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百灵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30 03:11:19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贵州百灵(002424)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基本情况及发展阶段 公司在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中归属于“C27医药制造业”类别。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其发展进步与国民生活质量提高息息相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更加凸显了医药行业在国民健康和公共卫生方面的守门人角色。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行业政策不断演化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常态化,持续扩大药品集采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在国家推进健康中国的实施进程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医药行业不断变革、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医药行业正驶入高质量、健康发展的轨道。 我国卫生医疗支出占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医疗保障力度不断加大。首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卫生医疗事业。 但从全球来看,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还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预期国家仍会不断扩大医疗卫生支出占比,给行业发展带来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激励。其次,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日益完善,覆盖面更广,保障力度更大。根据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强的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已由2011年的200元/人提高到了今年的670元,12年增加了470元,提高了2.35倍。为提高居民参保率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幅提高了居民的健康保障能力。医保制度的加强,将会给医药消费带来长期、坚实的发展基础。随着党和国家对卫生医疗事业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也更加科学、理性,国内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将持续高速增长,给全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2023年作为“十四五”发展时期的第三年,从医药行业年度政策的发布情况来看,国家加大对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本年度国家层面发布医药行业相关政策200余条,省级层面发布政策1400余条。医保方面,备受关注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及谈判药品续约规则优化、医保基金监管高压态势逐步形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开展;医疗方面,合理用药、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等方面均有重要政策发布;医药方面,为临床试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优先审评审批等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药的研发步伐。 公司产品主要涵盖医药制造业的中成药(民族药)细分行业。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具有独特优势与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与发展。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家层面大力支持中药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包括《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重磅文件,基本覆盖了药品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消费使用的各个阶段,对鼓励、支持和规范中药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期望从“传承精华”走向“守正创新”。报告期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围绕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西医协同推进等8个方面细化落实方案,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进一步明确中药新药研制与注册管理等相关规定,加快中药企业传承创新进程。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中药产业稳步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传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研发创新方面,据米内网统计,2023年我国共有58款中药新药获批临床,23款中药新药提交注册申请,9款中药新药获批上市,数量均有明显上升。 2023年7月,医疗反腐拉开帷幕,行业整改,医疗合规等成为后续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9部门共同启动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医药行业“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坚决整治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构建风清气正的行业氛围,为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2023年行业政策致力于优化医药产业结构,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降低医疗保健成本,推进医药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展望 2024年,医药工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急需克服困难重回稳定增长的轨道,中药民族药产业需要抓住创新机遇,在高质量发展中寻求突破。 2、周期性特点 医药行业为弱周期行业,受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较小。随着人们经济条件与健康需求的逐步提高,以及国家持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相对稳健的发展态势。但多年来医药行业内也存在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多但技术含量较低、总体竞争力弱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随着医药改革不断深入和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格局的形成,部分产品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面临淘汰或被兼并,医药行业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3、报告期内新公布的法律法规政策对所处行业的影响 (1)2023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强化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监管,优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重视中药上市后管理,提升中药标准管理水平,加大中药安全监管力度,推进中药监管全球化合作等9方面提出了35条具体措施,有利于中国特色的中药科学监管体系的建设,推进中药产业发展。 (2)2023年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该规定明确了在新形势下中药注册管理的方式,特别是中药注册分类与上市审批、人用经验证据的合理应用、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等方面,有了明确的工作规范,对相关企业的研发、注册以及企业未来产品管线的发展方向指明了方向。 (3)2023年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提出a、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着力彰显优势、夯实基层、补齐短板,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优势,提供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b、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围绕中药种植、生产、使用全过程,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促进中药材种业发展,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种植,提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c、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重点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布局一批中医药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装备项目,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传承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4)2023年3月,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产生拟中选结果,此次集采有39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2023年11月,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产生拟中选结果,41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8%。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组织开展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纳入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 2023年中药集采持续开展和落实,成药、饮片和配方颗粒都开展了集采工作。2023年6月21日,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信息公开大会在武汉召开,公布全国中成药集采拟中选结果,15种药品平均降价49.36%,低于2023年3月第八批国家药品集采56% 的平均降幅。与化学药品相比,中成药集采规则有所不同。中药集采采用综合评分,规则上价格降幅不是唯一打分依据,而是综合考虑产品质量安全、企业创新力、供应能力等多项因素。由于中医药上游的涉农属性,中成药集采降幅有限,在中成药集采中,具有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将持续占优。中药产品全面集采,也意味着中药产品的管理和营销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药集采是行业变化的大势所趋,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机遇。 (5)2023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不断完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清晰明确,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服务监管等机制不断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全体老年人。推进医养结合产业发展为药企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也促使药企调整产品结构,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和研发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6)2023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开展常态化监管。从飞行检查、专项整治、日常监管、智能监控、社会监督五个维度出发,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基金监管常态化,有利于更好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合理、规范、高效使用。 (7)2023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提出优化完善采购规则,规范投标企业行为,防范潜在不公平竞争风险,营造风清气正采购环境;指导各省年内至少开展一批(含省际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第八批、第九批国家集采相继落地,平均降价分别为56%、58%。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已进入常态化。 (8)2023年7月,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此次集中整治的内容重点在六个方面:一是医药领域行政管理部门以权寻租;二是医疗卫生机构内“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以及药品、器械、耗材等方面的“带金销售”;三是接受医药领域行政部门管理指导的社会组织利用工作便利牟取利益;四是涉及医保基金使用的有关问题;五是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在购销领域的不法行为;六是医务人员违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通过采取自查自纠、集中整治、总结整改等措施,对医药行业的突出腐败问题,进行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建立完善一系列长效机制,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9)2023年10月,广东省药品监管局牵头主办的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药品监管协作会议在珠海横琴召开,讨论通过了《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风险信息通报工作指南(试行)》和《粤港澳大湾区中药标准建设工作方案》两项文件,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药品监管协作的面对面会议机制,并计划形成机制性会议。 (10)2023年12月,国家医保局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本次调整在坚持“保基本”的基础上,着力更好地满足广大参保人的基本用药需求,继续“突出重点、鼓励创新、补齐短板、优化结构”的调整思路。本次调整申报条件主要包括近5年新上市或修改说明书的药品、罕见病用药、国家鼓励研发的儿童药和仿制药以及国家基本药物等。经相应程序,本次调整共新增126种药品,其中肿瘤用药21种,新冠、抗感染用药17种,糖尿病、精神病、风湿免疫等慢性病用药15种,罕见病用药15种(其中阿伐替尼片同为肿瘤用药),其他领域用药59种。同时,调出了1种即将撤市的药品。本次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将增至3,088种,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进一步得到明显提升。在谈判/竞价环节,共有143个目录外药品参加,其中121个谈判/竞价成功,成功率为84.6%,平均降价61.7%,成功率和价格降幅与2022年基本相当。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均未发生重大变化。 1、公司主要业务及主要产品 本公司是一家集苗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药上市公司,独家苗药产品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咳速停糖浆及胶囊和非苗药产品金感胶囊、维C银翘片、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都为公司主要盈利产品,上述产品在心脑血管类、咳嗽类、感冒类、小儿类药品市场中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公司积极开拓以糖宁通络为核心竞争力的苗医药一体化项目,近一步扩大推广范围。 公司主要产品情况: 2、行业地位 公司现已是贵州省新医药产业骨干企业和全国最大的苗药研制生产企业。2023年6月,2022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重磅发布,凭借稳健的研发生产实力和强劲的市场推广能力,公司入选 2022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系列榜单“中国中药企业TOP 100排行榜”,位列第44名。2023年12月,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主办的“首届OTC品牌大会”中,公司荣膺“2023 年度中国非处方药生产企业榜”第 13位。同时,公司产品咳速停糖浆/胶囊、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双羊喉痹通颗粒、金感胶囊等 12款产品位居各类别产品榜前列,上榜数量创历史新高。2023年12月,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的2023中国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中国中药品牌建设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重磅发布了 2023年度中药品牌研究报告,凭借出众的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公司荣登“2023中成药工业TOP100”榜单,位于第32名,排名持续上升。 报告期公司明确围绕“强化公司在苗药领域的龙头地位,力争成为中成药领域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这一战略目标继续扎实进行全方位的竞争力建设,以实施“科技苗药、文化苗药、生态苗药”为抓手,通过打造规模化制造平台、全渠道营销平台、大品种创新平台、产业链整合平台,对既有的优质苗药资源提升规模和效益,同时深耕苗药的宝库,加快苗医药一体化项目(中医糖尿病医院)开发,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管理团队的建设逐步加强,营销队伍能力积极增长,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合理,成本控制工作有效推进,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和盈利能力得到加强。 3、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已经成为刚需,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必将发挥更大作用。在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在人民健康观念改变、生育政策进一步开放、老龄化社会到来的新形势下,中医药的卓越表现已经在国内外形成共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认可度不断提升、需求日益旺盛。公司多年来深耕主业发展,形成包括中药材种植、医药制造和药品流通、医疗服务、大健康产品等一二三产业的全覆盖的完整产业链条。在政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司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也未发生因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核心技术人员辞职、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影响的情形。 1、品牌优势、品种优势和产品结构优势 品牌影响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持续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以提升公司品牌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及相关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的“百灵鸟及图”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2024年 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中药保护品种公告(第16号)(2024年第47号)》,根据《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规定,批准公司生产的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为首家中药二级保护品种。 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产品结构,一线品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属于心脑血管类药物,近几年销售规模实现稳定增长。二线品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双羊喉痹通颗粒、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维C银翘片和咳速停糖浆及胶囊覆盖了感冒类药物、咳嗽类药物、儿童类药物、咽喉类药物等市场,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三线品种金感胶囊、风寒/风热感冒颗粒、康妇灵胶囊、泌淋清胶囊、经带宁胶囊、消咳颗粒等产品覆盖了妇科类药物、泌尿系统类药物、咽喉类药物等市场,报告期内通过营销整合和市场开发,销售额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态势,市场影响力逐步提升。 目前公司产品结构合理、品种丰富,有利于分散单一产品导致的经营风险,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随着医疗保险体制的推广及药品分类管理的规范实施,公司产品的结构优势将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公司知识产权情况 2023年度,公司共计申请专利8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3件;授权专利5件,外观设计1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效专利数为86件,国内发明57件,外观设计14件,实用新型15件。 2023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2023年新一批及通过复核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名单。凭借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突出的知识产权优势,公司被认定为“2023年新确定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此次入选是公司自 2015年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且连续多年保持审核结果优秀的基础上,在知识产权领域获得的又一国家级殊荣。 3、研发优势及科研项目情况 (1)公司一贯重视产品研发工作,将其视为推动自身发展的源动力,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公司已获得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全国创新型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贵州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企业、贵州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同时建立了现代苗药创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贵州省民族药(中药)复方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西南民族药(中药)口服制剂制造技术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现代苗药创新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 通过结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在“产、学、研、用”方面的资源,增强公司在药物研发方面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促进自主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构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推动实现各方资源互通、人才共育、技术共创、管理共建的全方位融合,形成产业深度统筹、良性互动、校企协同、产业升级,通过发挥科研项目成果转换优势,实现为企业科研与经营赋能,在大健康管理、品种研发、共建中医药科技转化服务平台、康养产业等方面实现盈利能力提升和企业价值增值。 (2)在研创新优势 公司在研新药有黄连解毒丸项目、益肾化浊颗粒项目、冰莲草含片、芍苓片、1.1类化药替芬泰项目、糖宁通络项目等,公司在研项目覆盖众多治疗领域,项目如获得批准上市后,将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对公司的战略布局起到积极作用。2024年2月,公司收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关于2021年度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部分课题验收结果的通知》(国中医药科技中医便函〔2024〕28号),经专家评审并结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公司共同承担的“苗药糖宁通络片防治糖尿病及视网膜并发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和机制探讨”(课题编号:GZY-KJS-2021-006)已顺利结题通过验收。 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加之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速,居民收入不断提及更加注重养生保健等多重因素推动下,中药行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公司在心脑血管、糖尿病、感冒、退热、止咳化痰、呼吸道等市场领域产品具有专有性,核心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中药除了开发生产药品外,还可以在药食同源的基础开发保健品等大健康类产品,具有很大市场潜力和开发空间。 4、营销网络建设持续完善 强大的渠道管理和终端覆盖是公司的核心优势之一,公司已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营销团队,随着多年的市场打造和沉淀,公司已完成全国 32个省、市及自治区营销网络的覆盖,积极推进OTC和处方药的市场推广和学术推广工作。公司通过分析终端客户需求情况的不同,结合公司产品的特点,针对商业批发企业、各等级医院、连锁药店、单体药店、诊所和基层医疗机构、电商平台的特点,通过做好渠道细分规划,积极推进各渠道团队的建设,加大产品的学术推广及培训体系的建设,制订出适合不同市场的销售方式和激励政策,加强自建销售队伍的发展。公司专业化的营销团队对企业文化高度认同,经验丰富,队伍稳定。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优秀的营销团队是公司实现销售不断增长的直接动力。同时公司近几年积极拓展贴牌产品业务发展,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贴牌产品已初步形成与公司品种互补格局,通过近几年的精耕细作,目前公司已与多家企业搭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包含央企、国企、民企,通过资源的互补可持续推动贴牌板块的高速增长。后续公司将进一步推动贴牌独家品种和黄金单品培育,大普药品种保质保量,优化产品结构,并协助贴牌产品在连锁、诊所、商业渠道销售,升级供应企业合作模式等为贴牌产品成为公司的新生力量、新增长点打下坚实基础。截至报告期,公司已在全国各省、市、地区建立了3,200余家一、二级商业,同时受两票制的影响,商业合作渠道已下沉到部分县域商业公司。公司与全国80%以上的终端客户建立了业务关系,全国终端客户已超过60万家,同时签约终端 VIP客户 10万余家,其中开发二级以上医院 4,500多家,三级医院1,600多家;公司与全国 95%以上的连锁药房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合作门店数超过26万家,特别是强化了全国性重点客户(NKA)连锁的战略合作,部分 NKA连锁已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公司近年顺应国家医改政策,向下延伸至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拓展基层医疗市场。公司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开发上已突破 10万家。公司自建的营销队伍在渠道上进行了细分、强化管理和培训后,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了良好快速的发展,促进公司产品更深和更广的覆盖,为公司今后的销售增长奠定了基础。 5、产能技术优势 公司生产线包括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软胶囊剂、丸剂、酊剂、喷雾剂、煎膏剂,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了的完善和提升,能够进一步保障公司以优质产品服务市场。 公司为进一步满足产能提升的需要,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的技改和扩建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扩大公司中成药品种的生产规模。2023年8月,扩能技改项目中药材醇提九条生产线已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正式投产。2024年4月,扩能技改项目中药材水提生产线已完成建设,正在进行各项生产设备的调试工作,后续待各项检验合格后便可马上投产。扩能技改项目整体投产后,将在大幅度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能的同时进一步实现降低生产能耗。整体项目完工后,公司中药材前提取产能将由原来的2.5万吨/年提升至 6万吨/年。公司将持续推进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产品质量、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水平的提高。通过扩大规模,提高装备水平,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生产出符合标准的高产、优质药品,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和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6、苗医药一体化项目发展 目前公司糖宁通络已在贵州省、湖南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获得《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批件》,正在积极推进解放军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河北省中医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武汉市中医院、山东省省立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等国内知名中医三甲医院的制剂申报工作,布局现已覆盖全国18个省区市,有望在未来两年实现广泛覆盖。同时公司与大医生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明医明诊互联网医院线上糖尿病诊疗的独家合作平台,将进一步扩大“糖宁通络”在全国市场的宣传、学术推广和患者应用工作等,公司苗医药一体化项目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医药工业稳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在技术创新、国际化、先进制造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但受相关产品销售减少等因素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出现下滑。2023年医药工业主要财务指标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表现弱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按可比口径计算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指标,2023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205.7亿元,同比下滑3.7%,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期整体水平4.8个百分点。发生营业成本14,401.6亿元,同比下滑2.3%,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期整体水平3.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约3,473.0亿元,同比下滑15.1%,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期整体水平12.8个百分点。 2023年是“十四五”战略规划落实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战略部署,通过 “规模化制造平台、全渠道营销平台、大品种创新平台、产业链整合平台”四个平台建设,紧盯经营任务目标,抢抓国家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机遇,夯实主业,不断优化公司组织架构,有序推进销售模式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营销区域和渠道,加快创新研发进度,组织优化协调内部生产要素,提升生产效率和保障能力,并在提质增效、精益管理、品牌建设等多方面开展工作,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强化内生增长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6,297.1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0.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451.1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99.34%。公司2023年度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为: 1、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增加7.23亿,增幅为20.42%。但因中药材上涨、产品结构变化、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报告期毛利率较上年下降4.82%; 2、报告期公司销售费用为23.11亿元,较上年增加7.8亿元,增幅51%。增加的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公司对销售模式进行调整,将部分省区销售模式调整为直营模式,增加了部分销售费用;(2)报告期公司对结算模式进行了调整,严格按照销售政策执行了考核工作,增加了预计的销售费用。推进直营模式的改革工作,将有利于公司营销体系健康持续稳步的发展,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 3、报告期公司管理费用增加0.33亿元,增幅15.01%。增加主要原因为公司在报告期产销量规模提升,管理人员增加薪酬提升;同时报告期品牌建设活动增加,相应办公会务招待费有所增加。 4、报告期公司财务费用降低0.13亿元,降幅13.15%,主要系由于利率有所降低利息下降。 5、报告期公司投资收益降低0.39亿元,降幅133.75%,主要系上期公司处置成都赜灵股权获得投资收益0.43亿元。 6、报告期公司资产减值损失降低0.21亿元,降幅83.18%,主要系公司计提原材料跌价损失。 报告期公司开展的主要工作: (1)依托制造能力,强化产供销衔接,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公司坚持以制造能力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牢固树立精益管理理念,持续提升药品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优化产线布局,强化产供销衔接,推进降本增效落实,切实提升产品的生产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产品的综合实力。稳步推进产能释放工作,不断夯实制造基础。公司2020年开始建设的扩能技改项目(前提取三车间及配套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近一步增加 公司的前提取产能,补足公司生产环节的瓶颈,确保公司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的提取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该项目已在2021年底释放部分产能,2023年8月,扩能技改项目中药材醇提九条生产线已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正式投产。2024年4月,扩能技改项目中药材水提生产线已完成建设,正在进行各项生产设备的调试工作,后续待各项检验合格后便可马上投产。扩能技改项目整体投产后,将在大幅度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能的同时还能进一步降低生产能耗,公司中药材前提取产能将由原来的2.5万吨/年提升至6万吨/年。同时公司也在对其他生产线持续改进和提升生产效率,对标国内外先进生产工艺水平,加快引进和换代新一代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系统,以适应和满足公司产品开发和业务创新战略需要。 (2)积极加快产品研发,推进技术创新 公司一贯重视产品研发工作,将其视为推动自身发展的源动力,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报告期公司黄连解毒丸、益肾化浊颗粒、冰莲草含片、芍苓片、替芬泰片、糖宁通络等研发项目均在有序推进研发进展。目前公司糖宁通络已在贵州省、湖南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获得《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批件》,正在积极推进解放军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河北省中医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武汉市中医院、山东省省立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的制剂申报工作,布局现已覆盖全国18个省区市。2024年2月,公司收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关于2021年度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部分课题验收结果的通知》(国中医药科技中医便函〔2024〕28号),经专家评审并结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公司共同承担的“苗药糖宁通络片防治糖尿病及视网膜并发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和机制探讨”(课题编号:GZY-KJS-2021-006)已顺利结题通过验收。 (3)营销管理工作 报告期公司持续推进销售业务工作全面升级,销售部改为营销中心,新设市场监管部,将云南、四川、贵州、河南、广东、江苏、山东、湖北、湖南九个省区销售模式调整为直营制,改变以往单纯考核增长率的方式,引入人均效能、店均效能等考核项,全面升级对销售团队的要求。同时坚持以利润为首要导向,优化品种结构和价格体系,推进大品种培育工作,渠道上深耕全国性重点客户NKA、区域大型连锁LKA、诊疗板块等作为业绩增长的引擎,实现销量与利润的双增长。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探索产品出口业务的突破,依靠国 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加快海外市场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规模,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报告期公司已完成营销数字化平台搭建工作,解决了市场信息隔离,实现内控风控决策有依:强化商业数据采集,使用数据化平台进行数据分析,为营销中心制定销售政策提供指导和数据支撑;销售数据实时归集分析,为生产和销售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决策依据,为保供应提升决策效率,时时掌握市场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客户需求;销售目标和价值合理分配,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和销售数据分析情况,制定各市场及产品销售目标,优化销售人员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销售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逐步形成强大合力,进一步保障公司销售业务长期持续增长。 (4)积极拓展大健康系列产品 报告期公司积极尝试拓展大健康系列产品的开发工作,聚焦贵州丰富的产地资源,开发药食同源类大健康产品,实现大健康类业务拓展,目前开发产品涵盖软糖、植物原浆饮料、中药饮片等。同时公司也积极与本省知名企业探索大健康类产品合作模式,目前公司与贵州茅台(600519)(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将围绕健康、酒产品(低度潮饮如:利口酒、露酒等)、特色农产品三个领域,共同培育区域特色产品,打造黔地产业协作新样本,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促进地区乡村经济振兴建设,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公司后续将持续加大大健康产品的研发投入,努力提高大健康产品的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 (5)合规经营守住底线,筑牢公司高质量发展基石 公司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医药行业的监管政策,坚持宣传贯彻合规运营的企业文化;持续优化完善内控制度及风险防控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培训学习,并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应合规管理要求,通过各板块及多部门协同合作,确保公司合规运营。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二)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及新一年工作计划 重要提示:该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投资者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应当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2024年,贵州百灵将持续秉持“专精于药、专注于人”的核心价值观,上下坚决贯彻董事会制定的“强化公司在苗药领域的龙头地位,力争成为中成药领域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将“加强内控整改和扭亏为盈”作为重要核心工作,全面提升中成药(苗药)产业竞争优势,围绕“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通过打造规模化制造平台、全渠道营销平台、大品种创新平台、产业链整合平台四个平台,集中优势打造明星产品,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营收利润,聚焦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资本运作收益,最大限度地保护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使公司成为产品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品牌影响广泛、社会美誉度高的全国医药健康行业知名企业。 公司根据产业发展态势以及医药市场的变化,公司董事会制定了 2024年经营目标及计划,公司将聚焦能力提升,全力推进公司各项改革创新发展措施的有效落地,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全面开展内控质量专项整改工作 基于公司报告期存在的内控问题,公司将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全力做好内控质量专项提升工作。一是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及规范运作规则,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有关要求,公司全面梳理、完善内部制度;二是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职能。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将密切关注、定期核查公司与经销商之间销售费用政策执行、费用结算、费用计提、款项回收等方面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合法合规开展;三是加大对公司控股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的持续培训力度,将强化学习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的前提和基本要求,同时强化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将相关学习内容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贯彻到日常工作中,杜绝违规事项的发生。 2、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公司将按照中国证监会、贵州省证监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上级监管部门的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加强规范公司运作。持续完善治理结构及内控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保障公司决策、执行及监督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并借助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实现采购、生产、研发、销售、财务等业务领域的内部资源整合管理、内部流程的协同及管控、信息共享,保障产销计划有序进行,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强化集团化管理,加强对控股公司的管理考核,促进各子公司的稳健发展。 2024年,公司继续推进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加强财务管理,细化各项费用支出的预算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评价分析等内容。完善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以成本为中心,制定数据化的降本增效方案,不断提质增效,实现精益生产,实现对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公司将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常态化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财和物的管控,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保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等机构的合法运作和科学决策,充分发挥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独立董事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创造董事、监事、高管充分了解并履行职责的环境。 3、夯实核心业务领域,全力以赴增收创利 2024年将公司以战略规划为指引,聚焦主业,深化产业战略布局,拓展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在稳步发展现有业务的同时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挖掘现有主导产品潜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方位加强公司核心能力建设,创新赋能,提高供给优质产品的能力,提高对需求变化和市场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在产品的研发、生产、推广等各个环节探索利用智能化、自动化、互联网、大数据等工具,实现产业和服务的升级换代,着力于提高经营质量,关注现金流,关注盈利能力,关注资产回报率,通过对管理模式、销售模式、奖励机制的优化和完善,完成既定的全年经营目标,力争再创经营业绩新高。 同时公司将根据现有产品的增长趋势,合理统筹和协调年度生产计划,通过技改或新建产能项目等方式,合理优化和补齐生产环节中的瓶颈,为实现高增长率的产品快速增长提供充足的产能支撑。 4、稳步推进研发技术平台打造,加快重点研发项目进展 公司将继续加强研发创新体系的建设与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一方面公司将通过现有的研究开发平台,继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产、学、研、用”方面的合作交流,围绕新产品、新标准、新工艺的研发战略规划,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培养更多的自主研发人才。另一方面,加快做好现有研发项目的研究工作,包括黄连解毒丸项目、益肾化浊颗粒项目、芍岺片、1.1类化药替芬泰项目、糖宁通络项目等项目的新药研发工作,加快研发项目产业化的进度,增强公司在医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积极探索中医药创新发展之路,持续加大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院内制剂及同名同方药的研发力度。公司持续加大中医药研发投入,推动经典名方品种注册申报及生产落地,并关注院内制剂合作机会,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5、紧抓人才建设,积蓄发展活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高效的、灵活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通过培养、引进和外聘三种方式,扩充公司发展所需的技术开发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完善岗位竞聘、业绩考核、薪酬福利、人才评估等体系,继续加强公司中层领导和后备干部的管理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弘扬正气,培养员工的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6、质量、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公司将继续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一是持续整合公司优势资源,重视提高生产供应效率和技术水平,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本增效,释放产能,提升公司竞争力。二是继续加强质量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利用公司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与业内领先企业积极合作,提高质量竞争力。三是严格按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树牢安全发展观,强化底线思维、红线意识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标本兼治、从严从实、责任到人”的工作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务必做到重大风险隐患排查见底、防范治理措施落实到位,真正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持续改善安全绩效,推动公司安全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四是提倡绿色发展,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将环境保护、低碳管理、循环经济作为本公司发展战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运营生态体系,履行社会责任,追求持续发展,打造绿色药企。 (三)未来发展面对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行业监管与行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医药行业因关系到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国家监管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对医药行业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大。药品审批、质量监管、药品招标、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控费、两票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为整个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使公司面临行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若公司不能根据国家的医药行业法规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并研究相关行业政策走势,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持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研发、生产、销售、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管控体系,以积极适应新政策的需求,充分降低因政策变化引起的经营风险。 2、研发不达预期的风险 药品研发普遍存在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等特点,提高药物研发的科学管理是药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公司在研项目涉及生物药、化药和中药,不同的药物种类具有不同的风险,能否进入临床试验存在一定风险;由于试验结果的不确定性,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存在临床试验失败或者进度迟缓的风险;在研药品完成临床试验后,也存在不能获得药品注册上市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紧跟临床试验政策,科学管理在研项目,不断改进和提升研发水平,谨慎选择研发项目,优化研发格局和层次,集中力量推进重点研发项目的进度,同时开展战略性新品种研发以及探索性研究,拓展研发深度与广度。同时加强现有药品的深度开发,提高工艺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3、质量控制风险 医改政策的不断完善,药品 GMP、GSP飞行检查、跟踪检查以及频繁的评价性抽检,化学药一致性评价,对医药行业来说不仅仅是技术水平和规范化运行的持续加强,还有大量资金投入。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趋严和对企业生产经营要求的提高,质量装备升级,质量管理提升,保证生产经营合法合规,生产过程中以风险管控为核心,强化工序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公司对药材的原产地进行严格控制,针对重点品种,建立规范化的种植基地,保证药材来源及产地固定,从源头上保证原药材物质基础的一致性,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控性。 4、成本风险 原料成本、人工成本、改造成本等上升,而终端价格受到管制,使成本传导受阻,对公司发展和盈利空间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加强内部管理,通过提前研判市场,精准实施战略采购和储备,有效控制价格波动对采购成本影响,并通过基地种植,抑制骨干产品重要药材价格上涨;全面推动自动化、智能化、科学调度生产,降低生产成本。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手机等换新潮涌 消费电子企业排产忙
55家A股上市公司预计2024年扭亏为盈
-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就职演讲
- 突然爆了!900亿巨头涨停!房地产板块盘中拉升
- 美元深夜跳水,人民币飙涨超700点!中国资产爆发,A50直线拉升
- 手机产业链股活跃 瑞声科技涨3% 购新补贴激发换机需求
- 大幅换仓!刘格菘、林清源持股曝光
- 手机产业链延续涨势
- 国泰君安:豆包实时语音大模型上线 AI软硬件场景落地受益
- 知名软件工程师再添证据 OpenAI代理工具或发布在即
- 中信建投:持续看好创新药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