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讯飞鸿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8-19 20:51:19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佳讯飞鸿300213)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

  数字经济作为全球经济新力量,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于一体,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普及,数字经济将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各个领域,与交通、国防、政府等国家重点行业加速融合,赋能传统生产力改造升级,得到愈加广泛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紧跟时代技术变革,始于初心,臻于匠心,依托自身的科技创新优势,坚持“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路线,持续专注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ICT技术在垂直行业的应用,赋能行业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建设,致力于推动“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向更多行业拓展延伸,实现公司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公司以“+5G”策略为核心,聚焦主业,紧握市场发展机遇,通过持续的创新投入、优质的服务以及全方位的产业合作,自主研发了大数据平台—“飞鸿数”平台,智能视觉平台—“飞鸿安视”平台、私有云平台—“飞鸿云”平台、物联网平台—“飞鸿物联”平台等多个基础平台及应用平台,形成了具有智能感知、智能传输、智慧决策、智慧分析能力的“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智能融合调度通信系统、军事通信网通信设备、应急通信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智能综合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智能现场作业管理系统、道岔缺口监测系统、智能监管系统、通信安全监测系统等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客户实现智慧化运营、智慧化运维、智慧化管理。

  其中,公司的营业线作业安全智能视觉监测系统、铁路安全管控平台、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防护系统、铁路桥智能防护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实现了人工智能等新ICT技术进一步深入、有机地融合;通过算法和模型的标准化,实现智能视觉能力的动态管理,基于海量的视频数据,提供了大量的预训练模型,同时具备模型算法能力扩展,业务适应性更强,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为行业客户和自身增长带来了双赢的价值。公司基于铁路现行标准、规范和专业知识,运用语言大模型技术自主研发推出的国内首个铁路行业大模型技术产品——铁路知识智能助手,成功打造了铁路行业的知识智库,能够帮助从业人员快速掌握各类专业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助力铁路行业实现智能化、智慧化发展,为推动新时代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

  近三十年来,公司以创新驱动、多元思维突破技术边界,打破行业壁垒,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从感知、传输、决策、分析多个环节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高效的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了在交通、国防、政府、能源等多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并遍及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凭借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稳定性的产品、领先的技术水平、超前的预研能力、前瞻性的战略布局,赢得了国内外行业用户及专家的高度认可,在各个市场领域均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共同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新里程002219)。

  2、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1交通领域:数智化铁路新时代开启,“四网融合”全面发展

  交通领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轨道交通、民用航空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轨道交通:铁路数智化景气度攀升,海外铁路建设持续升温

  (1)铁路投资全面回暖,营业里程稳定增长

  2024年1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加快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持续扩大铁路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铁路基础设施投资,着力推动铁路转型升级。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交通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同月,国铁集团党组会议要求,促进铁路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深入推进数字铁路建设,加快发展铁路新质生产力;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中的铁路项目,推动铁路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切实发挥铁路投资的有效带动作用。2024年上半年,我国铁路投资全面回暖,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3亿元,同比增长10.6%。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万公里。2023年3月发布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规划》”)提到,到2027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其中高铁5.3万公里,普速铁路11.7万公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中央层面确定了国家中长期交通网规划建设要求。《纲要》指出,到2035年我国铁路网规模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7万公里左右。因此,未来十二年(2024年—2035年),我国将继续建设完成4.1万公里左右的铁路,平均年增长3,41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万公里左右,平均年增长2,083公里。

  (2)数智铁路大势所趋,新质生产力激发内生动力

  现在社会各行业已全面进入数字化建设新时代,智能化和数字化将持续赋能并推动各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铁路投资的回升,铁路里程的不断增长,对于铁路通信系统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不断落地。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国铁集团批复了5G-R试验频率,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铁路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我国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国铁集团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要加快铁路5G专网技术研究试验。《“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智能铁路”专栏中明确,2025年要“实施新一代铁路移动通信专网工程”。《“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也提出,到2025年,智能铁路成套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北斗卫星导航、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铁路实现更广泛、成体系应用。2024年2月,由国家铁路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联合印发《推动铁路行业低碳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到2030年,铁路电气化率达到78%以上。截至2023年底,我国铁路电化率为73.8%,仍存在着一定差距。《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发展列车智能调度和编组技术,采用5G、北斗等新的通信信息技术,优化列车调度和编组,提高列车运行效率;推进调度指挥智慧化进程;提升运营检修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广智能巡、检、修技术和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应用。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而数据要素作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新型生产要素,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和创新引擎作用,已逐渐被认定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生产要素。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式,为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带来强劲动力。《“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目标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并将交通运输列为十二个重点聚焦领域之一。《数字铁路规划》指出,到2027年,铁路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实现智能化,基本形成纵向贯通各层级业务场景,横向联通各专业系统的推进格局,数字铁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铁路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铁路数字化转型全面完成,铁路各业务领域智能化程度全面提高,铁路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增强,铁路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全面覆盖,铁路数据要素价值全面释放。国铁集团工作会议明确,2024年要制定铁路大数据应用三年行动计划。

  5G-R专网新时代的全面开启,数智化铁路建设景气度的攀升,进一步提升了对公司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需求,为公司拓展万物互联时代下的更多行业应用场景,奠定了优质基础,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公司已完成了基于5G-R的指挥调度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并具有包括智能融合调度通信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智能综合防灾安全监控系统、铁路线路安全环境巡防解决方案、铁路信号机房机器人等在内的多种产品和解决方案,为铁路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夯实数字底座,持续激活发展新动能,助力铁路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为铁路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全面覆盖,铁路数据要素价值全面释放做出贡献。

  (3)地方铁路和企业自有铁路快速发展,“四网融合”需求迫切

  在国有铁路不断向着高速、重载、智能铁路发展的同时,大量的地方铁路和大型企业自有铁路快速发展。《十四五纲要》也明确提出,建设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和重点港口铁路专用线,全面实现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实施方案》指出,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持续扩大铁水联运规模,推进大宗货物和集装箱铁水联运系统建设。公司在深耕国有铁路市场的同时,根据大型企业自有铁路客户和地方铁路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具备特色的“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通过不断推动公司新技术、新产品在铁路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推进公司业务链延伸,创造多极利润增长点,使公司产品能够充分满足铁路更安全、更高速以及更智能化的运营需求,为智能铁路赋能。

  随着我国城市群和都市圈的不断发展,对轨道交通“四网融合”需求日益迫切,特别是需要地铁和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的互联互通、融合发展。《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未来要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2024年7月,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明确“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并将“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作为重要任务。2024年5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监督管理的意见》也将在土建工程、信号制式、供电制式、通信信息系统等方面实现不同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标准协调配套和相互兼容,实现城市内外交通有效衔接,提高出行服务快速化、便捷化水平作为重要工作措施。公司一直致力于交通领域的解决方案应用,凭借其对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的深刻理解、对传统业务以及未来业务的无缝扩展、技术和业务场景的创新融合,灵活多样的组网方式以及快速服务响应等独特优势,相关产品已覆盖铁路18个路局,公司已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重庆等多个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项目中提前布局、全面投入并参与相关建设;相继参与北京大兴机场线、重庆地铁、成灌快速铁路、广珠城际、莞惠城际、佛莞城际以及山东济莱市域、青连城际等市域、城际铁路项目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市场拓展经验及成功应用案例。

  (4)“一带一路”广泛响应,海外铁路建设前景广阔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后,迈入新的金色十年。伴随其得到的更普遍的支持和更广泛的响应,海外铁路建设也持续升温。匈塞铁路第三段加速推进,塞尔维亚交通部表示已与中国签署包含铁道建设协议在内的约40亿欧元合同;中泰铁路也已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一期工程预计2028年竣工通车,二期工程预计2025年开工,2030年竣工通车;中吉乌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签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意愿的不断增强,相关合作持续落地,进一步促进全球铁路需求的快速释放。作为承接了多项“一带一路”重大铁路项目,部分产品和解决方案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相关市场份额的公司,海外业务也将释放更大的市场活力,迎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民航:智慧民航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

  民航产业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安全保障的重点行业,其行业组织、运行网络、重要信息系统等均是国家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十四五”是民航高速高质量发展期。《“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民航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民用机场数量要由580个提升到770个;保障起降架次从905万架次提升到1,700万架次,年均增长率12.9%;运输总周转量由799亿吨公里提升到1,75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率17.0%;旅客运输量由4.2亿人次提升到9.3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7.2%。《民航发展规划》将民航“十四五”发展分为2年恢复期和3年增长期两个发展阶段,2023—2025年是增长期和释放期,重点要扩大国内市场、恢复国际市场,全方位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2023年民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0亿元,连续4年超千亿。2024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将扩大民航行业有效投资,力争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千亿水平;加快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继续扩大智慧民航建设试点范围;加强民航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生产运行系统网络安全保障,增强系统可靠性和业务连续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

  1,400

  1,200

  1,000

  1,2221,231

  1,150

  作为民航领域完全自主的国产品牌供应商,公司将在民航领域进一步持续拓展,不断完善战略布局,为民航安全运行、方便旅客出行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2.2国防领域:国防预算持续稳定增长,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

  当今世界全球安全形势发生复杂且深刻的变化,俄乌战争、巴以冲突、亚太地区的频繁博弈以及全球地缘格局的不稳定性给国际稳定带来了压力。2024年,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防预算大幅增长,美国国防预算高达8,860亿美元,刷新了美国国防开支纪录;俄罗斯增至约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68.8%;日本为559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创历史新高。“十四五”期间是实现2027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十四五纲要》也明确,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2024年,我国国防预算为1.67万亿元,同比增长7.2%,从2010年的0.53万亿元到2024年的1.67万亿元,14年CAGR(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4%。国防预算的持续增长,保障了军工行业的整体稳定发展。但我国国防支出占GDP比重与美国、俄罗斯、印度这几个主流军事大国存在较大差距。据SIPRI数据库统计,2023年美国军费开支约9,160亿美元,同年中国军费为2,964亿美元,约为美国军费的32%。2023年美国、印度、俄罗斯这几个主流军事大国军费占GDP比重和财政支出比重的均值分别约为3.36%/2.44%/5.86%和9.06%/8.15%/16.14%,而我国的比重分别仅为1.67%和4.97%。我国国防支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8,000

  2023年全球军费支出前十国家军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不断向其他领域渗透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智能化战争日趋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发展,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信息能力作为战斗力形成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导性因素,已成为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关键所在。2024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正式成立,进一步深化国防信息化进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我国国防信息化开支已经从2015年的878亿元提升到2023年的2,186亿元。随着国防预算支出的持续增加,以及军用信息化装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军用信息化装备投资规模及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旧军用信息化装备更新换代及新信息化装备的应用拓展都将给行业带来市场拓展空间。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国防信息化开支在2025年将超过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6%。

  公司作为较早进入国防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之一,紧跟国家战略的指引,以全产业链条实现多业务技术点联动,融合智能科技、信息通信技术与军工科技,多年来为国防信息化建设提供定制研发与服务。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优势且具有较强的客户粘性及在位优势,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军军事通信网通信装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某类军用通信设备覆盖了战略通信网、战役通信网和战术通信网等,产品在军事通信网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未来,随着国防信息化、智能化的不断推进与落实,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将迎来愈加广阔的应用空间,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快速的业务发展。

  2.3政府领域:智慧口岸建设全面推进,赋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对外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桥梁,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口岸通关效率与管理运营情况对促进跨境贸易以及提升中国营商环境有重要意义,“十三五"以来中国对口岸的管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评估标准越来越严格,“十四五”为中国口岸建设分别制定了2025年及2035年目标,2035年将高质量完成“五型”口岸建设。《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指出建设智慧口岸,围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动口岸数字化转型,推进国际间互联互通,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应用水平;拓展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智慧海关建设中的应用途径,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新技术提升口岸设施设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和集成化、移动化、国产化程度;推动优化口岸与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旅游合作区等各类开发开放平台布局,促进协同发展。《“十四五”海关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海关业务信息化应用覆盖率将达到100%。《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规划》强调,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开展智慧港口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不少于5个。《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出要推动“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建设与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中明确“十四五”期间海南各口岸建设匡算投资总额约115亿元。2024年上半年,国务院批复设立重庆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开放云南勐满公路口岸、湖北花湖机场口岸、贵州铜仁凤凰机场口岸、新疆别迭里公路口岸。海关总署等四部门批复设立湖北鄂州空港保税物流中心、辽宁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内蒙古通辽保税物流中心、四川内江保税物流中心、浙江温州保税物流中心等。除此之外,其他监管场所场地和功能性口岸也在不断新增,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相关发展规划的陆续出台为“十四五”发展新时期的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伴随着口岸和综合保税区的不断开放和设立,共同绘制了行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打造智慧海关”作为2024年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也表示,2024年智慧海关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也为口岸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中指出,我们要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各国发展战略和地区合作倡议对接,深入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和区域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保障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同非洲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时,宣布实施“智慧海关”合作伙伴计划。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设立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的批复》(国函(2024)40号),这是我国第三个跨境经济合作区,立足打造沿边区的高水平开放平台,“一带一路”中蒙俄走廊的重要节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2024年6月,中越友谊关—友谊货运通道智慧口岸项目集装箱接驳区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该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为中国首个跨境智慧口岸建设按下“加速键”。

  公司作为唯一的海关总署互市统一版本开发商,综合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ICT技术,凭借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海关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风险监控系统、在途监控系统、海关辅助监管系统解决方案等多种产品及解决方案,持续打造了在海关领域的领先竞争实力,参与了云南、深圳、内蒙古、广西、重庆、北京、福建、湖北、陕西、宁夏等多个省市的口岸、综合保税区及跨境电商物流园建设,不断夯实了行业领先地位,助力我国智慧海关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数据要素价值的不断释放,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公司将乘数字化、智能化浪潮,紧握时代发展脉搏,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围绕铁路、民航、国防、海关等行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的信息通信理念与用户需求相结合,赋能行业建设,共建数字经济底座;积极优化经营策略,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实现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努力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3、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在保持调度指挥主线业务优势的同时,在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和智能安全、海关智能通关及物流监管等多个业务领域展开分形创新的积极探索,并通过内生加外延的方式,持续拓展业务范围,形成了在行业市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系列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积累了丰富的应用案例和广泛的客户群,赢得了国内外行业用户的高度认可;在交通、国防、政府等行业均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为公司产品升级和市场开拓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在交通领域,公司业务占据较大市场份额,长期引领技术发展和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形成标杆示范作用,并与多个行业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相关产品已覆盖铁路18个路局,并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包括世界上一次性建成的里程最长的重载货运铁路——浩吉铁路数字调度通信和隧道应急通信项目、世界上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铁路项目、京雄铁路项目、京沪铁路项目、青藏铁路指挥调度和应急通信项目、全球首例基于4G通信重载组合列车集群调度项目、世界运能最大煤运专线(大秦线)综合视频监控项目等。同时公司还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海外,承接了多项国际重大铁路项目,包括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铁路——中老铁路,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生产链走出国门的第一单——印尼雅万高铁,西非地区第一条货运专线铁路——几内亚达圣铁路,肯尼亚蒙内铁路通信系统项目,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通信系统集成项目,莫桑比克CFM铁路南线LTE-R综合调度通信系统项目等。公司逐步拓展了智慧机场等业务领域市场,为公司未来进一步拓展民航领域市场,助力智慧民航自主可控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国防领域,公司是我军军事通信网通信装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某类军用通信设备覆盖了战略通信网、战役通信网和战术通信网,产品在军事通信网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公司凭借多年的行业积累、成熟的技术水平、高安全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产品及服务,在客户中享有广泛赞誉。在国防信息通信方面,公司相关产品覆盖全战区及全军种,在该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指控类领域,公司研制的自主可控的多项产品已完成合同签订和交付。公司参与了“问天”实验舱、“天和”、“天舟”发射及对接、“天问一号”、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神舟系列、天宫系列、嫦娥系列”载人航天飞行等项目的通信保障任务。公司承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国庆70周年阅兵通信保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通信保障等,公司的系统解决方案得到广泛应用,在行业内取得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在政府及其他领域,公司在海关领域多种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成为唯一的海关总署互市统一版本开发商;在石油、核电等行业,公司产品得到用户广泛认可,公司承担了中海油集团海上通信融合系统试点项目、中石油应急指挥调度系统项目;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已成功在交通、能源等领域进行了试点应用,效果良好。

  1、产品或业务适用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情况

  从事通信配套服务的关键技术或性能指标

  (1)数字调度指挥通信系统不适用调制解调效率、信号差错控制指标和误比特率指标。

  (2)数字调度指挥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交换网络容量为4096×4096,会议总容量为512方,话务处理能力(忙时呼叫尝试次数)≥6×105次/每小时。

  (3)多媒体调度指挥通信系统不适用调制解调效率、信号差错控制指标和误比特率指标。

  (4)多媒体调度指挥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最大调度用户注册数:100,000,最大调度业务并发数:10,000,最大调度用户群组数:2048,最大单个调度群组用户数:255。

  2、公司生产经营和投资项目情况

  变化情况

  本报告期指挥调度类-标准产品平均单价出现波动,主要原因为公司本期产品构成类别变化导致。

  3、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订单情况

  4、重大投资项目建设情况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成立近三十年,创业板上市十三年,始终秉承着不断进取与突破的理念,依托自主研发,坚持追求对产品、技术等各方面的精益求精,积累沉淀了多项行业领先的核心工艺技术,并通过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以及商业技术秘密等方式奠定了在细分行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行业地位。公司以聚焦客户需求为核心,为全球客户提供集市场、研发、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客户服务,凭借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从“设备提供商”发展为领先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持续贯彻以质量为生命的经营管理原则,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念,以质量零缺陷为目标,以管理精细化为原则,建立了完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取得了包括CRCC(中铁检验认证中心)证书、铁路数字设备厂商认证证书、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认证、私有云可信云、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认证、安防工程资质(一级)在内的多项行业重要高级别资质,并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运作方式扩大公司规模,逐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先进的研发及生产技术、高效及精益的制造生产能力,优秀卓越的管理团队、研发团队、营销团队,共同构建了开放、连接与协同的佳讯飞鸿“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创新融合生态,铸就了日益平台化、统一化、国际化的佳讯飞鸿品牌体系,进一步实现了公司在交通、国防、政府等国家重点领域的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不断扩大,为公司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和完备的研发体系铸造领先的研发实力

  科技创新是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基石与源动力。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持续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过去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4%以上,2023年更是首次突破15%,达到15.57%。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7,409.6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6.08%。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和持续深入的研发活动,形成了行业领先的研发技术能力、完备的研发体系,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体系,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技术根基。公司持续跟踪当前技术发展方向,引入先进的知识管理模型,持续对繁杂庞复的知识技术体系进行有效的梳理、利用;把握市场前沿动态,强化产品预研能力,打造技术势能,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发综合实力、创新成果产品化等方面拥有实用性、创新性及前瞻性。

  (1)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公司始终重视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构建了科研技术研究、产品技术研发、应用技术开发三个层次的科研体系架构;依托国家发改委认定的“先进轨道交通智慧指挥调度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智能研究院,并携手公司研发团队、长沙、成都研发分中心及外部科研机构共同打造“三位一体”的创新研发平台,有力保证了较高的研发水平和研发质量,完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公司积极推进CMMI,在产品需求、规格、设计、测试、验证、生产、运维等各个专业领域构建各类成熟过程,开展能力建设;伴随着多年的实践与完善,在过程组织、技术研发、项目管理、方案交付等方面的能力跻身同行前列。

  公司及子公司济南天龙、六捷科技、深圳航通、智能研究院、技术公司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此外,公司还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北京数字经济企业100强”、“2023北京专精特新企业100强”、“2023北京高精尖企业100强”、“2023北京制造业企业100强”,开发的“基于自主可控的卫星与通信技术城市应急协同指挥系统研制”项目荣获“2021年度CICC科学技术进步奖”;子公司六捷科技为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子公司智能研究院、济南天龙、深圳航通均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济南天龙的“道岔缺口监测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软件获得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报告期内,公司成为首批通过“铁路四电数字设备产品认证”设备厂商,获得了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AAAAA等级”。

  (2)研发综合实力

  研发人员是研发创新型企业的核心。公司组建了一支国内一流、素质过硬的专家研发团队,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为研发创新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公司员工构成以技术人员为主,占比达50%以上,本科学历以上员工占比达85%以上。

  公司凭借多年的行业积累,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采取合作开放的模式,十分重视科研合作,聚集优质合作伙伴,积极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共同打造“产—学—研—用”的综合创新机制,构筑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圈。公司携手合作伙伴成立智能轨道交通信息通信技术(IRICT)联合创新实验室、宽带移动信息通信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5G专网实验室“载行”、陆地交通智慧感知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深入开展移动通信、铁路5G创新、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智能感知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创新,推进轨道交通领域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研发,助力新一代轨道交通的全自动运行与安全运营,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智慧轨道交通在智能装备与智能运维领域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

  报告期内,公司参股公司飞鸿云际与国能新朔铁路通信技术分公司合作成立了“重载铁路北斗技术应用联合创新实验中心”。

  (3)创新成果转化

  基于行业领先的研发平台和研发机制以及前瞻的技术预研能力,公司的科技创新实力持续提升,提出并践行“大、智、移、云、物”的技术发展路线,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创新、高效、可靠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技术应用及服务。公司基于“飞鸿云”的成功落地,持续探索“飞鸿物联”、“飞鸿数”等一系列自主品牌的创新应用。公司参与打造的“5G智慧广铁”项目荣获2022世界5G大会—5G融合应用揭榜赛二等奖;自主研发的基于AI技术的“飞鸿安视智能视觉PaaS平台”荣获2021年度“中关村轨道交通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并入选2022年度“最具转化价值科技成果TOP30”;“基于PHM技术的轨道交通设备自动化智能运维系统”入选2022年度“最具转化价值科技成果TOP30”;公司的“信号设备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系统”获得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公司通过长期研发和项目实施经验的积累,对轨道交通、国防、海关等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主导和参与了部分产品行业标准的制订,受邀参加了重要行业展会,从而使公司的研发效率更高、更有针对性,研发成果更具适用性。报告期内,公司参加了2024年亚太铁路及轨道交通展览会、包神铁路集团铁路先进技术装备展览、2024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黄埔海关2024年科技活动周等。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持续迭代和智慧指挥调度领域业务布局的不断扩大,公司加强“自主可控”应用技术的研究和5G在铁路行业应用的研究,加快推动5G等相关产品的研发,主编并发布了《智能铁路时代新基建新通信新动能白皮书》、《智能铁路通信云技术白皮书(2020)》和《铁路通信可信网络白皮书》,参编了《铁路下一代承载网应用技术白皮书(2020)》、《综合轨道交通5G应用技术白皮书》、《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5G-R)关键业务设备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

  公司研发实力的增强、自主研发的持续性投入和产品多元化的布局,使得公司在各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得到了更多沉淀,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愈发深刻,成为既懂技术又熟悉行业业务的“行业专家”,实现了与客户需求沟通的“零距离”、信息技术与行业业务融合的“零障碍”,为公司持续拓展海内外市场提供了重要保障,铸就了公司业绩的坚实基础。

  公司及主要子公司拥有多项代表先进技术水平的知识产权。截至报告期末,已注册和被受理的专利242项,其中发明专利163项;未申请专利以技术秘密保护的专有技术8项;软件著作权452项。

  2、丰富的客户资源和稳固的合作伙伴铸造卓越的品牌形象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指挥调度业务的高科技企业之一,专注于指挥调度控制系统在交通、国防、政府等国家重点投资和支持的行业中的应用。经过近30年的自主研发设计、组织生产、销售及技术支持,公司建立了“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创新融合生态,产品种类丰富,是国内少有的具有“智慧指挥调度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的上市公司。公司依靠稳定的交付能力、卓越的品质和优秀的服务,有效帮助客户提高智能化水平与经济效益,形成了众多有代表性的行业示范案例,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在与国内外客户的深度合作中,积累了良好的品牌认知和客户资源,不仅形成了高度的认同感和卓有成效的业务伙伴关系,而且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体系对接和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以优质产品为依托,凭借领先的研发能力、先进的技术水平、深厚的行业知识、高效的供货效率、良好的客户服务体系、周到的售后服务,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与信任,向铁路领域、国防军工领域、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知名行业客户提供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客户信息化建设。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神舟系列、天宫系列、嫦娥系列”载人航天飞行及交会对接通信保障、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国庆70周年阅兵通信保障、京张铁路、京沪铁路、浩吉铁路、京雄铁路、海南环岛铁路、粤海线、青藏铁路等;先后参与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天津等国内重要轨道交通项目;作为通信信息系统服务商,参与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铁路——中老铁路、采用了国际标准、全套中国制式的成熟产品方案——莫桑比克CFM铁路南线LTE-R综合调度通信系统项目、非洲首条使用中国标准的铁路——阿卡铁路项目、西非第一条城市轨道——阿布贾城轨项目、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铁路项目——蒙内铁路项目、“一带一路”第一条高铁——印尼雅万高铁、西非首条货运专线——几内亚达圣铁路项目。

  “一带一路”项目

  公司建立了售后服务大区制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质量与快速深度需求响应标准,全面保障项目实施及售后服务工作,实现了对重点区域、重点客户的服务网络覆盖,服务范围涵盖技术咨询、安装指导、系统调试、运营保障等项目全过程,最大化获取客户的需求和反馈意见,着力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主要服务网点及售后保障

  公司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做客户不可替代的价值创造者,赢得行业内优质客户的信赖与尊重,成为共同发展、共存共赢的长期合作伙伴,铸就了公司卓越的品牌形象,为公司后续可持续、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成熟的团队配置和专业的精英储备铸造坚实的经营发展

  卓越的人才团队是公司获得持续、快速发展的最核心要素。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人才第一资源战略,着眼于企业持续长远发展,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畅通人才发展渠道,持续提升团队的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定期会议、培训学习等方式积极提高自身及公司员工业务能力及知识水平,注重培育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专业精进,鼓励人才快速成长,已建立了一支稳定高效、自主创新、拥有成熟完善管理体系的专业团队,涵盖了技术研发、市场销售、生产运营、品质管理、财务管理、制造工艺等各个方面。

  笃行务实的核心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长期专注于相关业务的研发、生产和管理,对行业有深刻的认识,能够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公司技术方向和业务发展战略;专业深厚的研发团队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并始终以技术创新作为研发立项的战略依据,关注行业内技术的发展动态,对新技术及时跟进,能够保证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保证新产品的顺利研制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为产品的高质量产出保驾护航;营销经验和服务精神兼备的市场营销队伍,深知客户需求,能够及时把握市场动向,持续开拓新市场。敬业、稳定且富有远见的成熟团队配置及经验丰富的人才库是公司的宝贵财产,开放的人才发展平台是公司持续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为公司注入了新鲜活力,共同铸造了公司坚实的经营发展。

  4、先进的企业文化和高效的管控体系铸造雄厚的综合实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更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最终力量。企业文化对内是一种凝聚力,对外是一种辐射力。公司遵循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形成了先进的企业文化氛围;并以佳讯文化为中心,用共同的价值观激发公司整体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助力公司高质量增长。公司获得“首都劳动奖状”荣誉称号并连续五年获得“北京民营企业百强”、“北京市优秀职工心理服务助推单位”。公司通过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工团工作深度接轨、融合式发展,有效发挥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强化公平竞争、创先争优意识,激发员工的敬业精神及创造力,推动形成“党建强、发展强”互动局面,全面提升公司软实力,并获得全国企业党建先进单位、“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双爱双评”活动先进企业、“北京市100个两新组织‘党建强、发展强’党建品牌项目”、“北京市诚信品牌企业”、“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等多个荣誉称号,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民营上市公司党建工作优秀实践案例”。报告期内,公司党委、董事长林菁先生、党委书记张海燕女士分别荣获中关村科学城企业党委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挚友”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公司被北京市互联网企业工委首批命名为“北京市互联网党建重点企业”。

  公司始终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和行业内细分领域的发展动向,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和业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在公司规模和业绩提升过程中,不断完善集团化管控体系,建立了全面覆盖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等各环节的办公协同信息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强化平台化管理,提高了公司对各项经营活动管理的精益化水平。公司对内秉持稳健经营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决策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和减少公司的经营风险;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内部审计监察、重大事项报告及监督等机制,采用先进科学的信息化手段,加强成本管理,实现资源充分有效利用,提高了运营效率,在保障公司具有良好的运营管理能力的同时,保持了对市场的适应性;对外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树立公司在资本市场良好形象,并与客户、友商、供应链合作单位合作共赢,构建良性市场业态。报告期内,公司获得“第十九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优秀董事会奖”。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的智慧指挥调度业务所处的交通、国防、政府等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政策、投资规模密切相关。近几年国内外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加大,总体发展速度放缓,全球经济的未来发展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转向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若出现宏观经济较大波动、相关投资规模下降或政策调整,行业整体市场及竞争格局可能受到影响,给公司经营发展带来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加强对相关行业政策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研判,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早布局、积极应对,及时调整战略规划和业务布局;保障公司主业平稳发展的同时,深挖潜能,进一步探索行业外布局与发展的机会,推动业务布局持续向智能、低碳、绿色、环保等领域延伸拓展,创造多极利润增长点;持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整体运营能力,加强成本管控,提高公司风险抵御能力。

  2、新技术研发及市场竞争风险

  当前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和深化,对于研发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产品迭代率不断加快。公司作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积极进行行业内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工作。经过多年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公司的产品品质、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等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在指挥调度通信系统领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大量新技术、新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给市场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公司未来在新产品或技术的开发、销售网络构建等方面不能有效适应市场的变化,或是由于未能准确把握产品技术和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而未能将新技术产业化,公司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可能面临业务增长乏力和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密切跟踪行业发展与市场变化,加快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行业应用相结合的升级产品线研发,坚持高比例研发投入,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机构合作,以技术引领发展,确保关键技术行业领先和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提升精益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在市场开拓、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在原料采购、生产和项目交付、售后服务等各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公司自身抗风险能力;不断完善产品功能,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以领先的智能化产品体系保证公司合理的毛利率水平,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技术产品化的进程,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进一步拓展主营业务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延展在传统优势行业市场的规模应用,蓄能新赛道。

  3、规模扩大的管理风险

  通过“内生+外延”并驱方式,公司已经发展为拥有多家控参股子公司的构架体系,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更加趋于复杂化。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资产、业务、机构和人员的进一步扩张,新公司、新业务、新区域的不断出现,对公司在战略规划、制度建设、文化融合、资源整合、运营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公司经营决策和风险控制的难度。未来,如果公司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将面临企业规模扩张所带来的管理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实行集团化统一管理,以“佳讯集团”作为管理平台,自上而下推动平台化管理,提升集团化内部运营机制和监督机制建设,规范管理体系,对主要子公司设定绩效考核指标;发挥协同经营效应,打破信息壁垒,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加企业凝聚力,促进管理团队、业务拓展、产品研发设计、财务统筹等方面进一步融合;建立共享营销业务平台、研发平台、运营管理平台,提升公司及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实现业务资源共享,提升整体效率,从制度执行、信息统筹和业绩管理等方面,全面加强对子公司的风险管控,保障公司的健康稳定运行。

  4、应收账款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承接和实施项目的增加,公司应收账款余额相应增加。公司的客户主要为交通、国防、政府等行业客户,具有较强的经营实力,拥有良好的回款记录,资金收回保障性较高,且公司已制定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未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投资政策或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有可能出现个别客户付款不及时的情况,甚至存在应收款项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将增加公司资金压力,导致公司当期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并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继续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重点加强大额超长期应收账款催收力度,进一步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和客户信用管理,根据客户的回款情况,定期对客户的信用政策进行动态调整,不断优化客户结构,进一步提升高端、优质客户的占比,以降低应收账款的回款风险,并将客户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纳入到对相关责任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审慎决策开发新业务,重视合作伙伴和客户信用状况,将新业务的运营指标纳入决策范围,防范新业务给公司造成的流动性风险,保证应收账款管理目标的实现。

  5、人力资源风险

  科技型企业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信息通信行业科技人才既要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还要深刻理解行业客户的特殊业务。近年来,由于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迅速,公司业务布局的不断拓展,对核心技术人员的依赖性愈加凸显,掌握行业核心技术与保持核心技术团队稳定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公司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行业内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体现为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若公司不能维持人才团队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技术人才加盟,可能存在因关键人才流失以及缺位而影响公司业务发展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持续构建并完善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员工学习和培训,以及重点业务领域、核心工作岗位的梯队建设,持续优化人员结构。公司已经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通过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和核心骨干,促进公司和员工利益共享机制的形成,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公司重视和关注员工的自我发展诉求,为年轻人才制定职业发展路径,提供更广阔的发展通道,让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主营业务分析

  2024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宏观经济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之年,“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为首要任务,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加快推动。然而,全球经济依旧疲软,面临通胀上行、贸易摩擦加剧和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等诸多风险。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2024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公司紧抓宏观环境改善和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双重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韧性,打造以数字化转型为中心的创新布局,将新质生产力赋能交通、国防、政府等行业,与海内外客户携手合作共赢道路,打造强强联合模式,共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成绩单。

  致广大而尽精微。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保持战略定力,坚守高质量发展的决心,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积极拥抱5G、人工智能等新ICT技术,深度融入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效能与客户体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夯实,公司经营质量和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终日乾乾,与时偕行”,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进一步恢复,全面落实了上半年经营计划,实现营业收入46,085.46万元,同比增长10.48%;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订单近8亿元,同比增长13.78%,创同期历史新高。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重点工作:

  1、研发:砥志研思夯实领先技术,求真务实驱动成果转化

  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融入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入推进。公司紧握数智化革命浪潮发展机遇,持续发挥自主创新领先优势,深化5G+AI布局;采取“需求牵引、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模式,通过灵活有效的研发机制、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协作,将5G、人工智能、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新质生产力与自身行业及公司产品深度融合,丰富产品形态,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额7,409.6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6.08%,新增软件著作权38项,发明专利12项。公司凭借丰富的知识产权、持续的高水平创新能力、有效的创新管理获得了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AAAAA等级”。

  公司在济南成立了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旨在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应用研究,加快推动公司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商业化落地,进一步实现智慧调度、智能安防、智能运维等业务在交通等行业的应用拓展;充分发挥济南的区域优势,面向垂直行业数字化、智能化业务场景,构建更加完整的端到端能力体系,开创智慧交通建设新格局,提升公司的研发综合竞争实力。

  报告期内,公司以GSM-R网络各接口监测系统数据为基础,采用大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引入智能算法,对海量数据603138)进行深度挖掘,实现了GSM-R网络及其承载的铁路关键行车业务故障的自动分析和异常预警功能,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展示效果。目前,该系统已在部分铁路局获得应用,大大减轻了故障分析的人力投入,降低了运维成本,提高了运维效率,为未来在其他路局的推广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公司创新研发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重载铁路工电供关键设备综合监测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在传感信息采集、传输、融合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依托专用物联网平台,通过标准化协议和接口,开展车站行车设备感知群建设,结合既有监测系统感知数据的统一接入,以感知安全框架为保障,建立智慧感知标准体系,为国家能源集团重载智慧车站感知群建设奠定基础,达到行车设备“可测”、感知设备“可管”、感知数据“可视”的目标。该研发成果通过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成果鉴定,并评价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2023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公司的数字调度系统、灾害监测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及应急通信系统,作为铁路基建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铁路四电数字设备产品认证”。公司成为首批通过该认证的设备厂商之一,标志着公司相关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及数字工程服务与交付水平,获得了行业权威机构的认证与认可,未来将为设备运维智能化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促进铁路运营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受邀参加了海内外多个重要行业展会,洞察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立足市场前沿与行业需求,以自身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深入推动国内外的技术融合和应用落地。在2024年亚太铁路及轨道交通展览会(AsiaPacificRail)上,公司展示了由华为数智底座和佳讯飞鸿MDS有线调度通信、MCX无线宽带集群通信组成的智能铁路FRMCS解决方案,并做了《FRMCSIntelligentRailwaySolution(FRMCS智能铁路解决方案)》主题演讲。公司携基于4G/5G的宽带调度通信系统、公专网融合应急系统、智能作业安全管控、道岔转换设备健康管理系统、智能运维平台及铁路智能知识助手等涉及调度指挥、安全管控、运维运营三大业务领域的一系列自主研发的智能化产品与解决方案,亮相包神铁路集团第一届先进技术装备展览会,加速融入重载铁路创新生态产业链。公司参与了黄埔海关2024年科技活动周科技成果展,基于数字孪生和AI智能识别技术的可视化远程查验平台、智慧口岸综合管理平台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在2024第九届中国(北京)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上,公司打造了智能人工话务区、智慧指挥调度区两大展区,共同探索现代化强军建设前沿技术,助力国防事业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

  2、市场:奋楫扬帆筑建长青基业,勇立潮头拓展国际品牌

  面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原则,秉承“客户至上”的理念,持续聚焦轨道交通、国防、海关等相关行业市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他海外国家的智能化需求,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打造高端系统平台,提升智能运营、智能运维、智能管理解决方案及综合服务能力,并聚集优质合作伙伴,保持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中标千万级“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通信设备采购项目综合视频监控集中管理云平台”项目。本项目的建设,将统一构建基于云计算、AI视频分析、大模型、GIS、高清视频编解码等技术的统一视频平台,叠加AR增强应用,实现对局内高铁、客专和普速铁路视频资源的统一接入和管理,并为其它业务系统提供高清视频,进而满足铁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对视频监控高清化、智能化、全面覆盖、视频共享等方面更高的需求;同时提供了铁路安全场景算法库,为作业安全管控、巡防巡检、入侵报警等提供智能化的应用,最大限度保障重点区域的铁路运行环境和人员安全,有效提高铁路运营管理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此次中标标志着,公司产品不仅完全满足新实施的《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设备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特定要求》,获得相关认证;并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为进一步市场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技术上可用性实践和可参考的创新方案,为后续挖掘、开展以视频资源为主的各类业务应用形成在位优势。

  公司的道岔转换设备诊断与健康管理系统作为在铁路信号设备智能运维领域推出的重要自主研发创新产品,先后中标了上海局绍兴城际铁路及国能集团朔黄铁路项目。上海局绍兴城际铁路项目是该产品首次在国铁路局级别的科研推广及工程化应用落地,能有效补充完善信号设备监测体系,扩大电务轨旁设备监测检测系统的覆盖范围,推动信号设备产品升级与技术更新。通过项目的研究及应用,提升了信号专业的维修养护效率,推动了现场运维模式由“计划修、故障修”向“状态修”的转变,探索了信号设备维护的模式创新,对国铁市场规模化推广有重大示范意义。国能集团朔黄铁路项目在实现地方重载铁路信号基础装备智能化升级的基础上,深挖信号设备数据价值,提升了数据管理和数字化应用能力,推动了运营生产决策从专业经验支撑向综合数据分析驱动转变,助力数字化、智慧化铁路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拓展人工智能、5G等新质生产力的行业应用场景,围绕客户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将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产品及市场优势进一步深化延伸至国防、海关等领域。公司凭借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安全性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圆满完成了嫦娥六号、神舟十八号通信保障任务。公司在水运口岸信息化建设领域取得里程碑式新进展,中标海关、边检、海事跨领域融合项目——揭阳港前詹作业区通用码头一期工程口岸查验基础设施信息化系统项目,将满足海关、边检、海事等口岸监管单位的验收标准和港区外贸、内贸业务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实现在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进一步优化升级。

  在夯实国内市场,保证基业长青的同时,公司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国际化的佳讯飞鸿品牌卓越形象。报告期内,基于公司产品在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莫桑比克CFM铁路、肯尼亚蒙内铁路等多项国际重大铁路项目的优质表现,公司参与了墨西哥铁路项目建设,首次实现了直接承担海外客户近千万级建设项目,以及智能铁路周界防护解决方案在海外铁路应用两大重要突破,为未来更多成功海外项目的复制打下了扎实基础。未来,公司将继续践行科技出海战略,以创新技术手段助力海外轨道交通向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构建佳讯飞鸿全球价值链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融合多样的创新融合生态。公司作为华为智慧交通行业的深度合作伙伴,参加了“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4”,荣获由华为交通智慧化军团颁发的“优秀解决方案伙伴孵化奖”和“杰出合作伙伴奖”。公司的技术创新性与行业赋能能力得到了高度赞扬与肯定,双方取得的卓越合作成果获得了充分认可。公司与华为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将共同合作为交通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解决方案与创新模式,共赢数智未来。

  3、管理:蓄势储能促进高质发展,凝心聚力提升运营效能

  公司持续加强自身的数字化转型速度,运用数字化全方位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实现智慧风控和精益管理,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了“第十九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优秀董事会奖”。公司借助不断升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完善流程体系的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在全体员工范围内开展了QCC(品质控制圈)小组活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内部管理,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细节管理,严把科研生产经营活动细节;强化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提高企业绩效;追求精益生产,确保科研生产过程的高效性和精准度。

  公司注重在数字化人才管理、提高组织效能、组织创新、人才创新等方面的打造,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大力培养优秀年轻人才,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公司持续构建人才吸引、人才发展、人才激励的管理体系,建立了系统性的培训学习制度和晋升通道,鼓励员工不断创新和进步;通过建立切实有效的薪酬和福利保障制度,提升员工安全感和幸福感。报告期内,公司完善了销售任职资格认定、客服工程师任职资格认定、人才梯队建设等机制,有力推动人才厚度和密度的持续提升,为实现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蓄势储能。

  4、文化:红色引擎激发澎湃活力,绿色理念释放内生动力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公司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红色引擎的带动效应,紧密联系企业实际,广泛开展具有民营企业特色的“党建+”实践活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不断探索完善中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互融共进。报告期内,公司党委、董事长林菁先生、党委书记张海燕女士分别荣获中关村科学城企业党委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挚友”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公司被北京市互联网企业工委首批命名为“北京市互联网党建重点企业”。

  绿色化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致力于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携手各利益相关方,赋能协同,聚焦产品与服务质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产业的绿色转型;积极践行科技向善,投身公益事业,助推企业自身和所处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向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基金会捐资助学,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黑芝麻
  • 欧菲光
  • 君正集团
  • 晶方科技
  • 有研新材
  • 英洛华
  • 供销大集
  • 天汽模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