎、配料、混合、调制制粒、冷却、打包等生产环节中可以做到相对精确的生产系统控制。③销售模式:由于畜禽饲料产品毛利率较低,且饲料生产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通过采购玉米、豆粕等大宗饲料原料进行加工,饲料产品主要是配合饲料,采购、销售的物流量很大,配合饲料的销售具有一定的经济运输半径。为降低运输成本,增强竞争力,华龙集团通过在重点市场区域设立子公司,实行就近生产、产地销售。华龙集团采用的是“经销+直销”的销售模式。如针对众多的中小型养殖户,企业通过经销商销售饲料产品;而有规模、有资金的养殖企业和养殖场,则更倾向于向饲料企业直接采购饲料产品。2、养殖业务经营模式公司主要以子公司三渔养殖、三明天马、江西天马及其控股子公司为鳗鲡养殖业务运营平台,打造并推行现代化、标准化、设施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及池塘生态养殖模式,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引领鳗鲡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①采购模式:公司建立了由采购中心总体管控下的“集团采购平台”和“子公司采购平台”两个采购平台,实行“集中采购和授权采购”相结合的采购管理模式。种苗、饲料、动保、电缆、发电机、增氧机、空气能热泵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管道和进排水处理等大宗、关键原材料和设施设备,公司实行集中采购模式,集中采购的物料数量占公司物料采购总量的90%以上,对于不涉及公司核心技术、价格较低、运输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大的物料,以及当地具备物料供应优势的品种,实行授权采购模式,授权各地子公司针对当地有优势的地方区域性物料,根据自身的采购需求信息,分析制定地方采购计划,向供应商独立采购。授权采购在公司采购总量中的占比不到10%。在采购操作上,实行计划采购与即时采购相配合方式。通过以上采购模式,公司能有效控制物料时效、质量、降低经营风险和生产成本,在满足公司生产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整体采购效率,有利于公司利益的最大化。②生产模式:公司养殖以规模化养殖模式为主,现代化工厂化鳗鲡养殖项目以1.5万平方米养殖水面积(年投苗300万尾鳗苗)为一个标的,现代化池塘生态养殖项目以1,000亩养殖区域(年投苗240万尾鳗苗)为一个标的。各养殖子公司均建立溶氧智能调控、水质在线监测、病害远程诊断、质量全程追溯的养殖全程智慧一体的水产养殖体系。每天通过养殖报表汇总养殖情况,结合专家组、技术部等技术力量分析养殖情况,统筹规划养殖目标,合理安排养殖进度和病虫害防治。子公司每一季度均安排鳗鲡选别,通过选别大小分池,同时可以实际得出鳗鲡存塘量、存塘规格和存塘尾数,根据存塘规格、存塘量、市场需求和养殖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出鱼时间及数量,有计划进行商品鳗销售和鳗苗投放。③销售模式:公司销售业务实行集团鳗鲡管理委员会、直销部和活鳗部三级管理,根据国内外鳗鲡养殖市场情况、各子公司养殖的规模、养殖品种的特点、商品鳗季节价格的差异,采取了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商品鳗可以按照不同规格销售给烤鳗加工企业,也可以销售国内水产批发市场,同时还可以直接以活鳗形式出口销售日本、韩国等国家。3、食品业务经营模式当前,公司主要以天马食品及其控股子公司西龙食品、天马福荣为运营平台,以多层次质量控制体系保障食品安全,把食品安全作为运营管理的第一重点,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烤鳗平台。①采购模式:活鳗收购占总采购额比重超90%,公司一般与养殖户提前半个多月签署《鳗鲡购销协议书》,约定采购活鳗的规格、单价、交货日期、付款方式等,目前活鳗均来源于福建区域,且均为送货上门,货款基本同时结清。公司在确定养殖户前会抽取样本送往第三方检测,活鳗送货上门后也会进行第二次抽样检测。②生产模式:公司目前主要销售产品为冷冻烤鳗,主要系订单式生产,生产周期较短。③销售模式:a.国内销售:报告期内,公司在稳固出口渠道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线上及线下渠道,公司从电商、新零售、商超、中央厨房及餐饮等线上线下主流销售渠道切入布局;采用年轻化、个性化消费发展战略,与头部主播进行深度合作,打通京东自营店、天马优选商城、天猫旗舰店等线上平台,拓展C端销售渠道,借助流量经济包括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加大产品宣传和销售力度。内销业务中,公司业务部门首先基于客户的需求和客户的存货、销售情况和对原料、市场行情分析做出销售计划和产品需求计划。公司主要通过产品订货会、水产展会等方式在全国各区域内寻找客户。公司业务人员在确定相关目标客户后,进行客户信息的收集,并积极与客户取得联系后组织市场部门、研发部门人员对客户进行拜访洽谈,介绍公司产品情况,了解客户的需求。确认合作意向后,就客户意向产品的品类、规格、样品、付款与账期等事项进一步沟通洽谈,进行报价。客户确定产品报价后进行付款方式、交期等信息的确认,涉及授信的,需提请授信流程,对客户的基本信息、资质、征信情况等进行审查,同时业务部门与后台沟通订单要求进行订单下达并跟进生产发货事宜。b.国外销售:外销业务中,公司主要通过公司控股子公司西龙食品、天马福荣现有销售渠道、全球各大展会或者其他业务机会与客户进行初步接触。确认有合作意向后,向客户报价,并确认商品的品类、规格、样品、交期、付款及账期等事项,签订销售合同,随后安排生产或整理库存以供直接出货使用。经客户抽检、报检、报关等,由运输公司将货物运到指定的地点。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延续趋势性回落,通胀有所缓和但仍处高位,国际贸易修复不及预期。国内经济整体呈现恢复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但经济恢复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仍待增强。面对百年变局和经济下行交织叠加的考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近年来,我国渔牧产业克服资源要素趋紧、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国际市场流通受阻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生态养殖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绿色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稳定的发展基础。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以及行业新机遇和新挑战,公司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有力有序稳步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坚定世界级全产业链食品供应链平台建设。报告期内,在外部战略经营环境日趋复杂以及行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的背景下,受益于公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前瞻性布局及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公司营收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3,669.30万元,同比增长0.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811.61万元,同比下降118.7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93.15万元,同比下降120.34%。公司2023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及经营情况回顾:(一)全产业链供应链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持续构建大型现代渔牧集团化企业。1、饲料业务(1)特种水产饲料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坚定推进实施“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持续构建北起渤海湾南至北部湾覆盖中国沿海和内陆地区完善的战略销售网络,推进落实“百团大战”中长期战略规划,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完善全球战略布局;全面推进“十条鱼”战略,以特种水产饲料细分产品十个品种的产销量进入全国前列为目标,同时形成对其他特种水产饲料细分品种的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提升,加快创新,持续做精、做大、做强特种水产饲料行业,致力于打造特种水产业全球最大的集团化企业,为中国特种水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树立典范。(2)畜禽饲料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畜牧板块在生产管理、降本增效、队伍建设、市场营销、原料采购、技术创新等方面发力,聚焦饲料主业、推进产业链延伸、进军畜牧产品深加工。公司控股子公司华龙集团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扩展蛋鸡和肉鸭等下游产业,加快推进小凤鲜蛋鸡项目运作,充分发挥福建华龙生猪产业研究院的作用,拥有中国番鸭良种场,在畜牧产品核心竞争力基础上进行全产业链延伸,争当福建省畜牧行业生态发展的引领者。华龙集团通过引进集团化法人治理、推动财务管控规范,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提升内控管理工作水平;坚持科技和品牌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畜牧食品深加工环节发展,加强自有品牌和自有渠道建设。公司将继续发挥华龙集团区位优势及华港公司的生产及市场辐射能力,加快完成省内产业布局,扩展整合上下游资源,在保持畜禽饲料市场福建省内领先地位的同时,积极向省外建厂布局,稳步推进“打造福建畜牧产业区域性龙头企业,逐步进行全国布局”的战略规划。2、养殖及食品业务(1)特种水产养殖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建设八大渔业产业集群,立足福建,横跨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等省,建设两大万亩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鳗鱼)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福清现代农业(鳗鱼)产业园代表福清列入福建海洋经济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核心区。公司坚持“种养一体化”和“渔光互补”生态养殖模式,创新创造安全、健康、环保、绿色生态的特种水产养殖模式;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天马”,整合构建渔业大数据平台,完善养殖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设备,加快养殖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建立养殖成本模型,持续优化降低养殖成本,为实现精细化管理、自动化养殖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2)畜禽养殖业务在畜禽养殖方面,华龙集团组建了由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畜禽养殖学等专业人员构成的专业研发团队,以参股及控股经营的方式涉足畜禽养殖业务,养殖品种以肉鸡、肉鸭、蛋鸡、蛋鸭等产品为主。报告期内,华龙集团坚持生态化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在畜牧产品核心竞争力基础上进行全产业链延伸,加快推进小凤鲜蛋鸡项目建设。目前华龙旗下昌龙公司,已建成集种鸭繁育、商品鸭养殖、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完整的优质肉鸭产业链。(3)食品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全管控、多品类的餐饮预制菜、精深加工水产品为主的食品供应链建设。食品板块依托公司全产业链优势,建立可溯源安全食品体系,实现原料采购、养殖生产、食品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等全环节可视化管理及全链条全周期可溯源管理。公司食品业务继续推进线上化与地域化战略,在稳固出口渠道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线上及线下渠道,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随着预制菜业务布局的不断深入,公司食品板块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公司将积极构建食品全产业链和健康产业的生态体系,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全产业链食品供应链平台。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推动十大食品基地建设,着力打造集食品加工、品牌体验馆、文化展厅、电商直播基地等功能为一体的观光式食品超级工厂;公司在福州、杭州、上海、廊坊、重庆等多个城市布局建立预制菜销售供应中心,形成了辐射福建和广东市场、长三角市场、北方市场和中西部市场,集配送和销售为一体的全国性的完善的营销网络布局。报告期内,公司着力打造全渠道运营团队,深度布局国际国内食品市场。公司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持续发力国际国内市场,通过打造全渠道运营团队,从电商、商超、中央厨房及餐饮等线上线下主流销售渠道切入布局;采用年轻化、个性化消费发展战略,继续与头部主播进行深度合作,借助流量经济包括抖音、快手等网红带货加大产品宣传和销售力度,精细化运营京东自营店、天马优选商城、天猫旗舰店等线上平台,拓展C端销售渠道;全面挖掘中华饮食文化,打造传承中华美食文化价值和现代新型消费模式的“鳗小堂”连锁品牌餐饮模式。3、种苗业务水产种业作为渔业产业链的源头,是渔业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作为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中国渔业协会种苗分会副会长单位、第一批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成员单位(鳗鲡品种),公司大力发展水产种业,推动建设集保种、育种、选种的“科技产业平台、生态技术示范、苗种产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种业全产业链,形成产业链的技术顶端。在种苗产业方面,公司着力开展鳗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加州鲈苗、桂花鱼、长江鲥鱼苗等特色民生品种的种苗育种,和太湖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规划建立国家良种基地和种苗繁育联合研究中心。目前,公司以鳗鲡和加州鲈种苗为代表的良种培育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并建立了加州鲈产业“种鱼—水花—青年鱼”完整的育繁推体系。(二)坚定不移推行科技战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1、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创新促进发展”的科技理念。公司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福建省特种水产配合饲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院士工作站和福建省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养殖动物营养与新型饲料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一直以来,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将最优势的资源应用于产品研发与创新,大力开展种苗培育、饲料产品配方、智能化绿色生态养殖、食品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创新,确保产品技术始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攻克了多项特种水产配合饲料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玻璃鳗配合饲料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大黄鱼配合饲料、种苗微粒子配合饲料等位居国内水产饲料行业先进水平,公司种苗早期配合饲料的成功开发打破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技术垄断,提升了民族水产配合饲料制造企业的地位。2、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中心重点对鳗鲡、大黄鱼、加州鲈、鲍鱼、黄颡鱼、鲟鱼、生鱼、叉尾鮰等产品进行配方的调整与优化,在降低了配方成本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产品性能;在加州鲈种苗配合饲料研究及其育苗养殖试验中,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通过对加州鲈肝胆健康方面的技术攻关,开展了加州鲈功能配合饲料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对高级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强化的研究,提高了饲料产品的促生长效果;进一步研究了大黄鱼功能性配合饲料,提高了大黄鱼的免疫力和抗病力;研究鳗鲡配合饲料低磷技术,实现鳗鲡养殖高效环境友好。为进一步提升科研实力,公司大力引进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氨基酸分析仪、双螺杆膨化机、密度控制仪等高端分析设备和国际先进的生产研发设备,建立了海水鱼养殖中试基地、淡水鱼养殖中试基地、鳗鲡养殖中试基地等多个中试基地,验证完善公司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大大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3、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产学研方面,公司与厦门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集美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达成产学研战略合作;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组建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为主任委员的科技委员会,成功入选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单位,为公司的科技战略制定、研发方向以及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公司全面推进循环水种苗繁育系统和中试基地建设,有效链接技术创新和产业需求,推动产学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渔牧行业转型升级。(三)推行综合型人才战略,坚持人力资本的持续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秉承“筑巢引凤,同心创业,走事业合伙人制”的人才理念,打造人力资源“一把手”人才战略和“258”人才工程,推行“权、责、利”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使个人成长和公司发展相得益彰。2022年,公司董事长陈庆堂先生被认定为福建省高层次A类人才,蝉联2022年度-中国农业“乡村振兴十大领袖人物”;副董事长、执行总裁陈加成先生荣膺“第十九届福建省优秀企业家”、“青年闽商科技创新新锐人物”。报告期内,副董事长、执行总裁陈加成先生当选福建省人大代表。公司持续打造团结、高效、有战斗力的天马精英团队,汇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等专业领军人物,夯实了人才基石。同时,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海洋职业学校等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形成以学校、企业二元主导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公司全产业链人才需求提供人才储备。(四)实行企业精细化管理与质量控制,保证安全高效高质量生产。1、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构建安全高效生产管理体系。公司融合前沿物联网技术,朝着“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可视化智慧仓储”的目标不断迈进,联合世界一流的机械生产制造企业改造升级生产线,以ERP、云营销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信息进行实时整合,优化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生产,形成一套科学、合理、适用性强的精细化生产管理体制。在生产内控体系和工厂标准化建设方面,结合行业和公司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的实际情况,按照公司安委会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定期做好组织、培训、实施、检查等工作,坚持安全生产,同时积极参加政府层面各项安全、消防、环保活动,进一步加强公司消防安全生产工作。2、强化质量管理控制,建立完善质量体系。“质量第一、客户至上、持续改进、永续经营”是天马科技永恒不变的质量方针。公司在行业内率先通过了ISO9001、ISO14001、ISO22000、ISO50001、OHSAS18001、无公害农产品、HACCP等认证,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各生产基地不断强化生产过程中各项品质管理控制工作,从原料管控、种苗繁育、饲料加工、绿色养殖全过程和食品精深加工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现场管理及可溯源信息化技术应用,确保高品质生产出“安全、高效、环保”的饲料产品和“美味、营养、健康”的食品产品。3、持续技术改造,落实节能降耗。公司持续完善各工厂生产线的技术和工艺设备改造,以满足产品生产需求,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在节能降耗方面,公司做好各项生产费用的KPI管理工作,严格控制人工、燃煤、电、修理费等各项费用,把各种生产费用的实际考评结果纳入各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切实有效地做到节约开支、降低生产成本。在环保生产方面,各生产区均安装了除尘器、除异味设施设备,同时对重要设备独立安装脉冲除尘系统,车间卫生环境整洁,保证生产过程的各项指标均达到环保排放标准。4、扎实推进品牌建设,提高品牌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获评“2023中国水产行业十大卓越贡献奖”,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华龙集团双双入选福建品牌价值百强榜单,福清现代农业(鳗鱼)产业园列入福建渔业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核心区,“鳗鲡堂”白烧烤鳗荣获由Monde Selection颁发的产品品质评鉴2023金奖。旗下子公司诏安升马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单位。(五)实行“技术+服务”经营策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品质。公司从“产品”为中心向“用户”为中心转变,发挥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优势,在水产和畜牧业务板块推行“技术+服务”的经营策略,以科技驱动服务,以科技为养殖赋能,以服务终端用户为中心。公司充分践行“养殖有困难,天马来帮忙;经营要致富,天马来相助;生活想美满,天马来相伴”的服务理念,以养殖户、客户的需求和效益为导向,提升和完善服务品质,客户忠诚度和粘度持续提高。(六)坚定不移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大数据运营管理能力,打造具有天马特色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平台。根据公司“第一个五年计划”,结合目前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公司制定了信息化五年战略规划,以实现公司由数字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报告期内,公司深度挖掘各业务板块大数据,聚焦大数据财务分析,运用生产销售大数据分析为供应商、客户提供金额融资服务;结合公司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特点,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智能化的精准养殖管理和产品溯源管理;通过深入分析五年战略规划需求,提升公司采购、生产、销售、养殖、财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分析能力,巩固加强了公司的综合运营管理能力。 三、风险因素1、下游养殖业不利因素波及的风险。饲料需求受下游养殖的直接影响,当下游养殖业出现自然灾害和疫病等不利因素时会波及饲料行业。养殖过程中天气、雨水、台风等自然因素出现异常变化时,可能出现养殖存栏、存塘数量的波动,甚至于病害的规模化爆发,进而对饲料需求产生影响,出现阶段性或区域性需求波动的风险。例如暴雨、台风对养殖水体环境造成危害,引发水质变化、病害高发、沿海养殖池及深海网箱损毁,致使水产养殖动物大量死亡和流失,将会导致市场对公司产品需求减少,对公司经营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随着环境变化和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动物疫病也会时有发生,疫病发生会直接抑制养殖规模,短期减少对饲料的需求;重大动物疫病还可能会挫伤终端消费的需求,导致养殖业陷入阶段性低迷,进而延伸影响到饲料需求,对饲料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采取的措施:公司的饲料品种涵盖海水鱼料、淡水鱼料、虾料等特种水产饲料及猪饲料、鸭饲料和鸡饲料等畜禽饲料,品种齐全、结构均衡,能有效规避局部区域或个别品种自然灾害、养殖病害带来的风险,综合抗风险能力较强。同时,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行业政策和行业发展动态,充分发挥公司在技术、质量、营销、服务、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为养殖户提供养殖规划、苗种投放、饲料投喂、环境调节、病害防控等服务,提高养殖户的控制及预防疫病能力,从而减少相关不利因素影响。2、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公司饲料原材料主要包括鱼粉、其他蛋白类原料(主要为豆粕、花生粕、菜粕)以及淀粉类原料(主要为淀粉、面粉)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对饲料企业效益影响较大。例如鱼粉价格会受海洋气候异常导致的渔业资源衰减、主要鱼粉生产国捕捞配额下降、农作物歉收、期货及短期市场投机炒作等因素影响,而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及波动将会给生产成本带来较大的压力和风险。采取的措施:实时跟踪和分析原材料价格走势及市场行情变化,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合理安排采购计划;对具有期货标准化合约的原材料合理使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有效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若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出现异常上涨情况,则将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对公司产品售价作出相应调整以转移成本上涨的压力。3、人才流失风险。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通过自身培养和外部引进积累了一批技术骨干和业务精英,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产、供、销及技术研发体系,保障了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如果出现核心人员持续流失的情况,将对公司的技术研发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采取的措施:公司将积极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注重专业化培训,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考核和奖励机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公司坚持“筑巢引凤,同心创业,走事业合伙人制”的人才理念,打造人力资源“一把手”人才战略和“258”人才工程,坚持任人唯贤,公平竞争,通过“筑巢引凤”、“同心创业”、“事业合伙人”等培养机制,推行“权、责、利”新型管理模式,使个人成长和公司发展相得益彰。4、技术外泄风险。技术研发能力是公司产品得以保持技术领先性的重要保障,自主创新及技术革新是公司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和畜禽饲料占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一旦失密,将会对公司利益产生重大影响。采取的措施: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保密制度,采取技术分段保护措施,防止核心技术外泄;此外,公司执行严格的技术保密制度,与所有技术人员签订《技术保密合同》,防止技术人员任职期间或离职后造成相关技术研发成果的外泄。5、环保法规政策对养殖业规模结构及区域调整的风险。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和法规,加大对养殖业的环保治理力度,环保政策的执行不仅进一步加快养殖散户的退出,减少环保不合格、规模小的落后产能,规模化养殖户产能持续扩张,不断改善养殖规模结构;另外,禁养区、限养区的成立还将对各地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养殖产能进行调整。养殖业规模结构和区域调整将倒逼饲料行业加速整合,市场竞争加剧。采取的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加强对政策的解读与分析,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同时,公司将持续提升对养殖户的服务能力,提高规模化养殖户的粘性;此外,公司采取多种模式加快在资源较丰富、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进行产能布局,抢占新养殖区域的市场份额。6、水产养殖病害风险。环境污染、生物传染以及人为失误等因素都有可能引发水产养殖相关疾病的爆发。公司工厂化生态养殖集约化程度较高,如果疾病预防、监测、治疗不及时,导致病情发生并大范围的扩散、传播,会给公司养殖项目效益带来不利影响。采取的措施:公司将通过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养殖现场管理,加强种苗、饲料、养殖全过程检验检疫能力,坚持绿色生态养殖,不断提升养殖技术、疾病防控、环保治理等方面管理及技术水平,提高养殖效率。7、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食品安全一贯是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的生命线,《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标志着监管部门对相关企业食品安全质量的要求和重视程度提升到了新高度。公众媒体、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也不断提高。如果公司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贮存运输等环节出现疏忽,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或事故的发生,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安全,使客户、消费者受到损失,引起公司与客户、消费者之间的产品质量纠纷;养殖、加工环境受污染等突发事件也会影响养殖产品质量安全,都将导致公司的产品销售收入下降,从而对公司盈利造成风险。采取的措施:公司将严格执行“5S管理”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体系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从饲料原料、养殖种苗、饲料加工生产、养殖全过程和食品加工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现场管理及可溯源信息化技术应用,确保公司食品质量安全。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一)技术研发优势公司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创新促进发展”的科技理念,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院士工作站和省级特种水产配合饲料重点实验室等科技研发平台,公司十分重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掌握多项特种水产配合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已成为公司抢占高端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玻璃鳗配合饲料等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大黄鱼配合饲料、种苗微粒子配合饲料等居于国内水产饲料行业先进水平,公司种苗早期配合饲料的成功开发打破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技术垄断,提升了民族水产配合饲料制造企业的地位。截止2023年6月30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拥有专利9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3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外观设计专利11项;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12项;荣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6项,省标准贡献奖5项、市专利优秀奖1项,神龙福建农业科技奖1项。在产学研方面,公司与厦门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集美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达成产学研的战略合作;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组建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为主任委员、上海海洋大学、集美大学、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为委员的科技委员会,成功入选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单位,为公司的科技战略制定、研发方向以及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二)产品质量优势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监控,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国家饲料行业相关新规定以及按照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产品质量管理的各项要求,编制并适时更新《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手册》和《作业指导书》,规范生产、保障安全,实现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程可控可追溯,提高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公司严格按照《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并于2014年12月1日,顺利通过了农业部《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现场审核,是我国第一批通过现场审核的21家国家级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之一。华龙集团及下属企业多次被中国农业部、福建省农业厅授予“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称号。(三)专业人才优势公司致力打造人力资源“一把手”人才战略和“258人才工程”,“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实施有效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策略,积聚了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公司现已组建了由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水产养殖学、水产病害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人员构成的研发团队;从业时间长、管理经验丰富、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管理创新思维能力的管理团队;专业知识扎实、学科齐全、市场开拓意识和能力强、技术服务能力强的服务营销团队。(四)企业品牌优势公司品牌在市场上享有较好的口碑,产品深得广大客户的信赖,公司的“健马”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健马”牌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饲料行业信得过产品、福建省名牌产品,“天马”品牌荣获“2022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华龙集团双双入选福建品牌价值百强榜单。“鳗鲡堂”烤鳗系列品牌已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美食大奖,产品深入消费者人心。华龙集团的“华龙”商标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华龙”畜禽饲料被评为福建名牌产品,“鑫昌龙”等商标为知名商标,在市场中享有较高的品牌美誉度。(五)成本控制优势公司实行“集中采购和授权采购”相结合的采购管理模式,组建了专业化的采购团队进行原料采购。根据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和畜禽饲料原料的特性,公司建立了原料数据库和原料市场价格数据库,对优质鱼粉进行分级;公司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二条采购渠道,采取远期采购、现货采购和贸易三者相结合的模式,采取灵活的采购和备货策略,借助期货工具提高采购效率,有效控制原料成本,保障优质、充足、稳定、价优的原料供应,并有效控制价格波动风险。(六)全产业链发展优势公司“饲料、养殖、食品”三大主营业务一体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供应链平台发展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公司饲料生产及供应优势,通过专业养殖技术保障,打造集约化、标准化、工厂化生态养殖,从而为食品端提供优质、安全、健康、全程可追溯的肉食材料,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能够推进上下游产业相互促进发展,有助于熨平单一行业周期性波动,享受产业链内行业长期确定增长带来的长期收益,有利于整体盈利水平的稳定,从而给公司带来竞争优势。(七)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优势“养殖有困难,天马来帮忙;经营要致富,天马来相助;生活想美满,天马来相伴”是公司在市场营销中贯彻始终的服务宗旨。公司通过饲料、养殖、食品、动保、原料贸易、信息化管理、客户支持服务等业务共同发展,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针对特种水产和畜禽养殖业面临的养殖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养殖品种种质退化、养殖环境恶化、病害频发等实际困难,公司积极加强与养殖户间的沟通交流,共享市场最新信息,每年组织多场鳗鲡、鳖、海水鱼等大型产业发展论坛、技术讲座,聘请国内知名养殖、病害专家对养殖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为养殖户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养殖技术、病害防控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形成了较强的客户黏性和忠诚度。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手机等换新潮涌 消费电子企业排产忙
55家A股上市公司预计2024年扭亏为盈
-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就职演讲
- 突然爆了!900亿巨头涨停!房地产板块盘中拉升
- 美元深夜跳水,人民币飙涨超700点!中国资产爆发,A50直线拉升
- 手机产业链股活跃 瑞声科技涨3% 购新补贴激发换机需求
- 大幅换仓!刘格菘、林清源持股曝光
- 手机产业链延续涨势
- 国泰君安:豆包实时语音大模型上线 AI软硬件场景落地受益
- 知名软件工程师再添证据 OpenAI代理工具或发布在即
- 中信建投:持续看好创新药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