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钢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3-28 17:59:03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南钢股份600282)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第一部分:公司经营亮点高附加值产品增量增益

报告期,公司为百余项“国之重器”及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等提供高附加值钢铁材料。公司先进钢铁材料量价齐升,销量206.58万吨,同比增长14.06%;占钢材产品总销量21.19%,占比增加3.78个百分点;综合平均销售价格6,524.69元/吨(不含税),同比增长10.49%;毛利总额21.41亿元,同比增长14.06%,利润贡献持续增加。

高端钢材出口量大幅提升报告期,公司抢抓海外市场,扩大高附加值品种销量和区域,向37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高端钢材。公司出口接单98万吨,创历史记录;高端钢材出口增幅远好于行业,为沙特阿美石油管线、卡塔尔石油管线等45个国际项目提供高端钢材65万吨,同比增长近29%,同期我国钢材累计出口量同比增长0.9%。

第二部分:公司经营情况

2022年是公司落实“十四五”战略关键之年,公司聚焦“创新聚变、数字蝶变、产业裂变”三条乘长曲线,打造“绿色、智慧、人文、高科技”新特征,努力建设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材料智造商。

报告期,公司全体员工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克服高炉大修和炉役检修等影响,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及优化生产组织。公司钢材产量984.43万吨,同比下降5.37%;钢材销量975.01万吨,同比下降6.28%;实现营业收入706.67亿元,同比下降7.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61亿元,同比下降48.5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746.75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21.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60.71亿元,比上年度末下降6.58%;资产负债率为58.8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94%。

得益于高附加值产品增量增益,公司钢材销售价格变动幅度显著好于行业,专用板材竞争力突出:公司钢材综合平均销售价格5,104.14元/吨(不含税),同比下降0.87%,同期中钢协CSPI钢材价格指数均值同比下降13.55%。其中,专用板材综合平均销售价格5,599.68元/吨(不含税),同比增长4.81%;特钢长材、建筑螺纹综合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4,982.84元/吨(不含税)、4,019.70元/吨(不含税),分别同比下降3.75%、12.73%。

报告期,公司的重点工作如下:

1、经营管理能力提升

(1)S端极致降本:报告期,公司结合智慧采购一体化平台建设,全面优化梳理业务运行流程,坚持将生态思维纳入供应链管理,通过境内外资源整合、战略与择机结合、采购与销售联动、期货与现货协同等措施,持续提升择机采购α能力,实现S端采购降本4.94亿元。

(2)M端精益生产:报告期,公司以提升关键指标为导向,持续在生产组织、安全保障、能源保供、产销平衡、极致降本等方面狠抓管理提升,对标对表行业先进指标,建立数字化模型,加快推进“智改数转”。公司工序成本同比下降14.62亿元,M端竞争力持续提升,在钢铁企业可比的108项重点指标中,燃料比、轧材热装率等38项指标创历史纪录;质量更加稳定,综合材原钢种合格率、高标轴承炼成率、水浸探伤合格率等质控均实现阶段目标。

(3)C端做精做强

产品竞争力:报告期,公司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占有率逆势提升。其中,专用板材方面,开发42家新高端客户,X80级管线钢、超低温用镍系钢、耐磨钢、船舶制造系列用钢销量放量增长,同比增长14%、30%、22%、26%。特钢长材方面,高标轴承钢销量增幅20%,四家国际客户销量分别同比增长7%~44%,高端客户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工程机械品种结构优化,液压、销轴等非底盘类材料比例提升至30%,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

报告期,公司多项高端产品实现“0→1”“1→N”的突破。其中,高级别大线能量焊接钢板国内率先实现批量供货;高锰低温钢通过五国船级社认证,并完成示范罐建设,国内率先通过特检院技术评审并实现供货;船用液氨罐实现首次应用;耐磨钢实现进口替代应用于大型矿车;N08811、N08120等耐热合金实现多晶硅制造行业批量应用;690MPa级高强钢首次实现出口;开发压力容器用不锈钢复合板并实现应用;2000MPa级高强度悬架弹簧钢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同比增长300%,应用于国内外龙头新能源主机厂。

产品认证:报告期,公司完成22项第三方认证/审核工作及接受51次(其中板材32次、长材19次)国内外顾客的第二方认证/审核。在新能源与油气装备领域,承压设备用钢品种、高锰钢品种及不锈钢-钢、钛-钢复合板通过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的技术评价,并首次实现产业化应用;页岩气压裂泵用钢通过相关认证。汽车轴承弹簧领域,高强发动机紧固件用钢获得国际龙头紧固件厂家认证;MnCr系齿轮钢通过国际知名新能源用户认证;钢球通过国内龙头钢球厂认证;超高强度悬架弹簧钢成功通过国内龙头企业认证,应用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高端车型。船舶与海工领域,高锰钢及超低温用镍系钢在国内率先通过五国船级社认证并获得批量订单;大线能量钢通过多国船级社证;API2H通过国内外龙头企业认证。工程机械与轨交领域,高铁弹簧钢通过相关认证;免调质支重轮用钢、液压活塞杆用钢等品种通过工程机械主机厂认证;φ130mm以上规格活塞杆用钢,通过龙头液压企业认证;Q960、Q1100等产品通过国际和国内知名工程机械企业认证。

JIT+C2M定制化模式升级:报告期,公司升级JIT+C2M服务模式,实现按小LOT号单元的定制配送,配送订单量13.55万吨,订单按期交付率100%,LOT一次配齐率达95%以上。

品牌力:报告期,公司6项产品荣获钢铁行业“金杯优质产品”;1项产品荣获“江苏精品”品牌认证。

2、科创驱动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公司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颠覆性、前瞻性、共性技术的研发突破,在低碳低成本冶炼、宽薄板工艺控制技术、新一代TMCP工艺、腐蚀防护等关键工艺技术方面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多项打破行业技术瓶颈。报告期,公司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院士企业研究院国内率先通过政府验收。公司5个项目荣获中钢协、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其中3项二等奖(船用高止裂韧度特厚钢板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轨道交通核心部件用钢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钢铁材料环境腐蚀评价技术体系创新与工程应用)。公司6个项目荣获“江苏省冶金行业协会、江苏省金属学会科学技术奖”,其中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个项目荣获“科创江苏”新材料领域创新大赛一等奖;《制造业增强核心竞争力高铁刹车盘用钢项目》《工业强基轨道交通齿轮钢项目》等工业强基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知识产权:公司系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报告期内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复核。

报告期,公司持续推进“专利倍增计划”,南钢股份新获受理专利562件,其中发明专利296件;新获授权专利437件,其中发明专利113件,新获授权专利持续高比例增长势头,同比增长超过46%;“一种提高低温韧性的厚壁大口径高钢级管线钢及其制造方法”获第23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单体口径)。2022年5月,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2022年全球钢铁技术全景图谱》,截至2022年5月20日全球钢铁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公司位居第7位。

标准制定:报告期,启动主持/参与起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共计9项,其中,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2项;参与制定的《耐火耐候结构钢》与《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两项国家标准已正式实施。

全员创新:报告期,共立项公司级创新项目124项,其中,重大创新项目40项,涵盖重大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降本增益,绿色低碳、管理模式创新、智能制造等领域。

管理创新:报告期,公司在智能工厂建设、数字化转型的期现风险管理体系、智慧营销管理等方面获得中钢协冶金行业管理创新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及江苏省企业联合会江苏省一等奖2项。

3、“智改数转”加速推进

公司打造“数据治理+工业互联网平台”双轮驱动架构,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先进技术与先进制造的融合,加速推进“智改数转”。公司数字化战略持续进化,建设行业领先的智慧运营平台,实现生产经营全覆盖;挖掘数据要素潜能,全面启动数据资产化建设,一批“智改数转”项目建成上线、发挥效能,助推M端工序成本同比下降14.62亿元、S端采购降本4.94亿元。

构建南钢智慧大脑:报告期,公司智慧运营中心价值体现,逐步构建基于价值链上下游协同的企业经营生态,已完成26条产线工序3D可视化,累计建立82个业务模型、935条规则,形成更精准、更及时的闭环管理机制,业务协同效率提升25%以上;铁区一体化投用,实现45个中控室合一,智慧赋能铁区燃料比、煤比等经济指标创历史最优。公司完成智能制造项目24项。其中,板材全流程智能制造完成80%;建设特钢钢轧集控示范线(一期)项目,已完成万余点数据点位采集,实现四条示范线物料跟踪系统全流程可视;智慧采购一体化平台上线投用,供应链实现端到端可视化、可追溯,更敏捷、高效、柔性地响应市场变化。

全面启动数据治理:报告期,公司率先全面启动数据资产化建设,顶层设计成立数据治理委员会、数据管理办公室,探索流程驱动实现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公司按照业务架构构建矩阵型数据治理管理网络,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并推动IT/OT/DT人才体系融合;以板材生产领域为试点,基于“以用促建、建用结合”原则,推动9大领域全量数据资产化和数据入湖。

报告期,公司入选工信部“第四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大数据分析与集成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工作组成员单位”、全国两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2年度两化融合标准应用先进单位名单”。公司10余个项目荣获/入选国家级、省级荣誉,其中,“全要素全价值链的钢铁智造运营生态构建”“钢铁深加工产品个性化定制工业软件解决方案”分别入选工信部的“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数字领航”企业方向)、“2022年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基于数字孪生的一体化智慧运营管理的创新经验”入选江苏省工信厅“2022年江苏省质量标杆”。

4、向绿而行可持续发展

清洁环保:公司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按照超低排放要求,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污染控制技术,实施环保提升改造,持续降低全厂污染物排放水平。报告期,公司持续进行环保投入,原料场2号C型机械化环保料棚、钢渣有压热焖、一炼钢干法除尘器、板材轧钢厂塑烧板除尘器等环境治理项目建成投用;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节能环保的带式焙烧球团生产线达成投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约为二氧化硫1,214.24吨、氮氧化物2,089.72吨、颗粒物(含无组织颗粒物)6,614.09吨,均低于政府许可排污量;和力拓集团合作国内率先完成碳补偿铁矿石交易。公司通过中钢协“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企业”复审,被评为钢铁行业“2022年绿色发展标杆企业”和江苏省“2022年度绿色发展领军企业”,成为了“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节能减碳:报告期,公司积极开展“节水、节电、节约氮气消耗、提升余热蒸汽回收、提高煤气回收水平、降低高炉燃料消耗”六大节能攻关,同时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快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完成了烧结环冷机余热利用改造等一批节能项目。公司关键能耗指标管理水平提升,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分别为538kgce、1.6m3/t,分别同比下降1.3%、26%,均创历史最优;TRT吨铁发电量由41.8kWh/t铁提高至43.3kWh/t铁,提升3.5%。公司连续三年入选钢铁行业(转炉工序)能效“领跑者”(全省唯一上榜企业),并荣获“江苏省节水型企业”称号。

此外,公司在坚持做好组织碳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接中钢协等行业组织和机构,探索产品碳管理相关的PCR制定及碳足迹计算、认证和标准等工作。

低碳产品:低碳绿色产品是公司重要研发与推广方向。

(1)研发与推广新能源用钢:报告期,新能源用钢(风电、核电及水电用钢等)销量约46万吨;超低温用镍系钢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领跑;已研发氢能源用钢、核电安注箱用钢、高强度低温球罐用钢、耐原油腐蚀储罐用钢、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用钢等低碳品种。

(2)提升特钢性能减少消耗:报告期,研发/推广新型超高强高韧性海洋工程装备用钢板、高性能船舶船体结构用钢、大功率绿色能源用钢、抗疲劳工程机械用钢、大壁厚抗酸管线用钢、高强水电用钢等。

(3)工艺技术革新节材降耗:报告期,开发非调质生产技术并供货6万吨,减少CO2排放45万吨以上。其中,高强韧化非调质钢可实现汽车轻量化(减重10%~25%);开发系列高温渗碳齿轮钢,平均渗碳时间可缩短30%。

(4)牵头/参与低碳产品标准制定:报告期,牵头/参与《规定低温性能的低合金钢》《1000MPa级高强度水电用钢板》《氢气输送管线用宽厚钢板》等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

5、打造产业链生态圈

公司升级“产业运营×产业投资”战略,打造钢铁新材料为核心的相互赋能、复合成长的产业链生态圈,聚焦产业发展和价值增长。报告期,公司完成柏中环境收购;围绕上游产业链布局,建设年产260万吨、390万吨焦炭项目获得实质性进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宏观经济情况

1、世界经济缓慢低增长

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4%。但随着国际地缘政治波动、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极端高温天气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各大经济体的政策路径不同、能源和食品价格冲击、全球金融环境收紧、俄罗斯停供天然气以及中国房地产行业危机等因素造成全球经济复苏呈现不均衡分化趋势。

2、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

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政府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0%。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万亿元,比上年下降0.2%。货物进出口总额42.07万亿元,同比增长7.7%。

(二)钢铁行业情况

1、全球钢铁行业情况

世界钢铁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粗钢产量18.31亿吨,同比下降4.3%。产钢量前三名国家未发生变化,仍然为中国、印度和日本。其中,中国粗钢产量为10.18亿吨,同比下降1.7%,占全球粗钢产量的份额的55.58%、较上一年度增加2.58个百分点;印度的粗钢产量为1.25亿吨,同比增长5.5%;日本的粗钢产量为8,920万吨,同比下降7.4%。

2、中国钢铁行业情况

2022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极为严峻,行业运行也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整体呈现出“需求减弱、价格下跌、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的运行态势。

(1)钢材需求明显减弱,钢铁产量同比下降

国家发改委明确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确保实现2022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全年月均粗钢产量8,412.90万吨;全年累计粗钢产量10.18亿吨,同比减少约1,400万吨,下降1.7%。主要用钢行业钢材消费强度下降,全年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9.60亿吨,同比下降3.4%。

(2)钢材价格震荡下行,原燃料价格震荡偏强

受需求变化和政策调控影响,钢材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中钢协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均值为122.78,同比下降13.55%。普氏62%铁矿石价格指数均值为120.38美元/吨,同比下降25.02%。主要燃料价格表现强于钢材,安泽主焦煤价格均值为2,752.96元/吨,同比增长9.81%,日照港600017)准一级焦价格均值为3,051.36元/吨,同比下降0.25%;富宝全国废钢价格指数均值为2,986.54元/吨,同比下降5.10%。

(3)钢材出口基本持平,进口出现明显下降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我国钢材累计出口量6,732万吨,同比增长0.9%;钢材累计进口量1,057万吨,同比下降25.9%,为1993年以来最低水平。

(4)钢企利润压力大,行业效益下滑

钢铁行业面临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市场需求较弱、产能及环保政策等多重压力。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会员钢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5,875亿元,同比下降6.35%;实现利润总额982亿元,同比下降72.27%。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和经营模式

1、主要业务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高效率、全流程钢铁联合企业,具备年产千万吨级钢铁综合生产能力。公司升级“产业运营×产业投资”战略,打造钢铁新材料为核心的相互赋能、复合成长的产业链生态圈,聚焦产业发展和价值增长。其中,产业运营围绕“四元一链”(即新材料、环境、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四元”,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一链”)进行精准布局、聚焦突破,强化内生业务增长和核心能力建设;产业投资推行CVC(CorporateVentureCapita)模式,加强产业价值链的优化与协同,寻求新兴领域的优质投资项目并进行卡位布局。

2、主要产品及行业地位

(1)“四元”布局

①新材料

(A)钢铁材料

公司是全球规模领先的单体中厚板生产基地之一及国内具有竞争力的特钢长材生产基地,工艺装备水平先进,主体装备已实现大型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公司坚定“智改数转”转型,目前已打造了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1个省级智能工厂、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及7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

公司瞄准中国制造业升级及进口替代机会,以专用板材、特钢长材为主导产品,聚焦研发与推广高强度、高韧性、高疲劳性、高耐磨性、耐腐蚀、易焊接等特钢,广泛应用于油气装备、新能源、船舶与海工、汽车轴承弹簧、工程机械与轨交、桥梁高建结构等行业(领域),为国家重点项目、高端制造业升级提供解决方案,超低温用9%Ni钢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a)先进钢铁材料

公司生产的先进能源用钢、高技术船舶及海工钢、高端工程及矿山机械用钢、高标轴承等特钢品种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新材料产业”的先进钢铁材料。主要产品明细情况如下:

报告期,公司先进钢铁材料量价齐升,销量为206.58万吨,同比增长14.06%;占钢材产品总销量21.19%,占比增加3.78个百分点;综合平均销售价格6,524.69元/吨(不含税),同比增长10.49%;毛利率15.88%,同比下降1.67个百分点;毛利总额21.41亿元,同比增长14.06%。

(b)钢材产品分下游应用行业(领域)情况

公司持续产品迭代,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油气装备领域:宽厚高等级X80、抗酸、海底、抗大变形等管线钢品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应用于国内重点工程项目和国际项目。其中,阿美抗酸管线品种国内率先实现批量稳定供货,交付量首次突破5万吨/年;大壁厚高钢级管线钢品种年交付量超过20万吨。公司超低温用镍系钢连续多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获得国家制造业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广泛应用在国内多个重点项目。其中,超低温船用9%Ni钢应用于国内知名船厂燃料罐;超低温船用5%Ni钢中标国内知名船厂燃料罐用。国内率先供货5500立方米LPG/NH3/VCM液氨运输船液罐项目;开发出第三代LNG罐用高锰钢并取得实际应用,国内率先获得认证的埋地子弹罐项目;LNG液化天然气用钢供货多家LNG项目。

新能源领域:国内率先开发出1000MPa级水电钢N980CF,并率先完成钢岔管水压爆破试验并应用于我国北方一抽水蓄能电站项目;Q690SD/SE、Q490SD等国标牌号水电钢实现首次出口,用于国外工程项目;SA516Gr70耐热钢板批量供货国际光热发电项目;超宽超厚S355ML和S355NL海上风电厚板应用于欧洲海上风电项目;完成80-100mm厚S460M产品开发,用于国内重点机场扩建项目;安全壳核级钢板应用于国内多个重点核电项目。与风电紧固件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终端用户为行业领先的风电主机厂,风电行业客户群形成规模,已扩展至全系列。核电螺纹钢供货给国内在建知名核电工程项目,核电螺纹钢销量稳定。

船舶与海工领域:100mm厚止裂钢国内首家获得认证;完成100mm厚海工钢五国船级社认证,实现国际知名油气项目首单交付,生产浮式平台国内率先实现批量供货;开发出船用开条板产品,替代进口并实现批量供货;开发100mm厚API2H-50产品,实现了出口国外石油公司的首次供货;中标国内多家大型知名船企PCTC船订单。

汽车轴承弹簧领域:轴承钢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德国、瑞典、日本等国际知名轴承企业国内主要供应商,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知名品牌整车厂。汽车传动轴用钢的行业排名居前,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销量同比增长45%;汽车曲轴用钢拓展商用车市场,应用于行业领先的商用车品牌;250公里级高铁弹簧通过CRCC认证,并应用于高铁动车;超高强度悬架簧用钢成功通过国内和国外排名领先的弹簧用户认证,应用于国内外龙头新能源汽车用户高端车型;开发高品质非调质钢及其构件组织性能调控关键技术,通过欧美一线品牌认证并批量供货。

工程机械与轨交领域:开发S355J2W钢,率先用于时速160km的动力集中型列车转向架;开发铁路列车牵引配件用钢;开发Q460NE铁路用钢,铁路产品国内率先应用;高端耐磨钢规格全覆盖,成功批量替代进口材料,率先应用在大吨位电动轮自卸车、国产龙头大型盾构机企业;超级耐磨钢国内率先在煤矿机械应用推广,应用于国内知名煤矿机械企业设备;超高强钢板Q1100E应用于2,600吨超大吨位起重机;轨道用钢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应用于国内外的动力转向架等项目;全年交付轨道交通用钢3.22万吨,实现五大车辆厂稳定供货。特钢长材以液压件为重点突破方向,并在销轴、斗齿等部件用钢上拓展开发,轨道交通用钢实现销量同比增加162%。

桥梁高建结构领域:大热输入高效焊接桥梁钢Q345-Q420qEHW通过行业评审,率先应用于安徽重点桥梁项目;抓住下游需求机会,桥梁钢应用于九龙湖大桥、江门内水桥、广东桂湾桥、沪杭甬快速路等项目;桥梁复合板成功应用于国家级战略物资保障工程项目;国内率先开发高耐候、高抗延迟断裂、高韧性桥梁用10.9级和12.9级耐候螺栓钢及高强焊丝钢,应用于中俄黑河大桥、陕西平镇高速桥等桥梁,为新一代绿色、大跨度及轻量化钢结构耐候桥梁提供材料基础;高强螺纹钢(目前国标最高强度等级)供货浦东机场扩建项目。

(B)复合材料及深加工

金元素复材:金元素复材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秉承“打造全球金属复合材料行业引领者”企业愿景,为客户提供先进复合金属材料综合解决方案,具备年产5万吨不锈钢、镍基合金等为覆层的复合板材料的能力。

通恒特材:通恒特材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公司与上大热处理、上海恒精合资创立,聚焦汽车、高档紧固件等下游行业需求,提供优特钢棒材、线材和带材等深加工服务。报告期,通恒特材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0兆帕弹簧钢丝首次出口欧洲市场。

②环境

柏中环境:报告期,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环保产业投资”向“环保产业运营”转变,加速推进能源环保转型,通过向南京钢联购买柏中环境53.57%股权,完成柏中环境收购,合计持有柏中环境350,697,394股股份,约占其总股本的94.17%。

柏中环境是一家水务环境领域的综合服务商,以“创新驱动,技术引领,成为绿色低碳领域的价值创造者”为企业愿景,为市政、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等提供污水处理、供水及固/危废处理设施的设计、建造、投资及运营管理服务,处理能力在国内民营环保企业中位居前列,多年来稳健经营并实现业绩持续增长,抗周期特征较明显。展望未来,柏中环境将继续践行专业化、资源化、科技化、国际化的战略升级转型,坚持技术引领,向绿色低碳领域的价值创造者不断迈进。报告期内,柏中环境存量项目保持稳定安全运行,沿着战略方向的新业务、新赛道布局持续深化。业绩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14.22亿元,同比增长32.36%;利润总额4.07亿元,同比增长18.59%;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同比增长12.89%。

③智能制造

金恒科技:金恒科技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秉承“成为数字化转型生态构建者”企业愿景,融合云计算、物联网、AI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专注于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数字工厂规划咨询、设计与实施,构建以智慧运营中心为代表的企业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打造成为行业领先的“智改数转”综合服务商。金恒科技不断推动产品化转型发展的战略实施,已形成信息化、智能化两大业务群,并结合在行业中的创新实践,进行客户需求的沉淀与分析,持续打造和迭代提升数字工厂、设备智维、智慧物流、智慧园区、智慧能源、智慧安全、智慧环保以及以智能无人行车、标牌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等主航道产品线,不断做精做强产品与服务,积极进行外部市场化开拓。

金宇智能:报告期,公司子公司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投资设立金宇智能。金宇智能将深耕钢铁、铁路、汽车、风电等四大业务板块,聚焦无损检测、图像视觉及其系统集成装置研究开发,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揽子智能检测产品和解决方案。金宇智能打造金属材料无损检测、铁路系统无损检测、图像视觉检测三大产品系列。

④产业互联网

钢宝股份:钢宝股份秉承“产业C2M卓越生态构建者”企业愿景,聚焦上下游产业链需求及痛点,为产业链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造基于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融合的C2M生态综合供应链服务平台。

鑫智链:鑫智链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南京市总部企业、中国民营招标代理机构10强平台,以“值得信赖的供应链数字化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为企业愿景,秉持“与价值共生,与信任同行”的企业发展理念和“公平、公正、公开、公信”的服务宗旨,致力于全流程智能化招投标交易平台、互联网S2B2C电商平台、“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及数据应用服务等业务板块的建设。

鑫洋供应链:鑫洋供应链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力,以云科技平台为载体,嫁接内外部资源,围绕车、船、港、仓、大数据等打造共融共生的开放型生态系统,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智慧供应链生态企业。

金润爱智:公司升级南钢JIT+C2M智能工厂综合服务能力,于2022年7月投资设立金润爱智。金润爱智将专注于钢铁工业耐磨易耗品零件的定制加工、应用推广和全流程服务,整合全球资源,创新运营机制和商业模式,为C端用户提供基于产业生态的一站式电商服务。

(2)“一链”布局

海外年产650万吨焦炭项目:公司围绕上游产业链布局,在印尼青山工业园打造海外焦炭生产基地,合资设立印尼金瑞新能源、印尼金祥新能源,分别建设年产260万吨、390万吨,合计年产650万吨的焦炭项目。两个项目陆续投产后,将成为公司的新业务板块,并大幅度提升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上游产业链布局获得实质性进展。印尼金瑞新能源年产260万吨焦炭项目,截至报告期末,1#、2#焦炉已投运,3#焦炉已烘炉,4#焦炉正在砌炉。报告期,焦炭销量29.79万吨,实现营业收入9.18亿元、净利润2,144.57万元。

印尼金祥新能源390万吨焦炭项目,截至报告期末,2#焦炉准备烘炉、1号焦炉正在砌炉,其余焦炉及其配套设施正在按序推进现场施工。

(3)CVC产业投资

公司围绕半导体、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方向,整合政府和社会高效资源,通过设立投资基金、直接参股等方式进行新兴领域成长板块投资布局。

①股权投资基金

把握产业升级、战略新兴行业的发展机遇,投资设立南钢转型升级投资基金、滨湖南钢星博创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智能制造行业、新材料行业、产业互联网、集成电路、芯片、泛半导体等领域。

②直接参股

东方氢能:报告期,公司出资5,000万元投资东方电气600875)(成都)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其4.01%股权。

星际荣耀:公司于2018年4月出资5,000万元投资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持有其2.64%股权。

3、经营模式

公司以客户为中心,坚持差异化战略,建立“产销研用+服务”一体化体系,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系列化的解决方案。公司已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效率生产、低成本智造”竞争优势,通过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与精品钢研发体系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同时,公司注重供应链建设,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在印尼青山工业园打造海外焦炭生产基地,合资设立印尼金瑞新能源、印尼金祥新能源,合计建设年产650万吨的焦炭项目。如两个项目陆续投产后,将成为公司的新业务板块,并大幅度提升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公司“产业运营×产业投资”模式,加速推进能源环保转型,并于报告期内完成柏中环境收购。

公司报告期内的主要业务和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公司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公司核心竞争力详细情况如下:

(一)体制与机制

公司融合了国有企业优良传统与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特点,兼具组织和机制优势。公司坚持改革创新、优化组织管理,生产单元实行事业部制运作,推行阿米巴经营模式,提升组织运行效率。

公司遵从“以人为本、同心共进”的企业价值观,建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共创共享”文化,与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构建多层次、多维度激励体系,施行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及技术合伙人制度,激发组织内生动力。公司关注员工职业发展,构建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

(二)科创驱动

公司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研发投入占比连续多年3%以上,打造行业领先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公司整合内外部资源,建立“产销研用+服务”一体化的精益研发体系,拥有钢铁材料研究院、数字应用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院等研发院所,建立了国际级、国家级等“2+4+4+N”开放式高端研发平台架构,目前已搭建至41个高端研发平台。包括:2个国际级(南钢英国研究院、南钢日邦研究院)、4个国家级(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省级(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江苏省高端钢铁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船舶用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院士企业研究院)。公司打造开放的创新平台,聚焦前瞻性的、前沿的、原创性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与英国、瑞典、芬兰等全球12个国家、82个科研院所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系列核心产品及核心技术。

2010年以来,公司40余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等级科技进步奖,其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累计主持及参与起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共计72项,其中,国家标准34项;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项、工业强基项目3项及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1项。

公司系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效授权专利1,661件,其中,发明专利600件,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拥有国外有效授权专利18件,其中,国外发明专利15件(单体口径)。公司专利竞争力位居全球钢铁行业前列,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2年5月发布的《2022年全球钢铁技术全景图谱》,截至2022年5月20日全球钢铁专利申请数量排名为第7位。

(三)优特钢制造能力

公司拥有专用板材和特钢长材两大生产体系,工艺装备水平先进,主体装备已实现大型化、现代化、信息化,结合深厚的技术储备,并拥有相匹配的能源供给、节能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辅助系统,为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提供支撑。

专用板材:生产体系包括行业领先的5,000mm宽厚板、3,500mm中厚板(卷)、2,800mm中板等3条生产线,品种规格覆盖齐全、分工合理、专业化生产。其中,配套三台轧机各具优势及特点,宽厚板轧机扭矩、轧制力系同类最大之一,可生产厚度4~5mm、宽度3m以上的超宽薄板;中厚板(卷)是国内配置最完整的炉卷轧机产线、中板轧机轧制效率国内领先,典型船板的极限规格分别达到50mm和80mm。轧机宽度配置和产线布局合理,可为客户提供从宽到窄、从厚到薄的全系列一站式、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特钢长材:生产装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流程、短流程合理配置。其中,拥有独具特色的高精度轧制+控温功能的棒材生产线,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具有行业领先的特种合金带钢生产线,可实现AGC厚度、AWC宽度、全线闭环控轧控冷及自动轧钢、包装、喷印、称重等智能化控制,同时配套国内领先的热处理、探伤检测等精整能力。

客户认可:公司拥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通过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紧扣高端用户、高端产品推进产品认证,通过欧盟CE、欧盟PED、德国AD2000W0(W1)、新加坡FPC,日本JIS、印度BIS、马来西亚SIRIM、澳大利亚ACRS等国际认证。在油气装备领域,产线通过APIQ1及API会标产品(石油石化天然气行业用钢),产品通过SaudiAramco(沙特阿美)、Tota(道达尔)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第二方质量审核认证,建立合作关系。在新能源领域,核电用钢按HAF003建立质保体系,并通过知名核电顾客的审核。在船舶与海工领域,通过ABS(美国船级社)、BV(法国船级社)、CCS(中国船级社)、DNV(挪威船级社)、KR(韩国船级社)、LR(英国劳氏船级社)、IRS(印度船级社)、NK(日本船级社)、RINA(意大利船级社)、RS(俄罗斯船级社)、PRS(波兰船级社)等11国船级社认证。在汽车轴承弹簧领域,通过IATF16949(汽车用钢)、ISO/TS22163(轨道交通用钢)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高标轴承钢自2009年起具备供货能力,通过十余年的研发、技术、市场开拓积淀,已获得德国、瑞典、日本等国际知名轴承钢企业认证及稳定供货;汽车钢进入全球主流品牌整车厂,并通过多家世界领先的零部件企业认证。

(四)品牌优势与产品力

公司具有与生产体系匹配的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水平,产品在品种多样性、产品规格极限、质量等级等方面具有优势。公司长期培育的“双锤”品牌在行业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双锤及图”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双锤”牌螺纹钢为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期货实物交割品牌。

公司204项新产品及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其中130项产品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1项产品获中钢协“金杯特优产品”,32项产品获中钢协“金杯奖”,16项产品获冶金工业质量经营联盟“冶金行业品质卓越产品”,18项产品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1项产品获江苏省高端制造“双百品牌”,3项产品获江苏省“江苏精品”。

公司产品在新能源与油气装备、船舶与海工、汽车轴承弹簧、工程机械与轨交、桥梁高建结构等行业(领域)具有行业竞争优势。

(五)高端客户与优质服务

公司坚持直销模式为主的多层级销售方式,形成以华东为中心,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同时在香港、新加坡、中东、韩国、越南、印尼、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海外营销平台,逐步完善国际化市场布局。公司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下游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成为壳牌、NSK、蒂森克虏伯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合格供应商。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坚持C2M生态圈、智慧营销系统2.0建设,打造智能化产业链生态。公司实施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用研产销”一体化、售前“参与化”、售中“贴身化”、售后“及时化”的360度服务体系,并促进下游客户主动参与南钢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延伸。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将MES(生产管理系统)、ERP(资源计划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2M云商销售平台等四大智能销售系统融合,实现客户销售、生产、物流、财务、质量、售后等“一站式”便捷服务;建设质量区块链可信体系,提示客户黏性和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通过“JIT+C2M”、E2E(智连)等新模式,与客户信息数据交互、流程串联、形成线上一体化协同;施行“铁三角”营销模式,围绕产品力、营销力、交付力,持续优化产销研“铁三角”组织,为客户提供高效、精准、贴身的个性化服务。

(六)智改数转

公司贯彻国家《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为目标,打造“数据治理+工业互联网平台”双轮驱动架构,构建柔性化钢铁数字系统与生态。公司建立数字化创新雷达图,围绕基础设施、数据体系、数据智能、数字工人等方面数字化创新技术及应用30余项;率先打造专业加工高等级耐磨钢配件的“5G+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依托5G+无人机巡查、云计算、AR/MR等技术,建设“数字工人”模式,生产操作更精准,业务运营更高效,用户体验新提升;打造“智造+经营+生态”的集群式智慧一体化中心,智慧运营中心、铁区一体化智慧中心、智慧采购一体化平台等系统投用,国内率先全面推进数据治理工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在工业智能终端、工业物联网、工业AI和工业数字系统全栈式服务方面,形成7大类、数百个工业特色解决方案,服务于钢铁、矿山、环保等20余个行业。

公司已打造了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1个省级智能工厂、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及7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公司“智改数转”项目先后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首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数字领航”企业方向)、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等。

(七)低碳绿色发展

近年来,公司以打造“美丽都市绿色钢厂”为目标,将低碳绿色循环发展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投资超低排放改造和生态保护,建成了一批先进的环保治理设施。

公司已通过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及RB/T103-2013能源管理体系钢铁企业认证。公司是行业中第一个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企业,获得世界银行(代表意大利碳基金)的碳减排量转让款共计1,135万美元。此外,公司坚持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是行业中第一家“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第一家亚临界发电技术应用于钢厂煤气发电机组。公司先后荣获中钢协“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企业”、《中国冶金报》“绿色发展标杆企业”、工信部钢铁行业转炉工序能效“领跑者”、“南京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公司已通过了超低排放“有组织”和“清洁运输”评估公示。

(八)区位优势与物流便捷

公司坐落于加工制造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经济活跃、工业基础雄厚,是国内最主要的钢材消费区域,为公司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公司主要生产区域毗邻铁路、公路及水路,交通便利,同时地处的南京江北新区为国家级新区,确立了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和现代物流、科技服务“4+2”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公司的转型发展、产城融合提供机遇、拓宽空间。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营业收入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贸易规模同比减少、按计划组织高炉大修和炉役检修导致钢材产量同比减少所致;营业成本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贸易规模及钢材产量同比减少、主要燃料价格上涨所致;销售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完成万盛股份603010)收购所致;管理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完成万盛股份收购所致;财务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收购万盛股份、柏中环境及建设印尼焦炭项目等增加融资规模所致;研发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围绕“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加大研发投入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利润同比减少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对外股权投资同比减少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收购万盛股份和柏中环境,建设印尼焦炭项目以及营运资金需求增加所致;投资收益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对联营企业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同比减少所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股票及外汇远期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同比减少所致;营业外收入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保险理赔款、质量异议赔款等同比增加所致;营业外支出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外捐赠1.32亿元及拆除报废固定资产所致;所得税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利润总额同比减少所致。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宏观经济展望

受发达经济体加息抗击通胀,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总体放缓,但通胀逐步下降以及中国全面开放政策。IMF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上调了约0.2个百分点,为2.9%。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也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中国政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为5%左右。

2、国内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政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国内经济稳字当头,将有利于钢铁行业供需平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钢协指出,钢铁企业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努力实现供需平衡;提升资源能源保障能力,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协调发展;坚持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节能环保,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大降本增效力度,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时,继续做好产能产量“双控”工作。钢铁行业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1)减污降碳,向绿而行

202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指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深挖节能降碳潜力,鼓励钢化联产,探索开展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推动低品位余热供暖发展。钢铁行业向社会发布了《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明确了中国钢铁“双碳”目标和技术实现路径。

(2)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2022年,我国钢产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CR10)合计产量为4.34亿吨,占全国钢产量的42.8%,比2021年提升1.36个百分点;排名前20位的企业(CR20)合计产量为5.72亿吨,占全国钢产量的56.5%,比2021年提升1.59个百分点。企业盈利水平及负债率不一、抗风险能力不同。国务院提出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产能置换,严禁新增产能,推进存量优化,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钢铁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3)创新驱动,助推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突出创新驱动引领,建立健全关键领域钢铁新材料上下游合作机制,强化产业链工艺、装备、技术集成创新,强化钢铁工业与新技术、新业态融合创新。到2025年,氢冶金、低碳冶金、洁净钢冶炼、薄带铸轧、无头轧制、基于大数据的流程管控、节能环保等先进工艺技术取得突破进展。

(4)数字赋能,智绘未来

钢铁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迅速。钢铁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已经从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和制造系统集成创新4个层面深度开展,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作出的系列重大部署,建设钢铁行业大数据中心,提升数据资源管理和服务能力;构建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积极开展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标准研究。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秉承“创建国际一流受尊重的企业智慧生命体”的企业愿景,聚焦“绿色、智慧、人文、高科技”,瞄准制造业升级、进口替代、产业互联网、低碳发展机会,掌握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坚持“双主业”战略,构建以钢铁新材料为核心的相互赋能、复合成长的产业链生态圈,将公司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材料智造商。

钢铁产业以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精品特钢基地为目标,加大对科技创新、超低排放和碳减排的研发和投入,通过数智转型提质增效、创新研发结构优化、绿色升级产城融合,做专做精做强特钢,从“制造”向“智造”(智能制造)升级,从“智造”向“智服”(智能制造服务)转型。

新产业300832)聚焦新材料、产业互联网、低碳发展及产业链延伸赛道,实现产业升级跃变,培育一批领军、冠军企业,打造行业领袖与隐性冠军。

(三)经营计划

1、前期经营进展说明:

公司2022年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为:钢材产量1,068万吨;实现营业收入78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概算44.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支出33.84亿元。

报告期,公司实际钢材产量984.43万吨,完成计划的92.18%;实现营业收入706.67亿元,完成计划的90.60%,主要系公司按照计划组织高炉大修和炉役检修。公司钢铁主业固定资产投资支出36.80亿元,完成计划的108.75%。

2、2023年,公司生产经营的主要目标

(1)钢材产量1,060万吨;

(2)实现营业收入753亿元;

(3)钢铁主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概算39.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支出35.80亿元;

(4)环保设施同步运行率达到100%;

(5)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勇于实践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钢铁行业发展新要求,对照全球领先企业相关绩效标准,把握“绿色低碳”和“双主业”两大发展主题,通过“创新聚变、数字蝶变、产业裂变”三条乘长曲线和六大能级提升,努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材料智造商。

为实现上述经营目标,公司将采取强力手段、关键措施,在M端、C端、S端上打出“组合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打造极致竞争力

对标找差、争先进位,全流程系统降本、体系寻优;链接资源、生态共享,为用户持续创造价值;聚焦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客户订单,稳定效益增长点;紧抓国际国内资源市场,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2、打好产品研发战

聚焦国家、行业发展重点方向,紧密结合市场、现场的实际痛点和需求,打造“好产品”,深化“好服务”,铸就“好品牌”;锚定客户需求,抢抓厚板品种市场,持续提升特钢竞争力,形成大厚度大单重特厚板的工业化生产能力;培育高端产品的生态系统,围绕绿色低碳目标,精准发力“十四五”重点研发课题项目,开发差异化产品,强化前沿产品的研发、推广、认证;持续推进数字研发的体系建设。

3、发挥创新体制优势

开展技术合伙制度、完善创新容错机制、优化创新驱动场景,持续激发创新潜力;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推动内部、外部创新要素相互融合,促进创新能级迭代;致力于行业“卡脖子”,围绕基础工艺开发、设备自主式创新等寻找突破,持续开展核心技术的系统性研究、应用。

4、深入推进智改数转

把握“数字化项目、数据治理、数据智能”三条主线,构建以数据资产为底座的多模态感知、全要素决策、一体化执行的南钢智慧大脑;以智慧运营中心为核心平台,系统提升生产运营决策效率;以数据治理能力为基石,探索制造业数据资产运营与数据资本化模式。

5、减排降碳绿色发展

推进“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一是持续推进全流程超低排放;二是聚焦“双碳”战略,围绕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灵活用碳等方面采取措施,分步式开展“双碳”工作;三是寻找降低钢铁碳消耗技术的投资机会。

6、构建产业链生态圈

保持发展战略定力,结合“四元一链”产业新格局主动求变,推进核心平台“强链、补链、延链”高质量价值投资,提升产业运营效率、运营质量和组织能级。深耕产业运营,金恒科技增强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等领域实力;钢宝股份坚持差异化电商平台战略,寻求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产业合作;鑫洋供应链持续提升区域产业供应链服务能力;柏中环境、金瀚环保围绕技术和运营提升核心竞争力;金元素加快复合板品种拓展;持续推进印尼焦炭项目。聚焦新兴赛道,做好前沿技术新领域CVC投资。

7、维持公司当前业务,完成在建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需求

公司2023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概算为39.00亿元,聚焦品种质量、智能制造、数字转型、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项目建设。其中,安全、环保和节能项目计划11.23亿元;智能制造、品种质量等项目计划7.36亿元;提效增益11.12亿元;装备措施、公辅配套计划9.29亿元。

2023年,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支出35.80亿元,资金来源于自筹及募集资金。其中,新增固定资产计划投资支出7.05亿元;已完工及2022年结转项目计划用款28.75亿元。

上述经营计划所涉内容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敬请投资者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注意投资风险。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经济风险

钢铁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高度相关。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仍面临债务困境、通胀长期持续、金融市场重新定价和地缘政治分裂等诸多挑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恢复阶段,中国政府保持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明确提出稳增长、扩内需、促消费等目标,提振市场信心。钢铁行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应对措施:

(1)加强宏观政策分析与行业预判,链接资源、生态共享,及时调整公司经营计划,创新营销模式。

(2)坚持“智改数转”转型,增强创新发展动能,对标找差,推动成本变革,做好降本增效工作。

(3)聚焦国家行业发展重点产品,培育创新高端产品,研发打造精品特钢体系,提升产品竞争力。

(4)坚持“双主业”发展战略,打造以钢铁新材料为核心的相互赋能、复合成长的产业链生态圈。

2、经营风险

铁矿石等原燃料表现强于钢材,下游需求支撑不足,钢铁行业面临“双控”“双碳”政策,企业利润大幅下滑。

应对措施:

(1)跟踪并预测市场原燃料变化趋势,优化采购节奏,择机、战略性采购;拓宽供应商采购渠道,建立优质渠道。

(2)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挖掘潜在效益。

(3)重视并持续开展钢铁产业链期货及衍生品套期保值业务,以应对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4)围绕上游产业链布局,提高全球化配置资源能力,加快印尼焦炭项目建设,提高成本竞争力。

3、环境风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施行,新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法律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及《“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印发的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升级改造的要求提高,钢铁行业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

应对措施:

(1)紧跟“清洁生产、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超低排放改造为抓手,以污染物稳定达标为基础,严守时间节点推进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工程。

(2)层层落实环保管理责任,进一步改善厂区环境质量。

(3)加强工艺创新,对新技术的研究。

(4)加强公司各类环保风险的识别与分析,提前预判,强化全员环保意识。

4、汇率风险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不确定性增加,公司进口业务大于出口业务,外汇收支不平衡,存在汇率波动风险。

应对措施:

(1)配置全球化资源,规避原料波动风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

(2)实现重点产品突破,打造高端产品,全面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3)平衡美元资产负债规模。

(4)择机进行结售汇操作。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黑芝麻
  • 欧菲光
  • 君正集团
  • 晶方科技
  • 有研新材
  • 英洛华
  • 供销大集
  • 天汽模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