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虹普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25 00:08:02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三联虹普300384)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是国际先进的聚合物成套生产工艺技术提供商,拥有完善的自主基础、共性技术体系及工程化成果转化实力,为客户的高端应用需求提供定制化系统集成服务。公司聚焦前瞻性高分子材料技术(广泛应用于化纤、工程塑料、膜等领域),长期致力于以工程化为目标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持续将国内外的合成材料、新材料实验室技术或中试技术,系统转化为具备市场化竞争力的成套工艺解决方案,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参与并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司在聚酰胺6/66(PA6、PA66)、功能性聚酯(vPET)、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合成材料行业,以及在再生聚酯(rPET)、再生聚酰胺(rPA)、生物基化学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Lyocell)等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工艺及装备技术并积累了大量工程实例,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上述行业头部生产企业提供从方案咨询、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施工管理、集成应用到运营管理于一体,涵盖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一站式“交钥匙”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公司先于行业整合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将工业互联网“端-边-云”协同计算模式有机融入核心装备及产线控制系统,形成基于工业互联网的 “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V1.0”,加快客户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公司获得包括国内外发明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共计26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产业创新奖在内的多项奖项,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发起单位,国家合成纤维新材料技术服务基地。

  1、聚酰胺6/66产业链扩容,打造“轻量化”消费新场景

  聚酰胺材料(PA,尼龙,其纤维应用俗称锦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耐化学性、耐磨性和自润滑性,且易加工等优点,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建筑、电子电气、信息、动力工具、纺织等领域,在“十二五”期间就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基础原材料”。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对中国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做出了纲领性指导,鼓励各政府部门将科技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鼓励各行各业针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进行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促进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10月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将“聚酰胺纤维、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等新型聚酰胺开发与生产”、“万吨级己二腈生产装置”列为鼓励类;中国石化联合会于2021年5月印发的《化工新材料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中将“特种尼龙”列入“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工信部等六部门于2022年3月印发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将“增加聚酰胺材料品种规格,加快发展高性能纤维产品”列入实施“三品”行动,提升化工产品供给质量的其中方向之一。

  目前,我国聚酰胺材料的主要用途是民用长丝(锦纶6),其产量占比超过了70%,民用长丝在下游的应用主要是纺织服装领域。当下环保、可持续在各个行业发展中越来越举足轻重,“轻量化”已成为聚酰胺发展的主旋律之一。①民用方向,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与全民运动的大力推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告别室内,走向户外。飞盘、露营、滑雪、骑行等强度更低、装备及场地要求更低,更具舒适性和娱乐性的户外活动在年轻人群体中风靡,轻量化户外时代已经来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将积极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传统体育用品的质量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户外运动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服装产品的需求,预计到2023年底,中国户外用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大关,而户外用品消费者会将77.5%的消费金额投入到轻量化户外用品的购买上,且未来对轻量化户外用品的消费投入还将持续提高。随着轻量化细分市场开拓与创新工艺的加持,锦纶产品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和终端品牌的关注,以性能、科技、功能、环保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成为首选纤维。在锦纶产品开发方面,皮肤衣作为重要品类之一,具有防晒、轻薄、防水、抗紫外线等多种功能,在户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消费数据来看,防晒用品在轻量化户外用品中的整体渗透率高达88.9%,防晒帽和防晒服是渗透率最高的两类产品。当前锦纶面料以尼龙6更为常见,但值得注意的是,尼龙66借其优异的性能在质感、轻量化和色泽鲜艳度上

  将为行业带来了新变化,并在弹力、强力和耐磨度上进一步满足了高档运动服装的消费需求。锦纶66受益原料端突破,民用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预计3年后国内锦纶66服饰零售额将从237亿元增长到812亿元,有望形成较完善和规模化的产业。②工业用方向,汽车领域,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007万辆,同比增长63.2%,尼龙复合材料用量也将提升近20%。

  对于轻量化来说,更需要在材料、结构、工艺三大途径的全生命周期提升节能减排效果。尼龙66凭借优异性能表现,成为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原材料的良好选择。一方面,“双碳”背景下,对汽车碳排放的削减和油耗量的减少需要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温度,使其充分燃烧;另一方面,汽车轻量化、“以塑代钢”趋势使得发动机相关燃料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等金属部件塑料化,传统的通用工程塑料耐热性、耐久性、耐药品性已达不到要求,双方面因素使得尼龙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的用量也将逐步从 82kg/辆提升至96kg/辆。未来随着全球汽车轻量化的发展以及终端用户降低成本的需求,尼龙66在工程塑料市场增长大有潜力。从供给端看,我国己内酰胺预备产能充足,尼龙6切片原材料价格仍有下降空间。 2021年国内己内酰胺在建/建成产能合计达346万吨,预计至2023年末共可投产286万吨,2025年前全部投产完毕,3至5年内增速分别达66%/80%。此外,还有110万吨规划等待建设。对此,公司认为未来己内酰胺的价格或将下跌至更低的平台,从而带动整体尼龙6产品价格仍有下行空间。随着2019年国内炼化一体化产能大量投产,国内芳烃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纯苯产能大幅增长。纯苯产量的持续增长为我国己内酰胺产能持续扩张打下原材料基础,加之“十三五”期间己内酰胺国产化技术日益成熟,进口依存度持续降低,己内酰胺历史价格整体不断下行,同时尼龙6头部企业纷纷开启的己内酰胺-PA6一体化、园区化发展模式使得己内酰胺装置投资经济性快速提升,彻底打破了束缚聚酰胺行业发展的原料价格瓶颈,激发了产业链上下游新一轮技术进步。综合来看,依靠原料自给、一体化配套、规模效应和工艺革新,己内酰胺边际生产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相应价格降低也将传导至下游的PA6切片,极大的增强锦纶6在消费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激发终端应用领域的拓展。

  我国尼龙66材料(PA66)的主要用途是工程塑料和工业丝。从全球供给来看,除中国以外的尼龙66年产能约为300万吨,其中英威达产能约占70%,其余主要集中在奥升德、索尔维、杜邦、巴斯夫以及旭化成等几家企业手中。国内尼龙66年产能不足100万吨,除了河南神马等少数企业有配套生产己二胺的装置外,其余企业均需要外采己二胺才能生产尼龙66。2020年以来,主要受己二腈国产化技术落地预期的驱动,国内尼龙66产业链迎来跨越式发展机会,国内外企业纷纷公布在中国新建己二腈装置,规划建设产能达到143万吨/年,一旦建成投产尼龙66成本有望大幅度降低。若考虑到己二腈-尼龙66的转换比例,新增己二腈产能可以支持286万吨/年尼龙66产能的建设,尼龙66的市场空间将得到充分释放,同时随着己二腈国产化推进,整体成本价格有望存在较大幅度下降,尼龙66的性价比将大幅度提升。目前尼龙66市场规模尚小,受益于己二腈产业链供应链刺激,及未来随着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对工程塑料的需求提升和健康意识、消费升级推动人们对于运动鞋服、高端面料的需求提升,尼龙66服用市场规模有望持续较快地成长。未来随着国内的尼龙原料己内酰胺和己二腈的持续扩产,二者价格下跌且与涤纶的价差进一步缩小将是大势所趋,综合性能更为优良的锦纶6民用丝与锦纶66民用丝有望替代部分涤纶需求。

  2、食品级rPET涌入亚洲,废塑料化学循环具有广阔前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全球塑料产量已从1950年的200万吨飙升至2017年的3.48亿吨,经合组织的数据表明,全球只有不到10%的塑料被回收利用。高产量和低回收率,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从2021年开始,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明显加速,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正在增多,发达国家正通过设立碳关税、碳排放限额和碳交易等机制促使全球形成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新国际贸易体系和产业竞争格局。2023年5月,欧盟议会及欧盟理事会共同签署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法案,都意味着气候监管将首次正式纳入全球贸易规则,形成了绿色贸易壁垒。这项决议将推动相关方从根本上转变生产、消费塑料和管理塑料废弃物的方式,是自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签署以来最重要的国际多边环境决议。联合国环境大会主席艾德指出,“如果将塑料纳入循环经济体系,塑料完全可以被循环使用,出台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决议来终结塑料污染危机正当其时”。

  2022年,美国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发布了一项最新报告,名为《全球2026年再生塑料预测——按照品种(PET、PE、PP、PVC、PS)、来源(瓶子、薄膜、纤维、泡沫)、用途(包装、纺织、建筑和建筑、汽车、电气和电子)和地区分类》。其中,PET塑料瓶将是最大、增长最快的再生塑料来源。由于消费后PET瓶具有很高的回收再生可行性,也能够很好地收集和分选,因此消费后瓶子将是最常见的回收塑料,PET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再生塑料,并将继

  续成为需求量最大的再生塑料。近年来,食品级rPET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已被广泛接受,食品级rPET需求大幅增加,有分析师预计,到2030年,食品级rPET需求增长将是当下的10-15倍。欧盟《关于减少某些对环境影响的塑料制品的指令》中明确要求以PET为主要成分的饮料容器中再生塑料的使用比例到2025年不少于25%,到2030年不少于30%,未来对于食品级rPET的需求将不断上升,预期欧盟2030年食品级rPET需求潜力可达88.8万吨/年,同等标准下全球远期食品级rPET需求潜力可达920万吨/年。

  食品级rPET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已被广泛接受,但在亚洲大部分地区,食品接触材料使用再生塑料都受到严格限制。由于缺少像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类似的“食品等级”定义和监管机构,限制了rPET的交易和增长。日本是第一个对食品级再生塑料有监管框架的亚洲国家。而现在,整个亚洲对于食品接触再生塑料的接受度似乎出现了新的转机:2020年,韩国食品和药物安全部修订法律,允许在食品接触材料中使用rPET;泰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启动了审查程序,考虑在食品接触材料中使用rPET和rHDPE;2021年9月,印度政府还修订了《塑料垃圾管理规则》,允许在食品包装中使用再生塑料。事实上,亚洲大多数主要国家和地区的PET塑料瓶回收率很高,如中国和印度的回收率均超过了80%。因此,未来亚洲的rPET资源足以满足需求。与原生聚酯相比,rPET更依赖于本土回收和采购。随着亚洲各地不断涌现新的企业产能需求,出口到欧美的瓶片量将减少,而欧美对rPET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受此影响,亚洲正逐渐汇聚全球rPET产业资源,逐步成为行业资源配置及发展的中心。

  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和最大的碳排放国,国内外的低碳转型将重塑我国贸易品的成本曲线和市场环境,深刻影响我国进出口规模和结构。应对碳中和的挑战和机遇,无论是主动调整还是被动转变,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格局转变必将发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逐步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十三五期间”塑料废弃物年产生量已经超过6000万吨,其中PET是国内废塑料回收的最大组成部分,占比28%。研究发现,以欧洲主导的领先的PET瓶回收技术是闭环回收、即瓶对瓶回收。而中国塑料回收企业普遍采用的PET瓶回收技术是开环回收,即瓶对纤维制品。开环回收被认为是降级循环,因为PET的价值和质量均会随着回收过程持续下降。在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利用率方面,闭环回收的性能均优于开环回收。如果采取闭环回收技术,PET在最终报废处理前可以平均回收5次,而使用开环回收只能回收1次。因此,闭环回收大大延长了PET材料的使用寿命。目前,随着我国PET瓶回收技术的发展,闭环回收将成为未来中国PET瓶回收的主流技术。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再次提出《“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及“鼓励塑料废弃物同级化、高附加值利用”以期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正在对回收食品接触材料进行调研,并启动风险评估方法。可以预见,未来国家对食品接触再生塑料的逐步认可,将会使我国成为全球塑料循环利用的主要参与国,给全球rPET市场带来巨大影响。2023年2月2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信部等部门印发《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分为2025年、2030年两个阶段,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产品设备分别提出了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工作目标。

  报告期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牵头举办的“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安全性技术会议”顺利召开。塑料原级循环利用高度契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目标。本次会议从科学、管理和产业的角度,深入剖析塑料原级循环利用面临的挑战,探寻我国推动再生塑料应用于食品领域的路径,为相关各方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在政策管理方向和具体实践层面凝聚了多个共识,对于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助力推动我国塑料原级循环利用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可以预见,未来国家对食品接触再生塑料的逐步认可,将会使我国成为全球塑料循环利用的主要参与国,给全球rPET市场带来巨大影响。今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由全国工商联作为团体提交的《关于促进再生塑料行业发展的提案》中呼吁加快出台食品级再生塑料应用政策法规标准,并建议我国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相关主管部门加快出台食品级再生塑料应用的政策法规标准,畅通和拓宽再生塑料应用渠道,扩大废塑料替代原生资源规模。

  此外,从我国、欧盟、日本等废塑料材料化回收先进国家的实践来看,由于塑料产品结构制约,资源化价值较好的工程塑料、瓶体类塑料等基本通过物理方式实现了较好的回收利用。但是占塑料产量46%左右的包装类低值废塑料基本不具备物理回收的技术经济条件,普遍以焚烧或填埋方式处理。因此,一旦一个国家或地区废塑料材料化回收率达到30%左右,其进一步提升回收率将面临巨大瓶颈,亟待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在这种背景下,废塑料化学循环是目前全球公认低

  碳清洁、唯一能实现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利用方法,也是进一步提高废塑料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有效路径。塑料生产商正在转向化学回收等先进技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建立循环经济并回收混合塑料。2022年,全球最大的塑料回收设施计划由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和伊士曼集团董事会主席Mark Costa共同宣布,伊士曼计划在法国投资高达10亿美元,建设一个材料转换分子级回收设施。该设施将每年回收多达16万公吨难以回收的塑料废物。伊士曼法国样板项目投资标志着废塑料化学循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我国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研究基本与国外同步,加快化学法技术研发创新有利于抢占碳中和技术竞争的高地和占据国际有利地位,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废塑料化学循环更有助于解决服装废弃物等难以回收的废物循环再生。2023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重点开发废塑料低能耗热解与净化预处理技术,开发低碳排放的废塑料油深加工成套技术,加快废塑料化学循环工程试点示范。化学循环可以有效突破物理回收应用场景限制,突破废塑料材料化回收利用的发展瓶颈,从而为彻底解决塑料污染提供根本出路。化学循环还可以对各种低值废塑料进行集中回收利用,从而减少对石油等原生资源的消耗,将“白色污染”变为“白色油田”,为能源、资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化学循环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益,可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我国是全球第一纺织大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的50%以上。随着人均纤维消费量不断增加,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废旧纺织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对节约资源、减污降碳具有重要意义,是有效补充我国纺织工业原材料供应、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2023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加强对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项目的支持。完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只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但“一件旧衣的最终归宿”或可成为检验循环经济发展成果的“试金石”。我国每年废旧纺织品产生量超过2200万吨,但循环利用率仅约20%。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可以看出,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是一座尚未充分开发的“富矿”。因此,推动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利用的关键技术攻坚和产业化发展,主要包括突破涤纶、锦纶化学法再生技术规模化、低成本生产技术,将成为化纤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新课题,也是新商机。公司相信,受益于政策因素、油价水平、消费者环保偏好、技术成熟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塑料循环利用行业将迎来快速成长期。

  3、聚酯瓶片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中国瓶片企业处于扩大全球份额窗口期

  聚酯瓶片(PET瓶片)是环保高分子聚酯材料,通过精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MEG)聚合而来,具有无毒、无味、透明度高、强度高、阻隔性高、韧性好、可塑性好等特性,主要应用于食饮包装,产业链下游对接饮料、食品、日化、医药等为主的消费行业以及部分工业材料行业。2023年国内新增瓶片产能约430万吨,按照全球瓶片需求年复合增速7-8%测算,每年全球新增瓶片需求量约200万吨,因此2023年国内新产能陆续投产导致供需矛盾加剧,瓶片价差出现大幅下滑,行业景气筑底。尽管23-24年国内新增产能较多,但参考每年200万吨的全球需求增量,只要能够抓住国内和海外市场的需求增长机会,国内新增产能有望在未来2-3年内完全消化。

  全球聚酯产能若按照产品形态来划分,涤纶长丝为第一大品种,在2019年全球产能中占比为43%;聚酯瓶片则是产能仅次于长丝的第二大品种,在全球聚酯产能中约占30%。国内聚酯结构有所不同,长丝产能占比更高,达到58%,聚酯瓶片占比约14%。两者结构的差异反映了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涤纶长丝全球产能占比已超过 2/3,处于发展相对成熟的阶段,而国产瓶片全球占比约为1/3,正处于快速扩大全球份额的关键时间节点。全球最大的饮料企业可口可乐通过收购全球各地瓶装厂并授权销售的形式不断拓展全球市场,海外瓶片龙头企业Indorama为了迎合下游客户的这种全球化分散布局的特点,也早就开始了全球化的产能布局。而目前国内领先企业年产能已经超300万吨,达到世界一线水平,基于过去两年瓶片行业高景气也带来较为充足的资金,国内竞争日趋激烈,海外反倾销也日渐频繁的实际情况,中国瓶片领先企业有了强烈的出海动力。

  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预测,2019-2024年亚太地区PET瓶片市场需求将保持5.86%的年复合增长率,高于全球5.33%的市场需求增长率,仍具有较好的需求增长潜力。随着经济和生活回归常态化,城市化进程以及消费升级、商业活动的开展等诸多因素,将有效拉动PET瓶片需求持续释放。同时从需求端看,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瓶片消费量增长、乳制品及啤酒等新兴聚酯瓶包装替代需求机会仍在支撑国内外瓶片需求增长,国内新增产能消化只是时间问题。此外,配合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PET瓶片生产技术不断突破,生产工艺不断创新和完善,用途也向更广阔的领域延展。可以关注到,PET瓶片正开始应用在建材家具、光伏背材薄膜、医疗医药、风电叶片、轨道交通、光学功能性薄膜、汽车电气元件材料等众多领

  未来PET瓶片需求将形成成熟应用领域稳定增长、新兴应用领域快速崛起并扮演重要角色的新格局。更重要的是,PET瓶片作为可循环利用、易于回收的绿色环保健康包材和新兴领域的替代材料,未来有望逐步替代PP、PE等其它塑料应用场景,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

  4、推进生物基化学纤维核心技术国产化,发展环境友好的绿色纤维

  中国化纤行业正处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化纤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有助于从源头推动纺织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化纤行业从2016年就推出了“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产品覆盖再生聚酯、Lyocell纤维、壳聚糖纤维、PTT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等。其中,Lyocell纤维作为生物基化学纤维、新型纤维素纤维,被誉为人造纤维“皇冠上的明珠”,其原材料来自于植物,可实现生物降解。除了更高的环保价值外,这些纤维还具突出功能优势,包括亲肤性、持久柔软性、丝滑性、增强透气性和保色性等,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重点发展方向、《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中的重点课题,也是化纤行业绿色制造重点发展的三大绿色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中的核心品种。推进Lyocell纤维核心技术国产化成为了推动化纤行业乃至纺织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2021年6月11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及《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政策导向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行业“科技、时尚、绿色”的高质量发展。

  5、推动化纤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行业融合发展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各地区、各行业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相关政府部门加快落实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数字化共性技术研发,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广大民营企业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入手,通过软硬件建设改造、数据挖掘利用、平台建设等推进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了一批典型案例,现择优陆续刊发,供各地民营企业借鉴。

  2022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两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围绕发展目标,从产业链创新、高端化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绿色低碳转型、实施“三品”战略等方面,提出五项重点任务。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作为重点任务指出,推动新兴数字技术在化纤企业的应用,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水平。鼓励重点企业打造主数据、实时数据、应用程序、标识解析、管理信息系统、商务智能一体化集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数据共享,加强供需对接,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开发和协同应用。

  近年来,针对化纤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不断进化,化纤头部企业智能化装备应用初步实现“机器换人”,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实现“智能化联动”,内外系统协同联动实现数据“精准化传输”,智能仓储系统实现“无人化作业”,在线检测监测实现“精益化管理”等等,这些均有效支撑企业向上拓展产业链、横向打通供应与物流链,向下延伸金融与服务链,助力塑造化纤产业集群新模式,而正由于化纤行业具有集中度非常高的特殊性,在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的全产业链智能制造方面拥有先天优势,也将为行业拓展存量市场智能化升级改造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3年,国际政治经济博弈加剧,美元持续加息。国内面临多风险因素冲击,市场信心未能得到全面修复,房地产市场继续走弱,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增高。虽然存在较多困难和风险,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供给侧活力得到释放,需求侧开始稳步复苏。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需要抢抓新机遇,提升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一方面,要重视数字化对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数字化及其发展过程中实现的创新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还可以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各方需求,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国际社会的公平和包容。另一方面,要重视绿色和低碳转型。绿色和低碳转型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质量,还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并增加收入,促进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从而提升能源的安全和效率,降低能源的依赖和成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技术、能耗、排放标准提升为动力,加快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2024年2月,财经委会议进一步强调推进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3月,国常会紧接着审议通过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旧换新”将着重实施设备更新行动,涵盖工业在内的多个领域。《行动方案》将围绕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化升级等核心方向,全力推进重点行业的设备更新改造。其中,《行动方案》鼓励对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各类废弃设备进行梯次利用与资源回收再生,强调完善回收网络以及资源再利用标准,支持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油脂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从近年发布的政策文件来看,在大部分涉及“以旧换新”促进消费的政策中均对“旧”产品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提出相应要求。强调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形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模式。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公司持续践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经营理念,紧盯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瞄准新材料赛道继续发力,布局“双碳目标”相关产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成本管理力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营业收入实现了持续增长,为未来持续稳健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在手订单充足为公司后续业绩持续增长奠定良好基础。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5,011.3万元,同比上升17.9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030.55万元,同比上升20.80%。

  1、“轻量化”促新材料及合成材料业务增长,PA66产业机会逐步成型

  未来十年,对中国而言是关键的十年。外有中美贸易摩擦,内有转型的压力,需要抓住消费升级的战略窗口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门槛。新经济是中国未来趋势,新经济在目前格局下需要跟两个行业结合,第一是消费升级、第二是进口替代。公司已经通过近几年的战略布局,成功切入PA66上游产业链,充分抓住己二腈国产化机遇,积极开拓PA66聚合向民用丝方向发展的产业链一体化技术,从应用端引领产业链价值提升。公司持续巩固创新基础,发挥理论研究、工程研发、成果转化体系优势,推出连续的PA6/66纺丝-SSP技术路线,有效提升高端锦纶长丝性能和品质稳定性,促进国内优质锦纶6/66产品供给。公司立足于PA6/66聚合、纺丝产业环节的技术及市场优势,在PA66产业链上下游已经形成自有核心技术解决方案布局。公司将积极参与国产己二腈产能大扩容,加快PA66聚合、纺丝成套技术推广力度。PA6/66下游需求差别化、高端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将带动上游切片领域的差别化竞争,也将为公司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报告期内,公司新材料及合成材料业务实现收入79,231.16万元,较去年增长19.00%。其中,公司与浙江台华新材603055)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台化新材”)及其子公司签署的绿色多功能锦纶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再生差别化锦纶6及差别化锦纶66一体化项目合同逐步进入交付阶段,开始为公司贡献收入业绩。上述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效树立起公司在成纤聚合物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竞争力,紧跟国际化功能性纤维发展趋势,以产业链一体化为主线,以进口替代为目标,打造差异化、高端化、定制化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综合实力。

  2、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业务创新高,亚洲食品级再生聚酯样板工程顺利实施

  报告期内,公司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业务实现收入38,438.74万元,较去年增长28.82%,创历史最高水平,进一步佐证行业加速发展趋势。其中,子公司Polymetrix与日本Circular PET CoLtd(以下简称“C-PET”)于2022年签署的亚洲单体投资最大的食品级再生PET项目已顺利实施,报告期内开始为公司贡献收入业绩,该项目合同总额约28,149.36万元人民币。C-PET项目,是MITSY、VEOLIA-JP、SVNDY三家日本大型集团公司的首度携手,一方面标志着循环再生行业对资本投资的吸引力正在增强,行业正逐步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项目复合性的股东背景(MITSY侧重回收、VEOLIA-JP提供运营、SVNDY保障应用)有助于协同效应发挥,对再生行业的资本整合与模式创新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上述项目建成后预计生产的全部再生rPET塑料粒子均可以用于生产再生含量高达100%的rPET包装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也再次印证了亚洲新兴市场的消费升级成为推动聚酯包装材料需求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随着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人均消费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未来新兴国家对食品饮料的消费规模将快速增加,将推动当地聚酯包装材料的产能扩张。亚洲区正逐步成为Polymetrix再生聚酯“瓶到瓶”(rPET)业务开展的主要地区,对公司再生塑料业务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与支持。报告期内,公司与台华新材旗下子公司江苏嘉华签署的化学法循环再生尼龙材料项目进入交付阶段,已经开始为公司贡献收入业绩,该项目系公司基于国际高端再生尼龙材料行业前沿发展趋势的重要布局,采用业界首创的针对锦纶面料(尼龙)的万吨级以上化学法再生尼龙纤维系统解决方案,将锦纶生产过程中的废丝、废料块、边角料等经过化学法解聚得到己内酰胺单体,利用己内酰胺重新聚合得到高品质纺丝级切片,后经熔融纺丝制备各种规格再生锦纶纤维,真正意

  义上实现锦纶纤维高值化循环使用的闭环回收。随国内外加大对纺织面料回收的政策力度,且国际知名服装品牌也相继推出100%再生面料使用的时间表,再生化纤材料正成为全球化纤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项目的成功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循环再生技术体系,积累样板工程案例,进而确立围绕SSP塑料再生技术、化纤纯化学法再生技术,覆盖rPET、rPA、rPP等再生聚合物材料领域的系列成套工艺解决方案的战略布局,为公司顺应国内外塑料及纺织品循环再生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此外,2024年1月,公司与南京化纤600889)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南京金羚生物基纤维有限公司签署的年产4万吨莱赛尔纤维项目成功打通生产工艺全流程,第一批合格莱赛尔纤维产品打包成功,正式生产下线,公司在可降解再生纤维素材料领域成功树立首个样板工程,进一步拓展公司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业务板块的成长空间。2024年初,化纤协会牵头发布了《2023莱赛尔纤维应用流行趋势报告》,也首次对莱赛尔产业链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当前,国产莱赛尔产销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上半年国产莱赛尔纤维产量接近15万吨,接近去年同期的近3倍。莱赛尔纤维作为纤维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料源于自然,产品可自然降解,生产过程绿色环保,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发展方向。莱赛尔纤维的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缓解行业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及环境约束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工业AI集成应用解决方案持续交付

  报告期内,公司推动《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新产品在化纤行业的销售及交付工作。公司工业AI集成应用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约5,982.4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80%,主要系公司承接项目体量增大,智能体解决方案交付周期相应加长所致。公司持续交付《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验证了构建基于“端-边-云”协同架构的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范式符合用户数字化转型的切实需要。随着化纤龙头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智能制造应用效果逐步显现。近年来,化纤重点企业正逐步打造主数据、实时数据、应用程序、标识解析、管理信息系统,商务智能一体化继承的企业数字化平台,并对于加大智能装备相关投入意愿强烈,展现出迫切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需求。公司依托掌握的行业专业工业知识、工艺机理原理等核心Know-How,正逐步将工艺封装成面向行业的微服务工业APP,配合公司提供的智能机器人以及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形成与核心生产机台系统直连,设备间自主协作的闭环控制体系。公司发挥覆盖企业全生产价值链的“一站式”整体移交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产学研生态系统协作模式,最终将智能化产品研发与个性化交付有机结合,将智能化产品投放与项目进程有机结合,自新项目伊始,统一规划、设计、集成、调试安装,为客户带来更好的应用效果,实现效益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伴随AI技术进步的推动,工业互联网在系统架构、软件平台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突破,AI大模型的出现,使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从“可用”跨越到“好用”,并将在未来进一步经历一次或多次技术范式的颠覆。公司重视将新技术理念与现有解决方案相结合,并着手规划将《系列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逐步覆盖至公司全技术服务领域,实现跨聚合物品种、跨企业的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战略布局。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在化工领域,合成高分子材料中“材料”一词代表的就是“性能”,高分子结构决定性能,性能决定用途。同种高分子材料,不同的分子量和粘度指标,使其应用于“塑料”、“纤维”、“橡胶”等领域。成纤聚合物是能制成纤维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其中聚酯、PA6占成纤聚合物总产能的90%,高性能成纤聚合物还包括如碳纤维、芳纶、聚酰亚胺等。公司长期从事成纤聚合物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的研发,是该领域享有与国际技术提供商同等声誉的知名品牌,获得了业内生产企业的广泛认可与信任。公司连续多年在PA6聚合、纺丝领域工程量全国领先并与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多家化纤企业长期友好合作,奠定了公司坚实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市场口碑。

  1、工程业绩和品牌优势

  公司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内的多项技术大奖。作为公司技术领头人的刘迪董事长个人也获得了包括“何梁何利”产业创新奖、全国化纤行业“十二五”领军人物奖,第二届“杰出工程师奖”等奖项。刘迪是我国成纤聚合物技术领军人物,参与了1980年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合成纤维研究所筹建,该所作为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合作建立的研究机构,承担了高分子材料聚合、纺丝及高性能纤维、特种纤维等系列技术攻坚任务。刘迪于1997年-1999年任职于北京吉玛三联纺织化工

  工程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及销售总经理,亲力亲为的推动并促成了1998年仪征化纤涤纶(聚酯)9万吨长丝直纺项目,也是首个技术嫁接项目,并代表技术提供方吉玛公司签约,为后续涤纶国产化技术大发展奠定基础。此后,刘迪于1999年成立三联虹普,带领研发团队打破锦纶的技术封锁,形成的聚合、纺丝成套技术已覆盖国内80%的产能,引领锦纶行业从2000年的30万吨/年产能增长至2021年的415万吨/年,发展成为我国第二大化纤品种。

  公司控股子公司Polymetrix成立已经近40年,是固相增粘(SSP)专业技术服务商。SSP技术是提升聚合物材料性能的核心技术,应用在聚酯、PBT、PA、PC等材料的热升级过程中,最终产品广泛使用在食品包装、工业丝和功能性服装等消费市场。Polymetrix在品牌和渠道方面享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其新技术EcoSphere SSP已成功应用于目前世界最大的聚酯生产工程。在原生聚酯(vPET)切片领域,Polymetrix与德国巴斯夫、韩国乐天、印度Reliance等国际聚合物巨头有过多起成功项目合作经验,并获得了可口可乐、雀巢、达能等世界级食品饮料企业食品级包装材料安全资质认证;与国内华润材料301090)、万凯新材301216)、恒力、三房巷600370)等聚酯龙头企业也进行过多次合作,在国内外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近年来随着PET生产装置技术的不断升级,单套装置的产能规模不断增长。更大规模的单套产能设计能够有效节约原材料与能源的消耗,从而提升PET瓶片产品生产的效率,同时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强PET瓶片产品的竞争力。2020年,Polymetrix全新的EcoSphereTM工艺成功在中国销售,单线产能首次提升到1100t/d,为全球最高单线产能,再次印证

  Ploymetrix在食品级

  PET瓶片-SSP领域技术先进性。在再生聚酯(rPET)领域,Polymetrix于2018年、2022年与法国Veolia集团两次合作,连续两次打破业界单线投资规模记录的食品级再生PET全流程生产线;公司于2019年与Envases集团墨西哥公司合作建设全球首条年产5万吨级的rPET-SSP生产线。Polymetrix已经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掌握从废旧瓶子-分拣-清洗-SSP-再生食品级PET瓶片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公司,在食品级再生聚酯市场上占据龙头地位,相关市场技术占有率达到40%。

  2、持续的技术开发与革新优势

  公司核心技术集中在聚合反应工程学领域,主要提供高分子材料工艺解决方案。聚合反应工程是以小试放大到工业规模的聚合过程为对象,以聚合动力学和聚合物系传递为基础,进行聚合反应器特性的分析和放大设计、聚合过程反应规划和技术开发等应用型基础研究。近年来,公司在成纤聚合物其它材料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并取得样板项目商用落地,标志着公司发展实质性已经进入全新阶段。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及外延并购等方式,不断拓展工艺技术服务领域,从PA6到PA66、聚碳酸酯(PC)、再生聚酯、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并将沿着新材料、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等国际前沿技术方向持续发展,充分验证了公司在聚合工艺技术研究及工程化放大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公司聚合物工艺技术研发能力分析:①成套工艺研发优势:工艺包(成套技术包)是化工生产的核心,最优化的工艺包决定产品的竞争力。工艺包编制在发达国家先进工业体系中是一种专业的工程化技术研发方法。工艺包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涉及到多个专业、不同学科,难以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一般来讲,工艺包开发及设计主要由研发、化工工艺、工艺系统、分析化验、自控、材料、安全卫生、环保等专业共同完成。公司核心团队具备成熟的工艺包编制素养,积累了大量基础物性及工艺原理,可以在工程化技术研发前期清晰界定多专业技术边界,定义研发核心与技术难点,规避研发失败风险。得益于国家推进“高质量发展”,公司获得越来越多要约研发项目,跨技术领域拓展持续加速。

  ②关键装备集成优势:国际化采购的供应商体系是支撑项目实施的关键因素,往往核心设备无法采购成为制约技术实现的重要原因。国际化非标准设备采购不只需要渠道情报、国际信誉背书,更注重购买方的知识产权所属权。通常情况,购买方需要提供完备的工艺参数要求且专利归属权清晰,非标设备厂商才会接受订单,因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包成为重中之重。

  ③工程化系统集成优势:公司核心技术溢价来源于专利专有技术转让价值,公司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生产线,并以最终产品质量作为项目验收标准,有别于与国内传统工程总承包以设备联动开车为验收标准,具备更强竞争力和附加值。

  3、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技术资源整合优势

  公司在推进行业工业互联网发展方面,不断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并于行业内率先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实施路线及配套解决方案,确立了公司在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作用。

  公司与世界顶尖化纤设备制造商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共同成立控股子公司三联虹普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三联数据”),致力于携手开拓化纤行业智能制造新市场。基于双方长达近二十年的战略合作基础,发挥各自在化纤行业的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围绕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中智能化硬件(专业机器人研发与厂区自动化集成)及数字化软件(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发)两大主线,为化纤全领域的新增和存量产能提供专业定制化解决方案服务。

  公司与华为云战略合作,打造了化纤行业首个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V1.0”,旨在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工业互联网“端-边-云”协同计算模式有机融入化纤行业核心装备及产线,搭建人机业务闭环,推动化纤产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公司的智能体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实时接入全球超过10万台套高价值、精密复杂的化纤生产设备的在线生产数据,适配化纤行业80%以上大、中、小型企业。方案提供“1柜+1屏+1平台+N应用”的软硬一体产品组合,构建了化纤产业链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连续、高速、高效、数据自动采集与智能分析优化的绿色生产系统,实现工厂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排放等信息数字化采集监控,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复杂工艺场景分析,形成落地的工程设计与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工厂能效、水效、资源利用率等绿色制造水平。

  4、核心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优势

  公司是典型的轻资产技术驱动型商业模式,核心技术人员引进与培养一直是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逐步优化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在招聘录用、素质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奖惩、培养等各个环节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对各类人才有吸引力的绩效评价系统,力求建立一支素质一流、能够适应国际化竞争的职业化员工团队。同时,公司充分利用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方式将公司利益与核心技术人才利益相结合,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注重研发、市场、管理等核心队伍的培养与储备,凭借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人才梯队建设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完备的培训体系和薪酬与激励制度培养和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加入,在人力资源储备与管理方面具备一定竞争优势。公司经营管理层核心成员大多具有超过20年的行业工作经验,对我国产业政策、发展历史及现状有着深刻的理解,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有着准确的判断,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报告期内公司办理完成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的第一期解锁手续,将提高核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与公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有利于公司长期稳健运行。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面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等多重困难挑战,国际贸易不确定、不稳定、格局重组将成为新常态,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在国内复苏方面,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拳”行之有效,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总体景气度改善,消费行业逐步反弹,政策从供给侧改革转向扩大内需。2023年纺织行业国内市场需求韧性较强,国内纺织服装类商品零售明显修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2月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9%,增速较2022年大幅回升19.4个百分点,整体零售规模超过2019年水平,且明显好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整体水平。同时,网络零售增速实现良好回升,2023年全国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8%,增速较2022年大幅回升7.3个百分点。

  受海外需求收缩、贸易环境风险上升等因素影响,2023年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压力明显加大,但行业发展韧性在外贸领域持续显现,对“一带一路”部分市场出口实现较好增长,带动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降幅逐步收窄。中国海关快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2936.4亿美元,同比减少8.1%,增速较2022年回落10.6个百分点,但累计降幅自9月以来逐步收窄。主要出口产品中,纺织品(纺织纱线、织物及制成品)出口额为1345亿美元,同比减少8.3%;服装出口额为1591.4亿美元,同比减少7.8%。主要出口市场中,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市场纺织品服装出口规模均较上年有所减少,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家出口稳中有升。整体来看,终端需求较2022年有所改善,带动化纤直接下游需求好于2022年同期。从化纤下游主要行业(加弹、织机、涤纱)开机率来看,均处于近几年的偏高水平。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2016-2023居民人均收入复合增长率为7.38%。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9.0%,2016-2023居民人均收入复合增长率为6.62%。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者购买力提升,食品饮料行业的市场需求得到显著增长。消费支出的增长反映出消费者对生活品质和饮食健康的更高追求,进而推动行业在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上的不断努力。同时,消费者需求从基本的温饱转向营养、口感和品质的综合考量,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要求食品饮料行业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2024年九项重点工作任务之首,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300832)、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行业要将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建设纺织化纤现代化产业体系。例如,围绕前沿技术、功能性、大健康、智能穿戴、生物来源、高性能纤维、关键设备等,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拓展市场需求;加快应用数字化技术,逐步打造企业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系统,同时通过工业互联网加速构建新型产业结构;围绕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循环再利用、可降解、低碳技术等,主动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并引导绿色消费,助力“双碳”战略。其中,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推动经济绿色增长、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针对行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尤其在目前海量的废旧纺织品尚未真正形成商品化生产、使用的情况下,如何谋划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发展路径至关重要。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纺织品超过2500万吨,资源回收率仅15%,资源化利用面临物流、技术、品质与经济等方面的挑战,应该以零抛弃、清洁低碳、高效高质高值为目标,进行资源化、再生工艺装备、专业化品种开发三位一体的总体设计。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构建资源循环性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循环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200万吨。

  公司所属行业特点及市场地位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恢复面临不少新的困难挑战,主要体现在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等。全面放开之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放在首位任务,是党中央从当前和长远考虑的战略之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同时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进一步反哺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之源,从而实现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

  一方面,提振消费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构建稳定的消费环境,激发内需市场的自身活力,在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释放消费意愿的过程中实现消费结构升级。需求结构升级对供给结构的适配度提出更高的要求,牵引产业结构的优化。看消费“火起来”、让经济“热起来”,要瞄准消费新动向提质升级。近年来,消费市场多样化、新颖化、个性化、健康化趋势明显。当下,兴趣驱动消费决策特点尤为显著,露营、国潮、新消费、户外运动四大板块推动潮流经济发展,90后、00后的年轻群体显示出对流行文化与消费升级的追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充分认识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新型消费的重要意义,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和方向,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力的举措促进新型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另一方面,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首要抓紧供给侧改革这个主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的重要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探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路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全面梳理攸关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精准识别被“卡”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利用好完备产业体系、巨大内需市场和强大动员组织能力等综合优势,集中优质创新要素和主体,加速“卡脖子”点上的突破,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生产供应体系。公司秉承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实现路径,不断谋求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中取得持续竞争优势,抢抓扩大内需的市场机遇,顺应数字化大势,聚焦新材料技术主业,苦练内功,坚持“专精特新”发展道路。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公司继续发挥综合服务能力和特色技术优势,深入开展“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行动,以全方位提升工程技术服务能力为工作主线,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拓市创效、技术创新、从严管理、等重点工作,奋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成为新材料及再生材料领域国际水平的技术先导型工程服务平台型公司。

  (一)公司是国际先进的聚酰胺6/66工艺解决方案提供商,技术突破驱动原料跨越发展

  公司在聚酰胺6/66材料聚合和纺丝领域的技术、品牌和渠道方面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基于二十余年的行业积累,公司取得了以基础工艺研究与高质量装备开发深度融合的系列化成套关键技术,并在行业内被广泛验证。公司成功承接多期锦纶6/66聚合或纺丝项目,装置验收通过率100%,工艺技术稳定性强,产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优良的工程业绩树立了公司领先的行业品牌。公司主营业务PA6工程技术服务覆盖了PA6全产业链,在国内高品质PA6聚合和纺丝技术服务领域占绝对

  公司贯彻国家制定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主题,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持续在聚酰胺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等前沿领域方向投入研发,并取得连读的锦纶6/66纺丝-SSP工艺路线、煤制化纤原料工艺路线、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锦纶化学法再生)工艺路线、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等业务新突破。

  公司为顺应客户对项目全过程综合一体化服务的需求,更为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创造更大的营业收入,公司基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范围的价值链分析,立足自身工艺专长,不断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前后两端进行纵向延伸。公司突出技术研发导向型的商业模式特点,不仅以市场和顾客需求为导向,而且能主动开发新产品和提供服务价值,使客户获得超预期的增值服务,不断提升方案咨询和研发设计阶段的高知识、高技术含量,创造更高利润率条件。同时为避免单一行业的周期性影响,公司将持续关注国际市场专业技术领域的动态,通过联合兼并、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等手段,在现有核心业务领域的基础上,逐渐从单一行业横向拓展到其他行业领域,降低经营风险;另外,为避免单一性区域限制和客户的全球化需求,公司实施了国际化战略。通过上述三种业务拓展方式,公司逐渐演变成为综合性国际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世界先进的合成高分子材料、新材料及可再生材料生产工艺技术解决方案,为客户赢得长期利益。(二)公司掌握全球领先的固相聚合(SSP)超净技术,废旧纺织品再生迎突破

  公司控股子公司瑞士Polymetrix是全球固相聚合(SSP)技术引领者,其专有技术聚焦为松散物料的热态加工提供完整的工艺解决方案。Polymetrix固相缩聚技术与世界广泛适用的连续聚合技术相结合,主要用于生产原生聚酯(vPET)、再生聚酯(rPET)、聚酰胺6(PA6/66)、PBT以及其它聚合物。其中,Polymetrix提供的食品级SSP工艺解决方案的主要优势表现在精确与稳定的粘度,低残留量的乙醛,粉尘与低聚物以及瓶坏注塑所需的优化工艺特性等,此项技术又被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命名为Super-Clean超净技术。使用Polymetrix超净技术制造高纯度的瓶级vPET粒子转化成世界范围所有主要的饮料品牌商所用的PET瓶,其粒子的纯度符合所有发达国家与地区食品包装规定,并满足如可口可乐、雀巢、达能等世界级食品饮料企业食品级包装材料安全要求。1998年4月,Polymetrix(原名布勒、Buhler)超净技术在中国首次应用,成功助仪征化纤“白斯特”牌瓶级聚酯切片获得国外FDA/EEC质量认证证书,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这一质量认证的产品,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1999年2月,仪征化纤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同时也是当时唯一一家获得向可口可乐提供原料瓶片资格的企业。2000年12月15日,仪征化纤又通过“百事可乐”认证,也使仪征化纤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可口可乐”公司及“百事可乐”公司产品双认证的企业。至此开始,Polymetrix成为推动我国在原生聚酯(vPET)切片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提供商。

  Polymetrix在再生聚酯(rPET)领域实现超净技术的跨领域复用,推出的“瓶到瓶”再生聚酯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了聚酯同等级回用的闭环循环,树立了年产万吨级高效再生聚酯回收工厂的国际标准。Polymetrix是全球首家为食品级再生聚酯生产企业提供从脏瓶子的清洗、挤压、SSP(固相增粘)到生产出干净食品级瓶子原料,包括设备采购、管理、安装到交付使用的一站式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市场占有率居国际领先地位。目前,Polymetrix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共有多个执行中的再生聚酯工厂项目。值得关注的是,亚洲占全球塑料使用量约50%,Polymetrix在食品级再生聚酯(rPET)亚洲区的业务量逐年增加,公司也持续高度关注该项技术在国内的商用机会。

  (三)公司突破纤维高性能回收关键技术,开发涤纶、锦纶化学循环解决方案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资源循环再生提出积极的引导和目标。例如,《加快推进再生资源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利用废旧纺织品、废旧瓶片生产再生纱线、再生长丝等,提高废旧纺织品在各个领域再利用水平。伴随着环境保护及资源循环利用在全世界范围倍受瞩目,很多领域开始将回收材料的使用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及强制要求。作为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原料,化学纤维90%以上为合成纤维,主要以石油资源为原料,降低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循环再利用水平是化纤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把发展化纤工业绿色制造、推进循环利用作为重要原则、目标和任务之一,指出要建立与发展废旧纺织品、废弃聚酯瓶等资源回收和产品梯度循环利用体系。国内再生纤维需求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环保需求快速提升,再生计划进入国际各大时尚品牌战略布局。如今,追求“可持续时尚”日益成为时尚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品牌来说,“可持续理念”已然不再是“理念”,越来越多奢侈品牌推出环保系列,一场环保与时尚的革命悄然拉开序幕。全球消费者对服装可持续和环保度的关注极大提升,对于消费者而言,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鞋服箱包既可满足可持续发展诉求,也可以彰显个性,顺应简单生活的新潮流。国际品牌抓住这一市场需求,纷纷制定再生材料计划和可持续发展承诺。例如,优衣库计划到2030年实现50%的服装面料可再生,ZARA计划到2025年实现旗下100%产品运用再生材料,耐克/阿迪目标到2025年实现运用可再生材料产品比例从约60%提升到100%/90%。国际品牌5到10年

  的环境友好生产计划,以及长期对再生材料和可持续生产方式的关注和要求为再生纤维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司看好化学循环更有利于解决服装废弃物循环再生的处理优势,认定发展化学回收技术是我国塑料行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化学法作为公司下一阶段再生塑料技术的重点布局方向,有助于公司形成物理回收、化学循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全面的废塑料循环技术体系,更大程度匹配低值塑料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场景。目前,公司通过与台华新材旗下子公司江苏嘉华签署了化学法循环再生尼龙材料实现尼龙行业的产业化落地。接下来,公司将积极布局聚酯行业化学法循环,实现从废旧衣物到再生聚酯切片、再生聚酯纤维,再到新衣物的“闭环”绿色循环再生过程。

  (四)公司持续投入生物基化纤关键技术研发,是国内首家Lyocell纤维工艺解决方案供应商

  中国现已进入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新阶段,莱赛尔纤维作为纤维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料源于自然,产品可自然降解,生产过程绿色环保,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发展方向。莱赛尔纤维的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缓解行业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及环境约束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三五”期间,我国莱赛尔纤维实现了国产化技术突破,下游应用市场也快速扩大。"十四五"期间,纺织行业将"纤维新材料持续创新升级"列为五大重点工程之首,莱赛尔纤维行业规模迅速扩大,莱赛尔浆粕供应多元化、溶剂国产化、国产交联莱赛尔研发等重点任务相继得到突破,莱赛尔纤维应用领域也在稳步扩展。化纤协会牵头在今年年初发布了《2023莱赛尔纤维应用流行趋势报告》,也首次对莱赛尔产业链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今年国产莱赛尔产销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上半年国产莱赛尔纤维产量接近15万吨,接近去年同期的近3倍。从市场需求来看,当前终端品牌正在减少棉花的用量,增加化纤的用量,未来莱赛尔需求量增加是可以预见的,尤其和棉、粘胶混纺产品,在针织、梭织领域皆有较大应用潜力,发展前景广阔。

  公司凭借引领国内成纤聚合物工艺技术发展的专业研发能力,以及20余年工程实施经验积累的关键基数物性数据,通过多年持续研发投入取得了在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重大工艺技术突破,成功打破国外长期垄断局面,形成了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国产化大容量高效Lyocell纤维生产工艺技术,并成功签署了国内首条单线年产4万吨的Lyocell纤维项目总承包合同,标志着公司开辟了绿色纤维前沿技术领域的全新成长空间。通过市场空间定量分析,以消费升级角度测算,如果仅满足高端纤维需求,Lyocell纤维潜在的需求量约为108万吨;如能满足高性价比的替代需求,则需求量可以放大到445万吨。2018年全球Lyocell纤维需求量约100万吨/年,并持续以每年16-18%增长率稳定上升。由此可见其背后的经济价值与拓展空间。与之相对的,国内Lyocell纤维市场尚未进入规模化阶段,推进自主可控的Lyocell纤维核心技术进步是化纤行业乃至纺织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Lyocell纤维弥补了传统再生纤维素纤维强度低、湿模量低和耐碱性差的不足,将成为国内传统粘胶短纤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五)公司“化纤工业智能体”开始销售,启动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跨行业研发

  工业互联网作为实体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公司近年来持续高度关注。化纤至纺织服装行业作为我国的民生产业,规模庞大,为公司智能化业务提供广阔前景。从行业角度看,智能制造主要围绕数字化纤全流程生产技术、产业链智能生产追溯系统、化纤生产智能物流系统、智能示范工厂和智能车间展开;紧密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变革产业价值模式,开创产业发展新思维。其中,公司与TMT、华为云联合打造的《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已于2022年完成了在用户生产线的现场测试并顺利验收,并已经开始为公司“工业AI集成应用解决方案”业务板块贡献业绩。未来,公司计划将《系列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逐步覆盖至公司全技术服务领域,实现跨聚合物品种,跨企业的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的战略布局。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全球产业链调整、高通胀、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贸易不振等多重风险相互交织,导致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发达经济体主要受到货币政策收紧的不利影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新兴经济体出口普遍承压,但依靠提振内需保持经济增速大致稳定。与2022年相比,在供给端持续改善与紧缩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欧美国家的通胀水平已有大幅回落,但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能源供给的扰动、服务业的强劲表现、劳动力市场持续紧张使得发达国家的通胀具有较强粘性,回落势头逐渐放缓。展望2024年,地缘政治冲突、紧缩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和高企的经济成本等因素将继续拖累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全球经济表现依然疲弱。回顾2023年,中国经济韧性凸显,各方面指标都展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不断发力,涵盖了降息、降准、减税、鼓励房地产以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政策效果十分明显,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各项战略部署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随着一揽子经济政策效应的逐步释放,经济各主体资产负债表逐渐修复,新旧经济增长动能转化加速,中国经济将进一步释放增长潜能,稳步进入上升周期。

  (一)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2022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化纤工业是纺织产业链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有关要求,推动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巩固提升纺织工业竞争力,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化纤产量在全球占比基本稳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行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高性能纤维研发制造能力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80%。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纤维占比提高到25%以上,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产量年均增长20%以上,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规模进一步发展,行业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形成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科技战、俄乌冲突不断冲击着全球供应链,供应链安全日益成为全球各国高度重视的问题。2021年11月,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国家安全战略》,强调科技、能源矿产、粮食等供应链安全问题。我国高端新材料技术和生产偏弱,近年来产能虽有显著提高,但未能满足国内高端产品需求,材料强国之路任重而道远。其中,己二腈技术有所突破,国内企业加速布局,全产业链进口替代可期。2022年中国企业积极布局PA66项目。截至目前,我国PA66在建拟建项目产能合计超过500万吨/年。考虑到部分项目落地存不确定性,预计2022-2025年实际或将新增产能约200万吨/年,到2025年中国PA66产能将超过260万吨/年。未来随着己二腈的国产化,己二腈和PA66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价格下降是未来PA66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我国2021年PA66消费中,工程塑料占比为49%,工业丝占比为34%,民用丝占比为13%,其他应用占比约为4%,而工程塑料中约47%用于汽车行业。汽车工程塑料对PA66的需求约69万吨,仅靠工程塑料的需求很难消化如此规模的新增产能。因此,下游企业只有依托自身品牌渠道的优势深耕差别化,利用成本端下降的机会,降低产品价格以拓展PA66民用丝的市场,才能实现产能的快速消化,在PA66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PA6作为最主要尼龙材料,近阶段,行业上游原料己内酰胺供应量整体呈上升趋势,PA6切片产量上升,行业发展景气程度稳步提升。价值受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加速推进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等因素影响,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将带动其国内PA6产业下游应用领域行业快速发展,从而拉动PA6需求持续增长。从供给端看,2019年以前,我国芳烃发展较为缓慢,产能维持在1200万吨左右,表观消费量在1000万吨左右,2017年行业开工率不足70%。随着2019年国内炼化一体化产能大量投产,我国纯苯产能从2018年的1200万吨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1808万吨,同比增长41.5%。纯苯产量的持续增长为我国己内酰胺产能持续扩张打下原材料基础,加之“十三五”期间己内酰胺国产化技术日益成熟,进口依存度持续降低,苯-环己酮-己内酰胺的制造成本下降超过3000元/吨,同时PA6头部企业纷纷开启的己内酰胺-PA6一体化、园区化发展模式使得己内酰胺装置成本与现有配套环己酮的装置相比,降幅也高达2000-2300元/吨,彻底打破了束缚PA6行业发展的原料价格瓶颈,激发了产业链上下游新一轮技术进步。未来几年,国内己内酰胺新增产能将进入新一轮投产高峰期。龙头企业纷纷加速扩能步伐,己内酰胺大型装置的投产将进入高峰期。据初步统计,2023年国内己内酰胺新增产能约为110万吨,增幅达19.2%。2024-2025年国内己内酰胺新增产能约为180万吨。未来国内己内酰胺-PA6一体化项目增多,未来百万吨级的己内酰胺-PA6联合生产基地将是新常态。纺丝方面,随着我国的消费升级,锦纶6将逐步替代涤纶。2020年,我国涤纶产量为4922.75万吨,超过锦纶6一个量级,锦纶6替代空间广阔。从行业前景看,瑜伽、户外景气上行,高端化趋势利好锦纶6需求释放。锦纶在弹性亲肤、吸湿性、强度、回弹性方面表现好于其他面料,干爽状态下耐磨性是棉纤维的十几倍且弹性较优、舒适度较好,因此适用于瑜伽裤、女子运动等单品;而锦纶布料在保持轻质的同时兼具防风性,适用于冲锋衣等户外单品。继全球最大瑜伽服品牌Lululemon持续展现强劲成长势头后,运动巨头耐克和阿迪、本土龙头李宁等纷纷加大对女子瑜伽品类的布局。此外,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国家正大力推广全民参与冰雪运动,《冰雪运动发展规划》提出至2025年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预示未来耐高寒、高强度的户外服用锦纶市场需求潜力大增。

  2.伴随全球的消费升级,PET瓶片在饮料、乳制品、现场制作饮品等民生行业的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根据国际市场调研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统计数据,2019-2026年全球饮料包装市场规模预计将保持5.6%的年复合增长率,于2026年达到1,333亿美元,将为PET瓶片等主要包装材料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塑料工

  业处于稳定增速时期,塑料制品产量稳定,质量和层次不断提高,新品种也不断涌现。塑料制品在满足日用消费品市场需要的同时,不断在下游包装、建筑与装饰、汽车、机械、家电、邮电、农业等领域得到应用。同时,国内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消费市场升级呈现新趋势,人们对优质产品的需求将日益旺盛。随着中国从“制造大国”跨入“消费大国”,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激增,这将有助于塑料制品行业向高品质方向提升。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塑料制品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随着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升级,高档产品比重逐步加大,基础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市场空间仍然较大,产值可保持较高增速,在满足社会一般性需求的基础性应用领域保持稳步增长情况下,高端应用领域在逐步强化,塑料制品业仍处于上升发展阶段,转型升级在稳步推进。我国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包装行业对包装材料在保鲜、美观、运输、环保等方面的需求升级,我国PET瓶片产品市场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2014-2020年我国PET瓶片总需求量从583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95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8.50%,总体高于同期全球PET瓶片市场需求增长率。未来PET瓶片需求将形成成熟应用领域稳定增长、新兴应用领域快速崛起并扮演重要角色的新格局。预计2020-2025年我国PET瓶片总需求量将从951万吨增长至2025年的1200万吨左右,年复合增长率达5.50%。

  在需求方面,根据机构预测,2019-2024年亚太地区PET瓶片市场需求将保持5.86%的年复合增长率,高于全球5.33%的市场需求增长率。其中,我国瓶片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6.35%,仍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此外,中国市场功能性饮料和无糖饮料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大众对于“无糖无添加”、“场景饮料”等新概念饮料的需求明显提升。近期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发布的《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指出,无糖饮料的市场预计未来5年内将实现翻番,2025年将增至227.4亿元规模。在产能方面,我国是目前全球PET瓶片产能扩张的主要来源,国内PET瓶片行业领先企业充分利用全球产业转移与市场增长机遇进行产能扩张,2021年及以后预计以万凯新材、华润材料为代表的国内PET瓶片企业将有合计约170万吨年产能投产。总体而言市场需求向好趋势随着宏观经济因素改善,下游食品饮料企业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同时,受包装以及生产应用等领域广泛使用的驱动,行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行业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断升级迭代,PET瓶片应用领域逐渐扩大,性价比高且可再生循环的环保PET瓶片将越来越多的替代PP、PE等包装材料,预计未来片材及其他食品包装领域的需求量会继续快速增长,PET瓶片行业供需格局预计继续改善。出口市场方面,随着中国PET瓶片行业产能及产量的持续增长,作为全球供应能力和供应稳定性最强的国家之一,中国PET瓶片在出口市场方面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体现,预计中国PET瓶片净出口量也将继续提升。

  3.全球环保相关政策驱动再生塑料市场持续增长,rPET市场也迎来良好发展机遇。目前全球塑料制品生产量达到8.5亿吨/年,其中近九成塑料制品未得到循环利用,塑料污染问题刻不容缓。在我国,垃圾分类及废塑料回收再利用政策相继出台。在欧洲,欧盟委员会循环塑料联盟已征集近300家机构自发推进塑料回收利用,目标于2025年实现1,000万吨/年塑料回收再生量。“瓶对瓶”高端回收将是产业链发展方向。目前主要的PET瓶片回收方式仍是机械处理法,将废弃塑料经过破碎、清洗、分拣和加工后由塑料制品厂加工成型,物理法由于较难得到高黏度产品,主要降级为纤维级PET使用。化学法或物理化学法能够对rPET净片增粘处理得到PET瓶片瓶片,且可使用废弃聚酯纤维织物等原料,未来瓶对瓶的循环利用将是行业的发展方向。食品级再生瓶出口利润空间较大。与其他再生塑料品类价格普遍低于原生塑料的现状不同,由于欧盟政策规定2030年PET瓶中再生料使用比例不低于30%,并且可口可乐等国际龙头明确再生料使用目标导致高端rPET粒子供不应求,近两年欧盟食品级再生PET价格已超出原生PET价格200~700欧元/吨左右,形成了价格倒挂,食品级再生PET价格高达2万元/吨。

  2022年3月,第五次联合国环境大会通过《终止塑料污染治理全球协议》,法国、英国、智利、荷兰、南非、美国、加拿大、肯尼亚及印度等多个国家也已经形成国家塑料公约并达成区域协议,均要求增加塑料包装中的再生塑料成分。欧盟时间6月22日,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以下简称“欧盟碳关税”)通过,该法规于2023年5月17日正式生效,CBAM将于2023年10月1日正式启动、2026年正式实施。2023年10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为过渡期。自此,塑料行业也被纳入征收范围。全球塑料包装行业未来可能会面临全球公约压力及碳关税带来的“绿色贸易壁垒”。受到欧盟立法机关正式通过CBAM的利好消息的影响,欧盟碳价首次站上100欧元/吨的历史高位。此外,2022年4月1日起,英国实施塑料包装税(Plastic Packaging Tax)。该新税法将对广泛的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业、消费品、零售、食品和饮料、制药和化妆品。塑料包装税应付的税金取决于其再生塑料的含量是否低于30%(按重量计算)。在再生塑料的含量低于30%的情况下,应付税率为每公吨200英镑,由生产商/进口商支付。含有30%或以上的再生塑料的塑料包装无需缴纳该税。随着各国再生塑料含量的阶段性目标不断明确,我国有必要尽快制定相应政

  策、法规、标准等,切实扩大再生塑料应用比例。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欧盟CBAM新法案的行业范围增加了有机化工、塑料和氢氨,且将间接排放(外购电力的排放)纳入征税范围,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或进一步扩大。以塑料行业为代表,中国塑料制品呈现外需强的特点,并对欧盟的出口占比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2022年1-2月份塑料制品出口金额累计1,019.5亿元,对比去年同期909.9亿元,增长12%。出口成本上涨,将会影响出口欧盟的塑料企业竞争力。CBAM机制推动欧盟碳市场免费配额的退出,将增加欧盟整体产品的成本,也将促进中国欧盟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促进相关行业下游产品价格的一定程度上涨。另一方面,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入“关键5年期”。尽管CBAM正式执行期延后一年,但即便算上今年,距离CBAM正式启动仅不到5年时间。

  4.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实现减排减碳成了国际社会的共识。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从逻辑上看,降低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可从以下方式努力:(1)能源替代:用垃圾焚烧等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煤炭;(2)资源循环再生:塑料等原生材料的二次利用,城市及工业固体废物的分类回收、资源化等等;(3)节能增效:在工业、城市建筑等领域通过节能增效,实现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下降。可再生材料的发展是国家推动环保政策的重要战略。近年来国家政策对资源循环再生提出积极的引导和目标。例如,《加快推进再生资源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利用废旧纺织品、废旧瓶片生产再生纱线、再生长丝等,提高废旧纺织品在各个领域再利用水平。伴随着环境保护及资源循环利用在全世界范围倍受瞩目,很多领域开始将回收材料的使用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及强制要求。作为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原料,化学纤维90%以上为合成纤维,主要以石油资源为原料,降低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循环再利用水平是化纤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把发展化纤工业绿色制造、推进循环利用作为重要原则、目标和任务之一,指出要建立与发展废旧纺织品、废弃聚酯瓶等资源回收和产品梯度循环利用体系。国内再生纤维需求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环保需求快速提升,再生计划进入国际各大时尚品牌战略布局。如今,追求“可持续时尚”日益成为时尚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品牌来说,“可持续理念”已然不再是“理念”,越来越多奢侈品牌推出环保系列,一场环保与时尚的革命悄然拉开序幕。全球消费者对服装可持续和环保度的关注极大提升,对于消费者而言,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鞋服箱包既可满足可持续发展诉求,也可以彰显个性,顺应简单生活的新潮流。国际品牌抓住这一市场需求,纷纷制定再生材料计划和可持续发展承诺。例如,优衣库计划到2030年实现50%的服装面料可再生,ZARA计划到2025年实现旗下100%产品运用再生材料,耐克/阿迪目标到2025年实现运用可再生材料产品比例从约60%提升到100%/90%。国际品牌5到10年的环境友好生产计划,以及长期对再生材料和可持续生产方式的关注和要求为再生纤维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公司核心战略发展规划

  近年来,公司持续开展技术开发与革新,在新材料及再生材料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并取得样板项目商用落地,标志着公司发展实质性已经进入全新阶段。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及外延并购等方式,不断拓展工艺技术服务领域,从高品质尼龙6到尼龙66、再生聚酯、再生尼龙、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并将沿着新材料、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等国际前沿技术方向持续发展,充分验证了公司在聚合工艺技术研究及工程化放大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新技术研发方向契合轻薄、环保、可持续等新消费理念引导的新消费需求,推动公司服务行业的持续投资与发展,也为公司后续业绩的持续增长奠定良好基础。公司将持续发挥综合服务能力和特色技术优势,深入开展“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行动,以全方位提升工程技术服务能力为工作主线,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拓市创效、技术创新、从严管理、等重点工作,奋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成为新材料及再生材料领域国际水平的技术先导型工程服务平台型公司。

  1.完善合成材料上下游关键资源布局,强化项目承接综合实力

  随着化纤龙头企业投资进入石油炼化领域,标志着化纤行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对比发达国家工业进程,炼化企业往往经历“拱门型”发展历程,即炼化企业多发源于某一细分化工领域并逐步向上游发展形成原材料自我配套,最终发展成为大型炼化化工一体化集团。在炼化投产解决基础化工原料供应之后,反之向下游精细化工各领域不断深化发展,逐步健全多品类细分产业链。公司立足于聚酰胺聚合、纺丝产业环节的技术及市场优势,正在布局上游己内酰胺行业关键技术与服务。报告期内,“炼化一体”、“头部效应”的行业发展趋势愈发明确,企业通过横向联合与垂直整合,实现存量资产的重组和优化,促使化纤行业进一步走向成熟。其中,规模大、实力强的精对苯二甲酸-聚酯企业、己内酰胺-锦纶企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炼化、化纤及纺织的一体化生产,提高产业链掌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公司迎合行业发展规律,一方面提升自身工程承接综合实力为获取更大体量项目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不断横向纵向孵化与积累新技术,最终实现公司聚合物工艺研发能力的跨领域复用。2019年公司完成了对浙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39.5%的股权投资,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有利于公司向聚酰胺上游产业链发展,使得公司业务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实现己内酰胺-聚酰胺聚合-纺丝三个产业环节的综合技术服务能力,提供业界唯一的全流程性能保障,强化公司在聚酰胺、聚酯工程技术服务领域话语权。公司始终遵循国外成熟工业体系工程技术服务商业模式,着力提供成熟先进的工艺技术、通过专利、专有技术结合工程设计、核心装备设计和施工管理经验,为客户提供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工艺解决方案。

  2.重视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领域,突破“品质瓶颈”,为业绩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

  全球范围内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欧盟在塑料治理方面长期走在世界前列,根据2018年《循环经济中的欧洲塑料战略》,欧盟将在提高塑料回收的经济效益,减少塑料垃圾产生,防治海洋塑料污染,推动投资与创新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4大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以减少废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其中PET(聚酯)瓶作为目前国际上回收再生行业中较为成熟的一个类别,根据欧盟的目标,到2030年,欧盟的塑料瓶将含有至少30%的可回收成分,欧盟成员国也同意到2029年实现塑料瓶90%的回收目标。自2021年1月1日起,欧盟批准实施“塑料包装税”,促使更多企业积极兑换可持续包装承诺,以可口可乐为首的饮料巨头欧洲合作伙伴承诺,到2025年在西欧使用的PET瓶至少使用50%的再生塑料。自2017年工信部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至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及“鼓励塑料废弃物同级化、高附加值利用”。由此可见,对PET瓶进行“瓶对瓶”的同级循环更符合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原则。伴随碳中和的推进,一旦国内政策开始向欧洲看齐,将迅速打开行业的成长空间,除政策的驱动外,终端消费品企业出于ESG考量主动推动PET塑料回收再利用也是促进再生塑料行业发展的动力。我国正在提速塑料制品循环使用相关政策的出台。开发废旧瓶片物理法、化学法兼备的高效连续生产关键技术,突破废旧纺织品预处理与分离技术、纤维高值化再利用及制品生产技术,都是再生塑料行业发展的掣肘。国内废旧聚酯再生行业的核心难点也在于,废旧材料再生降级明显,质量波动大,难以攻克“品质瓶颈”,产品批次稳定性差,难以实现高附加值。公司子公司Polymetrix在聚酯技术、品牌和渠道方面享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应用于目前世界最大的食品级PET生产工程。再生rPET超净生产技术以高食品安全性和优良品质而闻名,并获得了可口可乐、雀巢、达能等世界级食品饮料企业食品级包装材料资质认证,是最高安全级别的高值再生聚酯材料使用领域。“高价值”、“低成本”也将使公司的再生业务具备市场化竞争能力,也将为公司国内再生材料市场的开拓提供最具说服力的证明。

  此外,近年来全球兴起的化学循环技术可以在塑料垃圾的分子层面进行裂解和重组,在处理废旧化纤纺织品领域有很大的优势。化纤制品的化学法循环再生也是当前国际化工巨头重点关注的消费后塑料回收策略,其主要优点是可以实现废弃化纤制品的完全循环再生利用,是打造“化纤制化纤”闭环的关键环节。化学循环对能源、技术的要求比较高,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聚合物公司正致力于研究塑料分解技术和规模化成套工艺技术,以提高化学循环的经济性,并提升再生品质。报告期内,公司应对客户台化新材高端尼龙产品出口的新兴市场需求,依托公司自有知识产权的解聚技术,开发了化学法再生尼龙工艺技术解决方案,标志着公司在化学法化纤循环再生技术领域取得关键突破。

  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提升,化学纤维所处的舆论环境也越来越严苛。目前,全球纤维加工量约为1亿吨,化纤在其中的占比约为70%,其中绝大多数还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主要以石油资源为原料,作为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原料,如何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循环再利用水平是化纤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降解的化学纤维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现实的关系到全球化纤行业未来命运的命题。Lyocell纤维作为新型纤维素纤维,因原料天然、生产工艺绿色环保等特性而成为行业发展热点。从应用上Lyocell纤维具有再生纤维素纤维手感柔软、悬垂性好、吸湿性优、穿着舒适等特性,而且其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可与合成纤维相媲美,弥补了传统再生纤维素纤维强度低、湿模量低和耐碱性差的不足,是推动传统粘胶短纤维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十三五”期间,化纤行业将围绕落实《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重点任务,加快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Lyocell纤维被列为《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中的重点课题。公司多年研发的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关键装备的制造技术领域产业化实例落地,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Lyocell纤维单线大容量生产技术提供方,以及国内第一家Lyocell行业EPC系统集成服务商,这不仅使公司更有机会把握填补国内供给缺口市场机会,更促进Lyocell行业形成规范与标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3.构筑工业AI生态模式,产品覆盖化纤全领域新增及存量市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经济越来越呈现数字化特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应准确把握数字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彰显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潜力。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进一步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拓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源源不断迸发出强大的发展活力。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迈上新台阶,对GDP增长贡献率连续六年保持在50%以上。产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一二三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加速“上云”,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20%。农业生产领域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比例超过8%。工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互联网平台超过80个,连接了40万家企业,连接工业设备已达6000万台(套),工业应用程序超过25万个。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规划》指出,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公司认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对数字化的需求日益迫切。数字技术有效牵引生产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升级,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延伸拓展,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自动化与智能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公司业务展开紧紧围绕产业升级这两大主线,即解决生产工序的自动化难点、断点,开发专业机器人系统,实现产线全流程自动化贯通;解决厂区的数据孤岛问题,搭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通过数据聚合与技术融合整理行业知识图谱,并将工艺Know-How封装成微服务工业APP,为用户提供专业、安全、高效的工业AI集成应用服务。公司的工业AI业务发展是对于公司原有商业模式的有效补充,此业务不仅覆盖化纤全领域新增及存量市场,大幅度扩充了公司的服务客户数量,还将通过系列性自动化技术改造及定制化工业APP软件应用开发,保持与客户的持续服务粘性,有助于公司对冲全球经济波动,增强公司业绩的稳定性。

  (三)2024年度经营计划

  1、推广聚酰胺产业链技术,把握尼龙66高端民用丝市场机遇

  近年来,随着PA6原材料己内酰胺及PA66原材料己二腈进入产能集中投放期,推动中下游产业链同步配套发展。2019-2022年我国己内酰胺总产能持续扩张,国内己内酰胺产能复合增速达到8.68%。截至2022年末,我国己内酰胺产能约569.00万吨/年,预计未来2年继续有大量己内酰胺产能释放,从目前投产预期来看,2023-2024年己内酰胺计划新增产能114万吨。预计未来PA6产业链价格有望进入长期下行通道,有利于带动锦纶消费需求的加速渗透。可类比的是,自2022年己二腈技术突破,尼龙66产能扩张预期也将复制产业链一体化的发展规律,促使尼龙66产业链下游各分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应用逐步完善。报告期内,国家扩大内需战略以及各项促进消费政策显效发力,消费结构升级持续发展将增加对锦纶差别化、高端化产品的需求。如何根据品牌客户的定制需求进行精准研发,快速抢占高端市场以及持续提升自身产品附加值成为纺丝领域相关企业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公司核心技术服务领域的PA6成套工艺技术解决方案,已覆盖从己内酰胺、PA6、66聚合至纺丝的全产业链范围。公司将紧跟国际化的功能性纤维发展趋势,打造以高品质纺丝级聚合及高品质纺丝技术为产业链一体化为主线,以差异化、高端化进口替代为目标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公司在尼龙领域高质量发展并保持领先优势。

  2、突破高性能纤维回收关键技术,开发涤纶、锦纶化学法再生解决方案

  近几年,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废塑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等一些列政策。同期,放眼国际社会,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达成了《终结塑料污染:制定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文书》的历史性决议并同意将于2024年前就此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以及今年欧盟正式通过的碳边境税(CBAM)等重大里程碑政策出台,也将对中国市场资源循环再生领域的发展进程将起到重要影响。公司紧密关注及研究上述新政策及新产业趋势,继续推进我司塑料同级再生技术在国内打造样板工程的落地机会。

  公司积极布局化学法纤维回收技术,可用于旧衣物回收。公司突破纤维高性能回收关键技术,开发涤纶、锦纶化学循环解

  公司看好化学法更有利于解决服装废弃物循环再生的处理优势,化学法将作为公司下一阶段再生塑料技术的重点布局方向,有助于公司形成物理回收、化学回收相互结合的、全面的废塑料循环技术体系,更大程度匹配低值塑料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场景。公司通过与台华集团签署化学法循环再生尼龙材料实现尼龙行业的产业化落地,接下来公司将积极布局聚酯行业化学法循环,实现从废旧衣物到再生聚酯切片、再生聚酯纤维,再到新衣物的“闭环”绿色循环再生,为公司顺应国内外塑料及纺织品循环再生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3、主动升级《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V1.0》技术架构

  报告期内,公司《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V1.0》正式在行业销售,并取得了良好的用户反馈效果。当前,工业正处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又恰逢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机遇,公司计划将大模型应用到后续智能体解决方案的工艺优化和技术迭代方面,以求在短时间内缩小最佳工艺参数的筛选范围,以缩短测试周期,节约开发成本。公司《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V1.0》已经实现将工业互联网“端-边-云”协同计算架构有机融入行业核心装备及产线,构建了人机业务闭环的智能制造系统,顺应了边缘计算和大模型结合的热点方向。在工业互联网中,有许多需要在设备或边缘上进行实时处理的场景,大模型的轻量化和边缘部署将成为一个趋势,使得智能决策更为实时、高效。

  4、建立长效人才激励机制

  公司积极引进和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梯队,拓展各类人才专业领域幅度,通过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制定有针对性多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畅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持续为公司的战略落地提供人才的保障,进而为公司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持续实施,彰显了公司持续贯彻企业发展与员工利益高度契合的相互促进的模式,有助于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四)主要风险因素及应对

  1、国际经营风险及外汇风险

  全球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地缘竞争与地区冲突日益增多,境外经济下行,经济活力整体呈现大幅下降趋势。部分国家制定针对性的贸易限制、技术壁垒、经济制裁规则等,遏制打压中国企业,将加大公司国际化经营风险。另外,子公司Polymetrix业务遍布亚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地区,日常运营中涉及人民币、瑞士法郎、欧元、美元等多种交易币种,公司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后,上市公司合并报表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未来随着瑞士法郎、欧元、美元等币种之间汇率的不断变化,可能给公司未来运营及经营成果带来汇兑损益风险。针对该风险,公司持续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密切跟踪原辅材料采购价格和汇率变化,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及时调整应对措施。健全完善境外合规管理体系,强化涉外法治管理、国别风险分析,深入研究并重视运用相关规则,分类分区制定安全可行策略,筑牢国际经营风险屏障,提高国际经营风险应对能力。

  2、技术变革导致的业务波动风险及核心人才流失风险

  公司是典型的轻资产技术研发驱动型企业,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革新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是公司的生命线,维护技术团队尤其是核心研发人员的长期稳定是公司竞争力的必要保障。就未来发展而言,公司立足于国际水平的工程技术服务模式,掌握供应链深度融合的协同研发生态体系,强调“产学研用”一体的工程化转化能力,均是保持专有技术及工艺解决方案在主要服务行业国际先进性的重要条件。因此,公司持续关注聚合物材料及原料技术的产业化演进方向,并积极投身于行业前沿课题(如大容量聚合、生物质材料、差别化纤维、聚合物化学法再生等生产工艺开发)的研究中,谨防技术变革导致公司核心技术落后的风险,保持公司工艺技术及装备技术的领先优势。此外,公司针对技术团队流失风险,利用资本市场优势,采取多种模式奖励激励措施,实现核心团队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协同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公司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继续实施,激励范围涵盖绝大部分的核心技术人员与中层管理人员,起到了稳定公司组织结构、促进团队业务发展的效果。

  3、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收购Polymetrix形成25,318.55万元商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要在未来每个会计年度末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未来标的公司的经营状况及盈利能力没有达到预期,则公司会存在计提商誉减值的风险。针对该风险,公司积极帮助Polymetrix开拓中国市场,通过在战略、市场、供应链、人才、管理等多个层面相互协同,增强

  Polymetrix的项目承接能力和竞争实力,提升其盈利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